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要让自己这堂堂东突的颉利可汗回家对草原上的那些族人们说,自己此番率领二十万大军出来抢劫,结果啥也没抢到,最后还折了十多万的人马?
“不行!总得抢点啥东西,才好回草原!”
“可是,抢谁去呢?”
“这附近,除了大元,貌似便只有并州的刘武周了!”
“干了!既然你刘武周不仁,那就别怪俺咄苾不义!”
到底是土匪的性子,咄苾这般一拍脑袋,就儿戏一般地决定了这种军国大事。
打定主意后,咄苾当夜便领兵自雁门关下悄悄地撤退了!而离去的方向,赫然就是并州。
早在咄苾刚刚点齐人马准备出营的时候,雁门关内的麦铁杖等人便收到了消息。
不过,当时麦铁杖以为突厥人是打算玩夜袭呢,所以连忙令加强戒备,随时准备迎敌。
等到麦铁杖收到突厥人跑路的消息时,再想临时改变策略出城追击却已经有些晚了!要知道,突厥所部可都是骑兵来着!而且,大半夜的,虽知道那咄苾的智商,会不会玩个半路埋伏什么的丫!
故而,犹豫了许久,麦铁杖还是没下令出城追击。
第二天一早,麦铁杖亲自领兵到突厥营地查探,却只见到满营的重伤员。
这却是咄苾选择了和刘武周相同的做法,抛下重伤员,仅带着主力大军和轻伤员逃走了。
对此,麦铁杖那是没有丝毫的客气,直接下令,把这些突厥的重伤员统统给砍了脑袋。
待到战果统计上来后,麦铁杖这才发现,竟然砍了三万多颗人头!
虽然战果貌似非常丰富,可麦铁杖心中却是一点儿都不畅快!因为,咄苾这蛮子,居然敢在自己眼皮底下耍花招,和自己比起了智商,真是,太欺负人了!
心中狠狠了半晌,可麦铁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啥好计策来,只能率军忿忿地返回雁门,同时撒出大量的斥候,严密关注刘武周和咄苾大军的动向。
对于元军而言,这一场大战,算是暂时告一了段落。可对于并州军民而言,苦难还远未结束。
刘武周是个流氓土匪的性格,败北而回,心中郁郁之下,就先在自己的并州地盘上狠狠地奸银掳掠了一番,然后这才这得意满地回转太原。
这厢刘武周刚刚跟过去不久,东突大军便随后赶到。
比起并州军来,东突的大军明显更残暴!不但奸银掳掠,还杀人放火!一时之间,并州各地,狼烟四起,哀鸿遍地。
让咄苾微感遗憾的是,这一路行来,虽然人没少杀,可真正的抢劫所得却并不算多。米粮、布匹少得可怜,绫罗绸缎几乎没有,就连突厥人最得意的中原女子,也没见到几个。
自觉没达到抢劫的预期,咄苾自然不肯就此罢手,遂领着十余万突厥大军一路由北向南,经马邑、楼烦、离石诸郡,一路烧杀抢劫着杀入了太原郡内。
而这个时候,刘武周也终于收到了好基友咄苾杀入并州的消息!
第五百二十九章长安乱起
东突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因寇元失败,迁怒于其好基友定杨可汗刘武周,一怒之下,咄苾领兵入寇并州,兵锋一度指到了太原城下。
这下可把太原的刘武周吓得不轻,险些彻底沦为萎人。
可一番惊吓过后,这刘武周在其手下首席悍将兼便宜妹夫宋金刚的劝慰下,又很快稳住心神。
是啊!突厥人又怎地?突厥人又没长翅膀,难不成他们还能飞进太原不成?……
至于说攻城,那就更是个笑话了!
突厥人要是会攻城,他们还不早就把雁门关打下来了?用得着现在跑到老子这鸟不拉屎的并州来抢劫么?
