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彼懒怂蛭庋也派嫦吕矗晌送及餐鹾蟆!

玉漱听母后说完,惊诧不已,她难以相信自己慈爱的母亲居然会杀过人,还是自己心爱的人。图安王后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继续说道:“不是我愿意这么做,是他苦苦哀求我下手的!因为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了……”

说完,图安王后伏在桌案上痛哭起来,玉漱看着母后如此难过,心下不忍:“母后,你不要伤心了。”

图安王后抬起头来,坚毅地说道:“女儿,母后不想你落得和我们一样的下场,你一定要狠得下心!”

玉漱惊恐地望着母亲,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第二十八章 泪洒长城

经过半月的寻找,庞副将带着孟姜女终于在长城一处找到了关于范喜良的线索,庞副将在当地的花名册上发现了范喜良的名字。就在孟姜女暗自激动之际,当地负责的军官却告诉他们范喜良在三个月前已经病死了。

孟姜女听后,有如晴天霹雳,虽然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个噩耗成真时,她仍旧难以承受,她只觉得大脑一阵晕眩。庞副将见孟姜女摇摇晃晃就要摔倒,急忙伸手扶住了她,安慰道:“你没事吧,事已至此,姑娘还当保重身体啊。”

孟姜女缓过神来,深吸了一口气,但是内心的悲伤却仍旧难以抑止,她只觉得全身无力,仿佛要飘起来似的。她忍着夺眶而出的眼泪,对当地军官说道:“将军,我想看看他的墓地。”

“好,你跟我来吧。”

军官带着孟姜女来到了长城边的一棵小树前。军官指着小树说道:“姑娘,修长城的死了,都会埋在自己修的长城下,范喜良就埋在这里,这棵小树就是记号。”

孟姜女深情地望着那棵小树,就像是在望着自己的丈夫,眼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下来。她扶着城墙慢慢地坐下来,解开身上的小包袱,取出一块褪了色的红盖头。“夫君,这是我们成亲那天,我戴的红盖头,谁能想到那天你还没来得及揭开我的盖头就被抓走了。十年了,我一直带着它,想着见到你,一定要戴上它让你亲手揭下来。”

孟姜女为自己戴上了红盖头,她竭力想忍住眼泪,但是眼泪却无休止地奔涌而出,她哭得肝肠寸断,身体不断地抽搐着。

“夫君,我们夫妻对拜吧。”孟姜女一边哭着,一边朝着小树拜去。

众人都看得眼睛发酸,喉咙哽塞,这时一阵风刮来,小树被吹得低下了头,树枝将红盖头挑了起来。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们都在想是不是范喜良的魂魄显灵了,孟姜女此时已经泪流满面,她抚摸着长城的砖石,说道:“夫君,你真的揭下了我的盖头,你一定能看到我的样子,听到我的声音!如果推倒这长城可以让你复活,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这么做,夫君,你回答我啊……”

当夜,长城周围下起了瓢泼大雨,仿佛苍天也被孟姜女感动得落泪了。就在这时,工棚外面突然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大家都被这声巨响吓住了,有一个胆大的民伕出去一看,顿时在外面喊了起来:“长城塌了!长城塌了!”

就在民伕乱作一团的时候,黑暗处一群穿着蓑衣、手持锄头的人偷偷地离开了,为首的正是“陇西三煞”。地煞见大功告成,从怀中拿出一只信鸽放飞,信鸽冒着大雨飞进了黑暗的夜色中……

赵高接到了陇西三煞的飞鸽传书,看完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邪恶的笑容,他的奸计终于得逞了。

其实,这次长城的坍塌,正是赵高让陇西三煞带着忠义馆的人去破坏的,他处心积虑地想出了这个破坏计划,想以此陷害负责长城修建工程的蒙恬。

接到了消息后,赵高立刻急匆匆地去向秦皇报告去了。此时秦皇正在批阅奏章,赵高悄悄走到秦皇身边,说道:“陛下,臣有事要启奏……”

秦皇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赵高,说道:“你有何事,说吧。”

赵高左右看了一下,悄声说道:“是,陛下。臣刚刚接到密报,蒙恬监造长城,偷工减料,造出了‘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工程?”秦皇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十分不解。

“噢,回陛下,就是质量不过关的工程。前夜大雨,长城居然崩塌了一段!”

