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风-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七微笑道:“对大通河的军力,用蒙骗不妥的,我们是一万五千骑军,大通河那里是三万步军,或者也有几千的骑军,若是大通河军力知悉了蒙骗之策,必然会将计就计的反噬我们,我们骑军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和冲锋,与三万步军接近的混战,只能是吃亏的后果,我们采用了劝降,那归降的军力,就得听从我们的命令行事,不需要我们接近了。”
将士们听了恍然点头,陆七看了五位愿意者,说道:“你们冒危前去之后,告诉夏军统帅,说我们有两万骑兵,问夏军统帅是想退回河湟,还是想归降了我陆天风,只要归降,就可以去河西定居,也可以去了会州定居,以前的沙州统帅,如今就在会州过他的富贵日子。”
“诺!”五位将士回应。
“再告诉一声,不用讲什么条件,我陆天风不愿用高官诱降的手段欺哄,只能保他们过富贵日子,去吧。”陆七又挑眉吩咐。
五位将士军礼恭应,之后去上马,才上马,又听大将军道:“告诉没有回来的斥候,若是有胆量,可以去了各军直接劝降。”
五位将士回应,之后策马急去了。
半时后,陆七下令开拔,过午之时接近了大通河,却是看见了一片纷乱对峙的景象,陆七的一万多骑军一到,人海对峙立刻出现了变化,有大片夏军向了骑军奔来。
“大将军,这些将士愿意归降。”最前的一个骑兵大声喊道,却是陆七使出的斥候。
陆七抬手表示知道了,继而扭头吩咐了一下,立刻有两个近卫出去,阻止了来投者接近,让来投的军力自成一势,那个斥候却是奔了过来。
“大将军,过河的尔蒙都统军,他愿意率五千军归降大将军,现在夏军过河了一万步军,迁民有三万,粮食二十万石,牛羊约四万头,河那面没有粮食了,有羊三万只,七八万迁民,还有五千骑兵和一万五千步兵。”斥候一到就急切禀报。
“好,我记你一队之功。”陆七愉悦回应道,斥候欢喜军礼。
陆七看向了大通河对岸,大通河对岸人羊成海,大通河上有两座木排建成的简桥,不过这一段的大通河水缓不深,骑马也能够涉水通过,而简桥上已然停止了过羊过人。
陆七忍不住微笑了,他来的真是时候,自河湟退逃的夏军,竟然先将巨量粮食运过了大通河,而那过了河的三万迁民,分明是运粮赶羊的力夫。
这时有几个夏军将士,自归降的军力那里走了过来,到了陆七十米外,最前的人是个大胡子番帅,左手抚胸道:“尔蒙拜见大将军。”
“好,请尔蒙将军,率领所属,先押了粮食去大斗拔谷,我们以后再喝酒叙话。”陆七朗声回应道。
“谢大将军。”尔蒙欣悦回应,陆七称他将军,那就是给了承诺。
眼看尔蒙走了,陆七驭马奔了那片没有归降的夏军,陆七一动,万骑随之而动,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风暴欲来的杀伐气势。
那五千夏国步军本就在戒备,一看万骑似乎要杀过来,忽然有一批夏军跑向了尔蒙的军力那里,边跑边喊归降,这一有跑的,立刻引发了崩军,五千夏军的大半随在归降者的后面,如羊群一般跑去。
陆七看了不意外,因为他知道,在河湟镇守的夏军,大半都是河西回鹘人,夏国覆灭了河西回鹘,成为了整个河西走廊的主人,被灭国的回鹘人自然就成为了被奴役的人力资源,大量的河西回鹘成为附庸兵,离开河西去为夏国征战和镇守,而周国的战俘则被弄去河西最西三州镇压回鹘人。
