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犬-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家将军有心了!”宋庆接过了酒葫芦,慢慢将盖子打开,先问了问酒的气味,果然是不错的好酒,便咕咚咕咚灌了进去,自己喝一口,再往赵森的口中倒一口,直到一葫芦酒水全部喝干,宋庆缓缓站起身来,将赵森的尸体摆好,郑重其事的跪了下去,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有些神经质的笑道:“老哥,你在天上看着,看兄弟给你报仇,杀光这些建奴!”
说完,他转过身去,看着依然跪倒在地的两百松山堡士卒,问道:“我要回大凌河那边继续打,有没有人愿意跟着的,如果有的话,明日一早来我狗营报到,不想去的也无所谓,留守松山堡就行,你们都是好汉,没人会看不起你们!”
“松山堡没有孬种,打到这个份上,若是下了软蛋,死掉的兄弟会看不起我们,我们都会去,去跟着宋将军杀建奴,给我家将军报仇!”那小兵依旧梗着脖子,其他人也都站了起来,齐声喊道:“杀建奴,为将军报仇!”
“很好,小北清点他们人数。暂时编入狗营!”宋庆见这批人去向已定,总算放下了心,他倒不是兼并别人部众有瘾,只是松山堡这边如今只剩下两百来人。似乎摆在哪里都不合适,还不如编入自己的队伍之中。
能够在这种惨烈硬仗中活下来的,无论武艺还是胆识都是上佳之选,算是最好的老兵,如果能够归了自己,他当然也不会放过,而且方才听那小兵说了赵森的事情,宋庆竟然有种被托孤的感觉,觉得自己跟赵森算是个神交的好朋友。如今朋友已经死了,他自然有义务去照顾朋友手下的弟兄,这一点倒是和什么兼并扩充之类的扯不上关系,纯是兴之所至而已。
况且对于加入狗营的事情,这些松山堡的兵自己也不反对,赵森平时没事就在营地里聊宋庆,又是京城击退皇太极,又是大战鳌拜,还有什么受天子嘉奖之类,这些兵都知道宋庆是个了不起的人。也知道将军对这人非常佩服。
如今能够跟了宋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修成了正果,再说宋庆是要带他们去报仇的,能够给将军和这些同袍弟兄们复仇,活下来的两百多条汉子自然不会拒绝,因此都充满热情的去找洛小北清点人数,当晚就直接跟狗营混住了。
松山堡的兵自然也是辽东的兵,说白了就是关宁军,不过刘升等人对宋庆这种挖墙脚的事情也没什么看法。一来他是吴襄部下。跟吴三桂关系非常好,宋庆和吴三桂是结拜兄弟。从这上头论的话,那也是关宁军自己人。
二来大伙儿说白了都是朝廷军马,反正是要在一起作战的。暂时归到谁的营头里并不重要,关键时刻大家一起上就是了,除非是大片大片的吞并,否则没有必要分的那么仔细,平白还伤了同袍之间的和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打了这几仗下来,他对宋庆已经佩服到五体投地,这人打仗水平已经完全超过了关宁军,手下狗营的素质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人数实在太少的话,几乎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大凌河的战局。
这样的人手下多些兵马,无论对于大凌河方向,还是对于整个辽东明军,绝对都是件好事,因此刘升对宋庆就地补充些兵马毫无意见,甚至想着如果能够多跟对方混一段时间才好,跟着宋庆就算不打胜仗,好歹也不会担心战败的问题,作为一直处在劣势,总是被后金压着打的关宁军军官来说,绝对是个很不错的体验,毕竟没人喜欢不断被敌人抽脸。
在松山堡中睡了一夜,宋庆的精气神总算是恢复完足,他知道这是年轻人的特权,若是换成那些四十来岁,甚至三十七八的,劳累这么一整天之后,指望睡一觉就能换过来,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也只有他这个岁数才能做到。
“幸亏自己托生的好。”轻轻低语了一句,他快速从床上跳了下去,叫人来给自己穿好盔甲,大致调整了一下,觉得全部妥当了之后,这才开始走出门去,他虽说不是个苛刻的完美主义者,可在这些方面却从来都和讲究,为了狗营的人能够保持整洁利索的习惯,自己从来都是等一切收拾停当,才会出现在大庭广众面前,也算是以身作则让人看了。
此人各个营头的人马也都刚刚起来,有些职责在身的在忙着做事,其余的则是伸着懒腰,打拳抻腿,逐渐恢复自己的状态,见宋庆从营房内走了出来,忙都站立在两侧行礼,宋庆也不客气,一路上朝人挥挥手,到处都走走看看,又是安排人去分发饭食,又是叫探马出去打探消息,慢慢碌碌快一刻钟,这才算是闲了下来,对已经找上来的薛五道:“你去叫咱徐州的弟兄们再辛苦些,找片避风的地方,将咱们那些战死的兄弟都烧了,弄成骨灰装好,坛子你那边都有吧?”
