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四娘把药和纸包放下,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是粗面馒头。柳四娘一个一个的分好递给几个孩子吃,四个女孩狼吞虎咽的吃了。杨初月拿着手里那一小块粗面馒头,心里不是滋味。摸了摸饿得不行的肚子,拿起馒头就大嚼起来。
柳四娘也吃了一个,她一边吃一边流泪,想来是为杨小雨哭吧。晚上,杨初月躺在木板床上睡不着,她又听到柳四娘的哭声,只听杨老三劝她说道:“别哭了,小雨已经不是咱家的孩子了。兴许那个人牙子心地好,会把小雨卖给一个好人家。”
柳四娘还是哭,接着就是杨老三不停的叹气之声。杨小雨被卖了,从今天的那些东西来看,杨小雨为这个家换回了一头小猪崽,五只小鸡以及几包给杨老三的药,或者还有一些碎银子。
第4章 猪被狼吃了
被卖的女孩儿,要么就是被卖到窑子里,要么就是被卖给大户人家当丫环。杨初月抬头看到杨初七,只见她睁着眼睛,脸颊上留下两行清泪。见到杨初月在看她,她赶忙抹干了脸上的泪水,转过身去睡觉了。
希望杨小雨遇到心地好些的人牙子,不要被卖到窑子里成为妓·女。
柳四娘挺着肚子领着两个女儿年龄大一些的女儿去坡上做农活儿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杨老三闲赋在家,他在屋外用木棍、石头和稻草搭了一个简易的猪圈,又在猪圈旁做了一个篱笆,拿来养那几只小鸡。这个冬天一家子熬过了,杨老三的腿一直疼得厉害,眼看着春耕就到了,他因伤下不了地,春耕的大部分重活儿还得让柳四娘和两个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来做。
至于杨十九和她,则去坡上和田埂间割猪草回家喂猪。她家现在最贵重的家产就是那头猪和那几只小鸡了。大丘陵地区粮食产量不高,但就是草多。
喂猪也简单,就把没有露水的草割回来直接扔到猪圈里就成了。因为没别的东西喂猪,这头猪长得有些慢。倒是那些小鸡,有蚯蚓有虫子吃,倒长得快。每天杨十九就领着杨初月割猪草,挖蚯蚓捉虫子。
五只小鸡长大了,有两只公鸡三只母鸡。柳四娘琢磨着把公鸡喂得更肥一些,拿去镇上买了,换了钱再买一些小鸡和棉花麻布回来,对此杨老三没意见。
鸡喂家了,可以让它们在屋子周围自己转,顺便自己捉虫吃。因为柳四娘要养胎,三只母鸡生的蛋,一个拿来给柳四娘吃,另两个拿来存着,等到要下次赶集的时候就拿到镇上去卖了。
插秧时,杨老三带病下田了,坚持着插了一天的秧,晚上回到家大腿就开始疼了,一个晚上杨老三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时不时的呻·吟几声。
杨初七和杨十三跟着下田插秧,杨老三腿上的病发了,就在家里带孩子煮饭。好不容易春耕过去了,两个孩子和柳四娘几乎瘦了一整圈。柳四娘除了肚子大以外,便没孕妇的特征。
杨老三腿上的伤好了,却落下了病根。他的右腿已经残了,走路一瘸一拐的,另外在下雨天里还会疼痛,因此他不能做重活儿。
因为他养伤期间正是地里稻子、玉米正在生长的时候,加上这地方土薄不厚,需要挑大粪去给玉米等作物施肥。但杨老三的腿坏了,什么也做不了,而柳四娘一个怀着孩子的妇道人家能力有限,每次挑的也不多。
杨初七和杨十三,一个不到十岁,一个不到九岁,力气小挑不起粪桶,只能用小桶每次提一点儿去给玉米施肥,通常她们来回走路的时间多于给玉米施肥的时间。几天下来,柳四娘刚刚养好一点的身体又累垮了,杨初七和杨十三两个小姑娘晒得像两块黑炭,加上家里吃不饱,她们瘦得出奇。
