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心中有疑问,可一早上起来早朝之时,观音姐姐正自瞌睡着呢,宇文小麻杆儿也没机会询问,这会儿终于有了空闲,宇文小麻杆儿自然要向观音姐姐请教确认一番。
当然了,宇文小麻杆儿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任务,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和观音姐姐还有她肚里的娃交流一下感情。
第二百〇八章姐姐夫人
当宇文小麻杆儿来到观音姐姐的小院时,却发现,乐平公主和华光、华胜两位师太都在,此刻,三人正围着观音姐姐,嘀嘀咕咕,不知说什么呢!
“乐平姐姐、华光姐姐、华胜姐姐,观音姐姐!”
宇文小麻杆儿很低调,态度也摆得很端正,一进屋便挨个叫姐姐,直把几人叫得眉飞色舞,脸带喜色。
倒是到了最后,称观音姐姐的时候,乐平公主神色一转,开口道,“混小子,你现在和观音妹妹都已经成亲了,可不能再叫姐姐了,要叫夫人!快过来,叫一声让我们听听。”
闻言,宇文小麻杆儿连忙改口道,“观音姐姐夫人!”
“噗哧!”
包括观音姐姐在内,几女尽皆掩口轻笑。
勉强止住小声,乐平公主就要再张口奚落宇文小麻杆儿几句,不想一旁的观音姐姐伸玉手轻轻拉了拉乐平公主的衣角。
举目观瞧,乐平公主发现观音妹妹的眼神之中带着几分乞求,芳心一软,不由得轻点黔首将嘲讽咽回了肚子里。
“这女人呐,唉,当真是,一嫁人,就变了!”
“以前,观音妹妹虽然和那混小子有奸情,可也不至于如此啊!如今看来,这观音妹妹,只怕把一大半的心思,都系在了那混小子身上,剩下的那一点点而,还基本都是系在和那混小子的娃身上!观音妹妹,这是没救了唉!”
“只是,要是本宫也……”
寻思了半晌,最终,乐平公主那满腹的心思化成了一个无声的叹息。
“姐姐!”
不知何时,观音大师已然伸纤手握住了乐平公主的玉手,檀口微张轻唤道。
抬起黔首,却正望见观音妹妹那如水的双眸,很是神奇地,乐平公主读懂了其中隐藏的含义。
观音大师的意思很明确:这个家里,你是大房,我是侧房!
“呃,她怎么知道本宫和小弟之间有奸情滴?难道,是华胜妹妹露了口风?”
心中一颤,乐平公主下意识瞟了一旁的华光华胜两位师太一眼,却发现这二人此刻正拉着宇文小麻杆儿在一旁不知研究什么呢。
似乎是看穿了乐平公主的心思,观音大师连忙俯身在乐平公主耳畔,轻声道,“姐姐莫要多疑,是小妹自己猜出来的!姐姐莫忘了,小妹我可是会医术的!”
“呃,会医术,难道就连这个也能看出来么?好像,不对吧?唔,难道是,当初,本宫把小弟给玩残废那次,被观音妹妹看出了端倪?嗯,这倒是,很有可能!这下,可怎么办才好?麻烦呐,麻烦!”
就在乐平公主心思起伏之际,观音大师的一声轻唤再次将乐平公主惊醒,“姐姐!”
连忙收起乱七八糟的心思,乐平公主抬眼观瞧,却见观音妹妹朝着宇文小麻杆儿的方向努了努嘴。
立即会意,乐平公主连忙起身搀扶着观音妹妹向宇文小麻杆儿等人行来。
二人行到近前一看,却原来是华光、华胜两位师太正个拿着一张红纸,在那儿堵着宇文小麻杆儿,要求他写诗呢!
“臭小子,快点作诗!”
华胜师太很是有些凶巴巴的开口道,“限你当场给观音妹妹作诗一首,若是做得不合格¨wén ;人; shū; wū¨,以后就都不准进观音妹妹的房间!”
“是呀!昨天你就没作诗,可看在是你和观音妹妹的正日子上,我们才没为难你的。”
一旁的华光师太也跟着帮腔道。
不过,说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华光师太的脸色有些泛红。
迅即恢复了镇定,华光师太继续道,“可今天,你必须把昨日欠观音妹妹的诗的补回来!”
“昨天,我没写诗么?”
宇文小麻杆儿挠了挠脑袋,有点儿迷糊地问道。
“嗯嗯!没有!”