稳住心神后,刘武周很是蛋定地吩咐自己的便宜妹夫宋金刚安排人马守城,而刘武周本人则趁着还有最后的一点儿精力,转回皇宫银乐去了。
到了这地步,刘武周早就没了争霸天下的心思了!
在刘武周看来,有生之年,只要能保住自己并州这一亩三分地,安心享乐几天,那就阿弥陀佛了!
至于其它的,那是想都不要想!
有这般想法的,可不止刘武周一个,还有长安城的那位大唐陛下,李渊老王八……
年初之时,在李渊的一力怂恿下,东西突终于短暂联合,再加上大唐和并州的刘武周,四方面总计凑出七八十万的大军来。
按照李渊的想法,这些大军一齐压上,就算宇文成龙有通天之能,应该也难逃身死国灭的下场。
可惜的是,还没等这四方面大军都准备完毕呢,宇文成龙便神奇地领兵出现在了西凉,把李渊老王八刚刚到手的西凉诸郡搅了个天翻地覆。
而随后。李二、李孝基、统叶护诸路总数达五十余万大军的灰飞烟灭,更是让李渊吓破了胆。
所以,虽然明知道宇文成龙就在长安城外。虽然明知道大元的兵力没自己多,可李渊就是不敢出城一战。
待到后来,李渊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出城一战,结果十多万大军出城后。连一半都没剩回来,就这还是那位大元陛下宇文成龙不在的情况下!于是,李渊便彻底的胆寒了!
随后。元军将关中诸郡劫掠一空的消息传入长安,李渊既愤恨又无奈,最终化为满腔的绝望!
人口都没有了,还想靠啥争霸天下呀?搞不好,自己手下这点人马,都要分崩离析!
绝望之余,李渊自然也就没了处理朝政的心思。每天但只躲在皇宫里,和那些宫女嫔妃们整日价的嘿咻嘿咻鬼混。
当老大的都不理会国事了,下面的那些小鱼小虾们,自然也就没这方面的心思了。
此刻,大唐的那些文武大臣们。想得最多的就是,大唐国灭之后,该怎么保命!
至于说家族,虽然也很重要,可毕竟还没自身小命重要!
如果大元那位陛下执意要灭了关中各世家,那也只能由他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虽然整个长安城都已经人心惶惶了,可有一个人,抵抗的意志还是相当的顽强滴!
这人就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
本太子从小受了那么多的苦,为了能够活下来,都把菊花卖给杨广那头猪了,本太子容易么?
好不容易捱到了咸鱼翻身的一天,可到现在,本太子可是连皇dìdū没做过一天呢,怎可如此就轻言放弃?
大唐这条破船,再不济,也要等小爷我当两天皇帝之后,再覆灭呀!
可惜,父皇实在可恶,时至今日,仍旧霸占着皇位不肯放手!
难道这死老头,想要到死都霸占着皇位不成?当真是,太可恨了!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呃……
本太子,要不要,诛他一诛呢……
恶念一声,便好疯狂的杂草一般,飞速出疯长,很快便掩盖住了原本里建成心底那颗善良的秧苗。
可怜李建成原本是一个好孩子,己过几番悲惨遭遇之下,性格竟然扭曲如斯。
心中有了魔念后,李建成越想越觉得有理,越想越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做,否则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诸天神佛,对不起煌煌天道!
迅速坚定了暴力上位的信念后,李建成当即便开始琢磨着,该如何把这看似疯狂的理想,尽最大的可能来实现!至于其它的事情,完全可以等这事儿搞定了之后再说。
可这事儿派谁去搞却是个问题!
李孝基、李孝恭、李神通、李神符等人虽然也和李建成颇熟,可这些人和李渊更熟,绝对是李渊的忠实狗腿子!
一旦这帮子皇亲大臣们,知道自己连夜整军的目的只是为了争权夺利造自家父王的反,那么,有九层九的可能,这帮家伙会抢先出手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去向父皇邀功!
