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夜唱-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畅对于船只的保养要求极严,这些水工闲着无事,便要打扫清理船甲板,每日都要洗个三五遍,这让他们根本无暇去赌博或者闲聊。
吴大海的眼光往卞平那边溜了一圈,见没有什么异样,便低声道:“都当心些,莫要胡说八道,咱们要小心做事!”
“一群河鳖,到海里抵不得什么用处,大哥你太过小心了。”
“若不是我小心,咱们早就完了。”吴大海怒瞪了插话的吴大蛟一眼。
他正待再教训兄弟几句,这时却听得上边有人叫道:“吴大海,吴大海,你上来!”
吴大海的心登的一跳,抬头望去,见叶畅已经从望楼下来,是被任命为船长的苏粗腿在唤他。
“来了,来了!”
叶畅微笑看着这个四十余岁的水工伶俐地从自己面前跑过去,然后顺着缆绳爬上望楼。因为有海风的缘故,听不见苏粗腿在上边与他说什么,只看到苏粗腿将手中的望远镜交给吴大海。
然后吴大海如同苏粗腿方才一般,手一软,那望远镜险些掉了下来。
“该死,你这厮小心些,这可是千金难买的仙家宝物,若是摔坏了,便是拿你兄弟五条性命去换也换不来……”
隐约听得苏粗腿在喝骂,叶畅哑然一笑,分明是方才被自己教训了,便又教训别人。不过听苏粗腿说,此次招来的水工当中,吴家兄弟算是侥侥者,不仅擅操船,而且肯卖力气学,故此甚得苏粗腿看中。
当然,苏粗腿也说了,这吴氏五兄弟必然不是普通渔夫水工,只怕在海上还做过一些违背大唐律的勾当。这一点叶畅不以为意,此时的海上之人,哪个不是兼营海寇的,便是那些海商,若是在茫茫大海中看到别的船,第一个念头也是能不能抢对方一票。
大海之上,现在还没有规矩,叶畅要做的,就是从这渤海开始,来确定海上的规则。
“吴大江,轮到你了!”苏粗腿的大嗓门又响了起来,吴大江抬头,看到自己的兄长失魂落魄地顺着缆绳又下来,心中不由惊疑起来。那苏船长只是给自己兄长瞧了样东西,怎么兄长就变成这模样了?
莫非,那苏船长手中的东西,竟然能摄人魂魄?
第212章 不见天家官已久
因为不敢全力的缘故,不过是四百里的航程,一共花费了叶畅两天半的时间。他是四月十一日早自登州出发,四月十三日上午,通过望远镜便看到了陆地。熟悉这片海域的向导在稍后便确认,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都里镇。
“果然,如同十一郎所言,只须判明方向,确定海道,自登州至辽东,不过是两日路程,比起长安到洛阳还要近些!”
初次出海的叶英叶挺等人在提心吊胆了二天半之后,总算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一个个欢呼道。
两艘船沿着海岸缓缓航行,寻找适合靠岸的地点,船上的水手除了不能离开岗位的舵手和操帆手,其余人都涌了出来。
两艘船共载了一百四十多人,三十名自己的水手,六十名招募的水手,再加上五十多非航海人员,这几天都挤在船上,也确实够憋闷。
在向导的指引下,两艘船顺着海岸向东北方向航行,又过了一个多时辰,便看到一处比较开阔的海道,向导欢呼一声道:“便是这里,从这水道进去,就是都里镇了!”
叶畅下令放下舢板,一艘桨划的小艇被从船上放下,艇上共载十人,其中八人划桨,一人测量,一人记录。向导见这模样,笑着道:“郎君不必如此,此地水深道阔,郎君之船,吃水并不深,可以过去,无须疑虑。”
“虽是如此,怕有暗礁呢。”叶畅笑道。
他是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若是在这里触礁沉船,便是能游上岸,损失也会非常惨重。而且,他也要为今后吃水更深的大船进出寻找安全的水道。
舢板测量得很快,毕竟只是第一次探索水道,以后会补上更详细的数据。帆船随着舢板缓缓进入到水道之中,顿时觉得,风平浪静,气候宜人。
“此地好,此地好!”有人笑道。
却是善直,他指着水道左侧,那里一个小小半岛伸了出来,半岛的本体乃是一座山:“和尚要在此山之上,树大佛像,佑护往来船只平安!”
