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唐再续-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都虞候掌握军中探马斥候的时候有很多,比如李嗣昭便是如此,那次去探查孙揆大军道路,便是李嗣昭派出的探马。(无风注:都虞候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具体参考金建锋先生《唐代都虞候的若干补充》一文,或张国刚先生《唐代藩镇军将职级考略》。)

李曜将最关键的两个位置定下人选,决定了下来,又宣布了骑射的动态射击考核标准,便再不啰嗦,带着李嗣恩和史建瑭往节帅王府赶去。

此番他定下的飞腾军主要将校配置如下:

指挥使不必说,就是他李曜。

副军使:李嗣恩。

都虞候:史建瑭。

甲旅旅帅:朱八戒。

乙旅旅帅:拔塞干·咄尔。

丙旅旅帅:处木昆·克失毕。

丁旅旅帅:张光远。

戊旅旅帅:刘河安。

这其中前四人不必介绍,后面四人自然也是各有来历。

拔塞干·咄尔,此人乃是沙陀族人,其姓拔塞干原是西突厥贵族姓氏,后来西突厥衰落,沙陀内迁之前征服了拔塞干部落,久而合之为一,只余姓氏。咄尔此人原是突骑军所来,擅长马战那是不必说了,尤其此人左右开弓如同儿戏,什么蹬里翻身之类,那也不在话下,马术之好,如今的飞腾军中只怕无出其右者,就算憨娃儿也不行。

他是个典型的胡儿模样,圆团脸,大胡子,膀大腰圆,十分魁梧,威猛非常。但你要仔细去看他走路,会发现有点摇晃,主要是因为此人在马上的时间可能比在路上还多,因此腿型古怪——其实也就是有点O型腿,再加上习惯性的两腿分得比较开,走起路来自然怪异。

处木昆·克失毕,也是沙陀人,跟拔塞干·咄尔的祖上一样,他的祖上也是贵族出身然后被沙陀征服,顺便带来大唐内附,百余年过去,也只剩一个姓氏,其余都是典型的汉化沙陀人模样。他的汉话说得很不错,据说还认得一些汉字,长相也不像咄尔那般粗豪。但是如果你因此就以为他已经完全汉化得跟汉人一般无二,他一定会用其拿手的马上三段击来回应你的质疑。克失毕此人出自突阵军,手中使的是一杆黑铁蛇矛,另外会一套神奇的三连射箭术,能够一次抽出三根箭来,连续不断地射出,快如眨眼,很是厉害。

张光远出自万胜黄头军,万胜黄头军这是一支汉军,而且并非全部骑兵配置的汉军,乃是马步俱全。李曜此次从中抽调一百骑兵,万胜黄头军军使李存进因此还很揪心,只是他们二人乃是同一战线,这点支援也是没法子的事。张光远出身贫寒,但却颇有志气,当初李克用应诏讨伐黄巢之前,在代北征兵,张光远慨然投军,一路杀敌立功,至有今日旅帅身份。他或许没有咄尔和克失毕的马术、射术精湛,但此人性格沉稳果敢,却又是前者所不能及。

刘河安出自飞骑军,乃是军旅世家出身,其父生前为云州小校,后不幸战死。刘河安因自小勇武有力而补入军中效力,后随主将李存璋一并支持李克用占据云中,辗转又跟着大战无数次,本立下不少军功,奈何此人好酒贪杯,误事两回,差点被军中都虞候斩首,后以军功相抵,白身再战数次,又再次累功至旅帅。李曜对他的判断是:有能力,也有缺点,如果使用妥当,还是能有一番作用的。但如果使用不当,这铁定就是下一个淳于琼,任你多大家当,他都有本事给你败光。

总的来说,李曜对这几个人选还算大体满意,别的不说,至少看起来这批人都还是有能力的。晋军将材济济,天下闻名,的确不是盖的。

这也是他没有加入李克用幕府,要不然的话,他一定会感慨:“尼玛你还能再偏科一点不?这是节帅幕府啊,您就招这么一批‘人才’帮您打理政务?难怪治下精兵强将那么多,最后实力却越来越不如朱温。大王哎,你倒是赶紧重用张承业吧!”

