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恨1-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女儿很喜欢阳儿,命她不再习舞,直接进宫服侍王姬。姬冰待宫人一向宽容随和,阳儿又怀着感恩之心与她亲近,两个女孩很快象姐妹一样无话不谈,比其他宫人更亲近几分。    
  姬冰也舍不得阳儿,但眼前情势无可奈何,为她擦拭眼泪,轻声道:“事关重大,本不该对任何人透露,但我们亲如姐妹,我不瞒你……父王母后不打算离开王城,命我一人带砥厄前往齐国。周室前途未卜,你不能跟着我们全家一起受亡国之苦……”说着说着,她泣不成声。   
  阳儿大惊,担忧不已:“难道陛下打算归降?您一人怎么去齐国?”路途遥远,即使大队人马护送也要受旅途风霜劳顿之苦,何况一个女子单身远行?    
  姬冰强作笑颜,让她安心:“归降是缓兵之计,不失明智之举;我先去东周爵国,在东周公护送下去齐国。”王城离东周公府步行仅三天路程,乘车只需一天。    
  “若秦人发现您不在宫中,派兵去追怎么办?”阳儿提醒她。    
  姬冰百密一疏,没考虑这一点。当时战败国常以嫁女取悦战胜国,秦国本因拒婚一事发兵,很可能入城之后,就要周王立时交出王姬。到时候父王既交不出她,又交不出砥厄之玉,秦人很容易怀疑王姬携砥厄出逃,如果派骑兵追赶,恐怕未出周境她已被俘。姬冰越想越怕,竟惊出一身冷汗。    
  阳儿计上心来:“奴婢万死也不能报殿下大恩,惟有献上此计,可保您与砥厄无虞。”她很有信心,“殿下的起居习惯,奴婢最清楚不过,如果能冒充您骗过秦人,他们不会去追……”姬冰大为感动,却没有答应。现在冒充王姬,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怎么忍心?    
  “好,本宫就收你为义女。”齐姬突然出现在门外,代为应承。她赶来交代女儿一些事情,听到阳儿愿代王姬犯险,又惊又喜。    
  阳儿见王姬尚有犹豫,知道担心她的安危,不待姬冰答应,转身跪向齐姬,连叩三下,认其为母。   
  齐姬立刻交代随行宫人:“从今天起,她就是王姬,起居侍奉和冰儿一样……谁若将今天的事情泄露半分,决不饶她!”    
  齐姬说完,从长袖中取出一小木匣交给女儿。姬冰看出那是装玉簪的匣子,打开一看,果然如此。    
  “这是母后送你的嫁妆,可惜不能亲眼看你出阁。。。。。”齐姬哽咽道。姬冰不知和齐国已有婚约,不明白话中之意。分离在即,她伤心欲绝,也想不了许多,只依偎在母亲怀里啜泣。    
  齐姬附耳低语:“簪子里面放了安神散,紧急之时也许可用来防身。”安神散是宫中密制的一种安神药,只需一点剂量可令人昏睡数个时辰。齐姬以前经常头痛至彻夜难眠,所以时常服用。她担心女儿孤身在外,没有防身之物难以保护自己,故让珠宝商留下簪子,装进药物,以备不虞。    
  “这是给齐王的密函,亲手交给他;如果齐王不肯发兵,就按另一封信去找一个人,或许他能帮你说服齐王。”齐姬递给女儿两封亲笔信。   
  姬冰小心收好,想起没有合适衣服,正要和母后说,却见阳儿打开手里包袱,里面正是一套民间女子常穿的苴麻直襟上衣和裙裾。这种衣服袖身紧窄,质料结实,不象宫中流行的深衣,袖子几乎垂到地面,样式虽庄重典雅,但行动极为不便。    
  “这是奴婢以前的衣物,如果殿下不嫌弃,或许可以用的上。”阳儿心细如发。    
  “好妹妹,”姬冰接过衣物,既然阳儿是母后的义女,更如亲妹妹一样,“以后冰儿不能在父母身边孝顺,一切有劳妹妹费心了。”说完她向阳儿跪拜。阳儿躲不过,忙跪下回礼。姐妹二人执手相握,愈发舍不得分开。    
  “别哭了,以后还有机会重逢。”齐姬见时间不早,她虽心痛,反而安慰她们,“冰儿,不要耽误时间,若秦军包围王城就糟了!”    
