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一切安好-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机会钻研那些佛经,二来也能更好的使得佛教的慈光普照大地,给更多的人带去福音。菩提大师希望能借助军队的力量,来帮忙运佛经。”

太后道:“想来皇儿心里已经有所打算了吧。”

康熙笑道:“知子莫若母,儿臣打算派军队前去。”

之后康熙派了一支一千人的军队前往敦煌莫高窟,运了许多佛经回来。各大名寺隆重的迎接佛经的到来。而以此同时,又有许多虔诚的佛家子弟跋山涉水的前往敦煌莫高窟,之后就一生留在了那片戈壁滩上研读佛经。

☆、第一百零九章 三份信的蝴蝶效应2

小德子躬身走到李德全的跟前,轻声道:“李总管,虎臣大人已经在乾清宫等候多时了,您看要不要禀报万岁爷?”

李德全道:“虎臣大人到乾清宫多久了?”

小德子:“皇上前脚刚离开,虎臣大人后脚就到了。”

李德全道:“那是等了挺久的了,虎臣大人年纪也不小了,腿脚也不方便,估计等了这么久也够他受的,杂家去禀报皇上吧。”

李德全来到康熙的跟前恭敬的道:“皇上,虎臣大人已经在乾清宫里恭候圣驾多时了,您看?”

太后听到后,对康熙道:“皇儿,国家大事要紧,再加上虎臣大人也一把年纪了,让他久等不好,皇儿还是先回乾清宫去吧,”

于是康熙领着一群宫女侍卫回到了乾清宫。而此刻的虎臣心中忐忑不安的,因为这些年来由于年纪大了,虎臣已经基本不参与朝堂之事了,而是留在家里颐养天年了。可今天忽然接到皇上的传召,心里不免打起鼓来,于是一路上和小太监套话,虽然小太监的口风很紧,但还是被虎臣给套出了些信息,其中虎臣可以肯定的是康熙这次急招自己进宫不会是什么好事,而且从小太监的只言片语中似乎透漏出康熙的心情很糟,如今见康熙迟迟的不露面,不禁开始努力的回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事,有没有什么出格的事可能惹到这位天子。

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想到有做什么可能惹帝王生气的事,在帝王身边呆了多年,自己对康熙的忌讳还是了解很清楚的,于是这些年赋闲在家时,严格的避免做一些可能触及到帝王忌讳的事,尤其对参与皇子们的储位之争,更是避之如蛇蝎。甚至于严格要求家族中的人不得参与进去,否则一律逐出家门。

虎臣就在想难道自己千防万防还是有些家族中的人参与到皇子们的储位之争中去了,想到这虎臣感觉到两眼发黑。

就在这时听见太监尖锐的嗓音道:“皇上驾到。”

虎臣忙和乾清宫的宫女太监一同向康熙行礼道:“恭请圣安。”

康熙:“免礼平身。”

虎臣在站起来的那一刻,眼前一黑,眼看就要砸向地板,康熙和李德全眼疾手快的扶住了虎臣。

康熙朝殿外喊道:“御医,快请御医过来。”

殿外进来一个侍卫行礼道:“扎。”然后快速离去。

以此同时回过神来的小德子和小李子忙上前帮忙扶住虎臣,康熙和李德全这才放手。

康熙道:“搬条凳子来让虎臣大人躺着吧。”

四个太监忙去搬了条凳子过来,小德子和小李子小心翼翼的扶虎臣大人躺在椅子上。

虎臣刚躺下,御医就赶来了。

御医道:“参加皇上。”

康熙:“张医正,不必多礼,你去看看虎臣大人可好?”

御医躬身到虎臣的身旁,仔细的把脉了良久。

康熙道:“张医正,虎臣大人的情况如何?”

