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风-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总镖头一怔,随即摇头道:“那是无稽之言,说周国大将能够篡位的,何止了赵匡胤,受中伤最多的是张永德大帅和李重进大帅,尤其张永德大帅,曾经被一个‘点检做天子’的箴言,害的丢了殿前都检点的官职。”

陆七一怔,继而点点头,他如今相信前皇后的预言,前皇后既然说过了赵匡胤会篡位,但又没有言中,那必然是有了什么重大的前因出现,而使得赵匡胤失去了篡位的机会。

“当今的周国皇帝,寿龄几何?”陆七问道。

“当今周国的皇帝陛下,应该有五十寿龄了。”林总镖头语气略恭的回答。

陆七点头,林总镖头又道:“周国的太子殿下,如今才二十多岁,比唐国太子也就大了两三岁。”

陆七一怔,点头道:“太子的年龄却是不大。”

林总镖头微笑道:“贤侄的年龄也是尚轻,但却是建树颇大。”

陆七一笑,问道:“赵匡胤如今在什么所在呢?”

“不知道,周国近些年的事情,我无法得知。”林总镖头回答道。

陆七点头,忽问道:“伯父说过赵匡胤生擒了皇甫晖,后果怎么了?”

“据说皇甫晖宁死不降,所以被赵匡胤杀了。”林总镖头有些冷淡的回答。

“难怪了李国主会重用了皇甫继勋。”陆七点头道。

“皇甫继勋是个庸才,李国主却是当成了柱石,其实皇甫晖也好不了多少,几万大军,竟然守不住清流关。”林总镖头不屑的贬低道。

陆七默然,他倒没有看不起皇甫晖,几万人战不过几千人,那不能说是统帅无能,赵匡胤的几千人能够了攀山而过,那必然都是武勇的将士,而在陆七的印象里,唐国的军力,真正悍勇的军力还真是不多。

“贤侄是不是认为,我等都应该象了皇甫晖那般?”林总镖头平和问道。

“天风可没有那么的认为,战败而降,是正常之抉择,皇甫晖不肯降,未必是忠君不渝,每个人最应该牵挂的是亲人,为国而战,只能是一种尽职,就是所谓的拿人钱财,为人保镖,当山匪势大时,难道还要为了货主力战至死?”陆七平和回答道。

林总镖头一怔,继而苦笑道:“贤侄的比喻,却是让伯父汗颜了。”

“天风说的是事实,拿了东家多大的好处,自然应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将士可以为国用命,但求生存是人之本能,既然败了被俘,那就没有必要贱视了自己的生命,除非为了亲人,才值得了去死。”陆七平和说道。

林总镖头点头,道:“伯父受教了。”

“伯父这么说,却是天风汗颜了。”陆七浅笑说道,林总镖头听的笑了。

陆七扭头看了一眼别的车,林总镖头道:“天风,听小蝶说,随来的护卫会寻机杀你。”

“应该是的,我为了避免杀戮,已然威胁过了两个千牛将军,其他的将士武道一般,基本会以了千牛将军马首是瞻。”陆七回答道。

“有我们的伴随,他们不会有了机会下手。”林总镖头自信道。

陆七笑了,轻语道:“他们是不足为虑,可怕的是那两个太监。”

林总镖头一怔,继而惊讶道:“太监?难道是天影卫?”

陆七点头,轻语道:“走路轻盈的象了山猫,就算不是天影卫,也是两个武道很厉害的太监。”

林总镖头的脸色阴沉了,忽扭头看了小蝶,小蝶摇头,道:“女儿没有看出来的。”

林总镖头扭头他顾,过了一会儿,回头道:“天风,你想办法支开太子和孟石,我们先下手为上策。”

陆七摇头,他之所以看出了太监的异常,是用了窥视异能,观察过太子居住的邻屋,结果发现了两个太监的步伐明显与前不同,变的轻盈了很多。

“伯父,我们不宜先动手的,有小蝶在我身边,他们奈何不得。”陆七反对道。

“这可是冒不得险的,刺客最擅长用毒器,防不胜防的。”林总镖头关切的反驳道。

陆七当然不能泄露了他不惧毒杀,平和道:“伯父,我很难有机会和理由,让太子离开了那两个太监,那两个太监一直与太子形影不离。”