  姬冰流着泪匆匆换上衣物,头上珠翠尽去,只插上玉簪,一人多高的青铜镜里已出现一个不折不扣的民间女子。但因宫中耳目众多,她又披上一件披风,从头到脚包住,使人无法认出真实身份。    
  见女儿收拾齐备,齐姬命心腹宫人送她出宫城,然后紧闭宫门,任何宫人不得再随便出入,以免泄露风声。        
。▲虹▲QIAO书吧▲  
第11节:呦呦鹿鸣(1)       
  第五节 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经《小雅?鹿鸣》    
  周王召集公子公孙和文武官员前往太庙向先王告罪,三哭宗庙后,命人打开城门,派人将降书递出。    
  深夜,子桁与众将军正在营中商量第二天围城事宜,突然探子回报周王已降,秦军当即拔营,连夜赶往王城。    
  东方刚出现第一道曙光,通往王城的大道上突然尘烟滚滚,秦军浩浩荡荡而来。城门王旗已被撤下,礼官布置好案台,陈列周室地图、户籍、宫室库房钥匙等物品。周王除去冕服,身着素衣,手持玉圭,下跪迎接,行臣子之礼,后面跪着周室公子王孙、文武官员。    
  子桁策马走到城门口。因胄甲在身,不便下马,他引马绕到周王侧面,避开其跪拜之礼。身旁一贴身侍卫先行下马,接过户籍典册与周室三十六城地图,呈给公子。他却不急看,命人先扶周王起身。    
  周王心中惶恐,跪地不起:“姬延得罪上国,自知死罪,现献出城邑户册,甘愿降为臣籍,只求将军保全姬氏宗庙。”    
  子桁看周王年迈,伏地而拜,身子瑟瑟发抖,心生怜悯,再次令人扶起周王,待他起身后才道:“父王只想请您到咸阳一叙,并无伤害之意。传令下去,”当着周王面,他回首对众秦将高声下令,“我军在城外驻扎,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进城。凡骚扰百姓、违反军纪者,严惩不殆!”    
  周王这才稍稍安心,忙请秦国公子和众将进宫城休息。子桁知其无援兵,不会有诈,请他乘车在前,自己骑马随后入城。    
  王室虽然衰弱,但宫殿自周平王时翻新扩建,依天子礼制所建,仍不失天子尊威之气。其分前朝后寝,大殿为正殿,面宽九间,用来举行典礼;中殿为朝前休息和排演礼乐之用,后殿为礼宴宾客场所。后寝则为天子、王后、妃嫔及未嫁王姬住所。每一座宫殿按照级别不同,分为不同的进深和纹饰,均为王族特有建制,诸侯王宫不得僭越。   
  子桁进入宫城后,下马改为步行,见周王年迈体弱,在前引路行动迟缓,颇为不便,索性让人扶他回后宫休息,自己与几名秦将在前三殿信步浏览。    
  大殿前最显眼的,是那气势磅礴、一字排开的九鼎,上面雕日月星辰、龙飞凤舞并九州地图,象征周室曾经广有天下的威严。子桁走到雍州之鼎前,久久伫立无言。    
  赢樛一直不离左右,见他看的入神,误会道:“大哥莫非也想搬它一次?要不让我试试?”说完便要掳袖。    