略一犹豫,华胜师太最终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道。
一旁的华胜师太也跟着用力点了点黔首,表示严重同意。
“呃,这个样子啊!可是,我怎么记得,好像……”
“好像什么,快点作诗!”
见势不妙,华胜迅即出口打断了宇文小麻杆儿的思路。
便在这会儿功夫,乐平公主已然搀扶着观音大师来到了宇文小麻杆儿的近前轻叱道,“臭小子,刚刚成亲第一天,就知道媳妇好了吧?连早朝也不认真的上了!这会儿,你们左卫军应该还有很多事儿呢吧?一点儿也不用心公事!”
虽然说的是叱责的话,可乐平公主那语气神态去不见丝毫的恼怒,反而有那么几分的欣慰,似乎,宇文小麻杆儿这般不务正业才是正理!
被乐平姐姐训斥,宇文小麻杆儿也不敢反驳,连忙半低着脑袋,脸上还努力陪着笑脸,一副听话小学生之态。
倒是一旁的观音姐姐,很是体贴宇文小麻杆儿这个便宜夫君,不忍宇文小麻杆儿难堪,连忙伸玉手拉了拉乐平公主的衣袖。
本就是做做样子而已,如今观音妹妹都出面求情了,加上宇文小麻杆儿的认错还算态度良好,乐平公主也乐得顺坡下驴,轻声嘟囔了两下便没再此事上多做纠缠。
相反地,乐平公主还很是体贴地,把观音妹妹的玉手交到了宇文小麻杆儿的手上,而乐平公主自己,则转身拉起一旁的华光、华胜两位师太道,“两位妹妹,走,且到姐姐我的房间里去,帮姐姐我参考一下,那个花如何绣。”
口中说着,乐平公主已然捉着华光华胜两位师太的纤手向屋外行去。
对于大姐乐平公主,华光华胜两位师太一向是比较敬服的,此刻既然大姐发话了,虽然二人依旧有些心有不甘,但还是乖乖地跟着乐平公主走了。
目送三人离开后,宇文小麻杆儿连忙把观音姐姐扶到了榻上做好,这个时候,宇文小麻杆儿方才发现,观音姐姐还没梳妆呢!
原来,昨夜新婚,第一次行完整的周公之礼,虽然宇文小麻杆儿很小心,可观音姐姐还是感觉到有些疲惫。更兼已经有了四个月身孕了,观音姐姐有些嗜睡。所以,今儿早上,观音姐姐起得比较晚。
而那厢,乐平公主等人又来得比较早,所以,观音姐姐到现在,也没梳妆呢!
有这么好机会,宇文小麻杆儿自然不会放过,遂殷勤地拿过梳子,给观音姐姐梳头、画眉。
虽然有些不大习惯被一个大男人,嗯,是小男人,服侍,可见宇文小麻杆儿兴致颇高,观音姐姐便也没有拂逆宇文小麻杆儿的好意。
一个存心讨好老婆,借机大献殷勤,另一个想着夫唱妇随,更兼乐得享受,一时之间,这新房之内,倒是颇有几分举案齐眉、其乐融融之意。
第二百〇九章标准化教学
武侯府前院的客厅里,魏征和房玄龄、杜如晦三个小青年早已经结束了阴谋鬼祟,此刻正心中忐忑地望着客厅的大门口,翘首以盼地等着宇文小马杆儿出现呢!
经过了半个多时辰的嘀咕商议,最终,三人都没有选择离开!
至于原因嘛,倒是比较简单,那就是,在大隋现行的官僚体制之下,貌似除了宇文小麻杆儿这里,目前三人还没有看到哪里有出路。
房玄龄和杜如晦倒是曾经被前吏部侍郎高孝基赏识过,可高老头早就不在了,这俩小青年空怀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已经抑郁了五六年了!
这次好不容易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二人自然不想就此错过!
虽然,这个机会里面貌似同样包含着很高的风险!
至于魏征,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不在宇文小麻杆儿府上当官,难道,还要再回那座山间野庙里当道士去,继续过那饥一顿饱一顿、有上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去?
