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农-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光老辣,洞若观火”李靖又夸我。夸完看看其他诸人笑道:“今日听乐休一番分析之后,我等今夜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大家一起笑笑,侯君集说道:“只是这单骑赴新罗的人选倒要好生思量一下。”
李世绩大手一挥,笑道:“在陛下诏令出前,咱们还有时间讨论呢”
随便你们讨论去,没我什么事儿我还忙活着娶媳妇儿呢这两天写的太快,错别字都赶上盗版了。决定了,放慢度,求质量嗯就这么说了
上部 第一百零三章 廷议(一)
第一百零三章廷议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李大帝昭告天下,用所谓“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名义,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具体请百度,俺不稀的凑这个字数,呵呵。)
一时间,朝野内外,一片赞颂之声,挂画入阁的自是感激涕零,未能入阁的各个磨拳擦掌,可以说整个大唐官场气势为之一振。
而江夏郡王李道宗因为事前坚决谢辞,一篇奏折写的是花团锦簇,感人肺腑。李大帝龙颜大悦,携长孙皇后亲至江夏王府,共叙兄弟之情,并亲笔写了“国之柱石”四个字赐予李道宗。适时,江夏王李道宗涕泪俱下,俯首而谢。
很好,一出兄恭弟友的亲情大戏,各个都是影帝。而且是喜剧结尾,皆大欢喜的收场。听说河间王李孝恭悔的捶胸顿足,哀叹连连,觉得跟挂画凌烟阁比起来,李道宗所受的实惠更大些。但此时后悔已经晚了,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闷头生闷气去了。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二,新罗再次遣使入朝求援。据说新罗使臣在大殿上痛哭失声,称高句丽、百济狼子野心,已连下新罗四十余城,并意图断绝新罗与大唐的往来。若大唐再不施以援手的话,新罗灭亡之期就不远了。李大帝沉吟片刻之后,决定四月初六,召长安城内所有六品以上武将廷议。
如今我庄子上的府邸已经完成了大致结构框架,正进入内部施工阶段。本来进度还能快点儿的,但三月春播,我把所有的劳力全赶回去春播了,修房子啥时候都能行,春播一年只有一次,可不敢耽误了。
结果春播结束之后,所有的劳力又都跑回来了,而且干劲更足,这施工进度,那是唰唰的。
小李庄今年大面积开种新粮,铁牛可谓风光无限,整天领着各家各府派来学习的三十多个种地好手出没于田间地头。讲解的细致详实,不仅教新粮怎么种,而且连麦子啥的咋提高产量都讲,深得众人好评。
五大总管集团(内府、江夏王府、卢公府、鄂公府、扶风侯府)如今手下人员充足,各领五百壮劳力,起头并进,很有点儿比学赶超的架势。整个小李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同福阁王胖子和尉迟宝琳现在已经快疯了(尉迟宝琳就是找王胖子销售水晶、琉璃和镜子的。玻璃如今不卖,自己用还不够呢。),自打我的请帖和礼物送了各家各府之后,整个长安贵族集团集体疯狂了,据说连内府都下了大笔订单。这还不算,就连外府各州道只要说的上话的,全都或直接,或托人的找他俩,没别的事儿,就是要买东西,而且还不问价钱,有就要同福阁门口已经形成了通宵排队的场面。王胖子和宝琳如今痛并快乐着,成天东躲西藏的跟人家玩躲猫猫。
