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青云-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冼市长您太看得起我了,望海这边的事情就已经让我很吃力了,连海的规模更大,牵扯到的因素也更多,我看还是得冼市长您多用点心才行。”包飞扬摇了摇头。
第八百一十二章 侧翼推动
  冼超闻笑了笑,如果包飞扬愿意过来,他肯定很乐意接受,甚至可以让他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开发区的全面工作,以海州的条件,加上包飞扬的人脉,或许真能够为连海开发区引来一两个超级大型项目。海州港之所以一直上不去,除了腹地经济不强,与本身的基础条件比较差,缺乏大型工业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冼超闻也知道这样的事情只能想想而已,不要说包飞扬已经在望海县打下了基础,正等待收获,他也没有办法决定这样的任用。连海开发区差不多也是海州市最具价值的正处级岗位之一了,就算是市委书记薛绍华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要面临很大的阻力。



  冼超闻对于包飞扬提出来的,搞一个环海州湾的经济带发展规划非常感兴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对于一名官员的官途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环海州湾经济带这个概念能够取得成功,哪怕后面要让市委书记薛绍华、市长楼承泽承担主导者的名分,冼超闻也能够从中得到不少好处。



  而在和包飞扬的交谈当中,他也发现包飞扬的想法有时候会给他很大的启发,比如包飞扬提出来的环海州湾经济带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直都有,但是从来都没有能够激起多大的波澜,问题有很多,和海州湾本身的经济地位、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有关。也和海州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强有关。



  包飞扬提出来的方法是先从侧翼开始启动,因为临港产业都是大投资、大工业,比如大型钢铁联合体、石油炼化、船舶制造等等。海州想要发展这些产业,难度很大。但是优良的临港产业区也不能没有规划就让杂七杂八的产业占据,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反而没有具有竞争力的岸线资源。



  包飞扬的策略就是核心区要有规划,没有合适的项目,宁愿不要盲目上马,否则一旦形成格局。想要再扭转过来,可能会更困难。反而会错失机会。但是可以从侧翼启动,比如望海县的苇纸一体化项目和造纸产业园区,这个项目的规模也不小,未来可以往百亿级发展。但是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又很依赖滩涂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也比较大,如果放在海州港的临港产业区,会大大降低这个产业区未来的发展空间。



  但是放在望海就不一样了,望海的造纸产业园区依然需要依赖海州的港口和铁路,实现物流输送与贯通,同时又不会占用海州港的岸线资源。另外侧翼发展起来以后,肯定会对核心地区的招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包飞扬又提出了与冠河县共同打造河口产业园区的计划。



  望海县的临港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在陈港。然后主要向南侧延伸,因为冠河入海口这一侧因为河流的冲刷,形成的滩涂岸线并没有南侧广阔。南侧的土地资源更为丰富,也容易带动望海县腹地和向海、滨城两县的经济发展。



  而在冠河河口发展一些区别于陈港的产业,可以利用冠河的内河运输优势,也可以利用海州港与海州的铁路运输条件,形成陈港之外的又一个产业集聚区。



  再向北,就进入了海州港的核心产业区。



  只要陈港与河口这两个产业区发展起来。海州港的核心产业区就会拥有更多的优势,更容易吸收投资进入。



  而陈港现在的建设格局已经拉开。随着陈港产业区的建设,要启动河口产业区也会比较容易,很多被陈港吸引而来,但是并不符合陈港产业规划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到河口投资。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链式的发展态势,这个链式与传统的中心向外辐射不一样,是从外向内,由易而难。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次序,在侧翼发展的同时,核心区也可以继续进行投资建设,而随着侧翼发展得越来越好,核心区的招商条件也会越来越成熟,打造一个高层次的临港核心产业区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这种战略之所以一直被忽视,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侧翼的基础条件是远不如核心区的,比如望海县的各方面条件都不能够跟海州比,望海县唯一比较特殊的地方也就是有广袤的滩涂资源和芦苇,而且因为包飞扬这个因素的出现,使得望海县突破自身限制,将苇纸一体化项目做起来了。也就形成了望海县这个侧翼的意外崛起,这样顺势将海州湾这一侧的侧翼做强的条件就成熟了,难度也大大降低。