除了这些皇亲们之外,现在,长安城里最有实权的,却不是那些王公大臣、左右仆射和六部尚书,而是长安令尹屈宊盖。
屈宊盖本是屈突通的兄弟,素来以耿直,名声煊赫。
坊间传言,宁食一斗艾,莫逢屈宊盖!
屈宊盖名声之响可见一斑。
做为长安令尹,屈宊盖虽不掌军,可掌握着数量庞大的衙役!可以说,整个长安城内,一草一木的变动,都很难瞒过屈宊盖的耳目。
李建成若想谋反,很显然,是不可能完全绕过长安令尹屈宊盖!
所以,李建成首先要收之人,自然也就成长安令屈宊盖了。
屈宊盖做为旧隋降臣,原本就对大唐没有多少归属感,此刻是见李建成如此曲己待人,一副礼贤下士之态,虽然明知大唐行将亡国,可屈宊盖仍旧有那么几分的感动。
再一对比李渊老王八那副半死不活、有气无力之态,屈宊盖当即决定,转而投靠李建成!
只可惜,屈宊盖根本不知道李建成是准备谋反干掉其父皇李渊上位,否则,这事情朝何处发展还未可知。
搞定了长安令尹,李建成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军中将!
原本,大唐掌军之人,大多是李家嫡系,这些人虽有不少贤良,如李孝基、李孝恭之流,可更多的却是李神符、独孤怀恩之流的猪头。
而今,在与元军的交锋中连番战败之后,唐军各路将领都已经相继折戟沉沙,余下的也大都被吓得哆哆嗦嗦的不敢出门。唯一还剩下那么一点儿斗志的,却是一个外人,便只有那位大隋第一勇将鱼俱罗的关门弟子,神刀将魏文升!
自从其兄长魏文通战死沙场后,魏文升便一直上串下跳,主张出城和元军决战,只可惜其建议一直都没引起引起李渊的高度重视。于是,魏文升这种悍将,每日里也只能躲在军营里劈木人泄愤!
而今,为了尽快拉拢这位军方重将,李建成当即对魏文升拍起了胸脯,言道只要能帮自己顺利登基,其它一切,都好办!
顺利搞定了两大重量级帮凶,再加上原本李建成的府上本就不乏能人,自觉信心十足,李建成当即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叛乱行动。
第五百三十章李建成登基
历史上的李建成,是个颇有才华的家伙,李渊造反前后的一系列方针大略,都有李建成参与策划。李渊造反之后,李建成又帮着李渊联系各大世家,招揽人才,处理军国大事,等等。
可以说,没有李建成的话,李渊即便最后能够登基称帝,可也没那么容易,说不定早在造反过程中就被人干掉了!
只可惜,这李建成时运有些不济,在正史上,遇到了个比他更阴险狠毒的二弟李二,在如今的历史中,又遇到了个非正常人类的宇文成龙……
被宇文成龙算计,可怜李建成还没成年呢,便被当时已经是小老头的杨广爆了菊花,李建成的心态早就异于常人。
此刻在大唐面临灭国之难,这李建成心里扭曲之下,整出这么个幺蛾子来,也并不希奇。
而另一厢的李渊,一直以来,都对自己家这个长子很满意,也早早地就把李建成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军政要事,都有让李建成参与。而且,李渊还把自己手下比较信赖,能力也比较强的两个大臣,郑善国和李纲,派给李建成当帮手。
可以说,除了李家嫡系之中,那些李建成的叔叔伯伯辈儿的能人外,整个李唐王朝之中,大部分人,李建成是都管得了的!
也正是因此,如今李建成要造反,真正需要防备的,也就只有李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兄弟之类的了……
一切准备停当,李建成纠集了韦挺、冯立等一众心腹,点齐人马,又以魏文升为前部,浩浩荡荡,直奔李渊老王八居住的皇宫赶去。
刚刚赶到皇宫外,众人迎面便遇到了值宿的右翊卫大将军。李建成的便宜叔叔,李渊的从弟,李神通。
眼见魏文升领着大军杀气腾腾而来。李神通便意识到不妙,连忙命人飞报李渊,同时命手下军士弓上弦刀出鞘,准备营地。
这厢。李神通刚刚做好作战准备,对面的唐军之中,一彪人马簇拥一骑昂然而出。
“叔父别来无恙乎?侄儿这厢有理了!”