御医道:“回禀皇上,虎臣大人,没什么大碍。只是这年纪大了,身体难免会有些气血不足,再加上刚刚情绪起伏较大,一时身体难以承受,这才昏了过去。只要稍作休息就好。奴才开张补气补血的药方,虎臣大人用心将养着,很快就没事了。”

康熙道:“没事就好,你去开药方吧。开完药方,把药方给李德全就可以了。”

御医道:“奴才遵命,奴才告退。”

康熙:“李德全,你去看看药方上有什么药材?需要多少量?你直接从宫里取来连同药方一同派人送到虎臣府上吧。”

李德全道:“扎。”

虎臣大人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就看见李德全,倒退出乾清宫门的身影,马上就明白自己现在应该在乾清宫,激灵一下就醒了。

这一醒来就看见康熙就站在自己的跟前,慌忙站起来,可是起的有些急了,眼前又是一黑,就又躺下去了。

不过这次虎臣没有晕过去,他的意识还是清醒的。在他再次躺下之后,忙对康熙告罪道:“奴才君前失仪了,还请皇上恕罪,奴才的这把老骨头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康熙道:“虎臣,你躺着好好休息一下。这没什么失仪不失仪的,是朕的疏忽让你久候了,说起来还是朕的不对呢。”

虎臣听康熙的言辞和声音似乎没有怪罪的意思,心情不禁放松了些,同时心里也有些奇怪,看康熙的样子,似乎心情还不错,远不是自己猜测的那样。

不过虎臣当然不会傻到把心里的这个疑问问出来。而是道:“皇上这话可折煞奴才了,恭候圣驾是奴才的荣幸,只是奴才这身子骨不争气……”

康熙打断道:“虎臣大人,场面话就不多说了,你躺在休息休息吧。”

虎臣道:“皇上急招臣来,想必有什么要事要交代,奴才虽然老了,有些力不从心的,但恭听圣言,还是可以的,皇上召奴才前来,可是有什么旨意?”

康熙见虎臣大人神智清醒,而且脸色也好些了,再加上一个外臣躺在乾清宫也不合礼仪,于是康熙也想早点把事情解决了,把虎臣送出宫去。于是对殿内的宫女太监道:“你们都退下吧。”

宫女太监:“扎”

乾清宫里只剩下康熙和虎臣了。康熙道:“清婉公主给朕来信了。”

虎臣道:“清婉公主,远在千里之外,还能心念君父的,孝心可表啊。”

康熙没有接虎臣的话,而是道:“菩提大师也给朕来信了。”

虎臣一听,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于是道:“菩提大师找到了清婉公主梦中的那片圣地了吗?”

康熙道:“找到了,而且那里的一切和清婉公主的梦中一模一样。”

虎臣道:“恭喜皇上。”

康熙道:“虎臣,你说难道这真的是有神托梦给清婉公主吗?”

虎臣道:“清婉公主轻灵慧秀的,想来是受上天垂爱的人儿。”

康熙道:“可是朕是天子,那么为什么上天没有托梦于朕呢?“

虎臣小心翼翼的道:“上天一定是看皇上日理万机的,不忍心再在圣上的睡梦中出现,以打扰到圣上的安寝。”

☆、第一百一十章 三封信的蝴蝶效应3

康熙道:“如若真是这样就好了,就怕是上天觉的朕德行有亏。”

虎臣道:“圣上御极以来,多次力挽狂澜于大清将倾之时,爱民如子,兢兢业业的,治下了这盛世山河。圣上的德行可为万民之表,怎么会是德行有亏呢?”

康熙道:“虎臣,先不谈这些了,先谈谈清婉公主给朕的信吧。清婉公主在信中说观音菩萨又托梦于她了。”

虎臣道:“是有福兆将降临我大清吗?”

康熙道:“不是,清婉公主说今年夏天,山西马邑将会发生大旱。”

虎臣道:“这……。那皇上我们是不是要先把山西马邑的百姓转移走?”

