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小清新-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5新年
    过了上元节;春月很快也就到了尾声;回到各地过年的学子,6续也都贩回书院,有些不能及时回来的,也早已通过师兄弟辗转带话,对书院的先生们报备交代。不过这样的人为数也并不多;宜阳书院的教学节奏,以三年为一循环,上一年是科举刚结束的一年;节奏还比较缓慢;从今年开始;课业会比从前更紧。有些立定了决心;明年要去赶考的士子;比如宋栗这样的,更是早在去年下半年就给自己加了功课。若是在这一年还无故缺勤,那么回来以后,水平立刻就会比同学们还要落后一些。

    当然了,女学内却是感觉不到这股变化的,新年来到以后,学内人员虽然也有少少变动,但那紧张中透着悠闲的氛围,却毕竟没什么改变。

    对宋竹来说,有件事是让她比较放松的——也不只是因为什么缘故,颜钦若新年没再来上学,倒是当日在颜家曾经讥刺过她的颜七娘取代了她的位置,她年岁要比颜钦若还大一些,基础却是比她差,到来以后,每日里一心就是要跟上功课,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挑事儿的意图。

    还有便是她早就知道的,周二娘因为体弱,回家修养,周三娘换了进来读书。周三娘的基础要比颜七娘好,然而好学之心却只有更甚,除了读书以外,对人也甚是和气,比起她姐姐总是细声细气的样子,她气质和顺,倒是更为惹人好感。此外,她哥哥周霁,居然也进了宜阳书院求学。

    之前她在齐国公府,大家闲谈时,宋竹已经知道,周霁不但是考过举人,而且是东京国子监的学生,今次是探亲告假,才有闲空到西京来。——要知道,国子监学生研读的都是官学,时常能听到朝中大儒的讲课,甚至可能和未来的主考官、出卷人都是有接触的,对于科举来说,这样的条件有多有利,那就不必说了。可以说宜阳书院虽然算是天下有数的大书院了,但每一科中进士的人数,还是要少于国子监。而且监生还有一项福利,那便是如果年年成绩都是优等,也有一定的可能,可以不经过考试,直接被授予进士出身。

    而能入国子监读书,对于任何一个世家来说,也都不是很简单的事,国子监作为天家的书院,历来都是严格管控,即使是宰相,按惯例也只能荫庇三个子侄入监读书,要再添人,只能是由官家恩赏。即使是颜家、范家这样的老宰执之家,在孙子一代,也只有一二名衙内直接入监读书。周霁本人逾期不归,留在宜阳书院,宋先生自然是欢迎的,但对周家来说,这就等于是放弃了一个名额,却是不可能再换一人,入读国子监了。

    难道这宋学的魅力就这么大?宋竹心里,自然很是纳闷,只是她知道了周家为周霁提她以后,却又不好和周三娘多打听什么,免得引来误会。只能是在心里暗暗猜疑而已:虽然很荒谬……但,难道周霁是为了和她的婚事,才进入宜阳书院的?

    在宋苡的婚事上,她表现大胆,如今二姐定了亲事,也轮到她,各方的提亲信也6续都写来了,情况远远要比去年宋竹瞎担心的好上许多,可她却又拧巴上了,怎么都提不起去问父母的念头。——这会儿,她也算是明白了二姐去年的表现了,对于嫁人,以及嫁人后的生活,宋竹心里非但没有期待,反而是隐隐约约,有一些畏惧,只要家里人不提起,她也是巴不得这件事就永远都别提起来,就让她永远留在平静幸福的家里,留在父母身边。

    除了颜七娘、周三娘这两个新同学以外,要说学堂还有什么变化,那也就是赵元贞的回归了,屈指算来,她也是为那无缘的表哥在洛阳住了有三四个月,亦算是尽过了自己的情分。而虽说颇有几个同学对她的为人有意见,但此时此刻,倒也没人落井下石地多说什么。课堂的气氛,反而要比去年好上许多,起码,大家是真的都收心开始认真读书了。

