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鱼跃龙门(重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赈灾的道道,李鸿过门儿清啊!上一世里面他就待在户部里面,虽然说重修堤坝是工部的事情,派员督办考核是吏部的事情,但是想要赈灾就要用银子,除了用银子还要统计灾民受灾情况,这全是户部的事情啊!户部不出来,谁出银子呢?
前世里,李鸿过没少核算赈灾所需的银子。大秦虽然地大物博,可是灾害也频发,每隔几年不同地方都会有旱灾、水灾、冰灾、蝗灾、雪灾等等各种灾害,作为中央管钱的中枢——户部,李鸿过对于各种赈灾拨款的流程自然是熟悉得很,答起水灾的题来也一点儿都不费力。
当然,如果在全国这样重要的进士科考试中只答这样赈灾的流程,即便你答得再好也考中不了的。还要有拔高!比如如何安民,如何防灾,如何杜绝水患,使地方富饶。
写到此处,放佛也应该在自己草拟的稿子上停笔了,可是李鸿过转念一思——任何人做事情都不是没有道理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主考官沈宗青大人在此时的进士科考试之中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何深意呢?
再次闭目沉思,李鸿过思考了一下今年水患之时大家的各种论调,似乎没有什么不妥的。他再继续发散思维,往下想开去。有一年,既有水灾又有旱灾,接着就来了一场蝗灾,是的整个大秦的粮食大量减产,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闹得最大?
自然是有人跳出来批驳天子不仁!这种天人感应的观点被整个士大夫阶层和所有的庶民们都接受的,到了最后,就连皇帝也不得不给自己下了“罪己诏”,然后祭天。
自己当时只是吏部一个员外郎,连侍郎都没有混上,只是知道当时的那场风波闹得很大,好几个新提拔起来的寒门士子都被贬谪去了冷衙门,调离了自己原本的位置。
不过新帝的决心还是大的,最主要的是他年轻,后来过了几年,各部主官也都按照新帝的意思慢慢换人了,宰相沈宗青没几年也称病致仕了。
或许,沈宗青沈大人出此题的目的就在于引发人们的议论,因为天子无德,所以上天才会降下灾祸,所以大家才需要去救灾,如果天子仁德,那么就会天人合一,大家都安居乐业了。
肯定会有人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作!这样的想法古已有之,提出来并不算是太过于惊世骇俗,且自己能猜出来的事情,很多人也能猜得出来,这样的想法能迎合主考官沈宗青大人,他们为什么不写?
那自己可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这个看法,然后对其驳斥一下,甚至提出□□皇帝的观点,认为天灾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天子的仁德与否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不,这样的理论平日里说说可以,但是在进士科考中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大家都知道□□皇帝相当的英明神武,但是用他的观点来反驳古之先贤?不够分量啊!
他在当代是□□,受人敬仰,但是在学术界、理论界,他只不过是小小的蚂蚁一样,完全不能与那些作为庞然大物的先贤抗衡啊!
思索了很久以后,李鸿过决定放弃这个知识点,他还是不提这一节好了,他不想赞同这种“天人感应”的提法,将水灾归结于先帝的“不仁”,也没有把握能很好地驳斥这种观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提。
当初沈宗青用“天人感应”结合三个天灾来攻击新皇这一点,新皇那么聪明,那么多智囊团都拿他没有办法,还是不得已乖乖地写了罪己诏,自己凭借一己之力还是不要蜉蝣撼树、螳臂当车了。
不过不提这一点,就不能体现出自己的想法,文章平白就比提出这种观点的人看似低了一个档次,这样还怎么得高分?这样还怎么中进士?
李鸿过犹豫了很久,再次看了自己草稿,除了订正错字和语法错误以外,也想找出一条新路子来。可是最终他也只能摇头叹息,他再也想不出什么有新意的点子了。
于是他只好放下心中的那一点不甘,认真的净手、凝思以后将自己的文章仔细誊写在卷面上,然后交卷。
第二科考试完之后,整个科举考试就落下帷幕了,李鸿过有些落寞地收拾起了自己的物品,离开了考场。此时的他心情有些沉重,与前面三科考试后的意气风发完全不一样。
但是他却没有发现,走出贡院里的多是像他这样垂头丧气的士子,真正意气风发的士子并没有几个。在这样关乎命运的大考中,即便是学问再好,也不敢对自己打包票,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中进士,所以大家的心情其实都是十分忐忑的。
李鸿过刚一出来,就看到了驾车等在一旁的李家新买的小厮李顺来,可是他边上那个,不是李茂祖么?祖哥儿怎么也来贡院这里接他了?