现在李曜唯一担心的是,这些人原先都是“有主”的,现在集合在自己麾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将他们一一降服?

第079章 随军北伐

李曜、李嗣恩和史建瑭在憨娃儿率领的十余名甲旅牙兵护卫下到了节帅王府门外,刚要请门子通报,便看见一名李克用亲兵打扮的年轻人匆匆出来。那人一见到李曜,大喜道:“存曜郎君,来得正好,大王正要找存曜郎君来帅府议事,快快请进!”

李曜一听,点点头,笑着道:“我身后这两位……”

那亲兵忙道:“嗣恩郎君和史大郎,某自然认识。二位原也是大王自家人,不过大王此时商议的似乎是军备军械之事,存曜郎君身兼掌军械监一职,自然不可缺闻,嗣恩郎君与史大郎却不必急于此时求见,不如在偏厅稍候,一俟大王得空,再行拜见不迟,二位郎君以为如何?”

李嗣恩点点头:“正该如此。”

史建瑭再怎么受李克用青眼相待,也终究是外人,连李嗣恩都要偏厅等候,他自然没有意见,当下也表示同意。

于是李曜跟那亲兵前去拜见李克用,李嗣恩与史建瑭则在门子的带领下去了偏厅休息。

一进门,李曜就知道今天的议事很重要,因为节堂之中人不多,但出现的全都是重要人物。李曜之所以会这么认为,乃是因为中国历来有个习惯,延续数千年不变: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

任你再大、再平等的组织,到最后做决策的仍然只有那么几个人,甚至有些时候,只有一个人。

如今大帅节堂之中,除了李克用本人之外,盖寓、李克宁、李落落、李廷鸾、李存信、李存孝、薛铁山、周德威、李存进、李存璋、李存贤。

如果算上李克用和李曜,那么节堂之中便有十二人,说起来人也很不少了,但是有鉴于李克用的习惯,这的确不算多,因为他这节堂之中议事,动不动就是二三十号人。

一见李曜进来,李克用就摆摆手:“不用见礼了,坐吧。”

李曜听了,知道商议的事情很是重要,也就只是微微躬身,没有大礼参拜,便径直坐到最后一席。

这时,便听见李克用道:“存曜,你来得晚,前面议事的情况不甚了解,不过却也无妨,左右不过就是某决定出兵,征讨赫连铎。你且说说,如今军备情况如何了?”

李曜刚才已经暗暗盘算过此事,一听李克用动问,立刻道:“大王前次交代的各军换装之事,如今已经基本就绪,最后一批士卒步甲已经制造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预计将在三到五天内全部发放到各军手中。至于一些消耗品,如箭矢,已经准备了三百万支,加上各军原有库存,足够支持十万大军使用一年以上。还有攻城器械,如飞云梯、炮车、轒轀车、冲撞车、车弩、壕桥、撞杆、飞钩、狼牙拍等,也都一一备妥,相比军中过去的配备而言,此次配备的攻城器械足为此前两倍有余。另外,在此次出兵征战之时,军械监将按照前方消耗,来安排晋阳后方生产,需要什么,就生产或者加产什么。”

唐时攻城器械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高峰,各类器械十分完备,远不是某些电影、电视剧里那么寥寥几种。

李曜提到的飞云梯,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云梯,乃是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有栝。梯长一丈二尺,有四轴,相去三尺,势微曲递,互相栝。飞于云间,以窥城中。其上城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