所以,尽管心中不是十分满意,可商议了半晌,三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
与这三个小青年相比,沈君道和徐德言两个小老头那就蛋定的多了,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吃饱喝足之后,这二位甚至还靠着椅背,小小地迷糊了一觉。
一直等了一个半时辰还多,宇文小麻杆儿这才施施然出现,也不知这小麻杆儿都去干了些什么勾当,总之,再次出场后,宇文小麻杆儿看上去气色似乎又好了许多,整个人也显得颇有几分神采飞扬之意。
目光在魏征等三个小青年的身上扫过,宇文小麻杆儿心中微感满意,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高据主位,宇文小麻杆儿率先开口道,“几位既然都没走,那就是决定留下来了!这,很好!”
“既然大家都决定跟着本侯干了,本侯这里可以承诺,不会亏待了大家,只要你有能力,又足够忠心,在本侯能力范围内,不会吝惜给你升官!此外,大家物质生活上有什么要求,也尽可提出来,只要要求合理,又本侯可承受范围内,本侯都会尽量满足大家。”
“好了,现在开始转入正题。”
“关于大规模兴办义学之事,光凭我们这几个人是不够的,现在招到的那一百教书先生也远远不够。依本侯之见,最少要招三百名以上的教师,而且也不能局限于目前的这些教只会教四书五经的先生,术算、天文、医学、墨家、道家等各种学科方面有所特长的人都可以列为招聘的对象。只要他有学问又肯服从我们的管理,都可以请起来授课,待遇方面可以从优。当然了,这事儿目前还算不得最紧要的,我们的义学刚刚开办,这些科目的教师不需要一步便全都到位,毋须着急,只须大家平时多留意一下即可。”
“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校舍的建造、生员的招收,以及教员的培训。”
“建造校舍之事不需要众位操心,自有本侯和许国公府的人沟通,许国公府会安排专人处理此事。”
“至于生员嘛,本侯的想法是,此次,我们义学的招收对象暂定为五至二十岁青少年。至于第一批生员,可先从乐平公主府、南阳公主府、许国公府、本侯的武侯府以及左卫军等处着手,各府下人、佃户的子女,左卫军众军士的子女。只要年龄适合,都可免费入学。如此,一来生员方面有了最基本的保证,二来么,这些人也比较好管理。”
“本侯估计这四府再加上左卫军所属,能够招收到的适龄生员,总人数应该不少于三千人。”
“待到第一批学院入学三个月后,各项工作应该都已经基本运转正常了,再面向所有大隋子民公开招生。若是一切顺利的话,有可能,最终这义学的规模会不少于万人。”
“所以,一旦正式开学,大家的任务都会很重,希望大家心里都有个准备。”
“不过招生的工作也不需要大家操心,本侯自会与各府及左卫军方面协调商议。”
“如此,那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教员的培训问题了!”
“前面本侯也已经说了,此番义学招生,是面向五至二十岁的青少年,这些生员的年龄差别幅度太大,而且,又由于出身不同,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基础知识千差万别。”
“而先前我们招收的那些个先生,由于个人学识、修养甚至经历上的差别,对于传授知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若是任由这些人zìyóu发挥,必然导致教学成果参差不齐。一个不好,误人子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有鉴于此,本侯决定在义学之中实施标准化教学。”
“所谓标准化教学,就是对义学教育制定一套共同的、可重复使用的教学规则。”
“比如,学员我们可以按照年龄对其进行分级,五至六岁为蒙学,对于这起年龄的学员,我们以启蒙教育为主,主要教授千字文、音律启蒙、及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法运算等等。而教授这个年龄学员的教师,只要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即可胜任。”
“七至十二岁的学员为小学,对于这个年龄段学员,我们开始教授其最基本儒家六艺,并开始让其开始学习一些其它的如道经、医术之类的最基本知识。”
“十三至十六岁为中学,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小学知识的强化学习,可让学员开始系统完整学习儒家六艺,并深入学习各家学问。”
“十七到二十岁为大学,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学员的前几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学员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科:好武的分入武学分院,专门学习兵法武艺;喜文的单列为文学院,专门研究古今文学;有心学医的则独自分成医学院,让其专门研究救死扶伤的学问;其它各科也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分类,如琴棋书画农商工等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针对各个阶段学习目标的不同,制定出难易程度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届时,只要我们的教员将教材上的知识都掌握了,便可以按部就班地依据教材给学生们上课。甚至,我们还可以制定出一份标准化的教案来供教员参考……”
“而大家现在的任务,就是在三个月内,初步编写出一整套可供各年龄段学员学习使用的教材来!”
