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风-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尉(兵部—军器储备)、太仆(兵部—马政)、大理(刑部—司法)。
九寺衙门的存在有分权六部的作用,但陆七置立内廷形成独立的家天下,却是赋予九卿一使执掌地方王府军政的权力,更是让内廷直接的参与科举人才拔选,其目的就是形成‘天子门生’,让优秀的人才成为皇家学员和势力。
例如陆七制定的武科举,能够把军中底层的军武人才挖掘出来,虽然只是录取一千人,但初期参与拔选的军武人才会是数达十万,那些参与初选的军武人才,只要达到规定的军武标准,都会被记录入内廷文案,内廷会根据需要优先予以吸纳为王府护军,那才是武科举的真正作用。
若是只由了兵部和枢密院主持武科举,那拔选的武举多数会是靠关系才能参与,平民和普通武官家的儿子,层层阻碍排挤之下,很难进入武举拔选。
有了七位寺卿,就有了内廷事务处置的基础,陆七让七位寺卿尝试处置内廷事务,主要是先将科举之事运作起来,形成内廷对各个王府的事务过问。
南方的王府已然形成了内廷辖管,北方的王府,陆七指定了洛阳府,石国府,虢国府,天锦府(成都),兴元府(汉中),江陵府,南阳府,寿山府(寿州),扬州府,大名府,蓬莱府(登州),河间府,幽州府,云中府(云州),会宁府(会州),敦煌府,伊吾府。
这些置立为王府之地,属于了中央内廷直辖,成为皇家用度的来源和支出,皇家的赐赏,建造,各种支出,皆取自王府之地,与国库财力予以分割,形成了一种国中之国的统治。
如今这些指定的王府之地的长官,由刺史改称了府相,直接向了长安城负责,如今有了七位卿相,陆七就将王府之地的事务转交了内廷,但官吏任免和军力调动的权力没有给予,就是回应正常的述职和请示文书,整理王府之地呈报的各种信息。
有了政事堂,枢密院和内廷接管了日常军政事务,陆七得以解脱了繁琐事务的纠缠,他抽身巡视长安城的防御,走访了一下民生,又去凤翔驻军巡视了一番,最后去了汉中兴元府见小馥。
十二月,又下上了大雪,这是今年第四场雪天,迎着呼啸的风雪,陆七的心里却是温暖愉悦,瑞雪兆丰年,明年西部的农事应该有了好收成,今年为了河南与河北的赈灾,以及治理黄河,却是耗费了太多的粮食,还有支援北方的战事和归治,也耗用了河西很多的羊群,只有让北方疆域的将士和平民吃饱,才能获得了真正的归心。
陆七来汉中兴元府之前已然使人通知,镇守兴元府的府相和驻军将帅在迎候,陆七耐着性子会见了一下,还是近卫将官理解主上心思,暗中知会主上累了,府相和将帅们知趣的主动告辞。
陆七回到了他的‘家宅’,一进前厅,就见到了思玉思竹,两姐妹明显是在候着他,娇靥欢喜的左右扶抱了陆七手臂,继而为陆七拂去身上的雪,解下大氅和皮袍,为陆七换上舒适的袍衣,又为陆七整理了一下头发,陆七微笑的接受照顾,享受一种温馨。
最后去了后宅,陆七进入小馥的居屋外室,立觉暖意扑面,却也看见了萧香兰,陆七走前迎抱了香兰入怀,低头亲吻了秀发,但只抱了一会儿,香兰就主动离开,玉手扯了他去入了里屋。
进入里屋,陆七看见了小馥立在榻前,右手抚着隆起的腹部,左臂被玉兰(青芙)扶着,一张娇靥愉悦浅笑,美目柔和的望凝着陆七。
陆七忙走过去,伸手扶了小馥,温柔道:“怎么没有在榻上?”