“都带着呢,全在胡大人那边,准误不了事,没看出这人还真是个有性子的。”薛五说着有些感慨,老远便见胡捷也朝这边走了过来,挥着手道:“胡大人,你邳州卫战死那些弟兄,也一并烧了吧,当日在京城打仗时,我们便是这么做的,这仗天知道还要打多久,就算是现在就走,到了家尸首也都臭了,实在是没法带回家乡,只能运骨灰。”
“全听你们的,我等会儿就让人跟着你们去烧。”胡捷已经从昨日那种疯狂状态中恢复过来,整个人看起来依然是那副老成持重带点圆滑的模样,可眼神中却沉静了许多,倒有点像是勘破世情的老和尚,叹口气道:“这次真是伤筋动骨了,两千人打剩下三百多,也不知道回去要如何向弟兄们的家人交代,宋大人,我想求你件事?”
“不用你说,我知道该怎么做。”宋庆立刻说道:“剩下的仗,如果不是必要的,你们就不用打了,得给邳州卫留下点种子,这三百人就是种子,只要能都带回去,到了那边升做军官,一支强军很快就能拉起来。”
“谢宋大人!”胡捷说着,眼圈又有点泛红,似乎生怕宋庆觉得自己贪生怕死,又补充道:“这些弟兄不用上,我可以上去,老胡这百十来斤的,再杀几个人也不成问题,不会让宋大人难做!”
“说不用上就不用上!”宋庆斩钉截铁道:“咱都是一处出来的,我在前头打仗,后面也要有人管家,原本就是你老哥在管,难不成还想撂挑子不干?你老哥的性子宋庆见识过了,谁敢说你不是好汉,我第一个不答应!”
“多谢宋大人!”胡捷的泪水还是成功的夺眶而出,似乎一切的委屈和伤心,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四十好几的人,堂堂三品指挥使,竟然蹲在地上抽泣起来,薛五和宋庆赶忙也蹲下安慰,好一阵子才算将人劝住。
看着逐渐远去,带着人去准备火葬的胡捷,宋庆没来由的一阵轻松,毕竟他做到了一个新的记录,除了徐州本地之外,又有一支兵马被他影响了,只要这些邳州卫的种子兵能够回去,那个从来都是烂柿子一般的邳州卫,真的能够成为强军。
第二百八十八章 再见孙承宗
第二更到!
辽东此时的天气已经很凉,如果是在江北,此时应该还在秋末,甚至有时候能够感受到些秋老虎的厉害,可在这里却完全已经进了冬天,宋庆知道这年头好像有个什么小冰河时期,但还是没想到会这么冷,而且这辽东跟江北的温差也实在是差的太多,几乎是一个穿棉袄,一个可以穿单衣的差别,好在今天的饭食准备还算不错,都是些暖身子的。
狗营这边吃饭从来都是三顿,因为训练力度太大,吃少了根本就顶不住,而且营养搭配方面也非常讲究,让宋庆顿顿提供肉食不可能,你把他骨头砸碎了也供应不起,不过适当的也会有些鸡蛋之类的东西调节。
这一趟因为是来松山堡支援,很多物资没来得及带来,就只能以数量取胜,让人大锅大锅的熬粥,加上些腌制的咸菜,还有人去附近打了些野味,加上头天双方战死的马匹,这顿饭吃得无比丰盛。
不少吃苦受累惯了的关宁军几乎是头一次这么猛吃,有几个克制能力差些的,差点没吃的噎死过去,让刘升等人都是面上无光,却也不能去说什么,毕竟狗营的伙食他们也见识过,确实是要比他们吃的好些,何况今日有不少马肉,甚至比狗营平时吃的还好,对于他们那些苦哈哈的手下来说,完全是过年时候才能够享受的待遇,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派出去的夜不收回报。孙承宗所部三万多人正在朝这边赶过来,想必是在驱逐了德格类之后,听说这边打的惨烈,特意赶过来支援的。虽说这情节很像枪战片中姗姗来迟的警察,但来了总归是好事,宋庆这边都加在一起,也就剩下不到五千人,虽说这次他打出了堪称辉煌的战损比,几乎是一个换人家一个半,但本身兵力不足也是事实。
此时松山堡方向应该是没有战事了,但却不能打百分之百的包票,皇太极那边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保不齐别人会做什么,就比如说那个只是被驱赶出去,却没有多少损失的德格类,他手下力量和多铎差不多,好歹也是几千骑兵呢,若是好死不死又来这边碰一碰,以他部下经历过连番惨烈战斗的兵来看,恐怕是没多少气力对付了,能平安撤离就算不错。