看到李建成后。李神通就有点儿脑子转不过弯来,心道,这位太子殿下,是要闹哪一出啊?
原来,这个时候的李神通,暂时还没怀疑到李建成的头上。还以为的是魏文升这厮要造反呢,可看太子殿下这神态。貌似也不像被劫持的样子啊?
虽然诧异,可前面来的这位毕竟是太子,身份高贵着呢,李神通即便身为长辈,此刻也不敢怠慢。连忙排众而出,躬身施礼,口中高呼道,“微臣右翊卫大将军李神通,拜见太子殿下。”
李神通这么一拜,其它士卒纷纷躬身施礼,高呼拜见太子殿下。
还没等李神通呼喝完毕呢,城下的李建成身后,一武将跃马而出,弯弓搭箭,便瞄准了李神通的胸口要害。
但闻“嗖”的一声弓弦响,可怜李神通还没等弄明白什么状况呢,但觉眼前一花,胸口微凉,旋即身躯发软,倒在了地上。却是被魏文升一箭穿胸,气绝而亡!
主将被杀,余下的唐军斗志全无,在李建成这个当朝太子的出面安抚下,纷纷扔下兵器,跪地请降。
原本还以为要有一场恶战,不想事情的经过却如此顺利,魏文升惊诧之余,却也没时间多想,急吼吼地便率军杀入了皇宫。
早先兄长魏文通被杀,魏文升胸中便憋着一口恶气未出。如今终于有机会大开杀戒了,魏文升那是一点儿都不客气,冲进皇宫之后,魏文升当即狂化,嘶吼咆哮着下令道,“统统给我杀!”
于是,魏文升所部唐军经过出,不论是御前侍卫,还是宫女太监,统统都被砍成了肉酱!
大唐的皇宫很大,几乎占据了小半个长安城。
魏文升等人纵马而入,一路急冲,很快便把慢腾腾跟进的李建成甩在了后方。
等到李建成发觉情况有些不咋对劲儿的时候,魏文升所部人马,早已冲进了皇宫极深处。
见势不妙,李建成也顾不得在那些降兵面前装大尾巴狼了,连忙号令亲军加快速度行军,尽快赶往李渊老王八所居住的太极宫。
李建成反应不可谓不快,可终是比魏文升一行慢了半拍。
当李建成率军赶到太极宫时,见到的,只有满地的尸体,还有其老爹那颗死不瞑目的脑袋。
可怜的魏文升,一上战场就发彪,等到人都杀光了,这魏文升也终于恢复了清醒。然后,魏文升就意识到,自己似乎闯祸了!而且还不小,因为,彪呼呼之际,魏文升把李渊老王八的脑袋给砍了!
可这个时候才想起后悔,晚了!
偏偏这魏文升性格还不像其兄长那么歹毒,除了上战场的时候有点儿彪,平素里,魏文升的性格那是相当的柔和,整个一老实孩子!
老实孩子犯错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先认下罪状,争取宽大处理!
