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行-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改用什么旗号啊?”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下面的众人尤其是那些文官顿时兴奋起来,为自个确定名号啊,说不定这个名号日后就是开国的用的旗号,要是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那自己可就太露脸了。

华严想了想,道:“大人,您现在已经脱离了大明朝廷,原本朝廷册封的官职自然是不能再用了,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昔日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而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依下官浅见,您不如自封周王如如何?”

“周王?”庞刚眉头皱了皱,对着下手的众位官员道:“诸位以为华严的提议如何?”

这时,孟卿站出来反驳道:“不好,眼下庞大人只是虽然占据三省之地,但周围依然群狼环视,如若贸然称王,咱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妥不妥!”

“嗯!”庞刚微微点头道:“还有哪位有话要说么?”

闻人君也站了出来躬身道:“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咱们既然已经不归大明管辖,那么取一个名号自然是应该的,这有何不妥,至于会否成为众矢之地嘛,咱们难道还怕他们不成?”说到这里,闻人君脸上却是呈现出一种傲然之色,近些年青州军连战连胜,就连闻人君这样的文官也养成了一股傲气。

魏同年也捋须说道,“唔,闻大人所言极是,《诗。鲁颂。宫》有云:“泰山巖巖、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山东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尚仁义、伦理、人和,乃“礼仪之邦”,取名一个“周”字确实很好,至于闻赞画所忧之事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看到连老板的岳父也投了赞同票,闻人君也就没人说什么了,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立了也就立了,难道还有什么不好的吗?

“周王?哥们以后要做周王?”庞刚一下就傻了眼,貌似明朝已经有过周王这个称号了吧?

当庞刚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时,魏同年就摇头道:“大人所忧实属不必,大明确实有过周王称号,但那不过是周懿王、周惠王等藩王称号而已,此时此周非彼周,大人不必担心。”

“呃,还有这么一说的。”庞刚一阵无语,难道自己这个周王是当定了吗?貌似周朝的下场不是很好吧。

想到这里,庞刚正想反对,不过当他看到下面这么多文武官员都在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时,庞刚心中一动。这才醒悟过来,原来重要的不是取什么名号,而是众人现在只是求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自古以来,造反历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虽然胜利了封公封侯都没问题,但失败了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掉脑袋,大家提着脑袋跟着自己干。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吗,现在只是为了求一个心理安慰和一个名号而已,叫什么真的很重要么?叫周王就周王呗,大不了以后咱们的地盘就叫大周了。

“好!大周就大周!”就这样,庞刚就把自己的名号定了下来。

崇祯十一年八月一日,庞刚在山东青州正式自立为周王,统领山东、河南、湖北三地,并对军队和官员重新进行了整编和册封。

庞刚将麾下十万大军重新进行整编。这十万大军庞刚将其编为五个军团,每个军团两万人,军团下设四个营。每个营五千人,每个营下设五个千户,每个千户下设十个百户,每个百户下设两个总旗每个总旗五十人,总旗下又设立五个小旗,每个小旗十个人,因此小旗也是大周军最小的单位。

这五大军团的编号分别是第一军团到第五军团。只是庞刚的这种懒人式的编号却着实为众人所反对,众人纷纷进言,你看人家的军队都叫什么飞龙军、玄武军。怎么到了咱们这里就只剩下了一二三四五了呢?

最后还是庞刚恼了,瞪眼道:“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难道起一个威武的名字这支军队就会变成一支强军不成?”

呃,好吧,您是老板。您说咋样就咋样,最终众人还是被庞刚抛出的那五个大饼给引诱过去了,最后庞刚大手一会,五大军团从第一军团到第五军团的统领将军分别为王志、黄春生(大壮)、李源、程凯和宾世乾、五人担任。这五个人都是最早跟着庞刚的老人了,这个任命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也没有什么人表示反对,只是当最后庞刚准备任命治下三省的巡抚时,下面的官员们虽然面上装成满不在乎的样子,但眼里那期待的眼神早就出卖了他们。

庞刚想了想,自己麾下三个省,山东是根本,巡抚的人选自然是非魏同年这个便宜老丈人莫属,剩下的河南和湖北两个地方的巡抚人选却是要好好考虑才行。

过了半晌,庞刚才到:“诸位,本官……”

庞刚还没说完,魏同年就站了出来正色道:“殿下,既然您已自立为王,已不是大明朝廷的官员,那您就应自称为孤王或本王才是,切记不可如同以往般自称本官了。”

“靠,还有这么一说吗?”庞刚很是无奈的点了点头:“那好吧,本……本王决定,山东巡抚由魏同年继续担任,河南巡抚由华严担任,湖北巡抚嘛……”说到这里,庞刚的话语顿了顿才继续道:“湖北巡抚就由李仙风担任吧!”

