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风-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张永德不肯让路观望,赵匡义下令进攻,四十万大军与张永德三十万军力,在寿州一带发生了大战,结果是不分胜负,双方各死伤了五万将士之后,进入了对峙,都不愿继续拼下去。
大战后,张永德上书要军粮,周皇帝转而向陆七要粮,问陆七苏州可有粮食,苏州的军力能不能够去入江淮夹击叛军,陆七的回答是苏州可能有粮,但苏州的军力不能离开,他目前可以用河西存粮解给朝廷。
才送走回复,周皇帝的第二封问谕又到了,却是北方告急,问陆七能不能够自太原分军去支援北方,陆七回复愿亲率骑军和太原五万将士去北方,关陇军事可交给河西都护杨鲲,举荐杨鲲为关陇大都督府副都督。
五日后周皇帝圣旨到,任职杨鲲为关陇大都督府副都督,陆天风加封为镇北宣抚使,总管北方军政。
得了周皇帝的加封圣旨,陆七心里更加理解了周皇帝的用意,这分明是将大周江山一步步的送了他,陆七以前还有过伪诏禅让的阴谋打算,但现在,周皇帝的给予,竟然让他有一种难言的抵触心态,因为周皇帝的主动给予是为恩,恩对陆七而言会是一种负累,因为他不是个忘恩负义之辈。
走到了如今的境况,陆七也是别无选择,他以前不愿打残了周国江山,才有心寻求一种谋略为主,军力为辅的办法进取中原,打残了周国江山,周国存活下来的人心会仇恨他很久,后果会让他付出几十年的光阴去归治重建,所以他才萌生了伪诏禅让的阴谋念头,谋求获得周国的正统。
周皇帝的圣旨到来之前,杨鲲已然抵达了两日,陆七本就有计划去北方助战,目的就是增大朱武进袭的成功率,奇袭燕国京城的战略并非毫无风险,弄的不好反会成了瓮中之鳖,所以陆七很是担心。
陆七率领三万骑军离开了凤翔,临行前接受了杨鲲的建议,给河西的折惟忠去了一封道歉信,也可以说是坦白信,让折惟忠知道了他是晋国之主,另外陆七又调了汉中的十万军力去了河西,以弥补河西军力流失后的空虚,用晋国的二十万军力,占据了河西镇守的主导。
其实杨鲲的建议,就是告诉陆七,去了河西的十万晋国军力,不可能瞒的过折惟忠,都明显了的事情,应该主动求得谅解,如今陆七据有了关陇和太原,大势已成,进取中原已然是指日可待。
五日后,陆七和小蝶抵达了晋阳城,陆七打算让小蝶主管了太原事务,原因是寿县的亲族和周皇帝的年幼儿女,以及年幼儿女的生母,还有与陆七有婚约的两位周国公主,那些人居在了晋阳城,折香月肯定应付不来。
折香月一见了小蝶,却是欢喜的跑过来抱了小蝶右臂,亲昵的喊着姐姐,当知道小蝶会留在太原主事,折香月的秀眸成了月牙,小手愉悦的自抚胸前,完全是一种解脱了的俏模样。
接下来陆七与小蝶先去城中的行宫,拜见周皇帝的嫔妃问安,如今他是虞王,论官阶应该是一品,论爵位也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但皇帝的嫔妃见官大一级。
陆七是以虞王和虞王妃的自诩请见的,小蝶成为了虞王妃,一是陆七的由衷尊敬,二是虞王妃的地位不亚于他的存在,是尊贵与权威的象征,就是周皇帝的嫔妃和儿女,以及陆东生等长辈亲族,都得尊敬有加,摆不了长者的身份。
请见后不久,却是雨薇和香荷,带着弟弟妹妹迎了出来,见了面,一齐恭敬的向陆七和小蝶见礼,小蝶走前一一扶起,陆七在后微笑伫立,这时候,小蝶才是主导。
