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隋-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口也达两千余万,建国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而隋炀帝杨广死后,这半年多里,李渊、李轨、刘武周之流相继称帝,尽皆自诩正统。

短时间内,宇文成龙还可以打着大隋的旗号,冒充忠臣收买人心。可如今大隋最后一个皇帝皇泰主杨侗的死了两个多月了,宇文成龙再不立国,只怕下面的人心,就要散了。

开国登基,千头万绪,不过这些事情自有手下一干臣子忙前忙后的打理。况且,宇文成龙手下的两大总管魏征、岑文本都有着宰相之才,又有房玄龄、杜如晦、宇文智及、高俭、长孙无忌等一众能臣干吏为羽翼,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登基一应所需便筹备停当。

当隋大业十四年终于结束,也即隋炀帝杨广和皇泰主杨侗去世的第二年,chūn节,宇文成龙正式在洛阳登基称帝,国号“元”取“大哉乾元”、“元亨利贞”之意。

史称这一年为“公元元年”宇文成龙登基称帝,第一件事儿自然便是祭祀天地祖宗,然后大封群臣、大赦天下。

不出意外,群臣之中,最早跟随宇文成龙打天下的众人自然得以重用。

宇文家的宇文成都、宇文成祥、宇文智及、宇文士及、宇文定及、宇文福及等人尽皆封王。至于宇文成龙的老爹宇文化及,则被高高地捧起,光荣地当上了太上皇。

另外,麦铁杖、伍云召、李靖、张须陀、秦琼、尉迟恭、沈光等一众老将,尽皆被封为元帅。不过,这些个元帅头顶上,还有宇文成龙这么一个兼职的大元帅镇压着。

至于其它史怀义、韩世谔、单雄信、尚师徒之流则按功劳依次被封为各路将军。

而原宇文府大总管魏征被封为内阁总理,官居一品,总合管理除军事外的所有杂务,下辖副总理岑文本、萧瑀、宇文智及等三位从一品的副总理。房玄龄、杜如晦、徐德言等则分别出任从一品的民部、刑部、礼部尚书等,分管民政、司法、教育三大重头部门。

倒是有一位原本的大隋降臣,出乎预料地被委以重任,那就是原大隋太府卿何稠,居然光荣地当上了工部尚书!不过嘛,相对而言,似乎那个出任工部侍郎的李chūn,似乎实际权力更大一些,也更得宇文成龙的信任!

其它众文武,也都各有升赏。

最后,便是宇文成龙的家事问题。

做为宇文成龙名义上的正牌夫人,独孤凤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但也仅此而已。实际上统领内宫的,却是乐平公主和观音姐姐等人。

第四百八十三章开元革新

…………………………………………………………若是循旧例,太子首选自然是皇后之子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而宇文成龙名义上的正牌夫人独孤封,目前也生了三男两女,其长子宇文颢辰,目前也有十岁了。小家伙聪明伶俐,文武兼资,按说立为太子也算够格。

可观音姐姐、华光、华胜师太等人那也都是当过皇后的人,以身份而论,他们所生的儿子也不能算是庶出丫!尤其是观音姐姐所生的宇文颢天,还是宇文府的长子!

所以,犹豫了再三,宇文成龙还是没能确定到底立谁为太子才好。

以宇文成龙如今的年纪而言,确立继承人这种事情倒并非多么急迫,可这毕竟是个隐患。否则万一哪天出了点意外,这个刚刚成立的大元皇朝非得大乱不可!

况且,这太子之位若是一直悬而不决的话,时间长了,难免让宇文家那一众宵小都生出些其它的想法来,若是再因此而整出点什么幺蛾子来,实在非是宇文成龙所乐见的。

更让宇文成龙苦恼的是,这事儿,还没法和别人商量!

即便是如魏征、宇文智及这般的心腹,被宇文成龙问道此事上的意见是,一个个也都装聋作哑打哈哈,东拉西扯了半晌,就是不说正题。

至于内庭里的乐平公主、观音姐姐这些当事人,那就更没法商量了!