见到他以后,李茂祖很兴奋地使劲儿挥动自己的胳膊,说道:“少爷,少爷,我们在这儿呢!”一边说他还一边跑,仗着他人小,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不一会儿就挤到了贡院门口李鸿过身边。
李茂祖一把抢过李鸿过手中的篮子,说道:“少爷,我来帮你拎篮子!”他跟了李鸿过这么就,自然清楚李鸿过的脾气,光是看李鸿过的脸色就知道他此时心中心情如何了。
看到李鸿过心情有些不豫,他也并未多话,只是说道:“少爷,您肯定累了,赶紧到车上去休息会儿,松快松快,我一定稳稳地把您送回家!”决口不提考试的事情,也不在李鸿过耳边唧唧歪歪惹他心烦。
天大的事情都可以等到李鸿过休息过后再说。
☆、第42章 考中进士
第四十二章考中进士
李鸿过回到家之后,见到了早已在家中对他翘首以盼的李蔡氏。李蔡氏看见他一进门,就心疼地走过去摸了摸李鸿过的头,她心中十分不忍,都是她这个当娘的还有那个死鬼老头不争气,才让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就这么担负着巨大的担子,看着孩子这瘦弱的小身板、难看的脸上。哎,她真不是个好娘亲!看,她的儿子都被逼成什么样儿了!
李鸿过虽然面有菜色,但是对着李蔡氏关切的眼神还是勉强露出了一个笑容,说道:“娘,你不用担心,我好好的呢,就是想睡一觉,过会儿就好了。”
李蔡氏却忍不住眼中热热的,露出一个苦笑来说道:“哎,好好休息一会儿。”
李妍这个时候捧着一大个碗风风火火地冲过来了,一边走一边说道:“让让啊,让让啊,很烫的!”
“咚”的一声,她把这个碗重重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拼命地吹了吹自己的双手,说道:“烫死了,我差点儿没把它扔出去!鸿哥儿,赶紧喝,这可是人参鸡汤,最补了!我给你和姐夫都买了两棵百年老参,就等着你们考完试出来喝了补补元气呢!快来尝尝我的手艺!”
李鸿过凑过去闻了闻,然后夸张地说道:“好香啊,二姐你可真舍得,百年老参也敢买两棵。”
李妍忍不住伸手又去拧他的胳膊,说道:“担子肥了是不是,敢笑话你姐我全身铜臭气,没文化是不是?笑我老抠是不是?我让你注意的是我的手艺!尝尝味道!不是让你关心两棵百年老参的价格!”
说完之后她看着李鸿过装作嘴角直抽抽的疼痛样子又嘿嘿一笑,说道:“你小子以后就得意吧,宝英可也是个小富婆呢,你以后想要吃什么就吃什么,以后我才不给你出钱呢!”
李鸿过嘿嘿一笑,也知道二姐就是嘴上说说而已,最是个心软的。他抬起那碗人参鸡汤一气喝完,然后就不和家人说笑,径直躺着睡觉去了。
李鸿过自然不会知道,在腊八过后根叔根婶就带着李茂祖和李梅从永平县里往京城里赶了,虽然他们一家人的任务是看守永平县里的老宅和祖田,但是过年的时候也应该向主家汇报一下近况,向主家请个安的。
再说了,李光浩死了之后李家渐渐没落,李蔡氏一个寡妇苦苦支撑,不得已也遣散了很多仆从,到了后来就只留下了根叔他们一家了,这家人对他们李家忠心耿耿,说是真正的一家人也不为过,大家从来都是在一起过年的,今年自然也不会例外的。
要是不把他们当成一家人,李蔡氏怎么会老惦记着取消他们一家人的奴籍呢?
根叔根婶他们一家人因为带了很多土特产做礼物,在路上慢慢的走着,一直到李鸿过进了考场之后才到的京城,可是李茂祖刚到京城,第二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到贡院门口那里去等候李鸿过,也不得不说是他知恩图报,感念李鸿过的恩情。
他们一家在李家这些新仆从里面可是大大的露了一把脸了!以前只是觉得主家人还是比较和蔼的,而且主家太太也说过日后他们干得好,会放他们的孩子出奴籍,去参加科考的事情来,但是很多人心中并不信,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就长在京城之中,知道良贱之间的那道鸿沟有多深!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反正他们在以前的生活中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可是既然主家这么说了,他们便也藏着这么一个念想——万一是真的呢?