第二百一十章准备开学了
从午后便开始开会,等到宇文小麻杆儿给沈君道小老头和魏征等人开会完毕,已经日薄西山了。
不过,宇文小麻杆儿开会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待到散会之后,不论是魏征等三个小青年,还是沈君道和和徐德言这俩小老头,都是神采奕奕、干劲十足,俨然有了崭新的人生目标一般。
随后的时间里,在宇文小麻杆儿的亲自主持下,由沈君道、徐德言两个老头充当主要帮凶,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做各队小头目,又有左卫军中的那些个长史、参军共同参与出谋划策,由武侯府、许国公府的一众书佐充当一线打手,大隋第一批大、中、小学及蒙学的教材编制工作终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最先出弄出成果的,自然是宇文小麻杆儿这个老大。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宇文小麻杆儿基本把蒙学的教材编撰完毕。
除了前南陈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著的《千字文》被原封不动地选入了蒙学教材之外,宇文小麻杆儿又淘弄出了一堆的儿童启蒙读物,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此外还有个位数的乘法口诀,以及一至一百的数字列表等。
见识到了宇文小麻杆儿弄出来的这几本儿童启蒙教材之后,不论是老一辈儿的沈君道、徐德言,还是年轻一辈儿的魏征、房玄龄等人,尽皆慨叹,宇文小麻杆儿这个武侯,当真是,才高八斗,让人叹为观止。
然后众人便感觉到,鸭梨山大!
老板都这么卖力地干活,几天时间就编出了如此多的、堪称经典的教材,那我们这些打工仔,总不能白拿人家的工资吧?
更何况,俺们可是文化人来着!而老板呢,不过是个当武夫而已!要是俺们这些文化人连文的都比不过那武夫,那可当真就是,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放下沈君道、魏征等一众文化人如何发奋图强、奋起直追暂且不说,这厢,没过几天的功夫,宇文小麻杆儿就又弄出了一堆的新东西,这次不是蒙学读物了,而是小学读物。
这次,宇文小麻杆儿弄出来是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符号,一共分为三组,包括汉语拼音方案、标点符号及数字符号。
当沈君道等人再次看过自家老板的杰作之后,便彻底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四大类,可以说是囊括了所有汉字的声韵规律。这个东西一旦做为标准得以推向全国,可以想见,百十年后,整个华夏,基本上就不用在为方言的问题发愁了!
至于说那个标点符号,若能推广开来,则有可能彻底解决因为句读不明确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东西的功效,相对于读书人而言,几乎是不次于仓颉造字。
而最后一个数字符号,看似简单,也实则意义非凡,可以说是开启了数学做为一个dúlì学科发端。因为宇文小麻杆儿弄出来的这个数字符号,可不是用汉字来书写的,而是采用一种非常简化的符号——阿拉伯数字。这东西,易写、易记,对于帐房来说,其异议不下于算盘这种神器!
做为文化高深的读书人,仅仅是粗略地了解了一番,沈君道等人便明白了,宇文小麻杆儿搞出的这几个标准化教学模版,绝对是意义重大,仅凭其中任何一项,都足以让其作者名垂青史了!
感慨于宇文小麻杆儿高深文学造诣和渊博的知识,沈君道和徐德言两个文化小老头和魏征、房玄龄等一众文化小青年愈发的卖力地埋头开展教材编撰工作,很是有几分头悬梁、锥刺股的意味。
前后历时约三个月的时间,魏征等人终于初步弄出了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来。
不过是三个月的功夫,包括沈君道、徐德言俩老头在内,还有魏征、房杜三人,及其手下的那百余书佐、教员等等,几乎是所有人,最少的也头体重减少了十余斤!
累啊!
可怜的沈君道和徐德言俩老头,原本半黑半白的头发,如今更是已经到了基本全白的地步!
编写教材这工作,看上去似乎没啥难度,可实际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在时间还这么紧的情况下!对编书者的脑力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想当初,南陈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为了编写千字文,那可是一夜白头啊!
如今沈君道和徐德言这俩小老头还能留下几根黑头发,那已经算是侥天之幸了!
当然了,仅从文学造诣上讲,沈君道等人编写出来的教材,也远不如周兴嗣的千字文经典,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文章,都是从历代先贤的典籍之中遴选出来的。更兼其中还有少不是得了宇文小麻杆儿指导滴!