不过片刻,五千夏军的主帅就成为了队正,身旁只有了一百多兵将,应该是他的亲军,那个夏军主帅立刻仓惶的骑马奔入了大通河,带着一百多残兵去与最高统帅会合。
陆七看了正中下怀,那个夏军主帅跑过了河,只能是造成河对面的军心更加动荡,已然有了一万军力投降,那河对面的两万夏军,最少有一半会起了投降之心。
陆七扭头吩咐了一下,立刻有近卫去传达军令,有一千骑兵受命离开大军,去接收了投降的四千多军力,之后三万迁民力夫在降卒的催促中,开始了启程向西,粮食和羊群一走,被拥堵的简桥有了疏通,桥上的羊群和人立刻向西走动,随之东桥头有人大声喝阻,但走动了的人根本就不停,急切的奔离了简桥,赶着羊群随了降军。
陆七扭头又吩咐了几句,有近卫离开了,过了片刻,几十个回鹘将士驭马跑到了河岸,用回鹘语大喊道:“河西府大将军有令,愿意回了河西的快些过来,河西已经没有了战争,你们再不过来,就只能成为了东方周国军力的俘虏,那就永远也回不了河西啦。”
几十个回鹘将士竭力大喊了数遍,忽有很多夏军奔上了简桥,挽弓射箭,那几十个回鹘将士只能仓惶拨马退回,却是被射伤了五人。
第648章 叛乱
陆七见了,吩咐一声后,驭马独出奔去,取了大弓在手,连连的挽弓箭射简桥,利箭连珠疾去,简桥上的夏军惨叫连连,生者纷纷逃离简桥,因为陆七离的远,夏军的弓箭射不到。
陆七止马伫立,与骑兵大军一起看着对面,河两岸的军力陷入了对峙,双方都克制的没有发动进攻。
但陆七只静候了半时,之后突然下令回军,一万多骑兵自然是非常意外,眼看着对面的近十万人口和大量肥羊,只需要杀过去就可以获得,怎么会放弃了?
虽然不解,但骑兵们不犹豫的纷纷听令拨马,眼看着河对岸的海量骑军突然走了,大通河东岸的人也是非常意外,本来惶恐的面临着战争,突然敌人走了。
眼看着渐渐远去的骑军,突然迁民里有人嚎啕的大喊,接着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七八万迁民掀起了动荡骚乱,几千上万的人不顾一切的奔向了简桥,拼了命的要过桥,原因很简单,那运粮的三万力夫,多数是迁民的亲人,眼看着要与儿子,丈夫,父亲分离,大通河东岸的妇孺老幼不干了。
看守迁民的夏军大惊,将官忙下令弹压,看守夏军与迁民发生了激烈冲撞,忽然,有人用回鹘语厉喊:“我们要回河西,回河西。”
喊话的是一个低级将官,但却是回鹘人,一人号召,百人响应,本来拦阻迁民的很多夏军,忽然退开,任由了迁民奔出,迁民仿佛找到了泄洪的口子,很快奔涌而出,而忠于职守的弹压夏军却是倒了霉,孤立的被人潮冲击抓打。
夏国高级将官大怒,立刻命令斩杀违令的夏军和骚乱的迁民,结果命令一下,却是引发了更多的回鹘士兵反叛,大通河东岸很快陷入了大混战,所有回鹘士兵都反叛了,其比例占了两万夏军的六成,还有两成是汉人,汉人士兵的多数纷纷走离,只有少数参与了敌我乱战。
一时后,党项人为主的将帅全部死于了回鹘叛军的刀下,只有一千多的党项士兵幸存,那是陆七使出的五个使者,竭力的制止了继续争斗屠杀,他们来见夏军统帅传话,险些被拓跋氏统帅砍了脑袋,多亏发生了暴乱才幸免于难。
回鹘叛军的意愿是回去河西,而河西明显是被了对岸的大将军占据着,一万多的回鹘叛军头领就算有心借机成事,却是时机不如人意,河湟有周国大军进袭,青海有凶恶的吐蕃盘踞,那位大将军也根本是战不过的,只能归降。