进入行宫后,陆七并不好奇,这座行宫还是前朝时期的建筑,晋国公在时没有入住,后来晋国公造反前,才在这座行宫举行了登基仪式,不过这座行宫建造一般,占地比陆七的开封府宅大了三倍,但建筑物和布局,让进观过的陆七很是贬低。
在一座所谓的天福殿,陆七和小蝶拜见了诸位娘娘,然后陆七以军务紧急为由,告辞离开了行宫,留下了小蝶应酬,小蝶会在晋阳城主事,今日能够问问娘娘们的居食意愿。
陆七离开行宫就去拜见了族亲,他需要抓紧了时间会见,明早他就得赶去北方,族亲被折香月安置在了晋国公府,晋国公府与太原府衙是相邻的,两者有门户相通。
陆七回了府衙,转去了晋国公府去见亲族,亲族们已然在一座宽敞大气的厅中候他,却是有二十多位,长辈有六位,其他的都是与陆七平辈,陆七通过与陆天勤的说聊,大略了解了族亲的情况和能力。
陆七一进入厅中,所有人忙起身迎立,这一次陆七没有亲和的对待,而是略为淡笑点头,径直的走去了厅中主位,在主位前转身面外坐下了,才开口道:“各位亲人请坐。”
陆氏亲人们小心的落座,人人大气不敢了出,他们本来就是平民,在寿县那里就是见了坊正也得低声下气,虽然陆天风是亲人,但却是陌生的亲人,对陆天风更多的认识是大周虞王,是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大将军。
陆七扭头向左,看向坐在左首客位的陆东生,他对陆东生的知趣很满意,厅中有两个主位,陆东生身为家主却是没有坐在主位,这就是睿智的表现,没有自以为长的喧宾夺主。
“伯父,请上座。”陆七微笑说道。
“不可,侄儿如今是虞王殿下,我不能失了礼仪。”陆东生温和回拒道。
“今日是家族聚会,伯父身为一宗之主,理应上座,请伯父上座。”陆七微笑再请。
陆东生起身,对陆七恭敬礼道:“谢虞王殿下赐座。”
陆七点头,陆东生迈步走去另一主位坐了,陆七扫了一眼,他只是正常扫视,不想有个中年人竟然畏惧的低头,明显是怕了陆七的望视。
陆七微怔,下意识的心道:“这人不会是陆东虎吧?”
“哦,天风,那是你东贤叔父,人有些庸碌,见不得大场面。”旁边陆东生介绍解释道。
陆七微笑点头,他听陆天勤说过陆东贤,也就不在意了,扭头道:“伯父,这座府宅是以前晋国公所居,虽然很好,却是很易惹了皇帝陛下的不悦,我是大周虞王。”
陆东生点头,道:“我明白的,今日就都搬出去。”
陆七微笑点头,又道:“伯父,虽然我是大周虞王,但却是不宜照顾了亲人们,请伯父安排亲人们,在太原做些力所能及的营生,尽量的保持原本,不要有高人一等的行为。”
陆东生点头,道:“放心吧,我会约束大家,重新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
陆七点头,扭头看向亲族,道:“今日就这样了,我与伯父说些事情。”
厅中亲族纷纷起身,对陆七恭敬辞礼后离开了,亲族一走,陆七扭头道:“伯父,我初得根势,不宜惹人诟病,需要了人心不厌。”
“放心吧,自从来了太原,我就没有让人离开过府宅,若是张扬了是容易惹人反感,亲族们的富贵日子,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得,我不主张全都由你荫贵,那对你和亲族都不会是好事,亲族日后会越来越多,在财力上会形成很大的负累。”陆东生正容道。
