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犬-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融通融#库一次就别福颗梗骏了#肯竟你是家中独子#烤就可以商量#眶是我在前线出了什么事情#裤也好福扣宋家留条福浚可几次这话到嘴边了#看又说不出口#克家都在那商议该怎么打#恳却福浚坑求情。浚浚縫&;gt;  宋虎说到这里,一直紧紧皱着的眉毛忽然松开,居然露出了有些孩子气的傻笑,轻轻转过了身,双手拍在宋庆肩头,用前所未有的温柔语气说道:“我儿,你爹就这么个没用的人,当初你性子软弱,爹怕你将来被人欺负,如今你倒是出息了,爹又怕你哪天死在别人手里,可如今到了这个关头,爹却还是护不住你,爹心里头堵得慌,你不怪爹吧?”

    “不怪,就跟你说的一样,咱爷儿俩都是大明军官,如今社稷有难,我们这些当兵不上谁上?”宋庆咧着嘴笑道:“再者说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咱爷儿俩这身本事,总在这徐州卫窝着,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说不定这次到了京城,三下五除二砍几个建奴脑袋,让皇帝老子看了高兴,给咱家封个大官,那可就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哈哈,这就对了,咱宋家没有孬种,到了京城也是好汉一条!啊不,是两条,我儿如今也是好汉!”宋虎确实是个直肠子,原本那点忧愁和愧疚,被宋庆几句话就打消掉了,立刻又恢复成平日那般豪气,大笑着从里屋出去,朝着厨房方向喊道:“儿他娘,赶紧做点吃的,都快饿死了,吃饱了还要去练兵,等着到北边找皇帝老子要封赏呢!”

    看着这个似乎什么都满不在乎,似乎只要有自己在,天塌下来也不会伤到家人,永远都充满好奇的父亲,宋庆也只是笑,他对这个父亲除了亲爱之外,余下的就只有敬重,不单是敬重人品,更是敬重这种勇赴国难的豪情壮志。

    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过来,他不知道宋虎能否升上百户,可宋庆却敢拿自己脑袋打赌,十几年后若是宋虎没有提前病死,那就肯定是抗击建奴战死的,一个民族再如何软弱,也总会有那么几根宁折不弯的脊梁。

    而这个脊梁,往往就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至于那些开口闭口家国天下的,除了史可法等寥寥数人之外,其余的怕是都觉得水太冷,投不进那初夏的西湖。

    此去大有可为!

    宋庆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学着宋虎方才的几下霸王步,缓缓走出里屋,也是朝着厨房方向喊道:“娘,我饿了!”

    感谢雪莲姑娘的打赏,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九十四章 临别众生(三)
    大战在即,徐州卫的每一家其实都差不多,和宋家一样,丁魁的家里面,如今也是一副伤离别的景象,只不过丁魁的老子却没宋虎那么看得开,他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军户,没有宋老虎那般本事,更没有宋老虎那般豪情。

    作为一个普通热,他只是想要一家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虽然丁魁这孩子一向不打听话,如今更是成了卫所中有名的土霸,让他这个当爹的觉得愈发不踏实,可这并不代表他不喜欢这儿子,更不代表他能够看着儿子北上勤王而无动于衷。

    丁家俩儿子一个闺女,丁魁是家中长子,自然是要随军出征的,而且即便不调他出去,做为宋庆的头号心腹,他一样也要跟着徐州义勇们出发,因此这北上勤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再也不会更改了。

    老二丁茂和妹妹丁春,都不说话,闷闷不乐的坐在床头,听着老爹絮叨家里面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无非是丁魁小时候多调皮,哪次闯了祸之后,被他怎么收拾。

    往日提起这个来,丁魁保证不愿意,他本身就属于思维佻脱那种人,早就进化成半个陶渊明了,觉得家里人根本不知道他想什么,说的事情也跟他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每当老爹絮叨他,他总是会不软不硬的顶上两句,然后转身离开。

    自从跟了宋庆之后,丁老爹虽说担心,可也知道儿子出息了,因此并不怎么絮叨他,只是如今很有可能一去就再也见不到了,老爹又开始了自己独特的絮叨,可丁魁却也没有离开的意思,更加不想去顶撞,他知道老爹这是拙于言辞,只有用自己最擅长的说话方式,来表达对他这个儿子的担忧,并在心中祈求神佛保佑,能让自己活着从京城回来。