林总镖头皱眉想了一下,道:“那你要万分小心了,尽量不要离开了小蝶。”

“天风会小心的。”陆七回应。

林总镖头点头,道:“竟然使了武道太监随侍,看来李国主真的是想要杀你,那些随护将士应该只是明面的迷惑。”

陆七淡笑道:“李国主对我是恨之入骨,当然会用了连环杀招。”

近黄昏,使团一行歇息在了濠州地界的一座窑岭镇,坐车走了一天,多数人都疲惫不堪,吃过饭就跑去屋里休息了,陆七和小蝶依旧是与太子隔屋而居。

入屋关门后,小蝶服侍陆七解脱衣甲,陆七轻语道:“今晚,或许不能了平静。”

“那你还穿着兵甲?”小蝶才解开衣甲,停手细声问道。

“脱了吧,这衣甲起不了多大用处。”陆七回答。

脱了衣甲,陆七走去床榻坐了,小蝶放好了兵甲也到了榻前,陆七伸手捉了她手,扯她坐在了身旁,眼睛温柔的看着小蝶。

“小蝶,等寻祖之后,我们就圆房好吗?”陆七很是渴望的说道。

“不行,奴要回了晋国,与你成亲后,才可以。”小蝶羞涩的细声回应。

“回晋国,那可能会很久的。”陆七苦脸道。

“不行就是不行,奴是你的未婚妻,你应该尊重了奴。”小蝶执着的回拒道。

陆七苦笑了,但很快点头道:“小蝶,我尊重你的意愿。”

小蝶羞涩的点头,忽歪身贴偎了陆七,陆七环臂抱了小蝶,两人陷入了温情之中,彼此感受着对方的异性气息。

“小蝶,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良久,陆七忽轻语道。

“嗯。”小蝶只是懒散的轻应。

“小蝶,我修炼过一种异功,能够了不惧毒杀,所以若是遇上了刺客,你千万不可先我去对敌,你可以在我的后面,伺机而动。”陆七轻语道。

“修炼先天功是可以拒毒,但有的毒物极为烈性,中了会很难化除的。”小蝶细声回应。

“小蝶,我修炼的先天功是真的能够了百毒不侵,就是尸毒也伤不得我。”陆七轻语。

“尸毒也伤不得?你中过尸毒?”小蝶惊讶道。

咚!咚!夫妻正言语着,忽有人轻敲门。

“陆大人,奴才奉了殿下谕令,给陆大人送来了桂花糕。”门外,一个细声恭敬道。

第557章 东禅寺

陆七和小蝶有些意外的对视了一眼,小蝶起身欲去,却被陆七起身扯住,之后陆七走去了开门,门开了,看见了一个青衣太监,微弯腰的手捧一个糕点木盘。

“陆大人,这是殿下送来的桂花糕。”太监细声说道。

“替我谢谢殿下。”陆七温和回应,伸手接过了糕点木盘,太监弯腰一礼,转身走了。

陆七托着糕点盘转身,小蝶上前关了门,与陆七一起走到了桌旁,她伸手接过糕点盘,取了银针刺糕验毒,却是没有发现了异常。

“应该是来麻痹的。”陆七浅笑说道,小蝶点头。

两人没有吃桂花糕,去了床榻休息聊天,半时后小蝶真的休息睡了,而陆七会在夜半后再睡,他盘坐在床榻上静心练气。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吃过饭继续启程,不过应了陆七的请求,转道向西的奔了寿州,至寿州再折而向西北,继续奔向周国的京城开封府。

自濠州西行至寿县,又是行走了一天,在临近黄昏时抵达了寿县城。

寿县在淮河中游南岸,依旁八公山,属寿州治县,如今寿州府治是下蔡县,驻扎有五千忠正节度使军,周国的节度使多数都是地方刺史,掌管一地的军政,但所掌的地方军力不多,周国的主力战军,是京城禁军。