  相反,海州港这个核心区除了基础设施条件还可以——这是相比侧翼而言的,实际上海州的基础条件与其他大港相比,还是要差一些的,所以这么多年都发展不上去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除此以外,海州港的优势并不明显,发展乏力,于是侧翼推动,走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也就成了一种选择。



  冼超闻并不分管海州港的临港产业区,也就是连海开发区,那是市长楼承泽亲自抓的项目,虽然楼承泽很重视,不过这几年的成效也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独辟蹊径,选择从侧翼发力,就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不过,冼超闻也知道这个计划想要实施,也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就像望海县在靖城市遇到的困境一样,连海开发区才是海州市发展的重点,如果要将资源向侧翼倾斜,恐怕第一个会反对的就是市长楼承泽,因为侧翼的发展或许会对核心区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但那也需要一段时间,而在那之前,核心区的发展是会受到影响的。



  想要推动这个计划,势必会有一些妥协,另外也要有现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并不是说侧翼的发展会带动核心区的发展,其实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短视的,必须要有让大家都看得到的利益,那就是河口产业区的发展。



  包飞扬对冼超闻说道:“我在荷花节上招商的时候,曾经向投资商兜售过一个概念,那就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我的理论是,联系紧密的一段产业链往往会在一个地方集聚,形成产业优势,望海县推动苇纸一体化项目的优势就在这里,苇纸一体化,就是将采集芦苇、制浆和造纸这个核心产业链聚集在一起,形成优势。”



  “但是造纸涉及的产业链很长,望海县不可能实现全产业链的配套,比如说造纸和纸品加工所涉及到的机械设备,可能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形成工业配套。而且从产业链的协同度来说,设备与造纸可以划分到两个不同的核心链段当中。”



  冼超闻点了点头:“包县长你的意思是要在河口发展造纸设备产业?”



  包飞扬点头说道:“是的,原本望海县就打算将机械加工产业放到沿河地带,现在我想我们可以在河口两岸进行布局。”



  冼超闻道:“那还有一个问题,你说的河口地区,两岸之间岂不是会存在竞争?”



  包飞扬笑了笑道:“竞争肯定是存在的,当然也会存在协作,比如望海县可以侧重粗加工,冠河县则可以侧重精加工。”



  冼超闻盯着包飞扬看了两眼,突然笑着说道:“飞扬啊,我看你年纪轻轻的,都快成老狐狸了,你这是看上我们海州市的机械制造能力了?”



  海州的机械设备产业在国内,甚至在省内都不算出类拔萃,但那要看跟谁比,如果是跟望海县比的话,那么海州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无疑又是一个庞然大物。在望海县可能找不出几个高级的车工、铣工,但是在海州市,还是能够找到不少的。



  包飞扬道:“这就是地区协同,优势互补,据我所知,海州机械一厂、二厂的情况都不太好,如果他们涉足造纸设备,我想望海那边肯定会有不少订单的。”



  冼超闻马上说道:“方夏纸业公司、印尼金光集团的订单能够给我们?”



  “这个我不能保证,核心设备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你们也做不出来,但是配套的设备、五金机具等等,我想可以优先跟你们合作。”包飞扬说道,反正望海县在机械加工方面没有什么积累,自己没有能力做。向海和滨城的情况也差不多,市里的态度又总是那么冷淡,他还不如找海州市进行合作。



  “就算是配套的设备订单也可以,这事咱们可就这么说定了?”冼超闻连忙追问下来,生怕包飞扬随口一说,转身就不认账。



  包飞扬笑道:“你放心,这点诚信我还是有的,不过具体的事情还要企业那边进行安排,其实只要你们有实力做出合格的产品,企业那边也肯定愿意用你们的产品,毕竟你们是最近也是最方便的。”