    跟丁家的絮絮叨叨比起来,洛小北家中倒是没什么人说话,他爹依然是那副窝囊相,娘也说不出个道理,俩哥哥都是土里刨食的军户,给介绍去碧波池那边做事也不敢,倒是排老三的姐姐性子有几分泼辣,不过终归是个女儿家,凡事也拿不得主意,更是没法给家里做什么事,这个家里的大部分开销,其实都落在他这个最小的儿子身上。

    可如今洛小北要去打仗了,若是真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刚刚好起来的家,恐怕又会恢复到从前那般模样,洛家三个儿子,按规矩要抽去一个,爹娘原本打算从老大老二里找,可那俩实在是胆小的很,听说后都是大哭不止,最终也只能再次把这个扛起全家的任务交到小儿子身上,那个从前被认为不稳重的小儿子,如今已经成为了全家无可替代的顶梁柱。

    爹娘心中是有愧的,两个哥哥同样觉得愧对弟弟,可一辈子老实度日的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自己的愧意,他们不像洛小北那样充满朝气,充满着心狠手黑的疯狂气质,同样也不像洛小北那般口齿灵便。

    这种特质在原本的洛小北身上还只是初现端倪,并不如何明显,可自从他跟了宋庆,体内各种特殊因子都在短时间内被激发出来,并且伴随着一次次行动而愈演愈烈,以至于如今在家中,除了三姐洛小南之外,其余人都不大敢和洛小北说话,哪怕他在家中年纪最小,哪怕他自己的话也不多,可那种羊群中住进了狼的感觉,却是愈发的严重了。

    宋庆从前也打听过洛家的状况,得到详实信息之后,觉得洛小北能够出生在这种家庭里,并且这么多年没被磨平了性子,完全就是个异数,或者说是基因突变的现象。

    洛小北本人对于北上勤王打建奴,并没有什么紧张情绪,他是宋庆的死忠,不但是行动上忠于宋庆,心理上也同样忠诚,自从这消息散开之后,他在太多人脸上见到过畏惧、伤悲、恐慌,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情绪,却从来没有在宋庆的脸上看到过这些,这让原本被周围气氛闹得有些没跟没底的他,也慢慢变得正常起来,根本就没太当回事。

    他不明白什么叫做榜样的作用,只是单纯的觉得宋大人不怕,他就不应该害怕,这才是一个忠实走狗应该有的状态,见爹娘嗫嚅半天还是无话,便将碗里的几口饭扒拉掉,转身回了兄弟三个的房间,直接倒在最尾端的角落,盖上被子昏昏睡去,不知到了什么时候,他隐隐约约听到两个哥哥在自己耳边轻轻说道:“老四,哥哥对不住你……”

    那一刻,经常被宋庆形容为狼崽子的洛小北,竟然忍不住想要哭出声来,没有人知道这个十六岁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一次次跟着宋庆去做玩命的勾当,一次次疯狂的冲向自己的敌人,然后得到从前想都不敢想的钱,吃着从前只能在远处观望的好馆子,每次在血腥和酒肉银钱的刺激过后,都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空虚,让他霎那间不知所措……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宋大人也是,所以我不能哭,更不能让他们看见我哭,洛小北心中默念着这几句话,假借翻身的时候,将眼眶里流出的泪水蹭在了被子上,甩开了脑子里所有的杂念,用心的睡起了觉。

    这样的一幕,几乎每一天都在每一个家庭里发生,每个人都有不能输的理由,每个人同样也有坚强活下去的动力,尽管他们不知道十几年后的那场大变,可世道艰难从来都是如此,他们赶上了这个年代,就像是先贤和后代们也赶上了属于自己的年代,所有人都在为这个苦难民族的生存和延续,贡献着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哪怕他们自己对此并不知情。

    可无论是和情绪,是和缘由,日子终有过完的一天,喝过了乡亲父老的壮行酒,远征将士们豪气干云的迈开了前往京城的步子,却在走出熟悉的街道之后,亦步亦趋的转过头去,希望能够再一次看看前来送行的家人。

    大明崇祯二年十一月,徐州卫并徐州左卫共计五千七百人马,在卫所最大的校场誓师出发,北上勤王……

    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九十五章 北上勤王(一)
    时间已经进入十一月底,天气一天一比一天寒冷,在徐州的时候,宋庆就觉得要比上辈子冷得多,可到了真正的北方地界之后,他才发现先前所经历的都还不算什么,这里才是真正让人煎熬的地方。