寿县曾为楚国故都,也是汉代淮南王的封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唐末以来,经历过了太多的战乱肆虐,可以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

寿县城因为地处战略要冲,自古又多是王都郡治的所在,所以建造的很是雄伟广大,给陆七的第一眼印象,寿县城比石埭县高大,但不如江宁城池。

陆七是出生在寿县,但他却是对寿县的记忆极少,五岁小儿本就无心记事,当年他在寿县也居住甚少,曾经在泗州那里还居住过,如今时隔近二十年后回到了寿县,对陆七而言,不亚于到了一个陌生之地。

陆七虽然不记得了寿县,但在江宁时,主动的向母亲了解了一番,母亲言,当年他们是迁离了寿县,但只是带走了浮财,家宅和两家铺子,以及两千多亩的田地,都没有变卖,当时是托给了族亲照管,只是时隔二十年,又是了两国人,所以以前在寿县的一切,自然就不能要了回来。

陆七的打算是随机而定,寻祖的底线是能够拜祖和得回了家宅,家宅他可以出银子买回来,他的目的,就是要有一个祖籍之地,到了周国,那就要说我是寿州人,那会让周国人减低了对他的敌视。

古人的地域乡情观念极重,一个地方的人在外,只要是老乡,那就会如同了兄弟一般的抱团,陆七既然要深入周国探查,那取得让人认可的祖籍出身,是非常必要的基础。

等使团在客店安顿后,陆七和小蝶出门奔了寿州城里的东禅寺,陆母说过,陆七小时候曾经被东禅寺的高僧赐福,如果能够回了寿县,最好能去了东禅寺礼佛还愿,而陆七先去东禅寺的目的,是了解寿县的情形。

等到了城内东北角一看,陆七为之愕然,城东北角是有一座寺庙,不过却是显得很是破败,而在庙外则是乱哄哄的一片,聚集了几十的各种乞丐。

乞丐们一看了陆七和小蝶,立刻有几个小乞丐跑了过来,恭敬的口说祝福话,伸出小手乞讨,陆七取出备好的周国铜钱,给出了十个,周国的铜钱,比唐国的货币价值高的多。

“我来拜佛还愿,寺里有僧人吗?”陆七温和问道。

“有僧人的,有三十几个呢,贵人进去吧。”一个小乞丐愉悦的回答道。

陆七点头,与小蝶走向寺门,乞丐们纷纷让开,陆七扫了一眼,见乞丐们几乎都有残疾,不是断腿,就是少胳膊,年龄四十上下的居多,他明白这些必然是伤兵。

进入了已然见烂的破庙门,陆七微怔,寺庙里虽然也是破败,但收拾的很齐整干净,没有一点荒废的景象,不过却是没有见到了什么知客僧人,也没有听到了诵经声,静悄悄的很冷清。

陆七走向了大雄宝殿,上阶进入了殿中,陆七才看见了很多的僧人,几十的僧人坐在殿中,正在低声的念经,陆七和小蝶的进入,让僧人们只是稍微讶乱,继而继续诵经,陆七默然一礼,之后立在殿中等候。

良久,僧人们诵经完毕,起身后一齐向陆七和小蝶起礼,陆七和小蝶也恭敬的回礼,之后僧人们退离,只留下了两位老僧。

“请问,庆云禅师在吗?”陆七问道。

“阿弥陀佛,庆云师兄已然涅槃多年。”一位老僧温和回答。

陆七哦了一声,起礼说道:“在下姓陆,在幼年曾经得庆云禅师赐福,今日能够归乡,特来还愿。”

“施主陆姓,想是与城中的陆府有亲。”老僧温和道。

“陆府?在下是自唐国而来,才到寿县就直接来了东禅寺还愿,明日才能去见亲寻祖。”陆七平和道。

老僧一怔,温和道:“施主是自唐国而来,莫非是陆东羽都尉的后人。”

陆七一怔,点头道:“是的,禅师竟然知道先父。”

“陆东羽施主,当年在寿县是很知名的,与敝寺的交集也多。”老僧微笑回答。

“哦,请问两位禅师的法号?”陆七敬问道。

“老衲庆余,这位是老衲师弟庆水。”老僧微笑自介了。

陆七听完重新拜见了,拜后问道:“禅师所言的陆府,与我有关吗?”