  “有包县长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冼超闻说道。包飞扬说的那是常理,如果没有包飞扬这层关系的话,冼超闻觉得方夏纸业公司和印尼金光集团的订单他们很难拿到,起码要优先照顾靖城市的企业。海州的工业基础虽然相比靖城市要强一点,但也强得有限。(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三章 规划专家
  包飞扬和冼超闻谈了一个上午,这次会谈是非正式的,所以大家也比较随意,并没有选择坐在会议室里一本正经地说话。除了刚开始在会议室里坐了一会儿,后来就乘车绕着海州港转了一圈,中午就在海关大楼旁边的餐厅吃的午饭。



  吃过午饭以后,包飞扬去机场接机,海州白山机场位于海州主城区西侧,是一座军地两用机场,机场的规模要比靖城市的机场更大,但是相比省城凤湖的机场,却又显得很小。



  包飞扬虽然开了一辆车,但是车上有三个人,接不了几个人,方夏纸业公司在海州设了一个办事处,办事处在海州当地租赁了一辆大巴,大巴已经停在机场的停车场,办事处的负责人跟包飞扬也认识,两个人就站在接机的出口处闲聊。



  办事处的负责人是一个刚满三十岁的粤东男子陈伟彦,非常健谈。方夏纸业公司的人大多知道公司总经理涂小明与包飞扬关系莫逆,陈伟彦也因此对包飞扬非常热情。



  陈伟彦说话的时候有浓重的粤东口音,包飞扬前世做陶瓷的时候曾经在粤东生活过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听陈伟彦说话并不会感到吃力,反而有种亲切。



  方夏纸业公司在海州的办事处目前其实也只有陈伟彦一个人,办事处主要负责方夏纸业公司经过海州的物资的转运,因为方夏纸业公司还没有正式投产。所以业务还不是很多,陈伟彦还处于摸索情况,做前期准备的阶段。



  “陈经理现在对海州市的情况应该已经了解得比较多了吧?”包飞扬对陈伟彦说道。



  陈伟彦笑着点了点头:“差不多吧。昨天我还参加了一个由邰永新副市长主持的茶话会,会后邰市长还跟我说了几句话,他们倒是挺希望方夏集团也能来海州投资,我就跟他们说,方夏集团的投资很大,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如果海州市条件合适的话。以后也有可能来海州投资。结果他们对我们办事处的事情就十分配合,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时候我还没去求他们,他们还会主动询问办事处有没有需要他们办理的事情,那个服务态度真是热情得不得了。”



  陈伟彦颇为自得地说道,包飞扬还只是副县长。他能够跟海州市副市长搭上关系,他觉得已经是一件很值得自傲的事情。虽然他也知道包飞扬与公司总经理涂小明的关系很不错,听说跟集团总裁包文颖还有些亲戚关系,不过陈伟彦这个人曾经在国外留学过,还是有些自傲的。在他看来,虽然包飞扬在望海县做得还不错,但那都是因为他和涂小明的关系好,给望海县拉来了投资,除此以外。也不见得就有什么水平。所以在面对包飞扬的时候,他的姿态还是摆得比较高,心里隐隐还有些轻视。



  包飞扬笑了笑:“那你应该搜集了很多海州市的资料?”



  陈伟彦虽然有些卖弄。但工作还是做得非常扎实,他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从海州市政研室、档案室那边弄到了很多独家的东西,这些天还在整理,这次我还准备跟涂总提一下,看看能不能再给我配一两个人。结合这些资料,整理一份有关海州市投资环境的报告。”



  包飞扬有些赞赏地看了陈伟彦一眼:“陈经理以前是信息中心的人?”



  陈伟彦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包飞扬:“包县长也知道方夏集团的信息中心?”



  包飞扬点了点头。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自己会知道方夏集团有一个信息中心。陈伟彦心想应该是涂总说过,他接着说道:“我是在信息中心工作过,后来涂总这边要人,就从信息中心抽调了两个人过来,我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是涂总现在的助理。”



  涂小明现在的助理是一个二十多岁,刚刚大学毕业没两年的年轻女子,人长得很漂亮,不过绝对不是花瓶,工作能力也很强。包飞扬心想信息中心倒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好地方,要是能够聚集培养一批人才,以后公司要扩张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了。



  包飞扬对陈伟彦说道:“你这个想法还是很不错的,回头我跟涂总说一下,让他给你配两个人,你这个办事处也可以挂一块信息中心海州办事处的牌子,你们好好将海州的情况研究一下,用处肯定是很多的。”



  “那敢情好。”陈伟彦笑着说道,他觉得包飞扬要是帮自己说话,涂小明那边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他突然觉得包飞扬还是蛮可爱的,虽然包飞扬不一定懂他搜集海州的这些情况能够做什么,又会有哪些用处,却还自说自话,但总算是帮了自己的忙嘛!