和尚虽憨却不傻,他此话一出,饶是叶畅对释教只是平平,却也点头:“三哥既有此心,某必助之,不过此事不急切,咱们先要做的,是寻一个立脚点。”
都里镇名为镇,实际上人口并不多,散落分布的一个小镇加几个村子,总共加起来人口也就是几千人。最初注意到叶畅他们的,乃是小河河口处的无名渔村,几户渔民半耕半渔,他们的渔船正要归航,发觉这两艘在他们看来是“大船”的帆船航来,一个个都纷纷靠拢过来。
“此地多是汉人,原先高句丽人都被内迁,这数十年来,山东与安东都护的汉人流落于此,与诸胡杂居。”向导指着来人道:“偶尔有商船往来于此,故此其人并不畏外船。”
如向导所言,那些渔船靠近之后便跟在了二船之畔,远远的有人问道:“客人可是自登州来此?不知欲货贩何物,若是高丽参,某等愿为客人中人……”
渔民贫困,偶有客商来,便上来献殷勤,望着能赚几个跑腿钱。叶畅笑着探头问道:“汝等可是汉人?”
“自是汉人,自是汉人!”
“那好,汝等为我引路,何处可以上岸?”
“郎君直去都里便可靠岸!”
“都里之外呢?”叶畅并不准备去都里镇,在他看来,那儿既已经有了建筑,便不是他想要的地方了。
他要的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作画的。
几个渔民嘟囔了会儿,却说不出什么地方,叶畅也不问,极目向四周望去,只见正西方似乎没有什么建筑,便那儿一指:“那边是何处?”
“野林子。”渔民叫道。
那边是一大片茂密的树林,直伸展到海边,叶畅又问了一下那边吃水情形,得知那儿船可以靠岸,便确定了自己的落脚点。
既是树林,那么便是无主之地,少许多争执。
船靠上岸后,除了修检船的水工外,其余人都下了船,无论是水工还是工匠,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伐木。他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将船上的物资都卸下来,这需要龙门吊,而目前只能用木材来做一个简易的龙门吊。
叶畅则召来那几个渔民相询。
他们虽是渔民,出海时倒也去过不少地方,至少都里镇附近情形他们都很熟悉。都里镇加上附近村子,总共人口不过四千余人,不过再往东北去的青泥浦,人口要多一些,镇子加上村民,人口约有万人。这些渔民到过的地方,也就是在都里镇为中心,向北六七十里的范围,虽然名义上属于大唐积利州,但随着安东都护府不断西迁,大唐对这里的掌控只限于册封当地土人为官员,真正的控制力几乎是无。
不过都里镇这边是汉人为主,故此当听闻叶畅乃是大唐官员时,渔民们顿时肃然起敬,一个个下拜道:“不意又见我汉人官长矣……不知郎君来此,是出使渤海郡国,还是出使新罗?”
以往汉官来此多是承担大使之责,叶畅听得这话笑道:“都不是,我来此建一座港,听闻海外仙山更在日本以东,故此朝廷意欲在此建港为据点,寻觅海外仙山。欲建港口,须得人力,你们既是当地人,可愿来为朝廷效力?”
那渔民面色就有些讪然,他们从中原流落于此,对朝廷虽有敬意,可身为家中主要劳力,若跑来修什么港口,家中老少的吃食当如何去做?
叶畅自然明白他们的想法,便又道:“自然,绝非让你们白做,每日里论工计酬,发钱发米,你看如何?”