“有关的,你们陆家在寿县是大户,当年陆东羽施主带了一部分族人去了唐国,而有一部分的族人则留在了寿县,陆东羽施主走后,这里就归属了周国,你的族伯陆东生就归顺了周国,如今陆东生的长子已然成为了周国的五品都尉,另外还有三位陆氏中人做了地方官吏,所以,留下来的陆氏,丝毫不次于当年的旺势。”庆余禅师温和回答道。

陆七有些意外的点头,当年为避兵祸,随了父亲迁居石埭县的族人,结果很是不好,而没有迁走的族人,却是安居乐业,真是福祸难远知。

“陆施主能够来了周国,是归乡定居吗?”庆余禅师温和问道。

“不是的,我是护送唐国太子到开封府做人质,在途中折道回来了家乡。”陆七直白的回答。

庆余禅师一怔,温和道:“既然是护送唐国太子而来,陆施主想是会在周国久留了。”

陆七温和道:“那却是未定的,我若是想回去,那就随时可以回去了,就像这次我折道来了家乡,想来就来了。”

听了陆七含有深意的话语,庆余禅师微笑点点头,显得也很高深,继而又温和道:“陆施主此来,是想寻祖归宗。”

“是的,在下不敢忘祖。”陆七恭敬回答。

“陆施主的寻祖归宗不难,当年陆东羽施主留在寿县城中的一切,如今依旧还属于着陆东羽,如果施主去了,应该可以要得了宅院和商铺。”庆余禅师温和告知道。

啊!陆七立刻愣了,这与他预想的大相径庭,他以为都二十年了,而且他的父亲还是唐国之人,那留在寿县的宅院和商铺,必然被族人占有或变卖了,但现在却还给他的父亲留着呢。

“陆东羽施主的宅院,如今是让了一些贫苦族人借居,那是陆东生施主做的主,当年陆东羽施主是将寿州的一切托付了陆东虎施主管理,后来陆东虎施主提请族议要变卖了受托,将所得银子分给族人,是陆东生施主不肯了答应,只答应了宅院借居给族人,商铺的收益五成归属陆东虎,五成归属族人均分。”庆余禅师又温和道。

陆七听了更是意外,他听母亲说过,父亲与族伯陆东生很是不和,甚至还争执过,怎么陆东生,反而帮他的父亲保留了寿县的家产?

第558章 佛争

陆七皱眉的猜度族伯的用意,耳听庆余禅师又温和道:“出家人不该搬弄是非,但陆东生施主多年来一直照顾敝寺,老衲就说句公道话,陆施主可愿一听?”

“禅师请讲。”陆七敬言道。

“据老衲所知,当年的陆东生与陆东羽两位施主,是颇为不和的,根源在于两个人对国事的看法大异,陆东生施主认为唐国必不能久存,所以与身为唐国都尉的陆东羽施主,自然就话不投机。”庆余禅师温和说道。

陆七明白点头,他是明白了,族伯陆东生应该是看好周国,而父亲是唐国都尉,当然会恼怒族伯的背叛想法。

“另外陆东虎施主之所以要变卖受托,就是想获得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财银,因为他担心你的父亲或后人会回来,而且受托的家财永远也不能归属陆东虎施主,而要想变卖,却是需要族长和一些主要长者的同意,陆东虎建议变卖了受托,他拿四成,六成交给主要族人,但陆东生施主不但没有附和,反而族议夺了陆东虎的家宅受托,以及一半的商铺收益,所以,陆东虎施主得了很多年的收益,但也恨了陆东生施主很多年,只是他越来越惹不起陆东生施主。”庆余禅师温和说道,也确实是有了搬弄是非之嫌。

