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农-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知道”我点点头:“我这是找成业来了。潞公去了登州训练水师,我怕成业无聊,所以来带他出去转转。麻烦老管家你跟嫂夫人说一声,看看嫂夫人同意不。”

“侯爷您倒是有心了”侯丁有笑着冲我笑道:“您稍等,我立即去禀告夫人。”说完转身去了。

茶才喝了两口,老远就听侯成业开心的叫声:“李大哥,你真是太好了”听这声音,就知道侯夫人准了小侯跟我出去逛逛。

抬头一看,呵呵,小侯奔的飞快,蹿了屋子里就往我身上扑。

侯丁友跟了后面一路小跑的也进来了。

一把给小侯抱住,笑道:“小鬼头,想李大哥了没?”

“想”侯成业笑的阳光灿来,露出俩豁牙来。

“换牙了?还是调皮把牙磕了?”我关心的问道。

“换牙。”小侯脸一下苦下来了:“吃玉米都不方便。”

点点头,笑道:“没事儿,我刚做了新点心出来,松松软软的,好吃着呢”

“真的?”小侯一脸惊喜:“那李大哥你给我带来了没?”

“小侯爷”侯丁友后面略带责备的叫了一声。

“没事”我冲侯丁友笑笑,然后冲小侯说道:“我不知道你换牙了,所以没带来。今天先带你出去玩一圈,晚饭到我那儿吃,然后我送些给你,你带回来好不好?”

“好”侯成业一个劲儿点头:“要不李大哥你跟我娘说说,让我到你庄子上住两天?”

“这个……”我沉吟一下,问道:“好是好,就怕你母亲不答应。”

“李大哥,你等我,我去跟我娘说,她保证答应”说完侯成业一下从我身上跳下来,飞一样的跑到后堂去了。

“李侯爷,这会不会太麻烦你了”侯丁友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麻烦”我笑笑:“成业看似调皮,但聪明伶俐,倒也好管。何况潞公离家有段时日了,小家伙怕是已经憋闷的狠了。”

“可不是。”侯丁友苦笑道:“我家老爷请来的几个先生都被他气跑了。夫人正头痛呢。”

“无妨,刚好我也闲在家,我来教他课业好了”我不以为意的笑道。

“真的?”侯丁友一脸惊喜:“您真的肯教小侯爷?”

“是啊反正我闲着也闲着”我纳闷的点点头,这老头这么高兴干嘛?

“那可真是太谢谢您了”侯丁友居然对我一辑到地:“您的才学,那可是满大唐打着灯笼没处找的。您稍等,我这就去跟夫人禀报。”说完老头也跑了。

哈?我不是这么有名气吧?

……

牵着小侯的手出了潞国公府大门,小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李大哥,你说,咱们现在去哪儿?”小侯兴高彩烈的问道。

“先去逛逛东西市,去买点儿东西。然后去尉迟庄子上的作坊。最后回我庄子上。你看咋样?”我笑道。

“好啊”侯成业点点头:“这长安城里,我熟着呢李大哥你要去哪儿,尽管说,我领路”

哈哈笑着跟小侯上了我的牛车,一路晃到了西市上,吩咐车把式在专门停车的地方等我们后,带着小侯就进了西市。

“李大哥,你看这个是什么?”

“李大哥,你看,你看,那个是什么?”

“李大哥,你看,那个卖皮子的,他卖的那个是什么皮子?”

“李大哥,你看,那条狗,好大”

七,愁死狗是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好奇心最大,最顽皮,精力旺盛的就跟用不完似的,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连狗都能愁死,更别说自己一屁股事儿的大人了。

可是我不是一屁股事儿的大人,我如今的确没什么事儿,而且我是个才二十不到的小子,另外我也很爱逛,看什么都新鲜,加上侯成业的问题也难不倒我,所以跟小侯凑了一块儿正好“成业,快来看,这个东西新鲜”

“成业,快来,快来,这个没见过吧”

“成业,这儿有个卖沙枣的,没吃过吧,好吃着呢,不过当心,有果核的,别再给牙蹦了”