那几个渔民仍然犹豫,叶畅也不急,又道:“你们帮我去左右招人,招来人手,我也给你们报酬。”
这句话打动了几位渔民,他们纷纷应下,叶畅还让人买了些他们捕获的海鲜,打发他们离去。
不过直到第二天,才有人来叶畅的工地看热闹,第三天才有胆大的答应来帮工,但也是只帮半日,待这胆大的领到了每日结清的工钱之后,第五日来的人就多了起来。
都里人口少,到第十日,闻讯而来相助的也不过是四十余人,远远达不到叶畅所需要的人数。此时总算搭起了能够遮风挡雨的窝棚,简易码头也算完全建好,船上的物资被卸入仓库之中。
“下一趟便可以将沈溪的人带来,准备联络事宜。除此之外,还须派一个商队去渤海国,沿途招募人手。辽东的情形,这几天里我们也打听得差不多了。”叶畅召集主要人员在一起道:“善直师,你与叶挺率商队去渤海国,沿途多加小心。”
善直一愣:“我?”
“渤海国上下颇信释教,善直师去必有所得。”叶畅笑道。
如今辽东几乎处于完全没有管理的情形之下,各地各部,都是各行其是,只是名义上归大唐统辖。这虽然给商队带来了麻烦,但也给叶畅的大计划带来了好处,到处都是流民,也就意味着他可以放开手脚招募人手。
“二哥与我留在此处,督建港口与宿处,防备有什么意外。苏粗腿,你与叶英回登州,我们来之前已经派人去催促了,想必洛阳、修武那边的人手很快就能赶到,你们回去,若人来了就运人,人未来就运物资。”
叶畅初期至少要移近千人到这边来,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同时过来,故此他们是被打散为二百人左右一批,将分批先至登州,然后再从登州乘船到都里镇。都里人少地狭,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粮食,故此还需要叶畅自己运送至少一年的粮食。
他在里面开会,外边吴大海兄弟五人也聚在一处,吴大蛟抱怨道:“只道是来当水工的,却不料是来做苦力,每日都是伐木搬木,这位叶郎君莫非真想在这里安家立业?”
“管他想做什么,咱们兄弟在此,可不是真来当水工的。”向来阴沉少语的吴大江道:“大哥,咱们何时下手?”
吴大海摇了摇头:“你见那叶郎君身边的人么,且不说那二十余条明显是阵仗上厮杀过的汉子,便是那位和尚,还有那个南八,任随一个咱们都不是对手!”
众人都是点头,这些日子大伙凑一块,见识过善直的神力和南八的神射,他们都是极服气。
“莫说那二位,就是苏粗腿,那身功夫,无论是船上还是水中,都不在咱们之下,就是大当家的还活着,也不见得是他对手。他们人多之时,咱们还是要小心谨慎,千万勿要露出马脚来!”吴大海又道。
吴大江终究有些不服气:“也就是苏粗腿一人,其余人等,在小河小沟里折腾还可以,到了大海上,比起咱们还是差得远。”
“老二,便是在海上,你夺了船,这些人如何处置?”
“自然是扔到水里喂鱼鳖。”
“那凭着咱们五个人,能驾走几艘船?”
这一来,吴大江才不吭声了,就算他们五人侥幸被分在一条船上,并且成功夺得了那条船,他们五个根本不可能将那船开快来。另一条船上的人反击,他们再精通水性,也抵不过对方人多。
“而且,这船是宝贝,你们忘了,那位郎君手中的望远镜、指南针,更是宝贝!”吴大海又道:“不晓得你们是什么想法,我看到那望远镜之后,只有一个念头,这定是仙家宝物,给它盯上了,便是跑出十几里,也非得给它追回来!”
众人又是连连点头,对那望远镜,近乎崇拜。唯有海上之人,才明白这玩意儿有什么意义,若再与指南针相配合,可以说再远的海上,只要补给充足船只牢固,他们都有把握。
“还有,夺了船,我们去哪儿?南边是去不了的,大当家虽死,可追缉我们的事情却并未放松!莫非逃到新罗去?与其那样,倒还不如在这里……”
“大哥,我倒不是说非要现在就动手,只是不知道这般当苦力,何时才是个头啊。”吴大江抱怨道:“你瞅他们管得多严,每日行动举止,比坐牢还管得多!”