  包飞扬现在实际上已经很少再参与方夏陶瓷、塔克石油以及信息中心的具体运作,只是在大方向上会提出一些意见,公司现在已经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姐姐包文颖夫妇也主要是以董事长的身份进行监管,企业的管理与运营还是职业经理人的效率更高。



  所以包飞扬对信息中心现在的具体情况也有些不太了解,便向陈伟彦问道:“陈经理,信息中心有没有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和业务?”



  陈伟彦眼前一亮,笑道:“包县长是想为望海县做一份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吗?”



  包飞扬点了点头:“不仅仅是望海县,其实国内很多地方都需要一份这样的规划。”



  陈伟彦竖了竖大拇指:“还是包县长看得清楚,我也经常这样说,不过国内对地方产业规划的重视程度非常让人担忧啊!”



  包飞扬盯着陈伟彦看了两眼:“这么说,陈经理对这方面倒是比较了解了?”



  陈伟彦有些自傲地笑了笑:“可以这么说吧,我以前学的就是城市规划,后来去日本留学两年,学了产业规划方面的内容,不过回国以后就没有用上,不过我一直在留心这方面的研究,就比如海州市吧,我觉得海州市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优势却相对不足,要说滨海旅游,条件不如北面的琴岛,要说临港工业规模,又不如南边的沪城与宁海,腹地资源就更弱了,所以我觉得海州还是要想办法发展自己的产业,我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汽车制造业。可以选择引进相对比较经济的日本汽车厂商进行合资,然后沿着亚欧大陆桥将汽车一路卖到西边去。”



  陈伟彦看着包飞扬,希望自己这番话可以打动包飞扬,让他请自己来为望海县做这份产业规划。像包飞扬这样的年轻领导,有时候很容易说动,国内的官员嘛,很多人就喜欢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喜欢一些听起来很美好的话。



  如果说陈伟彦前面的话还让包飞扬对他刮目相看的话,最后他举的这个例子就让包飞扬有些不以为然:“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要知道越往西对汽车的消费能力越有限,他们对车的要求也不一样,性价比、结实程度才是他们最看重的,日韩汽车所见长的外形、油耗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另外日本人眼里也只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汽车市场,不会看上这种二级市场的,所以这个计划很难实现。”



  陈伟彦本来还有些不服气,可是听到包飞扬说的话以后,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他这才收起轻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随便举个例子,没想到包县长对这方面也是很精通啊!”



  包飞扬笑了笑说道:“精通谈不上,但作为一个地方负责经济建设的官员,如果一点概念也没有,那无疑也是不合格的。陈经理搜集了那么多海州的资料,难道对海州的发展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想法?”



  陈伟彦有些好奇包飞扬为什么总是要问海州的情况,以为包飞扬是在考验他,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敢再对包飞扬有任何轻视,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可不是那种夸夸其谈却没有什么真实水平的,连忙打起精神回答道:“其实,我还是觉得汽车制造产业很适合海州,依托海州港和铁路,海州的交通还是很发达的,不过包县长你刚刚提到的困难也确实存在,鬼子肯定看不上西部这块市场,那我们自己搞一个汽车厂也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陈伟彦不禁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要自己搞一个汽车厂的难度之大,恐怕还要比建一个合资车厂的难度更大,江北省原本就没有什么汽车制造能力,海州就更是一穷二白了,就算他们能够拉来投资与技术、制造合作资源,单单一个汽车生产目录就能让他们束手无策,国内对汽车生产实行的是准入制度,想要拿到许可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想到包飞扬却点了点头说道:“嗯,你说得有道理,至于难度,做什么事情都有难度,要是怕困难,就不要做事情了。”



  “当然,这个难度确实有点大了,陈经理还可以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包飞扬又笑了笑说道。(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四章 机场惊喜
  涂小明等人乘坐的航班在晚点了将近一个小时以后,才在白山机场降落。



  听到机场广播播出的航班即将抵达的消息,陈伟彦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如果说此前他对包飞扬还有些轻视的话,那么经过刚刚的这一番交谈,他对包飞扬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个年轻人太厉害了,再给他问下去,自己肚子里的货就要被他掏空了!



