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犬-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解决之后,宋庆轻松许多,跟孙伯平商议了一下,继续领着队伍出发,这次徐州卫和左卫的人没有走远,就在五里之外吊着,等待前面遇到情况之后迅速赶上,当然可能遇到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遇到敌人可以迅速支援,另外一种则是和之前一样,遇到好处可以迅速上前分赃,宋庆自己这边拿的够多了,该给徐州的弟兄们分上一些,顺便也分担下压力。
连续三天的行军,总共发生两次战斗,不过规模都不算很大,后金方面显然已经撤出了大部分人,现在能够找到大股敌人的,只剩下遵化和环绕在遵化周围的地区,其余地段很难再找到什么。
确定这消息无误之后,孙伯平派探马找后面大队的孙承宗请示,得到向遵化方向靠拢,暂时在马兰峪关下驻扎,等候大队上来,顺便等候玉田和丰润方向的友军,总之是不要轻举妄动,尤其是宋庆所部。
孙伯平倒是非常理解,人家本兵大人是怕宋庆年轻气盛,一直以来又没受过什么挫折,如今见周围后金兵不多,遵化的防守力量估计也不太强,万一兴致起来率兵直接杀过去,到时候容易陷在里头。
本兵大人是好意,可孙指挥使丝毫不担心这一点,他跟宋庆也算挺熟悉了,知道这个属下的做派,虽然看起来很是勇猛果敢,可却从没有脑子一热就如何如何的时候,这也不过是白嘱咐一句,他甚至都没派人给宋庆传令。
果然,当他们到达马兰峪关的时候,发现狗营早已经把营帐扎好,不少人都在忙着埋锅造饭,还有的在唱着歌,大有在此苦干十年,将马兰峪关变成世外桃源的意思,显然不像是准备打仗的。
又一天之后,大队总算到了,玉田和丰润那边也各派了两千人过来支援,虽然这两千人中接近一半都是民夫,可这已经是当地能够支援的极限了,孙承宗其实也没指望他们做出多大贡献,只是两地因为一直都被后金压着打,对于遵化陷落也有不小责任,如今这是给自己赚折罪的功劳来了,他当然也不能拦着,哪怕派来的都是民夫,好歹也能帮着大军搬东西呢。
得悉明军大军来袭,遵化上下顿时一片恐慌,如今留在这里的只有几百真夷,其余的全部都是包衣,剩下的物资也不算太多,他们本来打算再坚持一下,把东西全运走之后就离开,谁知道明军速度竟然如此之快,顿时都有些傻眼。
孙承宗眼光老辣,派出几队探马,根据报回来的消息,迅速就判断出后金方面没什么准备,而且各处都很混乱,因此没再这里耽搁,果断派人出击,宋庆的狗营自然是全军先锋,从正面向遵化开进,徐州卫和左卫的人也跟上兜底,关宁军两部从左翼进军,先锋是吴三桂的马队,右翼方面则是山东卫所和陕西两部,前锋都是那些刚吃到几顿饱饭的陕军。
三千营的马队这次同样跟了出来,杨宁就在队伍当中,他们这次的任务是外围游弋,阻击各处来支援遵化的后金部队,当然很有可能无事可做,现如今遵化对于明军意义重大,可对后金来说却真没什么意义,如果不是城内还有几百满洲太君,想必不会有人太当回事,直接放弃了都有可能,三千营这次的差事可谓异常轻松,杨千总也是喜上眉梢。
至于孙承宗,本兵大人当然不会冲锋陷阵,而是领着本阵在后面缓慢推进,换个讲究点的词就是策应各处,其实本兵大人很想亲临一线的,奈何营中有宦官三名,胆小如鼠,根本不具备上阵的能力,偏偏还要负责监军。
当然也不会有谁对此提出意见,孙承宗位份很高,又是个文官,没人指望他真拿着大枪冲锋陷阵,他又不是卢象升,何况军中还有三位更加得罪不起的宦官,因此老老实实在后面就好,反正这仗看起来也不是很难打。
第二日天光放明,各部便依此出发,出发之前宋庆还和吴三桂见了一面,后者对他很是感激,因为要不是宋庆提点的话,怕是吴某人还在京城附近晃悠,跟着关宁军大队到处搞串联,从如今传来的消息看,皇帝显然已经很不耐烦了。
皇帝不耐烦意味着什么,这谁都能想象的到,袁督师的性命基本保不住了,如今还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这次大串联中上蹿下跳最威风最活跃的,怕是都要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是砍头的下场,好一些的估计也将在未来几年被逐渐换掉,不过这对吴三桂来说倒是好事,关宁军因为成军太早,里面前辈众多,他一个新进之人想要出头,上头被换掉的越多越好。