此物可称之为攻城战的功臣宿将,“生卒”年代不详,史家有夏、商和西周三种观点。但有一点史实是确定的:公元前11世纪处的周伐崇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次攻坚战,当时商纣无道,崇为其臂助,周伯伐之。崇依城据守,周军囤于城下月余而一筹莫展,后文王得“钩援”(一种原始的云梯)、“临冲”(一种原始的攻城塔)之法一举破城而灭崇。所以说云梯与攻城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城池,没有攻坚战,即便存在云梯之法也不过是一种“屠龙之术”,云梯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梯了,所以伐崇之战可以说是云梯的第一声“婴啼”。

如果说这段传奇过于血腥,那另一段传奇则更具高古君子之风。战国时,鲁班为楚造云梯以攻宋。墨子率弟子晋见楚王以阻之。乃“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自守圉有余。”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免除了一场战火。如果说鲁班师爷的云梯和我们日常爬上爬下的木梯是一个形制的话,那可就是对天下木匠的侮辱了。然鲁班的云梯终是无史可考,后人大体可从《武经总要》、《纪效新书》以及《墨子?备梯》的记载中来想象当年古人的智慧。

云梯和攻城塔毕竟是相对原始简单的攻城战具,有其致命弱点:《墨子?备梯》中就指出“云梯者重器也,其移动甚难”所以云梯的使用就毫无隐蔽性和突然性可言。无数士兵疯狂地沿着云梯向城上猛冲,直到杀死对方或被对方杀死。流血漂橹、死尸盈城的例子并不鲜见。古人形象的称之为“蚁附”。

而所谓炮车者,自然不是火炮战车,用现代语言来说,其实就是可以移动的投石机。其以大木为床,下安四轮,上建双陛,陛间横栝,中立独竿,首如桔槔状。其竿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竿首以窠盛石,小大、多少随竿力所制。人挽其端而投之。其车推转,逐便而用之。亦可埋脚着地而用。其旋风四脚,亦随事用之。

冲撞车这东西,玩过三国志系列游戏的都见过,无须赘言,只说轒輼车。

轒輼车是一种有坚固防护的攻城作业车,春秋时轒輼就得到较普遍的使用。古代攻城作战,经常需要抵近破坏城墙,城门,或者挖掘地道等。如果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这些作业就容易遭到来自城上的箭,石等武器的攻击,十分危险。使用轒輼车就比较安全,轒輼车有一个多轮的车底座;两侧和顶部用木板做防护,外蒙坚硬的皮革;车内可容十多人。作业时,人在车内将车推到城下,然后人在城下作业。可避城上的箭,石。以外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轒輼车,平顶的叫做“木牛车”——不是诸葛亮木牛流马的那个木牛。而两壁内倾成夹角的称“尖头轳”(也叫“尖头木驴”),李克用的军械监所产便是此物。

李曜对此物异常关心,召集工匠对其作出过一些修正改进,并且生产也比较多,足有一百多辆,不过此番出征应该不会全部带走。至于他格外关注的原因,此时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别的人知道。

车弩也不必多说,大抵理解为“可以机动的床弩”就不会错了。

壕桥和撞杆则有必要略提一句:此二物乃是一对“冤家”,犹豫中国古代的大城多设有护城河,所以如何使“天堑变通途”就成为攻城的一方必须考虑的方面,因此军中出现了最早的“舟桥部队”——壕桥。其为木质长桥,质地绝对坚固,以大型木车拖载,攻城时在各军种、器械掩护下到达护城河边,然后搭上去,成为一座坚固的“搭桥”,使护城河失效。而作为守城方来说,一旦敌方突破护城河,以云梯之法蚁附时,就是撞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此物乃是立在城楼之上可以移动的撞击装置,只要数人合力用撞杆一冲,对方云梯必然坍塌。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矛与盾,永远都是互相竞争着发展的。

李曜之所以在攻城战中却准备了撞杆,自然不是为了好玩,更不是人傻钱多不知道其作用,而是因为他知道此次攻打赫连铎,应该是会一战成功的,因此攻下云中之后,就要转为防守,尤其是防备幽州的李匡威前来攻城,因此这东西必须提前准备。

