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青云-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化言也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他转开话题,笑着对赵丽萍夸赞说道:“赵小姐。你姐姐好福气啊,像飞扬同志这么年轻有为,又极具胸襟气度的年轻人可不多见啊!”
虽然程化言说的是孟爽好福气。不过夸的却是包飞扬,赵丽萍甜滋滋地点了点头:“我爷爷也经常这样说,他说我爸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比飞扬可差多了,就是我姑姑也比不上呢!”
程化言连忙脑筋急转,想要弄清楚中央有哪位姓赵的大佬,女儿比儿子还要出色的。其实他是让赵丽萍的话给误导了,赵根正的级别无疑比赵根红更高。不过赵老私下里一直都对赵根红更为赞赏,因为他觉得和赵根红比起来。赵根正没有那么纯粹,程化言却将这种出色理解成单纯的职务高低。
卢丁逸想到程海龙刚刚跟自己汇报的那些话,曾经有人看到过赵丽萍和中纪委的赵主任在一起,突然开口说道:“要说京城女领导的气度。中纪委的赵主任是极让人佩服的。”
赵丽萍听卢丁逸忽然间提起自己姑姑,心中也是诧异。暗道通城市这些干部们还真是手眼通天,这么快就摸到了线索。不过她也只是微微一怔,随即就反应过来,若无其事地笑了笑,没有接卢丁逸的话茬。
不过赵丽萍掩饰得再好,那一刹那的表情还是看在成了人精的程化言、卢丁逸眼中,两人瞬间不由感到万分震惊,赵丽萍的姑姑是赵根红这还算不了什么。问题是赵根红的哥哥赵根正可是政务院委员,那放在过去,可是相当于内阁副相了。更何况赵根红和赵根正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父亲。共和国开国元老赵天海赵老呢?而且在下一届常委会人选当中,赵根正入常的呼声是最高的。如果赵丽萍真的是赵根正的女儿的话,那包飞扬岂不就是赵根正女婿、赵老的外孙女婿,哪怕是干亲,这层关系也够可怕的了。…
卢丁逸心中小算盘拨打了很久,突然又对包飞扬说道:“对了。听说飞扬你在处理一件有些棘手的事情,今天化言秘书长正好就在这里。你不妨说说看,如果有可能,就让秘书长帮忙处理一下。”
程化言目光一闪,暗暗称赞道卢丁逸果然是老谋深算啊,他刚才这番话还是在试探,如果包飞扬真的很有背景,一般的事情也不能让他感到棘手,正好借这件事情看一看包飞扬是不是真的很有背景,很有能量。
“呵呵,那飞扬你就说说看吧,你帮了省里这么大一个忙,我帮你一个忙也是应该的。”程化言笑了笑很默契地配合说道。
包飞扬当然知道程化言和卢丁逸想干什么,其实他今天一开始并没有真的想带赵丽萍一起出席今天的晚宴,这一次赵丽萍过来完全是意料之外,赶巧而已,所以包飞扬倒是没有想过要借赵丽萍的身份做什么,他笑了笑说道:“其实,认真说起来倒是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事情不大,的确非常棘手。程秘书长您就是不开口,我也想找您汇报一下呢!”
包飞扬简单地说了一下强麦五号事件的情况:“这件事情的起源就是我们海州临港经济开发区有上万亩麦子因为叶锈病绝收,出现这种情况很罕见,我们管委会组织了农业技术人员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后得出结算,之所以会出现上万亩小麦绝收,主要原因就是这上万亩地所使用麦种强麦五号对叶锈病的抗性太差,平均五级、最高则达到九级,也就是说遇到叶锈病大范围传播的时候,种植了强麦五号的麦田很可能会发生绝收。而我们开发区麦田遇到的情况正是如此。”
“而根据我们管委会这边的测算,如果要对农民进行补偿,一亩地差不多要补偿四百块,那就需要四百万,单凭我们海州市经济开发区的财政很难承受。昨天我与大夏农业发展公司方面接触,大夏农业发展公司驻凤湖办事处的负责人坚决不承认他们经营的种子强麦五号有问题,所以我们只好考虑要走法律途径,跟大夏农业发展公司打官司。如果程秘书长能够出面协调,让大夏农业发展公司对绝收的农户做出合理补偿,那实在是我们海州绝收农户的天大福音啊!”
