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朝阳门被攻破了!”

“什么?”

赵桓吓了一跳,呼的站起来道:“你方才说什么?”

“虏贼狡诈,用了声东击西之计,而后又使城中细作偷袭朝阳门厢军大营。攻破了朝阳门。”

“混账,混账,一群无能之辈。”

赵桓气得暴跳如雷,在大殿里徘徊。

“那虏贼,可有入城?”

“据说尚未入城……据说,是殿前司兵马使玉尹率部死战,堪堪挡住了虏贼脚步。

李尚书已命东北水门守将,步军司都指挥使张伯奋率部驰援,想必现在已经到了。”

“还好,还好!”

赵桓长出一口气,一屁股坐下来,顺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内心里,有些后悔,更有些愤恨。

当初要是不听李纲的劝阻,去应天府,或者西行关中,何至于会如此提心吊胆呢?

可恶李伯纪,为他一人声名,却让朕在这里担惊受怕。

他口口声声说,开封固若金汤。

而今金军已经打进了开封城,这又算什么固若金汤,坚若磐石?

赵桓内心里,一直不想留在开封督战。奈何李纲死活坚持,让赵桓最终不得不改变主意。

现在,被金军这么一惊吓,隐藏着心底的愤怒,便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不过……小哥那个琴艺老师,倒是不差。

几次三番为朕挣了脸面,便是小哥也因为他,而稳住了位子。待此战结束之后,却要好生嘉奖一番。

“来人!”

“奴婢在……”

“去把耿南仲汪伯彦还有唐恪三人找来,就说……朕有事情要和他三人商议。”

“遵旨。”

内侍匆匆退去,赵桓则呆坐金銮宝殿。

一会儿是对李纲咬牙切齿,一会儿又被金军势大而感到恐惧。

不知不觉,已过了子时,就在赵桓魂不守舍,胡思乱想之际,就见内侍张大年从外面匆匆跑进来,一脸的喜色:“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得天之佑,朝阳门大捷!”

“啊?”

赵桓一怔,旋即起身,“朝阳门大捷?此话怎讲?”

“来陛下坐镇皇城,将士们奋勇争先。

方得捷报,朝阳门已经夺回,杀死虏贼近两千有余,更俘获虏酋长子蒲鲁虎……”

赵桓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但那喜色一闪即逝,旋即便沉声道:“朕已知晓,你先下去吧。”

张大年刚走,就见耿南仲汪伯彦三人匆匆走进大殿。

不等三人开口,赵桓便沉声道:“方得了消息,朝阳门大捷,杀死虏贼近两千,俘虏虏酋之子蒲鲁虎……朕以为,议和时机已经成熟,你们便商议一个章程,尽快进行。

不过,此事不可宣扬,还要在暗中进行,莫寒了将士们的心。

我们手中有蒲鲁虎,正好可以做议和资本……嗯,便让郑望之主持此事,尽快解决才好。”

本以为,宋军朝阳门大捷,会使得赵桓一意孤行,和金军死战。

哪知道却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有些出乎耿南仲三人意料。不过,这样也好……开封之战,若宋军真个大获全胜,便是李纲之流的功劳。那些个清流若在朝堂上站稳,那日后便没有议和派立足之地。而且,从赵桓的话语中,耿南仲三人还听出了一丝对李纲的不满。三人相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一抹笑意……

既然陛下对李纲已生出不满,那事情……也就好办了!

“汪卿?”

