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犬-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排除在外,很多人都为他抱不平,虽然不敢对这事说三道四,但人心却是个挡不住的东西。
陈奇瑜自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之所以把宋庆给支到徐州去,主要是听说了大营里的事情,确切的说就是宋庆刚一到大营,就把名将左良玉给打了。还听说之前两边甚至纵兵开战过。左良玉他听说过,毕竟人家年纪比较大。因此在兵部侍郎耳朵里晃悠的时间也比较长,知道这是个名将。
宋庆的名气虽然也不小,但也就是这几年才起来的,作为非常崇尚礼教的朱子门生。他当然是不能容忍这种行为的,在他看来这就是宋庆年少轻狂,不知道尊重老前辈的行为,这种人他自然也是不喜欢的,考虑到宋庆名气也不小,尤其崇祯皇帝是经常问起的,他也不好做什么别的布置。干脆把人打发回了河南,让宋庆在那边候着去,等到击败流寇之后,看看能不能捡个漏。但那就不管他的事了。
只是他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很无所谓的举动,加上他替换了洪承畴的事情,已经让他在各位军头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军人对待问题非常简单,一旦留下不好的印象,往后就很难再更改掉了,除非你能用实际行动让他们重新看待你,但以陈奇瑜的性格和做事风格,这显然又很不现实,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在历史上就很惨了,这个时空估计再惨也就是那么回事。
还有件事陈奇瑜也不知道,宋庆对他老人家的大名很熟悉,对接下来要发生的是奇怪也很熟悉,因此巴不得就此躲清闲,现在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简直跟打了败仗没区别,宋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居然都哼起了好久不唱的徐州小调儿,没多久就是万人大合唱,轻快步伐走的非常敞亮,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集体要去什么地方娶媳妇,或者刚刚打了大胜仗,正打算回家乡跟父老们告捷呢。
为此,丁魁还特意询问过宋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阴谋,却被宋庆的神秘笑容吓了回来,就此不再过问,他当然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匪夷所思,更不知道那个叫做车厢峡的地方,同样也不知道,那位让他感到很不满的五省总督陈奇瑜,要因为那个地名而身败名裂,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也同样是这个地方,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车厢峡,高迎祥和李自成等农民军将领几乎绝死的地方,正是因为陈奇瑜轻敌,才让几乎已经陷入绝境的农民军逃了出去,而且还是在消息已经到了皇帝面前,整个朝廷几乎要弹冠相庆的时候,这时候出现如此之大的纰漏,他的下场可想而知,被无数人接连弹劾,最后直接除名戍边,不过以他当时的过错来看,能够保住一条性命,已经算是崇祯皇帝宽宏大量了,毕竟可是有袁崇焕‘珠玉在前’的。
几天之后,尚且不知自己命运的陈奇瑜到了明军大营,先就将架子摆了出来,作为一个文官,作为前兵部侍郎,作为京官外派,这趟又是五省总督,他觉得自己有资格享受一下封疆大吏的架子,因此在这方面摆得很足,同时也想用这种架子震慑一下手下的军头们,让他们知道这地方的老大换人了,洪承畴已经是过去式,他陈奇瑜才是真正掌控一切的人,想来军头们也都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因为洪承畴和宋庆的事情,很多军头已经对他非常不满了,如今再来这么一场示威似的排场,让尽量心平气和前来迎接总督大人的军头们目瞪口呆,随即更加不满了。
曹变蛟很讨厌这种风格,而且之前他跟宋庆聊过,也成功被宋庆欺骗,觉得那是个一心为公,跟他一样效忠朝廷的好青年,如今宋庆被这位总督大人赶走,陈奇瑜再摆出这么副排场来,让他心中格外不爽,冷冰冰的说道:“好大排场,先前听说还打过几场漂亮仗,现在竟不知究竟是怎么打的了,这副仪仗不会是打算开战的时候抬过去吧?说不定还真能把那些土老巴子的流寇吓住,不用我们怎么打,高迎祥自己就带着人投降了,若真是这样的话,我倒是佩服这位总督大人了!”