康熙道:“虎臣,你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虎臣道:“皇上这种事,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何况上天能在梦中把敦煌莫高窟的信息传送给清婉公主,那么也就有这可能性把旱灾的消息也传达给清婉公主。”

康熙道:“可是旱灾这是国事啊,为什么上天不是直接传梦于朕啊。”

虎臣道:“皇上,自古以来的天兆有几个是直接传梦于帝王的呢?几乎所有的天兆都是传梦于帝王身旁的人的,清婉公主是您亲封的公主,所以上天这才选定了公主。”

康熙听后心里好受了些,接着道:“清婉公主在信中说,观音已经在梦中告诉她解救的方法了。”

虎臣大人道:“那恭喜皇上。”

康熙道:“可是朕疑虑的是,上天为什么不直接下场雨来解决旱灾问题,却偏偏要朕劳民伤财的费那么大的劲去解救当地的旱灾。”

虎臣道:“这也许就是山西马邑百姓的一个难逃的劫难吧。”

康熙道:“清婉公主在信中说观音菩萨,让他们在旱灾前在山西马邑修建坎儿井。”

虎臣道:“皇上,坎儿井是什么?是挖井吗?”

康熙道:“没那么简单,坎儿井朕谁没亲眼见过但有听说过。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史记》中称它为“井渠”,它在新疆的吐鲁番,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虎臣道:“圣上博闻广见令臣等佩服。”

康熙道:‘可是这可不是个小工程。“

虎臣道:“以我大清的泱泱国力,何惧之有?”

康熙道:“的确,以我大清的泱泱国力,不足为惧。朕即刻下密旨于当地官员,让他们全力配合清婉公主一行人的安排。”

虎臣道:“皇上英明。”

康熙道:“好了,不再说这个话题了,虎臣朕给你看一副画。”

虎臣双手接过,打开画卷,看着画卷上的无极刀半响道:“好刀。”

康熙道:“的确是把好刀,上面的笔迹是清婉公主未来的驸马爷林少爷的。”

虎臣道:“那这把刀是林少爷设计的?恭喜皇上觅得佳婿。”

康熙道:“是喜是忧?是福是祸?朕现在也说不准,不过朕打算把这幅图送到内务府,让他们批量生产出来,然后配置给御前侍卫。”

虎臣道:“皇上圣明。”

康熙道:“虎臣,你身体也不舒服,今天劳驾你了,你回去好好休息吧。御医说你的气血有些不足,刚刚御医已经给你开药方了,朕让人把你的药方连同你所需要的药材送到你府上了,你回去后好好将养着。”

虎臣道:“谢皇上恩典。”

康熙道:“来人呐,送虎臣大人回府。”

虎臣离开之后,康熙的深沉的眼光一会而看向安好的信,一会儿看向林成的那张无极刀图,一会儿看向菩提大师的信,脸上的表情晦暗不明。

最后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将安好和菩提大师的信件收起来,再次盯着无极刀的图看了良久,然后道:“来人。”

门外很快就进来了一名侍卫对康熙行礼道:“参见皇上。”

康熙道:“你去把这幅图送到内务府造办处,让他们尽快帮朕按照这图纸打造两百把无极刀出来。”

侍卫道:“扎。”然后躬身退出乾清宫。

康熙坐下开始写密旨。这时李德全已经回到乾清宫了,李德全见康熙正在写密旨,便恭敬地候在了一旁。

康熙写完密旨,抬头看见李德全,沉沉地道:“事情办得怎样了?”

李德全道:“皇上放心,奴才已经办妥了。”

康熙道:“你办事,朕信得过,朕这边有封送往山西马邑的密旨,你安排一下吧,八百里加急送给去。”

李德全道:“扎”

周围的宫女太监都屏气凝神的把自己当成木头人,一动也不动的,康熙忽然觉得堵得慌,尽管刚才有和虎臣说出了一些心头纠结的东西,也在虎臣的回答中解决了一些心头的纠结。可是此刻康熙的心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重了,因为从虎臣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虎臣大人对清婉公主和林成很是信任,然而这就更使得康熙担心了,康熙心里暗暗揣摩着,清婉公主和林成究竟已经博得了多少人的信任。如果他们将来万一有什么别个心思,他们将会是自己怎样强大的敌人呢?