“臣在。”

赵桓犹豫了一下,沉声道:“你那族弟,临阵脱逃,弃城而走,论罪当斩。

此次朝阳门大捷,有赖殿前司兵马使玉尹奋力作战,才确保朝阳门不失……斩杀汪梃之事,便这么揭过去了,你莫再为难此人。都是国之栋梁,还是齐心合力为好。”

汪伯彦闻听先是一怔,旋即脸上闪过一抹戾色。

他低着头,轻声道:“汪梃乃罪有应得,臣又怎敢去牵连他人。

不过,臣听说此次朝阳门之战,本不该如此凶险。玉尹一营兵马,竟不足千人……李尚书从朝阳门抽调两营兵马到北城,使得朝阳门兵力不足,才会有此局面。”

赵桓身为皇帝,自然不可能知道底下的事情。

似玉尹一营兵马不足一千的事情,他是一点都不清楚。

闻听汪伯彦这么一说,赵桓眉头一蹙。

“怎么如此?玉尹乃殿前司兵马使,麾下怎么只有这些兵马?”

“这个……臣听人说,玉指挥帐下兵马一直不足,可是兵部迟迟不肯予以增补。郭桥镇之后,玉指挥为保护牟驼岗辎重转移,分出近七百人,负责押运粮草。可是玉指挥回来之后,这七百人便被扣留在延丰仓,一直没有送回去。”

“李纲,这又是为何?”

耿南仲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李伯纪等人设计玉尹,想要夺取大宋时代周刊的事情?

此事后来因太子加入而作罢,可是因为李伯纪手段太过卑劣,便是他儿子也看不过去,便不辞而别,一人前往真定投军。想来那李伯纪也是因此,对玉尹怀恨在心。”

赵桓闻听,顿时面沉似水……

第350章 醒来

玉尹的伤势不重,大都皮外伤。

只是失血过多,所以昏倒在朝阳门下。有安道全在,自然不会有性命之忧。不过,玉尹还是在昏迷了整整一天之后,才缓缓睁开了眼睛……

安静,非常安静!

玉尹睁开眼睛,就觉得自己胳膊似乎被什么压着,几乎失去感觉。

本能的想要把手抽出来,可刚一动,胳膊上的重压感就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了惊喜的轻呼声:“小乙哥,你醒了。”

“杨娘子?”

玉尹的视线终于聚焦在一处,这才看清楚了身边的人。

不是燕奴,而是杨金莲。

“这是哪里?”

杨金莲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面带灿烂笑容,“这自然是观音巷,小乙哥的家啊。”

我在家?

玉尹一惊,想要坐起来,可是全身酸麻,无力可使。

我怎会在家呢?

难不成,是我又穿越了不成?

几乎断档的记忆,在这个时候复又回来。

渐渐的,玉尹终于想起在昏迷之前的一幕幕景象。

杨金莲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忙伸手想去搀扶。可是见玉尹不在动弹,也就停下来,在一旁锦凳上坐下。她轻声道:“小乙哥可是担心九儿姐?她也受了点伤,不过并无大碍。本来一直是她在照顾你,可是安叔父见她太疲乏,便给她吃了些药,这时候正在歇息。小乙哥若是有什么需要,便与奴知就好……”

“我……”

玉尹脸通红,结结巴巴道:“我想起来。”

“起来作甚?”

杨金莲忙劝说道:“安神医有交代,小乙哥久战身乏,虽无大碍,却要静养两日方可。”

“我……”

“小乙哥有何事情?”

“我想要小解!”

杨金莲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

这生理排泄的事情,着实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想了想。她还是咬着牙把玉尹搀扶起来,扶着玉尹下床,慢慢走到房间的一隅。

那里摆着一个便桶,里面洗刷的干干净净,甚至还洒了香粉,以遮掩气味。

“我自己就成了!”

玉尹一只胳膊打在杨金莲瘦削的肩上,全身的重量,几乎全都放在杨金莲身上。他不算胖。可终究是习武之人。份量可是不轻,大约在85公斤左右。相对于杨金莲那娇小的身子,如此重量全都压在身上。也使得她粉靥通红,颇有些吃力。

玉尹的胳膊被砍了一刀,以至于动弹不得。

杨金莲只好羞红了脸。闭上眼睛帮着玉尹解开腰带,一只手拉着内袴,肩膀撑着玉尹的身子,另一只手则拿着那羞人的事物。玉尹也是一脸尴尬之色,本想要拒绝,奈何身子确实撑不住,只能由着杨金莲帮忙。只是那事物在杨金莲的小手里,却不争气的硬了……

“好了吗?”