至于飞钩,顾名思义是将一铁钩栓于绳索之上,此物乃是很多梁上君子的最爱,武侠小说中出现的几率似乎也很高。实际上飞钩用于攻城的历史几乎和飞钩本身的历史一样长。《墨子?备梯》、《武经总要》、《练兵实纪》、《兵器图说》都有记载,而令人更惊讶的是飞钩的寿命之长。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二破武汉之时正是陈玉成亲率敢死队用飞钩夜间偷袭得手。即便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我人民军队居然也有多次利用飞钩建立功勋,只是这个就不好说是飞钩厉害,还是中国的悲哀了。

飞钩用于攻城多为人知晓,而事实上,飞钩在防守上的功绩也是勿需多让。一旦攻方以云梯冲城,如果你有足够的冷静,足够的准确,足够的力量,足够的敏捷,便可用飞钩将云梯拉倒或拉垮,将梯上之人尽皆摔死。当然,在飞箭如雨的战场,你还要有足够坚硬的命,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

飞钩用于夜袭给防守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古时的大城尤其是京师,都是占地广大,人口众多。北京俗称“四九城”指四十里的城墙九个门,而大唐的都城长安则更大,人口百万在那个时代是无比惊人的。如果敌方“悄悄的进村,放枪的不要”,想在这样的大城只靠人力夜夜备袭显然是不现实的,哪怕就是云中那样的边城,如果用飞钩偷入城中,防守者也十分为难。

这时,又一个冤家登场,就是狼牙拍。《三国演义》中曹刘争汉中,曹操临河下寨,刘军不得进,后诸葛亮正是用疲兵之法逼退曹军。这时狼牙拍就该大显身手了,狼牙拍以铁钩,铁钉置于木版或绳网上,夜间悬于城上,若敌以飞钩夜袭便被钩住扎伤不得攀缘。还有一种叫做檑义夜的,乃是狼牙拍的近亲,只是其将钩钉置于圆木之上,除了可防夜袭,还可当檑石滚木投下。不过此次要随军携带的器械已然极多,李曜考虑再三,这个“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就没多弄,全部生产的都是狼牙拍,用意跟撞杆一样。

当然了,所谓“龙生九种,种种不同”,战具中也有许多的变种,锇鹘车、搭车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基本可看做冲撞车和飞钩的变异,其他各器械也都有别的种类,此处不再赘述。言及许多,只是说军械监在李曜的新制度改造之下,的确焕发了巨大的活力,若是之前他未来时,不说许多种器械都几乎停产,就算要生产,又哪里能生产这么多?

因而李克用闻得此说,立即眼前一亮,喜道:“如此短的时间,竟然有这般产量,各类器械充足至斯?”

李曜微微一笑:“赖大王洪福,确实有此产量,只是在奖赏工匠之上,多费了些钱帛,另外,产量加大之后,原料消耗也大了一些。”

李克用摆手笑道:“奖赏的财帛某尽知晓,并无不妥。至于原料,既然造得多了,自然消耗便大,某岂能连这都不知道?吾儿干才,果非凡物。”

李曜还没来得及谦虚几句,李克用已然笑着环视一周,道:“如此说来,军械已然齐备,所需再问的,便只有军粮了。寄之、存信,军粮之事办得如何了?”

盖寓拱手道:“所需军粮,某已调拨完毕,划拨给蕃汉马步都校,此时准备的乃是半年所需,虽大王预计此战无须半年,但某以为军粮多则可,少则乱,仍是调拨半年,以为军中安定所计。至于半年后,就算仍在作战,也有夏粮可割,总也无碍大局。”

李克用点点头,又朝李存信望过去。李存信抱拳回答:“军粮已经收到,正在仓中,只须开拔时间确定,转运使随时可以调动。”

李克用微笑起来,点头道:“好,很好,如此说来,军资军械均以妥当,各军整训两月有余,也该差不多了,某等从军之人,可没有猫冬一说,年后某便挑个日子,出兵云中!此番出征,泽潞各军不必调动,就地防备,晋阳城中兵马只留五千守城,其余七八万人,通通带上,这一次一定要将赫连铎这个祸害彻底铲除,永绝后患!”