陆七听了欣悦点头,有这位睿智的家主为他压制亲族的妄为和非议,却是幸事,亲人事是最难应对的,说是法不容情,但操刀总的不好。
第750章 杨延昭
次日,陆七率领八万大军开赴北方,四日后进入了定州境内,陆七顿兵不前,原来定州的定县竟然被燕国十万大军围困了,杨业的三万军力据守定县。
北方的战局确实陷入了危机,原本周国与燕国的分界线是拒马河,如今拒马河以南的霸州,雄州,莫州,瀛洲,沧州都已被燕军攻占。
北方防御一直是张永德在大名府总管,在北方的前线镇守的有两大军势,一是定州为中心的定国公杨业,一是沧州为中心的容国公傅潜,如今定国公死守定县不退,而在沧州的容国公军则以退守德州,已然距离大名府不远,其属拥有十万军力。
陆七顿兵不久,就有杨业部属来见,是两千多的骑兵,领军的都虞侯名杨延昭,是杨业的六儿子,陆七在帅帐令见,很快自外面进来一员年轻的将官。
“定国公麾下骑军都虞侯杨延昭,拜见虞王殿下,镇北宣抚使大人。”杨延昭进帅帐后,单膝跪地的恭敬军礼拜见。
“杨将军请起,过来坐吧。”陆七平和说道,他听说过杨延昭,定国公杨业有很多儿子,最出名的就是六儿子杨延昭。
“谢殿下。”杨延昭起身,恭敬一礼后,走前坐在了陆七侧首的椅子。
陆七微笑的看着杨延昭,杨延昭很年轻,也就二十多岁,比他还年轻,浓眉大眼,皮肤略黑见粗,而杨延昭也打量着陆七,心里很惊讶陆七的年轻普通,就是这个比自己略长的人物,却是战功赫赫的在西部翻云覆雨,甚至被大周皇帝封为了虞王。
“延昭,你年龄多少?”陆七微笑问道。
“回殿下,属下二十三。”杨延昭恭敬回答。
陆七一笑,道:“你我是亲戚,说话可以随意些,你是驸马都尉,我也是驸马都尉。”
杨延昭有些拘谨的点头,他也是大周皇帝的女婿,娶了皇帝女儿金花公主,金花公主出嫁后封为了赵国公主,所以说,周国皇帝与定国公是姻亲。
“延昭,我听说镇守沧州的傅潜,退军去了德州。”陆七转入了正题。
杨延昭点头,道:“傅潜大帅是弃守了沧州,退去了德州,沧州军力与定州军力,本是互为犄角,沧州军力一弃守,定州就成了孤军,只能据城固守。”
“听说傅潜所属的军力有两万骑军,八万步军,他为何不能据城守御,若是守御住沧州,不坏了犄角,自然能够扼制了燕军的攻势。”陆七问道。
“属下已然使人去求援过了,但傅潜大帅的回答是缺少军粮,不宜陷入了燕军困守,所以退守了德州。”杨延昭回答。
陆七点头,问道:“延昭,你与我说实话,傅潜那个人是不是在保存实力,他是个善战之人吗?”
杨延昭一怔,迟疑一下,道:“属下不能乱言的,傅潜大帅原本是开封府内殿直都虞侯,后来外放了镇守沧州,他那个人用兵很保守,除非接到上令,否则他是不会主动出击的。”
“原来是内殿直都虞侯,这么说傅潜是张永德的属下。”陆七道。
杨延昭摇头,道:“也不能那么说,傅潜是护卫皇帝陛下的内殿直。”
陆七笑了,道:“内殿直也是归属殿前都检点管辖,那自然是张永德的属下了。”
杨延昭点头,道:“那么说也是。”
陆七点头,道:“延昭,你熟悉北方的地理和战事,依你看,应该如何对付燕军?”
杨延昭精神一振,看着陆七,道:“属下认为,对付燕军有两个办法,一是奇袭燕军后方,迫燕军回师,二是集结军力反击燕军,属下认为两者可以相辅作战。”
陆七点头,道:“你说的在理,等我去过了德州,就依你的建议用兵。”
杨延昭一怔,道:“殿下要去德州?”
