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隋-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乎没发觉李密的杀意,对面,祖君彦犹自不怕冷地摇着鹅毛扇子,自顾自地说道,“关中乃是龙兴之地,民殷国富,又有函谷天险,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得关中者得天下。如今李渊雄踞关中,岂不正应了当初那‘十八子坐天下’的传闻?况且,李渊背后还有着突厥人撑腰!”
“刘武周、梁师都之流,虽然也风头正劲,可总归不是天命之人,早晚必为李渊所灭!”
“至于那个宇文成龙,尽管其现在声势浩大,可弊端也明显,战线太长,四面受敌!更兼名不正言不顺,早晚必有萧墙之祸!”
“所以,魏公最好的选择,正是投靠唐皇李渊!而且,现在也正当其时!”
“如今唐皇陛下正与那定杨可汗刘武周僵持不下,而魏公麾下尚有三十余万众,此去关中,正可谓是雪中送炭!凭此功绩,封王拜相如探囊取物!”
第四百七十章诈降计
投降李渊?
这事儿,李密还真就从来没想过!
原来,当初李密刚刚起义的时候,正好李渊也在才扯起旗号造反。于是李密就给李渊去了封信,大意是说,隋军现在势大,咱们单个人的兵力只怕不足以与之抗衡,不如结盟吧?
虽然没有明着说,可李密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想让李渊拜自己当老大!
这个时候,李渊还没攻下长安,正值兵微将寡之际,既怕隋军调集大队人马来收拾自己,又怕李密这种悍匪越界来欺负自己。
于是,李渊就很谦卑地给李密回信,说我李渊无德无能,无意争鼎天下,之所以造反,全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你蒲山公李密,乃是真命天子,有人主之相,我李渊愿奉你李密为老大,云云。
其实,李渊的本意,就是让李密先在司隶那一带勾引仇恨,吸引隋军大部分火力,这样,自己才有机会在关中悄悄地发展嘛!
被李渊忽悠了个晕头转向,李密信心爆满,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和隋军死拼硬磕!
到如今,虽然李密已经基本把部队拼成了二等残疾,可手下总归还有近三十万的人马呢!
这个时候,让李密低下高傲的头颅,去给当初的小弟李渊当马仔,¨wén 〃人 〃shū 〃wū¨从心理上讲,李密还是非常难以接受滴!
如今听闻了祖君彦所谓的的上策后,李密犹豫了半晌,最终不置可否地挥了挥手,示意祖君彦暂且退下。
等到祖君彦出了书房,李密连忙招手唤过一名心腹侍卫,嘀嘀咕咕地吩咐了几句。
片刻过后,等到那侍卫再次转身而回时,身后多了一名中年文士。
“孝和来了?快快请坐!快快请坐!”
原来,此人正是李密的另一心腹谋士,柴孝和。
客套了片刻后。李密连忙开口转向主题。
先把情况简略地和柴孝和介绍了一番后,李密开口问道,“本王现在进退两难,不知孝和可有以教我?”
这柴孝和本是巩县县令,后来为瓦岗军所掳。就转投到李密手下当差。
在李密看来。这柴孝和还是非常有远见卓识滴,很多观点都与自己不谋而合,所以,李密对这个柴孝和非常的重视。一度引为腹心。
可有一点,这柴孝和的战略眼光固然不俗,可论起实际操作来,却十分的不靠谱,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这点儿,倒是和李密差不多!
比如,造反之初,柴孝和就给李密制订了一个相当宏远的战略规划,那就是西向关中,占据长安,然后传檄天下,再挥师以向宛洛,则天下大势可定矣。
这主意。和李密当初忽悠杨玄感时所谓的上策差不多!都是空中楼阁,看上去美好,实际上根本够不着!
从东郡到长安,足有千余里远!沿途要经过虎牢、洛阳、潼关、函谷等一系列险关要塞,这里面很多关隘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尤其是那函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其后的函谷小径蜿蜒数百里,险要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
这种地形,只要长安方随便派出百十人。再随便找个地方设个关卡,李密的那几十万的农民军就只有干瞪眼儿的份儿!
所以。寻思了再三,李密最终没有采纳柴孝和的意见,转而决定先攻取离自己最近的东都。
李密的想法是,洛阳现在毕竟是名义上的隋都,这里面又有监国的越王也就是现在的皇泰主杨侗!所以,攻陷东都的战略意义,应该高于长安!
而且,洛阳也没有长安那么险要,相对而言,属于软柿子,是可以捏一捏滴!
