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来到了元朝-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于愿足矣。”说完向我眨了眨眼,我心中一动,正待答言,周祥一笑,已经走远了。

我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怔了一会,忽然涌起一丝伤感,不觉叹了口气。这时,李正风走到我身后,低声道:“好古,柳姑娘就是你吧。”

我叹道:“是啊,什么事都瞒不过正风。”

李正风轻声道:“周将军莫非喜欢上了你?”

我转过头看着他,苦笑道:“那又如何呢?好古现在身犯欺君之罪,是不可以有儿女私情的。”李正风轻轻叹了口气,不再言语。我转身向他拱手道:“正风,告辞。”

李正风拱手道:“告辞。”我迈动步子,慢慢回到自己帐中,李正风在身后望着我的背影,良久无语。

我进了内室,伸手把腰上的明珠剑取下来,看着它,苦笑了一下,转身挂到墙上。自己慢慢走到床边,衣服也不脱,轻轻倒下去,脑子里变得一片混乱,所有的事全部塞在里面,满满的,乱纷纷的,疼痛不已,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思索,索性闭上眼睛,摒弃杂念,什么都不想,终于慢慢睡着了。

过了许久,铁穆耳从帐外轻轻走进来,抬眼看到墙上那把镶着明珠的宝剑,眉头微皱了皱,转身坐在丽君床沿上,见她合衣躺在床上,身上什么都没盖,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拿过被单盖在她身上,静静地看着她,脸上神情变幻不定,忽而喜悦,忽而忧愁。不知坐了多久,远处传来几声响亮的鸡啼,天,就快亮了,东边的山峦上已经透出了淡淡的曙光。铁穆耳犹豫了一下,缓缓站起身,回头看了丽君一眼,快步走了出去。

做了一晚上的梦,奇奇怪怪的,无数的人在梦中来来往往,到处都是杀伐之声,火光冲天,尸横遍野。弄得第二天我醒来的时候,头还疼得厉害,跟要裂开似的。我挣扎着从床上坐起身,眼前一黑,又倒了下去,躺了一阵,不敢再耽误,转身慢慢起来,寻了靴子穿上,走到帐外,抬头一看,只见头顶的太阳已经移到正中了。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六十三章 富贵之家

晕,我竟然睡到了第二天中午,这个张渔,也不叫我。我心中暗道。扭头看四周,营地上空荡荡的,只剩下皇上的大帐,还有几座小帐篷,孤零零地立在空地上,侧耳听听,四周一片寂静。

我心道:糟了,糟了,大军定是已经走了,周祥肯定也走了,都没来得及送他,居然睡到这么晚才起来,真是太不象话了。这里想着,忽见李正风和张渔从前面迎着我走过来,李正风看了我一眼,笑道:“好古,你醒了。”

我红着脸道:“是啊,张渔,你也不叫我,害我这么晚才起来。”

张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言语。

李正风转头看了他一眼,对我笑道:“你不知道,张渔早就想叫你了,是阿罕说皇上吩咐的,叫你多睡一会,谁也不许打扰你。”我听了他的话,心中伤感,低着头默然无语。

李正风微微一笑,又道:“你知道吗,皇上下了旨,要我和你今日就收拾行装,随他一起回大都。”

我叹了口气道:“是吗?皇上不是封了我为庐州州尹吗,怎得又要我回京呢?”

李正风道:“新的庐州州尹就要来了,你这次立下大功,皇上让你重回京城为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闻言心中暗道:二哥果然对我起了戒心,要我回大都去。到了京城,就必须面对他,还有那个已经开始怀疑我的九王爷。还有驸马,我杀了他的侄子,他怎会善罢甘休?这条官场之路越来越凶险了,该如何应对呢?

即然少华也在大都,不如找个机会,好好问问他,探探他的真心。若是他愿意为了我放弃所有的一切,我就悄悄和他离开大都,走得远远的,从此再也不回来。可是,如果他不愿意呢?他现在是三品武官,家世又好,从小在丫环仆从的围绕中长大,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又有锦绣般的前程。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大多数男人喜欢的东西,他都可以得到,我不过是个小小女子,他会为了我抛下这些吗?