一路西市逛完,我手里拎着五六个包包,脖子上还挂了两个。小侯手里也拎着两个装着沙枣、桑葚的油纸包,脖子里也帮我挂了俩小包包。

有小侯领路,俩人很快找到了车把式,然后一路又往东市上去。

“李大哥,你吃”小侯仔细的给包沙枣的纸包打开,小手抓了俩沙枣就往我嘴里塞。

“不错,挺甜”我也不客气,俩下就嚼了,然后随手从怀里掏个手巾,给果核吐了手巾里。

“李大哥,干嘛吐手巾里?”小侯吃的欢快,吃完果核都吐了车外面。

“拿回去种这东西好养活,而且耐盐碱,是好东西”我说道:“而且这东西秋天种,明年就出苗,长的快着呢”

“这个你都懂?”小侯很吃惊。

“那是”我自信的笑笑:“别的不敢说,要说种东西,满大唐我也敢说自己算的上一号”

“嗯那肯定,否则李大哥也种不出玉米、土豆、西红柿了”小侯深以为然,然后问道:“李大哥,你当初咋学东西的?”

呃……那可是痛苦的回忆啊

“苦着呢”我皱了一张脸:“每天从早学到晚,晚上还得做作业,要是第二天交不上,不是罚站就是打手心。一连好几年都是这样子”

侯成业咋舌道:“妈呀,这日子咋活啊”

……………………………………………………………………………………………

第二更,哈哈,昨天克扣了两千字,今天果然轻松不少啊

上部 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案(一)

第一百三十二章奇案

贞观十八年六月初十,侯君集亲自送高句丽王高宝藏及一众王公大臣入京。无论是护送还是押送,反正是送到了。

李大帝亲自接待了高宝藏,据说高宝藏痛哭流涕,几次下跪哀求李大帝出兵高句丽,荡平群丑,恢复高句丽的朗朗乾坤。而李大帝沉吟良久,耐不住高宝藏的苦苦哀求,终于点头答应了出兵高句丽。

太搞笑了,瞧这戏演得,咱还真就干不来这个。

贞观十八年六月十一,侯成业眼泪汪汪的带着几盒子零食跟几面新出品的盒镜(其实就是圆形的小化妆镜)回家了。毕竟老侯回来了,他也没理由再赖在我这儿了不是。

结果,太平日子还没过两天,一件突发的大事,让整个长安城陷入了一片议论纷纷之中。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六月十三,有一名上河苑的宫女趁孝德、文成、晋阳三位公主在后花园赏花的时候,拦驾喊冤。结果三位公主听了这宫女的冤情后,直接将这宫女的状子送在了长孙皇后面前。可长孙皇后她不管这个啊,结果转头这状子就送了刑部尚书张亮手里。可就这么一折腾,这事儿闹大了,连李大帝都惊动了。

据说如今这宫女鸣冤的案子,已经被李大帝钦点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部联办。乖乖不得了啊三司推事,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如今的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起来办一起案子(比喻或不恰当,大家伙儿担待。)

听城里回来的刚孜一讲,我就犯晕,为什么呢?唐律明文规定,代递诉文者,等视原告。而且另外还有规定,冲撞王驾鸣冤者,无论情实否,先治冒犯罪,杖三十或鞭二十,后论详实。这长孙皇后肯定属于王驾之一。可三位公主呢?她们一时的同情,替宫女把状子递给了长孙皇后,等同于稀里糊涂的就搅合进了这案子,跟宫女一样,成了原告了可原告那是不论所述实否,先打了再说的要了命了?晋阳公主咱先不说,另外两个虽然还没过门,但那可是我定了亲的媳妇儿刑部尚书张亮不谈,可御史台御史大夫兼谏议大夫褚遂良、大理寺卿孙玄威,那可都是出了名的诤臣,各个都是钻了牛角尖里认死理儿的人物,连李大帝犯点儿小错都敢参,还会怕什么公主?

要是他们真按了唐律来较真儿,我的俩媳妇儿不是得先挨一顿打再说?