    他在徐州这个江北之地已经生活了快有一年,早已经适应这个气候更像江南的地方,冷不丁跑到北方来,还赶上个什么小冰河时期,真的是有些受不了,如果不是身上穿的足够厚实,怕是路上就会感冒。

    这还是他身子健壮的缘故,那些比较瘦弱的兵卒,走到一半就已经开始出现疾病,几乎每天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得了风寒症,吸鼻涕的声音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宋庆也真正体验了一把这个时代的艰辛,他们这些有供给的军队都是如此,天知道那些生死凭天命的百姓们要怎么活下去,也难怪后来那么多人造了反,除了**之外,天灾同样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行军队伍走到现在,依然还算得上军容齐整,尤其他手下的军户和义勇们,在徐州时整日本宋庆操练的像狗一样,出来之后却真的能够显出效果,其余军户每天走上一半路程就会受不了,他们却能够用完满的精神状态走完全程,扎营的时候也显得井然有序得多,让不少军官都看直了眼珠,甚至还有过来讨教练兵之法的。

    还在徐州的时候,其实不少人对宋庆做代百户是颇有微词的,毕竟他太过年轻,现在也还没满十八岁,大部分人在这个岁数还都是普通一兵,哪怕是接了老子任的,最多也不过是个小旗,可如今人家却已经成为了代百户,而且谁都知道这个代字存在不了多长时间,只看王昌根本没有认命新百户,就能够大概看出这位新晋千户的意思来,就是要扶持宋庆上去。

    而且扶持宋庆还不止是王昌,指挥使和指挥同知等几位大人,似乎也对这种情况乐见其成,更不要说宋庆手中还有个民团,如果只计算武装力量的话,他几乎能是个千户了,若是加上他手下那群江湖人,怕是比一般千户的势力还大一些。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很多中层军官对宋庆不太服气,认为他年纪太轻,难以服众,更加难以驾驭这么多手下,若是在徐州时候还好,可如今北上勤王,那是要见真章的,很多人对这个名气很大的徐州义勇并不太看好,更加不看好宋庆的领兵能力,临走时候还有人专门找过指挥使孙伯平,却被孙伯平直接赶了出来,说路上一切都能见分晓。

    到了路上一看,不少中层军官红了脸,那个一直不被她们看好的宋庆,居然能够将手下士卒操练成这般模样,如果说这还不算能力的话,他们这些人直接回家种地就好了。

    至于说宋庆指挥打仗的能力,这个暂时还没有验证过,不过宋庆本人很能打,这一点大伙儿全都知道,中层军官也没多少真研究过兵书战策的,下意识的就把将领能打和能指挥打仗混在一起,得出一条宋庆应该也很会打仗的结论。

    另外,宋庆部下的构成也很让人觉得新鲜,因为他们除了几百号人之外,还有二十几条大狗,最过分的是这些狗居然还都穿了衣服,每日很应景的跟在义勇们身边,看上去煞是威风。

    狗还只是一方面之外,关键是旗帜也很怪异,首先造型是正方形的,这在此次出征的队伍中算是独树一帜了,好在徐州义勇原本就是民团,规制和卫所有所不同,倒是也没人在意,不过旗子上绣着的那条狗,就着实让人感到好奇了。

    好奇,不是好笑,旗帜上的大狗宋庆可是足足让绣娘们改了三次,最终做成了这个恶狗扑食的模样,总之造型非常威猛,而这个时代也恰恰有犬马之劳的词儿,军中汉子们又尤其喜欢战马和大狗,因此没人瞧不起这旗子,反倒是有不少人觉得羡慕,若不是朝廷对旗帜早有规定,怕是路上就要有人对自己的军旗做些更改。

    宋庆此刻却没在想这些,而是想起了徐州的事情,临走的时候买卖交给了苏小乙,他没多嘱咐别的,也不打算派那些没有被抽调的军户盯着,因为只要他能够活着回来,自己的东西依然是自己的,若是战死在北边了,那自然一切皆休。

    再有就是那位周老爷,或者说是两位周老爷,自己这一趟若是时间不长还好些,若是真拖上几个月半年的,怕是周老爷就要动些别的心思了,他倒是嘱咐过苏小乙,自己没回来前不要与人相争,守住自己家业即可,也不知道就能能否做到。