陆七点头,道:“有了傅潜军力的合兵,才能有把握战胜了燕军,若是只我和定国公合兵,并不占优,甚至会吃了大亏。”
杨延昭迟疑一下,点点头,陆七又道:“我说会吃了大亏,不只是来自燕军的威胁,还有傅潜军力的威胁,如今赵匡胤在江淮造反,一旦我与燕军拼的两败俱伤,傅潜八成会跑来摘桃子,甚至会借机灭了我们。”
杨延昭脸色微变,陆七又微笑道:“你去定县知会守城的定国公,就说我先去收拾了傅潜,然后挥军共战燕军。”
“殿下要去收拾了傅潜大帅?”杨延昭吃惊道。
陆七挑眉点头,道:“我是镇北宣抚使,他若是不听调军之令,我有权罢免了傅潜军职。”
杨延昭点头,陆七又道:“记住了,飞信里要写上,虞王恼怒傅潜弃守沧州,已然亲率援军先去德州夺取傅潜军权,另外飞信之后你速归来,我与你一起去德州,还有让去过德州的将士来我帐中说话。”
“诺!”杨延昭起身军礼恭应,之后离开了去往定县城,用箭信射送,燕军围城,不可能散开的围城,主要是重兵堵城门,对城墙只能采取机动围击。
杨延昭走后,很快有两个将士来见陆七,陆七仔细问过了德州驻军的情形,知道了傅潜的军力主要驻扎在安德县,两万骑军驻扎在县城北面,在北面分成一左一右两座军营,步军大部分在东西南的城外驻扎,城里有两万军力,陆七对这两个使者将士很满意,去一趟却是不忘了解军情,这就是一种斥候能力。
半日后杨延昭回来了,陆七命令杨延昭率领他的三万骑军南下,迂回绕道的去往贝州,贝州在德州与大名府之间,而他率领五万步军直去德州,经镇州,赵州,冀州而达德州。
陆七的计划是先出其不意的夺取安德县城外的驻军,他告诉杨延昭,他会吸引德州军力的注意力,三万骑军抵达贝州之后,就向德州进发,到了德州要兵迫军营,声称圣旨到,让军营将帅接旨,之后将军营将帅控制住,陆七将皇帝任命宣抚使的圣旨,和罢免傅潜的军令交给了杨延昭。
杨延昭当然明白陆七的计划,这是釜底抽薪的夺军战略,如果直接用军令去罢免傅潜,傅潜八成不会乖顺的交出十万大军,甚至会造反的与陆天风起战,但先用圣旨直达了军营,军营将帅一般情形下肯定听从,这就是先手策略。
杨延昭当然愿意帮助陆七,不说别的,他老爹就困在定县,所以毫不犹豫的就率军走了,陆七也拔营浩浩荡荡的奔了东南方向。
在途中,陆七又使出十骑,执宣抚使军令去德州告知,告诉各个军营他来合军,让各军做好反击燕军的准备,目的一是让傅潜军力知道他这个宣抚使来了,二是吸引傅潜的注意力,给杨延昭的突至创造出其不意。
安德县城里,四十多岁的容国公傅潜,坐在偏堂里,皱眉的看着宣抚使军令,他身任沧州刺史,横海节度使,在沧州镇守了有十年,其实他早就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告知公文,知道有了一个顶头上司宣抚使,而且这个顶头上司让他极为意外,竟然是陆天风。
陆天风大名在周国已然是广为人知,虽然傅潜隐瞒了陆天风成为镇北宣抚使的公文,但因为接近了大名府,所以陆天风被大周皇帝封为虞王,和成为关陇大都督的事情,却是瞒不了驻扎在德州的将士。
傅潜看着陆天风送来的军令,内心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陆天风若是到了德州,他却是没有把握与之对抗,他弃守沧州的事情,曾经有一部分将帅是出言劝阻过的,所以陆天风送来的军令,会造成一些将帅可能的叛变。
第751章 夺军
傅潜皱眉看着军令,实则是在抉择对策,偏堂里还有十几位将官,都看着大帅等候说话,他们也都知道了宣抚使的军令,因为城外的军营,已然直接得到了宣抚使的军令。
“大帅,不能让陆天风来到德州,不如出动骑军先发制人,据探报,陆天风此来只有五万步军。”有一个将官忍不住说道。