“臣等谢过王爷恩典!”

庞刚的话一出口,魏同年、李仙风和华严立刻跪拜在了地上,向庞刚行了个大礼。

看到眼前这个景象,庞刚也很无奈,自己不过是刚刚自封为王,眼前这些家伙就成了磕头虫,连魏同年这个岳父也不例外,最后庞刚只好说道:“都起来吧,咱们这个……大周不讲究这个。”

“谢王爷恩典!”魏同年三人欣然起身,站了起来,显然对庞刚的任命很是满意。

众人对庞刚的这番话倒也没什么抵触情绪,明朝的君主关系还不像历史上的满清入关后那么糟糕,大明时期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君王与大臣共治天下,从这点来说,,明朝的读书人是将自己看成了和君王一样,可以共同治理国家的人,而不像满清那样把臣子们当成奴才看待。

尤其是李仙风,他以一个明朝投诚过来的臣子能被庞刚委以重任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他也知道庞刚之所以把他任命为湖北巡抚也是因为目前手底下没有多少可供使用的官员,但从这点来看庞刚这个人胸怀还是很宽广的,不会因为他曾经当过明朝的官就会有猜忌之心。

分封完了几省的巡抚后,庞刚又将目光投到了闻人君身上,笑道:“闻卿,本王今日就封你为青州知府,往你能好好办事。不要辜负了本王的信任!”

“谢王爷!”

闻人君冲着庞刚深深的一鞠,他也知道,以他一个刚投靠庞刚的人来说,庞刚能把他放到青州知府这么一个位子上已是实属难得,他也不敢要求更多了……

庞刚自封为周王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天下不禁大哗,庞刚的此番行为却是遭到了无数读书人的唾骂,有骂他狼子野心的、也有骂他罪该万死的。更有甚至骂他是乱臣贼子要求朝廷出兵讨伐的等等。但令人惊讶的是,身为当事人之一的大明朝廷却是一反常态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只是表示了沉默,这却是让大明许多读书人大跌眼镜。

盛京皇宫御花园里

身材肥胖,穿着一身明黄色常服,没有戴帽子,露出了一根金钱鼠尾巴的皇太极漫步在御花园中,在他的旁边是他的宠妃大玉儿,即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与历史上不同。这个时空的满清遭到了庞刚几次无情的打击,兵力损耗严重,再也不能如同历史上那样肆无忌惮的攻击大明边境了。身为大清皇帝的皇太极也为此也操碎了心,此时的他看起来比起一年前苍老了许多,还不到五十岁的他已经两鬓斑白,老人斑也悄悄的爬上了他的脸庞。

缓缓的走在青石铺就的小路上,皇太极缓缓说道:“爱妃,朕得到线报,那庞刚已然在青州自立为王,正式脱离了大明的管辖,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大玉儿想了想道:“皇上。这不是很好吗?那庞刚脱离了明国,那就意味着大明的实力又被削弱了几分,且山东于我大清的疆土隔着湖北、山海关一带,何况,庞刚既然敢自立为王。首先那明国皇帝就容不下他,两边势必要发生冲突,这样一来那庞刚就再也不能对我大清构成威胁了呀。”

皇太极苦笑道:“你呀,你的看法怎么和代善他们如出一辙呢。”

大玉儿转动着滴溜溜的眼珠,好奇的问道:“臣妾这话有何不妥之处吗?”

“你们的眼皮子终究是浅了些。”皇太极叹气道:“从近处看。确实是如此,但你们可别忘了,那庞刚上次侵犯我大清领土难道是从陆地上进来的吗?他可是还有一支颇为强大的水师,且皮岛又在他的手里,他随时可以从皮岛侵犯大清!即便是庞刚要和明国开战,一时无力兼顾我大清,若是他被大明灭了还好,可要是他一统中原坐了天下,坐拥整个中原天下的他会放过咱们大清吗!”