包飞扬介绍完情况之后。就静静地看着程化言,看这位省府秘书长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大概程化言听了包飞扬的介绍之后也意识到这件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处理,毕竟四百万不是个小数字。换成哪一家公司也都不会心甘情愿轻易地赔付。更何况大夏农业发展公司又是一家央企,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属于副省部级的单位,程化言并不会觉得自己一个正厅级省政府秘书长的面子在大夏农业发展公司面前能够值到四百万。
一时间程化言不由得踟蹰起来,看来这件事情真的非常棘手,这个忙不好帮啊,所以他并没有立刻说话。
沉吟了一下,程化言问道:“关于这个大夏农业发展公司强麦五号的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情况吗?”
包飞扬点了点头,说道:“因为强麦五号上市销售的手续齐全。质量也没有问题,至于抗性问题,我们只能够追究大夏农业的产品内外标签有别、涉嫌虚假广告,真正走法律渠道的话。即使问题也很复杂,我担心即使能够打赢官司,可能也并不能够获得多少赔偿。”…
“当然,我觉得阻力最大的倒不是因为这四百万赔偿问题,而是重产量轻质量这是我国农作物品种培育和选择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育种的指导方针,我们的做法很可能会触动这个体系,无疑会遇到巨大阻力。”
包飞扬看着程化言:“如果程秘书长愿意帮忙,能够跟省里的媒体打个招呼。声援我们,还有跟省里的农科院、江北农业大学等打个招呼,给我们提供一些方便的话。我们也就非常高兴了。”
除了卢丁逸、吴孟德等人早就了解情况以外,其他人对包飞扬说的这件事多少都有些意外。如果情况真的像包飞扬说的那样,也确实比较棘手。
程化言也不由皱了皱眉头,这件事说大不大,也就是上万亩麦田绝收,这在地方上虽然称得上是一件大事。但是放在全省的格局下,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是包飞扬想找大夏农业发展公司要说法。还想挑战重产量的农业发展方针,那就确实有些不太好办了。
大夏农业发展公司是央企,而重产量这条方针也在华夏的农业系统当中执行了很多年,不要说江北省政府秘书长程化言,就是江北省省长洪锡铭也不敢轻易插手其中。
程化言低下头来仔细地想了想说道:“农科院、农大那边我可以打招呼,不过媒体那边是省委宣传部在管,我也不好插手,毕竟提高粮食产量这是各级政府都要完成的一个……”
程化言摇了摇头,原本他们想用这件事来试探一下包飞扬的身份背景,可是现在看来,恐怕还是没有能够试探出东西。因为就算包飞扬有赵家的背景,赵家恐怕也不会在这么敏感的事情上出手,更不要说是他了。
“薛书记,你怎么看?”程化言转过头,将话题引向薛绍华。
薛绍华沉吟着说道:“这件事飞扬同志之前已经专门向我作了汇报,我们海州市在对待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支持开发区查明小麦绝收的具体原因,与大夏农业发展公司进行交涉,必要的时候市里也可以出面。”
“不过大夏农业发展公司是央企,就算我们海州市亲自出面,恐怕也起不到太好的效果。”薛绍华轻轻地摇了摇头,接着又补充说道,“如果秘书长能从省一级层面上进行协调,效果肯定会好的多。”
程化言沉吟着没有说话。
卢丁逸知道程化言的难处,笑了笑说道:“薛书记、飞扬主任,我插一句话啊。我个人的建议呢是关于这件事你们还是要再仔细斟酌,与大夏农业发展公司交涉可以,交恶似乎就没有必要了。”
程化言和卢丁逸都是人精,都知道这个问题敏感,不会做出真正的表态。很快就找话题将这件事岔了开去,不过他们想要通过这件事情打探包飞扬背景和能量的图谋还是没有得逞。