“也不能久卧的。”小馥轻语,被陆七扶坐了榻沿。
随进来的思竹搬了凳子过来,让陆七与小馥对面坐了,陆七温和道:“香兰,你们去外面一会儿,我与小馥探讨一下国事。”
香兰轻嗯,与别人一起出去了,小馥浅笑道:“有什么国事,还得撵了她们出去。”
“我说的事情让她们听了不好。”陆七微笑回答。
“你说吧。”小馥轻语。
陆七说了请徐铉认女的事情,最后道:“小馥,事先没有与你商量,我很抱歉。”
小馥浅笑摇头,道:“妻知道七郎的作为,事实上是为了妻好,雍王若是做了国丈,日后会给妻带来无尽的烦恼祸患,雍王若是野心不死的想要积势造反,最后妻只能退位让贤,国母是天下之表率,七郎想护也是不成。”
陆七微笑点头,又说了内廷之事,最后道:“小馥,日后你小蝶,韵儿和琴儿,负责王府之地的治理,目前我不许内廷卿相任免王府之地的官员。”
小馥担忧道:“七郎,后宫干政会有很多的后患,我本想让你废置了内廷的。”
“后宫干政是有后患,但权臣和边帅的祸患更大,我不想学了李国主派去文人监军或领军,造成军队的战力大弱,也不能如了周皇帝用制衡的手段牵制军臣,我的做法就是建立一个家天下势力,以后各个王府之地的主管,要逐步的换成宦官或女官去管理,不许外朝干涉,而内廷也不得干涉外朝事务。”陆七平和解释道。
小馥想了一下,道:“七郎的意思是,将皇宫的势力扩展至了天下各处,用宦官和女官形成一个直属皇家的地方势力,却又限制了宦官执掌国之重权,另一面也限制了外朝重臣对全国势力的影响。”
陆七点头,道:“周皇帝就是我的明鉴,当年的周皇帝与军臣们共患难的奠定了周国江山,但后来却是隔心的互相猜忌,所以我要尽快的建立一个家天下的拳头,主强臣弱,才能相安无事,不然过个五六年,军臣们都会步入势大根深,皇帝是高高在上,但也远离了军力,而且国家如此之大,很容易形成土皇帝的地方势力,我在全国散置了王府之地,多少能够皇威震慑一方。”
小馥轻嗯,陆七看着小馥,微笑道:“我的做法未必是正确,但我的目的,就是避免走了李国主和周皇帝的路途。”
第768章 回开封
陆七在兴元府一留就是十日,十日后被小馥‘赶’离了兴元府,陆七不舍的离开,匆匆返回了长安城,眼看又近年关,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准备,今年他需要去开封府给皇帝拜年。
在长安城批示了积累的奏折,由于有政事堂,枢密院和内廷的预先过目议政,每一份奏折都附有处置建议,所以陆七只需要略思即可,然后定出准否或者再议,准的就御笔一书,盖上玺印,送去六部执行。
处置了奏折,陆七又召集前周大臣商议去开封府拜年的事情,定下了八十四位大臣去开封府,其他的留守长安城,大半留守的都是年高或身体不适,这大冷天的赶去开封府,很多大臣受不住折腾。
定下了人员,陆七次日就启程去往太原府,他让大臣们量力而行,在年关前抵达开封府就成,陆七去太原府却是接小蝶,香荷和雨薇,皇帝其他的亲人都已回去了开封府。
陆七带着两千骑兵抵达了晋阳城,太原府如今成为了大虞帝国的下都,虽然名为下都,但与其它的陪都一样没有高低之分,开封府为上都,是在名义上尊敬皇帝,池州为中都,一是陆七父亲的埋骨之地,二是陆七成长之地,三是地理位置对大江南北而言也算居中,正好能够辖管了东至润州,西至洪州,南至睦州,北隔江的淮南地域。
