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平淡是富-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儿看到惠娘满身湿漉漉的,心里一惊,忍不住问:“娘,你咋来了?来多久了,咋不敲门啊?”
  “俺也不知道来多久了,你赵叔他们出门了,俺就出来了,转着转着就又到院子门口了。自家院子里空落落的,俺左右见不到人心慌……”惠娘忐忑的说。青儿听着,心里一酸,巧儿果儿也都红了眼。
  “娘,赶紧回屋换换衣服,小心着凉了!”青儿不由关切的说道。
  “诶!”惠娘见青儿还是关心她的,不由开心的笑了,一边又转头四处打量:“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连贵侄儿也一起出来了。”
  “今天赶大集,送果儿去私塾!”
  “果儿,要上学了?那以后岂不是好些天才见得着了?果儿,快过来让娘看看!”惠娘着急的去拉果儿,果儿主动贴了过去,惠娘就拉着果儿,东摸摸、西摸摸,不肯放手!
  “娘,咱们只是先去给果儿报名。今天是私塾报名的第一天,夫子还要过几天才正式开课呢,咱们今天还要回来的。”青儿解释道。惠娘这才放开果儿,讨好似的笑了笑,果儿一直沉默不语,只是乖巧的紧挨着惠娘。
  “娘,你要不要跟我们去集市,今天人多很热闹的。”巧儿又抓起惠娘的手,左右摇摆说。
  “不了,娘中午还要做饭给他们父子吃呢。”巧儿的脸一下掉了下,青儿心里也不爽了。
  “二婶,我们先走了!要不迟了!”李贵皱着眉头说。
  “好!好!你们赶紧去,早去早回!”
  坐上驴车,远远的还看见惠娘立在院子门外,众人心里都沉甸甸的,出门的喜气也被一扫而光。李贵驾着驴车,紧闭着嘴,直奔集市上私塾。
  集市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可惜青儿他们已无心观看,个个若有所思。
  到了私塾门外,抬头就见院子大门上悬了一块黑匾写着“惜学学馆”,珍惜学习的学馆,青儿很喜欢这个名字。
  刚进院子,就有一个十一二岁的书童打扮的男童迎了过来,“几位是报名入学的学子吗?咱们这里不招女学生的!”
  “带这位求学的学子来报名的!”青儿见那书童一本正经的模样,好笑的把果儿推了出去!
  “请跟童儿来……”
  青儿几个跟着书童往里走,才发现书馆很宽敞,是一个三进的院子,但是却是院中有院。小书童一边走也一边介绍说,最外面的一进院子一半是蒙学书堂,刚入学的学子要在蒙学书堂学三年的。另外一半隔开成一个小院是老夫子的家,大门开在外院的侧面。中间一进院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蒙学后继续进学要参加科考的大书堂,另一部分则是一个小型书馆和夫子办公午休的屋子。小书馆里面收藏了历代夫子和学子献给学馆的藏书,很珍贵,除了城里就我们学馆有书馆了,小书童得意的说道。最后面一进院子则是学子生活院子,里面还雇了做饭的粗使婆子。
  学馆里有两位夫子,一位负责教导蒙学学子,另一位老秀才负责教导要深造的学子,目前老秀才是这个学馆的负责人,住学馆里,据说两个夫子还是师生俩。
  书童把青儿他们领到蒙学书堂外,暗示只能让男性领着要入学的孩子进去,女性止步!就转头走了。青儿撇了撇嘴,二哥李贵在学堂外守着他的驴车,只好让小白带着果儿进去了。小白带着果儿,进去后,青儿踮着脚透过门缝,见到一个年轻的书生正端正的坐在书桌旁,轻声细语的问询着一个个来求学的孩童。书生的面相青儿没看清,只看到侧面,估计年纪和小白差不多,青儿心里有些打鼓,这个夫子是不是太年轻了。
  过了好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小白领着满脸通红的果儿出来了。青儿和巧儿围了过去,急忙问:“怎么样?怎么样?”“很顺利!就是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就交了束修出来了!”小白好笑的看着焦急的姐妹俩说,青儿又转头看着果儿,果儿红着脸点了点头,这下青儿放心了。
  办好了入学,几个转身出了院子。小白边走边说:“住学的学子,束修是一年三两银子。包括了住宿费和柴火费,伙食可以自带或者另外出银子。走学的学子,一年束修只要二两银子,都包括了书本费用,但是不提供笔墨和纸张……想着果儿以后要住学,就先交了三两银子。三天后,学堂正式开课!”