因为暂时摸不清包飞扬的背景,程化言和卢丁逸也没有敢在韩国山水集团的事情上过份纠缠,酒宴结束时,甚至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大夏农业发展公司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海州市临港经济开发区要跟大夏农业发展公司打官司,省里可能会关注一下,但也不会把这件事情当成什么大事。
但是作为海州市委一把手,薛绍华自然是要对此事保持关注,毕竟这上万亩地涉及到几千户农民和上万人,如果处理不好,引起群体*件,那就会变成大事,引起非常重大和恶劣的后果。
好在包飞扬今天上午已经向薛绍华汇报了这件事的处理方式,这件事的处理目前看来主要是两点,一是对受灾农民的赔偿,虽然对开发区来说这笔赔偿金数额太大,如果赔付的话压力也太大,但是开发区方面还是准备将这个责任担起来,这样一来可能需要增加支出近四百万。二就是针对大夏农业发展公司的索赔,如果能够顺利得到大夏农业发展公司的赔偿,则能够缓解前者给开发区财政上带来的巨大压力。(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一章 海州铁娘子
薛绍华其实和海州市市长陈玉清一样,对包飞扬的这种做法有些担心,这样的赔偿标准不要说海州市之前没有过,就算是整个江北省也没有过。赔偿标准太高,就意味着很难顺利达成目标,这将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包飞扬的坚持在于他希望用一种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类似的争端,而且他有信心在海州市临港经济开发区招商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解决财政上的困难,所以薛绍华在提醒了包飞扬几句以后,见包飞扬如此有信心,也就只能够让包飞扬放手去干了。
**************************8
第二天是周末,包飞扬和赵丽萍去了一趟王虹锋家里。王虹锋与赵家的关系非常密切,毛绍娟也是郭丽琼的闺蜜,赵丽萍也可以说是毛绍娟看着长大的,这一次她来凤湖,当然不能不去拜访。
毛绍娟见到赵丽萍,自然是十分惊喜,亲亲热热地拉着赵丽萍说个不停。王虹锋则坐了一会儿,就将包飞扬叫到书房里。
王虹锋家的这间书房包飞扬来过很多次,不过今天有些不同以往,王虹锋开口第一句话问的不是工作:“飞扬啊,你和孟爽的事情,日子有没有定下来。”
包飞扬微微一凛,知道王虹锋刚才这样问其实并不是真的要问他和孟爽结婚的日子。而是提醒他是一个已经有未婚妻的人,要注意和赵丽萍的关系。王虹锋倒是并不知道赵丽萍以前对包飞扬动过感情,不过他的目光何其毒。又怎么会看不出赵丽萍看向包飞扬的目光有些不同寻常?
“这个具体日期暂时还没有定,不过估计应该是在明年年底。”包飞扬老老实实地回答说道。
王虹锋点了点头:“嗯,你现在在地方担任一把手,还是要给人一个成熟稳重的印象。”
实际上起用包飞扬担任海州市临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薛绍华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省里也有一些领导有不同看法曾经为此项决定争论过,毕竟包飞扬的年龄实在太年轻了。很多人都担心以他这样的年龄和经验把控不了全局。
现在包飞扬到海州市经济开发区履任的时间还短,目前来说还看不出什么。很多人都在等着看他后续的表现,到底是闹笑话,还是继续像在望海县曾经做到的那样再次做出耀眼的政绩让人大吃一惊。王虹锋对此非常清楚,自然不希望包飞扬有什么惹人非议的地方。
“大夏农业发展公司的事情我听说了。你是不是想借这个机会,让国内农业系统反思一下重产量不重质量的问题?”王虹锋点了包飞扬两句之后,就话锋一转,问起包飞扬另外一个问题。即使是王虹锋如此相信包飞扬的能力,此时也觉得包飞扬居然敢于挑战国内农业系统执行了多年的指导方针的举动有些太莽撞了。
包飞扬点了点头,回答道:“有这个想法,但这不是我最初的想法。说实话,刚开始我也只是想就事论事,向大夏农业发展公司争取赔偿。不过在深入了解情况以后。尤其是与这方面的专家接触,听到他们的担心,我才发现这件事并不简单。”
“嗯。继续说!”
