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南宋当权贵-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石不敢隐瞒,当众禀明事情的经过。金国果然发生了内乱。

    那么,新上任的金国皇帝完颜雍是谁?此人可了不得,他就是金国历史上被称为“小尧舜”的金世宗!

    完颜雍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他的父亲完颜宗尧,是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颜宗尧比较有头脑,当完颜阿骨打诸子带兵出征时,完颜宗尧经常运筹于帷幄之中。他主张以汉制对汉人,同完颜宗翰等推行的杀戮政策有一定区别。

    天会十三年,完颜宗尧去世,那时完颜雍只有12岁。他的母亲李洪愿出身于辽阳渤海大族,聪明能干。幼年的金世宗,主要受母亲的教养。依金的习俗,丈夫死后,妻子应当嫁与宗族的人。李氏却不愿接受这种落后的习俗,就在辽阳出家为尼。

    完颜雍长得很魁伟,性格沉静明达,又善于骑射。年轻时,他每次出猎,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赞赏他的骑射技术,国人推为第一。他为人宽厚,常随叔伯们四处征战,将士都很推崇他。金熙宗皇统年间完颜雍以宗室子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为兵部尚书。

    金熙宗完颜亶在位后期,时常酗酒,杀戮亲贵大臣,唯有对完颜雍比较好。完颜宗尧伐宋时,得到了一条宋朝皇帝用过的白玉带,作为传家之宝。(未完待续)
第387章 平天下(16)
    完颜雍很珍爱它。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对他说:“这个玉带不是王府所应该拥有的,应当献给天子”。

    完颜雍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就将白玉带奉献给完颜亶,博得完颜亶的悼平皇后的欢心,也得到熙宗的信任。

    海陵王完颜亮杀死金熙宗篡夺金国皇位,即位之初,完颜雍先后任燕京留守、济南府尹、西京留守等职。

    完颜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贵族中威望较高,海陵王对他很不放心,你想想,一个篡夺皇位的海陵王,也深刻担心身边人再篡夺他的位子。于是经常调动完颜雍的官职。

    乌林荅氏又劝完颜雍多向海陵王进献珍异,以打消他的猜疑,免遭诛身之祸。完颜雍照妻子的话,把辽骨睹犀佩马、吐鹘良玉茶器之类的珍宝,送给完颜亮。完颜亮认为完颜雍怕他,对他又很恭顺,疑忌之心稍解。

    后来完颜雍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完颜亮让乌林答氏入京为质。完颜亮是个立誓淫遍天下女子的昏君,乌林答氏知道,一进京,准得被他糟蹋,但又不能违抗调令,要不然整个家族都得受到株连。

    只好进京,可是在离中都七十里附近时,自杀身亡。真是烈女子啊,乌林答氏临死前给完颜雍留下了绝命遗书,深情地恳求丈夫不要因为她的死而悲伤作儿女之态,要卧薪尝胆,居官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等待时机夺帝位,一怒而安天下。

    完颜雍对爱妻为他而死,忍辱负重,割爱隐藏悲痛,毫不显露出对完颜亮怨恨之情。也没有前去乌林答氏的死身地,亲自操办后事,仅是要下人就地草草埋葬了事,而将夺妻逼死的深仇大恨暗藏于内心,致使完颜亮放过完颜雍一马,但还是派心腹高存福任东京副留守去监视他。

    机会终于等来了。完颜亮厉兵秣马,动员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南伐,先伐宋,宋被灭,又跟中华帝国打仗。搞得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衣食不给。契丹人不愿当兵,杀了金朝官吏,夺取3000副兵甲,举行起义。完颜亮的统治更加不稳。