可惜的是,魏文升这老实孩子,并没有从李建成那里得到从宽处置,反而直接被李建成拿下,投往死牢。至于罪名,李建成也给魏文升想好了,那就是谋朝篡位,弑杀国君。
给魏文升的头上扣了这么大一个屎盆子,李建成自然怕魏文升忽然咸鱼翻身,当庭翻供,遂命心腹直接挑断了魏文升的手筋脚筋,割掉了魏文升的舌头,刺瞎了魏文升的眼睛。
随后,李建成又布置了一番,这才紧急召见各部尚书、仆射、诸位将军等,商议今后大唐帝国何去何从的问题。
虽然对昨夜的叛乱心存疑虑,可在座的都是官场老油条,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触及李建成的逆鳞。
况且,大唐帝国本也没什么前途了,这位太子殿下,爱咋折腾就咋折腾去吧,只要不砍了俺们这些老家伙就成。
于是,这帮子文武纷纷上书,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殿下先将家事放到一旁,以国事为重,先登基称帝才是正理。
李建成闻言,先装模作样地推辞了两次,直到群臣第三次上书,李建成这才貌似盛情难却地答应了群臣的请求,宣布登基称帝,担任大唐帝国第二任皇帝。
第五百三十一章二次改革
李建成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魏文升给砍了。
至于名义,就是给其老爹,大唐开国皇帝太祖李渊报仇!虽然李建成的那些个叔伯兄弟,如李孝基、李孝恭、李道宗、李道玄之流对此事颇有疑虑,可眼前大唐已经千疮百孔,实在禁不起折腾了。故而,这些李姓皇族们咂摸了一番后,最终还是都选择了沉默,而且行事也愈发的低调了起来,唯恐惹得李建成不快……
李建成对这些皇亲的表现倒还算满意,高兴之余,还给这些便宜王爷们狠狠地加官进爵了一番。
当然了,大唐如今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就是给这些王爷封再大的封地爵位,他们也没法将这好处实际拿到手上。
对此,李建成却恍若未闻,登基后的当天,李建成便宣布了另一宗大事儿,那便是大赦天下!
当然了,真正留给李建成赦免的,也只有长安城里的那些犯罪分子了!
为了展示自己身为大唐陛下的开阔胸襟,李建成命人把监牢里的那些犯人们尽数放了出来,打算让这些犯罪分子们沐浴一下大唐的阳光。
只是这帮子犯罪分子们的表现,实在太让李建成失望了……
出狱的第一天还略微好一点儿,到了第二天,这帮犯罪分子们便已经基本摸清了大唐的情况。
知道大唐帝国貌似没几天好折腾了,这些犯罪分子顿时就猖狂了起来。
偷鸡摸狗这还算轻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也算稀松平常!有猖狂之辈,甚至开始打起了大唐官府、军营还有皇宫的主意。
就在李建成登基的第二天晚上,皇宫之内就抓到了十数起飞贼。至于那些没抓到的,甚至没被发现的,到底有多少,那就不是李建成能够知道的了!
而皇宫之外。也有十数个王公大臣们家里遭了贼,有那倒霉的,还被贼人临走之前放了把火!
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有一座军营也莫名其妙地就走了火!虽然最后损失似乎不大,可造成的影响,那是相当的不低!最显著的一点就是,长安守军的士气。又低了很多!
第三天一早,李建成早朝之后,便收到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汇报。忿忿之余,李建成也顾不得啥登基的喜庆了,大手一挥下旨道,“给我杀!”
于是,长安城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与长安方面相仿,并州方面也在经历着一场血腥风暴。
东突可汗阿史那?咄苾,在太原郡烧杀劫掠了一番后。眼看将除了太原城以外之地尽数变成了一片焦土,咄苾这才心满意足地收手罢兵,带着一车车的物资,还有抢来的数万中原女子,浩浩荡荡地北向楼烦郡。自楼烦关出塞,回转草原。
土匪刘武周虽然心疼太原被咄苾祸害,可也只是心疼税收来源又少了一大块,对于那些并州百姓的遭遇,刘武周可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的感触,更没有追着咄苾给并州百姓报仇雪恨的念头。
这些事情,对于宅在洛阳的大元陛下宇文成龙,就更没多大影响了。
按照宇文成龙收到的情报,驻守关中的秦琼、尉迟恭、李靖等人虽然没打下长安城,可也把唐军揍成了缩头乌龟,不敢再出长安得瑟。只能龟缩在长安城里的数十万大军成了孤军,覆灭也只是迟早的问题!