杨金莲闭着眼,声音发颤。

她自然觉察到玉尹那事物的变化。心头小鹿砰砰直跳,脸好像火烧着了似地发烫。

好别扭的感觉!

这也许是玉尹这辈子,最不舒服,但也是最香艳的一次小解。

待解决了生理需后,杨金莲复又为他提起内裤,闭着眼睛系上了腰带。那娇柔,浑若无骨的娇躯近乎是在玉尹怀中依偎。场面有些暧昧。也让玉尹很不自在。可是当他复又躺下来时,心里面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只恨方才时间太少……

杨金莲在一旁坐着,手足无措,很不安。

玉尹轻声道:“杨娘子可知外面状况?”

“已经停下了。”

杨金莲的声音。还是有些颤抖,不过听玉尹询问。倒是变得冷静了些,不复刚才那么慌乱。

努力稳定了一下情绪,她这才道:“听傍晚前来时说,虏贼已经停止攻击。”

她的圈子,这一年来便都在观音巷。

所以杨金莲口中的‘大郎’,自然是指杨再兴。

“已经停了?”

“嗯。”

“那朝阳门……”

“樊家岗那边甚好,小乙哥莫担心。

若非小乙哥死战,只怕这东京已经被虏贼攻破……奴也是听人说起,那边死了不少人。

王三郎他……”

说话间,杨金莲眼中闪过一抹泪光,声音变得哽咽起来。

她不过是一个柔弱女子,也不懂得什么家国大事。

这一年来,她生活在观音巷,得身边人照顾,倒也过得快活。昔日的梦魇,已经消失无踪。李观鱼给她带来的伤害,也已经渐渐抚平。可是当她看到王敏求和吉青的尸体时,却忍不住又流下了眼泪。从开封府大牢出来之后,她曾发誓再也不会流泪。可是在那一刻,杨金莲真的恨自己,不能似九儿姐一般,上阵杀敌。

玉尹的眼中,闪过一抹黯然。

王敏求死了!他亲眼看到……虽然他把杀死王敏求的金将杀了,算是为王敏求报了仇,可王敏求终究无法活过来。

这也是第一次,玉尹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人,被人杀害。

可他也只能看着,却无法阻止王敏求被杀,这种莫名的无力感,只让他有一种痛彻肺腑的难过。

他恨自己无能,也恨老天爷,为何不让他重生皇室,否则也不会像如今这般模样,眼睁睁看着事情发生,却无能为力。玉尹还不知道吉青战死的消息,否则这情绪,会变得更加激动。

不过,他可以猜到,朝阳门一战,必然死了很多人。

他的背嵬军,死伤人数只怕在六成以上,也不知道,其他人可无恙否?

“九儿姐,还好吧。”

“只是中了一支冷箭,不过没甚大碍。

天不早了,小乙哥再休息一会儿,天亮时想必九儿姐就会过来探望,莫到时候没了精神。”

玉尹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他觉得累,很累……

开封城这一次,算是保住了!

但下一次呢?

※※※

玉尹这一夜,睡得很不踏实。

朝阳门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不断在他梦中重复。

一个个呼号的生灵,似乎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他无法安宁,更难以平静……

背嵬军的主体,是杭州应奉局兵马。

原本,他们无需参加这一场战事,但因为玉尹,却丢弃了性命。

这也让玉尹感到万分内疚。

再醒来时,天已经亮了!

睁开眼,便看到燕奴那满是焦虑的目光,让惶恐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平复不少。衣服都已经被冷汗湿透,贴在身上,非常难受。玉尹强自与燕奴一笑,“九儿姐,都还好吗?”