教材完稿后,剩下的便是审核、修订,然后再付诸雕版印刷了。
由于先期策划之时各方面考虑还算比较充分,所以,教材审订的工作量并不是特别的大,但由于只有宇文小麻杆儿和沈君道、魏征等几个主要人物参与,所以这份工作也并不算轻松。
等到所有教材最终定稿,在雕版印刷完毕,已经是又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印书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宇文小麻杆儿的贴身丫鬟宇文晚晴,麾下的一个书社雕版印制的。与其它书社略有不同的是,这个书社采用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实际上的印书成本比起其它的书社要低得多,价格上自然也就便宜了许多。
书归正传,话说,当宇文小麻杆儿等人终于完成了教材编辑印刷工作之时,这个义学的校舍修建工作也已经基本进入了尾声。
虽然挂着乐平公主府、南阳公主府、许国公府和武侯府这四府的名头,可实际上,修建义学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源于宇文小麻杆儿的贴身丫鬟宇文晚晴的赞助,另有一少半来自许国公府。至于乐平公主府和南阳公主府,基本是挂个名头而已,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了一小部分资金,盖因这两家本身也都不咋富裕。
不过,这义学校舍修建得确实大气,整整占据了敦化坊一个坊的面积!内里光是教学楼,就有十二栋,教室多达三百余间,此外还有宿舍楼七十二栋,宿舍两千余间,可同时容纳万余师生在其中学习生活。
饶是如此,宇文小麻杆儿仍旧感觉有点儿紧张,因为,从各方反馈回来消息来看,仅仅是第一波的入学报名人数就已经突破了万人大关!
这才紧紧是四府及左卫军相关子弟报名,就这么多学生了,那要是等到真正面向全国招生之时,学生总数还不得突破两万人?
一念及此,宇文小麻杆儿连忙把众人聚到一起,再次紧急开会商议对策。
就在宇文小麻杆儿为了义学之事忙得头晕脑胀脚后跟直打后脑勺之际,那位大隋陛下杨广,也静极思动,开始折腾了起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使劲儿瞎折腾
杨广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个相当能折腾的皇帝。
自从迁都洛阳以来,杨广基本上,就没咋消停。
先是发两百万壮丁开始修筑洛阳新城,接着又征发壮丁近百万开始挖一条长达两千里的护卫洛阳的长堑,再然后征丁百万余开凿通济渠,然后接着在淮南征丁十余万疏导当年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
此外,杨广还命人征招了大量的丁夫,在全国各地修建粮仓。其中最大的洛口仓位于巩县,仓城周围二十里,共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粮八千石,总容量达两千余万石,此外还有洛阳北的回洛仓,能够容量两百万石,其它比较大的还有卫州的黎阳仓、洛州河阳仓、陕州平仓、华州广通仓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杨广奉行的政策就是,深挖沟、广积粮、高筑墙,标准的备战备荒的准备。
如果说,上面这些举措,或多或少的,对大隋都还有那么一点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那接下来,杨广的举动那就是纯粹的瞎折腾了。
这面洛阳城的修建工作刚刚起步,杨广忽又突发奇想,说要建一个皇家园林兼别墅。
正常而言,人家都当了皇帝了,建个别墅也不算过分,可杨广要建的这个别墅,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这个别墅,名叫西苑,基本上算是紧挨着洛阳城。
隋朝时最大的都城自然就是杨坚老头修建的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唐长安城,可大兴城东西宽不到万米(九千七)南北长有八千多米,围着城墙转一圈大概有七十四里多一点儿。
而这个正在修建的洛阳城呢,论面积,比起大兴城小了许多,大概也就是比大兴城的一半多上一些吧。
可杨广给自己盖的这个别墅西苑,竟然比新都洛阳城还大!不但如此,这西苑,比起原都城大兴城,都要大上许多!
大兴城周长七十四里多一点儿,而西苑的周长则有两百里还多!
也就是说,仅仅这么一个西苑,论面积,就相当于九个大兴城那么大!
杨广修别墅,可不知是圈下一块地皮那么简单,那些亭台楼舍什么就不用细说了,一句话,精致奢华得令人发指!
此外,杨广还让人在西苑内掘了一个人工湖,还让人在湖中心搞出三座小山来,名曰蓬莱、方丈和瀛洲。
自以为当了皇帝了,杨广那是啥事儿都想管,居然要求手下人要把他这西苑弄得四季长chūn。chūn夏还好说,基本都有应时的花木,只要注意一下及时拿掉旧花换上新花即可,可到了秋冬时节,草木摇落、万物凋零了,哪里还有什么红花绿叶丫!