王虹锋摸出一支香烟,包飞扬眼疾手快地拿起打火机帮王虹锋点上,然后才继续说道:“我国目前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像水稻、玉米、小麦等等,平均单产都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尤其是水稻。我们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单产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但是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精耕细作。我们在单位面积上投入的人工和工时都是很多国家无法想象的。”…
“但是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农民会越来越少,我们也要逐渐采用机械化的耕作方式,届时土地单产可能会不增反减。”
王虹锋点了点头,知道包飞扬说的是的确不错:“确实如此,我同意你的看法,继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依旧是非常重要大命题的。”
包飞扬说道:“是啊,产量生死攸关。但是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不能片面的去强调高产,而是有高产也要有稳产。我们看到精耕细作条件下的高产,也要看到机械化条件下的高产和稳产,机械化耕作对农田的照顾肯定不如精耕细作,这就要求农作物的品种有更好的适应性。我们现在培育的品种,试验条件下的产量更高,但是真正推广大面积种植的时候产量已经下来了,等到实施机械化的时候,产量还会再下来不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国内育种产业对品种的适应性、抗性的重视还不够。”
王虹锋看了一眼慷慨陈辞的包飞扬,虽然他觉得包飞扬有些年轻人的冲动,原本这一次是想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做事情不要太过莽撞,给自己以后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目前看来,包飞扬说的入情入理,也是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农业未来的发展考虑,仔细想想还真无法反驳。
现在只自己能引导包飞扬用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对待他所说的问题,才能够不激化矛盾。对包飞扬来说,在农业系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并不利于他个人以后在仕途上的发展啊!
于是王虹锋对包飞扬点了点头说道:“你刚才说的的确很有道理,不过有关这个问题,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
包飞扬叹口气,说道:“是啊。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反映这个问题,我当然可以采用别的办法。可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更为实际的问题是海州开发区有上千农户受到这次强麦五号事件的影响,损失很大。有些农户家庭甚至已经为此负债累累,如果大夏农业发展公司真的不愿意对此赔偿,我们海州市经济开发区目前的财政状况可是很难筹措出这笔钱。”
“原来你打的还是这个主意。”王虹锋笑了起来,说道:“不过飞扬啊,你要准备好,我觉得这场官司可不好打。”
包飞扬点了点头:“王叔,你放心吧。我知道这一点,我可是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听到包飞扬这样说。明知前路险难却仍是充满自信,王虹锋也没有再说什么,在他看来,包飞扬刚才所说的事情对农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确实值得国家的重视。但现在还没有到马上就要做出改变的时候,在国内即使你明明知道一件事情有问题,但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还是暂时还要按照原来的路子走,即使需要作出改变,也还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就好像国内的发展一样,其实大家谁都知道现在很多在地方上投资运作的工业项目对环境存在破坏,也有专家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避免走那些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当然这些话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是这种想法未免太一厢情愿。也太过于理想化了,现在华夏国整体经济相对那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提倡的是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有利于经济发展而开展,当你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连最基本的发展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同时兼顾环境和发展了。…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适当兼顾环境,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在具备条件的时候,尽早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并做好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规范地治理,这些都是在各个地方发展的具体工作中的应有之义。
具体到农作物的品种培育与选择上,情况与那些工业项目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这同样是一个长期选择,如果你从农业产品研发一开始就想要培育一个既有产量、品质比较高,而且抗性也比较高的品种,想要取得如此完美的成果,肯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短期内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这就代表着可能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新产品尚未研发成功,你就只能继续使用原本低产的品种,这显然不能满足人口基数日益庞大的华夏国国内当下对农业产量的要求。