  子桁皱眉,伸手阻拦:“前车之鉴,犹在眼前,何必逞一时之力!”他话锋一转,笑道,“既然你自告奋勇,这次父王下令迁九鼎的任务就交给你。此鼎虽重,估计五人也可以轻松搬动了。”    
  赢樛立时后悔多嘴:仗没打就算了,班师时还要监督运鼎?回程必经两条大河,九鼎这么重,哪找合适的大船?但他不敢不听命,只好嘟嘟囔囔抱怨一番。    
  子桁不理会他,径自进入大殿,发现案上只有调兵用的玉符,分为日月两块玉,合起显现“王师”二字,却不见砥厄的踪影。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2节:呦呦鹿鸣(2)       
  临行之前,秦王曾特别向子桁交代过砥厄来历。砥厄之玉为周室镇国之宝,相传为周文王姬昌于岐山所遇。当年商纣王无道,听信宠姬妲己的谗言,把西伯侯姬昌关在朝歌,长子伯邑考为救父亲,进献给纣王无数宝物,其中就有美玉砥厄。妲己对美玉爱不释手,见她高兴,纣王才下令释放西伯侯。后来周武王姬发灭商,宝玉重归周室。武王以为砥厄有大功于周,可以去厄辟邪,命宫中巧匠将宝玉刻成玺印,上刻“天子之玺,以德配之”。宝物从周武王一直传至周赧王,共三十七世,为周室王权的象征。    
  世上能与砥厄相媲美的奇玉,只有佶绿、悬黎与和氏壁。前两块美玉因连年战争不知所踪,只有和氏璧现在邯郸,为赵国国宝。秦昭襄王早就想拥有和砥厄一样的玺印,假意以十五座城池与赵孝成王交换和氏壁,然而蔺相如凭自己机智完璧归赵,秦王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子桁见周王没有将砥厄与户籍、地图一起献上,颇为忧虑:父王对砥厄志在必得,如果回咸阳时交不出砥厄,定会震怒,就算他和范丞相为周王求情,也未必保全姬氏一族性命。子桁当即命属下到后宫向周王查问砥厄下落。    
  须臾来人回报,周王称因兵戈突起,宫中混乱,砥厄不知所踪,可能被宫人窃去。子桁对此说法大为不满——镇国之宝,怎会轻易被窃?他怀疑周王隐瞒实情,马上下令调进一千人马,同时命人封锁王城,以宫中宝物失窃为由在全城进行搜查。   
  周王本在寝宫休息,编出砥厄失窃的谎言后,听说秦国公子立刻派人全城搜查,心中焦虑不安。阳儿以王姬身份,与齐姬寸步不离,她们见周王脸色忧虑,也心急如焚。正自发愁,齐姬抬头,阳儿姣好容貌、窈窕身姿映入眼帘。    
  齐姬突然有了主意,对周王附耳献计,他听后连连摇头:“太不合礼法……不合礼法,传出去让天下人笑话……” 话虽如此,周王架不住齐姬再三劝说,终于勉强同意。齐姬又把计划告诉阳儿,女孩听后一阵面红耳赤,羞涩难堪,但想到这是为王姬安危着想,很快点头答应。    
  宫里宫外都没搜出砥厄,盘问宫人也不得线索,子桁想亲自去试探周王口风,不料一内侍赶来晋见,执礼甚恭:“诸将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周王在后殿准备宴席,为上国贵宾们接风洗尘。”   
  子桁不由哑然失笑,亡国之君还为敌军设宴款待?想不到身为天子,性格如此懦弱?   