因此,孙承宗来的非常好。老大人身边好歹几万人马,到时候直接加入进去,好吃好喝混两天,然后浩浩荡荡的直接奔赴大凌河,跟秦良玉和吴襄他们会合,接下来如何打,又能打出什么样的结果,这就要看老天爷向着谁了。
反正就如今来看,局面比历史上好太多了。后金不但没有形成围点打援。自身损失反倒不少,明军也没有傻乎乎的去进行添油战术。因为有城下那支兵马在,战事不再那么紧急,孙承宗也没有将让各部立刻出击。零零星星的赶过去,而是将人马全都收拢完全之后,这才大摇大摆的驱赶着德格类向大凌城方向开进,再加上松山堡这边的胜利,局面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好,宋庆一边喝粥,一边给这次已经发生的战斗算账,发现自己确实已经做出了不少贡献,心中顿时偎贴不少。
又过了一天之后,孙承宗总能算是姗姗来迟,宋庆特意将这次斩获的后金兵摆了出来,就在松山堡前面摆着,好几千个金钱鼠尾摆在一处,还有各种花里胡哨的旗帜,虽说气味难闻了些,但好在今日风挺大,倒也觉不出什么来,可这气势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孙承宗的兵马到了之后,所有人都被大大的震撼了一把,有些打老了仗的宿将更是几乎把眼珠子瞪出来。
好几千后金兵啊,尤其宋庆还专门把那些皮甲和白甲的真夷摆放在一处,也有足足上千人,这种仗关宁军多少年没打过了,看看那满地尸体和军旗,兵器,不少人都是两眼放光,可再看看对面那浑身是血,衣甲破烂,几乎像是阎王殿爬出来的几千明军,没人敢有什么造次之举,生怕自己的某些行为被对方误认为是抢功,再出现什么不忍目睹的惨事。
尽管这边有三万来人,又有孙承宗坐镇,可要是双方冲突起来的话,没人觉得人多的一方会赢,松山堡前的大杂烩队伍,有着超乎一般明军,甚至超乎一般后金兵的杀气,这种气息被几千尸体衬托着,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好在冲突没有发生,对面走出个膀大腰圆,盔甲几乎被鲜血浸透的将官,几步到了近前,单膝跪地道:“末将统制徐邳二处兵马宋庆,叩见督师大人!”
此人便是宋庆?孙承宗部下都是关宁军,当日在京城便没少听说宋庆名声,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不说仗打得如何,单看这人便不一般,更何况还有几千后金兵的尸体,这名将之称看来是不虚了。
孙承宗也很高兴,这次大凌河出事,几乎将这位老督师急得快要上吊,他原本跟邱禾嘉关系就不怎么样,派人去锦州调兵,对方也是推推诿诿的不肯给个准话,若不是被困城中的祖大寿是吴襄亲戚,又是吴三桂亲自来请援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行,可即便是出了兵,打的似乎也不怎么样,他也只得四处去搜罗兵力,准备来这边增援。
按照原本的想法,他是打算将兵力逐渐派上去的,虽说这是兵家大忌,可大凌城那边形势太过危急,在彻底解决之前,只得一点点先给他们增援,多一些防守的力量,不过在内心深处,他自然很排斥这样的打法。
如今形势却不同了,宋庆到了辽东,连续几仗下来,将原本气势汹汹的后金兵打了回去,虽说局面也没完全解开,却比当初好了太多,老爷子心情总算好了起来,虽然被德格类折腾了一通,宋庆这边却打得不错,好几千的后金兵死于此地,皇太极的力量已经受到不少损失,接下来大凌河的仗该是好打些了,见宋庆毕恭毕敬跪在面前,赶忙上前搀扶起来,笑容满面道:“这几仗打得不错,你来了,本官也就放心了!”