杨老三看着心疼,拖着伤残的右腿去挑粪,坚持着走到半路,因为腿上的伤害没好,脚下一滑就摔到路边的沟里去了,桶里的大粪全淋到他身上了。因为大丘陵地方多,人较少。通常一家一个小山包。现在虽是农忙季节,但在杨老三走的那条路上能看到的人也不多。加上他家的地偏,很少有人走这条路。
别人家里的劳动力比杨老三家的多,他们早就给玉米施完了肥开始在玉米地里种红苕了。另外,玉米现在正长得茂盛,在玉米行间忙碌的人也看不到坡下的情形,因此没人看到杨老三。
杨老三躺在沟里捂着大腿上的伤呻·吟,直到中午有人路过那条沟旁才看到了杨老三,把他拉起来送回家里。杨初七见了,忙烧了一大锅热水给他洗澡,饶是他洗了三次,身上仍有一股大粪的味道。
错过了给玉米施肥的季节,这一年他们家里的玉米长得比往常更瘦更小,有好些都是“癞子”,上面只有几颗可怜的玉米粒,剩下的就是玉米梗了。
柳四娘还是拖着瘦弱的身子领着两个女儿去地里把红苕秧插上,虽然收成很少,但好过没有。柳四娘的产期在五月,她得赶在孩子出生之前把那两只公鸡和五十个鸡蛋拿到丰莱镇卖了。杨老三还是不放心她,要跟着一起去。
杨初七和杨十三听柳四娘的吩咐把地里的白菜、茄子和葫芦收回来,一部分放到墙角堆着,一部分拿来做泡白菜。另外还有一些茄子,拿来切成片晒干做成茄子干,葫芦存放的时间长,只要收回来放到墙角就成。
白菜、茄子和葫芦收回来了,杨初七把白菜和葫芦堆在墙角,杨十三则拿着一把破菜刀切茄子,切好了就放到簸箕里晾着,趁着天气好把茄片拿去晒干然后放到仓里去。杨初月坐着看她们忙活,心想这大丘陵地区那么多野菜,为什么她们不采些野菜回来吃?
两个姐姐一直都在忙活,杨初月一直都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旁。杨初七把地里的白菜南瓜和茄子收完后,拿了木盆来舀上水开始洗白菜。杨十三一直切白菜,一旁杨十九就不似杨初月那样,她跑前忙后,一会儿帮着大姐舀水或者帮忙洗白菜,一会儿帮着二姐剥茄蒂。
杨十三看了五妹一会儿,对杨初七说:“大姐,你说五妹是不是真的傻了。我坐在这里大半天了,她动都不动一下,你看四妹多活泼。”
杨初七拿着丝瓜囊洗白菜茎和叶上的泥,洗好了就放到那个几个大的旧泡菜坛里。听到杨初七那么说,不由得皱眉说道:“这事不好说,有些娃儿说话晚,也许等她大一些了就好了。”其实这是她自欺自人的说法,她也认为自己的五妹是个傻子。这妹子的性子太安静了,不像一个正常的孩子。
杨初月听到她们的谈话,也不多说,就继续坐在看她们忙活。中午和晚上吃的是煮红薯,菜是清炒空心菜。说到地里的空心菜,也可以收回来拿来做成腌菜,冬天多一些粮食,也不用多挨一天的饿。
姐妹两忙活了一天,终于把柳四娘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同样是晚上子时,柳四娘和杨老三才回来。两只大公鸡和五十个鸡蛋买了一些钱,柳四娘买了五十多斤红苕回来放着,能让他们在粮食收回来之前多撑一会儿。
杨初月照着前两年的经历看,其实这里的气候还算好,估计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末尾处,夏天天气极热有多余,冬天天气冷,因为是大丘陵地区的关系,这里冬天会下雪。总的说来,这里的气候适合稻子生长。在冬天还可以种冬小麦和油菜,但这里土壤和地形让这两种作物到收获的季节时收得不多。
杨初月明白这里虽不是刀耕火种的深山地区,确是典型的广种薄收地带。一家子几乎是一个山包,上面种了玉米和红苕。虽然地多种得也多,种地的乡民也勤快,经常除草施肥,但就是收成不好。
杨初月年纪小,见到的人少,在这个靠近大山的地方,只有她们一户人家,最近的人家也在另一个大山包前一块较平的地方。