李正风见我神情忧郁,心中疑惑:“怎么,好古不想回京城吗?”

我叹道:“是啊,做京官要受很多拘束,每日都得跟那些朝中权贵打交道,还要事事小心,低眉顺眼的做人,哪有到地方上,做个大权在握的父母官来得自在。”

李正风笑道:“皇上这么宠爱你,你何不向他上道奏折,要求外放地方。”

我苦笑道:“要真能这样就好了。”

李正风轻声道:“其实我很希望你留在大都,这样我就可以经常见到你,和你把酒言欢,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他的眼睛看着我,眼中光芒闪烁。

我悄悄避开他的眼光,抬起头望着蔚蓝色的天空,一片片浮云从上面轻轻飘过,我看着它们,心中忽然涌起万千愁绪,只恨不得身子化作一道清风,飞上高高的苍穹,远离这尘世,从此再无烦恼和忧愁。

大都。

清晨,皇甫少华正在院中练剑,一个下人过来道:“少爷,也金将军求见。”

少华笑道:“是吗,快请。”说完忙收了剑,进房换了一身淡蓝色的锦袍,亲自到前厅中迎接。只见一个生得五大三粗,浓眉大眼的健壮男子,大踏步走进来,向少华拱手道:“皇甫兄,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少华迎上去,执着他的手笑道:“也金兄,托你的福,我一向都好,快请坐吧,上茶。”说完拉着也金坐在茶几旁,下人捧了一杯茉莉花茶,送到也金手中,也金端起来尝了一口,不禁笑道:“我记得皇甫兄原来爱喝龙井的,怎得许久不见,改喝这种花茶了?”

少华脸上一红,忙岔开话题道:“小弟听闻也金兄上个月刚被皇上派到江北驻防,怎得又回了大都?”

也金微微一笑,脸上露出莫测高深的表情,压低声音道:“江北是个是非窝,迟早要出大事,小弟借了平章政事胡大人之力,方才脱身回来。”

少华闻言,心中恍然,想了想道:“如今江北换了哪位将军驻防?”

也金道:“左卫将军洪明海,他的心眼可比我多得多,最能胜任此职。”

少华微笑点头。也金又道:“皇甫兄,你回大都也有些日子了,每日闷在府中岂非无趣,不如和小弟一起到胡公子府上聚一聚如何?”

少华想了想笑道:“好啊。”两人携了手,出了府门,骑上马径往平章政事府而去。到了大门前,甩蹬下马,进了府,早有胡义真的长子胡德忠从里面迎出来,向两人拱手道:“两位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说完便引着两人走到前面的小园中就坐。

这时座上已坐了两个人,一个穿着一身红袍,颔下蓄着一抹山羊胡子,红脸膛,圆眼,正是枢密院事陈国杰。

另一个穿着一身紫袍,长方脸,一弯薄唇,两道柳叶眉,肤色稍黑,年纪大概二十五六岁,腰上佩着一把镶着美玉的宝剑,生得倒还俊美,只是一双黑亮的眼睛隐约透着些邪气,正是皇太后的亲侄子,龙卫将军阿术。几个人一起见了礼,围着桌子坐下。

五个穿着丝织彩裙,插金戴银,模样娇俏可爱的小丫环,提着酒壶上来,给五个人满上酒,站在身后,手执纨扇为他们扇风。胡德忠端起酒杯笑道:“难得几位大人赏脸,到鄙人的府上来相聚,真是荣幸之至,这杯酒算在下敬大家的。”众人忙举杯道:“不敢,不敢。”将酒一饮而尽。

胡德忠轻轻拍手,一个穿着淡绿色锦绣罗裙,头上插满珠翠,面容秀丽,身材窈窕的少女,手抱琵琶慢慢走上来,向五人福了一福,坐在一旁的绣墩上,轻拨琵琶唱道: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又带着些俏皮,倒也十分好听。阿术率先击掌道:“唱得好,好曲儿,却是胡兄从那儿寻来的?”

