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鱼跃龙门(重生)-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他精研完这些笔记、走完赵志刚的求学路之后,他的水平已经完全能赶得上那些从赵氏族学之中学成考上举人的学子了。

☆、第22章 双双中举

第二十二章双双中举

晨昏更迭,转瞬之间,就过去了几月的时光,六月份来了,赵庆泽和赵庆诚兄弟二人坐上了自家的马车,准备前往贡院里面参加举人考试。

京城与其他郡县不同,其他郡县的学子考试的地方就在自己学习的郡学、州学、县学,可是京城九门之内,学子们学习的场所很杂,最有名的自然是国子监,可是也有很多大家族的族学,考试的时候无法把那么多的人集中在国子监里面,所以京城人士无论是考童生、秀才、举人还是进士都是在贡院里面参加考试的。

这样同时也将他们的心理素质锻炼了出来,其他各郡的才子们直到考进士一科的时候才能进入贡院参加考试,自然没有京城人士们的“主场优势”,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来京城赴考,也算是提前熟悉考场。

因此,京城之内为了规避学子乱转学籍到京城赴考,对学籍的管理比较严格,同时也放出风声去,童生试、秀才试和举人试都是在各郡批改考卷,各郡自有考官和标准,但同时都会比京城的标准宽松,以减少大家前来京城赴考的热情。

这样一来很多对自己不自信的学子们自然对京城的考试望而却步,但是相反,那些对自己学问极为自负的人却反而想方设法要来参加京城的考试。

同样是童生、秀才、举人,你只要一说出来自己是在京城参加的考试,立即就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来,这就是面子!

也因此,京城之内的学子都很看不上其他各郡的赴考学子。

赵庆泽和赵庆诚乘坐的是赵季氏安排的马车,他们的书童已经将应考的各种东西放在了篮子里,等到了贡院门口他们二人直接将篮子拎进去就可以了。

对于自己儿子这次考试,赵季氏自然是十二万的上心,该准备的东西一点儿也不会错了,这可是关系儿子前途的大事情啊!对于赵庆诚,虽然她心里不愿意,但还是给他准备了和赵庆泽一模一样的应考用品,免得别人说嘴。

她身边不仅有一个不省心的怜月死死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就连婆婆和大伯对赵庆诚这个小贱种也是关心得很,她可不敢在科举这种事情上给他使绊子,会被他们活撕了的。

不过鉴于给赵庆诚找了这么一门好亲事,赵季氏最近几个月来心情都相当的不错,一边大张旗鼓地给自己的儿子准备亲事,一边时不时地拉着怜月过来挑料子、挑首饰,作为给李家的聘礼。

每次看见怜月那样臭臭的脸色,赵季氏就是一阵开心:看你还怎么得意?你再得宠又如何?儿子的亲事还不是捏在我的手里,想给你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儿就找个什么样的!

每次赵季氏还喜欢故意说道:“哎呀,我也欠考虑,这个簪子太过于贵重了,这样拿过去做聘礼,万一李家回不出相同价值的嫁妆就不好了,李家会不会觉得我们是在打他们的脸啊?算了算了,把这个簪子减掉吧,换个一般的就行了。”

看着怜月那小妖精那种想怒不敢怒的样子,赵季氏的心中真是——那酸爽,难以形容啊!

不过她心中自然还是少不了暗暗期待:最好是泽哥儿考中了举人,但是那个小贱种不要考中!一辈子被泽哥儿压得死死的才好呢![小说网·。。]

只是这些话却是不敢说出来让别人知道的,免得小妖精又拿着这些话去向婆婆告状!