大玉儿沉默了半晌,才轻声道:“皇上,以后的事又有谁能说清楚呢,想咱们大清自太祖皇帝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以来,经历了无数磨难方使走到今日,这岂是侥幸?那庞刚再厉害也是人,臣妾就不信没有法子对付他了。皇上,要不咱们和明国联手灭了那庞刚,您看如何?”

“呵呵呵呵……”皇太极被逗笑了,看了看依偎在自己身边的大玉儿。

今年二十六岁的大玉儿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年龄,乌黑的秀发下一双凤眼透着一股子聪慧和自信,挺拔高耸的鼻梁显示了其主人的是个极有主见的人。

皇太极笑道:“爱妃啊,你虽然为人聪颖,但对于国家大事却有些想当然啊。且不说明国愿不愿意于我大清联手对付庞刚,即便是他愿意,难道他们会放开边关任凭咱们大清勇士入关吗?若是明国不愿意放开边关,咱们大清和那庞刚可是隔着上千里啊。”

大玉儿不服气的说道:“咱们也不必亲自出兵啊,据臣妾所知,明国在关宁和山海关那边可是囤积着十数万重兵,咱们可以和明国约定,允许他们调集山海关和关宁兵马攻打庞刚,在此期间咱们大清绝不会攻击他们的边关,这样不就行了吗。”

“哈哈哈……”皇太极再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指着大玉儿道:“大玉儿,你呀,你真是太天真了。你以为明国的大臣们都是吃干饭的,咱们说什么他们就会乖乖早做吗?”

大玉儿也知道自己这个法子有些一厢情愿,但出于女人的天性,她还是娇嗔的搂着皇太极的胳膊不依的撒娇这,“臣妾知道自己笨,比不上您,那您就说说看,您有什么办法对付那大明和庞刚。”

皇太极露出了神秘的微笑道:“你还真说对了,朕当然有办法对付他们!”

以皇太极老辣的经验,自然不会出此昏招,不过他却是想出另一条毒计……

第四百三十六章 来使

崇祯十一年八月十六日陕西西安府

天刚闪亮,李自成像往常一样,早早就起了床,匆匆地漱洗毕,便挂着花马剑,提着马鞭,走出老营大门。尽管知道天色大亮后天气肯定很炎热,他仍然穿着一件半旧的深蓝色标布箭衣,紧束丝绦,外罩老羊皮绎红色山丝绸旧斗篷,戴一顶北方农民喜欢戴的白色毡帽,上有红缨,脚穿一双厚底毡马靴。在清晨的凉风中做了几个活动,过了一会,他的义子李双喜和一群亲兵们牵着战马走来。他从一个亲兵手中接过丝缰,腾身骑上乌龙驹,向着寨门走去。

李自成此时的心情不是很好,自打进入陕西后,原本就空虚的陕西很快就成了闯军的天下,这里是他的老家,衣锦还乡的李自成按理来说应该是非常愉悦的,但此刻的他却是愉悦不起来。

因为他刚到了陕西,牛金星就屁颠屁颠的赶来,告诉他湖北给丢了,开头李自成还不当回事,湖北丢了就丢了北,反正自己已经在湖北搜刮了一次地皮了,那些有钱的士绅富户大部分都让自己搜刮了一遍,他庞刚即便是占领了湖北也不过是吃自己的残汤剩饭。

但随之而来的事情却让他难受起来,这个庞刚竟然宣布脱离大明朝廷自己单干了,这个消息却是将李自成给郁闷得不行,感情自己给那庞刚当了一回开路先锋啊!

自己前脚刚走,他后脚就立马接受,什么叫替人作嫁衣裳,这就是了。

而且自打来到陕西后,李自成就发现虽然回到了家乡,但自己搜刮起地皮来却是不如在别的省份方便了。闯军的绝大部分将领都是陕西人,这就让他们做事的时候有了一层顾虑,陕西经过多年连年战乱,大的士绅富户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都是些苦哈哈。而且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自然不能像在外面的省份时那么抢东西了。

可这下问题就来了,不抢东西那还叫流寇吗,而且李自成手底下的六七万人马每天光是吃喝拉撒那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要是在这样坐吃山空的话,不用官军来围剿大伙迟早得散伙,为了这个问题,李自成这些天头发都掉了不少。

西安府有一个红双镇。这里有一个铁矿,历来盛产优质铁矿,李自成数万人马,需要的兵器铠甲数量是巨大的,随着兵马的增多,光靠缴获官兵的武器来装备自己已经不现实,因此,李自成也特地成立了一个工匠营,专门负责军队的武器供应。