  青儿点了点头,觉得果儿是应该住学。自己家离学堂走路要一个多时辰,确实太远。



  后续

  大集日,不时有父母携孩子来学堂报名,院子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小书童也是忙得团团转。青儿几个边走边看,发现来学堂的大人孩子虽然大多都是身着粗衣麻布,但是个个面带笑容,面带期盼,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青儿几个受此影响,也不由心生欢喜,面生笑容。
  来惜学学堂就读的学子,大多是附近村庄的孩子,也有集市上的孩子。集市上原住民也有一二十户人家,规模不小,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庄也有十来个,但是来学堂读书的孩童却也只有一二十人。虽说,现在灾荒已经过去,物价也稳定下来了,但是很多平民还是交不起一年二两银子的束修,乡村里仍然有很多失学孩童,有的甚至是没踏进学堂过一步,大家也习以为常,还认为上学堂是一个奢侈的消费,即使有上学堂的孩子,好多也是上过一年半载,学到几个字,就放弃继续进学了!
  惜学学堂可能很清楚这点,所以派书童接待初次踏入学堂的家长和孩子,好让他们对学堂有个初步了解。而当天来送学子来学堂的亲朋好友无论男女都默许进入第一进院子参观,后面的院子却是不允许女子进入的。
  小白也是有心的,这些细节都打听的清清楚楚,还加入了自己的看法。众人津津有味的听着小白有条不紊的阐述,感慨颇多,至少青儿听完,就觉得这惜学学堂办的还是挺人性化的。
  报完名,几个人在集市上转了一圈,买了不少鲜肉就兴高采烈打道回府了。到了院子门口,姐弟几个下了驴车,有意无意四处张望,然而没见到半个人影,不由有些失望。
  晚上,青儿做了一道果儿爱吃的红烧肉,还煲了骨头汤,一家人围着桌子,热乎乎的,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小豆子更是,现在他自己能吃饭了,见到桌上的红烧肉,兴奋的大声叫喊:“肉肉!肉肉!”只是,巧儿笑眯眯的吃了几块五花肉以后,叹了一口气:“不知道娘今天有没有肉吃,娘最喜欢吃五花肉了!”青儿沉默了,她心里也没底,虽然年前她腌了不少肉悬挂着,也不知道惠娘会不会舍不得吃,会不会委屈了自己。
  次日,赵老爷子家赵亮携儿子小栓来家里,进门就说:“你们昨天带果儿去学堂了?”
  “昨天已经带果儿报过名了。”李贵笑着说道。
  “咋这么急,都不等等俺,俺今年也打算送小栓去上一两年学堂,识几个大字呢。”赵亮拉着儿子边进院子,边说道。
  青儿听到,才想起老爷子家也有一个适龄孩童。之前,赵正赵亮都说要送儿子去学堂的,只是大栓都快定亲的年龄了,赵正说说就算了。赵亮见李贵识几个大字,每次去城里都很显摆,至少赵正是这么认为的,不由对送小栓上学堂的事上了心。
  这段时间,家里一团糟,多多少少也跟老爷子家生分了许多,青儿也忘记了这回事。现在,她见小栓上门来了,也有心修复两家人的关系,赶紧给父子俩端茶递水,一边笑着说:“好啊,这下果儿和小栓一起上学堂有伴了……”
  赵亮打听完束修费用,咬牙切齿的喊贵,一边也直唠叨,住学堂自带柴火,是不是还会减些铜板。青儿见赵亮眼里含笑,知道他家不缺这几个钱,最多就是送栓子上学后家里紧张些,也不由笑着附和:“那得等小栓报名的时候,好好问问夫子!咱们省一个铜板是一个铜板……”
  赵亮走的时候,青儿从屋里拿出一包东西递给他说:“亮叔,前两天小白和二哥去城里给果儿添了些笔墨和纸张,这点就先送给小栓应应急!”