“都好,大家都好。”

听到玉尹的声音,燕奴忍不住泪如雨下。

她声音略带哽咽之音,柔荑紧紧握住玉尹的手,不肯松开半分。

在她身后,杨金莲、高宠、杨再兴与何元庆等人都神色激动。玉尹还看到了李师师,在房门口,脸上带着一抹欣慰笑容。觉察到玉尹的目光,李师师朝他笑了笑,颔首示意。

玉尹也点了点头,拍了拍燕奴的手背,刚要开口。就听门外传来安道全的声音:“让开让开,他又没死,一个个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九儿姐,快正午了,便早些开饭。小乙的食物依着我开的方子来。他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便是静养休息。”

玉尹笑了,示意燕奴松开手。

安道全走过来,为玉尹检查了一下,呵呵笑道:“小乙,便知道你这厮不会有碍,偏九儿姐不信,这两天快哭成了泪人儿。”

“安叔父!”

燕奴脸一红,嗔怪一声,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和玉尹说了几句话,便拉着杨金莲出去。李师师见玉尹苏醒过来,也如释重负,告辞离去。玉尹昏迷这两天,观音巷可谓是遍布愁云。玉尹是观音巷所有住户的主心骨,若他真的出事,只怕所有人都会乱了分寸。好在,有安道全这么一个老人精在,总算是稳定了局势,不至于太过混乱。可即便如此,安道全也是长出一口气。玉尹一刻不苏醒,安道全身上的压力,便不得缓解,甚至越发沉重。

“外面,情况如何?”

杨再兴道:“凌晨时分,虏贼又猛攻了一回。

幸好应天府统制官马忠率援军抵达,和虏贼交锋一次,算是击退了虏贼。不过,应天府援兵死伤过千,也有些低落。方才我听说,京东援军也快要抵达,所以虏贼停止攻城,并退还牟驼岗。只是李尚书未敢放松,仍使各方兵马严加戒备。”

玉尹闻听,松了口气。

“十三郎,死伤如何?”

高宠脸上遍布阴霾,轻声道:“背嵬军,几乎全军覆没。”

玉尹心里,只觉一痛,但脸上却保持了平静。

一场大战结束,死伤总是难免。若换做从前,玉尹说不得会有些动容,然后经历了这一场死战之后,似乎已能够控制情绪。不过,那内心里的痛楚,越发强烈。

“王敏求和吉青战死!”

高宠看玉尹表情平静,才敢继续道:“封况重伤,虽无性命之忧,也要调养些时日。

昨日天亮,背嵬军已经撤出樊家岗,驻扎延丰仓……所剩人马,不过两百余人。厢军也几乎全军覆没,所以官家下旨,将厢军并入咱们,连带着此前被扣下的兵马,也都还了回来……算下来,这一战背嵬军人数倒是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玉尹感觉好一阵揪心。

听高宠汇报完毕,他还是忍不住道:“背嵬军已经不存在了,便是补充了兵马,也非当初的背嵬军。”

高宠等人,顿时沉默!

“王敏求和吉青的尸首,可收回来?”

“已经收回来了……凡是背嵬军所属的弟兄,都没有让他们留在朝阳门。

朱先生说,等小乙哥回去之后,再做统一的安置。哥哥,这一战咱们的损失,太大了!”

说到最后,高宠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玉尹闭上眼睛,仿佛自言自语一般道:“便告诉朱先生,让他把弟兄们都收拢好,待战事结束之后,在城外买一块地,把大家安置妥当。三郎的尸首,便停在便桥屠场。等开了城,送去断碑沟……落叶归根。想来三郎也是这般的念头。”

“喏!”