宋庆也彻底踏实了,关宁军有何变化跟他没关系,关键是他自己没有被扯进去,徐州卫也是平安无事,这就是最美好的结局了,打完了这仗之后,名声实惠差不多也赚够了,早点回徐州谋求进一步发展才是正理。
短暂交流之后,两人率领各自部署朝遵化方向冲杀而去,这次不是孤军作战,后面有大兵压阵,孙承宗给他们的命令也是一往无前,用最快速度将外围敌军击溃,这是吴三桂最擅长的手段,同样也是宋庆最擅长的。
感谢抢投草的更新票,今天也是三更,晚上九点还有一更!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复(二)
上辈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宋庆都是在北直隶和京城度过的,对这些地方再熟悉不过,只是到了人近中年的时候,他却忽然发现,自己有些认不得那些熟悉的地方,不是他的记忆出了问题,而是这些地方的变化实在太大。
草场变成了工业区,空地盖起了商品楼,原本充满了自行车的公路,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场地,从某处到某处,需要的时间从来都是理论上的,事实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段不堵车,只是分为堵塞是否严重而已。
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天空的雾霾,他曾经很怀念小时候的蓝天和鸽子哨,只是却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可如今他回来了,只是没刹住车,穿越大道上从不堵车,他一出溜就到了大明朝,虽然没有那些用惯了的电器,却得到了思念依旧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可以将后背托付过去的兄弟。
而现在,他就领着自己的兄弟,冲杀在遵化附近的官道上,势如破竹一般向遵化卫突进,心头无比畅快。
这和之前发生的战斗不同,包衣们战力不强,战心更弱,给他的感觉像是在徐州卫剿匪,所到之处当当者立毙,说是所向睥睨都不足以形容进军的速度,左右两翼的速度似乎也很快,尤其是吴三桂的马队,貌似已经杀到他们前面去了。
宋庆知道,各部都在跟时间赛跑,不是为了收复大明的土地,因为爱或不爱,遵化就在那里,可如果去晚了的话,很多东西就抢不到了,他们和吴三桂所部的关宁军还好,前者这次占了不少便宜,后者原本就是边军大户,正经有辽饷支撑的,也不太担心财政问题,可右翼的山东兵和陕军却像疯了一样,玩命往前面打去,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
山东兵这次吃亏太大,不少人战死沙场,抚恤银子肯定是个不小的数字,都指望朝廷发下根本不现实,卫所肯定要自己承担很大一部分,如果不趁这时候多捞一些,回去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陕军比他们还惨,高迎祥和李闯在陕西造反绝不是偶然,那地方从汉唐之后就再没发展起来过,哪怕是宋朝那种富裕时代,比起北方其他地方还是要贫穷一些,跟南方更加不用比较,如今到了大明朝,连着好几年闹灾荒,三秦之地遍地饿殍,当兵的虽说有朝廷管着,可如今这年头不是汉唐,没人太把军队当回事,甚至连很看重西军的宋朝都比不了。
因此陕军这次出来之后,日子过得就一天不如一天,几乎比在老家时候还要清苦,加上没打什么占便宜的仗,也没捞到什么红利,全军上下士气低迷,就打算这趟出来捞一票,因此作战时候悍不畏死,生怕比山东兵少抢了一点。
附近的后金兵们倒了大霉,他们很多连战兵都不是,全都是运输队,把遵化那边物资抢运出来送到辽东的,被三路人马连番攻打,连性命带东西都丢得一干二净,明军的战斗力在财货刺激下彰显的淋漓尽致,真正在短暂时间内恢复了汉唐时期面对异族的荣光,宋庆一直在幻想,若是真夷们脑袋上的辫子都是金丝做的,辽东是不是早就被拿回来了?