  “怎么好意思呢?” 赵亮推脱说。
  “小栓比果儿大一岁,又长的壮实。以后在学堂,少不了要他照顾果儿一番,这也算是我们的一点谢意。”青儿知道不说出个理由,赵亮不会接礼的。
  “那也是应该的……那好吧,我就先收下了,刚好没来得急给小栓备这些东西。多谢了,青儿!”
  前两天,李贵和小白专门去城里给果儿买了很多笔墨、纸和几套成衣。当时,刚和惠娘分开单过,青儿心情不好也没跟着去,只是把银子给了李贵,让小白也跟着帮忙挑选了。
  两个人买了东西回来,青儿才知道,古代的笔墨纸张真的老贵,之前她自己都是用沙盘练字,很少买纸张用的。现在小白帮忙挑的也是下等纸,黄黄的,说是买了够半年要用的两百张纸,而且果儿刚学写字,就先买些较差的纸张,但是也花了六百文,加上笔墨都要二、三两银子。难怪,平民子弟上不起学堂了。不过,小白给果儿挑的笔墨质量都是中等,还不错。青儿从中挑了一只毛笔和二十张纸送给小栓,估计也要百来文,这礼送得也还实在。
  干旱后三、四年,所有的物价都稳定下来了,之前赚的钱照这样的速度还能用上几年,青儿心里放宽了心。
  三日后,李贵驾着驴车带着果儿,被褥衣物出发赶着和赵亮父子汇合,小白也跟着去了。青儿姐妹这次倒是没有再跟着去了,一是驴车也装不了那么多人,二是去了学堂也进不了后院,帮不上忙,也就没和众人挤了。
  惠娘这次倒是早早来李贵家依依不舍的给果儿送行。果儿这次去了学堂,只能是下次赶大集时,才能回家了,一家人很是不舍。
  集市三天一小集,七天一大集,大集小集是交叉的,一个大小集轮回也就是十天。听说,学堂开蒙学也是根据这样的习俗定的。学子赶大集那天就去学堂上下午的课,赶小集当天上完上午的课,下午就可以跟着人流回家歇息两天了。
  也就是说,果儿在学堂上七天课以后就可以回家歇三晚,青儿对这种安排还是挺满意的,虽然听李贵讲,学堂主要是考虑到半大小子要帮家里干干活,也就多放假了,但是果儿能够多在家呆两天,姐妹两个心里也很是高兴。
  李贵送果儿回来后,高兴的说:“学堂挺好的,两个学生住一个宽敞的屋子,还一人一张床。学生自己还可以挑选同住的舍友,果儿和小栓就住一个屋,你们可以放心了!后院隔开成两个区,一部分住宿,一部分是食堂,都挺宽敞的,还雇了一个婆子帮忙天天烧水做饭呢,很便利。”
  “住宿区还有公共澡堂、厕所,很方便。只是住读学子不到十人,共有六间屋子我们看的时候还空了一间。有两个年长的学子多交了银子,还每个人分得了一个单间,挺不错的。”小白补充说。
  “这次没给果儿带粮食,交了七天的伙食费一百文,每天只有两顿。中午一荤一素,晚上只有一个素菜,主食是面食或者杂粮饭管饱,菜汤无限供应。”李贵又说。
  “那果儿岂不是要挨饿了?咱们家都习惯了天天吃早饭的……”青儿着急了。
  “没办法,别人都是这样过的。大多学子还是自带粮食抵伙食费呢,小栓就是,那样的话每顿就只有一个素菜没荤菜了,菜汤食堂倒是没限制。放心,我给果儿留了铜板,让他自个儿买些零嘴,不会饿着。再说,我和小白走的时候也给他买了不少……”
  果儿上学后,姐妹两总感觉像少了点什么东西似的,院子里也冷清清的,都开始天天盼着果儿回来。这时,青儿又想到了惠娘也要好久才能见到她最小的孩子,心里不由沉重了。
  想着果儿没早餐吃,青儿仔细想了想,就让去城里给小栓买笔墨的赵亮带回来很多芝麻。青儿拿到芝麻,把它炒熟碾碎,感觉有些少,就又把家里的黄豆炒熟了碾碎放一起拌匀,果儿的早餐就又有了,青儿做好后,满意的笑了。
  弄好后,青儿也给家里每个人用开水冲了一碗,加了饴糖。顿时,香香的、稠稠的糊糊就出炉了,一家人尝了都很喜欢,就差把光亮的碗底再添一遍了,小豆子更是嚷着还要。青儿想着糊糊应该不会积食,就又给小豆子冲了一碗。这段时间,青儿做了不少好吃,小豆子现在就特别黏她。