思量了许久,最终宇文成龙还是决定,让东宫职位暂时就这般空着,一切等将来再说。

暂时放下了立嗣之事后。宇文成龙开始专心致志地在洛阳宅了下来。

虽然是登基的第一年,可宇文成龙却一点儿都不勤政。仅仅是遇到一些军国大事,方才出面做一下方向性的指导,至于其它具体事务,则尽数扔给了手下的那一般文武大臣。

每日里,宇文成龙除了去龙门书院转一圈,神神秘秘地鼓捣一些事物外,其它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躲在皇宫里,和一众眷属玩双修兼嘿咻。

尽管宇文成龙这个当老大的很是不务正业。可大元的军政事务却没有落下。

在伍云召、秦琼等一众元帅的主持下,大元开始了大范围的征兵和裁军。

所谓征兵,其实就是把江南大学堂武学院新一期的毕业生,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军中,充实军队基层。

这种事情,自宇文成龙还是苏杭两郡刺史之时便已经开始,如今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依旧例安排即可。

至于裁军,则主要是裁减先前所收编的杜伏威、窦建德、王世充、罗艺、李子通、左才相、徐元朗等所属降兵。

对于这部分降兵。首先是要剔出老弱伤残,然后还要经过一番残酷的选拔。留下精壮。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这几方合计约有五十万的大军,被裁掉了四十余万,最终得以保留下来的不足八万。

而裁掉的那四十多万人,则被打散后,分别打包,运往海外几大飞地。

按照宇文成龙的说法,是要对这些俘虏兵进行劳动改造,好看的小说:!具体而言,就是分配到军屯的农场上种地去。

不过。虽是劳动改造,可宇文成龙给这些人的待遇还算不错。虽然田租高了一些,可保证每个人的温饱不是问题,若是勤快点儿的话,每年都能有些结余。

而且,若是干满三年,并且连续三年表现优秀的。还可以分配田地。干满五年的,还可以给分配**的住房,甚至还可以分配个异族婆娘暖床啥的。

听闻了这些条件后,那些被流放出去的降兵们。基本没闹什么情绪!毕竟,身处乱世,能够苟且偷生,就已经不容易了!如今大元朝给出得条件貌似还比较丰厚,这些降兵们便逆来顺受地被宇文成龙给忽悠走了!

有了这些海外飞地分担压力,北地的那些世族又被清理得十去,中土的土地改革倒是进行得颇为顺利,不但所有流民都被顺利安顿了下来,甚至,耕地还有很多富余。

对此,宇文成龙给予一个在魏征等人看来很奇葩的指示,那就是,退耕还林。

具体而言,就是所有大小河流沿岸一定范围内,所有山地、沼泽范围内,原本开垦出来的耕地,一律退耕。湖泊沼泽直接退更即可。至于山地,则改为种树。不论是种果树、茶树,还是种松树、檀木之类的木头均可,但是,就不准种地!

此外,所有耕地,都要进行规范化整理,地块小于方圆两里的一律退耕。地块儿大于两里的,则每隔两里,要种一里的树。按照宇文成龙的说法,这是防风林!作用就是防风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

对于这一条,宇文成龙那是要求的非常严,甚至将其列入了官员政绩考核内容之中。

而对于违反此政策的,家产充公,本人流放三千里!