胡德忠见他爱听,心里颇为得意,假意谦让道:“不过尔尔,让阿术兄见笑了。”

少华在旁听着她唱的曲子,忽然想到丽君,心中不禁有些伤感,拿起酒杯,又满饮了一杯酒。身后丫环忙给他倒上。这酒醇厚,略有些后劲,酒过三巡,几人都有些醉了。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六十四章 牡丹屏风

阿术带着几分醉意,斜着一双亮亮的眼睛,看着胡德忠道:“听闻令妹绣了一幅牡丹富贵图,不知今日可肯拿出来给我们这帮兄弟鉴赏一番。”

胡德忠闻言笑道:“几位大人请随我来。”说完领着他们来到花厅中,指着厅上摆的那一面屏风笑道:“这面屏风便是出自舍妹之手,几位大人见笑了。”

阿术率先走过去看了看,笑道:“好,绣得好,胡小姐的刺绣果然不是凡品,世上又有几人能相比呢?”

陈国杰闻言也凑上去仔细看了一眼,笑道:“很好,把牡丹绣得栩栩如生,十分逼真,让人佩服。”

也金站在一边远远地看了看,笑道:“好是好,只可惜在下是粗人,看不懂这个,胡兄见谅了。”

胡德忠拱手道:“哪里哪里。”

少华闻言也走过去看了一眼,见那牡丹绣得十分繁盛,大朵大朵的绽放,红的象火,白的象雪,一派艳丽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禁摇头莞尔,暗想:牡丹本是花之富贵者,这位胡小姐未能绣出这种花的高贵气质,反倒把它渲染得太过张扬,以至流于俗艳,未免可惜。

阿术在旁看着他道:“皇甫兄笑什么?”

少华忙微笑掩饰道:“没什么,确实绣得很好,这位胡小姐一定是位兰心慧质之人,才能绣出这么好的牡丹。”

胡德忠拱手笑道:“几位大人谬赞了,快快请坐。”又对丫环道:“还不快给几位大人倒酒。”丫环忙上前给众人的杯中满上酒。

几人看罢屏风,依然到座上坐了,喝了几杯,叙了回闲话,便开始谈论朝中政事,也金道:“听闻这次皇上亲自前往庐州平叛,是为了张好古那个汉官。”

胡德忠笑道:“是啊,这张好古自入朝以来,皇上一直对他宠爱有加,先是赐他府邸,后来又赏给他高官厚禄,这次杀了蒙古官员,也不肯降罪于他,此种恩宠,真是无人能比。”

阿术鼻中冷哼一声道:“不过是个年未弱冠的少年,也没什么出众之处,竟能讨得皇上如此欢心,岂不怪哉。”

陈国杰道:“将军此言差矣,张大人在朝为官几个月,做了不少为国为民的大事,皇上升他官职也在情理之中,至于这次在湖州错杀粘罕,也是出于无奈。”

少华闻言喜道:“陈大人说得是,在下也是如此认为。”

也金道:“只是庐州城本是一个小城池,又只有三万叛军作乱而已,皇上却派了五万蒙古精锐前去,还不放心,竟然亲自赶去,这种恩宠,自我朝开国以来,又有谁得到过呢?难道这位张大人不光才华出众,还精通媚惑之术不成。”

少华听他语气轻佻,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怒气,沉声道:“也金兄,你这话说得不对,在下与张好古相交甚深,知其为人最是光明磊落,且生性坦荡,根本不会做那些宵小之事。”

也金见他情急,笑道:“即然他未用媚惑之术,那么就请皇甫兄说说看,皇上为何如此宠爱这位张大人呢?”