可是这次根叔一家到京城来了,李茂祖来了!他们终于发现——主家说的是真的!根叔和根婶死心塌地地跟着太太一辈子,他们的儿子就能去县学里面上学了!
这样一来,李家的仆人一下子就士气振奋了很多,大家干活儿都变得特别有劲儿了。而且大家都喜欢时不时往根叔根婶面前凑,取取经啊!
根叔根婶见状却是觉得好笑。李蔡氏这次在京城之中采买来的小厮丫鬟们全都是些半大的小子、丫头,本身就没有什么城府,虽然竭力想表现得成熟一点儿,可是那一个个脸上的稚气就出卖了他们,在他们接近根叔根婶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就狠狠地出卖了他们。
根叔根婶也不说破,他们都是对李蔡氏最忠心耿耿的人,趁机敲打敲打这些小孩子们,告诉他们太太虽然看着和善,可是看人最是准,那些内心藏奸的人,不论面上怎么装得好,都被太太火眼金睛地发现,撵走了,所以在李家做活,最主要的就是人要厚道。
小孩子们被这么一吓,各种心思倒是收了不少。不过他们现在年纪还小,本来也就不是什么大心思、大矛盾。
一时之间,李家的仆从之间和乐融融,顺带着也影响到了赵庆诚和李徽家中——无他,李徽可是也在家中给过一样的承诺呢!
等到李鸿过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李茂祖还是如往常一样守在自己卧室的外间。见他起身就自然而然地过来一脸笑意地服侍他穿衣服。
李鸿过笑着敲了一下他的头,说道:“祖哥儿,你已经脱了奴籍了,不用再做这些事情了,叫小厮进来吧。”
李茂祖闻言嘴巴一扁,说道:“少爷,是不是祖哥儿哪里做得不对,您嫌弃祖哥儿了!”
李鸿过笑着摇了摇头,便也不叫小厮过来了,但是还是拒绝了李茂祖为他穿衣的动作,自己动手穿衣服。他对着李茂祖笑着说道:“祖哥儿,你现在已经脱了奴籍了,不再是我的小厮和书童,自己也要树立起这种意识,在外面立起来!你在我面前尚且如此,你在县学里如何做人?如何与你的同窗相处?将来考中了科举以后如何做官呢?难道就一辈子在心中烙着印奴印?一辈子低人一等?”
他的话惹得李茂祖眼眶一热,此时李鸿过已经穿完了衣服了,见到祖哥儿的样子走过去用双手紧紧抓着李茂祖的肩膀,对他说道:“祖哥儿,我从来都没有把你当外人,我希望你日后可以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自有一番作为,所以你一定要长大,要做出成绩给别人看,明白么?”
李茂祖咬着唇用红红的眼睛看着李鸿过,然后坚定地点了点头。在县学里面,他以前是李鸿过的书童,现在却成了学子,受到的冷眼和排挤也是很多的,很多时候他都觉得为什么要念书呢?还不如给少爷继续做个小书童自在呢!
可是今天听了少爷的这一番话,明白了少爷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知道了少爷竟然这么看得起自己,对自己有这么多的殷殷期盼,他自然大受感动,同时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考上童生,考上秀才,去做一个官老爷当当!
之后李鸿过坐下吃饭,让李茂祖也和他一块儿吃一点儿的时候,李茂祖也并未推辞,只是谢了他一番就做在一起简单吃了几口了。
虽然他还是只敢在凳子上坐半边屁股,虽然他还是动作僵硬心情紧张,可是他渐渐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我已经不再是少爷的奴仆了,我日后可以成为少爷的家人,少爷的臂膀,少爷的助力!少爷这么厉害,他肯定需要很多人帮他的,我一定会好好成长,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收拾了碗筷之后,李茂祖渐渐恢复了自己以前那种活泼的性子,说道:“少爷,您不知道,您中举的消息传来,大家都惊呆了呢!方夫子本来就在卖自己的房子和田地,大家本来都还观望着,出价不高,可是您中举的消息一传来,方家的房子和地很快就出手了,大家抢得快要打起来了呢!方老爷已经把那些产业处理得差不多了,说是要在年前就带着方小姐到京城来,在京城过年呢。日后他们就在京城常住啦!”