“什么,你是说长城塌了!”

“回禀陛下,没错。”

“这不可能,负责修建长城的可是本朝大将蒙恬,蒙恬一家三代名将,他是寡人倚重信任的人,这不可能!”

“如果不是,那一场雨,怎么就能冲塌了长城?”

“蒙恬是国家栋梁,此事不可草率,待明日上朝,寡人要亲自问个清楚。”秦皇难以置信地说道。

长城倒塌之后,庞副将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于是连夜赶回了蒙恬的军营,蒙恬听了庞副将的汇报之后,心下极为诧异,负责督造长城的都是他的得力干将,绝不敢偷工减料,这件事其中必有蹊跷。蒙恬为了将此事调查清楚,骑着自己的汗血宝马,连夜赶往了长城倒塌的发生之地。

庞副将被蒙恬留下来负责军营中的大小事务,庞副将思前想后,觉得要解决此事,他们还需要一个人的帮忙,那就是易小川。

庞副将快马赶到行宫,来找小川商量对策。小川听后,当下吃惊地叫出来:“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大人,你说怎么办?”庞副将焦急地问道。

“我看这事不太好办,长城怎么会突然就塌了呢,这样一来,蒙恬怕是要遭殃啊!”

“是啊,所以末将请易大人快想办法帮帮蒙将军。天一亮,消息就会传到咸阳,到那个时候就晚了!”

“这……”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他们只有一个办法:请玉漱向秦皇求情,才有机会拖延时间查到证据,力挽狂澜。

两人立刻去求见玉漱,向她讲明了情况,玉漱答应立刻进宫去见秦皇,为蒙恬说情。小川和庞副将这才放下一颗心。

奶妈躲在角落中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立刻报告了王后。王后思索片刻,吩咐奶妈如此这般。

小月忙着给玉漱梳妆穿戴,忽然奶妈带着几个女仆进来,把小月抓住带走了,只留下奶妈盯着玉漱。玉漱吃惊不已,她冲出门,打开门却看到王后站在门口。

王后把玉漱逼回屋里,她让玉漱待在行宫,保持中立,不要干涉大秦朝廷的斗争。

玉漱着急了,这关系到几百人的性命,还有救过她的蒙恬。

王后淡淡一笑,就是因为蒙恬,所以不让她去。蒙恬是大秦的栋梁之臣,行军打仗,战无不胜。她一心要除掉此人,既然玉漱下不了手,这次正好借别人的手除掉他。

玉漱依然坚持要离开,王后拔出刀子顶在自己脖子上。

王后让玉漱想清楚:对大秦有利的事情,对图安就是有害,只要玉漱敢出这个门,她就自刎。

玉漱往前一步,王后的刀子就刺入脖子一分,鲜血流了下来。

玉漱跪倒在地上,恳求母亲停手。

小川和庞副将在外面等候,怎么也等不到玉漱出来。再去求见,却被图安侍从挡住。

庞副将急了,大叫玉漱皇妃,但是无人应答。小川知道出了问题,必须另想办法。小川陷入思索,庞副将急得走来走去,天就要亮了,这可如何是好!

微熹的晨光渐渐照进了小川的房间,小川坐在案牍前冥想苦思,而庞副将则愁容满面地在房间中走来走去。庞副将见外面天色将亮,着急地说道:“天就快亮了,易大人,我们到底该如何是好?”

小川依然在闭目苦思,没有应答。

“蒙将军一定是遭人暗算,老天一定有眼的,那些安息在长城下的忠魂一定是能见证的!”

“老天?忠魂?”小川的眼睛一下睁开了,“等一下,我想到了!”此时,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神话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进入了易小川的脑海中。他急忙向庞副将问道:“那孟姜女可是找到了她的丈夫范喜良?”