只不过这种勇猛,到了遵化卫的时候,几乎在同一时间消失了,因为他们遇到了遵化城墙。
明朝时期在兵力的纵深配置上,将遵化县列为第一线,而遵化县的兵力,又主要是放置在长城沿线上,且因遵化地位的日渐重要,巡抚顺天府等地方官员也将衙门安设在遵化,这么多高级配置都在这里,遵化城墙的威力着实不容小觑。
说实话这地方如果好好守卫,当初根本就不该本攻下来,可皇太极亲率兵马由喜峰口入关,并连破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等处边城,合兵包围关内重镇遵化,这地方还就真的陷落了。
潘家口啊,宋庆生长了十年的地方,小时候刚回京城,那边的记忆还总是忘不掉,如今他的队伍距离潘家口不远,却没心思去那个地形地貌可能变化不大的家去看看,而是要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城墙上面。
吴三桂的人都是骑兵,显然不适合攻城,而且培养骑兵的费用远比步兵要多,哪怕不是自己的人,宋庆也不舍得让骑兵下了马去攻城,狗营这边培养费用同样不低,加上是绝对的自己人,因此最适合攻城就是山东卫所和陕军,以及宋庆刚刚收拢进来的前官兵现土匪们,只是究竟要如何打,还需要三方会商一下,宋庆立刻派人去给两边送信,让他们迅速向中心处靠拢,又派人去请示孙伯平,让他给孙承宗去信,并请求调拨一些攻城器械来,总不能让他搭人梯攻城。
一个时辰左右,吴三桂亲自到了,山东那边派来的是老熟人田英,陕军则是个叫魏勇的高大汉子,吴三桂和田英都有交情,陕西人性格也直爽,因此宋庆也不卖关子,指了指前面的城墙道:“地方你们也看见了,我估计上头肯定让我们先打,毕竟城里就两万守军,大多还是包衣,我们要是发发狠,肯定能打下来,叫大家来的意思是商量打下来之后如何分赃。”
分赃这个词用的非常直白,三位军官嘴角一抽,却谁都没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军收复之后,肯定是要洗一通的,还会抓出一些比较有钱的‘汉奸’典型来,当然现在还没有汉奸这个词,宋庆决定自己造出来,见众人都在等着他分说,当下也不客气,说道:“城里大概分四部分,我狗营、或者说是徐州卫去找那些真夷拿,那里打得最苦,但收获可能会多些,如果谁想要抢也可以,现在就说出来,那几百真夷归你们。”
真夷的战斗力谁都知道,几百号凑在一起,绝对不好对付,因此这方面没人提出不同意见,只是那魏勇舔舔嘴唇道:“那真夷的脑袋如何分配?”
宋庆早知道会有此节,立刻答道:“我的人打生打死,肯定是要占大头的,何况其余各部也都要分润,消息说有两三百人,我拿出三十个分给你们,想多要的话就拿钱来换,这没问题吧?”
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八十章 收复(三)
当宋庆说出分配方案的时候,其他三人都陷入了沉思。
真夷脑袋值钱,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而且有些时候不止是钱的问题,还能帮你升官,或者是挽救住岌岌可危的位置,总之在这个后金越来越强大,朝野上下虽然没当成第一大敌,却也开始逐渐重视的时代,真夷首级已经逐渐成为第一战功,也就是军队想要升官发财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没有人会不重视这件事情,也都希望自己可以获得更多利益。
不过宋庆的分配方式倒是也合理,两三百真夷真被困在城中,那肯定是要拼命的,到时候若是真围剿对方,弄不好得付出不小伤亡,这对于马上就要结束战争返回家乡的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没谁愿意承受这样的损失。
因此在考虑了一阵之后,所有人都同意了这个分配方式,如果需要人头的话,到时候花钱再找宋庆去买就是了。