李鸿过闻言一笑,不管他的进士中没中,日后自然是要在京城里念赵氏族学的,娶了宝英之后自然也是常住京城,方夫子搬过来自然是好的,也免得宝英觉得寂寞。想到宝英,他的心情火热了起来,自从他中了举人之后,二姐的亲事就不用担心了,现在来提亲的人家都不可能很差,只要好好给二姐挑一个就可以了。
等到二姐出阁了,他就能迎娶宝英了!
他笑着止住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想象,拍了怕李茂祖说道:“走,我们找师傅去!”
李茂祖自然之道李鸿过拜了许老夫子为师,但是他为难地说道:“少爷,天才蒙蒙亮呢,这个点儿太早了,上朝的大官们都还没起来呢,这个点儿去拜访别人,不太好吧?”
李鸿过点了点头,说道:“对,我们先去姐夫家,我觉得他应该和我一样,回到家之后倒头就睡,这个点儿应该已经醒来了!再说了,还没醒来就把他叫醒呗,谁让他是我姐夫呢!”
说完他们二人就带着小厮套着车去了赵庆诚家中。
赵庆诚正如李鸿过想的那样已经醒来了,正心急火燎地想要和一同赴考的学子们交流,在焦急地等着天亮呢。见到李鸿过过来,自然是瞌睡碰到了枕头,两人热烈地交流了起来。
一个时辰之后,他们又去了赵家找到了赵庆泽,三人先交流了一番,然后一同去拜会许老夫子了。
许老夫子也正等着他们过来呢,仔细听了他们的破题思路和大致的文章化用典故之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牧之(赵庆泽)这次考得极好,很有可能会进前十,如果其他对手不是太厉害,便是前三都有可能!松林(赵庆诚)就差一点儿,不过前六十应该也是稳进的。”
说道这里的时候他就停住了,皱眉看着李鸿过,说道:“哎,敏之这次剑走偏锋,我也不知该如何评价,就要看运气了。”
赵庆泽说道:“许老夫子,我觉得敏之答得很好啊,他的观点让我眼前一亮,很有新意!如果我是考官,必然会给他高分通过的,我觉得他写得比我写的强多了!”
许老夫子叹了口气,说道:“剑走偏锋就是这样,可能一飞冲天,进入前三之列,也有可能跌落深渊,直接落第啊!”不过他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道:“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文章一般都不会被列为同进士,所以即便是落第也没有什么,敏之还小,三年之后再中举也才十八岁,也算是年纪极小的人了。”
闻言之后,李鸿过终于松了一口气,恭敬地谢过了许老夫子。赵氏兄弟二人也放心了不少,现在可就等着放榜了呢!
在焦急的等待之中,进士终于放榜了,而且幸运的是李鸿过和赵氏兄弟三人均是榜上有名,考上进士了!
赵庆泽名次最好,乃是第五名,李鸿过次之,乃是第十七名,赵庆诚则中了地五十一名。
顿时,李鸿过知名立即誉满天下了——殿试是不会刷下人来的,也就是说,他才十五岁,就已经铁板钉钉是个进士了!而且他今年才刚刚考中童生,同年之中尽然又一连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简直是天降神童,说出去就没有人会信呢!
新皇帝自然也听说了他的名号,对他这个人在心中挂上了号。而且也一笑,甚至还打趣儿地说道:“没有想到我这次开恩科还成全了他四科一年同中的美名呢!日后他青史留名,我也沾光了啊。”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43章 互诉衷肠
第四十三章互诉衷肠
成绩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马上就要过年了,可是即便这样也抵挡不住大家八卦的热情,只要是和李鸿过有些沾亲带故或者认识的人们,通通都少不了来李鸿过家中拜访。在得知他早已定亲之后,不少人悔得捶胸顿足,不过很多人则是盯上了李鸿过还待字闺中的二姐李妍,一时间,媒婆差点儿把李家的门槛都踏破了。
赵志刚自然早已在成绩出来之前就封了学正印章回到了京城过年,这次恩科当中他无疑是其中最大的赢家——嫡长子赵庆泽成绩最好,庶子赵庆诚也考上了进士,最难得的是那个传说中一年同中四科的李鸿过是他发现的人才!