    课余时间,宋竹还是照旧时常到父亲身边去伺候,宋先生也照旧还是会把萧禹、薛汉福乃至其余几个得意弟子喊来书房内指点功课,只是如今,宋竹却是一听到有人来,立刻就躲到里间去,不论是谁来都不出来打照面了,反正她在里屋,也照样可以旁听宋先生指点诸位学生,而且还更加自由,也不用顾忌到自己的仪态。

    长期跟在父亲身边,对宋竹的教育作用的确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了,除了学问上的进益以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和宋先生议论如今朝局的学生并不少,使得宋竹不但对天下大势有所了解,而且也渐渐习惯了从大局去考虑问题。——当她还在为关西战乱所带来的颠沛流离而难过的时候,她父亲和师兄们,却是已经在考虑关西战事不利,对朝廷大局带来的影响了。

    “本来推行新法的声音,在朝中就很是响亮。”现在屋外说话的就是周霁——他毕竟是国子监的学生,在宜阳书院,很快就脱颖而出,也得到了宋先生的称许,更是时常过来请教学问,今日便是和宋先生议论起了朝事,“今次关西战事失利以后,西京一带乱象频生,也引起了朝廷诸位官人的注意,携此大势,在南党推动下,只怕保甲法的推行已经是在所难免。学生也以为,保甲法利国利民,确实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盗匪横生的难题,在这点上和官家对着干,反而是自误了。”

    近日也巧,在外屋的都是熟人,他话音刚落,便有人厉声回应,宋竹听了一会,觉得他的声气和颜钦若很像,应当就是颜衙内,“周师兄此言差矣,保甲法或可解一时之难,然而相比南党新法对天下的残害,却又无法相较了,为将来计,怎都应该严防死守,把此法扼杀于襁褓之中。”

    “颜师兄这样说,倒是有些因噎废食的味道了。难道南党诸公的每一个计划,北党都要反对,哪怕此事实在是对北方有利?”周霁也不生气,语调仍然是不疾不徐,让人听了,不由自主对他的话语就有些信服,“身为北人,不为北人谋利,恕霁无法赞同。”

    这保甲法其实的确是针对北边盗匪乱象而设的良方,也就是把各地的庄户按照保、甲为编制,组织起来,闲暇时军训、巡逻,防止盗匪为患,而且也阻止了他们转化为盗匪。说白了,北边哪来那么多专业打家劫舍的强人?很多时候都是当地百姓到外地去客串抢一把,宜阳县之所以治安好,就是因为县治内百姓还不至于活不下去,所以兼职盗匪的人就少,外地过来的盗匪,又有学生们带领的巡逻队处理,其实和保甲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颜安邦可以赞同、颂扬宋先生和萧县尊的做法,却绝不可能附和由南党提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政策,这便是如今横亘在南人、北人跟前的门户之见了。

    然而,宜阳书院中不少学生出身关西,对于大辽,他们没有河北一带的住民那么恨之入骨,反而西夏是心腹大患,因此对南党的联辽灭夏并非那么反感,反弹得要比颜安邦这北党中坚人家的子弟小上许多,反而都是认为周霁所言有理,一时间众人唇枪舌剑,纷争难下,屋内热闹到了十分。

    宋竹一开始还有兴趣细听,后来听多了,也觉得无趣,心想,“还没考中进士呢,关心这些做什么,没看就是萧师兄那样的人才,现在也不过就是一县之尊,比起这些国家大事,先想想以后如何做亲民官才是真正有用。”

    不过,话虽如此,她却也知道这些政见对于士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至少大部分学生,日后都要在很多事上做出表率,寻找同盟,在仕途上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因此这些书院中的争论,对他们来说,也有彼此甄别,寻找志同道合之辈的作用。——这道理,还是前些时日宋先生告诉她的。