李自成带着李双喜和数十名亲兵整个上午都在工匠营里转悠。包括那些打造兵器和缝制甲、帐、旗帜和号衣的各色工匠营盘。早饭,他是跟着红双镇的矿兵们蹲在地上一起吃的。工匠营约有三千多人人,十之九是挖煤窑的。只有少数是烧木炭的。挖煤窑的人在豫西一带称做煤黑子,原是失业农民,替人挖煤,活路极重,生活极苦,时常有生命危险,所以在明朝二百几十年中,以各地挖煤的矿工为主,还有开铜矿、铁矿、锡矿和银矿的工人。不断起事,官府和地主阶级统称之为“矿盗”。李自成驻扎红双镇以后,经常有附近的煤黑子一起一起地前来投军,编为一营,驻扎在一个背风向阳的山坳里。

吃完早餐的李自成用袖子随手擦了嘴巴。随即又开始视察起来,只是当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脸上却隐隐带着忧虑之色。

这时,李双喜从一旁走了过来禀报道:“义父,李公子来了。”

“快让他过来。”对于李岩。李自成还是很尊重的,就是这个人将原本一盆散沙的义军变成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战斗力比起以前那可是提高了一大截,这可是全靠了他啊。

“学生见过闯王。”很快匆匆赶来李岩走了过来对李自成施了一礼。

李自成笑道:“李公子,你来得正好,现今咱们义军兵器匮乏,这个工匠营的产粮又跟不上,不知你有什么法子吗?”

李岩摇了摇头,表示他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些东西可是实打实的难搞,不是说你的智谋出众就能搞到兵器的,精良的武器可不是靠吹出来的,只能靠一个稳定的工业基地来支撑。

虽然早就预料到了结果,但李自成依然失望的叹了口气,他缓缓道:“李公子,自打芳亮、鼐儿等人被那庞刚杀害数万大军全军覆没后,咱们军中就有一种不好的传言,说什么那庞刚就是大明第一强军,也是咱们义军的克星。可我李自成就偏偏不信那个邪,我一定还要和他斗一斗,但谁让咱们是流寇呢,现在的义军兵器、铠甲、粮食、战马,什么都缺啊,没有兵器难道咱们让兄弟用拳头和那庞刚的青州兵拼命么?

还有牛军师,若是不是他将咱们最后一批留在武昌府的银两和粮食给丢了,咱们的日子兴许会好过很多。”

说到这里,李自成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满之色,原本他将牛金星留在湖北就是要他看好湖北这个粮食生产基地的,李自成原本还想等着等到九月份秋粮收获后再挂一次地皮呢,没想到庞刚就打过来了,顺道还将自己留在湖北的粮食给顺走了。而牛金星却是连屁都没放一个就灰溜溜的跑回了陕西,要不是看在他是李岩推荐过来的份上,李自成早就处罚他了。

李岩却是笑道:“闯王勿忧,牛军师被迫放弃湖北也实属无奈,只怪那庞刚太狡猾了,不过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多说无益,此次学生过来可是来报喜的。”

“报喜?”李自成微微一愣,“喜从何来啊?”

“东边来人了,哪个东边?”李自成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有些疑惑的望着李岩。

李岩神秘的笑笑,只是轻声的说了句:“辽东。”

李自成身子一震,颤声道:“什么,辽东?”

“是的,辽东?”

“他们来干什么?”

李自成顿时警觉起来,出于一名领导者的天性,他对于任何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都抱以一种警惕。

李岩道:“他们次来是要和咱们携手推翻那腐朽的大明朝廷的。而且来人也表示,他们可以为咱们提供一批兵器铠甲,而且他们还可以帮咱们牵制边军,不过这些东西都要等您亲自和女真人派来的使者面谈。”

李自成站定后,神情有些动容的问,“使者在哪?”

“就在老营里,现在正由牛军师和宋军士二人款待。”

“走,咱们马上回去!”