急了,在院子里乱转,这叫什么垃圾事儿啊咬咬牙,别人我不管,怎么地也得给三个公主从这事儿里搅合出来。不找人是不行了,可找谁合适呢?

张亮、孙玄威我不熟,肯定不能找他们。

褚遂良熟,而且他是主审之一,照理找他最合适。但这货是个“痴人”,那牛脾气,看着都有点儿犯怵,咱能不招惹还是别招惹好。

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不行,他们分管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名义上跟三司不搭边儿,而且找他们有点儿犯忌讳,也不行。

算来算去,只有找李道宗,一来身份高;二来他是礼部尚书,刑、礼、祭三法不分家;也能说上话;三来他是李雪雁的爹;四来他是我丈人,这事儿还就得找他合适。

“来人,备车”扯嗓子吆喝一声,然后冲一旁看着我着急的双儿道:“双儿,给我换衣服。咱们去江夏王府”

“是”双儿点点头,麻利的给我准备衣服去了。

嫌牛车太慢,直接带着尉迟刚,俩人各骑一匹快马奔了江夏王府。

门房一看是我,直接给我带了大厅里等候,而尉迟刚则留在门房休息。

“乐休,你如此急匆匆而来,莫非也是为了雁儿之事?”李道宗出来见我正在大厅里乱转,直接开口问道。

{“文}点头,然后问道:“岳父用个也字,莫非除我之外还有人来找岳父?”

{“人}谁啊这是?居然比我来的都早?

{“书}李道宗点点头:“晋王就在我书房呢”

{“屋}“哦”我点点头。难怪了,李明达可是李治最疼爱的妹妹。没想到李治也跟我想一块去了。

“走书房说话”李道宗没废话,直接冲我说道。

一路来了书房,呵呵,李治也闷着头乱转呢。

“见过晋王殿下。”虽然着急,这礼数还是不能乱了。

“乐休来了”李治看看我,点点头:“舅父到没骗我,他说这事儿他出面不合适,只有王叔出面还可有个婉转。而且事关孝德、文成两位姐姐,乐休肯定也坐不住,定会来王叔这里商量的。”

呃……到底是老长孙,这算计得还真准。

“唉——”李道宗叹口气:“这三个丫头,莽撞了”

“如今情况到底如何?”我问道。

“如今那个鸣冤的宫女已经收入大理寺天牢待审,这案子还没开审,三司上就已经闹翻天了。三个丫头到底该不该按律行刑,大家各持一词,谁也说不过谁。”李道宗冷哼一声,面色不善。

“行刑?那不行谁敢”炸了,谁敢打我媳妇儿,我跟他玩儿命“是这话看谁敢动”李治啪的一拍桌子,狠狠说道。

李道宗点点头,然后吐了一口气说道:“可是按律,若不先治冒犯王驾之罪,这案子就没法开审。但陛下已下令三司推事,这案子又不得不审,如今此案民议甚大,加上又是赶了征高句丽备战的节骨眼儿上,必须要对天下有个交代啊。”

闷头书房走两圈,抬首道:“刑不上大夫,大夫以上有犯法者,不涉刑书,‘八议’其轻重,这第一议,就是议亲之辟,谓是王宗室有罪焉。三位公主此次代递讼书予皇后,其罪曰犯驾,但其三人皆是宗室王亲,名列宗谱,就算要予以处罚,也是在宗室内部处罚。岳父身为礼部尚书,又代帝执掌宗庙礼法,宗室子弟违法者,皆为岳父执掌,与三司无关。这是皇家宗法,谁人敢说有错?所以,怎么处罚三位公主,那是宗室内部的事儿,他三司有什么权利管?岳父大可以此为据,让三司少在这上面做什么文章,老老实实把案子审好就行了。”

“对呀”李治击掌道:“乐休之言乃正理,王叔尽可以此为据,让三司那些人少拿皇家的事儿来闹腾。皇家自由皇家法度,论不到他们评议。”