见众人表示同意,宋庆继续说道:“下一个就是汉奸了,这个词是我发明出来的,就是汉人里的奸细,专门里通外国,给异族提供方面的,虽说这遵化是被人攻下来,里面肯定有不少人是不情愿的,不过规矩大家都懂,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些人我是不会去碰的,你们三家自己商量一下谁来。”
说完汉奸的事情,宋庆还意味深长的看了吴三桂一眼……
吴三桂当然不理解这一眼中隐含的无限含义,下意识认为这是宋庆这是顾及两人交情,在给他找便宜,先适应了一下这个新词,沉思一阵说道:“那我就要那些汉、汉奸吧。”
田英和魏勇还没表态,宋庆却立刻拍手称善,心道这是莫大的讽刺啊,你吴某人以后就是大明朝最大的汉奸,比洪承畴都不差的,如今却在进行清剿汉奸的活动,若是将来真把山海关开了,回想起今日种种来,也不知会是个什么心思。
所谓的汉奸们,无疑也是很大一块蛋糕,毕竟能够被选上搞合作的,都是一些有钱人,至不济也得是土财主,就跟后来鬼子进中原之后搞维持会一样,那都得是村长保长担任维持会会长的,一般人想干这个都没资格。
正因为如此,对付这些人肯定有得赚,哪怕不杀人全家,只要把这话说出来,对方肯定也会出血保命,无疑能够赚到不少,毕竟这是一座县城呢,哪怕也要给后面大军分润,但先入城的人肯定能占到不少便宜。
田英和魏勇不是不想争这个,可问题是吴三桂是关宁军的人,他出现在这里不是代表自己,也不是手下那个马队,而是代表整个辽镇,整个关宁军,作为九边之首,他们无论如何也是争不过人家的,更何况这是宋庆的提议,若是不同意,等于得罪了两家,而且是最强的两家,他们虽说都是些粗豪汉子,可毕竟在军队里混的时间太长了,片刻之间便想得通透。
半晌,田英点点头道:“既然这样的话,其余的仓库和那些包衣们,就归我们两家了!”
这个宋庆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虽然仓库和包衣们身上的东西肯定不少,不过如今三家之中就数人家山东卫所和陕军人多,分配的多点也理所当然,再者说等会儿攻城的时候人家肯定也是主力,这便宜应该要给。
吴三桂显然也是这个心思,没怎么犹豫就点了头,田英和魏勇同时松了口气,毕竟关宁军势力太大,而宋庆名气太大,都不是他们两家能轻易得罪的,见这两人没有意见,立刻将此事敲定,回去准备攻城。
过不多时,攻城器械送上来了,同来的还有三部军马的后援部队,总共大约四万人左右,对付只有两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包衣的遵化城应该不成问题,战鼓隆隆作响之后,明军开始攻城了。
说起来攻城这种事情,明军应该是很擅长的,毕竟汉人在弓马方面不如那些游牧或者游猎民族,长处通常都在城墙上头,可如今却也未必尽然,明军这些年一直都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已经很少攻城了,通常都是在城墙上防御,这冷不丁把角色调换过来,还真是不太容易适应,至少最初阶段的攻击没多少亮点,因为四支部队同时参与,还出了不少岔子。
宋庆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明军什么德行他再清楚不过了,哪怕是他的狗营,原本还能算是精锐,加入这么多新人之后,综合素质也只能算得上是合格的部队,指望他们不出错根本不现实,好在这次要打的敌人也并不顽强,倒是可以给他们一个很好地锻炼机会,让这些人快速成长起来,包括那些投降过来的土匪们,他其实也想挑选一部分带回徐州。
吴三桂等人都是居中老户了,对这些自然更加清楚,见第一轮攻城坑坑巴巴,心里也不着急,立刻将第二波人也派了上去,这次带上了云梯和攻城槌,还有不少拿着大盾的兵在前面遮挡箭矢和石块。
城上的后金兵准备明显不足,像滚油金汁之类的大杀器全都没有,只是靠着弓箭和石头来守城,防御程度比起京城时候差的太远,加上包衣们战斗意志本来也不太强,城下一排弓箭齐射,城头就要趴下一大片,而且根本没几个人死伤,全都是被吓得,他们毕竟都是汉人,具备语言和族群优势,哪怕真打不过了,大不了直接跪地投降,想来明军也不会不接纳。