“他们能做到,我们自然也能做到!”吴大海摇头道:“我看这位叶郎君,确实是个有大本事的人,咱们为何打不过官兵,恰恰就是缺叶郎君这样有本事的。如今咱们跟在身边,好生学着一些,也可以乘机结交些人物。你们看都里来的那些渔夫,咱们就可以结交,若是今后起事,他们也是一股助力!”
“是,大哥说得是,我只以为大哥是真想给那位叶郎君当牛当马了呢,既然大哥不忘为大当家报仇之事,我就放心了。”吴大江道。
“你们也得小心些,平日里少往一起凑,便是在一起,也要口风紧些!”
正说话间,突然听得有人道:“吴大海,吴大海!”
吴大海一愣,肃然而立:“在此!”
“过来,与某准备好了,咱们要回登州!”
喊吴大海的乃是叶挺,吴大海跟了过去,见见那个卞平已经在叶挺身边了。吴大海横了这厮一眼,这厮倒是个伶俐的,每次拍马屁总少不了他。
“回登州?”
“正是,此次回去可就要快些,还得自登州运一批粮食、物资来。”叶挺笑道:“你们立刻去准备,苏粗腿说你乃是水工中最好的一个,让我看看你的本领!”
“是!”吴大海心中欢喜,他的兄弟们则在后边挤眉弄眼。
这可是瞌睡遇到枕头了,此前他们兄弟都跟在苏粗腿身边,虽然有贼心,却被苏粗腿压制住,并没有胆子真正做什么。但跟着这个叶挺则不然,虽然叶挺武勇也胜过一般之人,但在海上,却比旱鸭子好不得哪儿去。
当然,这是与吴氏五兄弟相比,实际上叶挺学习航海也是相当努力的,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愿,也是叶畅的交待。
“怎么好端端的要回登州?”吴大海凑在叶挺身边问道:“咱们的粮食还够啊。”
他们第一船载来的东西中,最多的便是粮食。叶挺瞪了吴大海一眼:“就你问多,会有更多人来此呢,只靠着如今的人手,何时才能将码头彻底建成!”
第213章 大汉故疆炎黄壤
先是回登州的船队开拔,然后是去往渤海的商队离开,转眼之间,营地里就只剩余四五十人了。加上那些来帮工的都里镇本地人,人数也少了大半。
“这位郎君,咱们这怎么少了如此多人?”一个都里镇在此帮工的人涎着脸向叶安问道。
叶安乃是留在此处的叶氏族人之一,也是跟随叶畅到过陇右的十余名族人中的一个。叶英、叶挺被派出去之后,他便成了新的负责人之一。听得那帮工相询,叶安瞪起眼道:“好生做事,问那么多做甚,你这厮就是爱偷懒,故此每日领工钱,你这厮最少,且看看那边的詹大,人家做事才是做事模样!”
“那厮家里给他说了一房媳妇儿,正在攒彩礼钱呢。”帮工嘻嘻笑道:“咱们这男多女少,不想娶了胡女,就得多攒些彩礼钱,若是郎君给咱们也说上一房媳妇,咱们也卖死力气!”
叶安拿这厮也有些无奈,比叶英叶挺,他性子偏绵软了一些,当下就是瞪了一眼,不理会他便走了。
但当日下午,叶安就发觉不对。
那帮工径直离开,就没有再回来,和他一般离开的,还有四五人。
到了次日,一半帮工都没有来,第三日,干脆就一个人都没有出现,连那干活极卖气力的詹大,也不曾到营地来。
叶安心知不对,便去寻叶畅禀报,叶畅与南八等人正在勘察周边地形,听得此语,顿时皱起了眉。
“看来有人不愿意咱们继续施工啊。”南八咧嘴笑了笑,舔了舔嘴角。
他性子虽然直,却不是没有头脑的,更何况叶畅逼着他看些兵书,还一有空就与他探讨,偶尔也将历史上的各场战争拿出来和他点评。
“唔,我们去镇子里先打听打听,此事不能退缩,一退缩什么样的猫狗就都欺到咱们头上来了。”叶畅道。
从他们所处的海边林地,到都里镇不足十里,贴着海边沙滩前行,路倒是很好走,小半时辰就到了镇子。
“就是那小子?”