  吃完糊糊,青儿见天色还早,李贵在天地里干活都还没回来。小心眼的赶紧冲了一大碗糊糊,让巧儿给惠娘端去,还说让巧儿看着惠娘吃完后再把碗端回来。
  巧儿高兴的端着碗出去了,后面也是开开心心的端着空碗回来。青儿看着很满意,心里还自我安慰,不是她小气,实在是芝麻太精贵,比肉都贵了好几倍,自家几个都要省着吃,更别想倒贴给外人吃了。
  晚上,李贵回来,青儿也给他冲了一碗,李贵吃后连连称赞,还直夸青儿脑子灵光,想出来这么好的点子,还说这么好吃以后家里要天天吃。但是后面他一听是芝麻做的,还老贵老贵的,就闭了嘴,不说了。
  青儿看着觉得好笑,芝麻黄豆糊糊吃了对身体好,她还是舍得花这个钱为家人养身子的。正好这段时间空间里的出产她不敢明目张胆的拿出来,用糊糊给家里人养养身子也是好的。说起来,现在家里不缺生计,青儿也就不想冒这个险,空间里的产物她都没动了,里面都快堆成山了。
  日日盼望,终于到了小集日。李贵早早驾着驴车和小白去接果儿了,走的时候青儿叫嚷着,让多买些肉回来。因着前一天赵亮就过来说他次日没空闲,让顺便把他家小子也捎回来,李贵当时爽快的应了。要多载一个人车里空间就了,青儿姐妹两想了想也就没跟着去了。
  姐妹两在家等的心慌,青儿就起身跟杏娘讲了讲,然后逮了一只鸡让她帮忙宰了。青儿对自己下厨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一直不敢宰杀牲畜,也是她的软肋,所以每次都要找人帮忙。杏娘杀了鸡,接着姐妹两个利落的烫鸡拔毛,一会儿就把那只肥鸡炖上了。
  下午,果儿回来,姐妹迎出来,没想到惠娘也在李贵的驴车上,还正亲昵的和果儿依在一起。李贵见两姐妹满脸惊诧,不由解释说:“在村子口遇到二婶,也不知道她在村口等了多久,就一道回来了。”惠娘见众人说起她,忐忑的笑了笑后起身,和果儿互相搀扶下了驴车。
  “赶紧进屋里……”青儿回过神,拉起果儿和惠娘往前走,巧儿也跟了过来,在另一旁拉着果儿不放手。
  回了屋里,巧儿杏娘连忙去热饭菜,青儿急着先给几个冲了半碗糊糊。现在已经是下午未时了,众人应该都饿了。
  果儿吃着糊糊,青儿在一旁炫耀的说,这是个给他备的早餐,以后可以带去学堂吃。果儿听着,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条缝,心里更是暖暖的。青儿一边逗着果儿,一边还仔细打量果儿,心里还不停盘算,这几天,果儿廋了,得好好补补!好在果儿入学后,精神劲头不错,看来送他去学堂是正确的。青儿心里暗道。
  惠娘在一旁温和看着自己的儿女,很少搭腔,但是眼里透着笑意,不时还若有所思。目前,母子四个相处也很和谐,就是没有原来那么亲昵了,总感觉氛围怯怯的,总怕伤到对方。似乎都还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饭菜热好后,惠娘也被拉上了桌子。一家人围着桌子,桌上鸡汤冒着滚滚热气,碗来筷去,欢声笑语的,很是温馨。



  主动和解

  穿越之平淡是富… 主动和解




  离乡远行

  现在惠娘的新旧家人相处的日渐和谐,巧儿也变得很懂事了,不再跑出去野了,无事就绣绣花,跟着青儿学着管管小账,忙的时候也会去惠娘那里帮忙做些家务。青儿虽偶尔会去惠娘院子里看看,但是大多时候她却是不愿过去的,当然也就没巧儿去的勤了。青儿回老院子,就发现里面的摆设有了很多变化,惠娘也是谈天谈地却很少谈起自己和几个孩子,青儿就感觉和那个自己已经住了好几年的老院子格格不入了,果儿巧儿倒是依旧喜欢腻在原来那个家。有时候,果儿巧儿都腻在老家,青儿不由觉得冷清,想出门走走看看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