大家都打听清楚了,李鸿过本来只不过是永平县里面一个小小的寒门学子,在当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名,是赵志刚到了永平县学做了学正之后发现了此子颇具潜力,精心教导,所以他才得以在童生试中一鸣惊人。
随后,他的大姐姐被人退亲,更是学正赵大人帮他排忧解难,命自己的庶子娶了他的大姐姐,至今夫妻两个琴瑟和鸣,传为一段佳话。
后来,赵志刚大人更是在他考中秀才后让他快马加鞭地赶赴京城拜了赵氏族学里面的许华舟夫子为师,继续学习,才有了后来得中举人和进士的佳话。
可以说,李鸿过能在一年之内连中四科,赵志刚功不可没啊!所以,赵志刚得了一个“慧眼识珠”“当世伯乐”的名头,整天乐得找不着北了。
以前在年前的各种族中聚会中,他最不耐烦的就是大家拿他和自己的兄长赵志远比较了,什么“你看看你大哥多出息啊”“你要像你大哥学习,不要虚度光阴啊”,听得他耳朵都长茧子了!今年他终于可以风光一把了,把大哥的风头全都压下去!
与赵志刚不同的是,他的妻子赵季氏刚开始的时候是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每年这种亲戚间的聚会的。虽然以前大家都拿她的丈夫不成器来打击她,可是今年她的儿子可是考上了第五名呢!这可是全天下学子的排名,可了不得了,于是她每次赴会必将精心的打扮,就等着大家来恭维她,和她夸夸自己儿子的好处。
甚至她还想带着自己的儿子、儿媳赴会,让一众亲戚们都见见自己这个争气的儿子。
可是她那种将儿子带出去溜一圈炫耀一下的想法被赵志刚无情的掐灭了,赵志刚说道:“胡闹!现在已经腊月二十七了,大年初一的时候泽哥儿就要参加殿试了,如果你这样带着他自出招摇,耽误了他的功课怎么办?你难道想他在殿试中名次下降么?”
赵季氏被他一吓,便不敢再打扰赵庆泽念书了,蒋琬她也没有带走,让她留在家中好好照顾赵庆泽的饮食起居。至于赵庆诚和李徽?赵季氏从来没有想起过他们,恨不得一年到头都不要见到他们一面,又怎么可能会想带着他们赴会?
不过参加了几次聚会之后,赵季氏的热情就被浇灭了,事情和她想象得完全不一样啊!对于赵志刚来说,说起赵庆泽、赵庆诚和李鸿过三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人,他都会骄傲自豪,都是他赵志刚培养出来的啊!
可是对于赵季氏来说,只有赵庆泽是她亲生的,赵庆诚在她眼里就是个小贱种,别人夸赵庆诚她哪里会开心?而李鸿过本来和她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本来对李鸿过没有多少怨恨,可是每一次聚会的时候,大家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李鸿过转,什么“十五岁的进士啦”“一年同中四科的奇迹啦”,把自己儿子的风头全都抢走了!明明都没有自己儿子考得好!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在赵季氏眼里,赵庆泽考上了第五名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喜讯,他也自然强过十七名的李鸿过几条街,可是在世人眼中,状元、榜眼都每隔三年就有一届了,一点儿都不稀奇,更何况赵庆泽只是考了个第五名,的确不错,可也仅仅是“不错”而已,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反而李鸿过这样的人才是奇迹呢,没听见皇帝老爷都给他下评语了么?这样的人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
李鸿过在得知自己考中进士之后自然是喜不自胜,给许老夫子报了个信,与他畅谈了一番,也到赵志刚家中对他当面道谢,长聊一个时辰。但是过后他就在家中闭门苦读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李蔡氏为了让他能够安安静静的读书,特意让小厮们将李鸿过居住的院子守住,任何客人来了都只是在大厅里由自己和李妍招待,没有让他们任何人见到李鸿过。
虽然李蔡氏本身读书不多,也很为鸿哥儿能考上进士高兴,但是她也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自然知道殿试还没有考,为了李鸿过好自然不能打扰他的清净。
她唯一没有拦的人就是方宝英了,在李鸿过复习的这几天里面,只有方宝英一个人进入到他的院子里面见过他,李蔡氏和李妍都不肯进来打扰他念书。
看到方宝英以后李鸿过自然是很高兴的,他立即站起身来兴奋地抓着方宝英的手,说道:“宝英,我做到了!我考上进士了!以后我有能力好好地保护你了!”
方宝英露出了一个笑容,说道:“太好了,鸿哥儿,你终于实现自己心中所愿了,日后,你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可是李鸿过上一世和方宝英相处多年,自然对她的各种表情都清楚万分,他有些不解地问道:“你不开心?为什么?宝英,难道我考得好了你不开心吗?”
方宝英一愣,不知道李鸿过是怎么从自己的笑容之中看出自己心情不好的。她不敢再直视李鸿过的眼睛,把头低下来,将自己的手从李鸿过的手中抽出来,说道:“哪里,鸿哥儿你瞎说,我怎么可能会不高兴呢?你考得这么好,我开心还来不及呢,哪里会不高兴?”