曹文诏知道自己这侄子性格直爽,其实他也是这个想法,只是上了年纪之后想的事情比较多,年轻时候那种锐气也消磨没了,生怕曹变蛟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被总督大人听到,赶忙使了个眼色小声道:“莫要说这些没用的,他既然是朝廷委派,我等老实听命,着力报效便是,反正我们效忠的是朝廷,又不是他陈奇瑜,只要打好了仗,大家到时候各自散去,往后估计也不会遇上了。”
“宋庆倒是听话,如今被赶到河南去了,天知道我们叔侄若是不合这位的意思,会被打发到什么地方去!”曹变蛟心中格外不爽,却也知道叔父说的都是大实话,虽然有些不甘心,却也不再多说,只是整个仪式都无精打采的,好在这些军头们基本都是这个模样,好几个比他还严重,倒是也显不出他来。
众将的做派陈奇瑜当然看在眼里,也是非常不满,不过他倒是还不算太傻,知道若是因此斥责了谁,自己这初来乍到的只怕会引起众怒,因此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将朝廷的任命宣布了一下,随即便先回了特意给自己准备的大帐,其实也就是洪承畴之前所使用过的那个,开始了自己的总督生涯。
作为一个总督,而且是带兵剿贼的总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麾下的大将们都团结起来,这当然也是陈奇瑜准备要做的事情,他已经发现了之前那种排场好像用错了,这般宿将个个官都不小,而且见识的东西太多了,根本不会畏惧那种东西,只会觉得反感,因此应该想个办法弥补,将坏印象从这些人心中剔除,再慢慢施以恩义,这样众人自然归心,会为自己剿灭流寇的功业誓死效命。
可接下来,他却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将这种不满增加了几倍,他在接下来的头次碰头会上,将之前已经被大家伙儿排斥的左良玉叫到跟前,当众好生夸奖了一通,作为自己施以恩义的开始,在陈总督的思维模式里头,现在最需要安慰的就是左良玉,他甚至还将宋庆去河南的事情拿出来稍稍讲了一下,尽管讲的不算太多,却也让左良玉感恩戴德,就差磕头管他这个五省总督叫爹了。
但他不知道的事,左良玉如今名声很坏,大家都觉得宋庆是个好人,那么跟宋庆作对的自然就不是东西,总督大人当着他们这么多人的面夸奖左良玉,还拿宋庆去河南的事情作比较,带给他们的只有两种感觉,第一是总督大人良莠不分,而且很不给他们面子,第二是总督大人在向他们继续示威,明确的告诉他们,如果要是不听话,那么下场就跟宋庆一样,直接滚去河南呆着好了。
这一次,连曹文诏都觉得有些过分了,原本忠厚的脸上寒若冰霜,其他几个暴脾气的更是连连冷笑,让刚刚接受过夸奖的左良玉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只有陈奇瑜还沉浸在自己计划成功的情绪中。
第四百五十章 围而不打
一万字到,求月票支援!
陈奇瑜是个聪明人,否则也不可能考中进士,要知道这年头的考试可比往后的高考严格得多,高考你拿到好成绩,也就是进入不错的大学读书,而现在你如果真的考中了进士,那是直接当县长的,哪怕就是名次很差那些同进士出身,也能在县里头谋求个职位,好歹也是真正进入体制之内了。
而且考进士那是三年一次的,还不像高考每年都有,加上当时读书人都是老百姓中的精英,科举也不是普通什么人都能参加的,至少你也得是极少数识字者中的一员,等于就是个精英考试,在三年的精英大集合中练过好几关,最后才能得到个进士出身,可见能混到这地步的智商都很高了。
智商高用来发现问题,陈奇瑜现在就已经发现了问题,他发现除了左良玉之外,其余的军头对他都不怎么热情,于是他打算解决问题,可解决这种人事问题最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偏偏这位陈总督在这方面很不擅长,比起洪承畴宋庆之流差的太远,一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反倒是越弄越糟糕,让整个大营的气氛变得愈发古怪,甚至连普通士兵似乎都在疏远他这个总督大人。
陈奇瑜看在眼力,急在心头,却也真的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加上时间紧急,卢象升那边已经在催促了,只能带着兵马进入均州,与郧阳巡抚卢象升一起水陆并进,四面包围夹击农民军。
同样的,军头们虽然对他愈发不满,却也没有丝毫办法。只能带着自己麾下兵马跟他一起作战,力争早点打完仗,然后大家各自散去,往后尽量少跟这路人接触就是了。唯独左良玉兴高采烈。他现在也算是破罐破摔了,知道大家伙儿不喜欢他。干脆就向这位总督大人靠拢,打算叙功的时候多给自己报点,直接升任个总兵官,自己镇守一地。往后也好经营自己的地盘,到那里做土皇帝去。