要是自己连洛阳都捏不动,那长安这个青柿子,就更不要想了!
到如今,洛阳没捏下来,自家老窝瓦岗寨又被抄了,此刻又被隋军包了饺子,李密自然慌神,这才想起再向柴孝和问计。
“这样子丫!且容柴某再想一想!”
这柴孝和倒是没有大冬天的摇扇子,可也颇有几分名士风范,揪着山羊胡,开始做闭目沉思状。
掐着手指斟酌了半晌,柴孝和这才再次开口道,“魏公万万不可降唐丫!”
“哦?这是为何?”
“好叫魏公知晓,属下等为臣者皆可降唐,唯独魏公不可!臣等降唐,那李渊老儿为了彰显其招贤纳士之心,即便不给某等以高官厚禄,也会量才而用,总不会亏待我等以至于寒了天下俊杰的心。”
“倒是魏公,本为一方诸侯,拥兵数十万。就算那李渊此刻迫于情势,不得不善待魏公,可待到将来大势已定后,只怕依旧会哪魏公开刀丫!”
“嘶……这个,不至于吧?”
“将人心比自心,假使某日李渊率众数十万来投魏公,魏公能否就此放心那李渊呢?”
“……”
“所以丫!臣等皆可降唐,唯独魏公不可降唐!”
“那,依柴爱卿之见,本王又该如何行止呢?”
“诚如魏公所言,攻打洛阳实乃下策,与王世充那种胡虏小儿联合,也非是明智之选,而今,魏公所能选的,也只有北上和西去这两条路了!”
“冀州已为宇文成龙所占,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并州山川险要,易守难攻,刘武周有突厥人为援,我军诚难与之争锋。而且,并州贫瘠,非是立业之所,更兼还有突厥之患!所以也非是个好去处!如此,便只剩下西进关中这一途了!”
“你刚刚不是说,不能投降李唐么?”
“西进关中,可不止有降唐一涂丫!我们可以先口头上投降,然后伺机而动,必要的时候,魏公可以给那李渊老儿来个,咯吱!”
一面说着,那柴孝和还比划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唔,这样,那个,不大好吧?万一流传出去,本王这半世英明,可就毁了丫!”
“魏公此言差矣!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历史更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只要魏公将来能够坐稳江山,届时,这史书之中如何记载,还不就是魏公的一句话么?”“嗯……”
沉吟了片刻,李密霍然抬头,两眼之中满是绝决之色道,“好!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只是,眼下这王世充的使节……”
“这个好办!既然魏公决意西进关中,咱们还须防备着那王世充在咱们背后捅刀子!所以呢,依柴某之见,咱们不如给他来个引蛇出洞、关门放狗!魏公只需如此如此,再如此……”
“这样,咱们就算不能灭了王世充那丫的,也绝对给他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让他从此不敢打咱们后路的主意!”
第四百七十一章篡位三步走
左骁卫将军段达投靠了王世充,内史令卢楚、御史大夫元文都、内史侍郎郭文懿、黄门侍郎赵长文等尽数被王世充灭了满门,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出逃,至此,原本烜赫一时的“洛阳七贵”终于落幕。
随后,王世充又趁势收编了杨侗所部的那些直属十六卫人马,终于真正掌握了洛阳城的所有军政大军。
掌权之后,王世充倒是没有急着干掉杨侗自己当皇帝,而是很“谦虚”地向杨侗要了个太尉的官职,并且还开了个太尉府。
可没过几天,王世充又觉得,太尉似乎不足以彰显自己的威仪,便又让自己的心腹小弟,原左骁卫将军,现官居司徒的段达,去向杨侗讨要“九锡”在古代,“锡”通“赐”所谓“九锡”实际上就是指九种“特赐”以彰显礼节威仪的事物,具体而言就是指“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等。
一般而言,皇帝赐给某个有特殊功勋的大臣一两种“锡”就算很高的荣誉了,至于说九种一齐“锡”下去,整个历史上,都算是极为罕见了。
历史有记载能够加“九锡”的有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还有南朝宋齐梁陈四国的开国皇帝。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本上最后都谋朝篡位自己当皇帝了!即便是表面功夫做得最好的曹操,虽然活着的时候没篡位,可也是为其儿子做好了篡位的准备工作了!
所以,这加“九锡”实际上几乎已经成了篡逆的代名词了。
自小熟读历史,杨侗自然知道此节。
于是,一听闻段达是来提王世充讨要“九锡”的,苦命娃杨侗顿时就脸绿了!