我的日子也过的不太平,不是待在庄子上帮忙解决些施工难题,就是被几个老将抓去讲解阵法。如今李大帝已经将天书破译完成,正式开始演阵了。不过二十二个正奇军阵,李大帝只放出来十五个,其中十二个野战攻击阵型,三个基本的防守阵行,还有七个比较强悍的攻击防守阵型就给藏起来了。原因自然大家心知肚明,几个知道的老将谁也不会上杆子去找不自在,十五个就十五个吧,校场如今天天人喊马嘶的操练。这本来没我什么事儿,可偏偏李大帝这天书破译的不全,而且好多地方还破译的似是而非,这就让几个老将军恼火了,就差没破口大骂破译天书的人抄都不会抄所以私底下就给我拉去,让我细细讲解,讲解不清楚还不行关系了生死大事儿的,你敢含糊?最可恨的是几个人里,除了李靖、李世绩、侯君集外,数学好的就没有,连稍微复杂一点儿的阵列变化都傻眼,更别提什么几何图形的运用了。可越是不明白,老家伙们越是起劲,逼的我差点儿就没找根绳子上吊了。
就这样还不算完,偏赶上今年是大考之年,各地生员学子积聚长安,这投卷行文的那叫个络绎不绝。就连老妖精这恶名声都挡不住,斯文点儿的,还客气的送了门房上。有些缺德的,居然二半夜裹着石头往里扔而且还不止扔一个,几十个几十个的扔,砸的老妖精家叮咣乱响,气的老妖精差点儿就没给我赶出去。没辙了,老妖精府门口设个大木箱子,有卷你就投吧,投了我也不看,直接拉厨房烧火就这样每天都能拉两大箱子进来。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六,针对是否用兵高句丽的廷议如期而至。
没办法不参加,李大帝诏令一出,谁敢不来啊?一身紫衫锦袍,上绣一支径二寸独科花,腰上挂个金鱼袋,直接就跟着老妖精去参加廷议了。不是我不穿甲胄啊,自打被打了军棍,李大帝亲自来探望我的时候,许我不穿甲胄,便衣纶巾参议军事的。
一路规规矩矩跟老妖精来了大殿之上,嚯,人多,热闹文的武的,已经来了一大票。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低调,低调,咱藏了老妖精身后躲躲算了。
照理我这一身儿,该站了文官一堆儿里,可今天主议军事,所以文官只有三品以上实职官员可以参加,虽然咱有个正二品特进的文官官职,但却是散官,没权利来议事。今儿我能进了这大殿,是因为我还有一个正二品镇军大将军的军职,虽然也是散官,但碰上参议军事的廷议,咱还是有身份参加的。
问题是咱这身打扮不搭调啊。武将各个都是顶盔冠甲的,虽然未带兵刃(进李大帝的大殿你带了兵刃试试),但各个是气宇轩昂,威风八面的。而且四品以上武将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就连年轻点儿的也得有三十七八,各个或虬髯,或短须,人人都留胡子。可我呢?一身紫衫,虽是锦袍,但站了一帮子盔甲擦得瓦明锃亮的将军堆儿里,那叫一个寒酸,而且二十不到的光下巴小子,站了一堆胡子大叔里,那叫一个扎眼。总体效果上看,那就是一群骏马里钻了头驴,百花丛中扎了枝狗尾巴草的感觉。想不引人注意都难啊这关系好的,看着我只是笑笑,那些不认识的就有指指点点说闲话的了。
左看看,右看看,后悔了,早知道宁可再遭一回罪,也给甲胄穿上。但想想也不妥,万一抗不动闹啥笑话的话,后果可比校场严重多了。唉——躲吧心里默念“都看不见我,都看不见我”五字真言,趁老妖精跟别的老将寒暄的时候,躲了大殿的一根柱子后面。
门外内侍一声报名:“卫公李靖到——”
紧跟着李靖也是一身紫袍的施施然进来了。无论文武官员,都自动让道儿,或颔首,或抱拳的打招呼,李靖微笑着点点头,算是回礼了。
瞧人家,就是牛啊柱子后面探头偷看,心里羡慕的一塌糊涂。
结果李靖走到武将堆里,四下看看,居然冲老妖精问道:“乐休没跟你来么?”
“来了啊?”老妖精扭头看看,大叫一声:“小子,出来”
妈呀老爷子,您当这儿是哪儿啊?这是金銮殿您咋就敢扯嗓子叫呢?