  一次果儿回来后,巧儿也腻在了惠娘家,小白见青儿郁郁寡欢,不由旧话重提:“青儿,要不要去我娘老家看看。天气也暖和了,现在正是出门远游的好时侯。而且那地方还能看到大海,周围也是树木葱生,很是美丽……”
  青儿原来就有些动心现在一听更是上心了。都说狡兔有三穴,青儿考虑她这个身子背负了大秘密,是不是应该多一个更合适的安身之处才好。而且听小白讲,他娘老家在隔壁县,不远,而且面朝大海。青儿更动心了,她突然想到一句童话: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青儿更向往了。
  后面青儿仔细想了想,觉得去长宁县安一个家还是靠谱的。主要是她觉得,居所面朝大海,可进可退,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长宁县商贸繁华又地处饶国边界,很多稀奇古怪的商品都是先在那里出现的,人们见怪不怪,也许她在那里会过的更自在些,也不用这么遮遮掩掩的了。
  吃完饭,一家人刚好都在家小歇,青儿见是个好时机,就主动跟李贵说:“二哥,我打算出远门走走看看。最近,家里也没什么事要做,感觉乏了,想出门散散心。”众人一惊。
  小白倒是笑了,他知道青儿把他说的话放心上了。说实话,小白已经在这个地方无所世事的呆腻了,要不是因为青儿还在这里,他早走了。估计他表哥也已经在跳脚了,上次他接到了白慕然发在迎客斋给他的急信了,只是小白没跟青儿讲而已,前段时间,家里已经够乱的了,他不想青儿更糟心。
  “青儿,你是说真的吗?女儿家家应该想着过安定的日子才是!”李贵叫到,巧儿只是沉默的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二哥,其实你是知道我的性格的。天天这样在村子里呆着,无所是事的,也很乏胃。再说了,我也不擅长田地里的事,不适合一层不变的居家生活。还不如,早些出门看看它乡四季不同的风光,开心开心。”
  “青儿,二哥早看出来你是个洒脱的。只是,你一个女娃走太远,家里会担心……”
  “小白会一起去,先前也不会走太远。我们打算先去小白老家看看,就在隔壁长宁县境内,很近的。”
  “那就好,有小白跟着,我们也就放心些。只是家里人又要牵挂了……”
  “果儿,要上学堂,不能误了他,就留在家里。巧儿还小,我想带着她一起出门走走看看。”
  “大姐有心了!只是巧儿不想出远门!许是之前逃难走了不少远路,现在想起就怕。……巧儿挺喜欢现在安定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的。出了远门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还是不去了。”没人应青儿的话,过了一小会巧儿才笑着说道。
  “有大姐在,不会让你挨饿受冻的……”
  “不了,大姐。俺也是离不开娘和果儿……”
  “大姐,可能会去很多的地方吃啊玩啊,一时两刻也不会回来的……”
  “没事,大姐,你放心去玩吧。我会照顾好娘和果儿的……我们会很想你的……要是我也跟着一起去,丢下娘和果儿在家,他们会很伤心的……大姐就放心的好好玩吧,不要牵挂家里,二哥也会帮忙照顾家里的。只要你们在巧儿及笄前回来就行!”