当然,如今的淮南地域归属开封府治政,日后也未必会归属中都,其实南昌府的地理位置和城池适合做陪都,不过一是陆七不喜,二不是龙兴之地,只是在池州置立陪都,想建成一座都城却是需要时日和财力。
进入晋阳城,陆七去府衙见到了小蝶,折香月,雨薇和香荷,见面'。。'自然是愉悦,雨薇和香荷听说陆七会带她们回去开封府,却是感动的美目含了泪光,这些日子在晋阳城,香荷没有什么恐慌反应,自然的与小蝶和折香月友好相处,雨薇却是明白大周已然不存,所以面对小蝶也就谨小慎微,私下里更是芳心忧惶。
陆七在晋阳城留了两日,白日出巡驻扎的军力,接见了地方官员,又在晋阳城里走了一番,却是引起地方上的轰动,‘皇帝’驾临了晋阳城的消息,上下官民自然是颇为关注。
晚上与夫人们卿卿我我,说笑快活,还抚弄琴箫的自娱音律,却是温馨和睦,雨薇明显的安心了很多,两日后启程去往了开封府。
陆七在途中,得到了开封府的探报,说皇帝陛下在得知虞王率群臣来开封府拜年,却是谕令外城的一万将士接管了内城与皇宫的镇守,成国公韩通率领八千将士去镇守了东侧外城,陆七听了很欣慰,若是皇帝没有调换了军力,他就是到了开封府,也只会驻留外城。
抵达开封府后,雨薇和香荷去了内城皇宫请安,陆七与小蝶,折香月去了原本的家宅,那座曾经的郡公府,如今的虞王府。
虞王府是不大,但周围居宅却是成了军营,驻居了五千将士,还是皇帝下令达成的。
陆七令人去卫国公府问候了一下,如今的卫国公成了真正的虚官,所有的官职都没有被免,但开封府的原本禁军都被调走了,皇宫和内城的防御有成国公韩通把持,外城三万驻军也没有让定国公去统帅,陆七使人去问候,就是告诉定国公,年后他去登门拜望。
抵达虞王府的次日,皇帝的年幼儿女,在纪王的带领下来见虞王妃小蝶,纪王与陆七在一起,免不了把酒说话,陆七让纪王年后还回长安城,入政事堂议政,纪王说想多陪伴皇帝,两人在一起说起了陆七内廷和科举政令,陆七解释了一番。
次日上午,皇帝忽使人召陆七去见,陆七在五百近卫的跟随下去入了皇宫,到了皇宫畅通无阻,镇守皇宫的都是晋国军力,领军的都是陆七的兵勇军兄弟,入皇宫却是见到了王继恩相迎。
一见是王继恩,陆七微笑点头,王继恩恭敬见礼,之后引领陆七去暖亭见皇帝,途中,陆七问道:“继恩,听说你因为立功,被陛下职任了登州防御使。”
“是的,那是陛下对奴才的恩典。”王继恩恭敬回答。
“登州我指定为了王府之地,你以后可以任职登州的府相。”陆七说道。
“奴才谢殿下恩典,不过奴才想继续服侍了陛下。”王继恩回答道。
陆七点头,道:“你先伺候陛下也好,你任职府相是一定的了。”
王继恩恭应,陆七却是明白,王继恩目前根本不能离开了开封府,若是真的要去登州做官,必然会激怒了皇帝,目前王继恩只能在开封府的皇宫,但陆七不宜漠视了王继恩的投附。
“陛下的身体怎么样?”陆七问道。
“陛下的身体尚可,就是自长安城回来开封府,卧榻修养了半月,陛下的身体经不得劳累。”王继恩回答。
陆七点头,又说了些别的,一直到了暖亭,王继恩进去禀报,继而出来让陆七进去,陆七走进了暖亭,见只有皇帝一人,王继恩留在了外面。
“天风,坐吧。”陆七拜见后,皇帝温和说道,陆七坐在了皇帝左侧前。
“在长安,很忙碌吧。”皇帝微笑问道。