不过不管她们二人怎么在后宅里面斗,怎么准备婚事,赵庆泽和赵庆诚都从未受过半分的影响。在考前一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不被族学准许回家了,吃住都在族学里面,而且不许家中女子过来探视,为的就是杜绝一切外物的打扰,让赵氏子弟安心赴考。

马车到了贡院前面的广场以后就听了下来,实在是不可能挤进去了!赵庆泽和赵庆诚二人带着自己的书童下了马车,挤到了贡院的门口。

照例是国子监的祭酒大人出来说了一番话,京兆尹也出席了,之后便是进场的检查了。赵庆泽和赵庆诚从书童手中接过了自己的篮子,从容的进场,在排队的时候还不免真心地互相鼓励一番,希望这一番兄弟二人都可以高中。

等成绩的一个月是极为难熬的,就连赵季氏都没有了和怜月斗的心思,一心一意与其他各家的夫人们聚在一处,传递各种虚虚实实的小道消息。

等到真正放榜那一天,听说了赵庆泽和赵庆诚一同中举之后,整个赵家都欢腾了起来,就连远在永平县的赵志刚也高兴地找不着北了。

赵志刚欣喜地拉住李鸿过陪着他喝了一晚上的小酒,笑眯眯地说道:“我赵志高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生了这么两个能干的儿子!二十岁、二十一岁的举人啊!进士可是能考到四十岁呢!他们熬也能给我熬出两个举人来,我看谁还敢看不起我赵志刚!”

李鸿过却笑着说道:“令公子学识过人,自然很快就能双双高中的,何必等到四十!”

赵志刚更开心了,说道:“对!何必等到四十?”

对于赵氏两兄弟中举,李鸿过也是很高兴的,并且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了远在武乡的母亲和姐姐,现在整个永平县里谁不说李徽命好,能嫁一个举人!多少人能有这样的好福气?

张家已经在整个永平县里呆不住了,随着李家崛起的势头越来越猛,他们在永平县里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变卖了家中所有的田产以及房屋,搬到长治州里去了。

在那里,他们买田置地,让儿子与刘氏女成亲,而且让儿子进入州学念书,也是风风光光的人家,不会走到那里都会有人指着脊梁骨骂,日子还过得有几分舒心。

但是李鸿过冷笑了一番,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了吗?简直是做梦!他们不会如愿的,欠的债还没有还清楚呢!

举人试过后就是李徽的亲事了,赵志刚已经先走一步,他还要参加自己大儿子和蒋家在六月份举办的婚礼呢,而李鸿过也与变卖了很多家财跟着赵志刚一同上京,先去买点宅子、田庄备着,总不能让李徽从客栈里面出嫁吧?

再说了,还得给李徽、李妍二人买点好的铺面、田庄做嫁妆,日后于经济一项也可以宽松些。李鸿过日后必然也是要进京赶考的,更是要在京城生活很多年,提前买下宅院置办下也不错。

所以,他几乎是把家里之前的宅子和天地都变卖了,仅仅留下租屋了公中的祭天没有变卖,大有一去不复返的趋势。

李蔡氏有些觉得心慌,可是李鸿过安慰她,日后一定会加倍地赚回来的,李蔡氏才勉强同意了。

最难得的是,方宝英知道了李鸿过缺钱,也将自己攒的很多私房钱拿出来给了李鸿过,而且这些钱还不少!李鸿过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羞红了脸的小女子,她竟然攒了5000两的私房钱?

方宝英娇羞一笑,然后说道:“我及笄的时候赵夫人不是送了我一支很夸张的金钗吗?我把那支钗融了,把金子和粉红色宝石分开来卖,就得了8000两银子呢!”

李鸿过说道:“那么贵重的东西,你融了它干什么?日后留着自己戴多好?”

方宝英扑哧一笑,说道:“你是没见到那支钗的样子,谁好意思戴啊?而且粉色宝石我也没有全部卖掉,用剩余的再想了个花样请工匠打了一支钗子,日后学正夫人问起我也不会没有办法交代的,放心吧!”

李鸿过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帮你把这5000两银子都买成铺面和田庄,算做是你的嫁妆,好不好?”