少华朗声道:“张大人文采风流,心地仁慈,又有治世之能,且对皇上忠心耿耿,能得到皇上的宠爱,也属理所当然之事。”

胡国忠见他们争论,忙在旁打圆场道:“今日本是朋友相聚,不可再论朝廷之事,还是听曲子吧。”说完对歌女示意。

歌女含笑点头,手抚琵琶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歌声带着些淡淡的哀伤,十分动听。只是少华已经无心听曲,心里想着也金的话,暗道:难道皇上宠爱丽君,真的还有别的原因吗?一念及此,又忙摇头打住。皇上天纵英才,年轻睿智,是一位英明仁德之主,无论人品,胸襟,气度,都没有任何可指摘之处,自己身为臣子,又怎能妄自揣测君心。

还有丽君,她和自己相识两年,彼此的了解不可谓不深。自己更没有理由怀疑她。想到这里,疑虑渐消,只是脸上仍不禁露出焦躁之态。阿术看了看他的脸色,笑道:“这首歌太过忧愁,不如换过一首欢快些的吧。”歌女闻言只得又拨动琵琶,轻声唱道:

“喜你天生成百媚姣,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巧。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众人听了歌词,一起击掌笑道:“好,这才是好曲儿呢。”

阿术听完曲子,又道:“胡兄,今日怎得不见令妹?”

胡德忠闻言笑道:“舍妹今日一早就随家母到佑民寺上香去了,现在应该回来了。”

话音未落,屏风后忽传来一阵环佩叮当之声,只见一位穿着一袭粉红色曳地长裙,腰上束着绣着牡丹花的华丽丝带,云髻上插着一枝五凤挂珠钗,描着两弯细眉,面颊红润,身量苗条,体态婀娜的妙龄女子,带着一个穿红衣的小丫环,从里面姗姗走出来。一直走到桌前,向几人弯腰施了一礼笑道:“几位大人大驾光临,秀珠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几个人忙拱手笑道:“不敢,不敢,胡小姐可千万别这么说,折煞我们了。”

胡德忠笑道:“秀珠,快过来。”胡秀珠慢慢走到他身边,脚步移处,带起一阵浓郁的香风,送到众人鼻端。少华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心想:这些女子都爱涂脂抹粉,却不知年轻女孩儿自然的模样儿才是最美的。丽君天生丽质,美得不可方物,就从不用这些妆饰。想到这里,转过头看了胡秀珠一眼,见她生了一双细长的丹凤眼,艳红的嘴唇,鹅蛋脸儿,脸上薄施了些脂粉,项上戴着一个镶珍珠的金项圈,灿灿生光,耀人眼目。心中不禁暗道:这位胡小姐的模样气质倒与那牡丹花颇为相似。

胡秀珠的母亲本是蒙古郡主,身上流淌着一半草原人的血液,性格开朗大方,不拘礼数,不似其他汉人女子般腼腆羞涩,又与这些人相熟,并不拘束,转身轻轻坐到胡德忠身边的椅子上,抬起一双水汪汪的丹凤眼,正待说话,忽望到对面的少华,只见他生得面如冠玉,唇若涂朱,鼻梁高挺,举止有礼。眉宇间英气勃勃,腰上佩着一把银鞘的宝剑,衣饰华贵,显是富家公子,却没有富家公子的纨绔之气,反倒带着一种潇洒飘逸的气质。大出自己意料,不觉一愣,又见他也转眼看着自己,一颗心登时怦怦地跳个不停。忙红了脸娇笑道:“这位公子贵姓大名,看起来有些面生呢?”

胡德忠笑道:“秀珠,这位是皇甫将军,他以前从未来过我府上,所以你未曾见过他。”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六十五章 蓦然回首

胡秀珠闻言抿嘴笑道:“小女子见过皇甫将军。”

少华笑道:“胡小姐不必多礼。”

阿术在旁道:“胡小姐不但绣得一手好牡丹,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不知今日可肯赏脸为在下等弹奏一曲?”

胡秀珠见他启口要听自己弹琴,心中一动,想了想笑道:“几位大人真得想听小女子弹琴么?”