陆七率领骑兵已然追上了数万的辎重军,也确实是辎重军,陆七能够得了粮食和牛羊已然是知足,所以他不想再进攻了大通河东岸,保守的认为,获得的辎重别被吐蕃军给夺去。
当然,他也预想了东岸的夏军会投降了一部分,主要是东岸的夏军无路可走,一旦进袭湟州的周军追去了大通河,那结果,东岸的夏军只能败退跑向大斗拔谷,那时候他自然可以接收了残军。
可以说,东岸能够很快发生了内讧之战,是出乎陆七意料的,他忽略了迁民的作用。
听了赶来禀报的使者,陆七淡笑点头,从容的吩咐一万骑兵随他回去,将士们听了看了,绝对是只有了膜拜,大将军太厉害了。
回去了大通河,一看还有小半没有过完河,陆七见了降卒将官,但只承认了原本的官位,而那五个使者,立刻被任职为了营将指挥使,立功的斥候也予以了提拔任用。
半时后,所有人和羊群终于都过了河,陆七下令拆了简桥,然后开始了漫漫回归,七万多的迁民,多数是妇孺老幼,想快根本不能。
陆七下令骑兵步行,每匹马都用于驮老人和女人,还令步军背着孩子走路,他身为大将军,也亲自背了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不过也有千名骑兵作为斥候撒了出去,以便能够及时应对了袭击。
由于马驮人背,七万多迁民行进的速度大增,而且一边走,老骑兵们讲述着河西的情形和治政,讲述着陆天风的故事,讲述着今日发生了的大屠杀,一万多的精锐吐蕃兵将,都丧生在了峨堡附近。
行走,聊说,让七万多迁民的心,由惶恐不安,变成了对河西的向往,入军就有田地,对牧民的税赋非常的少,如果到了河西,还能够先向官府借钱买了种羊和粮食,头一年是免利钱的,第二年也不多。
迁民们的心有了希望的火热,也对这些‘穷凶极恶’的大兵,有了亲近好感,一路走去,竟然渐渐有了欢声笑语,而降卒们也是心情有了向往,能够吃了酒肉,还有丰厚的军饷和犒赏,能够得田。
天色见暗时,距离峨堡还有四五十里,七万迁民竟然追上了辎重军,看着团聚欢喜的迁民,陆七下令就地休息过夜,命令杀羊取粮吃食,迁民们惊喜的开始了忙碌。
一夜平安,次日一早还是羊肉加粮食,迁民们完全相信了骑兵们的话语,因为大将军舍得了羊肉和粮食给他们吃,而且是管饱的吃。
日上三竿,十几万人开始了启程,一时后,接近了峨堡地域,却是经过了一片修罗地域,数不清的惨死尸体遍布,让经过的人为之惊心,但也有一半人流露了解恨的情绪。
吐蕃统治了河湟多年,一直是残酷压榨河湟人,党项人来了之后,也只是比吐蕃人好了两分,其实十万迁民,近三成有吐蕃人血统,但因为是混血,所以地位都随了母亲为贱籍,多数是吐蕃兵强奸所生。
走过了修罗战场,十几万人的心里,对陆天风又有了几分的敬畏,那个好心的大将军,也有着残酷杀伐的一面,而战无不胜的形象,也愈发的让人相信。
十几万人的先头,终于走进了大斗拔谷,还是辎重军在前,因为骑兵需要在后护行,所以依旧与妇孺老幼在一起。
近午,十几万人的大半走入了大斗拔谷,而就在这时东面有斥候急来,禀报发现大通河方向,来了五六千的周国骑兵。
陆七吩咐一万五千骑兵进入战斗状态,然后率军回去了峨堡那里的修罗场边缘,其实就回返了五六里地,之后在那里分兵布局了一下,陆七只带了三千骑兵在正面等候。
只等了一炷香,就见了大批骑兵自东方出现,如同野牛群一般奔腾而来,但进入修罗场之后,明显出现了缓速,一直奔过尸体的到了陆七三十米外,勒马对视了,果然是数千的周国骑兵。
陆七驭马向前了十米,喝道:“吾是大周兵部侍郎陆天风,你们是进袭河湟的周国军力吗?”