可杨侗毕竟是皇家出身,心理素质还是相当过硬滴,听完了段达的要求后。杨侗故作蛋定,仿佛没听出段达的潜台词似的,很是镇定地回答道,“王爱卿平乱有功,可是朕前番已经加他官爵为太尉了。现如今。他又没立啥大功,再行赏赐的话,只怕于理不合丫?”
“于理不合?”
段达闻言不由得“嗤嗤”一阵冷笑,“你这傻叉娃可够傻够天真的丫!须知。洛阳城内,我老大王世充可就是天理丫!”
不过,段达可没就这么直说出来,而是勉强做出一副恭谦之态,很是语态坚决地说道。“回陛下的话,是否合理,臣下不知!臣下只知道,这九锡,太尉大人想要!”
被段达那彪悍的理由弄了个哑口无言,可怜杨侗哆嗦了半晌,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那随你们折腾去吧!”
既然杨侗都默许了。段达也不客气,回头就让人把杨侗本人用的那套仪仗,全都搬去给王世充享用去了!就连皇宫的朱漆大门九锡之一的朱户,都被段达给拆了下来,最后弄到了王世充的太尉府上去了!
按照古代礼节。比较文明的篡位大抵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九锡,第二步是加殊礼,到了第三步。才是正式“禅让”而且,这个“禅让”受禅方还要推拒三次,到了第四次,还要客气一番,说自己这是为了不辜负广大yín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才勉为其难地接受禅位,云云。
而且,为了不让这一套程序显得太过草率,中间怎么着也要隔上一两个月才好。
这厢,王世充刚刚走完第一套加九锡的程序,正自阴谋着让手下人准备给自己家殊礼造势呢,结果,宇文成龙的军队就打到司隶了。
唯一让王世充略微安心一点儿的就是,那宇文成龙仅仅是守住了司隶东、南两向的关隘,暂时似乎没有进攻洛阳的迹象。
于是,王世充一面命人加快给自己加殊礼的造势工作,一面和金墉城的李密联系,商议联手对付宇文成龙的事宜。
王世充的造势工作并不是很繁琐,就是派人抓了些鸟,然后在其脖子上绑个布条,在上面写些个“郑王当有天下”之类的封建迷信话语。随后把鸟放飞,然后再安排些人手,装作无意间捕获这些小鸟,“碰巧”发现了这些布条,并伺机向广大不明真相的yín民群众宣扬王世充是天命之主,云云。
这种封建迷信活动,说难不难,可也不简单,主要是麻烦,要充分蓄势!需要一定的时间。
就在王世充紧锣密鼓地安排手下人忙着捉鸟、放鸟之际,城外的李密已经给王世充送来回话了,表示愿意和王世充合作,共同应付宇文成龙这个大敌。
而且,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李密愿意先退兵二十里。甚至,就连时间地点,退兵的路线,李密也一并都先告诉了王世充。
看过这封回书后,王世充大乐!
“丫的!见过傻的,可没见过你这么傻的!连行军路线啥的都告诉本王了,你这不是等着挨宰么?”
“所谓,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既然你李密这么给面子,那本王要是不收拾你一顿,也太对不起老天爷了!而且,本王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给城内的百姓出口怨气,顺便再给俺王某的功劳簿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后,咱再顺势加殊礼,不就理所当然了?”
被李密围攻洛阳城半年多,洛阳的米价那是一涨再涨,由原本的一斛米三百多钱,一路涨到如今的九万多钱,米价涨了足足三百多倍。洛阳城的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就连王世充,也被李密搞得焦头烂额。
虽然如今王世充手头还有含嘉仓等几个大小粮仓,可这光出不入的,也不是个事儿丫!再这么个搞法,不出两个月,只怕粮仓就要见底儿了!
所以,王世充现在很着急!既急着想当两天皇帝,又急着想打败城外的李密!
如今听闻李密打算退兵,王世充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不是和李密合作去对付宇文成龙,而是趁着这个机会,狠狠敲李密一棍子!
王世充的想法很简单,李密的手下,毕竟是农民军出身,良莠不齐,此番匆匆退兵之下,必定会出现破绽!只要自己抓住机会,凭手下隋军之精锐,欺负一下那些农民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唯一可虑的就是,由于被困得太久,打百丈的次数太多,隋军的士气一直都非常的低迷!这种状态出征,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王世充眼珠滴溜溜乱转了两圈,便又有了一个鬼主意!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四百七十二章超级大忽悠
鼓舞士气,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赏钱、粮、女人啥的,可惜,这些王世充都没有,好看的小说:!