对此,魏征等人虽然有些不理解,可在宇文成龙的强势要求下,又鉴于宇文成龙的一贯英明神武,众人还是顺从地表示坚决执行。

在宇文成龙的强力主张和魏征等人的坚决贯彻下,大元朝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开展得很顺利,只是在司隶一带遭遇了不小的阻力。

盖因,这司隶地区还残存着很多的世族!如,河内司马氏、河东柳氏、司隶元氏等。

这些世家可都是真正的世族大家,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其中很多家族都在原本大隋朝廷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如,当初宰了杨广的司马德勘,北周的末代皇帝宇文阐的皇后司马令姬,便是出自河内司马氏;而杨坚的首席保镖元胄、元旻,杨侗当政时期的洛阳七贵之一的元文都,还有华胜师太,都出自司隶元氏家族;乐平公主的五妹杨阿五的夫君柳述,南陈末代皇帝陈叔宝的老娘柳敬言,都出自河东柳氏。

这些家族,都传承悠久、人脉广博,甚至略微拐个弯,便能和宇文成龙扯上点亲戚关系,宇文成龙自然不好凶巴巴地直接举起屠刀杀人。

思量了许久,宇文成龙最终决定,和这些家族玩利益交换,以换取这些司隶世家对土地改革的支持。具体而言,就是分出了一部分茶庄、酒庄以及海外贸易的生意。

这些生意,一直以来都由宇文家垄断经营,利润那是相当的丰厚,其它世家一直都很眼馋,可苦于宇文家势大,始终无法参合进来。

如今这蛋壳终于裂开了一点儿缝隙,这些世家自然便像闻到腥味的苍蝇一般地扑了上来!至于土地,呃,地里能种出金子来么?

至此,整个大元皇朝所属范围内的土地改革,终于得以全部展开。

第四百八十四章三角基友

…………………………………………………………自从入主关中以来,李渊基本上就没过几天的安稳日子,平定关中倒是没让李渊费多少精力,因为李渊的好基友突厥可汗俟利发有派兵帮忙,可惜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而这神要是一个瘟神,那就更麻烦了!

突厥人嗜杀成性,好不容易有机会进入中原的花花世界,自然要大肆烧杀劫掠一番。

结果,当最后李渊求爷爷告奶奶一般的把突厥大将康鞘利送走后,整个关中地区,人口已经锐减了三层以上,至于各地库府富户的钱财粮草之类的,更是几乎被突厥兵劫掠一空。

好在李渊自身的家底儿都不在关中,而且,李渊手下的军士也没少趁机劫掠,故而,虽然名面上,李渊哭得天崩地裂好像死了亲爹似的,可实际上,这老王八心里高兴着呢!因为,又可以趁机大肆扩军了呗!

随后,李渊登基称帝,建立大唐帝国,旋即又派自己的二儿子,右将军秦王李世民,带领十万大军北上攻取汉中。

从长安往汉中,是要越过秦岭的,而且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走斜谷,一个是子午谷。

子午谷是秦岭之中的一条羊肠小道,而且其间还有很多悬崖峭壁,不适合大军行进,故而李世民选的是斜谷大路,不过,这条路是要绕个大圈的。

结果,等李世民慢慢悠悠地绕道汉中的时候,正赶上同样千里奔袭而来的宇文成都、李靖所部。

一番交战之下。菊花李二被宇文成都、李靖二人揍了个屁滚尿流,哭着鼻子跑回了长安。

所谓,破屋偏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如今的李渊,貌似就是如此!

这厢,刚刚收到李二兵败的消息,另一方,李渊的一个堂侄,驻守老家太原的河间王李孝恭,也被马邑造反的刘武周揍了个哭爹喊娘。败回长安!

还没等李渊琢磨好派谁去收复老家呢,那厢,刘武周已经携大胜之威越过黄河,直奔长安杀来!

于是,李渊和刘武周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关中争夺大战!

原本李渊的势力是要比刘武周强很多的,可连番失利之下,唐军士气低迷。而刘武周呢,一路高歌猛进而来,正是气势如虹。结果这二人斗了个半斤八两。胜负难分。

更可恨的是,这二人背后还都有突厥人撑腰。而那些突厥人却坏得很。每当这刘李二人中有哪一方行将落败之际,必定第一时间出手干预,让其有一丝喘息之机。等这双方再次恢复均势了,那些突厥人则立即挑动双方接着斗个你死我活。

按说,不管是李渊还是刘武周,都不是蠢笨之人,应该早就看出了突厥人的险恶用心。

可惜的是,关中自古就是龙兴之地,有得关中者得天下的美誉。这么一块儿肥肉。李渊和刘武周自然都想吞到自己口中。于是,尽管知道继续斗下去不是办法,可刘李二人依旧不管不顾地玩命死磕!