对面的周国骑军听了惊疑,陆七身后的骑兵,几乎都是夏军的甲衣,就陆天风和几十近卫是周国的甲衣。
“吾听过陆大将军之名,你说是陆大将军,有何凭证?”一个大胡子武将高声回应。
陆七摆手,立刻有一个近卫出列去了对面,取出了陆七的官文给对方验看,那个大胡子将官看了后,却是又交给了别的将官看,走了四个人的眼,才还给了近卫,近卫拨马回了。
“不知大将军在此,失礼了。”大胡子将官拱礼道。
“吾知道你们为何而来,不过大通河以西,一直是吐蕃人的地盘,下次不要这么莽撞的冲过来,请回吧。”陆七高声说道,却是用了上官的口气。
大胡子将官扭头与身旁的将官说了几句话,最后才喊道:“既然大将军在此,那我等回了。”
陆七抬手一摆,拨马率领三千骑兵先走了,大胡子将官看陆七拨马走了,他也没有迟疑的拨马回走,后面的却是有很多将士出现了抱怨和愤慨,忽然如雷的马蹄声震响,周军骑兵纷纷扭头南望。
很快,南方的起伏不平的大地,出现了数不清的骑兵,展现了浩大的万马奔腾景象,数千周军骑兵惊然色变,纷纷举兵欲战,不想那万马奔腾而来的骑军,忽的纷纷勒马伫立在百米外,望着了六千周军骑兵。
“走。”大胡子将官果断大喝,一马当先的向东去了。
六千周军骑兵也纷纷跟随,但眼睛却是看着那一万多的骑军,一个个的心里,皆是骇然后怕,忽然都明白了,满地的吐蕃人尸体,是怎么被杀灭的。
第649章 都护府
威吓了六千周国骑兵,陆七率大军入大斗拔谷,继续了回归路途,虽然只是威吓打算,但如果六千周国骑兵将官出言不逊,或者不依不饶的纠缠,陆七不介意冒充了吐蕃人来一场绝杀,六千周国骑兵对晋国而言是敌人,杀了也是无愧于心。
十几万人,在大斗拔谷里走了两天多才全部进入了甘州,接下来陆七亲自忙碌了安置,他没有分流了近十二万的迁民,而是全部安置在了甘州,因为不管周国朝廷是否准允置立河西都护府,陆七都会实施了事实上的自治,自治的中心就在了甘州张掖。
而凉州那里已然接收了第一批粮食,也付给了程德玄一千匹战马,眼看六月将尽,河西的冬天来的又早,必须在雪冬到来前,准备妥了充足的过冬所需。
安置迁民中,周国朝廷的准置公文和圣旨,以及各个官吏的大印也都送来了,都护府的官职很多,都护府置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御史和推官等主官,还有录事参军事、录事、诸曹参军事、参军事等辅官,其中御史和推官是周国朝廷使任,职责是监察,御史监察都护府,推官监察各州,是为州辅官。
陆七当然是河西都护,不过他只允许别人尊称大将军,职任了折惟忠为副都护,提拔李勤为了司马,其它的辅官多用有能力的将士就职,很多有战功的将士,只适合领军,做不好都护府的辅官。
都护府的任官只是次要事情,河西最重要的事情是整军,自河湟迁来的三万力夫都成为了军力,陆七都归为了黑河军,就屯驻在甘州,用军管的方式进行守戎,屯田和牧草,牧草就是准备过冬的草料。
陆七又将河西的骑军统编为西凉军,西凉军编制后,约是三万六千骑军,是河西的主要战力,不从事农牧生产。
又将驻扎在凉州的步军编制为石羊军,肃州的步军编制为酒泉军,瓜州的步军编制为榆林军,沙州的步军编制为敦煌军,事实上就是每一州置立了一个军府,军府的步军随时会受命调动成为河西步军征战,平日则是驻扎守戎和屯田放牧。
曾经在大通河的回鹘叛军四个头领,陆七予以了提拔迁任为军府将官,在大通河获得的近三万降卒,骑兵自然是归属散编入了西凉军,步军则散入了五大军府,五大军府的步军力整编为了十二万,加上近四万的西凉骑军,河西能战军力约是十六万。