“开始是很忙碌,陛下使去的大臣到了,臣才有所解脱。”陆七微笑回答。
皇帝点头,道:“你的治政方法,朕听说过,昨夜熙谨也与朕说过,朕觉得你置立内廷,会不会造成了宫乱,置立内廷是可以制衡外朝,但因为皇帝的亲近掌了重权,所以也容易发生了挟君的恶果,例如汉代的皇后,唐朝的武则天,另外你分封王地,会不会造成了诸王尾大不掉的叛乱。”
“陛下,臣置立内廷,最大的原因是想尽快建立起皇权强势,内廷的置立,就如同了一张覆盖天下的蛛网,能够让臣随时了解地方官势的变化,另外置立王府之地,一是能够固定了内府的财源,二是能够获得直属皇帝的军力,避免皇帝被军臣隔离了对军队的影响,内廷所属的军力,是不会让功高军臣统帅的,而善战的功勋军臣,臣也不会使出监军钳制,臣的想法是不能削弱了边军战力,而不能削弱边军,那就只能让中央也拥有强势军力。”陆七解释道。
“你的说法朕明白,你就是想内外皆强,内强是想用宦官掌军,外强是不想边军形成内耗,让将帅能够放开手脚的用兵,不过朕说了,你置立内廷,最大的祸患是容易发生挟君的恶果,宦官掌军也未必能够效忠皇帝,反而会发生弑君另立的恶果,也就是所谓的后宫干政祸患。”皇帝提醒道。
陆七道:“陛下,就目前而言,置立内廷利大于弊,有了内廷积势,臣就不用过于担忧重臣的权柄与威望日高,不需要扶植了军臣形成牵制,只需要理顺了内廷的权柄,不让宦官久掌权柄,臣收拾宦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顾虑,说杀就杀了,若是收拾宰相和军臣,却是会牵扯了太多。”
皇帝默然,过了一会儿轻叹道:“治理小家是比治理大国容易,若是忽略宫乱的危机,确实是非常高明的统治手段,内廷的置立,直接就分割了外朝对部分地方的权柄,也成为了监察和威慑地方的眼睛。”
陆七道:“陛下,以前朝代发生的宫廷政变,多数是皇族或重臣勾结京军叛乱,而宦官能够为祸,多数是发生在乱世,尤其是鱼朝恩开始的唐末。”
皇帝点头,道:“若是皇权不稳,确实会是内忧外患,你的做法就目前而言是利大于弊,你可以留训子孙,不可独宠专信。”
“是,臣受教。”陆七温和回应。
第769章 帝术
皇帝取茶碗品了一口,微笑道:“你对科举的做法,却是颇为高明,也很有趣,会让很多的贵族不能获得了太多势力,汉代以来独尊儒道,三国后的魏晋又实行九品中正制,而你的做法,应该是想百家争鸣。”
“也算不得百家争鸣,臣只是尊崇了天工开物,凡能工巧匠,臣就想给了官身,臣最反感读书人不知五谷,不通百事,一个个迂腐的不能为民生出力,而臣的武举之道,就是想将底层的军武人才弄进了皇家势力,凡能够通过初试的士兵,日后多数能有机会成为王师。”陆七温和道。
皇帝点头,道:“你用层出不穷的新贵,削弱老贵族的势力,确实是巩固皇权的上策,比朕的禁军分等要好的多,朕在禁军将士里拔选置立上军,但结果却是免不了被军臣把持,而你的做法,却是集结军武精英归属各个王府之地,用皇家内府的财力给养,成为帝王家的真正私军。”
“臣的做法是有私军之意,但不会让王府之军比外朝军力显得尊贵,臣置立内廷,就是形成两套朝廷互相的震慑和分权,就像是相邻的州治,各管各的,但主官都向皇帝负责。”陆七回答道。
皇帝点头,道:“天风,你的王府之地,包括异姓王吗?”