  “会的,即使要出门远游,也会在果儿读完蒙学前回来的……”
  果儿从学堂回来后,两姐妹和小白就一起去了惠娘家了。一家人聚在了一起,青儿主动提起自己要出远门的想法,果儿听后一边依依不舍一边很是羡慕,惠娘倒是沉默了良久后说:“跟小白一起去啊?是应该去见见小白家的家长了,要不让你二哥也跟着去见见那边长辈,这样娘才放心!”青儿见惠娘误会了,正想着要不要解释解释,还是不解释让惠娘就这样让惠娘更放心些。
  李贵就抢着说:“是应该这样,反正就在隔壁长宁县,不远。到时候,我跟着去一趟,好好瞧瞧……”青儿苦笑不得。小白倒是笑的开环,“好!最好惠姨也一起看看,那里山清水秀,惠姨要是看着喜欢,也搬过去一起住好了,省得互相担心!其它的,你们不用担心,我亏了自己也不会亏待青儿的。”青儿听着满脸黑线,这些人越说越离谱了,她正想开口,惠娘也抢着说:“小白这孩子咱们也看着有段时间了,是个靠得住的。青儿以后就要让你多费心了……惠姨,就不去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也离不开。不知道你们以后什么时候有空,记得带青儿回娘家看看!”
  “娘说什么呢?咱是出门远游的,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难道娘想就这样把咱踢出门了?”青儿叫道。
  “这丫头还是口无遮掩的,出了远门可要紧守女戒,不要让人看了笑话……”惠娘开始唠唠叨叨的说叨起青儿来。
  青儿拿出给一家人包括李贵家备下的四季衣服各一套,满是伤感的分给各个人。家里人接过新衣服后,都沉默不语,惠娘倒是蠕动了一下嘴,最后什么也没说。青儿倒是没给赵氏父子三个备这些贴己衣服,她心里还没把他们纳为自己人里面。把衣服给了家人后,青儿想了想又转身从屋里拿出五十两银子递给惠娘说:“娘,这些你收好!给自己当贴己银子,不要拿出来公用了,说不定巧儿果儿有地方要用银子,你自己存着有,也方便些。”李贵见了,蠕动了几下嘴,最终也什么都没说,青儿倒是没留意到,巧儿见了若有所思。
  到了果儿上学堂的日子,果儿不肯走一定要送大姐走后,自己才去学堂。青儿拉着果儿强自笑道:“大姐,不想你送大姐离开的时候伤心,还是让大姐先送你上学堂吧。”说完还偷偷揣了五两银子给果儿,悄悄说:“自己藏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你蒙学读完前,大姐会回来的,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就跟二哥说,二哥会帮忙解决的。”
  送走了果儿,青儿又找李贵说:“二哥,这五十两银子你先收下,作为巧儿果儿的学费和伙食费。青儿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回来,家里就靠你多照顾了,我娘你也知道不一定靠得住。都说长兄如父,就请二哥你把果儿巧儿当自己孩子般对待!”