整编河西军力的同时,陆七并没有忽略了会州军力,会州的五万军力进攻兰州与河湟之后,战后竟然与潘美的军力发生了冲突,主要是战利品和俘虏之争。
会州五万军力死伤了近万人,战后被命令返回会州,但潘美的军力却是不许会州军带走战利品和两万战俘,理由是陆天风已然夺走了河湟大半的战利。
结果,本来是秘密的大通河和峨堡战事,一下子传扬开来,会州军听了却是不依,陆大将军是在吐蕃的地盘,独自覆灭的吐蕃军和夏军,进攻河湟的军力在战事后去追,凭什么说大将军是夺了河湟战利,如果没有大将军出兵,那些战利品只能是属于了吐蕃。
以石忠飞为首的将帅,毫不退让的带了自家缴获的战俘(人口),财物,牛羊粮食,强行突破潘美军的阻挡,回去了会州。
到了会州边境附近的会宁关,石忠飞竟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所有战获都自会宁渡运过了黄河,押送去了河西凉州,只将两万多人口押去了会宁县入籍,他的理由就是战利品不能流失,请大将军分配犒劳。
陆七接到了战利军报,又是感动,又是无语,石忠飞这是给他添乱了,但赤子之心也是明明白白,这是历经了血战之后,石忠飞对所属将士有了很深的责任感,他想让将士们,能够获得了应该的犒劳。
但石忠飞这么做,实在是触犯了周国朝廷的忌讳,而且也是得罪了纪王,他应该请纪王做主的,但陆七却是明白,纪王做主给予的犒劳,不可能高过了潘美的军力,顶多是持平,而潘美给予将士的犒劳,明面上肯定不多,军中的获胜犒劳,都有不能公布的一面。
对于周皇帝准置了河西都护府,还保留了原来职权的结果,陆七意外之后也有所明白,周皇帝没有去任了他的会州职权,往好的方面想,是为了会州的安治,往阴谋方面想,就是不想会州的五万军力,被陆七给调去了河西。
如果周国朝廷去任了陆七的会州职权,陆七肯定会调走会州的五万军力去河西,理由很简单,河西需要军力应战外敌,但周国朝廷却是保留了陆七的会州职权,那也变相的保留了陆七对会州的防御责任,陆七为了会州的人心和自身的名声,不可能对会州防御置之不顾。
而五万军力被牵制在了会州,就能够有利于河湟及周遭地域的稳定归治,强大军力的威慑,是河湟能够稳定的重大条件之一,任何想要造反的不服势力,一想到会州有五万军力,而会州军力又是陆天风所属,陆天风又在河西拥兵十几万,震慑之下,就会觉得了造反是引火烧身。
陆七只能是接受了石忠飞的添乱,不过他令人将会州军的战利品,单独入册保管,然后回告了会州军力,河西军力不会动用会州军的战获,在支出犒赏和抚恤之后,有余会用于会州军的生存改善,例如改善吃食和治病,虽然是那么回告的,陆七所给的犒赏还是很高。
陆七在发回犒赏的同时,也给纪王去了书信,直白的为石忠飞做了辩解,言石忠飞是少年血性,只顾了血战将士的回报,忽略了身为朝廷将官应该有的顾忌,也直言石忠飞的所为是给他添乱,他建议纪王对留守的三万将士给予犒赏,留守会州也是有功的。
信是写了,至于纪王会怎么理解,陆七也管不了那么多,其实他对石忠飞的所为很无奈,若非是了解石忠飞的性情,陆七或许会回拒了接管战获,这一次的战利品由陆七做主,事实上对陆七没有什么好处。
接管了战获,却是赤裸裸夺了纪王和周国朝廷的权力,直接将陆七推到了被忌讳的浪尖,而且接管了战获,若是犒赏发的少了,会州军心不满,若是发的多了,那对陆七治军会形成了一种不公平,陆七的所属不只是会州军。