没计奈何之下,有那机灵的就想出了个办法,裁剪锦绣彩绸伪装成花木的样子。可有一点,这些彩绸什么的,虽然不会凋零,可日子一久,也会褪色丫!那就只好换新的了呗!
要知道,这西苑,可是方圆上百里丫!换一次,那得多少绫罗绸缎丫!
一个字儿概括,那就是,太败家了!
修了这么大一个别墅,总不能就杨广一个人住吧?
可满朝文武,就算想住也没拿资格不是?
于是,杨广就又开始全天下的搜罗美女充塞宫廷!仅仅是这西苑里面的宫女嫔妃,加起来就比杨广那皇宫里的宫妃还多,佳丽三千都不足以形容其多!
原本修洛阳城、挖长堑、开运河这三项工程基本就征发了四百多万的民夫,而后各地修粮仓,加起来,大概也征发了数十万民夫,如今杨广再盖别墅西苑,又征发了近百万的民夫。
如此,仅仅是杨广登基的半年时间里,各种工程加起来,征发的民夫数量可达五百万之巨了!而且还都不是短期工,基本上耗时最短的工程,其工期也都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饶是如此,杨广还嫌折腾得不够厉害,这面西苑刚刚开工没多久,杨广又忽发奇想,说,咱当官的不能犯官僚主义的错误,要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听听老百姓对我们的zhèngfǔ工作是如何评价的,这样才能加以改善嘛!
于是,打着要下乡考察的旗号,杨广非常高调地宣布,要巡江南,具体巡视的目标就是杨广的老巢江都。
杨广要巡江都,又不想走着去,也不愿意坐车,于是杨广就想了,这个季节,正适合坐船,既轻松惬意,还能沿途赏花、赏月什么的!
可是,皇帝出行,总不能坐一艘商人运粮的运输船吧?那样,既不美型,也不气派,更无法体现皇家威仪不是?
所以,得造船!还是要造大船!造楼船!造龙船!
皇帝出行,总不能老哥儿一个吧?就算不要三万佳丽全都来相陪,可带上三千佳丽总不算过分吧?这些人也都得坐船吧?
此外,还要携带一些衣食住行的用具,那些佳丽们还要带胭脂水粉、鼓乐歌舞用具。
于是,杨广就命人开始造船!
其中最大的一艘,自然就是杨广坐的御龙舟了!
这御龙舟高四十五尺(一尺29。6CM)共分四重,长达两百丈(一丈2。96米,吓,比瓦良格长了近一倍!上重有崐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房一百二十间,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
总之那是相当的**!
除了杨广的御龙舟外,皇后的翔螭舟,规模也仅仅比杨广的御龙舟小那么一点儿而已,其它的结构、装修什么的,基本和御龙舟差不多!
此外还有浮景九艘,比御龙舟略小,只有三重,这算是杨广的水殿,如果杨广在御龙舟上呆腻了,就去各水殿是那个逛一圈去!
除了这些宫廷人物要坐的高等豪华船,外还有随行的文武百官、公主王爷、僧道尼之类的出家人、番外蛮子,以及京城十二卫这些随行护驾的官兵们,这些人也都要坐船陪这杨广出巡的!而且,十二卫这些护驾人员还要带着兵刃马匹不是?
虽然用不着像杨广的坐船那般奢华,可也要有船可做丫!这些随行之人,全都加起来,可是不下十数万啊!
于是,杨广大手一挥,命人一口气造了近万艘,这些可全都是给杨广巡视江南用的!
而且,杨广这工期催得还相当的紧!
三月份开始,杨广忽发奇想要巡江南,而杨广的要求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前他能坐船赶到江都!
洛阳到江都,何止千里?
而杨广的龙船这么大,竟然不是靠人来划的,而是靠着纤夫在岸上拉着走的!如此,这速度比起步行来,肯定要慢上许多!一天能走上二十里,就已经算是神速了!
如果再加上沿途各地方官逢迎逗留,保守估计,这一路上最少要耗时两个月!
也就是说,最晚在六月份之前,就要把所有的船全都造好,并运到洛阳城!如此,那就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施工!
三个月内造一万艘大小船只,其中还包括御龙舟和翔螭舟这种超级航母级别的特大号船两艘,浮景号这种次级航母级别的大船九艘!
时间紧、任务重,倒霉的便只有那些被强征来造船的民夫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招生爆满
造船是个苦差事,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这些造船工人都要泡在水里。
加上如今杨广这造船的时间要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