“正是。那小子模样,怎么也看不出像个官儿……”
“呸,你见过这般模样的官么,身边带的没有一个官兵,尽是些什么货色。况且,就算真是官,这是哪儿,这是都里,大唐朝廷,管得着咱们?”
镇子里几个人远远盯着叶畅一行,小声交换着彼此的意见。在他们的注视下,叶畅带着八个人,缓步于都里的街道上。
与其说是街道,倒不如说就是一条短巷,叶畅甚至觉得,这个名为“镇”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吴泽陂繁荣。
这也难怪,太宗皇帝征高句丽成功之后,就两次共从高句丽迁了二十余万人回中原安置,而都里镇靠近山东,正是迁走人较多的所在。虽然经过数十年,辽东人口滋长,又渐有所恢复,不过都里不适合农耕,故此人口还是有限。
人口少也有少的好处,眯着眼睛看着这些由窝棚、土坯组成的建筑物,叶畅微微笑起来。
唯一能引起他注意的是镇最北的那幢大屋,在一片低矮的建筑中,这幢大宅院分外惹眼。
乃是都里镇唯一的大户人家高家的屋子,叶畅这些时间已经打听过了,这高氏据说还是前高句丽国的宗亲,只不过相隔太远,故此一直缩在偏僻山沟之中。这也是他们家的幸运,大唐对辽东的控制力渐渐退散之后,他们便又搬了出来,迁到了都里镇,渐成都里镇的大户。
都里镇上的汉人,大半都是这高家的佃户,剩余人等,也多要依靠高家。此时叶畅已经打听清楚,那些帮工们离开的原因,是高家要忙着开荒,将佃户全都召回,导致叶畅的工地上几十个来打零工的也全部离开了。
高家选择此时“开荒”,时机倒是拿捍得巧妙,叶畅的两艘船和商队都离开,带走了一百余人,如今还跟叶畅一起留在都里镇的,只有五十人罢了。
因此,叶畅来时只带了八个人,其余人都在营地开始布防,以免出现什么意外。
高家不过是土豪,家里有个二三十号打手就不错了,平日里有事,无非是招呼家中的佃户出人出力。在叶畅看来,这是一群土鸡瓦狗,自己带着南霁云等八人,安全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前面的郎君,请等一下。”
他们在都里镇转了一圈,正准备回头,听得身后有人叫道。叶畅转身望去,只见一身着丝绸的胖大汉子腾腾走了过来。
随他一起过来的,还有十余个随从。
“不知阁下有何吩咐?”叶畅站住之后问道。
那胖大汉子笑着拱手:“某乃都里镇里正高公家管家……”
听他象绕口令一般说出自己的头衔,只畅只是凝视不语。那胖大汉子心中微微一惊,这少年郎君方才在街上询问说话时,都说他挺和气的,不像是一个官员,如今来看,倒是有几分官威。
莫非……他真是大唐派来的官员?
“某姓盖,奉家主人之命,请郎君前去相见。”
叶畅微微一笑:“贵主人这里正之职,可是大唐任命?”
“这个……这个……”
“便是大唐任命过了,这个区区里正,可是几品官?某乃六品官,他这个微末大的吏员,不来拜见某,还要某去相见?”
盖管家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郎君这个六品官,亦只是郎君自称,不见郎君有朝廷印绶。况且,此处自古以来乃高句丽故地,郎君这个大唐的官职,怕是管不着这里!”
“笑话,高句丽故地?大汉建襄平郡时,高句丽何在?”叶畅顿时笑了,和我汉人说自古以来?