高宠躬身领命。

※※※

靖康元年正月十二,随着应天府援兵抵达,开封的兵力随之得到加强。

而京东援军在范琼的率领下。距离开封也只剩下一天路程,而领枢密院事种师道和签枢密院事张叔夜,以及秦风军节度使姚平仲也都纷纷率部勤王。向开封迅速驰援。

如此形势之下,完颜宗望也知道,想要强攻开封,难度不小。

只是这时候若他退兵,势必会遭遇宋军追击。而据白马津传来的消息,黄河上有汴口水军出没。

水军的出现,也就代表着后路随时可能被断。

而西路军完颜宗翰依旧受阻于太原,也使得完颜宗望,不在去期盼会有援军到来。

对金军来说,而今已陷入困境。

宋军随时可能会对金军造成合围,而后路也有可能随时断绝……

只是,完颜宗望终究不是那等闲之辈。越如此,他就表现的越是强硬,虽停止了对开封的攻击,却依旧保持攻击的态势。范琼兵马抵达之后,见金军如此张狂,便勃然大怒。在李纲三令五申,不许擅自出兵的情况下,范琼率部杀出开封,试图攻击金军大营。可谁又想到,完颜宗望却只出了三千兵马,便打得宋军七千余人溃不成军。范琼更险些丧命,幸亏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呼延灼出城接应,才算把范琼救下。

可这一战,也让开封上下心惊肉跳。

即便此前开封上下抵住了金军的攻势,却付出极大伤亡。

原以为援兵抵达,能够缓解危局,不成想……

一时间,开封上空,复又笼罩一层愁云。

玉尹在将养了两日之后,便可以下床行走了。

只是想要和人动手,还有些困难。

用安道全的话,玉尹虽这伤势虽没有伤筋动骨,也需要在休养个十天半月才能完全康复。

玉尹虽不甚乐意,奈何在燕奴和杨金莲两人的看护下,也难以走出观音巷。

期间,朱梦说和陈东也来过两次,把新军状况和玉尹说了一下。新军而今上下加起来,也有一千八百多人,从兵力上来说,绝对是超过了早先的数量。只是若以战斗力来说,这一千八百人,甚至比不上原来三四百人的战斗力,便拉出去也只能是炮灰的命运。

“觉民说,若没几个月时间,怕是恢复不得元气。”

玉尹有些心不在焉,道:“军中有董先在,倒也不担心。

想来这一战也不可能再打下去,所以无需紧张……对了,老种相公和张相公的援兵,何时可以抵达?”

“老种相公兵马,已抵达汴口,正朝开封赶来。

估计也就是这一两日便可以到达……只是小乙方才说,不会再打下去,又是什么意思?”

玉尹抬起头,苦涩一笑。

“我以为,官家只怕是无心再战。”

陈东闻听便急了,“怎么可能,而今虏贼在城下,外无粮草,内无援兵,是穷途末路。

老种相公据说召集百万兵马,一俟抵达,必然会将那虏贼全歼。这等时候,官家怎可能休战?”

百万大军?

不太可能吧……

若种师道真个召集百万大军,恐怕一回来,便要受赵桓猜忌。

而且,历史上赵桓的确是没有再打下去,否则的话,又何来那靖康之耻的到来?

按照玉尹的看法,若第一次开封之战时,赵桓能态度坚决,说不得能把完颜宗望留在开封城下。这些可都是女真的精锐,如果真能全歼,女真人必然是元气大伤。

可是……

玉尹深吸一口气,没有再讨论下去。

这个问题,真没有什么值得讨论,只要看下去便能知道。

和陈东朱梦说又说了一会儿话,见玉尹精神不是太好,两人便告辞离去。

玉尹把两人送出门,看着两人的背影,轻轻叹息一声之后,便转身回到房间。

操了一曲琴,玉尹感觉有些烦闷。

正想要和燕奴商量出去走走,却不想听到楼下高泽民道:“小乙哥,外面有客人。”

“客人?”

玉尹一怔,这个时候谁来找我?

他在开封认识的人不少,可真正有交情的,不过那么几个。

而今城外虏贼尚未退走,谁又会这么好的兴致前来?玉尹随高泽民下楼,就见大厅里坐着几人。

一个少年,正焦虑不安的在大厅里徘徊,听到脚步声那少年转过身,“小乙,你可还好?”

“太子?”