躲不了了,低个头挪过来,冲李靖抱拳行礼:“李逸给卫公见礼了”说完又想躲柱子后面去。
“过来让我看看”李靖一把给我拽住,上下打量我一下,哈哈笑道:“这岁数上就混了紫袍金鱼袋的,纵观历朝你小子也算的上一号了。嗯,看着俊俏过来,站我边儿上”
风尖浪口啊又不敢不站,只觉得满大殿的犀利目光那是嗖嗖的,后脖子上都冷。
李世绩、李道宗和侯君集都捋着胡子看着我笑,老妖精和老黑一人一巴掌拍了我肩膀上,那意思是:“站直咯别堕了我们的威风”
度日如年啊脸有点儿抽筋,站了那儿腿有点儿抖,幸好袍子长,挡住了没人看见。
“你小子就是李逸?”一个虬髯豹眼的将军过来上下打量我两眼,咋咋呼呼的问道。
一看,右卫大将军薛万彻属于打仗特猛,有胆无脑的那种类型,被李大帝称为“要么大胜,要么大败”的人。无脑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娶了媳妇却不会洞房,恨的老婆不理他,还得李大帝派人教的那种程度。你还别不信,这事儿连史书上都有。
“正是,不知薛将军有何见教?”拱手行礼,礼数上咱不能落下话柄。
“就你这身板儿,是怎么混了身紫袍穿上的?”薛万彻鄙视的看看我,一脸倨傲,一看就是来找茬儿的。
“咋……”老丈人尉迟老黑刚要蹦起来,却被老妖精眯着眼睛拉住了。
………………………………………………
唉,夜游不善于写大场面,写不出那气势郁闷
上部 第一百零四章 廷议(二)
第一百零四章廷议脸也不抽筋了,腿也不抖了,咱气定神闲的看看薛万彻:“薛大将军勇武,小子自然万万不及。至于小子怎么混了身紫袍,我也是稀里糊涂的,要不请薛大将军自己问问陛下?”冲大殿宝座拱拱手,悠哉哉的说道。嘿嘿,找事儿是吧,咱还真不怕这个你一个将来被人砍头的主儿,也来跟我蹦跶?
“哼”薛万彻脸就虎起来了:“娶了俩公主就真以为自己有本事了?”
“呵呵,若说这个,小子也是万万不及将军的,丹阳公主(薛万彻的老婆,也李大帝赐婚的。李渊的小女儿,算起来他还是李大帝的妹夫。)的身份,自然比乐休所娶的两位公主高上一筹。”笑眯眯的说道。打嘴仗,你丫还没学会这个“好一张刁嘴”老薛豹眼怒睁,冲我吼道:“老子的功劳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连连点头:“当年薛大将军率宫兵力战,直趋秦王府时,勇冠三军,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气我不气,一句气死你打嘴仗的最高境界。
大殿一片鸦雀无声当年李大帝还是秦王的时候,薛万彻可是太子李建成的人,这事儿一牵扯就得牵扯到玄武门事变上了。后来薛万彻兵败逃入终南山,李大帝登基,怜其勇悍,屡次遣人招其为官,薛万彻才又投靠了李大帝。作为李大帝当初的坚决支持者,李世绩、老妖精、尉迟老黑跟薛万彻还是很不对路子的。所以薛万彻今天才拿我说事儿,其目的就是下了几位老将的面子。
而我回答的这句就有点儿刺心窝子了。都说打人不打脸,我这儿不仅打脸,还直接吐了口吐沫。
“嘿嘿”老妖精居然乐呵呵的笑,还拍拍我的肩膀:“小子,这话不能乱说,再咋样人家也从终南山里钻出来了,也算是有本事的。”
这明显拉偏架啊等于我抽了薛万彻的脸,老妖精过来又给人疤揭了。
呃……想起来了,老妖精如今是左卫大将军,而薛万彻是右卫大将军,等于跟老妖精平级啊,凭薛万彻的过往,以老妖精的脾气,估计早都看薛万彻不顺眼了。
薛万彻脸都紫了,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感觉像是被激怒的公牛。
“撕了小子你的嘴”薛万彻突然大吼一声,就伸手过来抓我。
“老匹夫你敢”俩声音混一块儿了,一听就是程褔之和尉迟宝琳喊的,他俩品级较低,站的位置靠后,这会儿估计直接就奔过来了。
“哼”尉迟老黑一步站了我身前,直接就出拳,老妖精眼睛一瞪,战袍一撩就想出脚我直接就傻了,这金銮殿上就开打了?