“原本是不包括的,但赵普大人和几十位大臣,强烈请求不许封王拥有太多私军,请求实行勋俸制,臣就顺势采纳了。”陆七微笑回答。
皇帝点头,道:“你是应该夺了王臣的大半军政,依地位给予勋俸和翊卫,不然对你的子孙统治会形成很大的不利。”
陆七点头,皇帝又道:“朕知道赵普,对朕是有很大怨心的,当年他谏言国家转入全面内治,对军队实行文官监军或者领军,但朕却是不想委屈的处于挨打境地,执意的北征燕国,结果朕不但无功而归,还受了重伤险死,但朕不悔。”
陆七点头,道:“不瞒陛下,臣也曾经想过,若是抉择治国之道,是倾向李国主,还是倾向陛下,臣的抉择是,不愿让了后人只求苟安。”
皇帝看着陆七,温和道:“所以你置立了内廷,建立两套朝廷的统治,一套用于巩固皇权,一套用于治国图强。”
陆七想了一下点头,皇帝微笑,道:“其实你建立内廷的做法,与你在河西的统治策略类同,不同的是,你在河西是借佛造势,而内廷的作用是造神立势,你是在打造自己的天子威权。”
陆七一怔,想了一下,浅笑道:“臣却是没有想的那么多。”
皇帝道:“你的做法,会引起士大夫贵族的强烈不满,因为你打破了士大夫和文人自傲的地位,不过你现在拥有强权和新贵军威,而士大夫贵族却是散沙状态,一时形成不了能够与你对抗的阶层,若是等到新贵成为了根深的老贵,你的做法,就会阻力重重了。”
陆七点头,道:“新贵若是与老贵有了合流之时,皇权就会弱势了,那时触动贵族的利益,会引发了激烈反弹。”
皇帝点头,道:“朕就是你的前车之鉴,老虎养大了,那个都不敢了去动,你的那些诸王兄弟和亲近属下,日后反而会成了你的心腹之患,在情感上,顾虑上,都会让你畏首畏尾。”
陆七点头没有说话,皇帝品了口茶,温和道:“天风,你想让熙谨入政事堂。”
陆七点头,道:“熙谨很有才能,为人我也信得过,所以不想让熙谨做了富贵闲王,以后可以入政事堂,再年长几年就去江南做中都使相,若是陛下不反对,目前可以让熙谨做开封府尹。”
皇帝点头,道:“可以。”
陆七又道:“还有一事臣不好做,臣想处置了一个人。”
皇帝看了陆七,道:“赵匡胤?”
陆七摇头,道:“是赵匡义,臣不想杀赵匡胤。”
皇帝点头,道:“朕也想杀了赵匡义,上次的毒丹,和后来的毒膳,八成都是赵匡义指使的,那种阴毒算计的人是不能留下。”
※※※
中午,陆七留在皇宫与皇帝,皇后,纪王母子,雨薇母女,香荷母女,在一起吃了家宴,之后在纪王的相送下离开了皇宫。
回到虞王府的次日,陆七又去拜访了吴王,也就是以前的唐国太子,吴王见了陆七,明显的惊喜加上惶乱,有些失措的话都不会了说,还是陆七主动言明,日后兄弟相称。
在吴王府叙话,吴王告诉陆七,江阴的外公给他送了信来,说若兰还活着,一直在等着与他成婚,他想去了江阴成婚,之后再回来开封府,陆七答应吴王去江阴成亲,然后可以留在了江阴生活。
陆七又言明了曾经答应于将军封他为唐皇,不过目前不能册封,而且就是册封为了唐皇,也只能获得王爵的勋俸和翊卫,能够获得了江宁府两成税赋,以及江宁的皇宫。
吴王却是不想受封为唐皇,言获封唐皇反而让他有了不安宁,陆七一笑没有深说,赐封唐皇的姿态他必须要做,吴王就是拒绝,也得在受封后上请收回,若是吴王没有上请收回,那就别想要江宁的两成税赋了,若是没有巨财收入,只怕江宁的皇宫维护都难,如今陆七拥有了广阔的国域,愿意损些财力做仁君形象,俗称以德服人。
离开吴王府,次日陆七又去拜访了卫国公府,有了石忠飞的关系,他拜访卫国公不显唐突,而卫国公在开封府勋贵里威望很高,卫国公与虞王有了明面亲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陆七的做法就是要团结大多数,尽量减少潜在的不稳定。