于是,王世充想出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主意,那就是,忽悠!
传说中,洛阳这个城,最早是周公建的,于是,王世充就把主意打到了周公的头上。欢迎来到阅读先,王世充在龙套小兵里找了一个名叫张永的家伙,让这小子散布谣言,说自己梦到了周公三次,每次,周公都说会保佑王世充为的这些反动隋军守卫洛阳。
然后,王世充疑似很“巧合”地听到了这则传言,并抓来张永加以证实。随后,王世充开始大张旗鼓地重修周公庙。
修完了周公庙,自然要请人来跳大神拜周公!
在王世充的怂恿下,那负责跳神的神汉梦了半天的周公后,就疑似被周公的“神灵”附体了!随后,这神汉假周公之名宣布,周公会保卫洛阳!同时这厮还直接下令,让隋军进攻李密,还扬言信周公者,可以满血满魔、原地复活,云云。
在封建迷信的鼓动下,王世充所部隋军将士一个个被忽悠得兽血沸腾,竟然集体来找王世充请愿,强烈要求出兵去胖揍李密!
眼见士气已成,王世充遂亲自挑选出了两万精兵,让大家吃饱了喝足了,准备第二天出去欺负李密。
第二天正是李密开始撤军之日,按照计划,李密原本是准备撤军二十里的。
当王世充领军出城的时候,李密倒是知道了,可见对方只有两万人马,李密也就没有在意了。
盖因,这个时候,李密手下可是有近二十万人马呢!况且,交战这半年多来,王世充就从来没赢过一次,到了最近这几个月。更是一直都龟缩在洛阳城里不敢出来。
故而,李密是从来没想过王世充敢来捋自己虎须的!还以为这次王世充是看自己让其爽了的份上,来出城与自己依依话别的呢!
哪成想,这厢,王世充出城之后便迅速摆好了战斗队形。等赶到瓦岗军面前不远处时。王世充又命人押出了一个长得与李密有几分相似的家伙。然后令手下高呼已经活捉李密了!
原本久攻洛阳不下,兵员折损严重,瓦岗军就已经开始人心浮动!此番后撤,李密又没和手下交代清楚是咋回事儿!于是。瓦岗军心中疑惑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番王世充忽然整出这么一出,瓦岗军顿时就懵了,一个个交头接耳、满脸茫然。
就在这个时候,王世充又祭出了另一大杀招,那就是埋伏!
原来。王世充早在昨夜,就派出了一队两百人精兵,绕到了瓦岗军的背后!
此刻,趁着瓦岗军迷糊之际,王世充急令伏兵杀出,同时,王世充本人也指挥着两万人马对瓦岗军发动了正面强攻!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而决定生死成败,其他书友正在看:。也往往是在那一眨眼的功夫。
虽然刚刚只是短暂的混乱,可由于李密没能及时出面安抚大军,其导致的后果确是灾难性的!
直到王世充所部隋军撞入了瓦岗军中,这些瓦岗军仍旧没能从“李密被俘”的打击中回过神来,结果当场被隋军杀了个人仰马翻。
瓦岗军本就是农民军出身。李密虽然有治军之才,可其本身的文人属性大过军人属性,只能说略懂一点儿军事而已,至于说才能有多高。那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瓦岗军虽然声势浩大。可实际上,还大抵还是一群没组织没纪律的农民军而已!
而王世充所部的隋军,自恃有周公护体,一个个,打起仗来,势若疯虎,完全不用防御,招招直奔敌人要害。
反正周公都说了,就算咱们战死了,他老人家也能给俺们原地复活,怕个逑丫!
此消彼长治下,原本揍隋军和揍孙子差不多的瓦岗军,此刻在隋军前后夹击之下,眨眼之间阵势大乱,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成了一锅粥!
不过半日的功夫,李密所部的的二十万大军便被王世充杀了个七零八落、死的死逃的逃,就连李密这个老大,最终也只带了不到一千的亲卫军狼狈逃走。
自瓦岗寨起事以来,李密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论是针对隋军的攻城略地,还是对翟让耗子动刀,李密兵锋所指,敌人尽皆胆寒。
即便最后在洛阳城下耗了半年多,可李密也从来没败过!
至于说没能攻下洛阳,那实在是因为洛阳城高池深的缘故,非战之罪!
哪成想,今日却仿佛笑话一般地离奇败北,李密心中那个窝火,就甭提了!