“大人怎么突然问及此事,唉,孟姑娘命苦啊,她丈夫范喜良已经在三个月前死了,孟姑娘在城墙边上哭得那个伤心啊……”

“蒙将军有救了!我们现在快去举贤堂。”小川立刻拉着庞副将赶往举贤堂。

小川来到举贤堂时,项羽正在院内练功,他尚不知道长城坍塌之事,见小川匆忙而来,急忙问道:“小川,此时来访,有什么急事?”

“大哥,趁天未大亮,我要请你发动举贤堂的人手,帮我在咸阳城散布一个消息,一定要让路人皆知。”

小川说完就对项羽和庞副将说起了他的计划,项羽和庞副将听完,立刻开始分头行动。

天已大亮,蒙恬带着众士兵前来长城勘察,蒙恬此时虽是心急如焚,但是他仍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着冷静。就在蒙恬和众人向长城走去的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蒙恬等人循声而去,在坍塌的长城前,众人见孟姜女跪在城墙边为丈夫哭泣。许多民伕和士兵都在一旁看着,纷纷为之感动不已。

蒙恬不由得心中一酸,上前问道:“孟姜女,你为何在此哭泣?”

“大人,我终于找到了夫君,他就埋在这冰冷的石头下。我日夜在此跪求老天开眼,让我可以找到他的尸骨,带回家乡。”孟姜女哭诉道。

人群中突然有人叫道:“怪不得长城突然塌了,原来是老天被孟姜女感动,要把她丈夫还给她!”

蒙恬向说话的民伕看去,发现此人竟是乔装打扮的三宝,他暗自一惊,不动声色地琢磨着。

三宝的一句话果然引起了很大反响,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众人都对三宝的说法信以为真了,三宝继续喊道:“这是天意啊!天意不可违!小人给老天爷磕头了!大家一起磕头啊!”

士兵、民伕都被感染了,纷纷拥上前来,跪倒在地,磕起头来,蒙恬看着眼前的情形,心中已经有所领悟,这时旁边一个陪同的军官向蒙恬问道:“大人,您看这怎么办?”

“这番变故,我会奏明陛下。既然是天意,我们就该恭敬对待。”蒙恬说完,走向了坍塌的长城,在长城脚下,他猛然发现了一些混乱的脚印,他顺着脚印仔细勘察着,最终发现,脚下的碎石居然是被利器凿碎,蒙恬恍然大悟,在心里说道:看来,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与此同时,咸阳城里,举贤堂的人到处散布一个消息:“昨夜孟姜女为丈夫哭倒了长城!”咸阳百姓已经熟知孟姜女的故事,听说她竟然哭倒了长城,均为她的一番痴情所感动,立刻口口相传开来。

小川还找来一帮儿童教会他们唱儿歌,在咸阳城里到处散布歌谣。

“孟姜女孟姜女,寻夫十年路千里,却闻喜良永不起;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惊天地,山河为之泣如雨……”

百官在上朝的路上都听到了儿童的歌谣,不由都纷纷停下来询问,他们听后也都为孟姜女的故事感慨不已。

朝廷之上,李斯在赵高的唆使下开始了对蒙恬的攻击。李斯步出班列,恭敬地对秦皇说道:“陛下,臣今日要弹劾蒙恬将军,他监造长城不力,徇私枉法,贪污舞弊,致使长城崩塌!”

李斯陈述的时候,赵高在一旁暗自得意,他心想,这下蒙恬这个老家伙逃不掉了。

“父皇,蒙将军也听说长城崩塌,已经去查看了,也许其中还有其他缘故,还是要勘察清楚再下定论。”扶苏不忍自己的师傅受到如此诽谤,急忙为蒙恬辩解。

“无论长城因何崩塌,蒙恬身为监造,难辞其咎!”秦皇生气地说道。

李斯和赵高看着眼前的情形,心里都在窃喜,他们都在心里默默说道:蒙恬这次玩完了。就在两人得意之余,蒙恬的故交周大人步出班列对秦皇说道:“启奏陛下,臣听说这次事故乃是因为孟姜女哭倒了长城!”