陆七听了点头,他对庆余禅师的话基本相信八成,因为以他如今的高度,看人的出发点是深远,陆东生能够关心国事兴亡,那就是一位有着高远眼光的人物,而陆东虎的变卖受托,只能是个贪眼前利的庸碌人物。

“陆施主若是想见陆东生施主,老衲可以代为通气一下。”庆余禅师又温和道,却是很热心。

陆七点头,起礼道:“有劳禅师。”

“明早施主可以再来,或许陆东生施主也会来的。”庆余禅师微笑透话,意思是最好在寺庙见一下,想是考虑了陆七的来历有忌。

“可以。”陆七应承了,他也不想给族亲惹祸。

陆七说完扭头,小蝶理会的上前捧送了一个布包,恭敬道:“这些香火,请禅师收下。”

“多谢施主。”一直未语的庆水禅师,起礼回应,之后接了布包,可是布包一入手,他的老脸立刻微变,却是又送回了小蝶手中。

“阿弥陀佛,请施主见谅,敝寺不能收金锭,敬佛在心,施主给些铜钱即可。”庆水禅师合十拒言。

陆七一怔,平和道:“在下是来还愿的,眼见东禅寺有些地方需要修缮,故此愿意多给香火。”

庆余禅师摇头,温和道:“东禅寺修不得的,金锭若是收了,也是如同顽石。”

“东禅寺为什么修缮不得?”陆七讶问道。

“因为,周国的当今陛下厌恶佛事,不许随意修建佛寺,不许随意渡人为僧,不许寺院拥有庙产和巨财,不许随意为人做法事。”庆余禅师温和回答。

陆七愕然,这么多的不许禁令,分明是要饿死了和尚,这是在灭佛呀,唐国崇佛抑道,莫非周国崇道灭佛?

“这么多年,东禅寺得以存在,是陆东生施主为首的一些善人,经常敬来了香火,使得敝寺能够外施贫苦,内修佛事。”庆余禅师温和又说道。

陆七庄容点头,他当然明白一个教派能够昌盛存续,最需要的就是信徒,没有信徒的支撑,就会走向了衰亡,东禅寺能够外施贫苦,就能够维持了佛教的影响。

“禅师,我是来为家母还愿的,也是真心希望东禅寺能够永存下去,希望佛教的经典能够不失,这些金子,我希望能够为保留佛经的传承而用,我日后可以换成铜钱送来,或者买了铺子,用盈利长久敬佛。”陆七诚恳的说道。

两个老和尚闻之动容,互相看了后,一齐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的诚意,老衲知之。”

陆七点头,伸手入怀取出了所有铜钱,约有三吊,他上前捧送给了庆水禅师,两个老和尚又佛号礼谢,他们确实是非常需要了钱财。

“两位禅师,在下敬佛,但也敬道,佛与道的根本都是修心明性,佛渡化世人向善,得脱苦海。道穷究天地至理,悟法自然。佛与道不存在相悖,相悖的只是贪忌信徒多少的嗔念。”陆七庄容的说了自己的立场,他不能留下是佛教信徒的名声,理念就是佛道同昌。

两个老和尚听了微怔,略思后,庆余禅师温和道:“陆施主深明禅机,老衲受益。”

陆七起礼道:“在下有一建议,希望禅师能够去收集了一些高僧的佛悟,录来存于寺中,以弘扬佛理禅机。”

两个老和尚又齐宣了佛号,算是回应了陆七的建议,陆七的建议事实上是发动了信仰的侵入,佛教是一种极易发展信徒的宗教,而且自古就有过深厚的底蕴信仰。

如果东禅寺僧人真的去收集高僧的佛悟录本,那必然也会间接广传了他陆天风的名声,周国皇帝灭佛,而他陆天风敬佛,日后一旦周国和晋国争霸,那周国的佛教徒必然会希望了晋国获胜,佛心不是慈悲不争,反而在信仰的存续上,杀身也在所不惜。

给佛上香叩拜后,陆七和小蝶离开了东禅寺,直接回了客店,陆七吩咐了华涛去探查一下,半时后华涛回报,说问过了七个人,都说陆东虎是个有些刻薄的商贾,不过也算是个本分良民富户,而陆东生可是个大人物,在寿县的名声很强势,不过寿县最强势的是张氏,张氏老太爷曾经是齐州刺史,而陆东生的强势是靠了军中的都尉儿子。