“督师谬赞!”宋庆顺势起身,也第一时间观察了孙承宗,老爷子脸色可比那时候难看了不少,当初在京城时候刚刚起复,又是带兵收复失地,虽然不敢说风光无限,好歹也是顺风顺水,如今又重新回到辽东,这一年来想必没少劳心劳力,加上这次大凌河的事情,也是把人累得够呛,宋庆对这老人一向是很尊重的,当即说道:“末将多句嘴,督师可比那时候显老了,自己多注意身子才是,偌大辽东全都指望着您老呢,您可不能倒下。”
“老夫也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奈何这辽东苦寒之地,连朵花都种不活的,又哪里来的闲情逸致。”孙承宗也是叹了口气,却很快重新调整好了,再次恢复了那个封疆大吏的威严,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却忽然觉得有些别扭,仔细想想却是宋庆这个名字的问题,便问道:“老夫要是没记错,你也该到冠礼的年纪了,可有字吗?”
“有一个,不过是末将自己想的,字鹏飞。”
“这,不知有何讲究?”
宋庆笑笑道:“末将也知道这不太符合规矩,人家的字都是跟名有关的,不过末将是个粗人,最是敬佩岳爷爷,岳爷爷叫岳飞,字鹏举,末将干脆字个鹏飞好了,也跟岳爷爷一样杀金兵。”
“也罢,本想着给你取一个,既然你能以岳武穆明志,这鹏飞自然也叫得,往后便以此称呼吧。”孙承宗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看宋庆身后明显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大杂烩,再次问道:“鹏飞,不知你这边尚有余力再战否?”
“自然是能打的,昨日已经歇息一夜,回到大凌城差不多还要两天工夫,足够弟兄们休息了。”宋庆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指着身后兵马道:“之前那一仗死了不少人,末将这边多得是想要报仇的,拉上去给口饱饭就能打!”
“好,要的就是这样的志气!”孙承宗对眼前这年轻人是越来越喜欢,原本在京城时候,就觉得是个难得的猛将,只是因为跟宣府那边闹起来,让他多少存了疙瘩,觉得是否有些太过年少轻狂。
可如今到了辽东,人家又打成这样,已经容不得他再继续忽视,到了大凌河之后,马上便是大战,更要借重这样的猛将,当即又是夸奖几句,便引着宋庆去和其余将官见面,当下又是一番寒暄。
孙承宗大军奔波而来,自然也不能立刻便去大凌城,同样选择在松山堡方向歇宿,休整了一天之后,这才重新向着东北方向开进,几乎与此同时,多铎和莽古尔泰的败兵,也重新回到了后金大营,备言这次出兵的失利。
第二百八十九章 重返大凌河
三更一万求月票!
松山堡之战,几乎可以说是此次大凌河之战的转折点,从最初后金占尽便宜,几乎压着各路明军打,到如今的双方势均力敌,明军在气势上甚至还高了一头,这在开战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皇太极原本觉得,自己已经将情况估计的够客观,对明军也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将所有一切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力量全都考虑到了,却还是没想到如今这个局面。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宋庆闹的。
对这个人,皇太极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态度,仇恨是肯定的,毕竟宋庆毁掉了他太多次机会,之前在京城的时候还好,那时候虽然兵威日盛,但他自己都没想过攻下北京,只是在那边炫耀一下武力,让新即位的崇祯皇帝感到害怕而已。
那时候被宋庆击退,虽然让自己的目的没有达成,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毕竟他打到了大明的京城,给明国那边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哪怕最后收尾阶段出了点问题,却不会造成什么太大影响,勉强也就可以不提。