秦皇一听,吃惊地说道:“你说什么?竟有此事?”

赵高一听却急得跳了起来,张口说道:“孟姜女?那是神话故事!你们简直是一派胡言!”

他还未说完,就被秦皇瞪了一眼,赵高吓得立刻退了回去。李斯这时急忙帮腔道:“赵大人说得不错,这哭倒长城,真是无稽之谈。”

“陛下,不仅是臣等,整个咸阳的百姓都传遍了,说这是天意!连无知的孩童都唱出了儿歌!”周大人坚定地说道。

众大人也纷纷附和道:“陛下,确实如此,臣等也都听说了。”

秦皇还有些将信将疑,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上殿启奏:“启奏陛下,蒙恬的副将带了百里加急文书前来觐见。”

庞副将高举着一卷竹简走上大殿,跪倒在秦皇面前:“微臣参见陛下!”

“你手里是什么?”

“陛下,孟姜女为丈夫之死哭得长城崩塌,当地的官员、将士、百姓目睹此事,联名写下这千人长卷为孟姜女请命,求陛下彰表孟姜女忠贞之情!”

庞副将话音甫落,众大臣已纷纷表示赞许,李斯和赵高则看得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扶苏走上前说道:“父皇,此事有如此多的证人,不会有假了!儿臣也表奏父皇,不如在长城边立下石碑表彰孟姜女,也让天下人知道父皇的仁慈。”

秦皇终于被说动了,点头说道:“扶苏所言极是,此事顺应天时,又兼具人和,是大好之事。扶苏,就交给你从速办理!”

“儿臣遵旨!”扶苏至此终于放下心来。

而赵高和李斯此时在一旁则恨得咬牙切齿,他们的诡计再一次失败了,他们只有伺机再找机会斗垮蒙恬等人。

第二十九章 焚书坑儒


大川等人破解了“丈夫当归自土生”之后,火速赶往了古长城,然而刚刚到达古长城,他们的车轮就陷入了泥坑中。众人合力之下,却仍旧没有把车子推出来,这时一个漂亮的女导游过来帮了他们一把,终于,汽车被大家一起推了出来。


就在高岚和易妈妈感谢女导游的时候,大川和教授这时又犯了职业病,开始对着长城下的石头研究了起来,只听大川突然喊道:“你们快过来看!”


“大川你找到了什么宝贝?”易教授首先冲了过去。


“爸,你快看,这些石头上有字,似乎是篆书!”大川兴奋地说道。


听大川如此说,易妈妈、高岚和女导游都围了过去,易教授拿过石头来,仔细看着,他两眼放光地说道:“没错!还是优美的大篆!这应该是一块石碑的一部分,年代相当久远了!大家在这附近仔细搜索一下,看有没有和它们同样质地的砖石。”


众人开始分头找了起来,很快,众人找到了许多刻有字迹的碎石,大川和易教授试着将这些碎石拼在一起,两人都是老资格的考古人员,很快就将这些碎石组合在了一起。


易妈妈迫不及待地问道:“快看看这石碑上说了些什么?”


易教授看了一眼易妈妈,故意咳嗽了一声,说道:“你们可听好,这幅碑文它是秦始皇树立的,它表彰了……表彰了一个女人十年里走遍长城寻找丈夫,最后哭倒长城的故事。”

易教授刚念完碑文,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孟姜女哭长城?”

易教授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碑文,确定地说道:“没错,就是孟姜女。”

众人无不惊异万分,历史上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原来是确有其事。大川盯着碑文,脑子里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兴奋地喊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高岚看了一眼大川,说道:“一惊一乍的,知道什么了,快说啊!”