    耐着性子多坐了一会,宋竹见天色晚了,知道父亲今晚不能按时回家吃饭,便收拾收拾,从后门悄然走出,准备回女学和姐妹们会合,却没料到,才走出门,她便见到萧禹在后院里站着,仰面朝天,也不知道在发什么呆。

    宋竹怔了怔,欲要退回去,又觉得着迹了,想要和他打招呼,但思及正月里萧禹那句话,却不愿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略一犹豫,便当做没看到他,径自往小路走去。

    一路上她都能感觉到萧禹的眼神跟着自己,更是不知为何,有好几次真想回头看他一眼——她没对自己承认,但内心深处,却也明白,想要回头看他,无非是为萧禹创造上来搭话的机会:若不是为了和她说话,他到这儿来做什么?

    可,他终究是没出一声,而宋竹心里,也老想着自己在范家听到的那一句话,虽然心底有着期盼,却终究不允许自己流露出丝毫想要和好的迹象,照旧是脚步如常地进了小径。直到肯定脱离了萧禹的视线范围,方才是心跳如鼓,回头看了一眼。

    身后空荡荡的,萧禹到底是没追上来……说不定,他心里压根就没想着和她和好。

    宋竹忍不住垮下唇角,嘟起嘴哼了一声,这才加重脚步,往女学方向快步走了过去,一路走,一路觉得心里有股郁气滚动不休,酝酿到了最后,倒是蛮不讲理地全冲着李文叔去了:要不是因为他,自己和萧禹又怎会闹成这个样子?都赖他唐突无礼……反正,以后她绝不要和他说一句话了!

    才是这样想着,忽听身后脚步声响,宋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回头,果然见得萧禹从一棵树后头闪了出来,目标明确地直直向她走来。

    这一下,她是又惊又喜又气又委屈,万般情绪,全都涌上心头,一时间已全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才好了……
46突变
    宋竹心里紧张;萧禹又何尝是气定神闲?光是加重脚步引她回头;都是不知用了多少的勇气才能说服自己,此时望着宋竹一片漠然的小脸,他想好的一番话,险些就说不出口,原本坚定的决心也动摇了起来;心中只想着:“刚才不会是我听错了吧?其实她压根都没有叹气,也没有跺脚……”

    两人的关系会恶化疏远到这一步,其实他也清楚;多数的过错,都还是在自己身上。——那一日因为李文叔的事拌嘴;还能说是两边各错一半;可上回在齐国公府,那就无论如何都是错全在他了。若是换了宋竹是宋苡那般的性子,这辈子只怕都不会多看他一眼,便是她性子素来和蔼,会否再和他和好,也是两说的事。要知道当日她被气成什么样,萧禹可是亲眼目睹,平日里最是和善爱笑的小娘子,一旦冷下脸来,也是毫不容情,斗篷一解,在得宜笑容下的那份不屑和厌恶,他可是领会了十成十。

    其实吧,那天他的表现,的确也是太失常了点。他本意是过去卖卖好,和宋竹和好了的,谁想到一张口又是那般冲的语气,倒是反而把事情给弄拧了……

    萧禹其实不是不记仇的性子,不过对宋竹,他素来气得不久,因李文叔拌嘴的那几天,确实是一想到宋竹就来气,再加上病得昏昏沉沉,又把这病给赖到了宋竹身上,满拟这一辈子都不再搭理她了。不过病好以后,仔细一想,却也是渐渐气平:其实说到底,就是和李文叔说几句话的事,人家也未必是真的想和李文叔一道射箭,不过是遇到了说笑几声。总不能是李文叔一过去,宋竹立刻跑到内室藏起来吧。那是大家子弟,心胸又是狭窄,若是这般往死里得罪了他,以后明枪暗箭的,宋竹怎么应付得了?