于是康熙一边想着清婉公主和林成的能力,一边想着自己的子孙中那些个比较出色的阿哥皇孙的能力,两厢比较,心里还是没有个底,不知道自己的那些个皇子皇孙中,是否有人能够高出安好和林成一筹,将来是否有能力制服得了林成和安好?

越想康熙心头的担心就越甚,于是道:“来人,宣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即刻来乾清宫面圣。”

那夜乾清宫的灯亮了整整一夜,康熙在乾清宫检查两位阿哥的功课,检查了一晚。

☆、第一百一十一章 帝王的计谋1

送密信的人八百里加急,一路赶往山西,比林成和安好一行人早了近半个月就到了山西马邑,向当地方官宣读密旨之后,就飞鸽传书回了京城。此时的紫禁城天还没全亮,一片寂静安详。不过一向勤政的康熙已经起了,宫女们正为康熙梳头。

李德全接到饲养鸽子的太监呈上的字条,忙送给康熙。康熙打开字条,见上面写道:“启禀皇上,奴才幸不辱命,已经将密信传达给了山西马邑的地方官员。”

康熙看完字条上的字后,宫女也已经为康熙收拾妥当了。

李德全道:“皇上,早朝时间快到了。”

康熙听后,把字条递给李德全道:“烧了。“

李德全道:“扎“然后李德全把字条丢进还在燃烧着的婴孩手臂般大小的蜡烛上,纸条很快就化成了灰烬。

康熙见字条已化成了灰烬,这才转身往殿外走去,李德全和一群宫女太监忙亦步亦趋地跟上。

康熙来到殿外时,玉辇已经等候着了,一个太监见康熙快到轿门口时,就跪趴在地上,康熙踩着他的背部上了玉辇。李德全估摸着康熙已经坐稳了,对抬轿的几个太监道:“起架。”

而此时,朝堂大臣和几位已经到了参政年龄的阿哥们也已经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太和殿。先到了的大臣和阿哥们都安静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恭候着帝王的到来。

不多久大臣和阿哥们几乎都已经就位了,这时门口传来了太监特色的嗓音:“太子驾到。”

阿哥们和大臣忙跪地请安道:“臣弟给太子爷请安(微臣给太子爷请安)”

此时的太子爷只有二十出头,圣眷正浓,此刻正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睥睨众生的高贵,翩然而至,对着行礼的众人到:“免礼平身。”

几位阿哥和大臣正准备起身,就听见门口又响起了太监的声音:“皇上驾到。“

于是阿哥们和几位大臣就干脆不起身了,直接道:“参加皇上(皇阿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在几位阿哥和众位大臣的行礼声中,脚步铿锵地走到了龙椅前,一甩衣袖,在龙椅上坐下,威严的声音在寂静空旷的大殿内响了起来:“爱卿平身。”

阿哥们(大臣):“谢皇阿玛(皇上)恩典。”

李德全:“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李德全的话音刚落,索额图就站出来了,对着康熙躬身行礼道:“启奏皇上,四月卢龙大雨,坏城垣百馀丈,进入五月以来,这十几天fang县霪雨伤麦,今年以来天灾不断的,微臣担心,是不是臣等平日里对佛不恭,礼教不勤,而招致上天谴责。居于此微臣建议,皇上择吉日率领臣等祭天,替民祈福。”

太子爷出列道:“儿臣附议。”

接着几位大臣也出列道:‘臣等附议。“

康熙抚额垂首半天不出声响,大臣们和几位阿哥都战战兢兢的垂首恭立着。

太子见康熙久不出声,心里联想到康熙这些天的脸色似乎不太好看,心里担心康熙的身体健康,于是忍不住抬头看向康熙,见康熙抚额垂首,以为康熙生病了,声音焦虑而关切的问到:‘皇阿玛,您不舒服吗?“