大川兴奋地说了起来:“我推测‘丈夫当归自土生’,这句口诀的意思就是,孟姜女的丈夫应该回家了,却葬身于这茫茫黄土之下。”

那位女导游听到大川说出“丈夫当归自土生”这句话时,身体突然颤了一下,她对大川等人警惕起来。

“没错是没错,可是这里也没有人烟,‘丈夫当归自土生’中的‘土’指的是五行者中的土行者,我们去哪里找那个土行者呢?”易妈妈兴奋地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女导游的神情变得更为吃惊,她警觉地向易妈妈问道:“你是从哪里听到的‘丈夫当归自土生’这句话的?”

大川四人一听,女导游似乎知道些什么,全都激动起来。大川问道:“难道你听说过这句话?那下一句是什么?”大川太过激动,没有注意自己已经在不经意中逼近了女导游。

女导游向后退了一步,说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众人感觉到了女导游对他们的恐惧,他们不知道该从何解释起,这时易妈妈上前一步,对着女导游说道:“我是‘金行者’的后人,我们找到了木行者的后人,是他告诉了我们这句口诀,我们就按着口诀来寻找‘土行者’的后人了。”

“这就是来自阿姨和木行者的两枚戒指,你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戒指?”高岚取下脖子上的项链,指着上面的两个戒指说道。

女导游看到了两个戒指,终于放下心来,她仔细地看了戒指后,对易妈妈说道:“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女导游说着,从衣服中拉出一条项链,上面就套着一枚相同的黑色戒指,女导游继续说道:“我的父亲去世前把这个戒指交给了我,让我等待有缘人找到我的时候再交给他们。”

众人看到戒指都兴奋不已,大川迅速从车中拿来了宝盒,女导游根据易妈妈的指点将戒指向着宝盒的凹陷处镶嵌了上去,只见宝盒的一面立刻发生了变化,原本混乱的图案瞬间重新排列组合在了一起,众人看去,只见新形成的图案,正是孟姜女哭长城的画面。

易妈妈知道扣龙锁的第三道锁已经打开了,只要再找到剩下的两枚戒指,宝盒就可以打开了,她向女导游问道:“你应该知道下一句口诀吧?”

“是的,父亲留下了两句口诀,丈夫当归自土生,作茧门人为火患。”女导游说道。

大川立刻取出《汤巫记》对照起来,他翻来翻去,终于在一页上翻到了一篇标题为《茧人心惊》的文章。可是奇怪的是,在标题的前面却没有任何的坐标数字。

众人都是一愣,没有坐标,他们接下来要往哪里去寻找线索呢?

秦皇一直都梦想着长生不老,他派了许多术士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而卢生正是其中之一。他早先被秦皇派去东海寻药,如今寻有所获,回到了大秦。秦皇听说之后,立刻将卢生宣上了朝堂。

这术士卢生一身玄色长衫,发须全白,他徐徐走上朝堂,对着秦皇一拜说道:“卢生拜见陛下。”

“你此次出东海,是否找到长生药,见到仙人?”秦皇急切地说道。

“启奏陛下,卢生此次出海,没有见到羡门和高誓两位仙人,但却遇到了别的神仙,他们给臣一卷图录转交陛下,说其中藏着天机。”

卢生举着图录交给了秦皇,秦皇看着图录,却越看越迷茫,因为整卷图录上都是些奇怪的符文,有些像是云,有些又像是奇形怪状的石头,秦皇看得一头雾水,他向卢生问道:“这上面写了些什么?”

“神仙说了,这卷天书图录谁都可以观看,却绝不会泄露天机,因为只有真心寻访仙人的陛下,才能看得懂。所以臣无法读懂这部天书。”

听卢生如此说,秦皇面露喜色,“噢?有这等奇事?”秦皇再次翻阅了一下图录,竟然发现里面竟然有几个字符依稀可辨,他慢慢地读了出来:“亡……秦……者……胡也。”

“恭喜陛下读出天书!正如仙人所说,只有陛下能看得出其中奥妙!臣对陛下的仙力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卢生躬身说道。

秦皇说道:“天书上说了‘亡秦者胡也’,这事关大秦的存亡,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群臣纷纷议论起来,蒙恬大喜,心里暗道:真是天助我也。