盖管家见识有限,只知晓汉朝,至于汉朝时是否统治了辽东,他就完全不清楚了,看叶畅这模样,他料想争辩这个是占不着便宜的——他毕竟不是新罗人。故此,他正色道:“无论如何,这都里附近,为我家主人所有,郎君不请自来,擅伐我家山林,还请给我家主人一个交待!”
“山林是你家的?”叶畅沉吟了一会儿:“那好,我这就去拜访你家主人!”
叶畅根本不相信山林是这高句丽人家的,这不过是逼他就范的鬼话,此地连大唐都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何况是一区区土豪。他跟着盖管家回头,那边便有一人落在后头,乘着所有人注意力都在叶畅身上的机会,转眼间跑了。
莫说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便是注意到了,盖管家也会不以为意。到了高家,叶畅便知道这种不以为意原因是什么了,高家门前,竟然站着百余人,一个个横眉竖眼,满是敌意地看着叶畅一行。
他们将叶畅拦住,叶畅不由得冷笑起来。
“盖管家,这是何意?”
“哦,还请郎君稍等,我这就去通禀一声。”
盖管家说完径直进了大门,南霁云凑到叶畅耳畔:“可要动手?”
“不急,他们人不少。”
“土鸡瓦狗,插标卖首耳。”
南霁云倒是豪气,叶畅看了看那百余名汉子,在其中甚至还看到了前些时日去他的工地上做零工的人。那人虽然努力做出凶狠的模样,可是与叶畅目光相对,忍不住又回避过去。
“唔,大多还是汉人,只有那些衣裳光鲜的,看来是高句丽人或者其余胡人。”叶畅心中暗想。
这些汉人放到中原,倒也是凶悍之辈,否则哪里会到辽东来讨生活。但放在上过战场的叶畅、南霁云眼中,也就是一般罢了,比较杀气,他们手里最多有一条人命,哪比得过叶畅和南霁云这样杀了几十人的。
那姓高的主人并没有让叶畅等太久,片刻之后,就听到里头有人喊:“请大唐叶郎君入内拜见。”
随着这一声喊,堵着路的人开始稀稀拉拉地散开,将中间的道路让了出来。叶畅又是一笑:“拜见,拜见……呵呵。”
他举步上前,身边护卫跟着他到了门前,但叶畅入内之后,又有人将南霁云等拦住:“只准叶郎君入内,其余闲杂,还在是外等着吧。”
“我乃叶郎君亲随,向来是不离身的,还请容我相随,行个方便。”南霁云上前陪笑着道,顺手便将一小串制钱塞了过去。那人接过制钱,顿时眉开眼笑,点头道:“那好,就你一人……不过你的弓箭可得留在外头。”
南霁云将弓箭交与同伴,自己跟了上去,叶畅与他来到正堂门前,正待入内,又有人上前拦着:“二位身上的刀剑,还请摘下。”
叶畅拔出剑,将剑交与对方,身上的剑鞘却还留着。那人见剑已经到了手,也不多说,于是叶畅与南霁云便进了屋内。
屋里点着火把,两边仍有壮汉,正中间坐着一人,那盖胖子便在其侧。见叶畅进来,盖胖子道:“还不速速来拜见我家主人!”
叶畅缓步向前,目光在屋中一打量,两边站着的都是壮汉,更有两个壮汉就在高倨而坐的那人左右。叶畅冷笑道:“盖管家,你大约没有向坐在这里的这个匹夫说清楚,某乃大唐贵官,理当是这个匹夫来拜某!”
他目光犀利,一见之下,便知道盖管家是被推出来的货色,真正拿主意的,还是坐在此处的这个姓高的。这厮大约是见自己在建码头,看起来有久居之意,故此才摆出这副模样。
若是叶畅真去拜见他,那么就证明叶畅背后并没有太多的来自大唐的支持,反之,他也可以将盖管家推出来,只说盖管家不懂事,没有处理好。
此时见叶畅如此狂妄,他也不禁心中有气,高句丽人通华语者多,更何况他居于都里镇,他们家族发家起来,靠的就是与汉人来辽东收货的客商做中人。
他轻咳一声:“某高宝晟,与安西副节度高公乃兄弟辈,你是什么人物,竟然敢冒充上国官员?”