    这时候,完颜雍的舅父李石——就是这位前来的使臣劝完颜雍积蓄力量,夺取金朝最高统治权。

    他们也积极修造兵甲。招兵买马,骆骆金国贵族。

    完颜亮虽然在前线,可是时刻派人盯着完颜雍。完颜雍做的事情,让完颜亮的手下高存福知道了,偷偷派人去告诉完颜亮,哪知道家里的家人早都恨极了完颜亮,高存福去向完颜亮告密,家人也去向完颜雍告密。完颜雍听到这些,心里非常恐惧。李石劝他,一不做二不休。及早即位。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讨论备“贼”事为借口,将东京官吏召到他母亲出家的清安寺开会。

    高存福不敢来,完颜雍派人多次去召他,他才来。完颜雍当场把高存福抓起来。

    此后,南征万户完颜福寿等率领金军两万人从山东前来,完颜谋衍率兵五千余人从常安前来,他们都来投奔完颜雍,各路军队入城,共同击杀高存福等人。

    这一天,诸军官属来到完颜雍的府第求见,完颜雍刚刚走出来,诸军官属在庭下高呼万岁。

    完颜雍推让了一番,将领、官员一再劝进。于是,完颜雍亲赴太庙,祭告祖先,再来到宣政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改元大定,下诏废除完颜亮。

    此时的完颜亮带了十万兵马正准备调兵支援牧羊城,走出一半,消息传来,顾不上跟中华帝国打仗,转回来要先灭掉完颜雍。

    虞丰年正是看到完颜亮的这一行动,才断定黄龙府出了大事!

    海陵王还没回到黄龙府就被他的手下砍了脑袋。怎么回事?原来金兵得知完颜雍在黄龙府建立了大定政权的消息,觉得他们有了退路,最重要的是,他们早都受够了完颜亮,于是举旗倒翻反。

    众军兵开始谋划由契丹籍的都统官耶律元宜,再会同其子耶律王祥牵头,发动前线金军哗变。这天深夜,哗变的金兵一拥闯入完颜亮的中军大帐,齐发乱箭,将完颜亮射死,完颜亮的政权当即倒台。金朝大军带着完颜亮的脑袋,如同潮水般地败退下战场,向北方逃去,交给完颜雍。

    完颜雍一看,完颜亮的人头来了,可是,恐怕中华帝国的大军也要使之而来,如今大金国国库空虚,要兵少兵,要将少将,怎么能够抵挡气势正盛的中华帝国雄兵?

    尤其他听说,那虞丰年要文能文,要武能武,手下还有岳雷、毕成功领兵,听说还有一种叫火枪的厉害武器,任凭多么厉害的大将,架不住一枪打,比弓箭厉害百倍。当即着急文武群臣商量,不如就此熄灭战火,宁愿俯首称臣,也应为金国百姓考虑,金国已经承受不起任何的战争。

    完颜雍是明白人,当即派舅父李石带上完颜亮的人头、礼单和俯首称臣的诚意,来见虞丰年。

    李石把经过讲述一遍,众将唏嘘不已,都望着虞丰年拿主意。

    虞丰年说:“李石啊,你们的苦衷我知道了,你回去吧,请你们完颜雍来一趟,我在牧羊城之中摆下酒席恭候他。”

    李石不敢反驳,跪倒磕头,赶回黄龙府。

    众将问虞丰年:“陛下,完颜雍敢来吗?”

    虞丰年说:“恐怕来不来由不得他。”

    牛皋大笑:“就是,他不来,就把金国灭了。”

    王无忧说:“他来了,正好,把他一抓,作为人质,打开黄龙府。当初,他们就是这么抓了徽钦二帝,又抓了两万年轻女子,我们也这么干,抓他两万女子去临安。”

    虞丰年一皱眉:“王无忧,你尽早打消你的混账心思,金国投降我中华帝国,金国人就是中华帝国的子民,只有和平共处,才能相安无事长治久安!你今天抢了金国女人,若干年后,金国人还要兴兵侵犯,重燃战火。”