    虽然宋竹自己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从结果来看,她的应对其实也挑不出什么错。自己那股气,反而是气得莫名其妙——他不喜李文叔,是有好几个来由,可这些来由宋竹全不知道,就知道李文叔看着她的眼神挺讨厌的,如此单薄的理由,随时可以被推翻,也许她就觉得李文叔和薛汉福交情不错,也许她觉得李文叔再讨厌也不值得当面得罪……总之,她对李文叔那几笑,其实没什么理亏的地方。倒是他那一顿脾气,发得奇奇怪怪的,确实是有些唐突了。

    萧禹自己其实也知道,他毕竟是从小被宠大的,也是有娇纵的一面,虽然大多数时候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但毕竟年纪小,有时候脾气就是不稳定,宋竹也算是倒霉撞上了其中一次小爆发,而和他比,她当时的表现,已经算是极为克制,足以让萧禹脸红了。

    虽然也知道是自己错了,但萧禹骄纵的那一面,在这件事上也是有所爆发,他这一辈子都还没对一个人低声下气地赔罪过——上学的时候被老师训斥,在家被长辈训斥,这些不算在内,就只说平辈之间,除了某个特别人物以外,还没对任何人低过头,便是和宋竹的几次冲突,虽然也有理亏的时候,但两人打打闹闹的,终究也不算是真正的低头。现在要他酝酿着怎么诚心和宋竹认错赔罪,一个他实在觉得很难启齿,还有一个,他也觉得难以解释——该怎么说?难道和宋竹说,自己本来还没什么,就是听到她对李文叔笑,一下就来火了……这样的话,如何上得了台面?

    这里还在烦恼呢,那里又听说了周家提宋三娘的消息,而且为之提亲的还是他素来不大喜欢的周霁,萧禹自从知道这消息以后,心里就是憋着一团邪火。只是他素来也有些城府,虽然自小到大,就没中意过周霁,但周霁却是毫无所觉,还是一味地和他起腻套近乎,闹得萧禹一整个年都没过好。也亏得他擅长表面功夫,别说周霁了,连范萧氏对他的恼火,都是一无所觉。——不过这也更是说明了他那一日的失常,居然是直接就对李文叔流露出了不喜和敌意,让李文叔心中对他已经是生出了提防。

    正月里听说宋竹来了范家,他本想乘机溜过去和宋竹说几句话,试探一下她的心意,谁料周霁和范家几个衙内,一定要压着他去赏雪赏花,萧禹连脱身都不得,心里正是着急时,眼见范大姐领着宋竹过来,心中更是雪亮:应该是周霁托了表姐,让她拉着宋三娘过来的。哼,为了让宋家答应这门亲事,他也真没少做工夫。

    好吧,宋竹人来了,一句话也没多说,对他就和不认识一样,反倒是对周霁更亲切,两人还聊了几句,听着,周霁和她之前见过……萧禹心里本就不得劲了,此时更是不知为何有了深深的委屈感——尤其,宋竹又说周霁的诗做得比他的好,还夸赞了好几句,两人一副一见投缘的样子,更是让萧禹气不打一处来,心中酸涩之余,都是想着:“要不就让她应下周家这门亲事算了,反正过门以后,她自己也就知道苦了。”

    话虽如此,他心里到底还是存了一分和好的念头,可惜,在回廊上遇到宋竹的时候,他一眼看到她,立刻就想到了她居然把周霁的诗放在他之上,真是一见宋竹就来了气,本来准备好的开场白,一出口就变了味道,倒仿佛是要把心里的不舒服,全都化成尖刺,让宋竹也失去她的仪态,狠狠地不舒服一番那才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冷静下来以后,萧禹那个悔呀,可错已铸成,人家好像压根都不打算理会他,这份交情,眼看已经是走到了尽头。