不仅我傻了,大殿之内其他人也傻了,文官目瞪口呆的,武将反应快,直接就扑上想给几人拉住。几个站边儿上的内侍脚都抖了,十好几个殿前侍卫直接愣住,大将军打架,小兵不知道咋办啊说着废口舌,其实也就一眨眼儿的功夫。
“胡闹”一声暴喝是李靖。
“住手”二声暴喝是李世绩。
“成何体统”三声暴喝是……完了……是李大帝吓傻了的内侍,一看李大帝已经来了,吓的闭着眼睛就是一嗓子:“陛下到——”
这架没法儿打了赶紧该站哪儿站哪儿吧,混乱的场面总算平静了,除了薛万彻呼哧呼哧喘粗气儿的声音,大殿里一下子又鸦雀无声了。
这我该站哪儿没人教过啊?赶紧两步缩了老妖精背后,乖乖低头站好。
李大帝带着晋王李治直接走了大殿高台之上。李治规规矩矩台下站好。
“恭迎陛下”群臣抱拳躬身行礼。
“哼”李大帝鼻子里一声冷哼。照理他该说声“免礼”的,但这会儿估计生气了,没说。大家只好躬身站着。
“尔等以为这是何处?”李大帝顺了顺气儿,直接站着训话:“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每人敢说话,就这么躬着
李大帝这时候才一挥手:“都站直了说话”
“谢陛下”大家伙儿站直了,都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
“刚才究竟所为何事?”李大帝坐了宝座上,盯着下面看一圈,冷冷问道。
还是鸦雀无声。李大帝气头上,没人想触那个霉头。
“无忌”李大帝开始点名了。
“臣在”赵公长孙无忌上前一步,低头道。
“你说到底怎么回事”李大帝问道。
“呃……”就连老练油滑的长孙无忌都不知道该怎么讲,眼珠子一转说道:“臣年老力衰,耳力也大不如前,加上刚才打了个盹儿,没看见听见什么。失仪,失仪,还望陛下责罚。”
嘿嘿,老长孙真不愧是老江湖,这话说的,高,真高睁着眼睛说瞎话,两不得罪,自己请罚呵呵,以他的身份,李大帝能因为他打个盹儿罚他?那不是笑话嘛。
李大帝气的直接挥挥手,老长孙诚惶诚恐的退回去了。偷偷冲老长孙竖个大拇指,老长孙嘴角动动,冲我挤个眼。
“李逸”李大帝突然叫道。
一头冷汗,这么多王公大臣,叫我干嘛?
“微臣在”赶紧钻出来,低头说道。
“你说,到底何事说不清楚,廷杖伺候”李大帝啪的一拍案子。
妈呀,给命要了,这些人咋动不动就打人呢?太不文明了“……”犹豫一下,瞄一眼李大帝,咦?老家伙眼神儿不是生气,是看好戏啊“这个……,事情颇为不雅,微臣难以启齿。”尴尬的皱皱脸,既然李大帝要看戏,那我就演呗。
“你敢不说?”李大帝眉毛一挑。
“不敢,不敢”我急忙道:“蒙陛下圣恩,臣六月即将完婚。由于臣野路子出身,不知道该如何与公主相处,怕有失礼数。所以……所以……”吞吞吐吐,吊人胃口“所以什么,讲”李大帝上钩了。
“所以微臣拉着薛万彻将军,让他教教娶了公主该干点儿什么”一口气说完。
“噗嗤”还不止一个人冒这个动静,是十好几个老妖精笑的龇牙咧嘴,李靖、李世绩、侯君集一脸哭笑不得的样子。薛万彻的丑事,在这儿不知道的还真没几个,连李大帝都一副闹肚子的表情。