李自成说完。立刻翻身上马,向着老营飞驰而去……

红双镇的后边原本有几个村子,不过自打老营驻扎在这里后,这里的村民早以一哄而散,很快这里就成了老营暂时的驻地。

此刻,在一座大房子里,牛金星和宋献策坐在两旁,中间坐着几名身穿长袍的商人模样打扮的男子,正在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

这几名商人当中。一名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人最为引人注目,他仗着一张四方脸,乍看起来满脸整齐。但双目总是不同的转动,让人看起来有种大忠似奸的感觉。

这个人名叫乔家勇,是山西晋商里代表人物之一,今天他来就是奉命前来帮助这些他瞧不起的泥腿子。

虽然他打内心里抗拒这个命令,但这个命令是满清高层直接下发给他的,因此即便是他再不情愿也得执行。

轻轻的抿了口茶,乔家勇微笑着对牛金星说道:“牛军师,不知闯王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们可是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了。”

牛金星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轻笑道:“乔先生勿虑。闯王身为义军之主,许多事情都必须要他亲自处理,说是日理万机也不为过,乔老板还是要等一等的。”

“我呸,一个反贼头子竟然自称日理万机。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乔家勇心中鄙夷的骂着,但面上还是打了个哈哈道:“也是,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嘛,现在的闯王家大业大,比不得往日了。”

乔家勇的话里话外透着一股冷嘲热讽的味道。宋献策和牛金星自然听得清清楚楚,只是这二人一个性格虚伪,一个城府深沉,且看在可能到来的援助份上二人都自动将这句话给过滤掉了。

且这个乔家勇的来历并不简单,听闻他不但是乔家下一代的家主,而且还是晋商推举出来的代表人物。

何为晋商呢?晋商是指自明朝中叶以来,越来越活跃在大明商场上的山西商人的统称,他们以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为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明末时期,一些山西商人即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贸活动,为满清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据《清实录》载,天命三年(1618),时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处在抚顺贸易者16人,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山西商人在关内外的贸易活动,对满清政权在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满清政权对于山西商人也给予了礼遇和重视。在历史上,山西商人对清统治者加强对蒙古地区和华夏的统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满清非常器重晋商,而晋商对于满清自然也是忠心耿耿,满清政权在大明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有晋商的影子。

此次乔家勇前来,就是奉了皇太极之命对李自成这支流寇进行援助,增强他们的实力,以便让他们更有精神在大明的肚子里闹腾。

就在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一些没营养的话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乔家勇看到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和方才出去的李岩公子走了进来,他知道走来的一定就是李自成了。

乔家勇站了起来,对李自成拱手道:“这位想必一定就是名震天下的闯王了,在下山西总会乔家勇见过闯王!”

李自成大步走了过去,握住乔家勇的手大笑道:“诶呀,以往总听说晋商出人才,我还老是不信,现在一看到乔老板,这才相信以往传言果然是不虚啊!”

“闯王过奖了,乔某只是一个马前卒而已。当不得闯王如此称赞。”好话人人爱听,乔家勇也不例外。虽然以乔家勇的城府不至于被几句好话给绕晕,但李自成一顶顶高帽带下来还是让他感到十分的舒服,你看,连这位名震天下的流寇头子都要拍我的马屁。

马匹拍完,双方入座,李自成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望着乔家勇道:“乔兄弟。我是粗人,说话不会绕弯子。听李公子说你们晋商有意要资助我义军兵器铠甲,不知此事是否属实啊?”

乔家勇轻轻一点头道:“确实属实,不过乔某要纠正一点,资助闯王的不是咱们晋商,而是大清国,闯王可莫要搞错了。”

李自成似笑非笑的说道:“哦,我们义军自问于满清素不相识,不知他们为何要资助咱们呢?”

“呃。这个嘛,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乔家勇也知道对面这位可是大明朝廷十年来一直都奈何不得的人物,自然不会说什么为了某某大义等空洞的理由。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乔家勇很“老实”的说道:“闯王,去年那场战事想必您也知道了,大清的损失很大,现在满清那边也没有别的意思,他们只要求闯王您能尽快夺取天下,我们大清愿意与您结为兄弟之邦。”

李自成听后却是似笑非笑道:“仅仅只是这些吗?”

当然不是,乔家勇老脸一红,咬了咬牙道:“前些日子那庞刚公然反出大明之事你们也听说了吧,我大清皇帝说了。若是你们愿意重新往湖北进攻,给予那庞刚重创,你们要什么咱们大清就给什么?”

乔家勇此言一出,包括李自成在内的数人虽然表面上没有表露出来,心中却暗自鄙夷起来。鞑子还没怎么呢,你就以满人自居了,你还要不要脸了。

李自成沉下了脸,不悦道:“乔老板莫非在开玩笑吗?想那庞刚所部皆为精锐,火器犀利异常。你让咱们义军收复湖北,莫非是借刀杀人吗?”