从她家往前走三里,才有个杨家院子,那里住的人除了外来的媳妇,几乎都姓杨。杨家老爹和她们的奶奶以及两个伯伯都住在前面的杨家院子里。这些也是杨初月跟着杨十九去远处割猪草时才知道的,所以她家发生了什么事,外面很少知道。
桐安村的人不算多也不算少,但和这里广阔的大丘陵比起来,人就显得有些少了。为了多得粮食,就必须多种地,而种地需要劳动力,所以他们就必须多生儿子。至于女儿,一般的思想都是要嫁出去的,以后是别人家的人,所以这里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有杨老三家是个例外。
气温很快的升高,柳四娘的肚子也大了,加上她身子弱,所以农活不归他做。杨老三的大腿经常犯疼,在阴雨绵绵的四五月几乎是躺在床上过的。
杨初七和杨十三便接替了他俩,常去地里看着。好在地里没什么重的农活,杨初七和杨十三还能坚持过去,她俩做完地里的活儿就背着背篓割猪草,挖一些蚯蚓回来喂新买回来的几只小鸡。
夜里只听到“嗷呜”一声,接着就听到猪圈那边有声响。杨老三以为来了贼,忙拿了一把锄头出去。
只见一头大灰狼窜进猪圈,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獠牙直抵在猪的脖子上使劲的啃。杨老三见了,那头猪是他们一年的心血,更是他们家最贵重的财产,他们还指望着猪长大的时候把猪牵到镇上卖个好价钱,有钱后好养儿子呢。
只见那头狼气势汹汹的,杨老三这时候勇猛了一次,忙拿了锄头去打狼。一家人都被惊醒了。柳四娘见了吓了一跳,杨初七和杨十三见了吓呆了一阵,醒过身来拿了长竹竿打狼。这头狼大概是饿急了,咬死了猪把它开膛破肚,猪肚子上的肥肉和猪内脏都被吃了。见到几个人拿了棍子要打它,毫不示弱的露出獠牙来。
如果不把狼赶走,他们养了半年多的猪就白养了。杨初月醒过来见了,迈着小短腿跑回屋里,从灶膛内撤出一根燃烧着的木柴赶到屋外,把还有火苗的木柴扔到猪圈里。虽然只是作用不大,但狼明显怕火,接连后退了几步。
第5章 生了个儿子
柳四娘见了明白过来,也跟着进屋,把灶膛里所有燃着的木材都拿了出来扔到猪圈里。狼受到了惊吓,一跃出猪圈就跑了。
杨老三追出门去,捡起地上的石头不停的扔向狼逃走的地方。那头猪死了,杨老三回到猪圈,守着那死了的猪哭了一夜。柳四娘眼眶里也满是泪水,这头猪是他们卖了三闺女才买回来的,如今就这么被狼咬死了,他们怎会不心痛。
把狼赶走后,杨老三忍着腿上的伤痛,那砍竹子的大刀把猪切成块,柳四娘在一旁洗肉上的血,洗干净了就用盐抹在上面做成腌肉。四个姑娘受了惊吓,晚上都做了噩梦,胆小的杨十三在梦里说了胡话,冷得睡不着的杨初月都听到了。
看来大山里有凶猛的野兽,这次出现了灰狼,下次会不会有其他野兽?想来这里住着确实不安全。
猪死了,柳四娘把几块好肉挑出来,等着拿到镇上去买,剩下的就拿来做成腊肉以后吃。柳四娘看着一堆肉,又看了看几个望着猪肉流口水的女儿,当晚拿了一块猪肉煮了吃。杨初月穿到这个世界三年多,第一次吃上了猪肉。
没多久,杨老三家里的猪被狼咬死了,他家吃上猪肉的事就被传出去了。谁都知道杨老三家里穷的叮当响,哪有钱养猪吃猪肉?听到风声的杨陈氏赶到杨老三家,杨初七那时候在门前屋檐下扯柴烧火,看到杨陈氏来了,忙赶把那几块好肉藏到了床底下,又把三只大母鸡赶到了屋后的竹林里。
杨陈氏到草屋后,用她那双势力的眼睛打量了屋子一圈,也没发现有什么好东西。只看到土灶上的木盆里还有一块煮好的肉,对杨老三说:“你家怎会有猪肉?该不会是偷的吧。”
听到有小鸡的叫声,杨陈氏在屋里找了一圈,在灶前的柴草堆里发现了十只小鸡,杨陈氏立刻两眼放光:“这鸡是那里来的。”
看到四个孙女畏畏缩缩的站在一旁,见到少了一个,问道:“小雨呢?小雨去哪儿了?”