薛万彻的脸都气抽筋了可他偏不敢说什么,咋了,他还敢再把当年杀到秦王府的事儿再提一遍?再没脑,这种犯大忌讳的事儿也不敢瞎讲不是。
“胡闹”李大帝呵斥我一句:“真要不知道该守什么礼数,朕让内府官员好好教教你下去”
“谢陛下”赶紧又缩回老妖精后面。
抬头一瞄,好几个人偷着冲我竖拇指。
“咳——万彻”李大帝清清嗓子,叫薛万彻。
“臣在”薛万彻脸还抽筋呢,低头出列。
“李逸年纪尚轻,不懂规矩。你生气是应该的。但大殿之上,总要讲个规矩,这等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难道他不懂事儿,你也不懂事儿?回去好好反思一下。”李大帝皱眉毛说道。
“……是”薛万彻一顿咬牙切齿,低头应道。说完瞪我一眼,眼光凶狠的像是要吃人切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既然摆明了车马,划下了道道,咱还真不含糊你冲薛万彻挑挑眉毛,有什么本事就都使出来,咱接着等薛万彻退下之后,李大帝正式宣布,廷议开始。
议题就是该不该出兵高句丽
这回热闹了大家争着发言进策,激辩之声,不绝于耳。
咱不掺和,站了一边儿看的起劲,辩论会嘛,要的就是这份儿热闹对于这个议题,不出意外的,分成了两大派——赞成派和反对派。呃……或者说是三大派,还有一派就是像我这样的观众派。
赞成派主要是武将,李世绩老汉居然是赞成派的首领这个有点儿意外啊不过想想也就想通了,一来、老汉是坚定的大唐主义者,征高句丽对于大唐来说,其意义重大,所以纵使暂时困难,但机会难得,所以老汉不愿意放弃。二来就是我的关系了,上次一条毒计,让老汉觉得,若真成了,拖个三五年的,粮草等问题就解决了,到时征高句丽定然能胜,若趁此机会先拿到李大帝的征讨诏令,那后面一切就都能按部就班的推行。有了上面两点原因,老汉不支持才怪反对派主要是文臣,顶替了魏征位子的谏议大夫褚遂良带领一帮文臣据理力争,毫不妥协其论点就是此时国力不济,兴兵以征高句丽,有伤国本,与国不利观众派人数不多,以江夏王李道宗、赵公长孙无忌、卫公李靖为首,都眯着眼睛不说话。当然,人家都是大佬,要么不开口,要开口那就份量十足。所以,在事不确定之前,想让他们开口那是不可能的。
廷议从早上一直议到下午,中饭都没吃,可两帮人居然都不饿,还是精力十足,真是让我望尘莫及。
摸摸肚子,你说我招谁惹谁了,咋就要陪着饿肚子呢?
…………………………………………………………
今天的算更完了,明天外勤,没空写,晚上写了明天更嘿嘿明儿见
上部 第一百零五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两章合一)
第一百零五章偷得浮生半日闲
“褚大人口口声声,国力不济,有伤国本。”李世绩估计吵了这么久也吵出火气来了,大声说道:“若我大唐只出一将,不费兵马粮草,就能取了泉盖苏文老贼首级,褚大人又如何说?”
冷场本来如同菜场般的大殿之内瞬间安静,没人讲话了连正揉眉头的李大帝都吓一跳:“茂公,何出此言?”