与此同时,远在河南的宋庆依旧保持着轻松的心情,这种轻松心情在他发现了流寇踪迹之后达到顶峰,进化成了欣喜之情,带着这种情绪,他开始将一万人马分散出去。包围住了流寇经常活动的区域,并且在那里扎下了根,开始跟周围的州县攀交情,还带着百姓们上山打猎。最重要的是他把宣传队派了出去,开始到各个繁华地区进行表演,偶尔还有下乡慰问演出的安排,可谓忙碌的很。
流寇出现在河南不是偶然,虽然高迎祥的大队正在跟陈奇瑜和卢象升交战,但小股的流寇其实并没有向那边靠拢过去,这年头谁也不是傻子,闯王和八大王等人自然是心高气傲,随着队伍越打越多,都打算跟官兵争强斗狠一番,一方面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另外一方面也是要开始他们争霸天下的道路,这也是这帮人跟普通贼寇最大的区别,很多高层已经在考虑当皇帝的事情。
但那些小股流寇却没他们那么大志向,他们只想着吃饱饭就行,而吃饱饭自然要有个比较安全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哪里安全他们就往哪里去,现如今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河南,自从宋庆离开之后,这边再也没有成建制的官兵大队出现,因此立刻就成为了小股流寇的天堂,不少人都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很多原本跟着高迎祥的,也觉得马上要跟官兵大队交战,总觉得不那么安全,也都从北直隶重新南下,回到了河南这块风水宝地之中,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刚回来,宋庆也就跟着一起回来了。
小股流寇的头目们都非常想哭,因为他们发现宋庆这人竟然是黑白无常似的,只要他们出现在哪儿,人家立刻带着兵赶回来,如今在流寇之中宋庆的名气非常大,从前还只是听评书听来的,这次可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此人的强大之处,八大王和高闯王那么大名气,居然也被人家给打败了,尤其最后那场二十多万对一万出头的大战,几乎是把很多流寇给杀的丧了胆,听到宋庆的名字就哆嗦。
宋庆大概自己都没有想到,北边的官兵跟流寇打了好长时间,结果最为流寇们记住并且恐惧的,反倒是这个只打了两仗的家伙,可见时也运也命也,当然这跟徐州兵的打法也有很大关系,很多跟徐州兵打过仗的流寇,对这支队伍最大的印象在于喘不过气,虽说徐州兵人数不多,但总能打得他们喘不过气,反倒是他们这人多的一方,经常打着打着自己就乱套了,最终对方还没反攻,他们就陷入崩溃。
可随后他们却发现了另一件事,宋庆在从河南回来之后,似乎变得和蔼了不少,没有立刻派兵去剿灭他们,反倒是把一万多部队分了兵,到各处跟他们对峙去了,其中有些不知道厉害,或者说不知天高地厚的流寇头目尝试挑衅了一下,结果被毫不留情的暴揍一顿,有的直接丢掉了性命,其余的也就再也不敢如何,反正只要他们不进攻,徐州兵也就不会来进攻他们,大家就这样相安无事的对峙挺好。
只是他们觉得好了,当地官员却觉得不好,好不容易把流寇大队盼走了,谁知道又回来了这么多小股队伍,每天都是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很有千里奔袭的意味,偏偏每次刚奔袭到一半,徐州兵就悄无声息的出来了,要么把他们包围住,要么把他们的去路拦住,随后派人进行交涉,让他们交出买路钱。否则一概格杀,同时还给他们讲解此时河南究竟是谁的天下云云,让流寇们明白形势。
流寇们很悲剧,悲剧点在于他们被官兵抢劫了,作为强盗中的最强存在,他们从来都是抢别人的,还很少被人家抢,尤其是朝廷的官兵,见到他们之后都是直接冲杀过来,要么被他们干掉,要么把他们干掉,还很少见有直接派人过来勒索钱财和粮食的,可当这路人出现了之后,他们发现自己还真是拿人家没辙,打是什么后果他们早已经知道了,对方掌握方向的能力极强,能够很快找到他们,因此跑显然也不是很现实,而且如果跑不出去的话,肯定是要跟对方打一场的,最后还是要死人。
思虑再三,流寇们决定老老实实的交钱买路,反正这些都是抢大户抢出来的,所谓孔武有力者得之,如今遇到河南境内最孔武有力的家伙们,他们这些次一等的也只有老老实实的给人家交钱。
有了第一次,下一次也就容易多了,当流寇们再次出动抢劫,并且发现自己再次在归程途中被徐州兵堵上了,都是乖乖将抢劫所得的一半送了过去,比起头一次痛快得多,不过这也就导致他们在继续抢劫的过程中尽量多抢,让不少乡间的大户们都遭了秧,损失日渐惨重,最终无奈找到了官府。
官府也没办法,如今河南当地的兵马基本都跟着五省总督大人走了,剩下的无非是些卫所的军户,要么就是城池里面的衙役,根本就没法打仗,因此只能去求宋庆开恩,派兵剿灭这些总是在四处抢劫的流寇,如果能够将他们全部干掉那当然最后,做不到的话把他们赶出去也是可以的,好在他们还知道宋庆是徐州人,没说把流寇赶到徐州去,于是纷纷选择了北直隶这个非常不错的好地方。