杨老三说:“……卖了……”
杨陈氏大叫一声:“啊!卖了!”接着又问卖到哪儿了,卖了多少钱。看样子想把卖杨小雨的钱搜刮走。
柳四娘这时候说话了:“卖给人牙子了,得了一两银子。”其实卖了三两银子,柳四娘知道杨陈氏喜欢在鸡骨头上挖肉,故意隐瞒着不说。这点上杨老三和她一个鼻孔出气。
杨陈氏扯着柳四娘说:“钱呢?”
柳四娘没说话,杨老三吞吞吐吐的说:“已经没了……”
杨陈氏瞪大眼睛不相信,大声嚷嚷说:“一两银子就这么没了!你们是怎么花钱的!这可是一两银子呐!你就是个败家的主儿!”对着杨老三大吼大叫一通后,又对着柳四娘骂了一通。
柳四娘还有一个月就生了,杨老三还想着抱儿子,他听不过去,打断杨陈氏:“娘!难不成这点钱您也想拿走?那是我家走投无路了,才把小雨卖了。都怪我不中用,上次去山里被打野猪咬了,四娘又怀着娃儿,家里又没有吃的,我没用,只能把女儿卖了换了一两银子。抓了几副药,用了两百个铜板,买了一头猪崽儿,花了五百个铜板,买了五只小鸡崽儿,花了二十个铜板儿,剩下的就没多少了。我的腿是废了,不能干活儿,去年收成又不好,把剩下的铜板儿都拿去买红苕了,哪还有剩得有钱?”
听到杨老三说了这通话,杨陈氏感觉非常肉痛。她倒不是同情杨老三残了,而是心疼钱。一两银子就这么没了,她这辈子除了铜板外,还没见过银子。柳四娘坐在一旁不说话只顾着流泪,三个姑娘听了杨老三说的那些话过后都哭了,只有杨初月目光愣愣的看着杨陈氏。
杨老三抹了一把眼泪,说道:“我们家养了一年的猪,十天前被狼咬死了,还吃了一大半,剩下的只有那一点儿了。还有什么肉可以吃?娘,你家有一头猪吧,为啥还要到我家来要猪肉?”
杨陈氏骂骂咧咧的说了一通:“你养了六个丫头片子,三丫头卖了,六丫头抱给别个人养了,我说你把肉留下养这四个黄毛丫头有啥子用?还不如把生下的肉给我,我拿回去还可以给老大老二吃。”
柳四娘这时候抬头说道:“娘,你怎么这样偏心?你看这个家里穷成什么样子了,你还要来拿我们的肉。那是卖了三丫头才换回来的呀。”
杨陈氏见到这个只会生女儿的媳妇就来气,骂道:“我说话有当媳妇插嘴的吗?买来的果然靠不住,中看不中用,只会生没用的丫头片子。我看你这次生的又是姑娘吧。把这些肉拿来给你养肚子里的丫头片子是白费了!”
柳四娘默不作声,只有默默的流泪。杨陈氏眼见着是拿不到钱了,就想把那几个小鸡崽儿带回去:“我看你们养鸡也是给狼吃,不如拿给我带回去养。以后也好生蛋卖钱。”说着就要去抢小鸡崽儿。
杨老三不干了,挡在杨陈氏面前,说道:“娘,这十只鸡仔儿不能给你!我要留着养,等它生蛋好给我媳妇坐月子吃!”
杨陈氏狠瞪杨老三一眼:“你这个死娃子,没良心的白眼狼,当年要不是老娘给你钱,你哪来钱娶媳妇!怎么,现在有了媳妇忘了娘,胳膊走往外拐了!今天这鸡,我带走定了!”