“愿为大王效死!”

……

李克用含笑把手一压,各自声音一齐消失,然后问道:“存曜,你那飞腾军,自成编以来,也有些日子了,何况还都是老兵,此番出征,可能开拔随军?”

李曜这次半句多话也无,只是点头道:“正要以战练兵。”

李克用大笑:“好,既然如此,那就一起开拔!哦,对了,你这一军,副军使和都虞候可曾定下人选?”

李曜笑道:“已然定下。”

李克用面色不变,笑着问:“是谁?”

“副军使为嗣恩,都虞候史建瑭。”

李克用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笑容越发和善了,点头道:“如此安排,大善。”

幽州,寒冬,北风威煞。

节帅府中,一座阁楼之上,迎风而立一位高大汉子。这汉子身着正经紫色官服,却偏偏生得一头金发,煞是古怪。若是李曜在此见了他,只怕要大惊失色,问其一句:“可是金毛狮王谢大侠?”

此人自然不是什么谢大侠,而是幽州之主,绰号“金头王”的卢龙节度使李匡威。

李匡威似乎毫不畏寒,站在风中,丝毫不动,只有身上的紫色官服被呼啸而过的寒风吹得猎猎作响。

此时的金头王脸色凝重,心中思绪万千。自从他从父亲李全忠的手上接过幽州这一镇之地以来,就没有一天是轻松的。这份遗产因沾染了李可举的鲜血而显得血腥,又因处于乱世而益加沉重。

“虽然如此,我仍然要走下去,踏着父亲的脚印,在乱世里纵横,不在沙场死,便登青云志。我坐拥幽燕劲兵,进可南下争霸天下,退可固守燕地雄视一方,区区沙陀胡儿独眼龙,能奈我何!”

李匡威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走下阁楼,对几个不知等了多久的亲信将领森然道:“传本帅令:再征五万大军,以待沙陀!”

云州,城头。晨霜薄雾,云雪欲坠。

赫连铎骑马眺望,一张略显衰老沧桑的脸上,皱纹中都似乎带着倔强。如果,不是身后这些队伍跟随,不是身上这身衣装衬托,谁也看不出这个和气中带着些许倔强的老人,就是那个跟李克用作对不知多少年的吐谷浑酋长,大唐的云中防御使。

已经记不清这是李克用的“鸦兵”第几次太原犯境,自从当年他赫连铎欺负李克用年少,从他手上抢了云州后,就几乎没有一年不被李克用攻打。

也许拿了人家的就要还给人家,赫连铎心中忍不住这样想着。他不知道后世的那句名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可是,赫连铎心中仍旧不平:这云州也不是他沙陀的,安西的那些沙子才是他们的!

日子过得很快,去年的今天,赫连铎雄心勃勃,准备参与围殴李克用,甚至还曾经想过,若是自己立下大功,朝廷是不是有可能会把河东交给他赫连家?又或者,至少也该给他一个代州吧?若是有个代州,自己便能从雁门关俯视河东,届时,河东节度使也得看他赫连可汗的眼色行事!

可是,今年的今天,他却在自己的地盘登高望远。

城头,他的脸被寒风刮成紫色,如茄子皮一般。

上次一败,赫连铎败兵北归,李克用领着那个打起仗来悍不畏死的李嗣源去了河中,威胁皇帝陛下,他总算喘息了一口。

然而这一次,李克用又来了。只是这一次与以往都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过去李克用来,赫连铎总有办法。而这一次,他却已经找不到解救的办法,他的“老朋友”,坐镇幽州的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正在幽州老家舔着伤口,就像一头受伤的老虎一般,这一时半会是来不了。