阿术笑道:“那是自然,只不知小姐肯不肯啊?”

陈国杰和也金也在一旁道:“连阿术大人都说小姐的琴弹得好,在下等今日也想饱饱耳福啊。”少华闻言笑而不语。

胡秀珠想了想笑道:“那小女子便出一道谜题,几位大人若答得出,小女子马上为几位大人弹奏一曲。”

阿术大喜,笑道:“不知是何谜题,请小姐示下。”

胡秀珠轻声念道:“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打一用物。”

众人闻言都低头苦思起来。少华心中早已有了,只是犹豫着要不要说出来,见阿术脸上神情焦急,已经探知他的心意,想了想,趁人不备,悄悄伸手过去,到他手心上写了两个字,站在胡秀珠身后的丫环小红眼尖,却看到了,掩嘴一笑,只不作声。阿术想了想,果然没错,笑道:“莫非是更香?”

胡德忠击掌道:“答得好,正是更香,秀珠,你今日这曲子可是非弹不可了。”胡秀珠脸上一红,正在犹豫,小丫环忙俯身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胡秀珠闻言把一双丹凤眼悄悄往少华脸上瞄了瞄,笑道:“好,小女子便为几位大人弹奏一曲。”

一个丫环快步取了一面桐木古琴来,放在琴榻上,胡秀珠站起身,轻移莲步,款款走过去,坐下来调了调琴弦,轻声唱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传,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她的歌声婉转悠扬,带着些隐隐的喜悦,少华听着琴声和歌声,思绪却飘得很远很远,一直飘到两年前,和丽君在河边初次相见,用珠簪和花布小人,到那女孩手中换了一盏桃花灯,一起猜出谜题,得了那两块采自泰山的三生石,注定了彼此相约的缘分。

时光荏冉,转眼两年过去,忍看世事变迁,人面变幻,对丽君的思念却未随着时间流逝,减淡半分。此刻心中别无所愿,只希望三生石真得能够灵验,让自己和丽君佳期早至,从此朝夕相伴,携手共度一生。

胡秀珠含情的双目,悄悄抬起来,看向少华,却见他神情恍惚,似乎正在想事,没有用心听她的琴,不禁有些失望。一曲终了,座中人一起击掌赞道:“弹得好,真是好琴。”

阿术笑道:“胡小姐弹的好曲子,在下敬你一杯。”说完取了酒杯,倒满了酒,站起身送到胡秀珠面前,胡秀珠抿嘴一笑,接过来轻轻啜了一口,笑道:“多谢阿术将军。”转眼看少华,见他双眼望着窗外,眉头微皱,似在沉思,心中不禁暗暗叹了一声,站起身,向几人施礼道:“小女子有些不舒服,先告退了。”说完便转过身,脚步娉婷地离去,阿术恋恋不舍地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完全消失之后,方才把目光收回来。

陈国杰抚须笑道:“果然弹得好,只是胡小姐毕竟是个女子,还略嫌柔弱了些,上次老夫在颜右丞的寿宴上,曾听过张好古张大人弹奏古曲《十面埋伏》,琴声铿锵有力,如金石之声,那种气势,昂扬激越,动人心魄,世上真是无人能比啊。”说完脸上还露出感慨之色。

少华闻言大喜,笑道:“是吗,在下只知道张大人唱得一手好歌,却不知道她的琴也弹得那么好。”

陈国杰道:“不光如此,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当日他送给颜右丞的贺礼,便是一个斗大的寿字,龙飞凤舞,气势逼人,一拿出来,举座皆惊。”

阿术道:“此人出身低贱,却生性倨傲,自诩清廉,平日里目高于顶,待人处事又太过执拗。虽有才华,却得罪了不少人,若不是当今皇上宠爱他,他这官早就做不长了。”他说完话,忽想到少华,扭头看了他一眼,以为他要出言反驳。出乎意料的,少华却未答言,脸色还颇为平和,不禁暗暗诧异。