石守信对陆七的到来,亲自迎到了门外,恭敬的见礼后,与陆七回到了客厅,不想客厅里竟然有一位陆七认识的年轻人,赵德芳。
赵德芳一见陆七进来,忙恭敬的大礼道:“罪臣恭迎虞王殿下。”
“德芳,你这么说却是不对了,我已然赦免了立宋造反的官员无罪。”陆七虽然意外,却是温和纠正,他与赵德芳有过和睦的一面。
“臣谢殿下不罪。”赵德芳恭敬回应。
“殿下请上坐。”石守信说话道,陆七点头去做了主位。
坐下后,石守信和赵德芳在客位相邻坐了,陆七微笑道:“我来给卫国公拜个早年,却是遇上了德芳,当初忠飞成婚,我与德芳在一起很好。”
石守信点头,道:“不瞒殿下,德芳来臣这里,是想求臣能够说话,请臣问一下他父亲的事情,如今年关了,他却是不能尽孝。”
“国公说的我明白,德芳若是想尽孝,只能年后去江南看望赵郡王,我不会加害了赵郡王,但近一年是不能放归,就是解除了软禁,也未必能够离开江南做官,八成会在江南做几年的刺史。”陆七做出了承诺。
赵德芳忙起身伏跪,恭敬道:“臣谢主上宽恕家父。”
“起来吧。”陆七温和说道,赵德芳谢过起身,坐回了座位。
陆七迟疑一下,看了赵德芳,道:“德芳,我能够保你父亲无事,不过前日我与陛下说话,你的叔父赵匡义,只怕是不好的,因为赵匡义指使人毒杀过陛下。”
赵德芳一惊,忙要起身去跪,不想身左的石守信伸手拦下了他,看着赵德芳道:“殿下的话你听着就是了,不宜过于奢求。”
赵德芳一听点头默然,石守信转头与陆七话了家常和一些国事见解,一时后,陆七离开了卫国公府,陆七走后,卫国公嘱咐了赵德芳几句,赵德芳受教离开了,却是守口了赵匡义的事情。
第770章 亲人
过年,开封府一片热闹喜庆,与往年一样,君臣在开封府皇宫会宴,会宴人数比往年只多不少,不同的是道贺国号变了,往年的太子变成了郑王,往年的陆天风变成了虞王,取代大周太子穿上了类似太子服饰的王袍。
会宴的气氛很自然,虞王陆天风与纪王一起代陛下给群臣敬酒,虞王妃林小蝶也是盛装华裙,与三位虞王夫人一起给长辈拜年,给小辈礼物,一切是和睦的景象。
过了年关,陆七与爱侣,群臣陆续回转长安城,而在离开之前,宣告了虞王谕令,赐上都开封府五成税赋归属郑王,由郑王自理家族用度,祭祀永依帝制。
还有一道谕令是正式任职薛居正为上都使相,纪王职任开封府尹,开封府其他官员和衙门职能,一律转为陪都官制,上都内廷也置立,王继恩任职府宰,韩通为内廷所属的五千军都虞侯,韩通的国公三千护军也是属于内廷。
自此,开封府虽然还是原本的权力所属,归于大虞皇帝管理,但名义上的职能都成为了陪都,另外异姓王的,郡王的,国公的,侯爷的,等等护军,都归属了内廷卫尉寺调驻和给养,一众新旧勋贵只能拥有了等级数量翊卫,和受命驻护的内廷军力。
陆七回到了长安城,继续为大虞帝国的稳定归治而忙碌,很多不完善的制度需要他及时的予以补缺,尤其内廷的置立,引起了很多地方上的不适应,北方国域的求询和禀告文书源源不断,好在陆七的内廷置立,得到了赵普为首的北方宰执支持,帮助陆七理顺内廷的建制,没有抵触的冷眼旁观。
转眼春暖花开,陆七根据实际情况,推迟了文武工的科举三个月,给参与者的初试做出准备时间,因为陆七的要求,让很多的文科举考生上书请求给予时间学习,也有上书辩驳陆七的做法,陆七很直接的回复,若不能有利民生,吾为何要开科取官,直接让人举荐就是。
陆七不能抽身回去福州见亲人,在回到长安城时给亲人去了问候信,给娘亲书信叩首愧罪,问娘亲能不能在春天来了长安,陆母回信让他安心,言不愿去了长安,等开春时会回去了石埭县,让陆七以国事为重,不要分心误事,等真正稳定了可以去池州团聚。