  本来子桁无心应付这些虚伪应酬,一旁嬴樛高兴代答:“算老头识时务!回去转告,我们这就过去!”内侍告退。    
  子桁不悦:“莫要贪杯误事……”    
  嬴樛兴奋道:“周宫能有什么好酒?贪杯倒不会……听说周室庖厨手艺非同一般,这次正好大饱口福!”周室最兴盛时光疱丁就有四千人之多,一羹一肴都有百年传统。子桁笑着摇头,弟弟已经承诺赴宴,不去反而失礼。    
  他们走到后殿时,周王已居于末座,见“贵客”到了,忙起身迎接。子桁躬身还礼,赢樛本来趾高气昂,但见兄长如此,也只好向周王草草作揖。 
  周王连称不敢,欲退回末座,被子桁轻轻拦住:“您是主人,请坐主位。”    
  周王哪里敢坐,再三谦让,最后他们都空出主位,子桁、周王对座,白起、赢樛等秦将按级别分坐下去。    
  赢樛不服气,落席后轻声道:“对亡国之君还客气什么?”秦国与西戎为邻,在礼数方面一向不如中原诸国重视,并且成者王侯败者寇,他们已大获全胜,周王与俘虏无异。 
  周王先对面西敬酒,遥祝秦王健康,然后依次上珍馐佳肴,同时宫廷乐师演韶乐。乐曲扬扬而起,子桁听出演奏的是《鹿鸣》。   
  优人唱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正是招待贵宾时用的乐曲。但秦将中多粗人,根本听不懂,除子桁外,都了无兴趣,赢樛更只顾大吃大喝,整个对牛弹琴。    
  周王察言观色,看出众人似乎不太高兴,叫内侍过来,交代几句。不一会儿韶乐嘎然而止,一段欢乐轻快的乐曲响起,曲风与《鹿鸣》大不相同。须臾殿后一队舞姬鱼贯而出,中间领舞一人面带轻纱,身材窈窕,腰如柳姿,舞步如凤如蝶,令原本无精打采的贵客们精神一振。       
→虹→桥→书→吧→BOOK。  
第13节:呦呦鹿鸣(3)       
  舞姬们衣衫单薄,舞姿轻佻,除领舞人遮面看不清外,其他舞姬都二八年华,个个妖娆美丽。在座的客人一时间看的眼花缭乱,惟有子桁神色依旧,与听《鹿鸣》时一样没有丝毫变化。 乐毕,众舞姬退下,领舞者退立到周王身边。    
  周王起身对子桁道:“上次拒绝秦使求婚,实因内人不舍小女远嫁。罪人悔不该听妇人之见,得罪大王与公子,现小女就在这里,愿为公子执巾栉。”他身边的领舞者慢慢走到大殿中央,向子桁屈身行礼。    
  执巾栉即为妻妾,子桁淡淡一笑,突然起身伸手揭其面纱。面纱坠地,假“王姬”吓地倒退两步。本来阳儿容貌秀美,经齐姬细心打扮,一下艳惊四座。   
  在座秦将顾不得失礼,盯着女子目不转睛,嬴樛更冒冒失失道:“听说因周女貌美,故以姬泛称美人,果不其然……”姬本为国姓,但数百年来一直流传周室宗女大多面容姣好的传闻,所以人们渐渐将美女皆称为某姬。 
  子桁神色依旧,冷冷道:“传闻王姬会弹一手好琴,没想到舞技也这么出色?”    
  阳儿被揭面纱的那一刻,心都快跳出来,结结巴巴答道:“公子……公子谬赞,小女子舞技不……不精,献……献丑……” 她低垂臻首,惊羞疑惧。   
  周王揣度不出秦国公子的心思:他虽然夸赞舞技,但揭开面纱行为过于失礼,神色间也淡然,似乎并不喜欢这样的安排。    
  事以至此,周王讪讪道:“公子若不嫌弃小女,今天就让她服侍您吧?”身为天子,却说出这种耻辱的话,他只觉颜面扫尽。    
  子桁未置可否,对女孩道:“抬起头来。”   
  阳儿心中害怕,慢慢抬起头,目光游移,不敢和他对视。子桁故意打量半天,阳儿更是发憷,脸色苍白。    
  突然子桁质问:“你学舞几年了?”    
  “十年……”此言一出,阳儿非常后悔。    
  “十年?十年时间真不短!”子桁语气转为严厉,“什么时候,周室王姬都开始学楚舞了?”    
  阳儿惊恐不已,无言以对。她不知其母为楚国公主,子桁虽然在咸阳长大,从未去过楚地,却常听楚歌、赏楚舞,对楚国风俗十分了解。阳儿不会弹琴,惟有舞技出众,齐姬让她献舞,本希望被敌首看中,纳为姬妾,如受宠爱,秦国公子必会在秦王面前替周室美言。不想弄巧成拙,安排阳儿擅长的楚舞,反被子桁一眼识穿。    
  楚舞以轻佻著称,难登大雅之堂,无论王姬还是宗室女都不许学。身为王姬,怎会专学楚舞,一学就十年之久?大殿上这女子美则美矣,但对楚舞如此娴熟,更似舞姬出身。对此子桁得出唯一结论:眼前美人并非王姬。同时他很快联想到离奇失踪的砥厄之玉。    
  子桁微微一笑,似乎在问阳儿,眼角余光却看着周王:“既已许婚,王姬住在哪座宫里?带我去见她?”   