    开学以后,他几次来先生书房,明知宋竹在里间,可她都不曾和以往一样出来相见,也没在后院练箭,萧禹就是想要搭讪都没理由。他心里能不着急吗?这一日会走到后院来,的确也是出于故意,他知道,宋竹一般都回家吃晚饭,里头讨论未完,她应该不会等宋先生,而是会提前先走,回女学去找宋苡她们。

    可这见了面以后,饶是萧禹素来胆大包天,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可面对宋竹冰霜笼罩的俏脸,他的胆子就像是被谁抽走了似的,心里翻来覆去,只是在想,“完了,她是恼死我了,看来这一辈子都不愿意再搭理我了。”

    木着一张脸,目送着宋竹上了小径,尽一切努力,都没看出来她有丝毫和好之意——脚步没慢,也不曾回头……

    萧禹这时脑子方才渐渐灵活起来,心中一动,便是放轻脚步,随宋竹一道也上了山。他从前和胡三叔学过一些轻身功夫,很懂得遮掩脚步,是以也就无声无息地看到了宋竹跺脚哼声的那一幕,心里这才是知道,“原来她还是想和我和好的,见我没和她说话,她心里只怕也挺恼呢。”

    虽然从未和人低头,但他也晓得,今日他不上去诚心赔罪,两人便是万万没有和好的一天,牙一咬,终于从树后走出,放重脚步,引得了宋竹的注意力。

    可,等到两人双目相对时,本来想好的话语,一下又全落了空,一张嘴鬼使神差,竟是又提起了李文叔。“他处置流民的事,我让人查过了,背后颇有文章,并非是他自夸得那样简单,你那日那样夸赞他,他根本就受不起。”

    宋竹本来神色冷淡,此时听了他的说话,倒是第一次正眼看了萧禹几眼,神色难以捉摸,沉默了半晌,才道,“你跟上来,就是要说这个?”

    她的声调,与其说是冷漠,倒不如说是埋怨、撒娇、委屈……也许,都是带了一点点。

    也不知为什么,一听她说话,横亘在萧禹心中的担忧,全都是冰消瓦解,往日那个跳脱而顽皮的他,忽然又回到了他的躯体里,他手一背,又不着急道歉了,反而是笑嘻嘻地说,“那不然要说什么,粤娘妹妹?”

    宋竹气得呸了一声,回身又要走,萧禹便忍着笑跟在她身后,只觉得心情大畅,什么郁闷烦恼,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看宋竹在前头气得疾走,好似比看东京城最有名的杂耍还有趣,他背着手,左一句‘粤娘妹妹’,右一句‘粤娘妹妹’,叫得没完没了,不多时,就跟着宋竹一道,走到了岔路口。

    从这条岔路过去,尽头便是一处观景台,也有小路下山,宋竹和他其中一次见面,便是在这岔路附近。今日她仿佛是被气得够呛,居然走错了路,没继续往女学方向前进,而是直接走到了岔路上。萧禹见此,心中更是笃定,他快活得几乎都要飞起来了,紧跟着宋竹走了一段,‘粤娘妹妹’也叫得够了,方才是拉长了声音,懒洋洋地道,“喂,你不停下来,我怎么说话啊?”

    宋竹的小脸蛋,气得一片嫣红,却到底还是收住了脚步,回过身来站在那里,提防而戒备地盯着萧禹,抿着唇等了一会,又不耐地道,“你要赔……你要说什么,就快说,我可没那么多时间陪你耗!”

    萧禹本想说:‘我可不是要道歉,我就是要提醒你,你走错路了。’——但又怕宋竹听了真恼,正是思忖间,忽然听到远处山间悉悉索索,似乎有人正在穿行,并快速向这里接近。

    要知道,如今洛阳一带还不是十分宁静,如宋竹正月回家时一般,路遇盗匪的事,西京附近各地都不少见。而且宜阳书院又在山上……萧禹的神经,一下就绷得紧,再顾不得调弄宋竹,而是肃容道,“你别说话。”

    见宋竹拧起眉头,小口微开,他心中一急,干脆直接揉身上前,捂住她的嘴,半是拉半是拖的,把她拉到了小径附近最大的一株树背后,藏了起来。
47恍然
    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啊;既然有心和好;就不能好好赔不是吗?