至于说幽州的麦铁杖、王宣等,虽然也没能打个大胜仗,可咄苾和刘武周也都落了个半残,只待腾出手来,便可随时收拾掉这两家。
只是,眼下宇文成龙却没什么时间理会这事儿。
因为,老头宇文化及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此刻正躺在床上倒计时的数日子呢!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大元的粮草已经到了警戒线,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对外作战了!魏征小老头已经几次三番的上书直谏,要求宇文成龙陛下暂停对外征伐了。
被魏大管家烦得不行,宇文成龙只得暂令秦琼、尉迟恭等人分别领兵退守眉县、新丰一带,就地囤粮。
另外,宇文成龙此番出征抢劫来的百余万妇孺,也需要妥善安置,这些,可是大元人口增长的重要基础来着!
百余万妇孺中,宇文成龙只挑出了不到一百只的绝品货色自用,另有十余万只萝莉发配到各大女子学院培训,又挑了十余万上等货色出来准备分发给有功将士,至于其它的,则统统打散分发到各州郡发卖了事。
不过,这些事情只需要宇文成龙指定个大政方针即可,其它的自有魏征大总管等人去操持。
经过年余的运作,大元军、政、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已经基本成熟。
目前,除了掌控军权、掌握监察部门外,宇文成龙已经基本不再理会政事,而是将之归于魏征主持的总理衙门,宇文成龙只在大政方针上做一个方向性的指引,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做个批示即可。
按照宇文成龙的想法,是想搞一个类似与后世日不落帝国与小鬼子那种的君主立宪制,这样才能防止自家后世子孙因为能力不足而把国家搞乱,最后导致整个家族覆灭的惨剧。
事实上,宇文成龙是早就有这个想法,并为之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那就是教育。
mínzhǔ的前提是,民众普遍文化较高,能够理解、接受并参与选举这种政治方式。
宇文成龙在苏杭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便是为此展开铺垫。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军队的掌控问题。
现如今,以宇文成龙的手段,掌握住大元所有军队自是不成问题,即便是以秦琼、尉迟恭、伍云召、麦铁杖等人之能,也远无法和宇文成龙在军中的威信可比。
但日后,宇文成龙的子孙却未必有这般本领,能够好好地掌控住军队!
而且,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个问题!若是像后世的宋朝一般,把军队都调教成软脚虾了,听话固然听话,可关键时刻打不了胜仗也不行啊!
思忖了再三,最后,宇文成龙整出了个全面义务兵制度、高级军官培训制度,以及军事委员会制度相结合的组合拳。
以大元现如今的实力,扫平各方一通江山已基本不是什么问题,所差的,也只是时间而已。而且,凭大元现在的国力,也足以把那些退伍的将士安排得妥妥当当,可以说,全面实施义务兵制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至于高级军官培训问题,也并不算难,只要再在洛阳成立一所高级军校,专司负责旅长以上高级军官的培养即可。
这所军校的校长,毫无疑问,自然是由宇文成龙这个皇帝来担任,以后的各届校长,也将由各任皇帝来出任。如此,军权不旁落,则只要不是遇到特别猪头的皇帝,则宇文家族基本无忧。
而最后一个军事委员会制度,则是为了防止以后宇文家的后人太过懦弱,而导致军权被夺所设。军委会内,设大元帅一名,由宇文成龙亲自担任,另设八名副帅,给军威主席宇文成龙充当爪牙。此外,建立军中的各级政委及参谋制度,也已经在宇文成龙的酝酿尝试之中。
为了搞定这些,宇文成龙召集了魏征、房、杜、岑文本、伍云召等一众文武,反复开会商讨了数十日,终于拟出了一份实施草案来。
就在宇文成龙踌躇满志,准备大刀阔斧地进行二次改革之际,这日,宫中忽有噩耗传出!
第五百三十二章长安窘境
在病床上缠绵了近半年,在大元开国第三年chūn,大元太上皇宇文化及,最后终于没撑住,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太上皇这辈子虽然没干过啥好事儿,可也算没做过多少坏事儿!