方宝英听到“嫁妆”的时候脸色红得就像是天上的云霞一般,说道:“谁稀罕啊?这5000两就算我借给你的,你想要买什么给你姐姐添妆就尽管买,只要日后你将我的5000两银子换回来给我就行了,我才不管你呢!”然后便转身离开。

李鸿过对着她的背影喊道:“宝英,我这一生必不负你!”

方宝英的脚步停顿了一下,然后没有回头,更加欢快地跑向了后院之中。

别过了方宝英,李鸿过又见了方常庆,恳请方夫子护送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一个月后到京城出嫁,顺便带着姐姐绣的嫁妆。

因为其他值钱的嫁妆都要李鸿过到了京城之后才开始置办,所以护送的嫁妆都是一些绣品,不值多少钱,他们路上的安全却也不需要多么的担心。只是一路上没有一个男性长辈压阵,李鸿过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心,所以只能求着方常庆了。

方常庆答应了,同时也做了一个决定,不放心宝英和李妍二人留在永平县了,准备将这两女也一起带到京城里去参加婚礼,之后再一起回来。李鸿过自然是欣喜地应下了。

☆、第23章 把酒言欢

第二十三章把酒言欢

李鸿过跟着赵志刚早早就到了京城。虽然永平县是最近几十年才归附于大秦朝的,可是永平县与大秦首都京城的实际距离并不是很远。况且从永平县到京城除了走一两天的山路以外,其他的路程全都是一马平川,马车在平坦的官道上走得飞快!

一般如果家眷比较多的话,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从永平县走到京城,但是像赵志刚和李鸿过这样轻装上阵的阵容,不到8天就到了京城了。

到了京城之后,赵志刚依然邀请李鸿过到自己的家中居住,李鸿过也欣然同意了。李鸿过这次到京城里面是带着任务的,想要购买铺面和田庄等事情都绕不开京城的牙行中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居住在赵志刚家中,有着一个“靠山”,不禁会让他们不敢在签合同的时候蒙蔽自己,甚至可以“狐假虎威”地拿到更加优惠一点儿的价格。

而且,他在永平县的时候同样也是借住在赵志刚家中的,他觉得自己欠赵志刚的恩情已经还不清了,也没有必要假惺惺地和他划清关系。

赵志刚的宅子不大,是个普通的四进宅子,比起永平县里他们居住的那个宅子面积小了不少。可是这里毕竟是京城,寸土寸金,这么大的宅子也价值不菲,更不用说这个地方临近东城区,附近住的都是一些勋贵人家,就更加值钱了。

自己的宅子与租来的宅子始终是不一样的。李鸿过刚刚走进赵志刚的宅子就感受到了很不一样的气氛,沿路都是精致的景致,简直达到了“移步换景”的地步。而且这个季节正是剩下,草木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进了客厅之后,桌椅家具以及各种博古架上的摆设更是让人移不开眼睛。

李鸿过虽然前世里面去过很多同僚家中做客,见过不少的好东西,可是还是要为赵志刚家中的布置暗道一声好,有品位!世家大族的底蕴和他们寒门士子之间的确是有天壤之别啊。

李鸿过从中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虽然赵志刚只是一个举人,但是他对于书画、古玩、诗词等等各种的品位都很高,难怪在他的熏陶下能够使得两个儿子都那么优秀。其实除了闭门苦读之外,还是需要一些文化熏陶的。

虽然李鸿过只有十五岁,但是因为他已经及冠了,所以赵志刚让赵季氏在外院开了一桌席面,不与家中的女眷见面。还将自己的两个刚刚中举的儿子赵庆泽和赵庆诚拉来作陪,四人一同喝酒谈天。

赵庆诚早就知道李鸿过此人的不凡之处,所以一开始来就抱着亲近的态度。倒是赵庆泽,本来以为李鸿过只不过是个童生而已,在心中对他有些轻视,不明白自己的老爸为什么要对他这么重视。不过碍于自己的弟弟诚哥儿已经和李鸿过的大姐姐定亲了,所以他也没有把不屑带在脸上,面上对他还是很亲切的。

但是在和李鸿过交流过之后,赵庆诚甚至惊讶地发现——虽然他和李鸿过一个是举人,一个只是小小的童生而已,但是学识上却几乎分不出什么高下来!