傅潜听了没有反应,有另一将官道:“你这主意可不好,两万骑军未必能够灭杀了陆天风,以陆天风如今的势力,一旦脱逃,必然反噬的报复,大帅如今又不能造反,却是不能对宣抚使攻击。”
“那你说该怎么办?若是容得陆天风来了德州,陆天风却是有权调动德州军力,十万军力,不可能与我们都是一条心,很多都是墙头草的心态。”先说话的将官反驳道。
“依我看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拔军离开德州,去投附了永德郡王,既然陆天风来了北方,我们离开去对付叛军,也能够说的过去。”另一将官道。
“你说的是个办法,只是永德郡王没有军令前来,我们擅自去归附,未必会让了郡王接受,而且也会被朝廷降罪。”有一个将官说道。
“我们去投附,郡王肯定会接受的,郡王如今需要军力,而朝廷为了平叛已然是不顾一切,我们去了,朝廷只能沉默认可,总不能迫反了我们吧。”另一将官道。
傅潜终于有了反应,手一抬扔军令在几上,吩咐道:“传令下去准备开拔,大军向南,就说朝廷让我们去平叛。”
“诺!”将官们军礼回应,离开去传令。
传令后的次日一早,德州城外的军营纷纷忙碌的收拾,杨延昭却是率领着三万骑兵,突然降临了安德县城外的军营,德州军力根本没有注意南方会有军力到来,就是在外有了流哨,也会以为是自家军力。
城南军营突然被数不清的骑军半包围,营中将士惊觉的纷纷抓兵器准备战斗,忽听见营外几十人的声音高喊:“大周皇帝陛下圣旨到,营中将士勿惊,请主官接旨。”
一听是皇帝圣旨到了,营中将士也看清营外骑军都是周国甲衣,这才趋向了平静,营中主帅也是惊疑不已,使出中军去验证,有一个中军将官到了营外,隔一米外看过展开的圣旨,最后拿着宣抚使的军令回转了营中。
营中主帅一看了军令为之变色,军令竟然是指罪傅潜弃守沧州,宣布罢免了傅潜军职,令见了军令的德州将士直接归属宣抚使麾下,营中主帅陷入了抉择,此时如果还向傅潜请示,那就等于抉择支持了傅潜。
营中还有其他实权将领,见主帅的神情阴晴不定,自然猜度出了几分,有个都虞侯起礼道:“大人手中的军令,莫非是宣抚使的军令。”
“是,你们看看吧。”主帅只能回应,他并不能够一手遮天。
陆七的军令被传看了一下,看过的人神情有些古怪,原来陆七的军令里列了一堆的官职,大周虞王,礼部尚书,驸马都尉,怀化大将军,河西北庭宣抚使,太原留守,关陇大都督,镇北宣抚使。
“各位怎么看?”主帅问道。
“当然应该向大帅请示,这宣抚使的军令应该向大帅下达,怎么可以越级号令。”录事参军立刻挑眉道。
“卢大人这话说的谬误,宣抚使已然罢免了容国公爷的军职,我们还怎么请示?”一个都虞侯将官冷言驳道。
“你这么说是要背叛了大帅?”录事参军盯视恼说。
“卢大人这话什么意思?大周皇帝陛下的圣旨就堵在营外,你的意思是让我们与圣旨对抗,造反吗?”那个都虞侯挑眉反驳。
录事参军一滞,道:“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问过了大帅。”
“那卢大人去问吧,在下是大周武臣,只会听从圣旨行事,但愿卢大人能够进城。”那个都虞侯冷道。
录事参军扭头看向了主帅,忽又有一个都虞侯冷道:“卢大人还是安生了吧,外面有数万骑兵,大周虞王此来是有备而至,就是来夺军权的,我们要么起兵对抗,要么就归属,已然是见不到大帅请示。”
录事参军脸色一变,这座军营驻扎两万军力,主帅直辖五千军力,中军虞侯相当于主帅军的都虞侯,其他一万五千军力,分别是由另外三个都虞侯领军,如今另外的三个都虞侯,竟然有两个说话认可宣抚使的军令。
主帅无奈的看了录事参军一眼,继而正容道:“我等不能抗旨,随本帅出营归属。”
