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合大拳师-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凤吟是错着身子,双手领着奉尧的一臂,控住了肩肘腕,就控制了一半身子,认奉尧发狠他那条胳膊也过不来。
但是光控臂膀人还能走脱,袁奉尧也是这么认为的。高明的就在这,凤吟那腿脚又正好错别着奉尧的腿,奉尧的身子就被凤吟别成了一个歪斜扭曲的麻花。
别说脱身,不管是凤吟加劲还是放劲,他都得摔倒。
凤吟顺着奉尧失重的方显一松步子一捋带,袁奉尧的身子就小孩一般离了地,跟放风筝似的轻飘飘就被凤吟从身子右边拽到了左边。
中间是个贴着墙的半圆桌,两边一边一把椅子。
凤吟就算是从进门左手的椅子,给他悠到了右边的椅子处。袁奉尧被带着,也连同自己拽得,就转了个大半圆,凤吟就在里边转了个回身,这要不是凤吟拉着他,早甩出去了。
转到右边后,离着椅子还有一段距离,凤吟就身子侧立一帖,袁奉尧那高大的身躯又转变直,两腿就离了地,“顿”一下一屁股就坐在了椅子上。
袁风吟收了手,袁奉尧扶着椅子背还有点转不过向来。
过了一阵袁奉尧才转回神儿来,唏嘘接连:“嘿,行,行诶,凤吟,你行了。啊呀这一手耍得,这是什么玩意儿?哪里边的这是?行嘿。你教教我,看我这基础能不能学会?”
从这就看出袁奉尧这个人了,是成就大事的人,错做战场不能适合他的风格,就一点没有生气或者妒忌。
这气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就哥哥弟弟之间也是有些攀比的,而这一种,就仿佛袁成祥看袁奉尧出息了一般,只有高兴与欣慰。这已然是放手天下了。
其实拳之理法虽然与大道,与兵法通。但是有一样,拳法只对个人负责,兵法却是对三军,对天下负责,这不能儿戏。
所以拳法到了高境界,越随心所欲,越无心意越好,这如同出家如禅的道理一般。但兵法为治国平天下,为用,为入世。大将气度可以气聚神凝,可以气定神闲,但用兵布阵却不能单凭感觉而来,必须考究细微,明察秋毫。
治国大道,可以法于自然,无为清闲。但平定天下却万不可不守法度,不明虚实。
所以从这点上讲,武功高深处,又与兵法权谋追求的境界不同。
当初姬夫子就看破了这点,才解甲归田,马放南山,连大枪都不要了,转而追求人体与天地的关联。
凤吟是个做学问的人,或者说是个理论家,真实施起来,或者就会陷入桎栲,不一定能下得去手。这种情形自古就有,想那法家韩非子,那是何等不凡,站在诸子百家基础之上,身感心受,将人性琢磨透了,精通刑名法术之学,为战国最后一家,法家之集大成者。一早便整编了完善全面的《韩非子》五十五篇,《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涵盖了天地古今,未来形势,找出了一条永恒定律。毫不客气地分析了各家思想中心,处理方式,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将群与群人与人之间各类关系各类情形之下的最有效的处理管理方法呈现出来。但终究志在学问,不在施行,所谓的哲学家,思想家。如此厉害的角色,精通“法术势”权谋制人之道,刚一出道却被他人所“谋”,虽是志在如此,却也令人感慨。然此论却在秦王与李斯手上得以实施,凭借此法横扫八荒,一统六合。类似之事常有,这些就没必要跟袁奉尧探讨了。
“这是个龙形。”凤吟淡淡道,放眼天下,万里河山,这个小小的龙形,道理虽深,却也渺小了许多。
“龙形?龙形能出这个?你容我想想。”想了半天袁奉尧也没想明白,最后一拍大腿道:“上菜!晌午不走了,就在这吃。”
“呵呵呵呵!”凤吟乐起来。
一招呼就进来一个嫚子,奉尧探头望外看了看,对嫚子道:“一住找个伙计,去河西,把那马牵过来。让我老弟摸摸什么感觉。”
一出门的时间竟然看到了袁百禄兄弟几个,应该是给老奶奶拜年刚出来,就道了一声“老二哥好啊。哦,三哥好,大哥好。”
外边是袁百禄,袁百福,袁百岁兄弟,还有个南边菜园的庄家把式头儿,都是一族。
袁百禄看到袁奉尧差点没认出来,又加上突然从凤吟屋出来,只是胡乱答应着。实际在那个时代,尊卑相对是比辈份要紧的,特别出了五服的。这么一叫到显得袁奉尧非常通情达理。
袁凤吟跟在后边,袁百禄几个也是差点没认出来,凤吟过去不说话,几个也老不看见他,根本不打招呼,大过年的一时都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了。
袁凤吟不爱说话,落落大方地看着他们,几个人低头哈腰,袁百禄突然道了一声:“小四少爷好”。
后边三个把头也跟着这么叫,从前都没过。也没什么来往,袁百禄他大哥,三弟都示意袁百禄回去,眼看吃晌饭了。袁百禄却迟迟不动。
看这二人一字平肩,一般威武谦和,袁奉尧透着些豁达,袁凤吟透着点文质。怎么看都感觉二人跟袁三魁像些,特别是身形。袁百禄就不禁想起些往事来,心道,三少爷一直盼着这个孩子成龙成虎,就差这一年半载就没能看到,看孩子现在出落的多好,想着眼前竟然模糊起来,含着那么点泪花。
袁百岁碰了他一下,小声道:“二哥。”
“哦哦”,袁百禄这才反应过来,道:“小四少爷,我们老哥几个先告辞了,不必送,不必送。”
正这时候那边向楠提着大氅往这边送,一看这阵势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姑娘机灵,还是走过来了,呵呵笑着道“大家好啊!”