现在国内的农业发展情况也是如此,过去对农作物产量的追求是基于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考虑,担心人口太多,粮食产量不够的话会有人吃不饱饭,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老百姓连生存下去都成问题,民心不稳,这种情况一直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引起国内局势的动荡,有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关心营养成份、口感、抗性等粮食品质的问题。
但是最近这一些年以来国内农业产量出现连年丰收的可喜情况,粮食库存充足,而且国际环境也比较宽松,这个时候有了这样的基础,国家已经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担心粮食安全问题,所以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现在也可以开始考虑粮食品种的品质与抗性。
在这个前提下,海州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夏农业发展公司进行交涉,并将这个话题抛出来,就有了正当的理由,而这个话题又是在农业系统内比较敏感和尖锐的,让相关方面和部门不得不引起重视。
虽然海州市临港经济开发区与大夏农业发展公司交恶并非明智之举。大夏农业发展公司作为大型央企,拥有深厚的官方政治资本。就算贵为江北省省委书记,王虹锋也不愿意与他们硬碰。因为王虹锋知道与之硬碰的结果不一定能成功,而且还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得罪了一些背景深厚的人而让包飞扬在今后仕途发展中凭白树敌。不过包飞扬现在针对的并不直接是总公司大夏农业发展集团。而是这家央企的下属分公司,大夏农业江北分公司,只要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注意一点。并且把握好分寸,其实还不至于引起上层的矛盾。当然,如果让王虹锋等这样重量级别的人直接介入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这也是王虹锋目前还不好出面干涉这件事情进展情况的一个原因。
王虹锋又问了问包飞扬韩国山水造船项目最近的进展情况,包飞扬说道:“目前山水公司收购大东船厂的项目遇到一些问题,估计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也推迟了来海州考察的行程。”
王虹锋道:“这个项目,放到通城市对通城市造船产业的发展确实是有好处的。可以提升通城市造船产业的整体格局,当然,就算我们江北省真的打算要将通城市打造成为造船产业基地,海州市也有发展造船业的空间。尤其是作为拥有着一个良好条件的深水大港城市,当地的修造船业的发展也很重要,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怎么操作,你们要多想办法,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反映。”…
在王家吃过午饭,赵丽萍婉言拒绝了王虹锋与毛绍娟的热情挽留,与包飞扬一起离开江北省委大院。赵丽萍是一个急性子,在工作方面尤其如此,是华夏青年报社里出了名的工作狂。一离开王家就迅速地开始对强麦五号的事情展开调查。
除了赵丽萍,包飞扬还联系了江北省报的副总编王佑德,以及记者魏晓宁。这两位都是包飞扬的老朋友。赵丽萍与魏晓宁见面以后,两个女孩子年龄相当,又都是在报社工作的同行,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很快就熟络起来。
魏晓宁对赵丽萍此次准备专程去海州采访强麦五号事件的这个选题显然也十分感兴趣。在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于同情弱势群体,而身为弱势群体的农民。麦地绝收又得不到责任人赔偿,这样的新闻可是近年来社会各阶层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再加上这件事情还涉及到挑战到国内多年来所执行的农业指导方针,相信这个新闻如果发布的话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关注,引起轰动效应。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所采访和发布的新闻引起越多的反响和关注就意味着工作越成功。
王佑德毕竟年龄大一些,阅历多,性子也比较老成持重,考虑的问题更多,虽然不知道这个所要挖掘的新闻最后能不能在江北省省报上上版面,不过看在包飞扬的面子上,他最后还是同意了魏晓宁与赵丽萍一起前往海州市进行调查报道。
有了魏晓宁这个江北省的地头蛇,赵丽萍在省城进行活动就方便多了,也不用包飞扬寸步不离地一直跟着,这样对包飞扬来说也能抽出时间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
关于国内当前农业中粮食品种一些基本的资料,包飞扬已经通过江北省农业厅获得,郑宇穹和吴超也从江北省农科院与江北省农业大学那边拿到一些资料,通过对这些材料进一步地细致梳理,基本上可以廓清当前国内育种研究和推广的情况,其中就包括了强麦五号以及其他一些新品种的推广和种植情况,包括最近年份的收成、病虫害情况等等。
赵丽萍已经大致看过这些资料,但是因为她不是搞农业研究的,所以看这些比较专业性的材料比较吃力,好在她不是要写论文,而是写新闻,简单梳理以后,这些背景材料已经足够使用。
赵丽萍和魏晓宁通过一些关系这几天马不停蹄地在江北省城走访了一些农业方面的专家和官员,随后又跟包飞扬一同前往海州市,到海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
与此同时,由江北省农业科学院与江北省农业大学的专家参与组成的专家组已经对海州临港经济开发区上万亩农田绝收的情况展开现场调研与考察。所有这些举措,都让临港经济开发区那些受灾的农户相信,政府一定会就此事对他们做出交代。
包飞扬回到海州市,立刻就被海州市市长陈玉清叫了过去:“听说你答应洪省长,要将韩国山水集团的造船项目转移到通城去?”