在关中大地上斗了将近一年,折损的兵力总计不下十万,刘李双方终于不约而同地宣布暂且罢兵。

一方面,是因为这二人的精力已经被消耗得七八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二人听说宇文成龙已经以雷霆之势扫荡了青州、兖州、冀州、幽州等地。并最后夺取了司隶,还在洛阳建国登基了!

到了这会儿,李渊和刘武周终于意识到,原本二人没怎么放在眼里的小虾米。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头庞然大物了,大得自己如今都需要仰视了!

更可怕的是,如今,那个庞然大物就趴在自己的身边,随时可以对自己张开血盆大口!

意识到危险,刘李二人连忙急吼吼地各自罢兵,回家磨刀霍霍,准备和宇文成龙死磕,其他书友正在看:!

虽然大元的宇文成龙现在貌似很强大,可刘李二人相信,凭着自家的本领,还是有着一战之力的,甚至,能够战而胜之,也未可知。

这不仅仅是因为,李渊和刘武周两个已经很是不要脸地结为基友,嗯,是盟友,以便联手对抗新生的大元王朝!还因为,不论是关中,还是并州,都占据着地利!

从洛阳进攻长安,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越过函谷关,向西经函谷小径,往长安。

函谷小径,绵延数百里,大规模的行军几乎是难比登天,更不要说在这里作战了!况且,这中间还有唐军占据的另一座天下险关,潼关!

李渊相信,只要自己守住了潼关,就算宇文成龙有百万雄兵,也进不得关中!

至于并州的刘武周呢,也很蛋定!

在刘武周看来,宇文成龙的大元帝国若想攻打并州,只有自冀州出发,过太行,走井陉一途。做为太行八径之一的井陉,那也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险关!只要自己不大意,宇文成龙就绝对没机会!

至于说绕道幽州,自北方攻打并州,那就更没有可能了!

因为,李渊和刘武周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的好基友盘踞在北方,那就是现任的东突可汗,俟利发,也即处罗可汗!接到李渊和刘武周的求救后,顾念着三人之间神圣的基友之情,俟利发同意和李渊、刘武周两个共同结成联盟,宣誓同生共死,共同对付大元!

可惜的是,这三个基友信誓坦坦、指天画地的海誓山盟了半晌,宇文成龙却没理会这三个家伙!

据李渊和刘武周收到的消息,那宇文成龙自从当了皇帝后,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上朝的次数不超过三十次!而且,还每次都是露个面便匆匆离去了!

更败家的是,那宇文成龙登基之后,据说是因为害怕武将造反,就大肆裁军,一下子将全国的兵力裁掉了一半还多!

如今的大元王朝,虽然占据了大隋的大半领土,可实际兵力还不到五十万,而且还分散在全国各地!已经基本不足为虑!

此外,据说,那位大元皇帝宇文成龙,是个极度好色之徒!一天十二个时辰当中,那厮至少有是一个时辰是在女人肚皮上渡过的!

据小道消息,那大元皇宫中的数千佳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宇文成龙那昏君祸害了个遍,一个都没放过!

更有甚者说,每天至少有三四个宫女,被那宇文成龙高搞大了肚子!如今登基还不到一年,那宇文成龙据说就已经整出了上千条人命!当真是荒yín无度丫!

听闻了这些消息后,李渊和刘武周二人终于松了口气!

“丫的!原来是个昏君丫!吓死老汉我了!呼呼!这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然后,二人忽又觉得相当的嫉妒!