  “这些,我省的,青儿放心!我会把巧儿果儿照顾的妥妥当当的,不会让别人欺负了去。只是这些银子也太多了,你应该多留些给自己路上用,家里还有果园的出产……”
  “没事,以后差银子,我们有手有脚再赚就是……你们有了银钱,日子才会过得更红火,在村子里也才会硬气……”
  “那好吧,我就收下。用不完的,我就把它存着以后留给你们……”
  “日子不要过得太省……”
  然后,青儿也拿了十两银子给巧儿,说:伙食费都给过二哥李贵了,让她放心的住在这里,不要搬回去住,巧儿乖巧的点了点头。
  后面的日子,青儿备了份薄礼又去拜访了老太太家和赵老爷爷子家,少不得又拜托他们多多照看家里了。
  老太太家日子过得拮据,青儿想起石头也十七八了,因为家里办不起喜事,和香兰的婚事一直拖着。香兰也是个和善的,青儿想着又悄悄递给老太太十两银子,好说歹说老太太都不接受,青儿说到石头的亲事,老太太才感激的收下了,还说,青儿家的事,她会帮忙看着,不会让姓赵的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青儿心里的大石才放了下来。
  青儿仔细想了想,觉得她能想到的都做了,可以出发了,这才开始收拾行囊。青儿一边收拾行囊,一边感叹自己来到异世,就是个劳碌命,家里里里外外的事都要考虑周全,都成管家婆了。
  行礼不多,重的青儿都放空间里了,李贵轻轻松松的驾着驴车上了路。背后巧儿惠娘的低泣和小豆子的嚎嚎大哭声响个不停,青儿心里一阵酸楚,眼睛一红一直忍着的眼泪也落了下来,青儿扒开帘子,见巧儿几个远远的立在那里似乎还在抹眼泪,更难过了。小白见状,不由轻轻把青儿拥进怀里,温和的抚摸着她的后背,无声的安慰她。青儿心里装满了离别后的愁绪,只是顿时感觉温暖了,还没意识到自己被小白拥进了怀里。后面她回过神,猛的坐直了身子,脸也刷的一下红了,心肝还砰砰直跳,这下离别的伤感全消散了……
  这次,老太太一家也来送行了,香兰还送了自己绣的精美荷包给青儿。赵永强父子倒是没来送别,他们似乎不赞同青儿远行,觉得姑娘抛头露面,有损风化。青儿也不在意,反正他们在她心里也算不了什么事,眼不见更为净。况且,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青儿也不强求了。
  走走歇歇,到了城里,李贵把驴车寄放在了酒楼,几个就登上了运船,横渡了大运河。

  兜兜转转,一行人不知不觉到了长宁县。



  福安居

  靠近长宁县一边的运河码头和长安县无异,但是长宁县城区更宽阔,里面的房屋粗狂密而不挤,街道宽敞,四通八达,显得更大气。主要的几条十字街,地面还是用石块铺成,整齐又干净。青儿看到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心里还想:长宁和长安就隔一条运河,应该早过了看看,这两个县城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如果说长安是市级县,长宁就是直辖市,天差地别,也不知道是怎么划分为一个等级的。
  小白带着青儿李贵,走了一个弯又一个弯,在一个偏远的客栈门口停了下来。青儿抬头就见福安居三个大字,心里有些奇怪小白怎么把他们领到客栈来了?
  客栈外面是围墙,里面是院子,更像一个居家宅子,小白领着两个人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
  走进福安居,里面显得有些冷清,一个店小二正无所是事的在一旁打盹,见有人进来,急忙起身迎过来,笑眯眯的说:“客官,打尖还是用饭?”
  “找你们掌柜白朴!”
  “好呢,请稍侯!”
  一个文人打扮的中年人从楼上走下来,瞧清楚是小白小跑过来说:“东家,你终于回来了……”青儿一惊,不由凑到小白旁边低声问:“你不是已经沦为一无所有了吗?怎么还有个客栈?”
  “是表哥的,跟他跑了一年船,他就把这间客栈当工钱抵给我了。原来这里是白家的外宅,后面被改成了客栈……”
  青儿想,难怪这个地方如此僻静,而且比起客栈,这里更像是个家居宅子。中年人热情的带着青儿几个穿过曲曲折折的园中小道,来到后院,并打开门锁推开门,后面又出现一个独立的院子。
  院子很小巧,但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