李自成这个纵横大明十年的流寇头子发怒了,身上一丝丝杀气也蔓延出来,冷冷的等着乔家勇,这让乔家勇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原本对李自成等人还带着鄙夷心态的乔家勇顿时有些慌了,连忙摇头道:“闯王误会了,我大清皇帝并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只是希望您能在边境给那庞刚施加压力即可,可没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哦,是吗?”

李自成冷笑一声,却是没有再抓着不放,他沉默了半晌才继续问道:“不知大清能支援我义军多少器械粮草呢?”

乔家勇心中大骂:“尼玛,老子只是说要支援你器械而已,什么时候说过要支援你粮草了,你倒是会打蛇顺棍上。”

乔家勇摇头道:“这个嘛……我大清暂时还没有多余的粮草支援你们,器械倒是可以支援你们五千支长枪、三千把长刀和五百把强弓。”

这时,一直在一旁不做声的李岩说话了,李岩摇头道:“贵方也太没诚意了,才五千支长枪、三千把长刀和五百把强弓能有什么用,这点东西对于我方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那李公子想要多少呢?”乔家勇也恼了,能有东西给你们就不错了,你们还唧唧歪歪挑三拣四的。

李岩冷笑道:“咱们义虽然穷,但长枪咱们有的是,长刀咱们也不是不可以自己打造,至于强弓就更别提了,那玩意是个人都会造,用不着你们大清来赠送。”

“你……”乔家勇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尼玛的,你说你们不稀罕这些东西,那好,就当老子没说,你们缺什么东西自己造好了。”

不过没等乔家勇发火,李岩接着又说道:“若是大清真有心帮我义军夺取天下,那就资助我义军三千支鸟铳和三万份火药铅弹吧!”

“不行!”

几乎是随着李岩的声音落下,乔家勇立即跳了起来,大声道:“李公子,你可别太过份了,想那鸟铳连我大清也没多少,哪里拿得出三千支给你们,我大清敬你们是义军,可你们也别拿我们大清当傻子。”

说到这里,乔家勇冷笑道:“闯王,若是你们还是李公子还是这般狮子大张口,那咱们此次会面就此结束吧,我大清是需要你们牵制那庞刚,但也绝不会接受你们如此苛刻的条件,告辞了!”

说完,乔家勇站了起来作势要走,却被牛金星笑吟吟的起身拉住,“乔老板何必动怒,适才李公子不过是和你开了个玩笑而已。”

乔家勇冷笑道:“这种话我乔某人可不敢当它是玩笑,乔某奉劝你们,说话做事还是脚踏实地的为好。”

说完,乔家勇气喘呼呼的坐在了凳子上。

第四百三十七章 相互利用

看到乔家勇气哼哼的坐在凳子上,李自成和李岩、牛金星、宋献策三人的模样相互碰撞了一下,露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刚才李岩这般说话并非他太过鲁莽,而是有意试探,他要试探一下这个乔家勇的底线,若非如此想他李大公子岂是如此浅薄之人。

现在看到乔家勇的反应,不但李岩,旁边的牛金星和宋献策和李自成也看出了满清的底线。

一直端坐在一旁的宋献策说话了,他独有的尖锐声响了起来:“乔掌柜,你也说了,大清既然想要咱们义军拖住那庞刚的后腿,还要尽快夺取大明江山,那就得给咱们支援啊,别的且不说,这兵器铠甲你们也不能那那些破烂来糊弄咱们吧。这样吧,那些枪呢咱们就不要了,您若真有心就送来长刀五千把、强弓两千张,至于火铳嘛,您刚才说三千只太多,那就先来一千五百支吧,您看如何?若是连这点要求都不能答应的话咱们就得怀疑你们的诚意了。”

“这……”乔家勇沉吟了起来,他是生意人,自然知道想要马儿跑得快,不把马喂饱是不行的,想了想,他才点头道:“既然宋先生都这么说了,我们要是再不答应就有些不近情理了,那些长刀长弓还好说,但是您所说的火铳却是我大清目前也紧缺的,而且每支火铳的造价也是不菲,却是不能多给,您若是真想要,我大清目前只能给您一千支,多了就没有了。”

李自成等人对视一眼,他们也知道这大概也是对方的底线,若是再不同意的话对方估计就要拂袖而去了。李自成这才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替我谢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