但这次不同,攻打大凌城可是他统一辽东既定战略中很重要的环节,原本一直都顺风顺水,自从宋庆来了之后,整个局面一下子变了,虽然还没到真正威胁他们的程度,可却也将他的计划完全打破,原本的围点打援竟然用不上了,他不得不跟孙承宗手下的大队明军来次正面对决,这是丁口不多的后金所极力避免的事情。现在却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没办法,因为他不能放弃,这次劳师远征,耗费多少粮米就不说了。辽东毕竟不是关内,这里到处都是明军屯堡,城池大部分还在他的手上,他没什么东西可抢的,所以出征除了战略目的之外,没有其他可以赚到的东西。若是无法达到自己预订的目标,等于是白白耗费资源,加上如今死了这么多人,几场大战下来竟然损失上万,就此放弃可就亏出血了。
对面的大凌城依然在被包围状态,但城中的人却一点都不慌乱了,毕竟外头还有近一万明军,之前也小规模打了几次,那吴襄虽说不堪战,可儿子吴三桂却是个敢打的。竟是带着几百骑兵就敢出来,虽然比不上宋庆勇猛,却也有点本事,加上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几次下来后金这边也没占什么便宜,杀了对方快一千人。自己这边也损失了两三百。
如果就这么耗下去还好,后金兵的素质终归远超明军,早晚能把对方给耗死,关键是松山堡那边的目的根本没达到,多铎和莽古尔泰几乎是狼狈不堪逃回来的,被宋庆打的灰头土脸,如今大营里面也弥漫着一股颓丧气息,皇太极有心想要打个漂亮仗,先把对面的吴三桂父子和秦良玉赶走,却又怕孙承宗乘势杀过来。只得暂时放弃这种想法,静静等待大战。
到了第三日正午时分,明军终于到了,孙承宗的大旗迎风招展,宋庆的狗旗更是趾高气昂。四万明军浩荡而行,几乎是明目张胆的通过后金兵防区,来到大凌河城池下面,祖大寿在城中被憋了一个多月,如今总算是松了口气,毫不犹豫开了城门,自己领着几百人出来,老远便滚鞍下马,一路膝行到孙承宗面前,泣不成声道:“督师,您老人家可来了,末将这一个来月过得苦啊,城里头粮食越来越少,您若是再晚来几日,怕是就要吃人了!”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历史上大凌城被困四月,最后真的就是靠吃人度过的,前脚打完了仗,后脚就把战死者割了吃肉,虽说这挺反人类的,可也是真被逼到没办法了,祖大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假投向,然后骗皇太极说自己家人都在锦州,让他回去把家人借来,结果到了锦州便闭门不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模样,这才算是得脱大难。
他倒是逃出去了,大凌城中的人却几乎死绝了,城外援兵的损失比城内还大,六万增援部队几乎被打到断子绝孙,辽东形势也从此急转直下,吴襄被夺去了总兵的头衔,改由吴三桂接任,祖大寿自此一蹶不振,崇祯皇帝想要召见他,他每次都拖着不去,皇太极想要招降他,他同样也是不肯答应,在辽东过着多一天是一天日子,算是彻底苟延残喘了。
过了崇祯五年,整个关宁军的势力大幅度缩水,最差时候只能退到山海关沿线,除了吴三桂一支兵马还在活动之外,其余几乎都失去了作用,甚至直接被人家灭掉,这也是后来清军出关如此容易的原因,因为只要吴三桂投降了,山海关外根本就没有其他明军力量可以阻止他们,况且那时候还是跟李闯的流寇打,关宁军最后的选择也是没办法了。
当然,说这些有些远了,如今局面比历史上好太多,至少大凌城这边还可以一战,按照宋庆的估计,只要明军不犯太大的错误,这仗会以两败俱伤收场,关宁军固然损失惨重,但皇太极的损失也不会小,估计能消停个一年半载。
至于他的狗营,他已经决定省着用了,邳州卫那三百来人自然是种子,他如今手下这一千出头,同样也是将来扩军的基层军官,孙承宗昨日便已经将他此战功劳记下,怕人飞马送去京师了,只要打完了仗他不死,升官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且恐怕还是升大官,宋庆虽说写不了什么古文,但看还是能看懂的,孙承宗那份报功文书上写的他都看过,又是什么亲冒矢石所向睥睨,又是纵横来去,血染征鞍,总而言之他宋庆就是如今的岳武穆了,皇帝看到之后的反应可想而知。
孙承宗当然不知他如何想头,这会儿正忙着安抚祖大寿,不远处吴三桂父子和秦良玉也是闻讯赶来,明军三股势力竟是在此来了大会师,见兵马已经达到了五万来人,还有两万民夫,顿时气势也跟着高了一截,有些脾气大的营头甚至开始大声朝着后金那边叫嚣,估计这会儿要是真打起来,很多人都会借着这股豪气冲一冲的,宋庆从来都很擅长抓住机会,立刻建议道:“督师,眼下军心可用,不如叫末将带着冲一阵,也让那些建奴知道督师的威风!”