玉尹看清楚来人之后,不禁吓了一跳,忙快步上前,躬身行礼。

来人,赫然是太子赵谌,就见他一脸的不痛快,见到玉尹后随虽露出一抹喜色,但旋即消失不见。

朱绚起身和玉尹拱手,“太子听说小乙受伤,早就想来探望。

奈何宫中守卫森严,官家有令,不得擅自出入……以至于今天才来,还请小乙勿怪。”

玉尹不禁笑了,心里面暖暖的。

不管朱绚说的是真还是假,赵谌都可谓是有情有义。

“不过是些皮肉伤,早便可以下地。

有劳小哥费心,确是羞煞小乙。”

“都非外人,坐下说话吧。”

赵谌摆了摆手,示意几个跟随的内侍退下。

“小乙,我今日来,是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你拿主意。”

“哦?”

赵谌似有些犹豫,半晌之后,才一咬牙,好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小乙可知道,父皇已决意,要与虏贼议和。”

第351章 这才是内忧外患

赵谌年纪虽小,也是出生帝王之家。

朝堂上的纷纷扰扰他看不懂,可他却知道,这大宋江山是他老赵家的江山,这大宋天下,是他老赵家的天下。身为帝王之子,日后这江山的主宰,哪怕未来的路还扑朔迷离,赵谌也要去用一番心思。更不要说,他还有一个极为贤良的母亲。

皇后朱琏,不参与朝堂之事,也从不对外廷的事情发表议论。

但不发表议论,不代表她不清楚情况。老朱家虽非名门望族,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官宦家庭。哪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过相公,可节度使刺史等人才的确不少。

而今老朱家在朝堂上地位最高的,便是朱琏的父亲朱桂纳,朱绚的父亲朱德才,以及族叔朱胜非三人。凭此出身,朱琏自幼耳濡目染,再加上为太子妃时,经历过赵佶和赵桓之间的父子矛盾,所以也不是等闲妇人可比。她对赵谌的管教非常严格,也造成了赵谌对她虽亲近,又有些畏惧,同时还令赵谌对时事多有了解。

出乎赵谌和朱绚的意料,玉尹并没有表现出吃惊之色。

“要议和吗?”

玉尹叹了口气,便道:“官家要议和,想来也有议和的理由,小哥难道可以阻止?”

“我……”

赵谌小脸涨得通红,握紧拳头站起来,却最终又颓然坐下。

赵桓虽对他喜爱,可是这朝堂之事,却容不得他插嘴……上次只是在宫城上和汪伯彦争论了几句,便被关了禁闭。若非朱琏出面求情,他现在也走不出皇城来。

“小乙,其实……”

朱绚突然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前次大宋观察周刊发表文章,请诛五贼,最终官家也只有接受。

而今状况,何不效仿大宋观察周刊?咱时代周刊的影响力,绝非观察周刊可以相比。趁此开封上下一心之际,把风声透出去,说不得会让官家改变议和的心思。”

玉尹一怔,旋即明白了朱绚和赵谌来的意思。

他眉头微微一蹙,半晌后道:“这谁出的烂主意?”

赵谌道:“小乙,这主意难道不好吗?”

“小哥,我敢保证,这文章只要一刊载。官家绝对会下定决心取缔时代周刊。而且,官家就算是迫于无奈接受,也难以改变议和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这文章出来后,当年太上道君与官家的那一幕,早晚会在小哥和官家之间重现……到时候父子成仇,相互怀疑……弄个不好,便是小哥的太子之位都会不保,甚至会牵连圣人为难。”

“这个……”

赵谌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了。

阿翁和父亲之间的冲突矛盾,他可是历历在目,亲眼所见。

赵谌年纪还小。没有考虑太多。如今玉尹提出来,让他这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这主意,是涪陵郡公所出。”

赵叔向?

玉尹愣了一下,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他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但再认真去想时,又觉着思路纷乱,方才那道灵光好像一下子消失,无影无踪……

“官家议和之事。可曾开始?”