此时此刻,他才怀着震惊的心情与李鸿过平等交往,不再因为他的年龄和身上的光环而觉得自己和他结交是“折节下士”。

赵志刚自然最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对诚哥儿的表现很满意,可是泽哥儿一开始其实心中有些看不起李鸿过他是看得出来的,同时也说明泽哥儿不太看得起自己这个老爹的眼光。

但是到了后来,李鸿过完全用他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折服了赵庆泽,赵志刚也觉得自己的脸上有光。小样,让你看不起你老爹!让你只钦佩你大伯!现在傻眼了吧?虽然你老爹这辈子只中过一个进士,但是看人的眼光却是不差的!

到了后来,赵庆泽和赵庆诚纷纷对着李鸿过感慨:“李贤弟只是吃亏在岁数太小,三年后必然能够连中秀才、举人,就是中举也不是不可能!”

李鸿过嘴中说着是他们兄弟二人过奖了,其实心中早已下定了决心不用等到三年之后——他今年之内就要创造他的科考神话。

可是他心中有隐隐的担忧,赵庆泽和赵庆诚的水平与他相仿,可是他们的夫子都劝他们沉淀三年再参与进士科的考试,自己是否要再等呢?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继续汲取更高一级的知识呢?

哎,如果他可以进入赵氏族学念书,可以直接向那些鸿儒请教经义就好了。

但是显然,赵庆诚和赵庆泽也想到了这一点,赵庆诚主动向自己的父亲说道:“父亲,等到七月的时候我与李姑娘完婚后,鸿哥儿也已经成为我们的姻亲了,有资格进入赵氏族学念书了,不如到时候让他到京城来求学吧。到时候也能不埋没了鸿哥儿的才华。”

赵志刚已经喝得满脸通红了,听了赵庆诚的话之后笑呵呵地说道:“诚哥儿此言深得我心,不错,为父正有此打算!不过我打算在永平县之中先教敏之三年,等到他中了秀才之后推荐他道赵氏族学里来。免得他是一个外姓的童生,进了族学之后受欺负。”

但是他刚刚说完之后,赵庆泽一口就说破了他的私心:“父亲,你是想让永平县学之中考出一个秀才,好让你的考绩达到优等吧?”

赵志刚一下子就觉得自己下不来台了,说道:“你胡说什么?”其实自己心中暗暗叫苦,自己这个嫡子很了解自己,说话也从来不给自己面子,还是二儿子善解人意!——即便是猜中了都从不在人前拆穿自己!

赵庆泽完全不惧自己的父亲,赵志刚在他眼里就是一只纸老虎,他甚至更尊敬他大伯一些。因此,他完全不给赵志刚面子继续说道:“爹,你别耽误人家了!你想想,如果让鸿哥儿到族学里面来念书,三年后就可以直接考秀才、考举人,甚至和我们一起考进士了。但是如果让他待在你那里,三年后他至多就是一个举人罢了,你认为你能教出一个进士来?”

这种□□裸的鄙视之情让赵志刚怒了,他这辈子最好附庸风雅,最恨的就是别人那他没有考上进士这件事情来说事儿,即便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也不留情面——立即就一个酒杯扔了过去,怒道:“孽子,你说什么?有你这么和老爹说话的吗?”

赵庆泽也不是个忍气吞声的,说道:“是要孝顺,可是也不能愚孝!父亲你有不对我给你指出来有错么?再说了,鸿哥儿是你发现的人才,他越好你不是才越厉害么?”