陆七很明白,这一次由他做主了战获犒劳,事实上最得利的就是石忠飞,他也是爱护弟弟那般,成全石忠飞获得了会州军心的崇敬,只是石忠飞的亲人都在开封府,若是有一日陆七与周国撕破了脸,石忠飞很难站在他这一边,这就是陆七的无奈。
而陆七也明白,周皇帝让石忠飞来了他的身边成长亲近,不排除是一种人和战术。
第650章 不立危墙
陆七给纪王去信不久,纪王果然犒赏了留守会州的三万禁军,出乎陆七的意外,纪王竟然是直接的公布,是陆大将军的建议,而会州留守的三万禁军获得了犒赏后不久,就接到朝廷的军令,开拔驻扎去了湟州青唐城。
会州留下了陆七编制的五万军力,折损的已然补足,石忠飞升任为统帅五万会州军的副都指挥使,纪王依旧是诸多边州宣抚使留在会州,会州的治政,依旧是由‘林风’代权治理。
不过原本的平凉都督王彦升,在率军进取河湟之后,被迁任为了陇西都督,负责了河州,渭州,岷州和珧州的军事,统兵三万,由对付党项人,变成了对付吐蕃人,因战功官封为金吾大将军。
原州和庆州的军事防御,由京兆府驻扎的两万禁军开拔接管了平凉都督府,归属纪王节制,而湟州,兰州和廓州,自然是会州去的三万禁军接管,建置了西宁都督府,开疆拓土之后,一切的升迁和变化,似乎都是正常的。
西部的开疆拓土大捷,自然是让周国上下人心振奋,人人都感觉周国更加的强大了,已然越来越接近了以往的大唐盛世,但相比西部战事的高歌猛进,北方的战事却是打的很苦,与燕国的战事胶着不休,而江南的战事却又是不温不火的状态,没有捷报,也没有失利信息。
陆七在应付了会州军的犒赏之后,继续全心的,布局理顺着河西的一切,他不但要尽快的整军和安治河西,还要加紧了对外患的防备,夏国的党项八氏,不可能放弃了反扑河西之地,还有吐蕃,被陆七灭杀了一万多兵将,能够报复的可能性也不小。
陆七一面下令开始自石州买运石炭,一面让小蝶尽快的联系林之和,让林之和能够尽快的来了河西帮助,顺便让林之和买一批瓷器,布匹和茶叶,运来河西,开启河西对伊州的商路,进取河西之后,已然有零散商人来过了河西,但几乎都是与凉州商人做买卖,很少有直接向西的。
其实陆七知道,夏国与西域的商业一直存在,但夏国对商业的税赋过重,而对于来自周国的商货,本国就能够消耗很大,所以夏国与西域的商业往来,非常的稀少,都是私商用高价与西域交易。
陆七忙碌中,使了近卫去沙州见王氏家主,近卫率领了一百骑兵赶到了沙州敦煌城,先见了邱林之后,才去寻见了王氏家主,王氏家主与一位袍衣青年,恭敬的出迎了近卫,近卫也尊敬回礼。
入厅落座后,近卫起礼,直接道:“王老爷,大将军如今得朝廷允准,置立了都护府,大将军很欣赏王老爷的才能,请王老爷出任都护府长史一职。”
王氏家主一怔,道:“小民是向大将军说过中肯建议,不过小民的能力却是平常,做不好都护府的大官。”
“王老爷谦逊了,大将军既然看重了,那就说明了王老爷的能力是足够的。”近卫直白道。
王氏家主摇头,道:“小民还有自知之明,请上官回禀大将军,小民做个商人还有些天分,都护府的官职,不敢受的。”
“王老爷,这可是难得的机遇呀,大将军置立都护府,是因为缺少才能之士,所以才想用了王老爷的。”近卫劝说道。
王氏家主苦笑了,摇头道:“小民的能力,真的做不好大官,都护府的官职,小民绝对是没有信心能够尽职的。”
近卫脸现了可惜,道:“那我是空劳了一趟。”
“劳上官空走,小民也是愧疚。”王氏家主歉然道。
“好吧,那我得快些回去禀报。”近卫起身道。
王氏家主起身,恭敬问道:“请问上官,瑶如在大将军那里,还好吧?”