赫连铎听到李克用发兵十万来北伐云州的消息,只能徒唤奈何。李克用的兵,反而越来越多了啊……

他其实累了,这些年没完没了的征战让他感到有些无趣,以有穷之生命逐无尽之霸业,这已经无数次被历史证明是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可是,人一旦开始了这征途,就没办法抽身而退。

当年,还很年轻的赫连铎跟他的父亲回归唐朝,捞了一块小块盘。

当年,赫连铎趁李克用年少,抢了云州。

当年,赫连铎还贿赂鞑靼,欲斩草而除根,借刀杀人,让李克用死于非命。

可是,当李克用一箭镇鞑靼,挥师向中原,杀败黄巢,立下第一大功之时,就已经为赫连铎送上了一副大号杯具。

也许,他曾经还是有机会的。当日,他受邀参与河东河北胡族大混战,幽镇二州合击定州时,他因为没被列入分红对象,所以袖手做了旁观者。

《吴子·图国第一》中说:谋者,所以避害就利。人的行为目的,大多可以归为避害就利,而避害还排在前面。

所以,有的事情未必会有什么利益,但人们也必须去做,因为不做就会有损害。

今天的赫连铎就深受其害。这些年来,他甚至超越朱老三,成为了李克用第一复仇对象。

是荣幸,还是灾难?对强者来说,当是荣幸,如朱三;对弱者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如他赫连铎。

终于走到争霸之穷途吗?

望着城外李克用的先锋大军,再看看自己虚弱的军队,赫连铎无奈的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只是,如果走,又能走到哪里?吐谷浑早已衰落不堪,若是自己再坐不住这云州防御使的大位,跟随自己的部落怎么办?自己的妻儿老幼又怎么办?

“报!——使帅,已然查明,前方河东先锋军人数甚少,不足为惧。”

赫连铎转过头,淡淡地道:“某知道人数很少,从城楼上就看得到,还要你说么?你只需告诉某,先锋是谁?”

“使帅明见,河东先锋只有两千多人,却分成了三支,每一支都挂着李字旗,探马无法得知其主将为谁!”

………………………………………………………………………………

嗯,今天还有一章,大概四千左右的。

第080章 一战破敌

赫连铎早在听闻李克用来攻之后,早就聚集兵马在云州辖区内布置防御。此时看见城外李克用的先锋军只有两千兵马,倒也不是十分担心,不过三面李字旗却还是让他心中有些不托底。只有两千兵马,固然不可能是李克用亲至,但他义儿甚多,其中李存孝、李存信、李存进、李存贤、李嗣昭、李嗣源等,都是一时名将,在赫连铎看来,无论来的是这些人里的哪一个,都不能轻视。

而在城下不远处,先锋大军的军营之中,此时也正有几个顶盔贯甲的将军正在临时搭建的塔楼上遥望云州。

塔楼上一共四个人,为首一人已经四十来岁,长得高大粗犷,一脸大络腮胡,明显是胡人身份。此时他正说话:“正阳,你可是担心某心中不悦?呵,你大可不必如此。不错,这计策是你献与大王的,但却也是大王应允下来的,某若不悦,岂非对大王也不悦了?我薛阿檀能有今日,都是因为大王器重,大王的话,对我薛阿檀来说,比陛下敕令更不可违背。既然说好现在不打薛字旗,那就是不打,等赫连铎的探马派出,在附近查探一番,明日再挂出薛字旗来便是。只是希望你这计策管用,他见我大军今日已到,某家旗帜却是明日才挂出,必然以为某怠慢行军,杀将出来……届时,咱们再按你的计划,抵抗一阵就走,怎么也得把这老狗奴带到大王伏兵之处。”

薛阿檀说到此处,忽然咧嘴一笑:“只希望赫连老贼多带些兵出来,免得不够大王一顿吃。另外,此事成功与否,还要看你们三兄弟明日表现,既要让赫连老贼认为是他击败了咱们,又不能真的损失太大,以免佯败弄成真败,那就糟糕之极了。若是溃败太速,赫连老贼认为没有追击必要,这戏可就白演了。”