“这丫的,也太能搞了!一天搞出三条人命来,按照俺们那约略在百分之一的播种几率来算,这得搞多少次丫?”

“这般搞法,咋就没累死宇文成龙那丫的呢?他要是死在女人的肚皮上,那这天下,不就是老汉我的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从兄从弟

…………………………………………………………自从结为基友之后,李渊和刘武周便各自罢兵回家,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上舔伤口,同时等着洛阳城里的那个昏君宇文成龙死翘翘,高速更新俩人这一等,就是一年多!可仍旧不见那宇文成龙横死床上。

不过,刘李二人却并没有着急,因为,至少,目前传来的消息看,局势正朝着有利于刘李二人的方向发展。

原来,据二人所了解,宇文成龙那昏君不但每日沉迷女色、不理朝政,而且,那厮还把其治下的那些世族大家几乎得罪了个遍!而且还得罪得相当的彻底!据说,兖州、青州、冀州、幽州的世族,几乎都已经被那宇文成龙给杀光了!

当然了,那种世族大家,动辄人口数以万计,真正被完全被斩草除根,那几乎是没有可能滴!

如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般世家,传承数百年,族中子弟、门生故吏几乎是遍布全国!宇文成龙抄家,也只是把那些宅在族地的世家子弟给灭了。至于那些因各种缘故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世家子弟,即便强大如宇文成龙,一时之间也并没有办法将之完全清理干净!

更何况,那些闻到风声的世家子弟,很多都第一时间逃离了宇文成龙治下,投奔李渊、刘武周这对儿基友去了!

闻听此讯,李渊和刘武周那个乐丫,若非是碍着那些世家子刚刚被抄家灭族,刘李二人几乎就要当场命人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示庆贺之意了!

“世族固然为祸不浅,可却也是国之基石,宇文成龙那奶娃胆敢如此对待世族,实在是,自取灭亡丫!”

更让李渊老王八高兴的是,据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那宇文成龙还命人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从chūn到冬,除了最农忙的时节,那大元王朝就没有不征徭役的时候!而且还是大规模的正徭役。动辄征调几百上前万人!

最让李渊老王八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这宇文成龙征了那么多徭役,却没干一件正事儿!全都是些修渠、打井、筑路、栽树之类的琐屑小事!

“不恤民力,结怨于世家,交恶突厥,那宇文成龙如此昏聩,比起杨广那昏君还远远不如!此子,实在不足为虑丫!”

“如此,朕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并州刘武周、西梁李轨这二人身上即可!”

“刘武周那莽夫。太彪悍了些,实在是块儿难啃的骨头。倒是李轨那厮,似乎比较软蛋,应该可以捏一捏吧?”

有了这种想法,李渊与手下群臣这么一商量,便有了计较!

李渊等人想出来的办法很土冒,那就是招安李轨!打算玩个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把戏!

这李轨本是河西武威人,出身豪族,家资殷盛。

得益于良好的家族教育,李轨机智多谋、能言善辩。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李轨人品还不错,很会收买人心,遇到灾荒年节,都会出面组织赈济流民。

因此,这李轨在武威郡名声那是相当的不错!

正是凭着这副好名声,隋末的时候,李轨已经官居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手底下管着不满编的一个千人鹰扬府,而且还是副职。正职的鹰扬郎将另有其人!

后来天下大乱,杨广已控制不住各地郡县,这李轨也便起了别样心思!

仗着自己平素积攒下来的声望。李轨召集了同样是本郡名人的曹珍、梁硕、安修仁等人商议造反之事,好看的小说:!

曹珍等人虽是名士,可实际上就没一个是有忠义之心的家伙,几人臭味相同,很快便达成一致,决定一同造反!

而李轨呢,又因为声望最高,被推为武威郡的造反派头目!

经过了一番紧密的谋划,李轨等人终于干掉了武威郡守谢统师,并以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凉州!