“好”李道宗想了想,喜上眉梢,抚掌大笑:“关心则乱,倒是我一时情急失察了哈哈,妙,绝妙乐休这一番言论句句皆是正理,皇家的事儿哪儿轮到他们这些人管。晋王、乐休,你们稍等,我这就去大理寺敲打他们”说完转身就走,看来也是个心急的。

“哈哈”李治看着一下轻松不少,大笑道:“大家都着急上火理不出个头绪的事儿,乐休两句就能抽丝剥茧的分析清楚,而且用礼用法,皆在规矩方圆之内,谁都说不出错来。乐休这心智,果然非常人可比。”

“晋王殿下谬赞了。”我讪笑道:“殿下跟江夏王皆是关心则乱,一时情急失察而已。就算乐休不说,只怕两位少时便可拿定主意,何须乐休多言。”

“非也,非也”李治摇摇头道:“若说关心之情,只怕乐休比我等更甚之,这孝德、文成两位公主可是父皇亲许你的妻子。若非如此,以你的脾气,岂会急匆匆的跑来王叔这里?”

“呵呵。”挠头笑的尴尬,不知道说啥。

“对了”李治突然说道:“上次在上河苑,我听父皇母后聊起你的婚事,乐休可知为何父皇迟迟不肯让你完婚?”

呃……这个真不知道,我也正纳闷李大帝为何将我的婚事一拖再拖,照理早该操办这事儿了不是。

“乐休不知,还请晋王殿下指点迷津。”冲李治抱拳行礼,一脸求教的样子。

“乐休真猜不到?”李治笑道。

“这个……我资质鲁钝,真猜不到。”摇摇头,看李治这架势,怕是没好事儿啊。

“乐休说笑了,你若资质鲁钝,那我大唐之内,怕是找不到一个玲珑心肝的了。”李治不以为然道:“其实此事说来简单,征高句丽势在必行,可我大唐兵员有限,此去不会超过十万之数。父皇必然要为先锋军选一稳妥之将,否则若出师不利,那后续征伐必然大受影响。以如今朝中诸公的战法,能胜任先锋军大帅之职的,首选英公。但卫公已老,怕是难以再受这颠簸之苦,所以父皇又想让英公辅佐左右,留作中军之用。故此,这先锋大帅,自要另选良将。”

陡然一惊,这话里有话啊

看看李治,试探的笑道:“我朝名将数不胜数,江夏王、河间王、卢公、鄂公等名宿不说,以潞公为首的壮年名将也是一抓一把。区区高句丽还不是反掌而灭?陛下着实过虑了。”

“哈哈哈哈”李治大笑,指指我道:“果然让母后料中了,母后说只要这事儿在乐休你面前一提,你就得想法子开溜定不会揽这差事的。”

呃……你说我都遇到的是什么人,怎么个顶个的精明啊“不是乐休不愿为国效力,殿下您也知道,我就一个不识道儿的文弱书生,如今混了武将圈子里已经惹人非议了,更遑论什么领兵出征?凭我也服不了众不是。说句大实话,昔日军议之时,薛万彻薛大将军等军中将领已经看我不顺眼了,乐休保证,若我敢领了这差,朝中大部分武将都会跳起来揍我。就我这身板儿,这顿胖揍挨下来,轻则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重则骨断筋折,一命呜呼了所以这差,乐休是万万不敢领的。还望殿下可怜我还未娶妻生子,替家里传下香火,帮我在陛下那里代为分说分说。”我可怜巴巴的看着李治,这眼泪都快急出来了。

……………………………………………………………………………

呃……,一更。呵呵

上部 第一百三十三章 奇案(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奇案

皇城,御书房。

李大帝坐在书案之前,长孙皇后坐在一边。俩人都没说话,室内气氛有些凝重。

想了想,长孙皇后还是开口了:“我虽不管国事,但这儿女之事,我还是管的。”

李大帝看看长孙皇后,轻叹了一口气:“你的心意我怎会不知。这案子虽小,但属于国事,所以你不闻不问,直接让该管的去管。但问题是律乃国法。若这口由朕开了,将来让朕如何服众?”