正在大家聚精会神打算听听李世绩怎么会有这样神话般想法的时候,“咕——”的一声,好死不死的,居然传来肚子擂鼓的声音这肚子擂鼓的不是别人,正是我。
“唰——”所有目光集中在了我身上。一脸正经,赶紧装做啥事儿都没有还探头四处望望,装着找发出响声的人。
结果正探头呢,“咕——”又是一声,这肚子今天跟我较上劲了“噗嗤——”这回连一本正经站在台下的晋王李治都没忍住,捂着嘴笑了。
“李逸”李大帝拍拍桌子叫我。
“臣在”上面回话呢,下面第三次“咕——”的一声。
这次坏菜了,跟点了导火索一样,大殿里不少人的肚子都“咕咕”叫了起来。
“呼——”长吁一口气,法不责众,俺算是逃过一劫了。
“哼”李大帝轻哼一声,挥挥手:“今日廷议到此。”顿了一顿:“卫公、赵公、梁公、英公、卢公、鄂公、遂良、文本随朕来”
被点到名的都拱手点头。
李大帝大手一挥:“都散了吧”
“恭送陛下”群臣躬身行礼。
走出大殿,浑身轻松啊正准备招呼福之和宝琳一块儿回去呢,背后有人叫我:“扶风侯,慢走”
转头一看,晋王李治。
“见过晋王殿下”赶紧行礼。
“扶风侯可有空闲?”李治虽然只有十五岁,看气度还是比较沉稳的,看着我笑笑问道。
“回禀晋王,我空闲是有,但腹中饥饿啊要不您破费?”跟李治也算是生意伙伴,所以说话也轻松一点。
“哈哈哈”李治乐了:“都说扶风侯不拘小节,风趣的紧,今天倒是见识了冲你这话,本王还能不好好招待你?”大概跟我年纪相仿且比较熟悉,所以李治说话倒也开朗。
“如此,无论晋王今日有何吩咐,乐休必定奉陪。”笑呵呵的说道。唐高宗啊以后的大老板,当然得亲近亲近。
跟福之、宝琳打了声招呼,就跟李治走了。
李治如今虽有自己的晋王府,但李大帝还是时常要求他住在宫中。可见李大帝还是很喜爱他的。
李治在宫中的寝殿名悦微殿,在皇城内西南,但李治却不贪近走内城院道,而是从皇城外墙绕道而行。观其细节,倒是深的小心谨慎四字。
我也就跟后面看看,现在李治还没立太子,咱不能掺和太近,小事儿上大家哈哈乐乐,要真有什么事儿,咱能躲就躲。
一路行至悦微殿,刚行至院门,就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一身宫装的正蹲在院内看一株盛开的花朵。
“明达,你怎么不回殿休息,初春日暖风寒,要是又病了怎么办?”李治一看到小姑娘,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直接快步上前。
明达?这又是谁啊?
“哥哥,屋里太闷,就到你这里走走”小姑娘看见李治,极为开心,笑着站起来,结果站的急了,一手扶额,身形一阵摇晃。
“明达,你……还好吗?”李治一步上前就给小姑娘扶住,急切的问道。
小姑娘歇了一会儿,冲李治笑笑:“站的急了,有些头晕。现在没事了。这位是……?”小姑年指指我。
“你不是天天说要找他要面镜子?”李治笑笑说道。让赶过来的一个宫女扶住小姑娘。
“你就是那个李乐休?”小姑娘有点儿好奇的看看我。
“正是在下。”我先拱拱手行礼,然后疑惑的看看李治。
“这是我最小的妹妹,晋阳公主。”李治知道我想问什么,直接说道。
晋阳公主?我一惊,号称李大帝最喜欢的小女儿?长孙皇后最小的亲生丫头。李治的亲妹妹,跟他关系最好的小公主?十二岁病死后,让李大帝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的晋阳公主?
太荣幸了终于见到号称大唐最有凤仪,最善良的公主了。
赶紧给浑身整理整理,躬身行礼道:“臣李逸,见过晋阳公主”
可惜了,小丫头是个病美人,个头不高,瓜子小脸,下巴有点儿尖,头发略嫌稀疏,但眼睛特别明亮,高鼻梁,唇色跟脸色一样,有些苍白。
“扶风侯免礼”小丫头微微冲我点头,轻轻笑了笑,脸颊上有两个若隐若现的酒窝。
“乐休,明达自幼身体不太好,经常心悸出汗,时而头晕目眩……”李治看来有点儿急,拉着我就介绍病情。
“哥哥”小丫头不乐意了,轻轻叫了一声李治。
“明达,乐休医术高明,胸中所学,包罗万象,母后的病就是他一手治好的。”李治赶紧对李明达说道。
明白了,李治今天叫我来又是找我当医生的。无语问苍天啊,我可真没学过医科啊不过根据后世揣测,还有根据,这李明达是长孙皇后生病期间所生,估计娘胎里就遗传了长孙皇后的心脏病。从她的情况来讲,应当并不严重,否则也养活不到十二岁不是。只是后续治疗方案不对路,跟当初的长孙皇后一样,都被定义成不治之症,一路补气养血,缺少必要的运动,才会造成今日之局。以小丫头的年纪只要将长孙皇后的药剂增减几味药材,再配合吃些保心丸,并辅以适量运动,当可控制病情。
对了,想到这儿,我突然想到李治貌似也有心脏病啊导致后期头痛、眼盲等并发症。要不要先提醒他一下?