次年,杨广横死江都,早已经不满足于凉王称号的李轨遂登基称帝,建国大凉。

早在造反之初,李轨便已经派人去和李渊老王八勾搭了起来。当时,李渊正忙着攻略关中,没时间搭理身后的李轨,可又害怕李轨在自己身后捅刀子,于是,李渊便很客气地给李轨回信。为了彰显友好之意,李渊还和李轨拉起了家常,言道咱们都姓李,五百年前是一家,还亲切地称呼李轨为“从弟”眼见李渊如此上道,又知道李渊的势力比自己大,于是李轨就顺竿子往上爬,称李渊为“从兄”自此,这二李开始了郎情妾意、**、如胶似漆的基友生涯。

俩人勾搭成奸没多久,李渊便已经攻下了长安!

自诩正统,李渊称帝之后,丝毫不顾基友之情,立即翻脸,不再视李轨为弟,而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主子心态,给李轨发了份诏书,封其为凉州总管。

可当诏书传到凉州的时候,李轨也已经登基称帝了,自然不愿意接受李渊的册封!哪怕俩人曾经是好基友,那也不成!

和手下群臣这么一商量,李轨便委婉地给李渊回了封信,大意是说自己不能接受李渊的册封,在这封信中,李轨自称为“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李轨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咱依旧可以尊你李渊为老大,但是,你李渊也得承认俺李轨的皇帝身份!

李渊见信,大为不满!

可这个时候,李渊正和刘武周打得昏天黑地呢,根本腾不出手来去欺负李轨。寻思了许久,李渊决定玩个借刀杀人的把戏!

具体而言,就是借其另外以为好基友突厥可汗俟利发的刀,以期除掉李轨这个大敌!

李渊自以为聪明,可俟利发也不笨!若是愚笨,俟利发又如何能把刘武周和李轨这二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接到好基友李渊送来的黑状后,俟利发很是不屑地,就将之当厕纸用掉了!

阴谋失败,李渊暂时也拿李轨没啥办法,这事儿便就此搁置了下来。

而今,李渊终于和刘武周暂时停战,而洛阳的宇文成龙貌似又不务正业,不堪为对手,李渊自然而然地,便把目光转向了西凉的李轨。

出兵讨伐?那是不可能滴!

连年征战之下,不但士卒厌战,关中百姓也早就不堪重负。再加上这一年气候反常,到处闹灾荒,粮秣不足!更何况,关中到凉州,何止千里!劳师远袭实非智者所为!

而且,西凉的后方便是突厥和吐谷浑!万一李渊出征的时候,这两个家伙有了什么其它的想法,那对李渊而言,绝对是灭顶之灾!

所以,寻思了许久,李渊觉得,现在绝对不是强攻的时候!

不能强攻的话,那就只能智取了!可具体如何智取,却是个问题!

第四百八十六章李轨覆灭记

…………………………………………………………李轨建国大凉,坐拥张掖、敦煌、武威、酒泉、金城、枹罕、西平七郡,治下人口近百万,其他书友正在看:。高速更新而且,西凉境内,汉胡杂居,民风彪悍,若是李轨全力征兵的话,凑出二十万大军,那是丝毫没有鸭梨!

若是李渊全盛之时,自然不惧李轨,可若要讨伐李轨,那也得仔细掂量掂量!

偏如今,连年征战之下,大唐民生凋敝、将士疲惫。更主要的是,闹灾荒下,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甚至还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哪里有粮草供应作战呐?

因此,当安兴贵提出由其出使西凉,游说李轨来降之后,李渊虽然不咋相信,可还是装模作样地答应了下来。

这安兴贵之所以敢夸下海口,说能说服李轨,可不是因为这安兴贵本人能言善辩,有三寸不烂之舌,而是因为,安兴贵的兄长,安修仁,是李轨的心腹!

李轨登基虽然称帝了,可实际上,手底下并没有多少能人,大抵只有当初和李轨较好的那几个名士,这其中又以曹珍、梁硕、安修仁几人为主!