对于这种要求,宋庆一概回绝,反正他没有扫靖地方的责任,如果被人求的烦了,直接把陈奇瑜的命令拿出来,让他们去找那位五省总督大人要命令,如果没有命令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出兵的。
五省总督大人如今在跟卢象升一起围剿流寇大队,这是事关剿匪成败的大事情,地方官哪里敢在这个时候去麻烦他老人家,没奈何只能给宋庆手下各部烧香拜佛,送来不少犒劳,也不求他们去剿灭境内流寇,只让他们帮忙守卫城池就行,村子里他们管不了,至少各处城池绝对不能失守,反正朝廷也知道河南这边不是什么平安地方,只要能够把城池保住,他们的官就能继续做下去。
在这种各方搞默契的前提下,最新的河南模式开始了,官府的人都住在城里头,大户们倒是很想进城,但每次只要发现他们的人,都会被流寇堵回去,因此只能继续在乡下居住,继续被流寇们抢劫,而抢劫之后的流寇开始很自觉的给把守各个路段的徐州兵交供奉,同时徐州兵在拿了钱之后截留一部分,其余的换成各种鸡鸭鱼肉,让文宣队带着跑去乡下,演出时候给老百姓发着吃。
当然,发酒肉的同时,自然要宣布这都是宋将军的恩德,将军大人不忍见河南生灵涂炭,因此自掏腰包给乡亲们发些吃的,也算是略尽绵力,这都是宋将军应该做的,乡亲们不必记住他的恩德。
第四百五十一章 原地扩充
作为一个流寇小头目,冯四最近的日子过得非常不好,倒不是因为他们的抢劫不顺利,事实上最近河南境内所有流寇们在抢劫方面过的都很不错,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大股成建制的官兵打他们,几乎只要他们出来劫掠,在附近的官兵都会无动于衷,有些正好卡住道路的甚至还会挪开,给了他们很充分的抢劫空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话,他们几乎拥有最好的抢劫环境,不应该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
但问题在于,每次他们抢劫结束之后,那些官兵总是会从四面八方出现,笑嘻嘻的将他们包围起来,随后派人过来交涉,本着江湖儿女江湖老的精神,要求他们见面分一半,如果不分的话就立刻纵兵攻打,如果换成其他什么明军队伍,冯四即便是打不过也不会交出去,大不了逃了就是,以他冯四爷这些年在江湖上历练出来的经验,如果他真的想要跑,恐怕还真就没多少人能够追的上他。
可是面对上如今河南境内敢于对他们动手的队伍,他真的不敢打也不敢跑,因为那是宋庆的兵马,几乎是整个大明最为可怕的存在,他们也不是没尝试着打过,哪怕在张献忠和高迎祥都被宋庆击败之后,一样有些灵醒的小势力,在撤回河南之后选择跟宋庆的部队交战过,但后果都是非常统一的,他们全都被击败并且干掉了,因为宋庆将部队分兵,这些反抗者获得的下场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是单纯被干掉而已,甚至还会被埋葬,但有些运气不怎么样的。尸体都被人拿绳子挂在树上,供野兽啃食。
冯四有个朋友,就曾经是一名英勇的宋庆反抗者,后来这朋友就被吊到树上了。两天之后得到消息的冯四赶过去之后。发现朋友的尸体已经被野兽吃烂了,只剩下半边身子还有肉。其余都是骨头架子,按理说他应该为这种事情愤怒,并且给朋友报仇的,可他却无论如何都愤怒不起来。有的只是浓浓的恐惧,以及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的恶心,这两种情绪让他根本不敢再反对宋庆,只能老老实实听命。
万幸的是,宋庆似乎也不打算把他们赶尽杀绝,只要你足够听话,每次都将抢劫所得交上一半左右。你就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甚至偶尔遇到过往的徐州兵,他们还会跟你打招呼,现在已经有不少贼头子把这当做资本了。最近两次流寇头目聚会的时候,都会说今天徐州兵中哪位长官跟我打招呼了,甚至都记住我的名字了,每当谁说起这些的时候,其他人都会投去羡慕嫉妒的目光,恨不能以身代之。
冯四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时候,不过今天运气似乎不错,那位带队的军官冲他笑了笑,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最近做的不错,南边还有不少大户,你没事可以过去看看,反正我们只要一半,剩下的都是你的,只要别被那些大户家的团练打死,过不了多久你就是富家翁,到时候哪怕不带兵了,拿着银子去徐州也能过上好日子,我家将爷最喜欢江湖朋友,不用担心去那边会被人洗了,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哥哥我从前就是徐州那边的杆子,绰号翻山鹞子,大号李云聪,如今可是咱狗营的把总呢!”