杨初七走出去跪在杨陈氏面前:“奶奶,我晓得你不喜欢我这家人,但我们已经分家了,也有一家人要养活啊!我家现在最值钱的就是这几只鸡了。我爹现在残废了,以后的农活儿都靠我娘了,要是我娘在坐月子的时候没鸡蛋吃,落下病根就不好了。奶奶,你看,几个妹妹还小,她们也要吃饭,你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们挨饿啊!大伯和二伯家里有粮食有猪有鸡鸭,我家啥也没有,你就给我家留些东西吧。”
柳四娘也哭着跪下来了,杨老三哭得更大声了,哀求说道:“娘,你就给我家留点儿东西吧。我家也有一家子人要养啊!”一家子拉着杨陈氏大哭,只有杨初月呆呆傻傻的站着,用一双眼睛盯着杨陈氏不说话,也不眨一下眼睛。
杨陈氏被杨初月的眼睛看得发毛,心里想着,一个三岁不到的小孩子,怎么会有那样空洞麻木的眼神,有些像中邪了一样,她被那道目光盯得不舒服。
桐安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杨陈氏偏心,在分家的时候分给老三的东西最少。那时候她就已经得了个偏心的名声,在村里被人说三道四,要是这事传出去了,她在桐安村就没脸了。甩开跪了一地的孙女,没好气的对杨老三和柳四娘说:“好好看看你家五丫头,我看她八成是个傻子!你们穷,没多的粮食养一个傻丫头,还是尽早拿去丢了吧!”说完她就走了。
送走偏心的婆婆,柳四娘几乎崩溃了。杨初七扶起瘫软在地上的柳四娘,柳四娘坐在床上,怔怔的看着被杨陈氏说成是傻子的杨初月。想起十天前发生的事,她知道用火可以吓走野狼,柳四娘确定她不是傻子,可这个孩子为什么那么反常?但是家里没钱给她看大夫,只能等拖着了,最后要怎样,就看她的造化了。
杨陈氏来闹过后,杨老三一家恢复了平静。杨初月只是他们女儿中的一个,他们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她身上,至于杨初月会怎样,都不是他们现在关心的问题。
现在,一家子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柳四娘的肚子上。五月份的最后一天,柳四娘在破土屋里经过一天的挣扎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
当稳婆高兴的把孩子抱出来给杨老三时,杨老三抱着新生的儿子大笑了好久,还站到屋外的草坝子上,欣喜若狂的大声喊道:“我媳妇儿给我生了个儿!我有儿子啦!”
稳婆赶紧把孩子接过来,骂杨老三说:“娃儿才出生你就急着让他吹风,我看要是病了啷个办!”
杨老三被骂了过后才想到这事,赶忙抱着儿子进屋给柳四娘看孩子。柳四娘看到是个儿子,彻彻底底的松了口气,她不用再被歧视了。
杨老三把攒了几个月的一篮子鸡蛋大半都送给了稳婆,最后还花钱做了红蛋,跛着脚挨家挨户的发红蛋,一边发一边反复的念叨着:“我媳妇生了个儿,我是有儿子的人了。”有了儿子,就没人再敢嘲笑他了。自从有了儿子,杨老三底气十足,走路虽然不稳当,但他的背比往常挺得都直了。
柳四娘做月子期间,杨老三包揽了所有的活儿,有了儿子,连腿上的疼痛也轻了不少。现在他是一家之主,有儿子媳妇要他养活,他不能在家里干坐着啥也不干。
七弟的名字是杨老三给起的,名叫杨宝弟。从这名字就可看出,他有多喜欢这个儿子。有儿子傍身,以后再也没人敢瞧不起他。
第6章 相似的经历
因为小弟的出生,四个姑娘备受冷落,杨初七和杨十三倒没怎么感觉到,但杨十九却感觉到了。她有些愤愤的看着这个新生的弟弟,却又只能在心里妒忌他。
杨初月并不奇怪杨老三的反映,就像她上一世一样。上一世她家里也为了生儿子,先生了两个女儿,最后才生了一个弟弟。当弟弟出生的时候,她爸妈乐脸上开了花,宝贝得跟什么似的,宠得小弟无法无天。
杨爸爸和杨妈妈虽然住城里,她家的家庭收入只是中等,但家庭负担重,所以多余的杨初月就被送到乡下的外婆家,在外婆身边长大,就算工作后也没回城里那个家。