    王无忧一听不服气,又不敢反驳,闷声不吭。(未完待续)
第388章 平天下(17)
    虞丰年说:“第一,金国国主称王不称帝,由我中华帝国册封,册封诏书在黄龙府最繁华的地方篆刻立碑,广而告之。

    “第二,许你女真族自治,但要放弃军权,金**兵由我派遣官员掌管。

    “第三,王位不世袭,施行选举制,选举过程由我中华帝国监管。贵族官位也不世袭,所有的富贵都要靠为百姓做事争取,功大官高,无功无官,百姓投票是唯一标准。

    “第四,我派遣十名官员,一名任你的左丞相,一名任你的监察御史,一名任你的吏部尚书,一名任你的户部尚书,其余人等任军队监军。”

    此话一出,完颜雍如冷水浇头:“陛下,你这么做也亡我金国有什么区别,从没有听说过王权不世袭的,我大金利益如何保证?还不如一刀把我杀了!”

    虞丰年哈哈大笑:“完颜兄,这就是我中华帝国的制度,也是未来国家强项的根基。慢说是你的王位,就算我这当皇帝的,也要接受百姓的投票决定。五年一选,选不上我也得下台!”

    完颜雍不信:“你口说无凭,何况权柄抓在你的手里,要说什么便是什么,你说做什么也没有人敢干涉,岂不随你为所欲为?”

    虞丰年又笑道:“我若为所欲为,现在就可以把你杀掉,让假冒的完颜雍入主黄龙府,何必还要在这里跟你斗嘴皮子?没有道理!”

    “谁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虞丰年说:“你不信我,可以先按照我说的做,如果我在中华帝国胡作非为,我就任你重掌军权如何?跟你说白了。假冒的完颜雍没有你的才干,没有你的群众基础,更不会像你一样爱你的子民,我也不愿制造民族矛盾,若不然何必跟你商量?你考虑考虑。不急于回答我,回黄龙府考虑也可以?”

    完颜雍愣怔怔地望着虞丰年:“你就这么放我走?不后悔?”

    虞丰年说:“我还怕你翻江倒海吗?我一不夺你的财宝,二不奴役你的子民,只想双方百姓和平安泰,永不被兵戈侵扰。你是个明白人,大金不损失什么。无需我多做解释。来人哪,送完颜兄回城,对了,把李石带来的礼物原物退还。”

    门外进来岳雷等人,手捧礼单奉给完颜雍。外面备好车马,把礼物装好,一样不少,要完颜雍拉回黄龙府。

    完颜雍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陛下,你真的就这么放我走?”

    虞丰年说:“君无戏言,对了,不能无限期考虑下去,十天之内给我答复。十天之内见不到你的答复。我就取下黄龙府,灭掉你的金国。”

    当下把完颜雍和十名随从送出牧羊城,回到黄龙府。

    岳雷等将官非常不解,可虞丰年力排众议,说:“这世间最可怕的是民族战争,不管是以前的大宋,还是现在的中华帝国,不管是女真金国。还是契丹大辽,以及西南的吐蕃、南面的大理。都是炎黄子孙,只有我们率先放下刀兵。才能换来万代和平。现在要做的是有一个字——等!”

    虞丰年的见识是他人不能比拟的,虞丰年坚持,众人都服,但他们所顾虑的是——黄龙府会心甘情愿交兵权吗?真的愿意按照中华帝国的这套理论和制度治理天下吗?