却不知少华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早转过了千百个念头,暗道:自己只知道丽君文采出众,又有治世之能,还唱得一手好歌,没想到她对琴棋书画等技艺也颇为精通,而我身为她的未婚夫,对她的了解,竟然还比不上朝中的大臣,真是惭愧。

转念一想,又不禁暗暗喜道:象丽君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世上能有几个?而她却是我的未婚妻,一生一世都只属于我一个人,何其幸甚!只是不知她何时肯把官辞了,跟我成亲呢?想到这里,满心的喜悦复又转回忧愁,坐在那里默然无语。

胡秀珠带了丫环小红回到绣楼中,坐在绣案前,拿起针线,却再也无心刺绣,只管在那里呆呆地出起神来。

小红跟随她多年,早已看穿了她的心事,掩嘴笑道:“小姐,可要奴婢前去打探打探。”

胡秀珠脸一红,低着头不言语。小红一笑,飞快地走了,过了好一会,方才回来,在胡秀珠耳边道:“奴婢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位公子名叫皇甫少华,今年24岁,被朝廷封为正三品勇武将军,现在北地统领五万蒙古骑兵,其父是当朝元老皇甫驭风。”她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见小姐焦急地看着她,笑道:“还未娶亲。”

胡秀珠脸一红,悄悄吁了口气,转身到书案上取了四把折扇,调了彩墨,挥笔在每把折扇上分别画下一扇牡丹,画完想了想,到其中拣出一把,在旁边题了一首诗,递给小红,含羞低声道:“这把扇子送给皇甫将军,另外几把分别送给其他三位大人,可千万别弄错了。”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六十六章 花落无声

小红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堆着满脸的笑,将扇子接过来,放在锦盒中,又把另外三把分别用盒子装上,做上标记,拿在手里,飞也似地走了。胡秀珠看她背影出去,缓缓回到绣案前坐下,望着窗外那棵枝叶茂密的樟树,嘴角含笑,默然无语。

花厅中,几个人又喝了一回酒,听那歌女弹了几支时新的曲子,看看天已晚了,正要告辞出来,丫环小红捧了四个锦盒过来,分别递给四个人笑道:“这是我家小姐画的牡丹扇,送给四位大人,请四位大人笑纳。”

几人忙接过去,笑道:“多谢胡小姐。”少华犹豫了一下,见他们都拿了,不好拒绝,只得也接在手中,向几人做了别,出了府门,骑上马,驰到自己府门前,纵身下马,快步进了府,正待把盒子打开看看,一个下人忽然奔过来道:“少爷,飞鸽传书。”

少华忙把盒子随手放在一旁的石桌上,对下人道:“快拿过来。”下人将一个竹管递到他手中,少华伸手接过去,打开看了看,不禁大喜,忙奔到父亲房中,向他笑道:“爹爹,庐州的叛乱已经平息,好古就快回来了。”

皇甫驭风见他满脸喜色,不禁摇头莞尔:“看你急成什么样子了,张好古被皇上封了庐州州尹,自然是留在庐州,又怎么会回来呢?”

少华笑道:“爹爹不知道,皇上已经下了旨,命好古和他一起回京城,我马上就可以见到她了。”

皇甫驭风听了他的话,心中不禁有些诧异,看着他道:“少华,为何你对张大人的事如此上心,你们真的只是知交好友吗?”

少华脸上一红,犹豫了一下,低声道:“爹爹,这件事孩儿也不知该怎么跟您说,不如等好古回来,再向爹爹细说此事。”

皇甫驭风慈爱地看了他一眼,笑道:“好吧,爹相信你,你的师父来了信,这两日就会带着你师妹,从山寨赶回来见你,到时你们四个人可以好好地聚一聚,让我老人家也热闹热闹。”

少华扬眉笑道:“爹爹,就怕到时候你会嫌我们吵啊。”

皇甫驭风见他一扫往日的忧虑,脸上满是笑意,心中也颇为喜悦,假意皱眉道:“这么大的人,说话还跟孩子似的,今日练了剑没有?”