李曜微微一笑:“薛将军不怪罪,某便放心了。至于明日之事,某与廷鸾、嗣本已经商议妥当,想来应当无碍。”

原来旁边的两人,居然是李廷鸾和李嗣本。李嗣本出现在此倒也不算稀奇,这位今后的“威信可汗”现在还没有成名,手头只有一都兵马。而且他手中虽然和李曜一样都是五百人,可李曜那五百人,建制是一军,他这五百人,只是一都。也就是说,今后一有机会,李曜的飞腾军随时有可能扩编,他却不能。

而比较意外的是李廷鸾居然出现在此。李廷鸾是李克用的亲生儿子,排行老二,仅次于李落落,也是李克用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也比较争气,冲锋陷阵毫不含糊。手里有一军人马,叫做从马直。不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侍卫亲军前身之一的从马直。不过此时的从马直新建未久,人数只有一千。

所以此时李克用的前锋大军就很清楚了,李廷鸾领从马直一千人,李曜领飞腾军五百人,李嗣本领黑鸦军一都五百人,再加上薛阿檀亲兵三百,全军一共两千三百人。

这支先锋军的指挥权名义上自然是归先锋大将薛阿檀的,然而实际上却有些难说。首先李廷鸾作为深受李克用宠爱的次子,手中又握着这支先锋大军的近半兵力,他如果对某件事有意见,谁也不能忽视。其次,李曜是此次先锋大军作战计划的献策之人,李克用对此计策已经应允,那么实际指挥过程中,李曜的意见自然也无法忽视。唯独只有李嗣本对指挥权是完全没有干预能力。

好在李廷鸾并不是一个爱插嘴、爱摆架子的衙内,而薛阿檀本人又一贯与李存孝交好,李嗣本更是直接在李存孝麾下领兵,于是加上一个也同样与李存孝交好的李曜,这次先锋大军在外,虽然指挥权有些混乱,但实际上却也没有闹出什么岔子。

第二日,双方在雄武军境摆开阵势。

城楼上,赫连铎的军队虽然面现疲态,装具未全,武器也有些老旧了,但依旧杀气腾腾,望着城下的薛字大旗。

赫连铎面带冷笑,身边一人立即凑趣:“这薛字旗挂出来,不是薛铁山,就是薛阿檀,但是不论是谁,其能力与李克用本人都差之千里,更何况他们这先锋军昨日便已到了城外,却只挂了三面李字旗,今日兵马未见增加几许,却改挂了薛字旗,可见这薛铁山或是薛阿檀,是昨夜或者今晨才到的。既然连行军都能迟到,这样的军队哪里打得什么仗!使帅只管放心便是。”

使帅其实类似于节帅,不过防御使地位次于节度使,因此赫连铎这个云州防御使平时就只好被称为使帅。

赫连铎哼了一声,道:“看他们攻城如何,再做打算。”

从马直、黑鸦军、飞腾军,三支军队全是骑兵,攻城能有多大看头?薛阿檀派从马直冲击云州,连冲三次,连护城河都没过,就被赫连铎击退。看得赫连铎在城头哈哈大笑,似乎勇气都恢复了许多。

赫连铎是吐谷浑部的酋长,吐谷浑部也是马背上的部落,骑兵强悍,沙陀军在骑兵上不占多大优势。因此赫连铎见如此轻松击退薛阿檀,立即大开城门,挥军冲击薛阿檀本阵。

风卷雷鸣似的,吐谷浑骑兵踢踏地上残雪,卷地乱云一般奔袭过来。

薛阿檀传令放箭,严阵以待的飞腾军立即“定点射击”,这一招李曜训练了月余,飞腾军中善射之人原就不少,此时更上了一个台阶,自然不是轻盔轻甲甚至没有盔甲的吐谷浑骑兵能够扛住的。

吐谷浑骑兵稍稍退却,却在赫连铎的大声呼喝下又开始冲锋。第一列持盾阻击的薛阿檀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