“可是如今三司推事,这满朝文武又有哪个敢帮忙开这个口?”长孙皇后难得强硬:“鄂公已经去堵在大理寺门口,可依褚遂良跟孙玄威的性子,岂是能低头的?这要闹将开来,难以收场不说,还失了朝廷体面。再说了,难道陛下真就忍心看着三个女儿去挨了廷杖或是鞭子?”

“唉……”李大帝摇摇头:“三个丫头莽撞了,若是她们不接这讼书,而是直接让人给那个宫女送有司处理,何至于闹到今日这般田地。”

说到这儿,李大帝突然面色阴沉,冷声叫到:“钱四”

“下臣在”钱公公恭敬的从御书房外开门进来,可是声音有点儿颤。

“你这总管怎么当的?”李大帝明显开始散邪火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往上河苑送?这次能拦了公主,下次岂不是要刺杀皇后了?”

“咕咚”钱公公直接就跪下了:“陛下圣明,下臣知罪,请陛下责罚。下臣回头就去拾掇尚秀局(唐朝皇城内专门管理宫女的机构,其官皆为女性)那群不长眼的。”

“哼”李大帝冷哼一声,他心里知道,钱四虽为内侍总管,但还管不了尚秀局选秀的事儿,可如今他这火儿没处发,总得拾掇几个才顺心:“你传朕口谕,尚秀局总管、仪司、局监全部杖六十,徙黔州充营ji”

钱公公一抖,赶紧接旨。

“慢着。”长孙皇后叹口气道:“陛下,那个喊冤的宫女已经在上河苑司职有两三年了,向来本份,这次事出突然,跟尚秀局实无太大干系。陛下若要责罚,廷杖即可,也算给她们长长记性。看在她们这些年倒也尽心的份儿上,还是免了徙黔州充营ji这一条吧。”

李大帝手指头在案子上轻弹一阵,才点点头道:“也好。”说完冲钱四道:“去跟尚秀局的几个说,让她们回头去谢皇后恩典,若下次再有纰漏,朕将她们满门抄斩”

“是”钱公公赶紧点头,转身出去了。

李大帝眯着眼再次沉默起来。

长孙皇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轻叹一声,也不再说什么了。

“启禀陛下”结果钱公公的声音又在御书房门外响起。

“什么事?”李大帝知道钱四不会傻到这时候没事儿找事儿的来触这个霉头,所以耐着性子冷声问道。

“内卫传讯,江夏王爷去了大理寺,如今已经与鄂公各自回府了。”钱公公声音里透着欣喜。

“哦?”李大帝眉头一挑:“进来详奏”

“是”钱公公再次进了御书房。

“详细讲”李大帝催问道。

连长孙皇后都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是”钱公公点点头讲到:“内卫传讯,晋王先是去了赵公府,后又至江夏王府。之后扶风侯李逸也从小李庄快马去了江夏王府。江夏王爷与晋王、扶风侯在书房商议后,直奔大理寺,对御史台褚大人、大理寺孙大人、刑部张大人说,三位公主乃皇室宗亲,名列宗谱,按礼典‘八议’首条,属议亲之辟,不涉刑书。即便有犯法之事,也该由皇室宗庙按宗法处罚,宗庙自有宗庙法度,与外臣无涉,轮不到三司辩议。三司将案子审好就行了,其余的用不着他们管结果三司官员都没话说了,谁也不敢再在这事儿上做文章,如今三司已散,宫女鸣冤案择日开审。江夏王爷、鄂公均已各自回府。”

李大帝点点头,挥手让钱公公退下后。长吁一口气,冲长孙皇后笑道:“以道宗与为善的性子,是断想不到用礼典做文章的,这法子,肯定又是李逸那个小子出的。”

长孙皇后笑着点点头:“另辟蹊径,直指要害,乐休从来就是这个套路。”

李大帝摇头笑道:“呵呵,大家都在为该不该执行法令争执,偏就这做文章,哈哈,典大于律,这次连登善和玄威也吃个哑巴亏,偏还就说不出个错处来,哈哈哈。三司官员争执的面红耳赤,结果却是争也白争,这事儿就轮不到他们管。你说,这叫三司的官员情何以堪啊?哈哈哈哈”李大帝说着说着哈哈大笑起来:“这刁钻的说法,真亏这小子想的出来”

“若不是这事儿牵涉了红儿、雁儿两个,怕是这小子也不会从他的小李庄钻出来。”长孙皇后看看李大帝道:“这婚事已经拖到现在,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陛下您看是不是挑个日子将这婚事办了?”