李鸿过却不敢放任赵庆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恐怕赵志刚要打他了!看着赵庆泽和赵志刚之间的气氛越来越剑拔弩张,本来其实不应该他这个外人来拉架、劝架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赵庆诚却一直没有劝阻,于是李鸿过只要出头来劝阻了。

他说道:“赵兄一番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赵兄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学正大人的苦心我明白,赵兄误会学正大人了!我的基础不牢,目前正在研习学正大人从蒙童至举人的学习笔记,其中各种情状,只有当面向赵大人请教才能学透,所以赵大人希望我在永平县之中再学三年,倒也不是如赵兄所言那样是有私心,完全是为我好。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打得牢固,日后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我这么得过且过,囫囵吞枣的学,对我日后也是无益。”

赵庆泽此时脑子没有那么复杂,李鸿过怎么说他就怎么相信了,但是赵志刚却觉得老脸一红,李鸿过的学习进度他是知道的,这么说完全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给他一个梯子下台。

赵庆泽这个人很大气,对于父亲的不对敢于直言,对于自己的错误也用于认错,于是向赵志刚诚恳地道歉了,顺了顺赵志刚的毛。

赵志刚也借坡下驴,说道:“知道就好,你爹我宰相肚里能撑船,才不与你一般见识呢!”可是心中却记着李鸿过的好,觉得这个小子真不愧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人,心中还是向着自己的。完全不像泽哥儿那样是个白眼狼。

气氛缓和之后,赵庆诚也帮着赵庆泽说了几句话,一时间他们四人之间又和乐融融了起来。

晚上,李鸿过躺在床上细细地思索着赵氏兄弟二人的不同来,难怪赵庆泽在前世里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而赵庆泽就平平无奇,赵庆泽比赵庆诚更加的君子。

君子端方,这样的人很受主流士子的喜爱,想必他们二人的大伯赵志远也更喜欢赵庆泽吧。虽然他现在还欠缺磨砺,还没有学过官场的智慧,可是一个人始终要内方外圆才好,如果内力都是圆的,那么此人又怎能拥有让人信任的气质呢?

反观赵庆诚,虽然他有着足够的聪慧,可是始终不如赵庆泽心中广阔,不像他那么大气,所以也难以达到他那样的高度。

嫡庶之别还真是一道鸿沟啊。不是说就歧视庶子、庶女出身不好,而是他们这样的出身就会致使他们在性格上不够大气,没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质。

不过,赵庆诚这个人虽然不够大气,但是最好的一点就是识时务,能够顺势而行,他一定是一个极有分寸的人,只要自己日后仕途顺风顺水,姐姐的地位就绝对不用担忧。

☆、第24章 京城三重

第二十四章京城三重

第二天醒来之后,李鸿过立即到正院里面去拜见了赵志刚,并且和赵志刚说了他想要在京城里四处转转,然后给大姐李徽买一些嫁妆的事情。

赵志刚会意地点了点头,李鸿过早就和他说过这次到京城的目的了,而且李鸿过的大姐李徽日后会嫁给自己的诚哥儿,嫁妆买得好了,他们小两口儿的日子也能好过些,不能坐实李鸿过被人骗,被骗了那可是骗的他以后孙子的钱啊!

同时他也不会做得比李鸿过还不如,他自然会在诚哥儿成婚、析产分家的时候好好照顾一下自己深深喜欢的这个儿子。但是这些和儿媳妇儿的嫁妆都是没有办法比的,就算他给儿子再多,儿媳妇儿的嫁妆如果太寒酸了,他也会面上不好看的。

但是他即便有心给李鸿过帮忙也不可能帮在明面上,这样的话很折女方的面子,于是他早就已经和管家赵祁海说好了,等到李鸿过看上了哪里以后就带着牙行的人和他谈,但是私下里和牙行的人讲好,给李鸿过六折的优惠,其余的四折赵祁海用赵志刚的私房钱偷偷的补上,让李鸿过多给他大姐李徽添点妆。

赵志刚认为李鸿过是从乡下来京城的,肯定不知道京城这边的地价、房价,让他付六成肯定就会觉得很贵了,一点儿都不会怀疑这么高的价竟然不会是京城的实际房价。等到日后李鸿过自己想要买的时候,如果他想要帮着点就再让赵祁海跟着去买,如果李鸿过不想他帮,或者李鸿过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帮的价值了,那么也好说——京城的房价、地价一天一个样,日子都过了这么久了,涨了这么多也不奇怪!