“您,您是杆子出身?”冯四先是惊讶,随后立刻释然,眼前这位看起来的确像土匪多过像官兵,虽说这年头官兵跟土匪原本也没多大区别,不过李云聪身上的匪气依旧遮掩不住,宋庆也没打算让他遮掩,目的就是为了到处招降那些匪徒和流寇,如今果然就用上了这层身份,而且看起来非常好用。
李玉聪很得意的说道:“想不到吧?咱爷们儿当初也是被宋将军打过的,打服了之后直接就投了过去,我家将爷看得起绿林上的豪杰,直接就给了我个小旗做,这几年下来跟着打生打死,如今已经做到了把总,在徐州有房有地,不比你整日在外头做贼强?我看你年纪也不小了,该想想往后的事情,总不能一辈子都做贼吧?”
一口一个做贼,如果是别人说起来,冯四面上不敢表露出什么,但心中肯定有些不乐意,可从这李玉聪口中说出来,他却觉得没有丝毫别扭,因为对方从前也是做贼的,做派上就表现的再明显不过,可人家如今已经做了官,还在徐州有房有地,这简直就是画大饼给你看了,甚至都让你闻到点香气了。
冯四从前不过是个陕西农民,而且是最贫苦的那种,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也不会跟着三十六营的那些大头子们反朝廷,作为中国最普通的农民阶层,能有房有地那就是终身希望了,如今在外头打家劫舍,赚的再多那也是浮财,是无根之木,只要稍稍出点问题,马上就化为乌有,如果自己也能像眼前这位翻山鹞子似的,在徐州某个一官半职,哪怕只是个富家翁,也要比如今在外当流寇好得多啊。
想到这里,冯四的心思开始动了起来,毕竟这时候谁都不觉得流寇最终能够打到北京城,逼死崇祯皇帝,李自成还过了一把皇帝的瘾,但如今哪怕是最对造反最乐观的,也只想到了将来没准能够占住块地方,然后跟朝廷谈条件,要么裂土封侯,要么则是让他们全伙儿招安,到各处去做官,至于什么坐天下之类的,根本没有人会去想,哪怕想了也会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觉得自己这是痴人说梦。
既然没有这么个心思,那么冯四就好选择多了,他不是那么些流寇中的大人物,哪怕将来真的裂土封侯,或者说是招安之后做地方官,估计也没他什么事情,毕竟他手下就几百人而已。招安了估计也就是个总旗的命,而且还要整天担惊受怕,算计着朝廷会不会哪天来清算他们,到时候如今赚到这些钱财。只怕也都要交出去。来给自己买个平安踏实,与其这样的话。那还不如投靠徐州的好。
想通这一切,冯四对李玉聪更加热络,一口一个鹞子哥的叫着,客客气气请对方坐下。开始打听起徐州那边各种事情来,当然最主要的是打听自己这样的过去了,究竟能够得到什么待遇,这个才是他最关心的,翻山鹞子也是解释的非常详细,将宋庆对待他们这些江湖人物的待遇条件之类逐条拿出来说明,遇到什么具有徐州特色的名词之类。也都帮着进行解说,也算是尽心竭力的帮着宋庆拉人了。
跟这边差不多的事情,最近两天不断在河南各处发生,各路小股流寇的头目们都被找上。而负责跟他们‘闲聊’的,都是徐州系中那些土匪出身的军官,甚至还有乞活军的人过来以身说法,老子可不是那些徐州当地的土匪,而是正经造反过两次的,如今一样在徐州逍遥自在,你们不过是做过流寇,能有什么可担心的?趁早到宋将军这边来,往后吃香的喝辣的,弟兄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说着说着,将徐州军队体系说成个藏污纳垢之地了,可偏偏这还就是事实,徐州系中除了良家子弟占了七成名额之外,其余还就是朝廷叛军和各处魑魅魍魉组成的,若是换做其他地方,这种配置保准会出乱子,可在徐州却安稳得很,无论是乞活军还是那些土匪们,都已经是被宋庆彻底打服气的,因此过来效力半点忤逆情绪都没有,加上在这边吃得好赚得多,很多人甚至都觉是个美差,如今徐州当地不少土匪还在辛勤做事,等待下一次扩军的时候把自己收编过去,完成从土匪到官兵的华丽转身。