大过年的都高兴,即便只是嗯哼一声都带着喜庆,这老哥几个又赶忙还礼,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人,看看奉尧又看看凤吟。
凤吟也没多少,道:“拿过来了啊。”就去接那大氅。袁百禄抢一步接过来,“啪”一抖,展开来,这个太熟悉了。
这个是当初袁三魁赴约与一人比武时的那个早晨,跟袁百禄道:“百禄,你给我撑着点大氅,咱出门就带着点点仪式,大早就得带出这精神,今天稳赢,提前感受一下。”
袁百禄就给三魁在身后把衣裳撑起来,三魁很有滋味地穿进袖子,身子一缩就进去了,胳膊徐徐平展,然后伸个懒腰做个呼吸,貌似平庸,但很显功夫。看着只是被人侍候着伸个懒腰,实际一下子就把筋骨拔开,又逐次开合贯通,理了一遍,那骨节,特别是后背上“咯嘣”连响,气血就被激活般通顺起来,再将心神收敛,一天都带着精神与霸气。
袁凤吟也见过这个,虽然不是大早了,但还是一转身将身子裹住,让那胳膊慢慢展开穿出,平静威严。穿上后缓缓转一转手臂,隐隐带着点裹翻伸缩,拉一拉肩背,突然就荣光焕发,精神百倍。
袁百禄一旁满眼欢笑地看着,投以赞许与羡慕之色,心里却也是千般滋味。也上去拍了拍凤吟的后背,凤吟不见外,没那么多规矩,也没一惊一乍地,很会意地温和一笑。
正这时听到门外马蹄声响,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袁奉尧知道怎么回事,率先迎出去,见一家仆骑一骑带两骑。
仆人翻身下马,“吁吁”连声拉住缰绳,先给众人问了安,又对奉尧道:“少爷,大年初一,我就没带枪来。”
“行!”奉尧答应着,转头看着凤吟很满意的笑着。
果然是好马,不爱名马非英雄。
第四十四章 不爱名马非英雄
第四十四章不爱名马非英雄
《拾遗记》中渲染八骏英姿:“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
虽说渲染夸张,却形象具体,跃然纸上,让人精神为之振奋。
就毛色上,凤吟一直以为袁奉尧要送他的会是一匹红段子般的“决波騟”,或者焦茶华骝那一类,虽非乌骓那般刚猛威风,又不似白雪一般通体透着纯洁神圣,该当是枣红或者土黄一类透着一种或华贵的王者之气或敦敏的霸者之气。没想到却是一匹玉花青骢马,微微透着点灰白霜色,就像白霜铺铁石。
但只是一眼望去,凤吟就喜欢上了,过去他从没想到会与一匹如此花色的斑点骢马成为生死伙伴。
怎么看怎么不像是马,此马结构匀称,鬐甲高而丰实,脊背却很平,四肢肌腱发达,肌肉滚动间透着坚韧与弹性,背腰较短,却透着力道,尻是窄型的,又显得通体流畅结实,尾础较高,尾巴根轻扬。气质敏锐而温顺,颈长而优美,这就是说有着很长的喉勒,颈部弯曲喉勒上的气管就大,耐力自然就强。最关键是那马首,明显的是阿拉伯品种,却因配着那一身白底青麟斑,显得头角额崖。通常阿拉伯马的头小而优美,脑门突起,嘴腮修长,是楔子形,大眼睛大鼻孔。眼睛间有细小的前额凸,这可以调节血脉,能在干旱的沙漠之中生活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匹虽非直梁,却也顺溜而下,弧度优美,额角很宽,眼下有凹谷,远看去就像自眼框而起有两道额角斜插而上,一伏一扬似有心思,为龙骏之相,又通人性。鬃毛长而微卷,有小波纹,稍尾带有微微焦茶色,陪一身青灰的鳞形雪花斑,显得平易近人却又高深莫测。
这马就是一匹裸马,没上鞍套。而且一看就很少被驾驭,身上没有一丝马鞍肚带上过的痕迹。凤吟看着喜欢,慢慢靠近,轻轻抚mo,那马略显戒备地轻扬一下下巴,却又不拒不愠。凤吟的手悄悄抚在它背上,自头角而下,直到尻尾,果然是阿拉伯马,是五节腰椎骨,十七条对肋,通常的马是六节腰椎骨,十八条对肋,而阿拉伯马却又特殊情况。如此后肢强壮,骨头紧密。