于是赵志刚让小丫鬟将赵祁海叫来,让他带着李鸿过在京城里逛几圈,京郊的各种庄子想要看也能去看看,这个月来都负责这一件事就行了,赵祁海连声应了点头称是。

赵祁海这个时候对李鸿过可是很尊敬的,不光是因为这个人是二少爷未来的小舅子,最主要的原因是老爷对这个人很看重!他跟了老爷这么多年,自然历练出来了一双火眼金睛。而且他最近两年都被老爷留在京城打理京城的老宅,并没有带到永平县里面去赴任,也怕在老爷这里失去了信任。

二管家赵东奇这些年来跟着老爷去外地赴任,已经成功地取得了太太的欢心了,起码在太太准备大少爷和二少爷的婚事上,太太就没有让他插手!从头到尾都是赵东奇那个爱钻营的货色去忙前忙后的,如果他再不好好出面帮老爷办点儿事情,那么离他被架空的日子可也不远了,下面的人可都在看着呢!

而且他本人也不觉得赵东奇的做法是对的,老爷和太太虽然是夫妻,可是总归是不一样的,他转投太太那头,去讨太太的欢心,在老爷这里怎么可能落得了好呢?虽然赵家现在太太掌管着经济大权,可是做主的那个人始终是老爷!

李鸿过当然知道赵祁海是赵志刚家中的大管家,于是对赵志刚的这个安排有些受宠若惊,他还以为赵志刚会安排个小厮跟着他四处看看,给他和牙行的人牵牵线呢,没有想到赵志刚居然安排了他的大管家!

李鸿过连忙说道:“学正大人,学生现在对京城人生地不熟,也不会直接就购买,还需要四处转转,不敢过多地劳烦赵管家。”

赵志刚摸着自己的胡子哈哈大笑,赵祁海也赶紧点头哈腰地说道:“李少爷,小人怎敢说‘劳烦’,小人本就是个伺候人的,能带着李少爷四处逛逛是小人的荣幸,小人求之不得呢!该不会李少爷嫌老奴年纪大了,活动不利索吧?”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李鸿过知道,虽然赵志刚的官没有那么大,但是他家世不凡,他的大管家赵祁海也不是一般的人,怎敢在他面前托大,见他这么说,也知道赵志刚肯定是和他打过招呼了,他并无不愿意,自己如果再推脱,那么他们面上就不好看了,于是李鸿过只得再三的谢过了赵志刚,然后准备出门。

可是这个时候赵庆诚却过来了,对赵志刚说道:“父亲,敏之来京城人生地不熟,不如我也做一个向导,我们年轻人之间也好交流一番。”

赵志刚一愣,问道:“诚哥儿,你们不是最近很忙的么?”

赵庆诚一笑,说道:“父亲,大哥快要成亲了,需要忙的事情的确很多,但是我就是闲人一个,也帮不上什么忙。再说了,我和敏之贤弟四处逛逛,也正好给大哥挑一个合心意的礼物,并且我们两个一见如故,就当做是一同游玩了。”

赵志刚捋着胡须想了想,赵祁海地位是够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下人,在身份上的确有些不便。他本以为泽哥儿、诚哥儿最近刚刚考中了举人,会和同窗们好好地聚聚,联络感情,于是便没有要求他们兄弟二人相陪。这个时候诚哥儿主动对自己说想要陪李鸿过逛逛,甚至把他的重要性排在了他那些已经中举的朋友之前,赵志刚当然是老怀大慰、求之不得的,这说明他的眼光够好!而且也够重视自己给他相的这门亲事。

于是赵志刚高兴地眯着自己的眼睛点了点头,对赵庆诚说道:“你们二人平日里苦读,是该好好走走散散心了,放心地去玩玩吧,回头都记在我账上!”