    还有城北的孙满祥,城东的廖洪,说起来自己过来时间还是短了些,若是能够有两年的时间,哪怕是一年多的时间,他也能够将徐州外围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人在前往京城的路上,心里头却还要惦记着家里的事情。

    一句话,终归还是要在前线打得漂亮,并且将自己全须全尾的带回去,若是自己能够立下功劳,甚至上达天听,等回到徐州之后,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他会很轻松的彻底掌握徐州外围,甚至还能向城内拓展势力。

    正琢磨间,前面丁魁已经小跑着过来,嘴里吐着凉气道:“庆哥儿,快到济南府了,前头有安东卫和灵山卫的人,大人让各部原地休整,等会儿一起吃饭!”

    “灵山卫都到了?”宋庆多少有些意外,安东卫虽然也靠着海,但勉强还能算是内陆卫所,灵山卫和威海卫一样,那可是正经防着海边的,居然也派人出来勤王了,可见这次各处对这勤王大业的重视程度,大明的权威在这时候还是挺好使的,不过似乎也正是从这一次之后,天下各处指挥使和总兵们开始拥兵自重了,也不知究竟是因为什么。

    感谢君临无邪和白云过隙01的打赏,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九十六章 北上勤王(二)
    事实上,不光是灵山卫和安东卫,连威海卫都派人出来了,而且每一家的人数都不少,加在一起也有七千来人,如今都停在济南府城外,等待徐州的两个卫所,也不知是不是要作为邻居和地主招待一下客人。

    不过片刻之后,宋庆做客济南的梦想破灭了,五个卫所整整一万三千上下的官兵,吓得济南知府城门紧闭,用最快速度派人送来了各种酒肉食物,来派来一群城内的士绅,带着不知道多少银钱来犒军。

    这份钱出徐州的时候,其实宋庆也收到过一部分,都是当地父老出的钱,只不过徐州那边大伙儿似乎关系比较密切,送钱归送钱,却没什么明显的恐惧情绪,可到了山东这里却完全变了样,本地官员见了所谓官兵,都是一副如避瘟疫,如临大敌的姿态,就差没直接派人把他们打发走了,不过估计也就是因为不敢而已,否则怕是早就把他们直接轰到京城去。

    山东这边几个卫所似乎也习惯了,反正酒照喝,肉照吃,钱照拿,不进城就不进城,倒是徐州卫这边多少有些不适应,宋庆其实倒也知道如今官兵什么德行,去沛县剿匪的时候,同样也经历过这样尴尬的一幕,只是如今大军北上勤王,弟兄们都是一副踌躇满志,伸张天地正气的心思,却以大明官军之身,在大明之土被大明官员拒之门外,确实会有些丧气。

    只是这终归是山东境内,不是他们徐州老家,纵然有些不满,也只能先忍了,人家山东本地的兵马都没说什么,他们这些客军就更没法说,好在济南府也是名城,知府估计也怕把这些丘八们惹毛了,因此送出来的酒肉着实不少,各部扎营之后便开始埋锅造饭,片刻之后各种香气便飘散开来,原本因为不能进城而积攒下来的怨气,也就随之冰雪消融。

    山东人好客,当兵的更是豪气,偏巧徐州这边虽然总被人当做南方,但豪气汉子却是从来不少的,两边的营寨离得不远,吃饱喝足之后,便有不少人开始互相串起了门子,宋庆刚刚吃了个溜圆,这会儿却是懒得动弹,便找了块大石头坐下,享受了一下越来越珍惜的日光浴,正在浑身舒畅的时候,却听对面有个大嗓门喊道:“徐州卫那边的,哪个是宋百户?”

    “小北,去问问怎么回事。”宋庆心中好奇,却实在懒得自己去问,没精打采的吩咐道:“这里是人家的地盘,过去之后别惹事,问明白了就回来,听见没有?”

    “大人放心,小的明白!”洛小北微微一笑,转身便朝那边跑去,片刻之后又返了回来,身边已经是跟了几十号山东兵,看那样子颇为不善,丁魁是个老成人,立刻朝薛五、马强等人使了个眼色,徐州义勇们也有几十号人围了上来,将宋庆夹在核心,薛五手中拎着大刀,老远便喊道:“那边山东的弟兄,不知找我家大人有何事?”