  此言一出,周王与阳儿脸色同时大变,无人应答。   
  王城中一片混乱,百姓们争先外逃,牛车、马车根本租不到,惟有徒步前行。   
  风餐露宿,行到第三日,已快到巩县。王姬平日娇生惯养,没行过远路,走的很辛苦,也很缓慢,后面不断有一批一批逃难的百姓超过去,带来王城里零星的消息:周王已带王孙公子、文武百官降秦;秦人准备迁走九鼎,派人在洛水附近打造舟楫;领兵大将正是求亲被拒的秦国公子,他曾带人在城内到处搜查宫中失窃宝物,但搜查归搜查,百姓财物一律不许侵犯。    
  搜查宝物?这条消息让姬冰心惊胆战—难道是砥厄?秦人岂会轻易放过周室重宝?追兵骑马到巩县只要一天路程,如果三天内赶不到县城内,很可能途中被俘。   
  正担心着,隐隐似乎传来马蹄声,王姬如惊弓之鸟,迅速转到路边树丛中。树枝浓密,把她完全挡住。眨眼工夫,一队骑兵突然从大路拐角出现,全部一身轻装,很快追上逃难的人群,将他们团团包围。    
  “都不许动!吾等奉命追拿宫中窃贼,不会伤及无辜。所有人站成一排,伸出手……”众士兵下马驱赶难民,将他们赶成一排。天气转凉,王姬却吓出一身冷汗,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不动。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4节:呦呦鹿鸣(4)       
  百姓们正面对女孩藏身的方向,战战兢兢站好。众人排好后,一身材高大的男子才翻身下马,旁边立刻有人牵马。显然那人即为首领,但背对着自己,距离又远,王姬看不清他的模样。   
  首领从队伍一头走到另一头,仔细查验,反反复复走了三遍,不悦道:“放人!”属下拿出早准备好的圆钱,一一发给逃难的百姓。    
  百姓们刚才吓的要死,以为会被俘往秦国做苦力,谁知秦人不但放他们走,还发放路费,一时都莫名其妙。    
  “上马,回营!”首领一声令下,所有人动作整齐跃上马背,显然是非常精良的骑兵。    
  其中一人上马后问首领:“大哥,我们不追了?”    
  首领不等他说完,训斥道:“还追什么?前面就是东周爵国境内,你想以十几个人的骑兵对付一个城的军队?”他策马扬鞭而去。其他人紧跟着,如来时风般的速度消失。    
  姬冰好一会儿仍没敢动弹,直到所有难民纷纷散去,才勉强挪动脚步,竟感到微微麻木。如果没猜错,刚才那人应是秦国公子,他语气中带着高高在上的霸气,不容任何人反驳。   
  秦人这么快就发现阳儿的假身份?还猜到王姬携带砥厄潜逃?否则秦国公子不会亲自来追。姬冰低头看自己的手,一双柔荑白如凝脂,一看就是不事稼穑的贵族女子。刚才若不是她小心谨慎,提前躲起来,秦国公子定会从逃难的百姓中发现自己——一双手可以暴露多少秘密?她不禁佩服此人心思,更多的却是害怕:有这样的敌人,能带砥厄逃多远?    