    虞丰年胸有成竹,微微一笑:“等等就知道了……”

    果然,十天后,完颜雍打开黄龙府城门,接虞丰年君臣进城,愿意按照虞丰年所说试一试。

    当下,虞丰年派出铁壁神石毕成功接管大金国的军权,改金国为中华东北自治区,金主完颜雍为中华东北自治区第一任区长。

    金国不复存在。

    虞丰年从临安调来十名制度使,帮助完颜雍完善制度。

    半年以后,一应事宜交接完毕。虞丰年要回临安。

    岳雷等人担心:“主上一去,完颜雍必将重整旗鼓,起兵东北,反戈一击。”

    虞丰年不以为然,以防万一,传令完颜雍,要他到泉州去看一看,可以找一找泉州知府赵昚,吃吃饭,聊一聊,一定会有收货。

    完颜雍当即带人前往泉州,从北到南一路之上,战争的疲敝之态已经不复存在,百姓安居乐业,尤其到了泉州,一看,泉州百业兴旺,沿海码头,巨型轮船出入港口,满眼财富,大为惊诧。

    后来见到赵昚,当初的大宋皇帝赵昚在知府任上兢兢业业,比当初做皇帝惬意多了。虞丰年刚刚给他发来一封亲笔书信,称呼兄弟,要他做好准备,三年半以后参加全国皇帝大选。

    赵昚把书信给完颜雍看,完颜雍说:“你要竞选吗?”赵昚摇头:“陛下制定了宪法,宪法规定,每一任皇帝可连任一届,我一定选陛下连任,他多任皇帝一天,百姓就能多受益一天。”

    完颜雍十分感慨——虞丰年不是凡人,是神一样的存在,绝非他赵昚和完颜雍可比。

    自此,完颜雍再不敢、也不想有任何非分之想,只想带着泉州的经验回到东北,造福百姓。

    …………

    虞丰年回到临安,继续大力改革,发展工商业。此后半年,北到东北漠河,难道海南,东到沿海,西到甘肃,莫不依附中华帝国。

    半年后,西辽政权耶律大石病死,继任者上表临安,愿意依附中华帝国,虞丰年命其成立中华西北自治区,统管新疆、甘肃、青海西部,鼓励民族通婚,鼓励民族融合。

    虞丰年传旨,命苗王和岳霆成立云南自治区,命梁王柴排福成立广西自治区,说服他们接受选举制度。又从内地运送财物、粮食支援两地建设,受到拥护。

    两年后,中华帝国迁都大名府,改大名府为洛阳,北京位于原宋金辽的中间位置,方便中华帝国与东北、西北自治区和谐共处。完颜雍、耶律家族感受到了虞丰年的良苦用心,心中更加钦佩,金国百姓生活大大改善。

    百姓的感情是最朴素的,谁让他们的生活变好,他就会记住谁的恩情,渐渐地,东北、西北各地百姓也都感念虞丰年起来;中华帝国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未完待续)
正文 第390章 平叛安天下(1)
    可是一切都在探索阶段,探索的过程十分曲折。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有爱的就有恨的。

    有人怀念大宋朝世袭制度,就想复辟,永享王权。

    五年后,三十岁的虞丰年成功连任中华帝国第二任皇帝,这一日,他正在批阅奏章,忽有密使报道:“江西反了王宣、钟义,起大兵三十万,进攻中华帝国,前锋部队已攻占了南宁州,广西小梁王柴排福战死。

    虞丰年闻听大怒,马上传旨击鼓撞钟,召群臣上殿议事。

    时间不长,文武群臣来到金銮宝殿,朝贺已毕,列立两旁。

    虞丰年道:“王宣钟义起兵造反,王宣自立广西王;犯我疆土,杀我爱将,我欲兴师问罪,诸位以为如何?”

    武成王岳雷出班奏道:“王宣本是广西大将;重兵在握;坐镇南宁州与柴王早有不睦,已有十几个年头。他手下兵多将广,能事者甚多。此人嫉贤妒能,妄想独吞天下,实乃我中华一害。今出师有名,本应乘此机会,安抚南方。”

    安国侯诸葛锦说道:现如今,王宣、钟义,湖北的管天下、秀州的赵青山等人,早都蠢蠢欲动,净做不义之事;听说王宣有意发兵泉州,夺我重镇。万岁当重新立威,巩固帝国统治,臣以为眼下正是出兵之时!”