然后太子爷对李德全喊道:“李德全,没看见皇阿玛身体不舒服吗?还不传太医。“

太子的话一出,其余的皇阿哥和众位大臣都抬头看向了康熙,看康熙那副样子,也以为康熙的龙体欠安,于是无论出于真意还是形式都向康熙问安。

一时间大殿内嘈杂起来,这时康熙抬头,看着下面众位大臣和皇子阿哥的表情,有一种看戏的感觉,半响康熙看到了这其中有太多的关心都是那样的虚伪,终究忍不住的用双手作了个向下压的姿势,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康熙道:“劳各位爱卿担心了,朕没事。只是刚刚索额图说的不错,近期天灾不断的,想来是上天在给朕警示。朕这些天来也不断的自省,朕自御极以来,是否有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而遭致上天的惩罚。朕这些天来也不断的向上天许愿道‘朕身为一国之君,如若真是朕德行有亏,而招致上天的警示,朕愿意以身受之,只希望上天能饶恕朕无辜的万千子民。’”

众位大臣和各位皇阿哥跪地道:“皇上爱民如子,是万民的福分。”

康熙摆了摆手道:“众位爱卿不必说违心话。朕心里有数。朕昨夜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中见到了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

马上就有大臣拍马屁道:“定是皇上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上天来给皇上托梦了。“

康熙道:“昨夜朕在梦中见到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托梦于朕,说是山西马邑将有大旱。”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

康熙睥睨着大殿下面的众位臣子,接着道:“观音菩萨在梦中告诉朕,说是山西马邑今年夏天的这场旱灾是山西马邑百姓逃不过的一场劫难。”

大臣们听后,一个个的开始装聋哑人,不言不语的,觉得这个时候无乱说什么都是错的,生怕一个言语不慎,而招致祸害的。

康熙看着大臣们的这种行状,自然明了大臣们的心里在打什么小九九,心里忽然升起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感。接着道:“观音菩萨在梦中给朕指了一条明路。“

大臣们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康熙道:“观音菩萨告诉朕,只要朕派人在旱灾来临前就在山西马邑,修建起坎儿井,就可以避免更大的灾难。”

太子道:“皇阿玛,儿臣愿替君父分忧,前往山西马邑,督促坎儿井的修建。”

康熙欣慰地道:“好,不愧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不愧是我大清的储君。索额图,你陪侍太子即刻前往山西马邑。”

索额图道:‘微臣遵命。“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王的计谋2

即将退朝时康熙道:“太子随朕去乾清宫,”

太子:“儿臣遵命。”

乾清宫

康熙屏退了所有的宫女太监。

太子见康熙如此的慎重,明白康熙必有重要的事情要交代,可是等了半响也不见康熙说话,于是道:“皇阿玛,近来国事繁杂的,而儿臣惭愧,儿臣才疏学浅的,不能替君父分忧解劳,致使君父日夜操劳,不得安寝的。儿臣恳请皇阿玛为我大清百姓保重龙体。“

康熙道:“胤礽,朕知道你的孝心,朕自个儿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最近朕的确不得安寝啊。进来天灾不断的,朕也担心这会不会是什么不好的天兆啊,你的诸位弟弟尚且年幼,你的大哥又远在塞外军营历练,而你又还在新婚中,朕满心的焦虑连个倾述人都没有。“

太子:“是儿臣不孝。不过君父切莫焦心,自古以来,都是祸福相依的,儿臣相信,多难兴邦。“

康熙道:“多难兴邦,好个‘多难兴邦’,若真是如此也不枉朕这段时间的操劳。“

太子:“皇阿玛,您的经天纬地之才,必将可以力揽狂澜的。引领我大清渡过这风口浪尖。”

康熙道:“胤礽,朕自八岁登基以来,经历过了风浪种种,眼前的这困难,朕的确可以渡过。真正令朕担心的是另有其事。”

太子道:“皇阿玛,难道反清复明之徒,又开始有危害我大清社稷的动作了?”