  涂小明这一次去粤东带了不少人过来,除了上一次已经来过的方云凡、詹怀信、郭熙焕、胡子舟等人,还有其他好几个商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新港新世纪集团郭家的郭明哲。新世纪郭家的老爷子郭盛雄是新港著名华商,声名与李超人相比也只是稍逊一筹,在世界华商界都是赫赫有名。郭盛雄有七个子女,随着老爷子年纪渐长,有关遗产和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越来越引人瞩目。老爷子现在还没有发话,底下几个子女已经争得不可开交。



  郭明哲是郭老爷子第三个儿子,在所有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的郭玉山的小儿子,郭家到第三代枝开叶散,老爷子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有二三十个,郭明哲在其中并不突出,但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郭明哲大学学的是电子技术,然后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拿了计算机硕士学位,回来以后并没有立即进入家族企业工作,而是搞了一家游戏机厂。说是要挑战游戏机霸主任天堂,搞了两年,最终还是折戟沉沙。将郭家为他准备的那份创业基金败了个精光,随后只好听从家族安排,进入新世纪集团工作。



  新世纪集团是郭家最主要的产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和高档商业,郭明哲进了新世纪以后,跟其他人也不太一样。郭家对于未来的发展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觉得应该是立足港岛。然后向东盟和欧美发展,他们不看好大陆的经济发展;而另外一种则觉得大陆的机会很多。而且再过两年新港就要回归,这时候更应该通过投资密切与大陆政府的关系,总不能到时候连家族都要从新港搬出去。郭明哲的观点是后一种,但是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叔叔伯伯们的看法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喜欢将新世纪在新港的那一套搬到大陆来,比如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新世纪百货,就是新港新世界百货的翻版,主要经营中高档百货,也确实比较成功。



  但是郭明哲一直认为在大陆走大众化路线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大陆人口众多,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收入不高,中高档百货与地产开发的局限性太大了。而大陆这么多人口。未来制造业一定会很发达,有很多蓝领,为这里蓝领服务的市场才是最广阔的。



  很难说郭明哲和郭家主流的观点谁对谁错。华夏确实有一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劳工大军,但是很多有钱人,所以山寨机在这里卖得很好也能卖得很好。



  郭明哲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他还想投身制造业,在制造业上面他失败过一次。他觉得那是他选错了行业。一方面新港的工人工资太高了,另外一方面游戏机并不是单纯的制造业。其实它是软硬件一体,而作为一家新企业,这方面是没有办法跟任天堂这样的业界巨头相比的。



  郭明哲觉得内地的人工成本非常低,这是他们从事制造业的最大优势,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这简直是做制造业的天堂。



  包飞扬对郭明哲的了解还很少,也就知道他曾经搞过游戏机厂,现在在新世纪工作,是郭家的第三代,并且对望海县的购物广场项目有兴趣,完全不知道这位郭少爷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个购物广场,而是想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要在内地搞制造业。



  包飞扬和陈伟彦站在出口处,看着这一趟航班上的人从里面走出来,最先看到的是詹怀信,詹怀信身旁还挽着一个身材修长的妙龄女郎。包飞扬竖起手臂,刚要打招呼,突然眼前一亮,在詹怀信的身后又出现了一位穿着明黄色长款风衣、长发飘飘、面容姣美的女子,包飞扬微微一愣,旋即狂喜,踮起脚跟挥了挥手,抬脚就冲了进去。



  出口处有两个检票的人,主要负责出口处的秩序,并检查出来乘客的机票,冷不防包飞扬会冲进去,立刻就大声阻止,不远处有两个机场民警听到声音,也迅速跑了过来。



  陈伟彦愣了愣,连忙打招呼:“哎哎哎,两位别急,我那位朋友就是看到了熟人,有些太激动,没事的、没事的——”



  检票的人看到已经有民警追过去,回头瞪了陈伟彦一眼:“你跟他是一起的啊,怎么回事,机场也是能随便乱闯的吗?”