蒙恬步出班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天书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但凡名字中有胡字的人都对大秦大大的不利,绝不能在朝廷中任用。为保万无一失,咸阳城里,但凡名字中有‘胡’字的人,全都应从咸阳迁出,发配到千里之外。”

“蒙爱卿说的有理!”秦皇点头说道。

秦皇身后的赵高一听此话,顿时心急如焚,这样说来,他力保的胡亥岂不是第一个就要被赶出咸阳。赵高着急地看向李斯,李斯也眉头紧皱,急忙进言道:“陛下,臣以为这个‘胡’字并非指代人名,而是指北方的胡人。如此联想起来,不久前长城崩塌,也是老天暗示需要加强北方的防御,以防胡人来犯。如今,长城没有完工,只能派遣精兵强将前去驻守边防。纵观当今大秦,恐怕只有蒙恬将军可以担此重任!”

“丞相说的也颇有道理!长城崩塌也是天意,天意与天书自然相通,”秦皇捋着胡须对蒙恬说道,“蒙爱卿,寡人欲派你驻守北方,监视胡人一举一动,你可有何难处?”

蒙恬知道这是李斯的诡计,但是身为一朝武将,保卫大秦乃是其分内之职,面对秦皇的要求他只能慨然应允:“为国尽忠,乃是蒙恬梦寐以求,陛下有旨,蒙恬怎会推脱。”

“爱卿果然是国家栋梁,那就有劳爱卿,择吉日出兵镇守北方。”

赵高和李斯同时面露喜色,两人的计谋终于得逞了。

从朝堂回来,赵高和李斯就又聚在一处密谋,两个人都在为今天能将蒙恬调至边疆庆幸不已,蒙恬一走,他们就要开始实行他们的计划了,首要目标就是举贤堂与公子扶苏。

蒙恬要去镇守边关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图安王后的耳朵里,她敏锐地感觉到大秦的朝政可能会迎来一次震荡,于是立刻修书一封,让眼线带着书信赶往了图安。

蒙恬率领着蒙家军出发了,公子扶苏和小川等人来为蒙恬送行,赵高也在其中,望着渐行渐远的蒙家军,赵高嘴角露出了邪恶的笑容。

蒙恬刚走,李斯和赵高就开始了他们的阴谋,他们的第一箭就对准了举贤堂的儒生。赵高派遣自己的亲信郑虎混入了举贤堂的儒生中,伺机掌握众儒生忤逆的言论。

这郑虎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跟这些儒生混熟之后,便请众儒生去酒楼喝酒,他深知酒后吐真言的道理,把这些儒生灌醉之后,再从他们嘴里套话就容易多了。

众儒生见郑虎也是一介斯文人士,对他没有防备,见其相识不久就请众人吃饭,更是一位豪爽之人。一上酒桌,郑虎就开始热情地向众人劝酒,等酒过三巡之后,众人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郑虎这时开始装作郁闷起来,他对群儒说道:“诸位,当今圣上不重视我们儒生,却对术士言听计从,国家大计居然也是一本‘天书’决定,岂非荒唐之极哉!”

群儒本就对秦皇的做法极为不满,此时有人率先说出来,可谓正中他们的下怀,一时间一呼百应。一位一身灰衫的儒生回应道:“不错,只因为一句‘亡秦者胡也’,居然就把三十万大军派到了北边。真是荒谬!”

“陛下怎么能相信术士编造的故事,一心求仙!应该多听听我们儒生的见解!”一位黄衫的儒生也回应道。

郑虎见时机成熟,高声说道:“今天遇到各位就是缘分,不如就趁着现在借酒挥毫,把心中憋闷已久的抱负都抒发出来!”

“好!那还等什么,来!”黄衫儒生抢先说道。

郑虎将自己的长衫脱下来掷在案上,对着群儒说道:“请兄台们泼墨挥毫,就写在这件长衫之上,我将把它奉于高处,日日观阅!”