如此,自然而然地,李轨要对这些个名士委以重任!

作为李轨手下最重要的名士之一,安修仁在被李轨登基后,被任命为左右卫大将军!

按说,李轨如此重用安修仁,应该算是对其有知遇之恩了,正常而言,安修仁应该肝脑涂地,对李轨生死相许了吧?

可实则不然!

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安修仁没有良心。而是,这李轨自从登基之后,整个人就变了,变得骄奢yín逸、喜怒无常、疑神疑鬼、暴戾恣睢了起来。

当了皇帝之后,李轨开始大兴土木,命人给自己大肆修建亭台楼舍啥的,搞得相当的铺张浪费,而且由于征发的徭役太多,百姓颇有怨言!

这一年,又赶上天灾。大旱,还闹蝗虫!

西凉本就贫瘠,这些年动荡不安之下,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如今再这么一闹灾荒,很多百姓都没了活路。

偏偏这个时候,李轨听信了一个隋朝降吏的谗言,封闭了官仓,停止赈灾。

结果。这一年,西凉七郡。饿殍遍野,百姓易子而食!

也同样是这一年,毗邻西凉的吐谷浑,受了大唐李渊老王八的怂恿,整军备马,准备东进攻打西凉,来烧杀劫掠一番!

关键时刻,李轨再出昏招,因为听信谗言。把自己手下有数的几个亲信之一,吏部尚书梁硕,给毒死了!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部基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朝堂之上又是一片惊惶、人心思变。可以说,这西凉帝国虽然成立还不到一年,可却已经在李轨的折腾下。行将倒架了!

就在此刻,安兴贵携着李渊的密令,前来拉拢其兄长,西凉左右为大将军安修仁!

梁硕死的时候。安修仁就心里犯嘀咕,道,“这次死的是梁硕,那下次,又该轮到谁了丫?貌似,这西凉王朝的重头人物里面,除了曹珍,好像就只剩下老汉我了吧?”

“如此,老汉我,可是很危险呐,其他书友正在看:!”

有了这种想法,当安兴贵来偷偷地找到安修仁,并表明了来意之后,安修仁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地,便应了下来。

随后安家兄弟嘀嘀咕咕地商议了半晌,终于整出了一份貌似有那么几分可行性的方案来!

安家兄弟这方案的第一步,就是由安修仁出面,向李轨保举自家兄弟。

西凉本就没什么人才,似安兴贵这般,在中原根本就排不上号的家伙,到了西凉这里,也堪称是经天纬地之才了!

所以,当李轨召见了安兴贵一次后,立即对其表示了由衷的欣赏,并立即对之委以重任,封安兴贵左右卫大将军,和其兄长安修仁官职是一样的!

随后,李轨就问起安兴贵有没有保全西凉的办法!

安兴贵确实不是个好说客,李轨这么一问,安兴贵立即露出了狐狸尾巴,急吼吼地就向李轨抛出了投降李渊之策!

哪成想,这李轨虽然猪头了一些,可并不是真傻!

如今一听安兴贵的言语,立即意识到,安兴贵在这老小子,只怕已经和大唐勾结在一起了,这会儿估计是来把朕当傻叉忽悠着呢!

回过神来后,李轨怒火三千丈,直接就让人把安兴贵乱棍打了出去!

李轨没当场杀了安兴贵,到不是完全因为没有真凭实据,而是忌惮着安修仁这个左右卫大将军手中的军权,此外,还要顾忌着关中李渊老王八的颜面!

毕竟,以西凉的国力,要是当真惹怒了李渊,那是绝对不会有啥好果子吃滴!

李轨心里发虚,可那厢安兴贵却不肯就此善罢甘休!

眼见游说不成,安兴贵和其兄长安修仁这么一商量,索性便撕破了脸皮,直接诉诸武力了!

安家兄弟在西凉颇有威望,尤其是那些个少数民族部落,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