“好主意,就冲他一阵,耗了这么久,也该叫皇太极知道老夫到了!”孙承宗虽说是文人,也没有卢象升那种大砍大杀的本事,不过多年在辽东苦寒之地跟后金周旋,也是练出一副铁蛋,见军心士气极高,当即也是有些意动,立刻调兵了数千骑兵给宋庆,加上吴三桂主动请缨,两边并在一起,七八千关宁铁骑呼啸而出,直扑后金大营外围的队伍而去。
明军突然出击,后金那边也觉得蹊跷,不过回应倒是很及时,多铎带上没能出来,德格类在外头绕了一圈,虽说被孙承宗驱赶走,可脾气倒是涨了不少,他在后金地位原本就不太高,这次也想找机会扬扬威风,听说宋庆在外头叫阵,也不去通知后面的皇太极,直接领着几千骑兵杀了出来,与冲上来的关宁铁骑战在一处,片刻之后便主动找上宋庆。
两军撒开混战,宋庆原本只顾着杀人,却不想迎面冲来个衣甲鲜亮的,一看就知道是大人物,当即便迎了上去,不过十几个回合之后,德格类便觉得气力不支,这才明白多铎为何败的那么惨,有心想要退回去,却被吴三桂赶上前来,与宋庆一左一右夹击,杀的他汗透重甲,喘息连连,正在危机时刻,却见皇太极那边大营发兵过来,看样子是瞧出这边吃紧,特意过来增援,宋庆和吴三桂见对方大军到来,根本没有退却的意思,直接领人又冲杀一阵,直到将德格类击退,这才收兵回去。
皇太极亲帅大军前来,却连个戏尾巴都没赶上,也是有些郁闷,见德格类灰头土脸,有心要训斥几句,终归顾念着是自己兄弟,没再多说什么,将莽古尔泰派到前沿,把德格类替换下去,戒备也加强了几重,谨防明军再来。
可明军那边却没打算再来了,今日打了这么一仗,算是个很好的开头,接下来便是两军对峙,决定大凌河之战胜负的时候,双方没有完全把握,自然不会主动出击,孙承宗带的粮食也足够多,干脆跟他们对耗起来。
连续耗了几天,皇太极首先坐不住了,他这次来的时候倒是带了些粮食,本想着一边围城一边去周围抢,将明军各处屯堡屯卫的粮食抢来,可如今孙承宗到了,抢劫成为了危险系数极大的事情,这样一来粮食自然不够用,若是不能在十日之内分出胜负,只怕到时候就只有原路撤回一条路可走,否则真没了粮食,军心涣散起来,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百九十章 两军对垒
感谢芝兰室和云哥818的打赏,鞠躬!
大明崇祯四年九月十一,双方准备了好几天的大凌河之战,总算再次开打了,后金方面四万来人,明军方面则是五万多点,考虑到两军战斗力的差异,以及明军主要协助守城,胜负应该在五五之间,至少不会出现特别一边倒的情况。
当然,前提是双方不要犯错误,考虑到明军经常性的出现一些特别经典的错误,哪怕那些名将和名帅都不例外,宋庆特意守在孙承宗身边,就怕哪个昏头将军出些古怪的主意,孙承宗迷迷瞪瞪再答应了,那可就把大好形势全葬送了。
不知是自己的勤奋所致,还是老天爷在这个时空中真的站到了大明一边,反正宋庆所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出现,连续几天明军都没什么太大动静,只是不断派出夜不收,到附近的地区晃荡,跟后金方面的同行互相比划一下。
夜不收或者探马其实就是侦察兵,都是武艺非常高强,人也非常机警的兵王,交手自然是非常精彩的,连续斗了几日之后,双方都有死伤,但人数全都控制在一百人之内,也算是波澜不惊的进行着。
直到九月十一这天早上,后金那边战鼓敲得出奇的响亮,大队人马也全部都动员起来,明军这边自然也不例外,最近几日大家其实都在判断决战的时刻,也得出来了准确结论,应该就是在这几天。同时把各项应对措施都制定出来,只等着对方前来进攻,然后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次战事,如今对面果然开始进攻。明军当然知道该如何去做,也迅速行动起来。
作为金箍棒一般改变战局的存在,宋庆没有被排在前面,孙承宗如今对他非常倚重,也知道这是把锋锐的钢刀,一定要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如今战事刚刚开启,倒是不急着用他,等到战事陷入胶着时候再上不迟。
前锋方面。明军是吴三桂,后金方面是阿巴泰,奴儿哈赤的七儿子,莽古尔泰的五弟,皇太极和多铎、德格类等人的七哥,也是皇太极挺不喜欢的家伙,主要原因是皇太极即位的时候,没给他封和硕贝勒,导致阿巴泰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