康熙道:“那些个乌合之众,朕还不放在心上。”

太子道:“皇阿玛哪是?”

康熙道:“胤礽,你还记得清婉公主吗?”

太子道:“是四年前皇阿玛亲封的那个公主吗?”

康熙道:“不错,就是她,胤礽,你对她的印象如何?”

太子回忆了一会儿道:“四年没见了,再加上,这位义妹进宫之后几乎都是呆在清婉院的,而清婉院又与外界隔绝着,后来就去宫外养病了,儿臣见过她的次数不多,所以儿臣对她不是很有印象,当年这位妹妹还年幼,而儿臣也少不更事的…。。”

康熙打断太子的话道:“胤礽,这就是朕对你最不放心的地方,你太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对于一个储君而言是件绝对危险的事,如果你没能把你的眼光练毒,那么将来你很可能会忠奸不分,很可能会因此而被身边的人背叛出卖。当年的清婉公主虽然只是个三岁的孩童,可是她却已然有着一种让人忽视不了的出尘气质。要不然她当初怎么可能会入得了朕的眼?“

太子道:“谢皇阿玛垂询,儿臣定将谨记在心。“

康熙道:“在你前往山西前,朕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但你切记要保密。“

太子道:“儿臣遵命。皇阿玛,是与清婉妹妹有关吗?“

康熙道:“不错,其实一年前清婉她并不是出宫养病去了,而她未来的驸马爷。林成少爷,也并不是去陪侍清婉公主了,他们是去周游天下了。“

太子道:“皇阿玛,可是一年前清婉妹妹不是只有六岁吗?林少爷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孩童,他们怎么可能独自的漂泊生活下来?“

康熙道:“当年朕也不相信,他们小小年纪的能在鱼龙混杂的民间活下来,可事实上,这一年以来他们非但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

接着康熙就把他从暗卫那听到的关于林成和安好的一路上的事告诉太子,太子越听心头的震撼越来越大。

临末康熙对太子语重心长的道:“尽管清婉公主名义上是朕的女儿,表面上似乎对朕也很忠诚。可是她和林成终究不是我满族的子弟,不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所以朕还是不得不防个万一,所以这回朕做了一回出尔反尔的小人,当初接到清婉公主的信件,并和虎臣商谈之后,原本定下的方案是,下密旨让地方官员配合清婉和林成修建坎儿井,然而就在拧写密旨的那一刻,朕忽然就改变了主意了,朕担心如果这次真的让地方官员配合清婉和林成修建坎儿井,最终帮助当地百姓度过了旱灾的话,当时候当地百姓只会对林成和清婉感恩戴德,而且平白的增添了他们的威望,到时候万一他们有个反心的话,我大清的阻力就大了。所以为了保证我爱新觉罗的江山代代相传,朕不惜做个小人。”

太子道:“皇阿玛,那儿臣这次前往,就是要预防清婉和林成,加入到修建坎儿井的行列中?”

康熙道:“错了,一定要让他们加入进去,因为胤礽你和索儿图都可能没办法很好的有效的引领当地官员和百姓修建好坎儿井,毕竟你们一直生活在顶层,对于农事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别到时候给办砸了了。反而坏了你的名声。”

太子道:“可是如果让他们加入的话,恐怕到时候功劳又都成了他们的了。”

康熙道:“让他们在幕后呆着,你在前面引领。”

太子道:“皇阿玛英明。可是万一他们不愿意配合呢?”