少华笑道:“爹爹,已经练过了。没别的事,我先下去了。”

皇甫驭风点点头,少华转身飞快地走了出去,先到了丽君从前在将军府住过的客房中,看到案上还摆着那面俞如常送给丽君的古琴,上面盖着红绸,不禁想到今日在平章政事府听到的话语,心中顿时涌起万千感慨,走过去,掀起红绸,在白亮的琴弦上轻轻拨了拨,琴弦发出悦耳的叮咚声。少华想了想,用红绸把古琴包起来,找了一个精致的琴盒装着,准备等丽君回来,亲自把这面琴送到她府上去。

院中,皇甫驭风从房内走出来,看到石桌上那个盒子,心中诧异,走过去打开一看,却是一把精致的折扇,画着几大朵牡丹,艳红的颜色,一朵朵在石上怒放,带着浓浓的春意。牡丹花旁还题着一首诗:

“问君春来否?无语望枝头。牡丹知春意,笑绽东风里。”上面写道:赠皇甫公子。下款题道:胡秀珠。

皇甫驭风把诗念了几遍,轻轻皱起了眉头,低头想了想,又不禁释然,暗道:少华,丽君已经死了两年了,你身为男子,为一个女子守志这么久,已算难得,这胡秀珠本是平章政事胡义真的次女,听闻此人生得十分美貌,又有才情,而且温柔端方,知书达礼,虽及不上丽君,倒也是位大家闺秀。即然你们彼此有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一念及此,皇甫驭风把扇子轻轻放到盒子里,走到少华房中,将盒子放到书案边的木架上,叹了口气,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第二日,我吩咐张渔赶到镇江去和马友等人会合,带他们回京,自己和李正风跟着皇上,骑上快马,向京城而去。皇上下旨命令马队快行,务必及早赶到大都,我们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不觉已到了常州,铁穆耳吩咐在常州歇息一日再起程。

我们随着皇上进了城,住的是两年前我和二哥在常州住过的那所大宅院,铁穆耳把我安排在我原先住过的那个房间,他自己也住在原来那个院落里,李正风则在府衙中居住。

我整好行装,慢慢踱到院中,望着窗前那棵梧桐树出神,转眼两年过去,当年刚及屋顶的梧桐树,如今已经长得很高了,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上面还开了许多白色的花朵,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一丝淡淡的风吹来,几朵花从树上旋转着轻轻飘落,我伸出手,让其中一朵落在我的手心,看着它默然无语。

厢房后的小院中突然传来一阵隐隐的笑闹声,我心中一动,快步转过回廊,只见隔壁的小院里,两个穿着粉红色衣服,年约十五六岁,生得小巧可爱的小丫环,手上拿着一个五颜六色的鸡毛毽子,正在那里哈哈笑着踢来踢去,我见了不禁技痒,走过去叫道:“小姑娘。”两个丫环见了我,忙弯腰施礼道:“奴婢见过张大人。”

我展颜笑道:“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好不好?”

丫环互相对视了一眼,轻声道:“奴婢不敢。”

我笑道:“怕什么,难道我还会吃了你们不成。”说完就伸手把袖子挽起来,又把长衫的下摆塞到腰间,看着那个拿毽子的丫环道:“踢过来。”丫环闻言轻轻踢过来给我,我抬起右脚接住,灵巧地一跃,玩了个花,方才轻轻一踢,毽子飞得老高,在空中划过,如一只彩色的小鸟,张开羽毛,慢慢落下来。

其中一个丫环忙抬脚接住,击掌笑道:“大人好厉害。”说完踢给另一个丫环,丫环又踢还给我,我轻轻接住,正要踢回给她们,这时,身后传来轻盈的脚步声,一个穿着淡紫色衣裙的丫环走过来,向我弯腰施礼道:“张大人,香汤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