李鸿过却严肃地看着她,伸过手去将她的小脸板正,对她说道:“宝英,看着我,好好和我说话。我们日后就是夫妻了,本就要同心同力的,有什么事情就说出来,有什么问题就把它解决了,我不想我们两个人有心结,同床异梦。”
想到上一世后来的结局,想到了开初一脸明媚,后来却变得冷冷冰冰的方宝英,李鸿过的心中再次刺痛了起来。他再也愿意让上一世的悲剧重演了,他不要再后悔!不要直到永远的失去了方宝英的心的时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她才是自己一生之中的挚爱,是自己愿意用任何东西去换回的!
被李鸿过这么逼问,方宝英此时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而已,立马就撑不住了,无法再对李鸿过撒谎,她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一字一句地吟诵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说完之后,她猛然睁开眼睛,对李鸿过说道:“鸿哥儿,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将我远远的抛在后面,我的家室、学识。。。。。。甚至容貌都无法与你并肩。日后,我不但不能与你共同扶持,反而会成为你的拖累!我怕,我真怕有一天,你会怨恨我,如果不是因为早早和我订了亲,你就会迎娶一个高门贵女做妻子,日后封侯拜相不再话下。”
其实,这些想法不是方宝英一个人的想法!在李鸿过考中秀才的时候,她和自己的父亲方常庆都很开心,考上举人的时候,他们二人也惊喜万分,但是当他一鼓作气考上了进士之后,方氏父女二人剩下的只有深深的忧愁和担忧了。
李鸿过会不会回悔婚?或者说,即便他现在没有悔婚,几年后是否会后悔自己的选择,是否会抱怨他的官场不如意都是因为方宝英这个妻子带来的,是否还会让方宝英觉得幸福。毕竟,齐大非偶啊!
方常庆甚至还对方宝英试探性地说道:“宝英,鸿哥儿的性子最是守诺言,或许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你是我的掌上明珠,我容不得你受任何的委屈,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和他提解除婚约的事情?”
方宝英从来就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很多情侣后来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成为怨偶,她想要得到幸福,想要相信李鸿过一次,想要给自己和李鸿过一个机会,于是,她拒绝了自己父亲主动退亲的提议,坚持要和李鸿过继续成亲。但是她的心中不是没有隐忧的,她为此赌上的是自己的一辈子,怎能不烦恼,怎能像李鸿过那样全然只是高兴?
李鸿过听了方宝英的话之后也顾不得男女之别,狠狠将让自己心痛的宝英揽入自己怀中,紧紧地抱住。他急切地说道:“傻丫头,你想什么呢?你说的这都是些什么话?你是我这辈子唯一认定的妻子,我只会娶你一个人!什么高门贵女,我一点儿都不稀罕!宝英,你知道什么才是最难得的吗?是真心!是你那颗全心对我的真心!是我们两个心意相通的真心!我只愿这辈子和你一起幸福地生活,我读书科考,再加上日后入朝为官,为的都是有能力保护住你,保护住母亲和姐姐,我怎会那么傻,本末倒置,为了蝇头小利就舍弃了你们呢?宝英,我要你知道,你在我心中有多重要,你在我心中是完全不输母亲和姐姐的,你觉得我会为了什么放弃她们吗?那你为什么会觉得我会放弃你呢?宝英,你要相信我!也要对自己有自信!宝英,这世间只有一个你,任何其他的女子都替代不了你,也比不上你!”
听到李鸿过急切的表白,方宝英忍不住反抱住他,在他怀中大哭起来。
听到李鸿过的这些话,方宝英真的心中舒服多了。此时的她愿意相信李鸿过能够实现他的诺言,他们两个人也会有很美好的明天!
解开心结的两人看着涕泪连连的对方都忍不住笑了,然后李鸿过悄悄吩咐李茂祖去打来一盆水,两人都清洗了一番脸之后才让方宝英走了。通过这次交流,两个小儿女之间的情谊更深了,方宝英也拿出了自己早就绣好的荷包交给李鸿过,上面绣的的一副竹子,不但希望他能像竹子一般节节高升,也希望他能有竹子清高的品格,不畏惧权贵,坚持自己的原则。
当然,如果说全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为李鸿过创造了这个奇迹而高兴,那么远在长治州学的张子鸣一定就会是那不开心的百分之一。
要知道,当初他和李鸿过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