就在李密怒火三千丈的时候,有人提着一大桶的汽油来帮李密消火来了!
这个人,就是邴元真!
邴元真本是翟让旧部,翟让被杀的时候,这邴元真也差点被李密部将给宰了!所以说,这邴元真对李密,还是有那么一点儿恨意滴!
和徐世绩的命运不同,投降李密后,这邴元真居然神奇地受到了李密的重用。
此番李密进军洛阳驻守金墉城后,邴元真被李密安排看守瓦岗军最重要的根据地,洛口仓!
瓦岗军之所以能够有如今的规模,并支撑到现在,全靠着洛口仓那两千万石粮草支撑的!可以说,这洛口仓就是李密和其所部瓦岗军的命根子!
哪成想,如今李密兵败逃回洛口仓后,却发现,洛口仓已经改旗易帜,升起大隋的旗号了!
派人一打听,李密这才知道,原来,邴元真不知啥时候起,已经向王世充投降了!
想起昨日自己还坐拥近三十万大军,头顶着着中原第一悍匪的名号,而今仅仅时隔半日,便落了个凄凄惨惨,手下只剩不到一千的小弟,李密不由得悲从中来,涕泪横流!
李密在这洛口仓外哭得好似杜鹃泣血一般,可急坏了李密的一众跟班小弟。
众人相互对视了半晌,最终,还是李密的席狗头军师祖君彦上前开口道,“魏公,此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丫!该何去何从,还请魏公早作决断才是丫!”
第四百七十三章国号大郑
邴元真叛变,让李密失去了最后一块根基,也彻底断了李密卷土重来的希望,最终,几个狗头军师经过一番紧急磋商,大家一致同意,西去长安,投奔李渊老王八!同去的还有包括祖君彦、柴孝和等李密心腹将士等,以及总计不到一千人的李密亲卫……
和李密的凄凄惨惨截然相反的是,王世充以两万隋军大破二十万瓦岗军,终于彻底摘掉了头上那顶“常败将军”的帽子!
不但如此,经过了一番酣畅淋漓的厮杀后,隋军一举俘获了瓦岗寨叛军总计近十万,此外,还有洛口仓方面将近七万的瓦岗军投降。
经过一番紧急整编后,王世充手下大军一举扩张到了近三十万。
更主要的是,洛口仓内囤积的大量粮草,终于给王世充借了燃眉之急!
手下兵多将光,库里粮秣充足,更兼洛阳城城高池深,至此,王世充终于有了和宇文成龙一较短长的底气!
信心暴涨之余,王世充携大胜之威,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迫害起皇泰主杨侗。
在段达等一众狗腿的积极推动下,天上有小鸟预言王世充有天子之相这则传闻很快便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
此外,王世充得“周公”之助大败瓦岗寨叛军一事也很快传得甚嚣尘上。
到了这一步,就连洛阳城街头的流浪狗,都知道王世充想要造反了,至于那些一向自诩头脑灵活的王公大臣们就更不用说了!
可惜的是,几经洗礼,大隋朝堂之上,早就没有啥忠臣良将了,剩下的一群,基本都是墙头草之类的货色!
如今眼见王世充大势已成,这些墙头草自然不会出来维护皇泰主杨侗的皇帝威仪,反而联合起来给杨侗上书,强烈要求杨侗给王世充“加殊礼”所谓“殊礼”就是特殊的礼节,具体而言,包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相当于没正式登基的准皇帝!
兵权被夺。这个时候的杨侗。已经基本完全沦落成了一个摆设!
如今面对台下众臣的一致上书,尽管杨侗心中恨不得把这些乱臣贼子们全都剁碎了喂狗,可表面上,杨侗却还是不得不做出一副温顺贤君之态。顺着这些墙头草们的意思,下旨给王世充加殊礼!
盖因杨侗知道,与前番加九锡类似,这事儿,不论自己反对与否。都不重要了!关键是那王世充自己想要!要是自己执意不给的话,说不定,惹恼了那王世充的话,人家直接就把自己这皇帝给废了!
所以丫,为了小命着想,为了能多党这么几天皇帝,还是忍一忍吧!
杨侗这一退步,王世充却更加的得寸进尺了!
因为,这王世充竟然拒绝了杨侗给其加殊礼的好意!
“难道。王世充那老王八,并不是真的想造反?”
见此情形,小屁孩儿杨侗不禁有些迷茫了!
杨侗虽然迷茫,可是有人明白丫!那就是那些墙头草的大臣们!