这一日,陆七的亲人忽然来了长安城,给了陆七一个惊喜,娘亲没有前来,但妹妹小妍,五位爱侣和儿女过来了,儿女们可爱的喊着爹爹,陆七欢喜的一一抱亲,此来的五位爱侣是陈湘儿,陈雪儿,陈竹儿,小梅和宋玉儿,而辛韵儿五女和小蝶她们,却是回去江南与儿女团聚和叩见陆母,折香月回去了府州。
喜欢了片刻,陆七让爱侣和儿女去拜见小馥,独留了妹妹小妍,小馥已然生了儿子,来了长安城大明宫之后,一直在还算完好的万春殿居住,其他的居殿在简单的整修中,江山初定,陆七不可能大规模的整修大明宫。
看着儿女们在回头摆手中走的不见,陆七才看了妹妹小妍,微笑看着亭亭玉立的小妹。
很久不见,妹妹小妍已然是十八岁的妍丽美人,鹅蛋脸儿,弯眉小口,秀眸挺鼻,皮肤脂白似雪,气质清丽婉约,娇美可人。
小妍被兄长看的玉颊飞晕,略羞的轻语:“七哥。”
陆七心悦笑了,伸手扶了妹妹走去座椅坐了,微笑道:“七哥听小馥说,你一直在苏州居住。”
小妍点头,柔声道:“我喜欢与小云嫂嫂在一起,也能够偶尔与四小姐见见,也去过福州给娘亲请安,是小馥嫂嫂知道我不喜留在福州,就与娘亲说,让我回去了苏州。”
陆七点头,浅笑道:“七哥知道天月姐姐嫁人了,你有喜欢的人吗?”
小妍玉颊胭晕,细声道:“没有的。”
“真的没有,对七哥不用瞒着的。”陆七微笑道。
他听小馥说过,晋国向小妍求亲的有过二十多家,但娘亲一直不允,而小妍之所以不愿留在福州,原因是巴结小妍的人太多,尤其是陆七的女人们,身为嫂嫂,却是一个个对小妍尊敬,让小妍非常的不自在。
“七哥,真的没有的。”小妍轻语。
陆七点头,他知道小妍之所以一直没有定亲成婚,是娘亲有意留给了他做主,娘亲出身官宦,当然重视姻亲的关系,而天月姐姐的年龄不宜了久拖不嫁。
“小妍,七哥说过的,只愿你嫁给喜欢的人,你若是遇上喜欢的,可以暗中告诉了七哥,七哥给你做主。”陆七温和道。
小妍轻嗯点头,继而又柔声道:“七哥,我去看望小馥嫂嫂。”
陆七点头,微笑道:“去吧。”
妹妹走后,陆七起身走出了紫宸殿,立身在后宫看着满目的破败,以及远处忙碌的工匠,心里大略的思索着,小妹的年龄不小了,再拖两年就难择了如意郎君,因为二十以上还没有成婚的俊杰并不多,但陆七想过之后为之苦笑,他脑袋里的人物多是军将和大臣,那有适合的,看来只有在科举之后看看了。
五日后,石忠飞和十四小姐抵达了长安城,石忠飞一是回来述职,二是带儿女回去开封府探亲,三是奉了陆七之命,带回了三千多的,通过了初试的武举参与者,都是在河西与北庭拔选的,但未必是河西与北庭人,一半是来自江南的士兵,陆七根据实际情形,对河西和北庭,燕地出身的士兵,取消了两年兵龄的限制。
陆七与石忠飞把酒言欢,说聊北庭的事情,也关注黑汗回鹘的情形,石忠飞建议进取了安西四镇,陆七说等后年的,他需要先稳固了北方和国内,若是今年对辽国的战事获得大胜,那明年可以进取安西四镇。
石忠飞离开长安时,陆七让他顺便护送三位贵人和儿女,还有小妍去开封府,陆七让亲人回去寿县,代他去祭拜一下祖墓,显示一下敬祖,他两个年关都没有归乡祭祖,好说不好听,而在太原的大部分族亲回去了寿县。
另外太后的寿辰又要到了,小馥去不了,小蝶或许能自江南赶去开封府,而小妍是他亲妹妹,也去给太后拜寿,能够彰显了他的敬意,陆七要留在长安城筹备主持武举,而文科举和工科举,却是定在了开封府举行。
石忠飞领命护送,一路顺利的抵达了开封府,途中女人们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