关键是,小来小去的坏事儿,这厮不屑于干!可大事儿呢,这厮没机会干!因为其老娘宇文老夫人的眼睛亮着呢!
也正是因此,如今宇文化及虽然去了,可却没留下什么骂名……
而出于对宇文成龙这个开国皇帝的尊敬,闻听此讯后,大元很多百姓,尤其是各大学院的学生,都自发地组织起来,对这位太上皇表示哀悼。
自然的,大元朝廷也少不了对宇文化及这位太上皇进行沉痛哀悼。
而这位太上皇出殡期间,大隋的满朝文武也终于第一次全员见识到了他们陛下宇文成龙那庞大的嫔妃护卫队伍,以及多得让人眼晕子女数量!
给老豆风光出殡,这事儿虽然需要宇文成龙亲自操持,可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分派给下面的大臣去做。只有一宗事情,需要宇文成龙亲自敲定,那就是宇文化及的谥号问题。
想到自家老头这既没功劳,也没苦劳的一生,宇文成龙也不禁有些为难……
翻着《谥法》钻研了数日,宇文成龙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家老豆的谥号,温柔好乐,曰“康”又想着自家老都一直以来,都有着那么一份野望,那就是想当皇帝!哪怕是一天也好!
于是,宇文成龙遂下旨,尊宇文化及为帝,谥为“元康帝”宇文化及一场风光大葬,前前后后总计耗时三个月有余。这一番折腾下来,满朝文武都跟着累得不轻,因为宇文成龙要求。国丧期间不能耽搁军政要事。
除此以外,还有一宗大事儿,因为这场国丧的掩盖,而变得波澜不惊。
那就是。宇文成龙开始在其起家之地的余杭郡,开始推行mínzhǔ选举试点儿!
做为大元龙兴之地,余杭目前有大元的两大支柱产业。一个是教育,另一个是工业制造。
教育就不说了,江南大学堂和江南女子大学堂,一直以来都是大元王朝的支柱学堂,几乎是大元九层以上的基层官员、基层武将,九层以上的官员家属、宫女嫔妃,都是从这这两所大学堂里出来的!
大元建国前后。宇文成龙之所以敢拿北地的那些世族开刀,也正是因为自己有着这套完善的人才贮备体系。
除了教育外,余杭还有着大元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比如造船、纺织、器械制造等。
杭州湾有着大元最大造船厂,几乎大元八层以上的战舰。都是在此造成下水的,尤其是那些铁甲巨舰,更是非余杭不能建造。此外,大元最引以为傲的投石开花炮,也都是在余杭秘密研制并流水化制造出来的。
此外,余杭的商业也及其发达,大元最大的酒庄、茶行、钱庄的总部根基也都在余杭。
可以说,这余杭郡几乎是汇集整个大元除政客之外的所有精英!
经济发达,民众文化水平高,而且,外来人口极多,远超过了本地土著的势力!
也正是因此,余杭郡可以说是具备了mínzhǔ选举的一切基本条件。
于是,某日,宇文成龙叫来了自己的一个便宜大舅哥长孙无忌,便宜干儿子宝儿高表义,还有次子宇文颢地,前往余杭,试点准备mínzhǔ选举。
相比于mínzhǔ改革试点的波澜不惊,开元三年的另一件事情,就显得轰轰烈烈,那就是,全民大生产。
这里的大生产,可不光是指种地产粮,还包括种桑、织布,种茶树、果树,养鸡、养猪、养羊、养马、养牛等,此外还包括全国大范围的兴修水利,修桥筑路,改进工业制造水平等。
粮食生产方面,大元虽然不再鼓励在本土新开田地,可却一再要求提高精耕细作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对此,普通百姓也很有兴趣,因为,大元的税收政策是,交足国家后,剩下都是自己的!故而,当官方提出全民光积农家肥,革新农具,扩大马牛耕作水平的口号时,广大农民兄弟很是积极地予以回应。
此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