这种事实如今也在影响着河南当地的流寇们,让这些原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流寇,内心深处忽然间多了一条光明大道,很多人都是当场就动了心,托人去找宋庆说说话,稍稍谨慎些的也都说是回去会慎重考虑,短时间内一定给出回话,决不让宋将军多等之类,随后第二日或者第三日也都决定投靠过去,他们毕竟不是高迎祥,只是些想要有房有地吃喝不愁的老农民,谁能够给他们这些东西,他们自然就去投奔谁,如今高迎祥正在跟陈奇瑜大战,投靠宋庆则成为了小股流寇们最好的选择。
招降河南境内的流寇,只是宋庆大战略的一部分,在河南屯驻了几天之后,他便决定就地招兵买马,因为车厢峡之后不久,皇太极的第二次入寇就要开始,现在只要多练出些兵马来,将来打仗也用的上,虽然暂时没法明目张胆的扩军,但却可以用河南义勇的名义把人拉走,反正他在本地有亲戚,大不了将义勇头目的名头都放在那些亲戚身上,等到真打起来的时候,朝廷只会觉得人不够多,才不会管这些义勇从什么地方来的,而普通人则会看到这些义勇的头目都姓宋,会记住这是宋家人在打建奴。
当然,首先他需要把自己在河南那一大家子亲戚都接过来,毕竟人家也算是地头蛇,而且在各处多多少少的都有些关系,拉队伍的速度肯定比他这个外来户要强得多,因此便将一直都跟着他的宋英派了出去,宋英也的确是不负厚望,很快找到了宋家在河南的族长,以及那些在族中说话管事的人,将大家全部召集到了一起,说出了宋庆的打算,同时让大家自己决定是否要去徐州。
这还真是让人有些为难的事情,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宋庆父子如今在徐州做出好大场面,家人们趋之若鹜的过去投奔是再正常没有的事情,可偏偏当年宋庆家那一支是主动分家的,而且这些年过去都没什么往来,如今让本宗这些人离开河南,跑到徐州去投奔宋庆,这多少显得有些丢面子,好像本宗向他们那个当年主动提出分家的支系低头了似的,换了谁谁心里都不会无动于衷。
当然了,宋庆也没让所有人都去徐州,只是过去一部分人而已,其余的要在河南当地拉出队伍,可这拉队伍的差事,似乎也不是什么正经路数,虽然跟谋逆造反扯不上边,但看上去总是不那么有底气,而且拉起来之后还不是正经的官兵,只是以河南义勇的身份出现,隶属宋庆的狗营而已,义勇这行虽然听起来名头挺不错,宋庆当初的队伍也有徐州义勇,但总归还是没有个正经的名分。
这年头大家都相当看重名分,哪怕是个外室也要想办法成为小妾,更不要说这种带兵的大事了,只是宋家如今在河南混的并不太好,老家伙们还算凑合,多少在军中有些个位置,但小的却无论如何都跟不上趟,这趟河南大部军队都跟着陈奇瑜去剿灭流寇,但宋家却没赶上趟,可想而知等到大军回来之后,基本上又没他们什么事了,家中几位族老和族长商议两日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给宋庆派人。
但这个派人不是派全部,只是派那些暂时没什么事情做的年轻人,让他们去跟着宋庆管理河南义勇,其余的继续留在河南,等将来看看那些去徐州的境况如何,再来决定整个家族的动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