“不急”李大帝摇摇头:“这小子就得吊着他,否则,想让他出力,就得大费周章。”

长孙皇后皱皱眉头道:“若陛下真想这小子为国效力,何不直接给他个官职?虽然之前咱们议过用于不用之事,但如今看来,这小子着实可用。”

李大帝再次摇头道:“非朕不想用,但这小子前后做的这些事,所知者皆是重臣,下面官员皆无所知,若是贸然启用,一来恐惹民间非议,二来恐难服众啊”

长孙皇后想了想,点点头:“倒也真难为乐休了。别的不说,就是辽东这一次,依他的功劳,封个公爵也不为过。可偏偏这事儿不能宣之于口。难得他居然一句怨言也没有,甚至连福之、宝琳这等至友也未提及。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认为,他这婚事不宜再拖。”

李大帝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后,突然问道:“这次的宫女鸣冤案,案情之匪夷,确是少见。皇后以为三司当如何断处?”

长孙皇后沉吟半晌后摇头道:“案情虽然匪夷所思,但卷宗上看,实在没有什么疑点,怕是三司也难翻案。”

“一室之内,四人同时自缢,而且方式不同,这要是没有隐情,朕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信的。可偏偏这卷宗上看不出疑点,这等奇案,难怪引得京城沸议了。”李大帝也缓缓点头,然后道:“张亮无才,登善耿直,玄威中正少谋,这案子在他三人手里,怕是查不清楚的。”

“难道陛下想让……”长孙皇后试探的问道。

李大帝点点头,笑道:“反正这案子已经这样了,刚好兕子与红儿、雁儿三个又搅合了里面成了原告,借这个由头,还怕这小子不上钩?朕倒要看看,这小子又能想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法子。”说完李大帝站起身伸个懒腰道:“不怕皇后笑话,如今这小子担角儿出场的戏路,朕到看上瘾了哈哈哈哈。”

长孙皇后笑道:“何止陛下,要说这小子的戏路,连臣妾看着也觉得过瘾呢。”

“那就挑个好时机,给他道圣旨,让他以二品特进的身份主审此案如何?”李大帝捉狭的笑道:“无论成与不成,都可以有个回旋余地。”

长孙皇后笑着点点头。

……

李道宗兴高采烈的回来后,非要拉着李治跟我喝酒。看样子今天是大大的扬眉吐气了。

一顿小酒喝完,已经是月上中天。

李道宗今儿高兴,直接喝高了,已经被下人扶回房休息。

本来这主人都趴下了,我们当客人的自然也该散伙了,可偏偏李治属于酒上头就得拉着人家说话的那种。拽着我的袖子他不放手而且说的还特没营养,他拉着你背书从,反正五经六典的狂背。

最可恨我还不知道怎么给李治送回去。送皇城里那是肯定不行的。送他府上?要是被晋王府司职的那群老儒生抓住,李治逃不了一顿说教,我呢?还不得被扣个狐朋狗友的帽子?真要这样,我冤枉大了送赵公府?也不合适,因为俩人身份太敏感,是甥舅关系不说,老长孙还是李治的老师之一,如今司职晋王府,若是给醉呼呼的李治送老长孙手里,等于给老长孙顶了杠头上,这风儿放了有心人的嘴里,不定能吹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咱不能这么干不是。留宿江夏王府?得,那就更犯规矩,这宗法里有明文规定啊最后一咬牙,算了,给李治拉我府上去吧抓江夏王府的侍女,半掺半扶的给李治抬到门房,李治这会儿居然开始背论语了,侧歪着头,唔哩唔哩的,要不是我耳朵好使,还真挺不懂他说什么。