  担心越来越强烈,王姬感到身上似有千钧之重,压得透不过气。尽管离巩县已非常近,并且大道平直,小路绕远又崎岖不平,她却不敢再走大道,加快脚步。幸好小路上再没发现秦军踪迹,很快来到巩县——东周爵国的都城。    
  望着比王城还不如的小小巩县,王姬的不安反而更加强烈。周王曾嘱咐她一定要经巩县,由叔父东周公派人护送前往齐国。可眼前的东周爵国,城小民寡,以刚才秦军的精良骑术和严明纪律,恐怕没有哪个诸侯国的军队比得上。万一秦军一鼓作气来犯东周,他们如何能抵挡?倘若秦人借口东周公藏匿王姬,发兵攻打巩县,那她的到来,无疑给这里带来巨大灾难。    
  姬冰在东周公府外踌躇很久,才决定在门房递上父王密函。不一会儿,一个华服中年男子带着一干随从自府中匆忙而出。    
  中年男子一见她,跪下行大礼:“臣姬予拜见王姬,见驾来迟,微臣死罪。”    
  姬冰赶紧扶起东周公,因深居后宫,只在小时侯见过他一面,不过听说东周公素有勤政爱民的好名声,按辈分应该叫叔父,但王姬敛礼一拜:“请亚父救我周室。”亚父称呼比叔父更亲近,也更尊贵。东周公惶恐,又要行跪拜之礼,却被王姬拦住。    
  来到正厅,东周公屏去闲杂人等,只留下几个心腹家臣。他请王姬居于上座,自己坐在下首。王姬流着泪详述逃难经过,然后请东周公相助,护送她前往齐国。    
  东周公忧虑道:“近几年齐秦两国交好,如果齐王不肯出兵,恐怕……况且诸侯各有私心,殿下此去必经魏国。魏王得知砥厄在您手中,会不会横生枝节?”    
  王姬闻言一惊:砥厄用来号令诸侯,大名显于天下。眼下她就象三岁的孩子,手里拿着奇珍异宝走在光天化日之下,谁都可轻易抢去,一旦砥厄丢失,王室复辟更无希望。    
  她沉默一会儿,谦虚道:“侄女深居宫室,孤陋寡闻,对现在各国诸侯纷争所知有限,正想向亚父求教。”    
  东周公知“孤陋寡闻”乃自谦之词,但王姬金口玉言,他就自己所知天下形势,一一讲给她听:“目前天下情势,可谓风云变幻,莫可测之。微臣斗胆为殿下讲一讲。”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勾心斗角,邦交关系复杂,东周公稍稍整理思绪,决定从秦国的“远交近攻”之术讲起:“除了秦国,眼下最强大的诸侯国依次为齐、楚、赵、燕、魏、韩六国。齐国离秦最远,两国不接壤,近年来秦王重礼贿赂齐王,两国关系甚好;”       
▲虹桥▲书吧▲。  
第15节:呦呦鹿鸣(5)       
  “燕国幅员辽阔,却与山戎、楼烦等夷族接壤,常受骚扰,不如齐国富庶,但秦国也一样重利贿赂燕王;”   
  “赵、魏、韩、楚四国,均与秦国接壤,常被秦军攻城掠地。据臣所知,这些年来魏已被秦削去二分之一的土地,韩、赵失地各约三分之一,楚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失地。”    
  听到各国失地竟如此之多,姬冰愕然不已,气愤道:“难道各国甘心被如此欺凌?秦国也太嚣张了!”    
  东周公叹道:“各国也曾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你父王在位期间,共有两次合纵攻秦。第一次是四十年前,齐、魏、韩三国会盟攻秦。而燕、赵、楚三国各有原因不曾入盟。因为会盟前,齐国趁燕国内乱,攻打燕都,燕昭王恨齐国入骨,拒绝派兵参加合纵;赵武灵王一心忙于吞并北方中山国,也不愿参与中原战争;楚怀王听信郑后与公子兰谗言,亲自去秦国与秦王和谈,结果被扣留在咸阳,楚国乱作一团,根本无力顾及中原战争。”那时姬冰还没出生,对此知道不多。   
  “第二次合纵攻秦是两年前,赵、魏、楚国参加。不过三国只是出兵解救邯郸之围,并没有攻入秦国境内。”这次合纵,秦国丞相范雎举荐的大将郑安平带数万秦军降赵,大大打击了秦王东进的野心,当时轰动天下,王姬也耳熟能详。    
  东周公继续详细解释:“第一次合纵,全仗齐国孟尝君田文领导有方。他是齐宣王弟弟的长子,封邑在薛。孟尝君带领齐、魏、韩三军攻入函谷关,大获全胜;但秦王为人狡诈,派人割地求和,把一小部分韩、魏国土地归还,韩、魏两国贪图小利,未通知齐军就悄悄退兵,孟尝君孤掌难鸣,最终也只好撤兵。”    
  姬冰叹气道:“听说孟尝君急公好义,养士三千,先后在齐、魏为相,一向主张合纵攻秦,很是贤明。可惜他已经病逝,不然请其出面,六国重新会盟希望大多了。”孟尝君因被齐王嫉恨,郁闷而终。周王专门派使臣吊唁,那时王姬年纪虽幼,却已读懂父王写的挽词。    
  东周公安慰她道:“虽然孟尝君已不在人世,还有三位大国公子和他一样出名——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和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这三人都主张合纵攻秦,并且广招天下贤士,贤名远播。”    
  三人在当时赫赫有名,王姬当然听说过。第二次合纵解救邯郸之围,三位封君皆功不可没,她心中升起一线希望:“信陵君?这位魏国公子,已回大梁了么?侄女此去路经魏国,若托他去说服魏王……”信陵君魏无忌为魏王的同父异母弟。   
  东周公摇头道:“信陵君还在邯郸。听说魏王气量狭窄,睚眦必报,能归还他的封地就不错了,怎会召回都城?”    