    宋竹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觉——若是换了别人,在上两次龃龉以后,宋竹虽然不说报复回去,但今生今世也不会再多理睬他什么。可对萧禹……知道他追上来的那一刻;她心里那百感交集的百感中,就硬是没有一道思绪,是不想和萧禹和好的。只不过小姑娘心思多;心念一转,便是又想到了许许多多别的事情;譬如和好得太轻易;会不会让萧禹看轻了自己,以后要是和别人说起,别人会不会又觉得宋家家教不好什么的。

    按她所想,即使心里已经颇想同萧禹和好了,但面子也总是要顾及的,别的不说,这罪总是要好生赔过,检讨也要好生做过,要把当时为什么这般言语的缘由解释一番,自己才能宽宏大量地和萧禹讲和不是?为了和他好好说话,别被姐妹们看见了,她还特地带萧禹走到这僻静所在。谁知道,这人却还是骄矜难改,仿佛自己觉得不生气了,就要同她和好,一转眼就变了一张脸,又是嬉皮笑脸地叫起了‘粤娘妹妹’。

    这回她是真的有些着恼了,直到被萧禹推到树后,也还是将信将疑,不知道他究竟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又起意要作弄她。只不过,萧禹的行动前所未有的郑重,她也是有些被唬住了,被带到树后一会儿,才意识到,萧禹的手还捂在她嘴上呢。

    这……虽说她年纪是还不到,但自从□□岁以后,不论父亲还是兄长,都很少碰触宋竹,萧禹的无礼,立时让她有了几分恼怒,一颗心也被情绪催动,砰砰地乱跳起来。

    她一直克制自己,不愿在萧禹跟前露出小儿女态,但此时已无法保持矜持,宋竹使劲地挣扎了几下,想要脱出掌握怒喝他几句,不料萧禹看了她一眼,反而伸手一揽,将她牢牢地钳制在了自己臂弯里,捂着她小口的手掌,也加了点力道。

    “别出声!”他别过头来,在她耳边轻声细语——虽然两人形容亲热,他此时更是喁喁低语,但语气严肃,神色凝重,却是释放出一股与平时截然不同的气势,仿佛有一言九鼎的气概,叫人对他的话,生不出一丝反驳的念头。

    宋竹被他气势所慑,心中怒火,一时也消散了开来,她略一平静,顿时也察觉到了悉悉索索的声音,仿佛是有人正从山林间一路往此处行来,这声音便是衣袂拂过草丛所发出的。

    这里是通往女学的道路,虽说有个观景台,但因为女学在后山,平时也是人迹罕至,而且若有人观景,也不可能在这夕阳西下、暮色四合的时辰,更不可能不走道路,一定要攀爬山坡。宋竹心中一惊,顿时失去了反抗萧禹的念头,反而有些害怕起来,不由自主地向萧禹依附了过去。

    “也许是流民!”萧禹倒是和她想到了一块去了。她不再挣扎,他也就松开了捂嘴的手,但环住宋竹的手臂仍然没有松开,反而低声道,“你再挨近点,我怕这棵树藏不住。”

    这一片并没有非常粗壮的老树,在一棵树下要藏住两人,自然非得靠近不可。宋竹无奈之下,几乎是钻进了萧禹的怀抱,这才勉强让两人的身影,都躲在了树后头。

    这还是她入读女学以后,第一次和旁人这般亲近,即使是姐妹父母,平时也很少这样靠近,而萧禹身上散发着淡淡的皂角味道,更仿佛有股火热,能将她烫熟,宋竹伏在他怀里,只觉得心中乱跳,说不出的古怪难受,心神都难以凝聚……总之,她极是不舒服,若非形势所迫,只怕下一刻就要挣脱开了。