在那个家里,姐姐是长女,人长得漂亮又优秀,从小学到硕士毕业,姐姐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是爸妈的希望和骄傲。小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儿子,他们对小弟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小弟所有的要求都无条件的满足。
那时候她一直活在乡下,相貌平平,成绩只能算中上,靠着不懈的努力才稳稳当当的读到大学。因为家里没多的钱供她上大学,她凭着贷款和努力挣奖学金做兼职才读完了大学。
然后参加工作把贷款换完了,大学毕业后她做了好几份工作都不长。后来贷款开了一家超市,因为小心努力的经营,她在两年的时间里换完了贷款,后来生意逐渐红火,在城里才有了自己的小公寓。
但就在她事业即将成功的时候,就遇到了那件倒霉的事,然后穿越到了这个地方。对待重男轻女这事,杨初月上辈子就领教过,这一世她也不在乎。相较于杨十九的愤愤不平,她显得平静了许多。
杨老三在做农活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逗儿子。他觉得自己这儿子天庭饱满,长得像柳四娘,又生得白白净净的,比一般他大哥二哥的那几个孩子长得好看多了。杨宝弟的耳朵也大,杨老三认定自己这儿子将来是有大出息的,因此对这个儿子越发的喜爱。
快到夏末了,又开始收玉米了,杨老三领着杨初七、杨十三和杨十九一起去地里做农活儿,柳四娘则在家看儿子,帮忙做饭。但杨老三到底腿脚不便,做起农活来也不甚便利,扳了玉米棒子后,玉米杆还在坡上没来得及挖回家晒干。还有,得翻红苕藤了,否则将来红苕收成不好。不过这些都不妨碍他的好心情。
往后的日子,杨老三对柳四娘越发的好了,依旧隔一天就给她煮一个蛋,还用鸡蛋做了蒸蛋喂给杨宝弟吃,其余四个女孩只能看着。家里依旧穷困,几只鸡生下的蛋除了柳四娘和杨宝弟能吃外,都攒着拿到镇上去卖了。
这种行为杨初月并不感冒,她现在的感觉和上辈子差不多,都是家里多余的一份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人。
杨宝弟调皮的很,性子很显,想哭的时候就大声哭,不开心的时候就发脾气,还不到一岁就学会了使小性子,还会给人摆脸色。柳四娘想好好教育儿子一番,但杨老三心疼儿子不让柳四娘打。
杨初月四岁,已经开始帮着家里割猪草,喂猪了。因为劳动力不够,家里的吃的依旧不多,但情况比杨初月刚穿来的时候好了一些。
家里的鸡蛋能卖钱,过年的时候肥猪能卖钱,虽然钱不多,但能穿得上一件补丁少些的衣裳了。但家里通常是稍好一些的衣裳都是柳四娘和杨宝弟的,柳四娘穿旧了的衣裳拿来改小了给杨初七穿,当杨初七不能穿的时候,再改小了给杨十三。如此这样类推下去,杨初月穿的衣裳都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就布料做的了。
柳四娘手巧,她做的衣裳比桐安村所有媳妇做的都好看。虽然穿在女儿们身上的衣裳是旧衣裳改的,但那活计依旧看起来精致。
吸取上次的教训,杨老三在家里养了两条黑色的大土狗。两只黑色的土狗是他去年在镇里卖鸡蛋的时候捡来的。两条土狗都很凶猛,杨老三就把它们养在猪圈旁看猪。今天家里养了两头肥猪,柳四娘估计能多卖几两银子,就商量着在过年的时候扯几尺布给孩子们做新衣裳。四个女孩听了,都兴奋得不得了。
杨初月经常背着背篓去割猪草,在小山坡上看到不少野菜。因为这里秋天多雨,小山坡上经常有野木耳,有蘑菇,但那些蘑菇大部分都不能吃。杨初月割了一背篓猪草,然后在坡顶上转了一圈,看到有不少野菜,但奇怪的是都没人摘。