安德县南城门一里外的两万军力归属了杨延昭,杨延昭立刻兵分两路,令两位都虞侯领军,与五千骑军一起,各自奔了东西军营传达宣抚使军令,东面军营的两万军力顺利归属,西面的军营主帅却是不肯承认宣抚使军令,但营中出现了混乱,似乎有了内讧。
杨延昭得报,立刻命令所有军力都去了西城门集结,而城中的傅潜也获得了禀报,大惊之下匆匆传令各军拒令,理由是来者是伪诏诓军。
但等傅潜军令出城,西面的两万军力在被围的情形下,大半军力自发的投降了宣抚使,杨延昭一问才知道,军营里的领军都虞侯被扣在了主帅那里。
因为大半军力的自发投降,主帅所属军力在喊话下,也自发的投降了宣抚使,中下层将官很少有愿意对抗皇帝圣旨的,而高级将帅手握重兵之后,才会有了野心的形成军势集团,傅潜能够笼络高级将帅,对中下层将官不可能普遍笼络。
杨延昭在获附了六万步军后,大军开拔奔了北边城脚的一万骑营,一万骑营的主帅接到了傅潜军令,自然非常吃惊,而宣抚使的军令也随后而到,看着两道军令,骑营主帅陷入了抉择,最后决定归附陆天风。
骑营主帅的抉择也是有根由的,因为陆七当初支援北方的一万战马,自然是由张永德做主分配,当时张永德在大名府留了两千匹,分给了定州三千匹,而给了傅潜却是五千匹战马,从战马的给予上,就显出了傅潜是张永德的势力。
傅潜军是得了五千战马,但陆天风的大名也在傅潜军中广知,军人最崇敬善战的名将和悍将,陆七的威望随着战马侵入了傅潜军心,如今陆天风来了,骑军主帅是想支持傅潜,但现实是残酷的,在知道六万步军已然归属了宣抚使的消息时,骑军主帅明白傅潜已然是大势已去,若是强行对抗,属下必然会出现背离,所以杨延昭大军一到,城西角驻扎的骑营主帅毫不犹豫的遵令归附。
杨延昭又率军去了城东角骑营,也获得了顺利归附,但送入安德县城里的宣抚使军令,却是没有获得回应,守城的将士甚至拉起吊桥关了城门。
杨延昭也不急,在城北驻扎下大军,请了各军主帅和都虞侯聚在一起,名为议事喝酒,实则是软禁,归附的将帅也都明白,安然的就留在杨延昭的骑营里等候。
两日后,陆七率领五万步军抵达了安德县城,先与各军将帅见面,喝了一通酒亲近,次日才用箭书传出五十道军令,言傅潜已然被罢免了军职,令城中将官自己向宣抚使大营报到,黄昏前没有报到者,视为反叛了大周。
军令射入城中不足半时,西城门就被打开,大量的军力离开安德县城,转去北城门外向宣抚使大营归附,午时前,城中两万军力几乎全部归附宣抚使。
陆七也没有扣押傅潜,使人告诉傅潜,带十个近卫走吧,傅潜还有近千将士没有背离,却是郁愤无奈,收拾些财物,只能带上十个亲近之人离开德州,去了南方。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752章 袭幽州
陆七在德州进行了整军,所有傅潜军的原主帅都成了他的参军府帅,也就是成为了临时统帅,骑军和步军以营为基本做了调整,与陆七带来的军力做了混编,但还是五千步兵为一军,两千骑兵为一军,依旧是都虞侯领军,直接受命宣抚使。
杨延昭也成为了参军府帅,陆七与杨延昭和骑军都虞侯在一起,进行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他告诉将帅们,他已然安排了军力在海上奇袭燕国京城。
而进袭周国的燕军有二十万,其中十万是骑军,一旦出现燕军回撤的现象,那应该是海上的军力进袭了燕国京城,陆七命令杨延昭率领五万骑军,赶去北方寻地埋伏,伺机袭击回撤的燕军,具体怎么布局陆七不管,一切由杨延昭做主。