    虞丰年听罢,就想即刻传旨征剿。可是,略一思索,又犹豫了。为什么?因为岳雷这半年多来身患重病,不能出征;毕成功驻守黄龙府,不在身边。王无忧去了湖北鄂州,研究大炮,火枪队也都带走了。这三人是他的左膀右臂,没他们随军,虞丰年放心不下!

    于是。他将心思对群臣述说了一番,又说道:“此番出征,何人能领兵带队?”

    福王牛皋奏道:“这有什么发愁的?他们不在,不是还有我吗?你给我一支精兵,我把王宣抓来就是!”

    诸葛锦说:“二叔鲁莽,又很少单独领兵带队。倘若有失。大不利!而且,二叔年龄大了,经不起战争劳苦。”

    牛皋眼一瞪:“你小子敢说老子年龄大,我拧你的脑袋。你好好想一想,自跟随主上以来。什么大事不是我办的?大江大浪我都不怕,何况一个小小的王宣呢!”

    牛通也说:“我看行,我爹当大帅,我做先锋,无往不胜。”

    众人大笑,谁也不当真。

    虞丰年听着众人的议论,琢磨片刻,说道:“你们不必争论了。干脆我亲自走一趟!”

    诸葛锦一听,忙出班奏道:主公乃万乘之尊,金枝玉叶。还是不去为好。”

    牛皋接了话茬儿:“哼!你们当文官的,就会溜须拍马。当皇上的为什么不能带兵,这是哪家的规矩?我看大侄子成,大侄子,你若领兵出征,可以壮军威。鼓士气,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牛皋说话直来直去。有时候也不称呼陛下、主公之类的,反正虞丰年从来不会为称呼的事情生气。

    诸葛锦被牛皋抢白了一顿。觉得不是滋味,可是,又不敢跟他辩理,只得暗自憋气。

    虞丰年听罢群臣议论,说道:“就这么办了,你们不必争议了。”

    诸葛锦忙向殿前扫视了一眼,“孙明何在?”

    钦天监孙明出班施礼:“下官在!”

    诸葛锦说:“陛下欲兴兵问罪,何日出师吉利?”

    孙明取出历书,推算了一阵,奏道:“五月初五是黄道吉日,主公出征,定然大吉大利。”

    诸葛锦忙冲虞丰年躬身行礼:“陛下,我看应该听孙大人的话,等五月初五出征。”

    虞丰年暗自好笑:这钦天监的职位是诸葛锦建议设置的,说钦天监关键时刻可以帮助蛊惑百姓,虞丰年半推半就,设了这么一个职位。

    虞丰年站起身形,传出口旨:“我要亲统大兵二十万,命忠义侯屠恶虎、神威将军秃熊为先锋,牛皋为监军。五月初五祭旗出师,不得有误。”

    “遵旨!”

    虞丰年将口旨传罢,拂袖退殿准备。接着,群臣散朝,各自去做应战准备。

    书不赘述。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虞丰年头戴双龙双凤金翅盔,体挂金锁大叶连环甲,内衬金丝软甲,外披杏黄缎九龙团花战袍,腰系百宝穿花珍珠带,足蹬龙头凤尾牛皮战靴,腰里缠着软剑银蛇,靴子里插着宝匕墨锋,腰里别一一把手枪,在众将簇拥之下,先祭天告地、拜别宗庙,又到大校场检阅了三军。接着,炮响九声,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出洛阳。文武百官也尾追而行,一直把虞丰年送出十里长亭。”

    虞丰年这次出征随身带着周晨星和颜如玉,这阵儿,虞丰年的另外两位夫人刘飞燕和完颜希延早已在此候驾多时。虞丰年见了,急忙下马,与两位皇后相见。

    两人端起酒杯,双手递到虞丰年面前,强作笑脸:“万岁兴师远征,必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愿陛下保重龙体……”说到此处,嗓子便咽了,眼泪围着眼眶直转。