上辈子她干超市这行,多少知道一些蔬菜方面的知识,这些山头上有好些野菜都能吃。城里人在吃惯了食疏之时,闲暇之余还弄些野菜回来吃。野菜长在山野乡下,没化肥浇灌,没打农药,最纯天然无污染最有营养价值。当时她超市里那些野菜很受欢迎,通常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杨初月终于明白这里的人为什么不吃野菜了。他们不知道那些能吃,割回来要么拿去喂猪,要么拿去茅厕里发酵当大粪,然后用来给庄稼施肥。
山里的人传统守旧愚昧,盲目的相信古训和先祖留下来的说法,只要那些祖先们没吃过的东西,他们绝不往嘴里送。他们听从古训上的话,长在野地里的东西都是不干净的,作为人,只能吃自己地里种出来的东西。野草什么的,都是畜生吃的。有这些观念和想法在,野菜只能是野草。
杨初月不知道大胤朝是个什么朝代,对她在的这个时代也了解得不多。从她接触的范围来看,这里的人民只知道种田,存粮食,娶媳妇,生娃儿,如此世世代代的往复循环。
杨初月不能贸然把这些村民都不吃的野菜拿回家里,她不想再被当成鬼怪附身,然后被弄去做什么法事驱鬼。回到家时,杨初月把背篓放下再把背篓里的草扔到猪圈里喂猪。近来没什么新鲜菜吃,杨初月着实不想每天都吃腌菜泡菜,但对于这个人口众多,劳动力却不充足的贫家,有口咸菜吃已经很不错了。
杨初月五岁那年的冬天到春天,天上一滴雨也没下下来,全村所有的水源都在一里外的那条河了。春耕开始后,就要开始清理沟渠里的杂草,开始放水了。
现在全村的人每家每户都轮流派人去河边踩水车,好把河里的水提到沟渠里,然后流向各处的田里。杨初月跟着杨初七一起去河边踩水车,这么大的水车她还是第一次见。这活儿本可用畜力来做,但村里的牛都拉去犁田了,因此踩水车这活儿一直都是人在做。
水车很大,家里的大人们都到地里劳作去了,到河边踩水车的几乎都是孩子。好在人多力量大,水车转动起来把水运到高处的沟渠里,送到各家田里。杨初月一开始还觉得新鲜,兴致高昂的踩了两天水车,直到觉得双腿都快断了,才觉得这活儿做起来真心要命。
春耕过后,仍不见天下雨,杨初月估摸着将来恐怕会干旱。这个时代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年景不好,收成也不好。在这个人口多的家里,没粮食吃还不知道会怎样。
晚上,杨初月回到家后对柳四娘说:“娘,今年的干旱会不会很严重?”
柳四娘看着周遭的田地,虽不至于草木都干死了,大地也龟裂了,但已经快两个月没下雨了,看这天气也不像要下雨的样子:“不知道。”
“娘,如果天一直旱着,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呀?”杨初月瞪大眼睛望着柳四娘。
天灾年间,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就会卖儿卖女,想起上次卖杨小雨的无奈之举,柳四娘说:“不够了,得去多买些粮食回来放着。”
在下次赶场之前,柳四娘和杨老三商量,把家里存的铜板都大半都拿去买粮食了。杨初月则想着现在趁着山坡上还有绿意,可以去挖些野菜回来。
柳四娘不阻拦杨初月去挖野菜,倒是杨老三把杨初月教训了一通,说她正事不做,尽做一些没用的事。柳四娘生了儿子过后,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她的话杨老三多少会听:“现在正值春旱,家里的粮食和菜都快没了,这时候也没得挑,就让她去挖些野菜回来也好。当年我在家的时候也常出去挖野菜,有些比种的菜还好吃。”
杨老三后来也没多说了,那天杨初月采了一些野韭菜回来,切细了放在粗面粉里,放了些盐烙饼。野韭菜的香气浓烈很快勾起了几个孩子的食欲,杨老三喊了一声“吃饭”,几个姑娘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糙面饼吃起来。
吃过一次野菜后,杨老三再也不反对杨初月去挖野菜。杨初月根据上一世的记忆,在后面没开垦的几个荒山坡上发现了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