  也幸亏这个时候“911”事件还没有发生,机场的安检还没有那么严格,要是到了后世,不但机场,就是地铁、车站的安检都异常严格,谁要是敢强闯,肯定会被当场扑倒,然后关上一段时间。



  包飞扬已经听到身后的叫声,但是他充耳未闻,眼睛里只有前方不远处的孟爽。



  孟爽早就知道包飞扬要来接机,她故意让涂小明没有告诉包飞扬自己也会乘机一起过来,就是想给他一个惊喜。可是没想到这个惊喜太大了,包飞扬竟然冲突了机场的警戒线,直接冲过来了。



  孟爽在看到包飞扬的那一刹那,脸上也露出得意、会心和兴奋的笑容,可是还没有等到她的笑容完全绽开,就变成了惊愕,她本来是要给包飞扬惊喜的,可是现在,包飞扬也还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孟爽在短暂的错愕过后。也迈开修长的双腿,奔向包飞扬,两个人很快迎面“撞”在一起。紧紧抱住对方。



  “爽儿,你真是够坏的,来海州也不提前告诉我一声。”包飞扬拍了拍孟爽的后背,有些“激动”地说道。



  孟爽将下巴搁在包飞扬的胸前,满脸幸福,她“咯咯”娇笑两声:“我就是想要给你一个惊喜啊,看来效果还不错。”



  包飞扬哈哈笑道:“真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天上飞来一个爽妹妹。”



  两个警察几乎同时追上了包飞扬,看到这个情形。不由相互看了看,松了一口气,又都露出无奈的表情。他们在机场执勤还没有遇到这么疯狂的,还好不是搞破坏的歹徒。



  大厅的人也几乎都停下了脚步。或远或近地望着这一对仅仅相拥的年轻人,这个时代坐飞机的人大多眼界比较开阔,思想开放,有人会心地笑了笑:“哈哈,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让人羡慕。”



  “是啊,真是让人怀念年轻的时候……”



  “你看看人家,多恩爱啊,你就不会这样。”也有风韵犹存的妻子抱怨自己的老公。



  呸,真不要脸……”当然那。也有人看不下去,也可能是嫉妒。



  涂小明等人也已经走了出来,一行十几个人笑嘻嘻第站成一排。“啪啪啪”开始拍手,还有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举着一台单反相机,按下了拍摄键。



  孟爽连忙害羞地推了包飞扬一把,谁知道竟然没有推开,耳边听到包飞扬笑呵呵地说道:“怎么样,爽儿。你有没有很惊喜?”



  孟爽抬起俏脸,盯着包飞扬看了两眼。突然醒悟过来:“哼,你是故意的对不对?”



  包飞扬轻轻一笑,这才放开孟爽:“来而不往非礼也,你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惊喜,我当然也要给你一个惊喜才行嘛!”



  孟爽撅了撅娇嫩的嘴唇,不过心里还是很甜蜜。原来包飞扬在看到她的时候,就知道她是故意要让他感到惊喜。其实以包飞扬两世为人,让很多官场大人物都很惊叹的沉稳性格,就算内心惊喜,在公众场合也不会有什么太过夸张的表示,那孟爽的一番心思岂不是都白费了?所以包飞扬索性完全放开,直接冲了进来,也给了孟爽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样才算完美。



  孟爽虽然已经知道包飞扬是故意的,不过她还是感到很甜蜜,能够让包飞扬这样做,既是真情流露,也是因为他对自己真的很在意。



  “哈哈,飞扬老弟,你今天可真是来了个一鸣惊人啊,没想到你一个县委常委、副县长也会做出这么出格的举动,组织上会不会给你一个警告处分?”看到包飞扬放开孟爽,詹怀信第一个迎了上来,拍了拍包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