正因为有了这个心思,所以他们的抵抗意志很薄弱,只要下面稍微来几下狠的,立刻就趴下一片,或者直接开始逃跑,如今城头监视的真夷总共不超过二十个,根本就管不过来,而且也不敢像平时那样随便杀人,真把这些包衣给惹急了,弄不好就会当场哗变,直接杀了他再投降,用他的人头去找城外赎罪甚至请功,这种事情包衣们绝对能干的出来。
同样相信包衣们能干出这种事的还有宋庆,因此他开始加快速度,催促着手下进行第三轮打击。
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八十一章 衙门
说老实话,宋庆并不太擅长攻城,因为他没干过这个,有的只是守城的经验,倒是看攻城看了不少,多少学习了一些,不过山东卫所和陕军倒是有这方面经验,尤其是陕军,这几年乱民越来越多,动不动就有小城池丢失的可能,自然要重新收复回来,因此倒是还真具备点实战经验,事实上攻城的主力也确实都是他们这些人,关宁军和徐州卫都在第三梯队。
不过现在宋庆没时间等了,因为攻城已经进行了快半个时辰,再打不下来的话,恐怕的大队就要上来了,到时候一拥而入的攻进城去,他们所能获得的利益都会减弱许多,其他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第三轮攻击的时候,几乎将手上能够投入的力量全都砸了上去,这一下果然效果不错,城头包衣们原本战斗意志就不强,猛然遭遇打击之后立刻开始溃散。
“攻城槌呢?赶紧把门撞开,其他人接着往城上冲!”宋庆最期待的其实还是攻城槌,毕竟这里城墙虽然厚实,但并不算太宽阔,总共用不上几架云梯,能够上去的人数也不算多,进度终归还有些缓慢,如果能够直接将城门撞开的话,大队一拥而上,那样才可能迅速将城拿下来,因此不再吝惜兵力,派了手下最勇猛的薛五,直接领着人往城下冲。
这个时候再冲上去,危险性其实已经并不大了,城上的包衣们此刻自顾不暇,都要应付云梯上源源不断的陕军和山东兵,没几个人还有工夫朝城门方向射箭,薛五顶着巨大的盾牌,亲自在攻城槌的右前方拼命推着,同时吆喝其他人跟他一起用力,进展自然也非常迅速,没过多久便到了城下,开始狠狠朝城门撞去,巨大的声响很有规律的在战场上响起。
冲撞城门的声音不止是单纯轰鸣而已,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在撞击着攻守双方的心,进攻一方自然随着节奏继续拼杀,而且越杀越是起劲,守城的包衣们原本就不足的战斗意志,也随着这种撞击声而日益减弱,最终消失无形。
不知是谁第一个成功站住一片区域,跟着身后又跳出几个战友,明军总算是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有了这片根据地之后,他们进可攻退可守,还能够吸引其他地方的守军,整个攻城战的天平开始朝向明军方面倾斜。
若是城墙能够依靠,包衣们尽管斗志不强,但总归还能坚持,可如今城上已经不太保险,冲上来的明军越来越多,包衣们的心态也在瞬间出现各种分离崩析,有死忠些的还打算继续坚守,胆小些的则动了逃走的念头,还有些原本就对后金没什么感情,甚至有家仇的人,更是直接投降明军,或者拿着刀开始寻找那几个真夷的踪迹,打算趁机报复一下。
总而言之,城头的守卫已经成为泡影,城门处堵着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少,要么上城墙支援,要么干脆就不知逃向何处,巨大的攻城槌在撞击了第五十次的时候,终于成功突破进去,城门轰然倒塌,几个站在最里面的也被拍在下头,明军却根本不理会那些惨叫,径直开始往里面冲,薛五此刻精神极度亢奋,挥舞起手中鬼头大刀,领着狗营率先冲了进去。
“大人,咱也上吧,不能都让老薛一个人抢了啊!”洛小北同样是容易冲动的性子,见薛五大发神威,早已忍不住了,眼巴巴的看着宋庆,等待冲锋的命令。
“瞧把你小子急的,行,咱也上!”宋庆骑在马上,将手中大枪高高举起,狗营和徐州卫援军的目光全部看了过来,本以为深受皇上爱重的宋千户要喊两句忠君爱国,报国就在今日的口号,谁知人家根本没这心思,脸上狰狞之色瞬间不满,长枪缓缓放平,雪亮的枪尖在日头照耀下璀璨生光,指着城门方向大声喊道:“全体都有,跟老子抢银子去,杀!”