“呵呵……”心里有底了就好办了,笑着看看李治:“晋王殿下,俗语云‘皇帝不差饿兵’,我这儿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您看,有啥事儿等咱们吃饱了再说行么?晋阳公主殿下怕是等您到现在,也还没吃饭呢,她这病症可是饿不起的啊”
估计没见过敢跟李治这样讲话的,李明达的眼睛都张圆了。
“哈……哈哈”李治愣了一下,结果看我眼睛一瞟李明达,立马明白我的意思了,哈哈笑着说道:“倒是我一时着急了,走,屋里说话,我这就吩咐他们准备饭食。”
别的朝代没看见过,但大唐初的王爷公主吃的也就这些东西,而且还挺朴素。两荤两素,配个汤,正好四菜一汤的标准,每人一个食盘,跟现在的快餐差不多。李治心中有事,吃了大半碗饭,李明达食量更少,只吃了小半碗。俩人的菜都没怎么动过我这儿真饿了,也没啥客气的,既然吃,那就得吃饱,一口气吃了四碗饭,连带着给面前的食盘吃了了干净。
看看停箸不食的两人,直接拱拱手,冲两人道:“晋王殿下、公主殿下,你们不吃了?”
俩人点点头。
“那就恕我失礼啦”直接过去给俩人的食盘子端过来,筷子抄着就吃了几口,边吃边冲后面的内侍叫了一声:“兄弟,帮忙再打两碗饭来碗太小,没吃饱”
李治跟李明达先是一愣
“咯咯咯”这回李明达没忍住,捂着嘴笑的开心。
李治一看妹妹笑了,心情大好,摇头笑笑,又吩咐内侍再盛两碗饭来。
都说食不言,寝不语,李治和李明达的教养那不是吹的,就这么坐着看我一路风卷残云的又吃了两碗饭,还把他们剩下的菜全部报销了。
“啪”一口气给最后一个汤碗里的汤全喝了,把碗往案子上一放满意的拍拍肚子:“嗯,饱了”
微微一笑,小丫头居然一副沉稳的模样:“都说奇人必有奇行。早就听淑姐姐跟红姐姐提过,今日可算是看着了。扶风侯果然有古人豪爽之风。”
李治算是见过我的,摇头笑笑:“明达莫怪,乐休为人大气,行事不拘小节。在朋友面前一副真性情,很是招人喜欢呢。”
“晋王、公主,您两位就别夸我了。我这儿都羞臊的不行了。”赶紧摆摆手笑道:“我是饿怕了,以前穷的时候,就怕吃不饱,所以现在日子好过一点儿了,就想着吃了。呵呵,贻笑大方,贻笑大方了”
“乐休,我今日请你过来……”李治看看我正色说道。
“呵呵,晋王殿下心意,我已了然于胸。殿下放心,待我问公主殿下一些症状之后,再给殿下一个准确的答复。”我拱拱手笑道。
李治点点头,关切的看看李明达。
“公主殿下,是否从小就会时常感到胸闷、气短?”我正色看看李明达。
李明达点点头。
“是否不可剧烈运动,否则就面色青紫、手足冰凉、心口绞痛?”
李明达微微有些惊异,转头看看李治,发现李治也有些惊异。
“是”李明达点点头。
“若我所料不差,公主手足末端偶尔会有失去知觉之感,且时常有些微微的麻痹感,对否?”
“确如所言。”李明达神色间有了些期许之色:“但是我连太医都没说过,扶风侯如何得知?”
“若是不知,何谈为公主殿下诊治呢?”我笑了。
“乐休当真可治好明达?”李治惊喜的问道。
“若乐休所断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