康熙道:‘如果那样的话,就说明他们的心大了,有别的想法了,那么你就让他们去捣鼓。“

太子:“那我们之前担心的问题?“

康熙道:“朕就让他们好好的风光一回,然后再让他们永远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太子道:“儿臣明白。“

康熙道:“胤礽,朕已经下密旨,让当地地方官员一看到清婉和林成他们一行人,就立刻请他们到官府里坐坐,然后把朕的意思传达给他们。如果他们真的对朕忠心的话,会按照朕的意思做的,如若不配合,那么留着只会是养虎为患。胤礽,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养尊处优的,但在这次出行中会吃很多的苦,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朕虽会派最好的侍卫来为你保驾护航,但也难免会有出现纰漏的时候,所以这一路上你自己也要多留个心眼,朕等你的好消息。“

☆、第一百一十三章 紫气东来1

安好,林成,文斌和黑子一路风尘仆仆的前往山西马邑,一路上风餐露宿,马不停蹄。终于在五月中旬赶到了山西马邑,眼看就要进入山西马邑了,可是安好写入京城的信就如同石沉大海般的,一点音讯也没有了。安好那一向风波难起的心境也不免起了涟漪。心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感。

于是安好忍不住的对林成道:“林成哥哥,我写给康熙的信件,按道理应该早被送人京城了,可是为什么那边一点声响也没有。”

林成还没回答,正在驾马车的文斌就插话道:“是啊,怎么一点音讯也没有。还有我的无极刀,到现在连个影都没有,早知道会是这样,我就直接在冀县请那位铸剑师打造了。”

林成道:“好了好了,文大哥,你一路上,念叨你的无极刀。已经念叨无数次了。我听得耳朵都长茧了。”

文斌道:“林贤弟,我多次提起那把无极刀并不是仅仅是因为我对那把刀的喜爱,希望能早日得到一把,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把无极刀到现在都没有一点消息,自从送人京城之后,就和安明贤弟写给圣上的信一样没消息了。我估摸着凭借那些个圣上安插在冀县的那些个情报人员的能力,估计信件和图纸早被送入京城了,凭我多年随侍圣上身旁,对圣上的了解来看,我猜想无极刀的图纸恐怕最终还是落到了圣上的手里。可是我想不明白的是,我打造无极刀对大清的社稷,又没什么威胁,圣上为什么会阻止我拥有无极刀呢?”

林成道:“是啊,我也想不通。无极刀图纸和信件送出去的时间相差不远,康熙接到无极刀图纸和安好的信件的时间应该差不多。那么康熙皇帝阻止文大哥拥有无极刀图,会不会与安好写给康熙的信件内容有关呢?”

安好道:“能有什么关系?信中,我只是告诉他我梦到了观音,和观音告诉我,山西马邑将有旱灾,要通过修建坎儿井,方能避过一难。除此之外,我一个字都没提无极刀的事。”

文斌道:“虽然说你信中没提到无极刀,但两份信的到信时间太过敏感凑巧的,天性多疑的帝王难免会多想。”

林成道:“也许康熙对你在信上所提的事,心存怀疑。”

安好道:“林成哥哥,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康熙对观音传梦于我,心存怀疑的话,恐怕我们接下来的计划实施起来,会是困难重重,首先,在寻求地方官的帮助这方面就会很不顺利。”

林成道:“不错,很有可能,我们修建坎儿井的时间会比预期的长很多。”

文斌道:“我更担心的是圣上非但不相信,反而怀疑,从而给我们设障碍,比方说会不是给地方官员下了什么对我们不利的密旨。”

安好和林成一时也沉默了起来。

半响安好道:“就算是这样,我们还是得尽快的前去拜访地方官员,。一来,皇上究竟是什么态度,现在还不明朗,他是不是真的有下密旨来让当地地方官员给我们设障碍也不清楚,我们只有去官府探探情况,心里才有个底,才知道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二来,修建坎儿井,涉及的人员和地域甚广,如果没有地方官员的支持,恐怕很难进行下去,甚至有可能根本就行不通。”

林成道:“好了好了,不想那么多了,也许信件和无极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