    “一般的流民,这时候已经动身回去种地,便是没地的,也都找到营生了。即便是游手好闲的那些,也该知道山上是书院所在,不敢轻易闯入。”萧禹却仿佛未曾察觉她的异状,还在她耳边轻声分析,“书院内居住的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书生,武艺不弱,他们自然不敢前来滋扰。会在这时候闯上山的,只怕是流窜的野匪……你知不知道,四天前北面锦屏山已经是出事了?我怕就是这一伙盗匪,今天又摸到了书院来。”

    萧禹说得极快,呼吸呵在宋竹耳边,化为一阵暖意,但宋竹心里却是渐渐冰冷下来,萧禹的分析很有道理,和她直觉的担心也是不谋而合。从去年到今年,几个月的时间里,饶是还算平静的宜阳县,也出过不少谋财害命的案子。

    虽然她和萧禹身无长物,就连穿着都很朴素,但这不意味着劫匪若是遇上他们,就会轻易放走,绑人赎身,只是最好的可能,事实上他们年纪幼小,而且容貌也都不错,单单是本人卖出便很值钱,宜阳县里也从来都不缺少这样的黑人牙。昔日在东京时,小张氏就不知和她说过多少拐子拐了人去卖的事情,让她在出门时都要提高警惕,紧跟着家中的长辈。

    她胆子虽然不是特别大,但也不算很小,此时尚未被吓得脚软,只是也没什么主意——从这里出去,终点就是观景台,再没有别的路,来人虽然没走正道,但听声音,正是从外头往观景台方向而来,他们等于是被堵在这里了。现在唯独只能希望这些人只是随意游走,并不是跟踪而来,这样也许还有蒙混过去的可能。

    “这些人应该只是随便走走,如果是刚才就有意缀着我们,我自然能发现。”仿佛是看穿了她心中的想法,萧禹又在她耳边轻声说话,随着那声音逐渐接近,他也越来越靠近宋竹的耳朵,嘴唇几乎都贴在耳朵上了。——他态度冷静,语调沉着,又给了宋竹几许信心。“你也别怕,我会些武艺,如果来人就只有两三个,肯定没事。若来人更多,那就由我来拖住他们,你乘机往山下跑。”

    仿佛是预料到宋竹即将出口的反对,他又添了一句,“去你爹那里,带人回来。就这么一座山,即使他们擒住我,也跑不出多远的。”

    宋竹知道他所说有理,只好点头应是,萧禹犹豫了一下,又道,“若是你被人擒住,我会立刻逃跑,回去叫人,到时你也不要惊慌,尽量多留些痕迹,这样我们追兵也会尽快找到你的。我腿脚快,师兄们也都习练过拳脚,他们肯定逃不远,马上就把你给救回来了。”

    他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甚至连这种可能都列了出来,并且给了一个切实的解决办法,反倒比宽泛的安慰,要让宋竹更为放心。她轻轻地嗯了一声,抬头看了看萧禹,见他神色间仿佛还有些担心,便踮起脚尖,在他耳边说道,“放心吧,我明白的。”

    说话间,嘴唇不意触碰到萧禹耳朵,她不仅有些不自在,萧禹却是仿若未觉,点了点头,便又细听起了后方的动静。

    在他们紧张的等待下,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几倍,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人从草丛里钻出,站在小路上,居然没有走动,而是叹了口气。宋竹听那声气娇柔,仿佛是个女子,一时间大为诧异,萧禹更是早已伸头窥视,过了片刻,他缩头回来,面上神情却很古怪。宋竹见他这样,胆气渐壮,索性扶着萧禹的肩膀,也伸头去看,萧禹并未阻止,只是握着她的手臂,帮她保持平衡。

    这一看之下,宋竹呆住了——从野路一路涉草上来的,居然是她的同学陈娘子。

    无数的疑问,登时在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