    四位夫人与虞丰年都算得上是患难夫妻。多少年来,出生入死,过的是血雨腥风的岁月,担的是数不清的风险,总算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又要开兵见仗。而且,这次是丈夫亲自领兵,作为恩爱的妻子,怎能不替丈夫担心呢?可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她又不能过于悲伤。所以,她们强忍悲痛,故作笑脸。

    虞丰年对妻子们的心情了如指掌。他接过酒杯,笑道:“别替担心,我身边有十八勇士照顾,还有诸位将官,料那小小的王宣,掀不起多大风浪。此番出征,定能凯旋而归。”

    安慰再三,上马出发。

    刘飞燕和完颜希延目送虞丰年走去,率领文武回城。

    且说虞丰年,统领雄兵十万,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直奔南宁州进发。茫茫三千里,大军苦行。

    先锋官屠恶虎、秃熊带领人马,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长驱直入,遥遥领先。三个越后终于来到镇南关外,安下营寨。次日,四更起床,五鼓造饭,平明列队,讨敌骂阵。(未完待续)
第391章 平叛安天下(2)
    自立广西王王宣手下的大将李克雄,杀出城来,与中华军搦战。秃熊一马当先,大战李克雄,只用了十多个回合,镔铁大棍抡飞李克雄手里的大枪,又一棍大李克雄于马下。

    广西兵大败,秃熊屠恶虎乘势攻占了镇南关。入城后,出榜安民,并派专人向皇上红旗报捷。

    翌日,虞丰年进城,嘉奖有功人员,并命大将范松年留守镇南关,余者继续向西南进军。

    书要简短。中华军所经之地,攻必克,战必胜,势如破竹,捷报频传,眼看离南宁州越来越近了。虞丰年心情非常舒畅,心中也骄傲道:可笑王宣自不量力,竟敢与我为仇,不自量力!等我攻占了南宁州,一定为柴排福报仇,再好好庆贺一番。想到这里,恨不能一口将南宁州吞掉。他不断传旨,催促三军速行。

    这一天,虞丰年正督军前进,忽然,先头部队不走了。他不解其意,派人前去打探。

    时间不长,蓝旗探马跑来启奏:“启禀万岁,前面有一出家道人,拦住去路,口口声声要见陛下。牛通将军不允,他便躺倒在地。牛将军命人将他抬走,可是,十个人也抬他不动。现在还在争吵,请旨定夺。”

    牛皋闻听,喝喊道:“我儿子真给我丢人,饭桶,把妖道杀了算啦,还用这般麻烦?待我去收拾他!”

    牛皋要走,被虞丰年喝住:“慢!福王不可莽撞。依我看来,这个道人必有来历,咱将他唤到马前。问个原委。”

    牛皋不服气地说道:“哼!出家人没有好东西,理他做甚?”

    虞丰年一听,笑了:“话不能那么讲,诸葛锦就是个小老道,怎么说没有好人呢?”

    “我是说。除了他之外,没有好人。”

    虞丰年知道牛皋一贯嘴硬,无理搅三分,便也不再与他斗口,传旨道:“速将道人带来!”

    “遵旨!”探马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片刻。只见军兵往左右一闪,牛通领着一个老道,来到虞丰年面前。众人闪目一瞧,只见老道马前一站,相貌不凡。头上戴着鱼尾冠,上面安嵌无暇美玉,身上穿八卦仙衣,圆领大袖随风飘摆,肩上斜挎百宝囊,脚上穿水袜云鞋,看脸上,面白如玉。前额宽大,狮子鼻,大嘴巴。两个眼睛倍儿亮,五络长髯飘散胸前。手里晃着一把拂尘,一派仙风道骨。

    虞丰年看罢,暗自称奇。

    老道转着眼珠,四处蜇摸了一番,单手打问询:“无量天尊!贫道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虞丰年问道:“请问老神仙在何处修行。法号怎么称呼?”