    “听说你家大人乃是徐州卫头一条好汉,咱想见识见识!”山东兵那边领头看样子也是个百户,身量比宋庆还要高些,模样倒是和薛五有几分相似,相貌颇为粗豪,连鬓络腮胡子,眉宇间透着杀气,看上去便不是好相与的,一路走来虽说歪歪斜斜,可却透着一股子霸气,来到近前先将众人扫过一遍,这才拍拍胸口道:“本官乃是灵山卫百户田英,不知道哪位是宋百户?”

    “你找哪个宋百户?我还是我爹?”宋庆依旧是那副懒洋洋的模样,笑容也一直留在脸上,慢条斯理道:“徐州卫有两个宋百户,我爹自然是好汉,我可是赖汉一条,田百户不要找错了人。”

    “只找叫宋庆的,那是你爹?”

    “噗嗤!”丁魁最先忍耐不住,捂着嘴好一阵笑,其余人等也都毫不客气的哄笑起来,宋庆虽说治军严厉,但平素却没什么架子,只要你有本事,就能拿你当成自家兄弟,因此底下人虽然畏他怕他,却也爱他敬他,这种时候根本不管什么长官威严,先笑痛快了再说。

    宋庆自己也是笑了几声,慢慢站起身来,对那田百户道:“我瞧你老哥好歹也得三十上下了,可听说过谁自家给自家做爹的吗?我就是徐州卫宋庆,也别说那虚头巴脑的话,想比划比划是吧?那就来吧,正好闲的没事做呢!”

    他这一站起来,慵懒之气一扫而空,手里那些人命聚集成的煞气则取而代之,整个人看起来像是尊钢铁塑造的杀神一般,虽然身量比那田英矮些,可气势上却隐隐还有过之,两厢平衡起来,倒可以算是旗鼓相当。

    那田英显然也是身上有人命的,立刻便看了出来,下意识的抽了抽鼻子,露出满意地笑容,点点头道:“不错,果然是条好汉,今日总算可以打个痛快!”

    两人都是军中猛将,而且在各自的卫所里也都很有名气,消息立刻传了出去,不到片刻的工夫,这边就聚了快一千号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团团包住,不时有人大声加油助威,过会儿工夫居然连两边的高级军官都注意到了,徐州卫这边两个指挥使全都凑了过来,跟着就是指挥佥事,还有王昌等千户,宋虎等一群百户,山东那边三个卫所也都快来齐了。

    这么多人瞩目,原本一场很普通、最多有些闻名斗气性质的比武,立刻就上升到徐州卫和山东卫所之间孰高孰低的性质上,两边的大人物们倒是没有明说,不过却有不少高级军官直接开赌,丝毫没把军规什么的放在眼里,指挥使也根本不管,似乎还有些乐见其成的意思,宋庆心中不免苦笑连连,本以为就是比划比划,看来还不得不使出真本事了。

    那田英显然也是这个心思,用同样懊恼的目光看向宋庆,两人还没开打,竟然先有了些同病相怜,心有戚戚然的感觉,倒也是一桩奇事,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也无路可退,田英这人锐气很盛,当即也不客气,朝宋庆拱了拱手,大喝一声已经攻了上来,硕大的拳头直取宋庆面门,方才还一片嘈杂的营地,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九十七章 北上勤王(三)
    宋庆和人动手,无论是比武还是厮杀,都喜欢先发制人,他从来不觉得先发制人是什么鲁莽行为,相反倒是觉得这是一种自信,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相信只要自己竭尽全力出击,就能够击败任何对手,因此不想浪费时间,更懒得去先摸清对方底细,直接杀过去就行,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模式,一直都是宋庆做事的惯例,并且一直无往而不利。

    只不过简单粗暴的先发制人,并不意味着他粗枝大叶,相反他是个非常仔细的人,每一次主动进攻时,都会留心算计着对方可能作出的反应,同时判断自己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是进攻还是防御,或者要用什么小策略,提防对方什么变化,只不过这些算计全都掩饰在了他那副庞大身躯之内,因此有不少人都觉得他是个一勇之夫,匹夫之勇的典型。

    也只有丁魁这种跟他太熟,或者王昌那样对他仔细观察过的,才知道宋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绝对不会小看他,更加不会看轻他的先发制人,因为在他主动出击之后,往往会有各种事先埋伏好的小手段出来,让人应接不暇。