招呼了江夏王府的管家,让他弄套车驾。李治的那套肯定是不能用的,这擅用王子车架的罪名可大,我担待不起。

招呼尉迟刚,俩人给李治架上车,一通手忙脚乱,总算给这位大爷运到我小李庄了。

还好,这位背书背累了,已经沉沉睡去。长吁一口气总算解脱了亲自给李治背了房间里,让老关叔招呼两个稳妥点儿侍女伺候。千叮万嘱,千万不敢闹出点儿啥风流韵事。老关叔心领神会,直接招呼俩五大三粗的老妈子守着。

赞赏的点点头,今儿这罪受的,累啊

………………………………………………………………

快五一了,哈哈,夜游最喜欢过节,因为不用上班啊

上部 第一百三十四章 奇案(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奇案

贞观十八年六月二十,三司在开审宫女鸣冤案五日后,也没审出个结果。李大帝当庭问奏时,刑部尚书张亮甚至说出了神鬼之言,李大帝号称龙颜大怒,将三司官员狠狠训斥了一顿。

御史大夫褚遂良及大理寺卿孙玄威皆上奏,自称能力未足,难破此案,请李大帝派个帮手共同破案。

李大帝问他们想找谁做帮手时,褚遂良居然一口咬定,特进李逸思谋有奇,心思缜密,曾一举破了昔日刺客案,最适合当此人选。

李大帝当庭下旨,着二品特进,扶风侯李逸,汇同三司主审此案,还真相于大白,树法令之威严,平朝野之非议。

当钱公公到我府上将圣旨完,我直接目瞪口呆这玩笑可开大了拉住钱公公给前因后果打听完,我郁闷的说道:“钱总管,我可是军中将领,从未参与政事,这等人命关天的大事,可是开不得玩笑的”

钱公公笑眯眯的说道:“扶风侯说笑了,这圣旨都下了,谁敢说是开玩笑?您的本事,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您就别谦虚了,这三司官员如今各个都着急上火呢,您灭火的能耐大,不找您找谁啊?”

呸我自己这都火上梁了,谁来帮我灭灭?

老规矩,塞个红封子,又塞了面盒镜,乐的钱公公脸上都能开出花儿来。

“侯爷,您是个大气的主儿,如今到您这儿宣旨,那可是人人羡慕的肥缺儿。”钱公公悄悄拉着我说道:“皇后娘娘跟陛下提过您的婚事,只要您这趟差办成了,我看也就差不多了。”

“那三位公主眼下情况如何?”我笑笑问道。怕光问两个太明显,所以干脆三个都问了。

“这个侯爷放心,江夏王爷只是罚三位公主在宗庙将皇后娘娘写的女戒每人抄五遍。”钱公公笑的谄媚:“我每天都安排人手好吃好喝的伺候呢。”

不错,这我就放心了。笑吟吟的给钱公公打发走了,心里暗自腹诽:还肥缺儿呢,小爷我巴不得你们别来宣什么旨意。每次你们来,小爷我都没好事儿啊一个人做了厅里生闷气。褚遂良可恨,好端端的给我拉扯进来干嘛?我又没得罪他。办案,办屁小爷我就没学过这个“双儿,今晚去弄个酱烧猪头,少爷我要啃了它”气的大叫一声。全当是啃褚遂良了,谁让‘猪’、‘褚’同音呢猪头啃完也就啃完了,可差事该办还得办啊不为别的,就为钱公公说的,这趟差办完就能娶媳妇第二天一早,我这儿还没起床呢,大理寺接人的车驾就已经到府门口了。

这帮文臣不比军中那些老流氓,咱还真不敢耍啥二皮脸。否则被他们盯上,哼哼,那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上上下下收拾利索,想了想,揣了几个琉璃配饰跟几面玲珑镜子在怀里。然后才带着尉迟刚登车去了大理寺。

在大理寺只看见了褚遂良跟孙玄威,刑部尚书张亮没来。从褚遂良吭哧吭哧的表情上,我就明白了,张亮根本没把我当会儿事儿。呵呵,也好,省的我招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