陆七了解过也就放下了,所谓的寿县大人物,其实就是仗恃官员背景,能够吓唬了平民的地头蛇,陆东生就算有个都尉儿子,他若是见了县官们也得低声下气,当然能够成为所谓的强势人物,那必然也是善于与县官们建立良好互利的关系,简称官绅勾结。

在客店一夜无事,陆七一早向太子请假后又离开了,太子如今对陆七是什么都听从,陆七不急着赶路,他也乐得轻松,其他人就更不会吃饱撑的多事。

陆七和小蝶到了东禅寺,这次一入寺门,就看见了庆水禅师在立候,陆七忙疾步过去见礼问候,陆七的尊老,倒是让庆水禅师神情很是感动,其实两位禅师也不算太老,都只有五十岁上下。

入大雄宝殿拜过了佛,庆水禅师才引了陆七二人去了偏殿禅房,到了禅房,陆七看见了禅房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庆余禅师,一个是位锦袍老者,年约五旬,相貌圆脸和善。

陆七一进来,庆余禅师起身佛礼问候,陆七佛礼回应,那位锦衣老者也起身看着陆七,庆余禅师微笑介绍道:“陆施主,这位就是陆东生施主。”

陆七忙转身恭对,起礼道:“侄儿陆天风拜见伯父。”

锦衣老者平静的看着,看了一会儿才走前了一步,伸出右手拍拍陆七的左肩,温和道:“好,小毛头长大了就好。”

陆七心一震,一股见了亲人的孺慕感觉油然而生,小毛头是他的乳名,如今几乎不会有人会这么的喊他,他身一低跪在了地上,小蝶一见吃惊,迟疑一下忙也跪在了陆七侧后,与陆七一起叩了三个头。

“伯父,天风来见您了。”陆七恭敬叩言。

“起来吧,你父不在了吧?”陆东生弯腰扶起了陆七,语气伤感的说道。

“是,家父过世多年了。”陆七低声回答。

“却是想见他,过来,坐。”陆东生摆手转身,陆七随了过去,坐在了庆余禅师的位子,两个禅师默然佛礼,转身走了出去。

第559章 伯父

坐下后,陆东生又仔细的看了陆七一下,点头道:“你与你父亲,有六分象,你是多了几分的雅气,应该是随你母亲。”

陆七心暖点头,温和道:“侄儿听母亲说,家父与伯父是不和的。”

陆东生平静点头,继而又怅惘道:“你父亲是个不知道变通的倔人,当年的唐国已然是进入了严重的内耗时期,唐皇对武将的猜忌简直到了自残的程度,用人必定是互相牵制,而且还用了很多的蠢人做监军,而周国呢,却是君臣同心,政通人和,将士彪悍善战,那时周国的军力人数是不如了唐军多,但周国的一万军战力,足抵唐军五万的战力,唐军内耗太大,真正的善战将官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掣肘,怎么能够不败。”

陆七默然,陆东生冷静了一下,温和道:“你父亲不肯接受我的想法,所以与我不和,我曾经让他知机保命,不要为了唐国陪葬。后来他重伤,我也使人去追你的父亲,让他回来归属了周国,但那个倔人,根本不理的就去了江南,一去就无有了音信,这么多年,我是不敢了去探寻你们,很多试图与江南亲人联系的人家,都被抄家成了罪奴。”

“如今伯父怎么敢了与侄儿见面?”陆七温和问道。

陆东生看着陆七笑了,温和道:“一,你是自己送上门的,我没有理由拒绝你拜祖,二,今非昔比了,唐国不但成为了周国的属国,而且弱的只有了四个州域,唐国的灭亡,已然不远,又有什么人会问罪了我勾结一个弱国。”

陆七点头,微笑道:“伯父应该是听说过我的?”