包飞扬沉吟了一下,刚要说话,却听到“嘭”的一声,满腔怒火的陈玉清竟然拍着桌子站了起来:“乱弹琴,你们到底在想什么,你难道不知道这样一个造船项目对海州、对开发区来说意味着什么吗?这不仅仅只是一个造船项目的事情,同时这还意味着海州市乃至开发区以后可能因为这个契机而形成一个新的十亿、百亿级的产业,这对于开发区的发展、对于海州市的发展、甚至对海州湾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难道就因为你们所谓的要顾全整个江北省发展的大局,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你有没有想过,开发区的群众、海州市的人民会怎么想?”(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二章 冠东县的态度
包飞扬仔细看了看愠怒的陈玉清的神情,他比薛绍华晚回来一天,已经知道薛绍华回来以后,陈玉清已经找他吵了一次?oM虽然薛绍华和包飞扬两人都没有真的要将韩国山水集团造船项目让出去的想法,但是这些话现在自然只能够藏在肚子里不能够说出来,甚至就算最后事情尘埃落定,他们也不能够说,否则万一这话一个不小心传出去,省里的省长洪锡铭、秘书长程化言以及通城方面都可能对他们有意见。
包飞扬也弄不清楚陈玉清这样的态度是纯粹出于工作上为了本地经济发展的考虑,真的因为海州要失去一个重要的项目而表现的异常愤怒,还是说想要趁机借这个事情对薛绍华和包飞扬发难,女人一般都比较容易计较,没有什么心胸和肚量,毕竟当初这件事让她很难堪,也难保她不会耿耿于怀,记恨至今。
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毕竟是一个市长的身份,她逮着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向你发难,作为一个在体制内工作的下属,包飞扬只能说道:“市长,现在还不能够说韩国山水集团的造船项目以后一定会转移到通城,一切还要等山水集团来海州市和通城市考察过以后才会有最终的结果……”
“那又怎么样?”陈玉清恼火地瞪着包飞扬说道:“这个项目,本来是我们海州市先接触联络的,按照道理就应该是我们海州市的项目。而且当初你自己也说了,项目有很大可能落户海州。现在倒好,让通城市半道上生生插一只手进来还不说。我们海州市还要主动劝导外商去通城市进行考察,想办法帮助通城市说服外商在他们那里投资,这不是胳膊肘往外转吗?真是好笑,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陈玉清说得很直白,从她愤怒的神情看起来并不像是为了要对包飞扬发难而故意演戏装的。她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态度严肃地对包飞扬说道:“我已经和徐省长、程秘书长打过电话,明确表达了我的态度。你们要做好人你们去做,我陈玉清不怕做这个恶人。”
不过想来陈玉清今天的表现也并不是太让人意外。陈玉清的工作作风向来非常直接、雷厉风行,这些大家都知道,海州市的官场中还有人称她是海州的铁娘子,也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作为海州市一把手。薛绍华已经成功地掌控了海州的大局,但是面对陈玉清,有时候也会十分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