“已经开始了!”

朱绚轻声道:“前日小乙在朝阳门,抓了虏贼太子完颜蒲鲁虎。

却不想昨夜和郑望之一同离开,前往金军大营议和。只是议和的结果,目前还没有传回来。种相公和张相公援兵将至,说不得会有所缓解。到时候若有消息,再与小乙知晓。”

种师道和张叔夜,真能改变局势吗?

玉尹不太相信……

他已经有些弄清楚议和派的心思:你要打,我要和。

如果你的功劳太大,那么日后便没有我们这些人的立足之地。所以。我就要和你们捣乱,顺着皇帝的意思去做事。如果皇帝也不想打,便要出阴招来对付你们。

总之,如果输了,便是你们这些主战派的错。

如果赢了呢?我们也要想办法,从里面分一杯羹……不让你们立功,或者把事情弄乱,大家都没得好处。

小人心态!

玉尹在心里暗自苦笑,可面对这种情况,偏偏又无能为力。

便是官家,也需要一个平衡。

可能这便是自赵佶以来,旧党虽不占优势,却始终在朝堂上有声音发出的原因……哪怕是禁了苏黄诗词,但对于旧党而言,也算不得重要,他们只需要能够在朝堂上发出声音。

苏东坡,那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家,在玉尹而今看来,不过是新旧党争的牺牲品,可怜虫而已。想要骑墙,结果是两边不讨好。旧党看不起他,而新党则嫉妒他的文采。以至于到了最后,只能是凄然结局,便是死了也不得什么善终。

“小哥可知道,此次议和,谁人主持?”

“耿南仲和户部尚书唐恪两人主持。”

“那官家的底线又是什么?”

“这个……”

朱绚和赵谌相视一眼,摇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玉尹想了想,便轻声道:“若想要阻止议和,关键还是要看官家的态度。

便最终要议和,也绝不能轻易放过虏贼……不过这件事,你我最好还是不要出面。而且小哥也不能出面,若能设法让圣人在暗地里提醒官家,说不得还有用处。”

“让母后出面?”

赵谌想了想,颇有些意动。

说起来,赵谌的性格,与赵桓颇有不同。

他身上有赵佶赵桓父子的那种温雅,同时还带着一些刚硬之气,比之赵佶父子,多了些阳刚韵味。

这可能与他习武有关。

虽说只不过是学了一个皮毛,但却练出了一副不同于赵佶和赵桓的刚强出来。而这份刚强,在玉尹看来,无疑是而今大宋最需要的一种气质,更关系到大宋的将来。

玉尹有一种直觉,大宋的未来,也许就在赵谌的身上。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让钦宗皇帝与赵谌产生矛盾和冲突,最好是能够平平稳稳,渡过这次难关。

“对了,还有一件事。”

赵谌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说道:“而今河北混乱,父皇有意派九叔前往,除兵马大元帅之职。”

“什么?”

玉尹心里一惊,连忙问道:“诏书可曾发出?”

“尚未发出……九叔虽勇武。却也要有人相助。

我是听母后说的,父皇是想要为九叔安排几个帮手。但目前为止,尚无合适人选。”

九叔,便是赵构!

而在历史上,赵构正是得了这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方才避过开封之难。后有副元帅宗泽相助,而且当时朝堂上群龙无首,一片混乱,赵构便顺理成章做了皇帝。

只是。赵构在当了皇帝之后,便要迁都东南。

宗泽随极力反对,最终也未能成功。而且因为此事,和赵构生了间隙,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局。

如今,宗泽没有出任河北兵马副元帅,而是前往京畿东路,平定刘豫之乱。

玉尹估计,便是刘豫之乱平息,赵桓也不可能再让宗泽前往河北,也就是说。斩了赵构一只臂膀。但北宋末年,并非只一个宗泽。除了宗泽之外,还有许多名将。

赵构不管得了谁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