“人生难得遇到知己,今日能和兄台共抒胸臆,是何等的畅快!我先来!”灰衫儒生此时酒意已深,提笔就在长衫上写开了,众人看去,只见他在长衫上写道:“轻徭役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望陛下断绝求仙的荒唐念头……”

“写得好,该轮到我了!”群儒纷纷提笔,在长衫上写了起来,一边看热闹的郑虎此时在心里暗暗说道:“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儒生,你们马上就要人头落地了。”

入夜时分,那件写满了儒生激愤之言的长衫已经由赵高放在了秦皇的面前,秦皇看后,勃然大怒,一脚踢翻了身前的案牍。

“这些儒生真是无法无天,居然敢诋毁寡人!言语恶毒,罪无可赦!”

“陛下,这些儒生并非一般的儒生,都是公子扶苏开办的举贤堂中的智囊精英。他们仗着自己是公子的门客,就无所顾忌,时常聚众批评陛下,煽动人民的不满情绪。更糟糕的是,各地的儒生都视他们为榜样,争相效仿,这些都是他们日常所为……”

“他们居然敢如此藐视寡人!这就是忤逆谋反!”秦皇此时已经气得面露青筋。

“臣也这么认为,所以急着来奏明陛下。”

“传旨下去,将这些忤逆之徒统统给我抓起来!”

“是,陛下!”有了秦皇的圣旨,赵高心中大喜,立刻躬身退了出去。

赵高带着忠义馆的人冲入举贤堂,宣布搜捕所有的儒生。他们是见人就抓,把举贤堂弄得一片混乱,项羽看得义愤填膺,却被项梁按住。

赵高将这群儒生关进了牢里,开始严刑逼供,打昏了之后就直接把他们的指印按在空白供状上。

朝堂之上,赵高禀告秦皇,经过彻查,一共抓住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他们都招供结党作乱,诽谤秦皇。赵高提议应该坑杀这些儒生,然后昭告天下,让天下人从此都不敢冒犯皇威。

扶苏按捺不住了,大步走出,向秦皇求情,说这些儒生是言辞激烈,但用心良苦,他还搬出一些儒生的见解,痛陈秦皇施政的弊端。

秦皇听得暴跳如雷,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为了给这些儒生辩护而批评自己的父亲,可见他也被儒生洗脑了!不能让他再接触这些儒生。秦皇命令扶苏即刻出发,去陪着蒙恬镇守北疆,好好反省。

大臣们想劝解,秦皇发飙,再进言者,同罪!

扶苏无奈之下,只得当廷给秦皇磕头,向父皇辞行,秦皇见扶苏的神情失魂落魄,心中一软正要说话。这时,察颜观色的赵高立刻步出班列,抢上一步禀报:“臣在查处儒生过程中,发现举贤堂中不少人都是六国的旧部,凶顽不化,对大秦素有仇恨。儒生实际上是受到他们煽动,制造舆论。这些人勾连宽广,全国都有党羽,这次处置儒生,恐怕会激起他们生变。”

秦皇怜惜扶苏的眼神又染上了怒意:“扶苏你怎么如此愚昧,这岂不是养虎为患!”

扶苏辩解,他是想化敌为友,让六国遗少为大秦效力。

赵高呈上奏折,他已经查实举贤堂的匪首就是被秦军杀死的楚将项燕的后代,身背国仇家恨,他们已经在举贤堂广结党羽,是秦皇身边的大患。

秦皇质问扶苏是否如此,扶苏正欲辩解项梁、项羽并非如此。

秦皇打断了他,既然扶苏早就知道这两个人的身份,却如此姑息养奸,实在是辜负他的期望。他命令赵高立刻抓捕项梁项羽二人。

李斯出班道:“如果只抓他们两个,党羽一定逃散,不如乘机把举贤堂中的党羽一网打尽。”

秦皇点头,让赵高立刻彻查举贤堂中的叛逆分子,严惩不贷。

扶苏急得还要辩解,秦皇听也不听,让侍卫把扶苏轰出大殿,立刻押往蒙恬驻扎的上郡。

扶苏被架出了大殿,秦皇气得拂袖而去,赵高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