    只是今天宋庆的机会显然被夺去了,对面的田英性子比他还急躁,已经抢先打了过来,宋庆倒也没有先机被夺走的沮丧感,反倒是微笑着开始和对方过招,先用胳膊将田英拳头架住,体会了一下对方那比起自己不差多少的力量,随后展开身法,慢慢悠悠的和对方游斗起来,不过十几招的功夫,他就已经把对方的底子全摸透了,基本做到了然于心。

    这田英和自己差不多,最擅长的应该也不是拳脚,看他右手虎口处粗厚的老茧,估计是常年握刀的积累,至于说拳脚方面,这人其实还不如薛平,薛总旗虽说也是手下败将,但拳脚功夫可是很齐整的,说是武艺精熟都不过分。

    只不过薛平和自己想必,力气上面差太多了,因此总会有些缚手缚脚,所谓一力降十会,薛总旗当初之所以摆阵,有很大原因是输在了力气和气力上,硬碰硬的根本招架不住,加上年纪也比较大,最终被宋庆击败。

    不过这田英力气却真不小,而且看模样也就三十上下,正是强壮的时候,宋庆知道自己如果和对方来硬的,估计最后取胜没问题,但自己怕是也要受伤,而且两个力气很大的人死拼,最后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因此倒不是在招式上头找找便宜,看看能否用个巧劲将对方击败,看这田英也是条好汉,估计败了之后不至于无理取闹,觉得自己胜之不武。

    作为一个行动派,心到手到是宋庆的一贯准则,心中刚刚想到这里,拳法已经焕然一新,先前那种大开大合的招式不见了,转而和田英转起了圈子,绕着这高大汉子到处溜达,遇到攻击也不还手,最多将对方拳脚架住,然后继续大绕特绕。

    这种打法田英显然很不适应,宋庆身高一米八多,他却比宋庆还要高些,差不多要有一米九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里也算绝对的高个子,更不要说是这个时代,也绝对是巨人般的存在。

    而具有这种身高的特点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你很能唬人,一般人别说跟你动手了,看你都会很害怕,真打起来同样也会觉得非常吃亏,毕竟你手脚都比别人长些,自然也就能多占便宜,只要力量足够,让对方不敢近身,你就可以通吃了。

    但第二个特点就比较麻烦了,因为一旦遇到和你武艺相当,力气也差不多的,这身高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太高意味着你下盘不稳,宋庆上辈子认识个一米九的姑娘,平常出去只能穿球鞋,高跟鞋走几步就能摔跤,更不要说跟人打架了。

    田英就是如此,如果宋庆只跟他硬碰硬,虽然下盘需要注意,但还没那么严重,可现在宋庆开始绕圈子了,他立刻发现自己根本跟不上人家,每当他出拳的时候,最初宋庆还要格挡一下,到后来根本就打不着人,反倒是宋庆通过偷袭打了他几下,这让他觉得分外郁闷,有心想说对方胜之不武,却始终张不开这个嘴,因为最初时候宋庆已经展示出了自己的力量和武艺,根本就不比他差,如今人家这不过是转变了策略而已,完全在比武规定范围之内,他又能说什么?

    比武进行了快一盏茶的工夫,围观的差不多都看出来了,宋庆这就是在跟对方耗着,然后寻找一次将田英击倒的机会,山东那边几个卫所长官已经在叹气了,这田英在整个山东都是有名的好汉,因此没有谁觉得他拿不下徐州卫的一个百户,可现在看起来恐怕还真的危险了,徐州卫这边也不知从哪蹦出个怪物来,竟然比起田英丝毫不差,脑子更是远远超过。

    又过了几个回合,宋庆转到田英背后,却突然听了下来,早已经被绕得不厌其烦,正寻思抽冷子打闷棍的田百户大喜过望,下意识的转过身去,抡圆了就要打上一拳,却听身后长官喊道:“田英小心,别转过去!”

    田英只是性子莽撞些,人却并不傻,否则也练不出这一身好武艺,那长官喊出声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不对了,宋庆应该是给自己下了套,可他身躯太过庞大,转身动作已经做了出来,再想调整根本不可能,宋庆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当他将身子彻底转好,右臂还抬在空中时,前面身子已经是空门打开,站在他面前五尺开外的宋庆突然暴起,一个转身侧踹撞了过来,巨大的力量将田英瞬间击中,强烈的疼痛感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