“很好的,大将军非常喜欢瑶如夫人。”近卫回答道。
“那就好,谢上官明告。”王氏家主愉悦道。
“依我看,若非了瑶如夫人,大将军未必能够想用了王老爷,王老爷不该错过了这次的机遇。”近卫又劝道。
王氏家主摇头,道:“小民没有那个能力,不敢出丑,请上官替小民多谢大将军的看重。”
近卫点头,道:“我会如实回复的。”
王氏家主点头,忽摆下手,厅中的袍衣青年立刻捧过一个小布袋,恭敬的递向了近卫,近卫看了,竟然摇头道:“这个就不用了,我走了。”
近卫说走就走了,王氏家主与家人送了出去,在门外一直看近卫与属下走的不见,王氏家主才与家人回了院中。
“爹,您怎么拒绝了呀?”递布袋的青年,有些怨艾的说道。
“我要是不知道安分,就可能有去无回了。”王氏家主低声回答。
青年吃惊的看了王氏家主,难以置信道:“那个大将军,想杀了爹?”
“八成会的,那个大将军是个枭雄,他就是用人,也会用了能够信任的人,象我们这种地方望族,若是任职了都护府的大官,是很容易借机崛起的,都护府的长史,那是治政的实权大官,那个大将军身为武将,日后必然会常常出征,你想,他敢将根本交给了可能反叛的人吗?”王氏家主低声说道。
青年点点头,王氏家主又微笑道:“不用失望的,瑶如那丫头既然成了有名分的夫人,那以后我们王氏必然能够获得了富贵,有钱也就有势,我们不能奢求太多,能够在沙州做了富贵望族,比去外面冒危要好。”
“爹说的在理。”青年赞同的说道。
※※※
近卫快马返回了张掖,见到陆七做了回禀,最后道:“大将军,他不肯离开敦煌,属下只能是空走了。”
陆七听了似笑非笑,想了一下,道:“本军是为了沙州的人心尽快归治,才想了杀他,既然他知趣,那就算了,你去休息一下,明日再去一趟,将任职敦煌县丞的公文送到邱林那里,让王氏家主职任县丞辅助邱林。”
“诺!”近卫恭应,之后转身离开了。
陆七摇头起身,走到了屋外看着远方,他对王氏家主起了杀心,确实是顾忌了王氏家主的智慧,百年前的张议潮,就是自沙州崛起的一代雄主,当年的张议潮,起兵时不过千人,却是能够了一步步称雄了西域,靠的是什么,当然是善于建势的智慧。
陆七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物,王氏家主他不敢在河西大用,所以起了杀心,但既然王氏家主知趣,他也就不想了继续对付,不过他如今确实很愁,因为他找不出合适的人,任职了都护府长史,如今只能让折香月代理,而那个瑶如在辅助。
陆七本打算重用了林之和任职长史,但慎思后又打消了那个决定,任职都护府长史的人,必须得是忠于他的人,其次是治政的能力,林之和并不合适,而陆七能够信任的人,几乎都是武将,缺少治政的才能。
在外面伫立了片刻,陆七无奈摇头,以前他在晋国,很少发愁过文官的缺乏,因为上有辛琴儿代他执掌治国权柄,下有萧氏为他荐任了大批的文官,如今他在周国,却是得不到治政人才。
那个李勤似乎有治政才能,但陆七重用李勤为都护府司马,已然是冒危而用,都护府司马的职权,相当于周国朝廷的枢密使,都护府长史自然相当于宰相,折惟忠是职任了副都护,但实权未必如了长史和司马,折惟忠事实上,就管了凉州的军事防御。
第651章 七月初
七月初,江南润州,围城数月的周国大军,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突然对江宁城的南城门一带,发起了攻城,守城的唐军仓惶应战。
数月以来,周军一直围而不攻,一直是采取劝降的手段,连续使出十次使者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