这厢王世充刚刚拒绝了杨侗的好意,那厢,就有百余名朝臣们再次联合上书,以更加强烈的语气要求杨侗给王世充加殊礼!
这下,杨侗终于明白了!原来,王世充这老王八。实在玩假谦虚呐!丫的,这实也太欺负人了!
尽管心中气愤难当。可杨侗却还是不得不顺着那些墙头草大臣们的意思,再次传旨给王世充老王八加殊礼!
如是反复三次,王世充这才疑似盛情难却、勉为其难、众望所归地接受了加殊礼!
篡位的第二步完成后没几天,王世充眼见民间反应似乎不错,好像没什么反对的声音,于是,王世充开始谋划起了篡位的第三步,禅让!
依旧是王世充手下的席狗腿子段达为先锋,几十个佞臣联袂入宫,强烈要求杨侗把皇位禅让给王世充!
原本,杨侗还幻想着,就算王世充想造反,怎么也得慢慢磨蹭个一年半年的吧?那样的话,自己还能有个喘息之机!
不成想,这还没过一个月呢,王世充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撕下最后一层伪装了!
眼见这个年儿都没法过去了,杨侗也彻底豁出去了,不在装孙子了!
指着段达等人的鼻子,杨侗就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早晚会遭报应滴!等我皇祖母挥师北上,一定会把你们这些逆贼全都抄家灭族,剁碎了包饺子喂狗!你们等着瞧吧!”
对于杨侗这小屁孩儿的威胁,段达很是不以为意,“丫的,你那皇祖母,有没有命活着回洛阳还两说呢!拿她来威胁俺们,也太不着边际了吧?”
如是寻思着,段达脸上却仍旧维持着一副蛋定之色,上前一步,以更加绝决的语气沉声开口道,“请陛下将皇位禅让给郑王!”
段达身后,三五十名墙头草大臣也跟着跨前一步,齐声威胁道,“请陛下将皇位禅让给郑王!”
“做梦!你们这些王八蛋,想都别想!告诉你们,王世充乱臣贼子那王八蛋,想要当皇帝的话,让他直接造反好了!让朕禅让皇位给他,门儿都没有!”
本着破罐子破摔的大无畏心态,这次,无论段达等人如何威逼利诱,杨侗那是坚决不松口!死活都不肯给王世充这最后一个台阶!
可惜的是,到了这一步,杨侗才想起抗争来,已经晚了!
尽管没有杨侗的同意,可段达等人还是把这禅让典礼,神奇地搞成了!
而且,还是连续搞了三次!
直到第三次的禅位“诏书”传下后,王世充这才“众望所归”地“勉强同意”受禅!
更加无耻的是,在最终的禅位仪式上,王世充还厚颜无耻地宣布,当今天下大乱,陛下又年幼,实在不堪大任,我王世充是为了天下百姓,才勉为其难地接受杨侗这小屁孩儿的禅位滴!等将来,我扫平了天下,一定会把皇位归还给杨侗滴,云云!
总而言之,历时数个月,经过了这么几轮的闹剧后,王世充终于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郑”值得一提的是,王世充登基后不到一个月,王世充便派其侄子,王仁则,用毒酒把皇泰主杨侗给弄死了!
可怜杨侗,仅仅是在临死前,留下了那么一句“愿自今以往,不复生帝王家”名言,便悲壮地完成了跑龙套的一生,领盒饭去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河南叛乱
宇文成龙忙的事情,自然是挖坑准备坑北地的那些世族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隋末天下大乱,一半是由于杨广这猪头皇帝给折腾的!另一半,则是由于世家兼并土地严重,弄得最底层的百姓没了活路!这其中又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为最!
所以,宇文成龙对与北地的这些世族,那是相当的没有好感!
而今宇文成龙治下领土大增,人口也跟着增长了许多,而这些新增人口之中,绝大多数都是流民!穷得一无所有的真正的流民!
若想给这些流民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给大家分田地了!
于是,自然而然地,宇文成龙要与江北这些世族产生矛盾!
除此之外,对于在权力分配的问题上,宇文成龙也与这些世族大家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做为一方枭雄,宇文成龙自然不希望自己治下出现什么国中之国的情况!而那些世族们,当惯了土皇帝,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地盘拱手交给宇文成龙这外来户!
矛盾貌似没法调和,如此,唯一的办法,貌似便只剩下比拳头、动刀子了!
知道宇文成龙势大,凭着单一某个世家的力量根本无法抗衡,所以,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