  原来秦国包围赵国邯郸时,赵国平原君夫人是信陵君的亲姐,她写信向弟弟求救。信陵君劝魏王发兵,魏王不肯。于是信陵君听从侯生建议,求魏王宠妾如姬盗取兵符,杀死不从军令的魏将晋鄙,擅自率领魏兵去救邯郸。   
  邯郸之围解除,赵孝成王非常感激信陵君,又是赏赐又是封地,但魏王怒气未平,非要治信陵君死罪,因此他不敢再回大梁,索性长住邯郸。后来朝中有人斡旋打点,为信陵君说情,使魏王怒气稍退,念在王弟于魏有大功的份上,把信陵封地还给他,但始终没有召其还朝之意,信陵君也不敢自行回去。    
  姬冰失望之余突然想起另一个人,又问:“那魏太后呢?她当初以王姬身份下嫁魏侯,虽不是父王同胞姊妹,毕竟是周宗室女。”    
  东周公谨慎分析:“魏王年幼即位,魏太后干政多年,应该是个沉府很深的女人,她对周室心意如何尚不知道,若一心只为夫家考虑……况且如今太后已还政魏王,他是否完全听从母命亦不好说。殿下还是小心为上。”    
  听东周公这么一说,姬冰本想路经大梁时进魏宫向太后求助,求她劝魏王发兵,现在看来并非上策。    
  王姬已想出保全砥厄的计策,却为稳妥起见,虚心求教:“不知亚父有何良策保全砥厄?”    
  东周公沉吟一会,才道:“殿下前往魏、齐求救,以天子之令号召诸侯合纵攻秦,名正言顺。但砥厄一旦有失,悔之晚矣,所以不宜随身携带。依臣愚见,应当将它放在只有殿下知道的隐秘之处,妥善保存。”姬冰颔首赞同。   
  不知不觉谈到深夜,东周公见王姬神态倦怠,请她到后府休息,并派若干侍女小心服侍,礼节间不敢有丝毫怠慢。姬冰本是金枝玉叶,逃亡路上从没有安心合眼过,一沾锦榻就进入梦乡。    
  东周公和王姬谈话之后,更加忧心忡忡,彻夜难眠。他索性不睡,连夜督促下人准备车辇和行装,并亲自挑选武士,为她东行做准备。同时还命人加强城池防守,从天亮开城时起,严格搜查过往行人,以防秦国奸细混入,泄露王姬行踪。       
BOOK。▲红桥▲书吧▲  
第16节:蒹葭苍苍       
  第六节 蒹葭苍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领追兵的正是秦国公子嬴桁。得知王姬为宫人假扮之后,他马上带弟弟和十几个贴身侍卫轻装简行,向巩县方向追来。一路上遇到几批难民,没工夫细加搜寻,他仅从那些粗糙、生茧的手看出都是些平民百姓,便放了人。    
  子桁认为王姬早乘车辇逃出周境,他不打算攻打东周爵国,因此追到边境,检查最后一批逃难的百姓后就拨马回营。    
  回到王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