陆东生一怔,继而摇头道:“伯父没有听过你的,唐国那边的事情,都是官府通告的,目前还是没有人有意的去探听唐国的事情,因为不值。”

陆七哦了一声点头,陆东生又温和道:“你这么说,应该在唐国很有地位了。”

陆七点头,但又摇头道:“也不算好,这不送太子来了周国吗。”

陆东生哦了一下,却又追问道:“你在唐国是什么官职?”

“在唐国是千牛卫将军,宁国军都虞侯。”陆七平和回答。

“宁国军都虞侯,都虞侯的官职,若是在周国,那可是不低呀。”陆东生说道。

陆七一笑,道:“唐国的都虞侯官职,在军中权力不大,不过我这个都虞侯特别,是直接掌军的,没有上官。”

哦!陆东生听了点头,道:“周国的都虞侯,多数也都是掌军的,而一些节度使,反而是虚权。”

陆七一怔,问道:“伯父,听禅师说,长兄是军中都尉,是在那一军?”

“在定州的义武节度使军中,义武节度使是杨业大帅,是防御燕国的前沿。”陆东生有些自豪的说道。

陆七哦了一声,内心里没有什么感觉,他根本不知道杨业是什么人,当然,他要深入周国,就是要了解了周国的军力情况,然后才能决策了对周国的战略布局。

“伯父知道晋国吗?”陆七很快又问道。

“晋国?听说过的,听说是在西南之地建立的一个国家,听说是唐国与楚国争雄时,晋国乘机进袭了楚国,造成了楚国灭亡。”陆东生回答道。

“我听说周国出兵了数万攻袭晋国,是真的吗?”陆七问道。

陆东生却是皱了眉,默然一会儿才道:“是真的,但不是进袭了晋国,而是进袭了苏州,结果却是一去无回,有传言说是被江阴水军在海上给覆灭了,也有说进袭苏州之后才发现,苏州的军力竟然有十几万,总之,肯定是败了,那都是江淮男儿,让很多的户做了丧事遥祭。”

陆七点头,陆东生却是问道:“听说苏州和常州被唐国的张氏割据了,是真的吗?”

“是真的。”陆七回答。

陆东生点头,道:“陆氏也有两个子弟去了出征,如今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

陆七一怔,问道:“陆氏子弟?是小兵吗?”

“不是小兵,一个是校尉,一个是队正,我陆氏多武人。”陆东生回答道。

“他们是什么名字?”陆七问道。

“校尉是陆天明,队正是陆天海,算起来,都是你的一辈兄弟。”陆东生憾说道。

陆七点头记下了,既然是族兄弟,那可以提拔重用一下,间接的安抚一下周国降卒,可以说,晋国最不稳定的就是周国的降卒,但周国的降卒,在进攻周国之后,也会起到了占领地迅速归治的作用,尤其江淮之地,原本是唐国疆域,对周国的归属心容易摇摆。

“伯父,我今日想去拜祭了祖宗,可以吗?”陆七问道。

“可以,用给你开大祭吗?”陆东生回应道,大祭就是聚集了族人参祭。

陆七摇头,道:“侄儿不宜了张扬,与妻拜祭了即可。”

陆东生点头,陆七看了小蝶,温和道:“林风,你去知会了夫人,让她来了这里。”

“是。”小蝶恭敬回应,转身匆匆去易装还本,祭祖可是不能了有伪。

小蝶一走,陆东生问道:“天风,你的妻室,是那个哑女吗?”

“是的。”陆七回答。

陆东生点头,道:“当年你父与林将军,确实是至交好友,你父能够受了重伤,多少也是为了林将军而不惜了自身。”

“战场之上,福祸是难定的,若是家父完好,只怕也会被唐皇问罪了。”陆七平和道。

陆东生点头,道:“唐国之主都是文人,所以在心态上自觉很难驾驭了武将,于是就恐惧的用手段打压武臣,你在唐国做武将,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侄儿是有所体会,曾经被李国主数次的打压,甚至是陷害,所以侄儿为了自保,最后做了不臣之事。”陆七平和回应,他打算告知了歙州之事。

“你在唐国,做了什么不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