陆七当然不会亲自去了北方作战,他如今身担掌握全局的重任,既要威慑归附军力的听用,也要随时兼顾周国疆域发生的变化,以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另外陆七有自知之明,他去了北方作战,肯定不如了杨延昭善战,定国公父子在北方与燕国作战多年,积累的地理和军情必然丰富,他去了北方因为陌生地理,所以很难做出最好的用兵战略。
陆七的北方战略主要是辅助朱武军力的奇袭,他要做的就是对付进入周国的燕军,陆七自太原出兵之时,已然使出五十名精干斥候,分成了十组赶去黄河,在黄河买船顺流出黄河口入渤海,争取能够给朱武军送去军情。
杨延昭等将帅对陆七的海上奇袭自然疑惑,陆七直言他事实上据有苏州和常州,大周陛下也是知道的,所以大周陛下才会封了他为虞王,虞字含吴,大周陛下让他海上出兵进取燕国,不知真相的将帅们吃惊中,遵奉陆七军令开拔离开了。
骑军走了五日后,陆七也率领十三万步军开始了对燕军的反攻,他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尽量不与燕军在平地开战,避实就虚的夺回县城和堡城,然后留军固守,而燕国步军主力多在定州对付定国公,虽然有大量骑兵,但却是不敢孤军太深。
陆七的反攻进展虽然缓慢,但却是一步步的夺回疆域,与燕军陷入了胶着的捉迷藏,你攻我守,分军夺土,陆七发挥步军数量的优势,只分军攻取城池固守,就是不与燕国骑兵进行大规模的会战。
※※※
海上,刮了几日的东南风,一望无边的波涛之上,数千艘大船顺风破浪,每艘大船上都载有数百至一千的将士,一共是二十万出征的晋国大军。
朱武,宋老青和王平,都聚在一艘帅船上,自从攻占了高丽半岛,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归治,各处小规模造反和偷袭不断,迫的朱武一再后延奇袭燕国的日期,并且又强行迁走了十多万的高丽人口。
“报!大帅,前锋船带回了一些斥候,说是主上使来的。”舱外有人急喊禀报。
朱武正在与一个属下下棋,宋老青和王平在另一侧仰卧在竹椅上望天,王平神情萎靡的恍如了半死不活,出海之后就不能了喝酒,王平就成了病夫,宋老青却是半眯着眼睛望天,就像一个老爷子在打盹。
报声一落,舱内一片动静,王平和宋老青有如被蛇咬一般猛的弹离而起,朱武也起身立起,但显得沉稳很多,三位大帅也没有谦让,都奔了舱门走了出去。
舱外甲板外,依旁着一艘中等的舱船,正有一些周国衣甲的将士被扶上了帅船,被扶上了甲板的将士,一个个面色难看,都是一副险死还生的余悸模样,他们受命进入了大海,结果入海之后,四顾茫茫,就陷入了一种难以回去的恐惧,没办法,陆七使出的将士,大半都是旱鸭子,没有一个熟悉大海的。
“喂,能说话吗?”王平性急的问道。
有两个将士点头,王平忙问道:“是主上让你们来的,主上在那里呢?”
“你们是什么人?我们要见主帅?”一个将士回答道。
“你晕头了,这不都是主帅吗?”王平一拍金甲,好气说道。
那个将士一怔,道:“主上让我们见朱武大帅,王平大帅,宋老青大帅。”
“我就是王平,这个是朱武,那个是宋老青,你快说正事。”王平摆手点指,有些了急火。
那个将士点头,军礼道:“属下拜见三位大帅。”
“嗯,你还有别的话吗?”王平瞪了眼睛。
另一个将士一看不妙,忙道:“没有了,主上是在太原,急令我等赶去黄河入渤海,来给大帅们送信,主上如今是镇北宣抚使,已然率军开拔北方与燕军作战,主上说会牵制住进攻了周国的二十万燕军。”
朱武点头,道:“来,坐下慢慢说。”
朱武带头坐在了甲板上,与来送信的斥候仔细的做了询问,三个大帅听后惊喜之极,王平忍不住愉悦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