    老道说:“贫道自幼在广西天道宫出家,法号妙善是也!”

    虞丰年又问:“仙长见我。有什么指教?”

    “贫道斗胆问一句,万岁意欲何往?”

    虞丰年答道:“去南宁州讨伐王宣。”

    “俗家征战之事,与我出家人无关。不过,今有一事,不可不奏。”

    “有话请讲,愿闻高论。”

    老道说:“如今是金秋八月,农家正在秋收农忙。万岁引兵十余万,辎重连轸数十余里,所到之处,人踏马轧,对庄稼危害极大。为此,百姓怨声载道。万岁兴仁义之师,名为拯救天下黎庶,实则却给他们带来了苦难。言行相背,此乃大不义也!贫道斗胆,冒死进言,请陛下三思。”

    虞丰年顿时对老道高看三分。可是牛皋听着刺耳,把牛眼一瞪,说道:“你这老道真来无理!自古行军打仗,哪有不在地上走的?我们又没长翅膀,能飞到南宁州去吗?糟踏点庄稼算得了什么,用不着你瞎操心!”

    虞丰年怕牛皋再说难听话,忙接过了话头:“老神仙言之有理。我本不忍心糟踏庄稼,怎奈人多路窄,进军不便啊!但不知仙长有无良策?”

    老道笑着说道:“主公果真是仁德之君也!贫道自幼生长在此地,对这里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万岁如不嫌弃,贫道愿为主公领路,既不糟踏庄稼,又可早日到达南宁州。此乃两全之法也,不知万岁龙意如何?”

    虞丰年闻听大喜,边笑边说道:“承蒙仙长惠愿。等我平定了南宁州,一定与你重修庙宇,重加赏赐。”

    “贫道不敢贪欲多求,但愿黎民少受涂炭,已是求之不得的了。”

    虞丰年命牛通拨给老道一匹快马,在前边带路。老道千恩万谢,策马而去。

    此时,牛皋又说道:“哼,我看这妖道来得蹊跷,不像善类。万岁因何听他胡言?”

    虞丰年其实也想到了,可是一来觉得为民绕路,传扬出去,有利于以后再广西开展工作,二来心里没把王宣放在眼里,心说金国都被我灭了,还怕你一个小小的王宣?

    因此说道:“福王言之差矣!人家说的俱是正理,咱们焉能不听?况且,人家至诚进言,咱却之也不恭呀!”

    牛皋还是犟着他的死理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哼,还是多长几个心眼儿为好!”

    诸葛锦最明白虞丰年的想法,附和着说道:“我看不会有什么差错,就随他去吧,我们多多提防也就是了。”

    从这天开始,中华帝**队便离开大道,绕山路而行。起初,山路还不太难走,车马辎重仍可以通行,可是到后来,山路越来越难走了。翻过一架山,又是一道岭,古木廊林,道路崎岖。军兵累得呼呼喘气,通身冒汗,一个个口出怨言,叫苦不迭,都想返回原道。

    虞丰年一看装逼装大发了,也后悔,命军兵去寻问老道妙善,问问他此处是什么地方,因何这样难走?还需几时才能到达南宁州?

    时间不长,军兵回来奏道:“禀知我主,妙善道长说,这个地方叫铜山。转过这架大山,就是南宁州。他还说,最多再走两日,便可到达。”

    虞丰年心想,如此说来,不论往前走、往后退,都一样费劲,还是继续前进有利。于是,马上传旨,晓谕三军,再鼓一把劲儿,冲过难关。(未完待续)
第392章 平叛安天下(3)
    到了第二天黄昏,山路变得宽阔多了。掌灯以后,大军来到一块盆地。

    虞丰年刚要传旨安营,突然间,屠恶虎慌慌张张来到马前:“启奏陛下,情况有变,那个老道不见了!”

    “什么?!”虞丰年倒吸了一口冷气,忙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