这口号着实提气,当兵的虽然听到忠君爱国之类也能爆发出血勇,但什么都比不上抢银子来劲,这不止是当不当兵的问题,而是全体人类都无法避免的本能反应,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其实就是这样,看到谁拿了好东西,直接一棍子撂倒,把东西拿回家,看到哪个女人长相不错,同样一棍子撂倒,哼着歌扛回家,这才是人类最本能的反应。
社会和法律只是将这种本能约束住了,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不然这几千年也不会动不动就出现什么屠城屠村之类的惨事了,宋庆自然不会屠城,可他对抢劫兴致很高,反正他不抢老百姓,也不抢那些‘汉奸’,从敌人那里抢劫天经地义,他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而且到哪里都有理说,老子抢的是建奴,至于那东西是建奴从你家抢的,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银子的刺激是显著的,两者叠加的效果几乎是无以伦比的,宋庆一马当先杀向城门,跟着就是白马银枪的吴三桂,山东和陕西两处军官也都呼啸而上,再顾不得上体面,直接将抢银子喊得通天彻地,手下兵卒们自然也是虎狼一般杀向城内,说气势如虹那是没什么更合适的词了,勇往直前似乎也挺合适,只是依然不足以形容这种勇猛。
城内的后金兵也还有不少,不过包衣们一来没了战心,二来他们的脑袋也不太值钱,因此很多人看到地上跪着的金钱鼠尾,都是直接一脚踹翻,甚至干脆理都不理,直接奔着本部先前商量好的区域冲去,狗营和徐州卫这边则直接找上了衙门,根据俘虏包衣交代的可靠消息,两百多满洲太君都聚集在那里,准备做最后的抵抗,不少财货同样也都在衙门里放着。
这么重大的利好消息,宋庆当然不会放过,骑着马领着人直奔衙门,到了之后挥了挥手,手下便如狼似虎一般驱散附近的包衣,将衙门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住,开始进行第一轮打击。
感谢煮不熟熟的蛋打赏!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八十二章 放火
抛开各种成见不谈,这个时代的后金战力确实强盛,尤其是这些所谓的真夷们,那都是从小当猎户,长大后开始当兵,随便找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恐怕都经历过几场生死搏杀,无论武艺还是经验,包括被压制之后的意志力,远远甩开此时的明军,否则也不会出现几十个满人追着上千甚至几千明军打的事情,双方在这方面的差距远比想象的大。
宋庆手下的狗营,无论是在徐州卫还是在整个大明,都能够算是一线强军了,从前还只是纪律严明,如今打了几次血肉磨坊之后,活下来的都是一副老兵般的无所谓态度,可即便是这样,也没人敢于很突兀的进攻这里,都是按部就班的展开包围,其余徐州卫的人马也逐渐被感染到,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仿佛这不是在进行围歼,而是在做贼偷东西。
唯一放得开些的反倒是那些前官兵现土匪,这些人当土匪时间也不短了,组织纪律之类的东西完全谈不上,跟着狗营又是一路横冲直撞,因此如今信心爆棚,看自己这边得有四千来人,根本不把两百多真夷放在眼里,也不知哪个大喊一声,纷纷抛开身边徐州卫的同伴们,成为第一波攻上去的,宋庆心中没来由松了口气,让这帮人先上去试试深浅也好。
念头刚一转动,衙门墙上便突然出现几十个光秃秃的脑袋,跟着是小半边身子探了出来,人人手执弓箭,朝着下面就是一轮齐射,才刚冲过去的土匪们瞬间中招,最前排纷纷中箭,因为距离较近,这些人箭术又高强,竟是只漏掉了一个。
最前排那土匪已经傻掉了,毕竟方才他还在跟同伴们欢声笑语的冲着,转眼间同伴们全部身死,只剩他老哥儿一个孤零零的站在原地,一种落寞寂寥的感觉瞬间袭来,跟着就被巨大的恐惧填满全身,吓得他惨叫一声,连滚带爬的开始往回跑,可还没跑出两步,城墙处又是一箭飞来,直接从他后脖颈处刺入,将整个脖子贯穿,那人顿时倒毙当场。
“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其中自然也包括宋庆,他也知道这块骨头肯定不好啃,但因为自己人多,还有炮灰可以用,因此还是果断选择了这里,谁知道难度居然这么大,这帮人怕是早就已经躲在这里了,箭矢粮食什么的肯定没少准备,若是就这么冲的话,最终肯定是能够冲进去,但伤亡数量也肯定是个大数字,他可不想把老本儿都赔在这么个地方。
“薛五,叫前面再冲一轮,你们跟在后头看看能不能捡捡便宜!”
薛五立刻应命,同时招呼那些土匪继续再往前冲,土匪们也知道所谓的前面指的就是他们,虽然心中很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军令,毕竟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