然后对赵祁海说道:“老海,路过我们自家的铺子啊,庄子啊什么的你讲就给诚哥儿好好讲讲,也好让他心里有个数儿。”

赵祁海连连点头,明白这是老爷心疼二少爷,想让他提前知道些家底,等到正式分家别居的时候也好心里有数,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好好地想想。

赵庆诚自然也明白了这一点,眼睛一亮,然后谢过了赵志刚。

出门以后,赵祁海叫了一个小厮帮忙赶车,然后先带着两位少爷到了内城中最繁华的商业街。

京城是个四四方方规规整整的城市,从内到外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皇城,里面就是皇帝的宫殿,共有四个面九个门。从南门往内有三个殿的距离,大约占了皇城的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于外殿,就是三品以上的大臣们每三日一次上朝的地方,以及皇帝处理公务的地方,或者是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

再往里就是后宫了,用一堵厚厚的墙将前朝与后宫隔绝起来,妃子、太监、大内侍卫们住在里面,只有皇帝和部分伺候他、保护他的人才能自由出入前朝和后宫,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后宫里面都是禁地。

当然,为了让入宫的妃子们不要觉得自己是被囚禁了起来,后宫内的各种殿宇都修建得气派异常,而且御花园里各种景色都是精心设计的,就是为了让妃子们一辈子住在里面也不要觉得腻味,反而要让她们觉得那里是天底下最美丽、最奢华的地方,除了她们无人能再享用。

中间一圈是内城,居住的都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大多是功勋贵族以及世家大族们,这个地方的土地真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如果你只是有钱但是没有地位,对不起,这里没有你能买得到的地!

因此,内城里的几条商业街都是各种的“高大上”,里面做生意的人必然要与世家大族或者功勋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他们的身份低贱,每日宵禁前必须要出城,否则会被巡夜的禁军们当做是奸细处死。

这里的居所和铺面自然是价值不菲,而赵家也算是有点儿关系,所以赵祁海先带着李鸿过来看的就是内城里的铺面和居所。如果能买到那种沿街的铺面,里面又可以居住的话,其实是最合算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这种经济实惠的房子,在背街的地方开一个门,然后将自己居住的房子和铺面之间的距离封死,将铺面租给别人经营,同时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而且赵祁海觉得,就算是倾李家全力,也难以买到这样一处房子,所以老爷给他们“六折”的价钱简直就是太有远见了!

出了方方正正内城里的九个门,最外面的那个就是京城了。京城范围就可大了,几乎是皇城和内城加起来的一百倍!里面就居住着些小老百姓们,以及官职比较低的小官小吏们。这些小官小吏有些是贫寒的学子通过科举考来的,有些是世家大族的旁支庶支,因为没落了没钱了,所以只能在京城里面置办房屋,进不了内城居住。

他们最大的官也不会超过三品,平日里没有进入皇城里上朝的资格,每日清晨就会进入内城的各个官署衙门里面去上班,下班之后又出了内城回家来。

他们自然有自己的商业区域,只是里面交易的都是些平民和小官们,东西比较便宜,不上档次,但是也好在经济实惠,节省了很多的生活成本。

这个地方的地价比起内城来自然是便宜了不少,而且李鸿过自然知道下一任的天子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在他的各种手段打压下,寒门士子不断崭露头角,而勋贵世家们不断受到打压,那个时候京城里面的人口不知道翻了几倍,不知道比现在繁华的几倍,而那个时候即便是内城外的这些地价也涨起来了,特别是靠近内城城门的那些地,千金难求!

李鸿过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