“安西副节度?”听得这个官衔,叶畅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此时安西节度副使,便是高仙芝,他正经营西域,颇立战功,声名赫赫。在其人帐下,亦是名将如云。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只不过早就入了大唐,这高宝晟大约听说过他的名头,知道他在大唐乃是一方重将,故此拉过来当大旗。
“阁下既是安西节度亲族,为何如此失礼,对朝廷命官如此不恭?”叶畅的语气稍缓了缓道。
“实是远悬海外,不沐皇恩,无法分辨郎君是真是假。”高宝晟听出叶畅口气放缓,心中一定:“郎君在我家山林伐木建营,不知是为何?”
“朝廷自有安排,非你所能知。”叶畅道:“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说那边乃是你家山林,不免虚枉。”
高宝晟哈哈大笑起来,他站起身,双手一划:“这都里镇左右田土山林,尽皆我高家之财,大唐天子离得太远,哪里管得到这边?”
他见叶畅似乎有几分忌惮高仙芝,心中得意,虽然口中说得客气,但态度却变得更加强硬。顿了一顿之后,他又道:“大唐官员,偶尔来都里,也都是赴使海外,随同亦有大量军士护卫,未有如郎君一般者。郎君最好还是实话实说,究竟为何而来,若是高某能行个方便,自然帮你一把,否则的话……休怪高某不知礼数!”
“如何个不知礼数法?”叶畅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郎君试试便知道了。”
“既是如此……”叶畅沉吟起来,然后说道:“阁下既然想知道,那我就实说了,这辽东故地,原为汉人之疆土,我来此处,自是收复汉人故地,你,不过是边夷野胡,丧家之犬,失巢之雀,僭占汉人疆土,亦敢自诩为主?”
叶畅突然翻脸责骂,高宝晟勃然大怒,冷笑着道:“好,好,今日你就休想离开……”
他话声未落,叶畅身后的南霁云突然大步前突,高宝晟身边的护卫早有准备,顿时扑将上来。南霁云佩剑亦解,而高宝晟的护卫手中则各执兵刃。他们向南霁云围来,南霁云不得不闪,他们立时逼了过去。
“汉狗,好大的贼胆!”见到这一幕,高宝晟冷笑着道。
第214章 碎颅裂脑效韩郎
然而,当高宝晟的护卫注意力被南霁云吸引过去时,叶畅开始向前了。
高宝晟毕竟只是一方土豪,手下护卫虽然也是孔武有力悍勇之徒,却对如何护卫自己的主人并不在行,而且战斗一发生,他们几乎本能地就往前冲。
南霁云向旁边闪过,便将他们吸引开,让叶畅与高宝晟之间成了一片坦途。
不过是五步之遥,叶畅快步向前,与此同时,一扯腰间活扣,挂在腰间的剑柄便到了他的手中。
高宝晟这时注意力才从南霁云身上转到了叶畅身上,只见叶畅手中抡起了剑柄,他惊骇欲绝,尖声大喝:“救命!”
一边喊,一边后退,顺手便将那盖管家拉了过来。
叶畅的剑柄已经扫下,狠狠砸在高宝晟的额角。
叶畅的剑柄可不是薄铁皮或者木片,而是镔铁,在他手中,与一根铁棍没有什么区别。
盖管家只听得一声喀响,吓得他大叫,然后觉得脸上一热,湿湿咸咸的东西都溅入了他的口中。歪过头去看时,只见高宝晟额头已扁下去一块,整个人软软地向他倒来。
盖管家再次大叫起来,用和他胖大的身形不相称的敏捷,飞闪过去,任高宝晟的尸体摔倒在地上。
“企图谋害大唐官员的逆贼高宝晟已死,其余人等,谁还欲反?”叶畅厉声喝道。
屋子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