太好了,静若秀女,又含着疾蹄愤威之势,雷霆万钧一触即发之态,此非气勇血勇,乃为神勇。这气质跟凤吟道有些许的相像。
其实凤吟对这些并不太了解,上次去归化贩马也只是很小的数目,简单学了一点驱领经验。关于分辨阿拉伯马,还是买明伦告诉他的。买明伦曾叙说:“阿拉说:‘我称你为马,为阿拉伯马,我将喜乐挂在你的额毛上,你是其他动物的主人。你无论往哪里去,人都要跟从你。你可以没有双翼而飞行。丰富在他的背上,幸运从你的沉思而来’。”
此时看来,确实有这般感觉,凤吟穿着白色英雄氅倚马而立,正衬得他英姿飒爽,这是好马,凤吟就有点舍不得骑。
“怎么样?上去走一圈?”奉尧道:“我怕训顺溜了,故意留着几分野性没条理,没成想我拢不住它,它见了你却没了脾气,嘿!看来对上眼了,呵呵呵。”
凤吟道:“先喂着吧,不忙。”然后一看身边的伙计,那伙计就试探着接过来,牵着走了。
看这走像,平稳大气,气定神闲。
袁奉尧道:“凤吟,你看到没有,后面右边那蹄子上有一道白,白下边是一道黑,这就有讲究了。”
凤吟想着,是这些骏马都根据花色有些名字,什么踏雪踢雪流星赶月之类的。
“这叫马踏飞燕,但哥哥送给你又有了别的名字”,袁奉尧说着与凤吟就往屋里走,看着袁百禄这几位道:“这叫做‘黑白两道’。”
凤吟爱马,好男儿幼时都幻想舞刀弄棒,驰骋疆场。再是因为拳法来自战场。
因普有言,心意六合拳为武穆王岳飞所创,乃决战沙场所用杀敌护国的拳法。
且不说到底是真实还是附会,就那传下来的《九要论》却非统帅三军,明天地道理,今古大义,又通晓绝杀之术之圣贤不能写成。即便不是如此,那供奉岳武穆,信奉“精忠报国”四字却不假。而此路拳法,虽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大气磅礴,士气高涨,却无跳跃挑逗之法。虽无高来高去的腿法,却根基在腿,步法灵活,窜纵来往,周转起落。所谓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这个腿并非单纯指腿击法,而更多是说步法。身法讲束而为一,步法是鸡腿龙身,没有马步,就是为了上步快,身子压成一片,以一贯之,冲杀自如。这正是“步是战马”的道理,也是个秘密。那腿不是起腿踢人的腿,而是战马奔踏之腿。所以虽然马步合于骑马身姿,但夫子依“以枪化拳”之理,将这马也化入身上,取了驰骋方便的鸡腿槐虫步,舍弃了开裆马步,为得就是这一快。
说书的都道:“赤兔马快,刀沉力猛!”练的就是这个别扭劲儿,走鸡步龙身,就类似骑马,一旦配合上了,人马合一,那舞动兵刃才能得心应手。
所以,形意拳明显是个枪架子,却是带了“马”的枪架子。都道形意步,形意步,强调“行意”,这个行步,是有道道的。
凤吟喜欢马,要得就是这个“行意”,周身六合,即便根基差池一些,只要合到点上,却也能发挥出极大的优势,但若能得着好马,那更是如虎添翼。
凤吟被袁奉尧推着往屋里走,也确实外边有点冷了,一拨人就被撂在那里等,凤吟回头看到袁百禄满脸感情,道:“百禄哥,回头我找你。”
袁百禄“哎哎”几声,也随着老兄弟几个出去了,他还真有事情要跟凤吟讲。
回了屋子,向楠自然就退下了,不陪客。
凤吟跟奉尧刚坐下,外边又吵吵起来,听声音是袁奉举来了。
叫凤吟小四少爷,实际有好几套讲法。自己家道他是老五,是从北房的学堂来的,五爷的俩孙子袁奉勤,袁奉俭,袁广宽俩孙子袁奉科跟袁奉举,再有凤吟大姑姑家的孩子叫袁贵梧。
实际袁奉科袁奉举跟袁凤吟的关系已经远了,正在五服边上,他跟袁奉尧的关系到近一分。
叫袁凤吟小四少爷,是从袁奉琪,袁奉勤,袁奉俭这来的。老奶奶共五个儿子,广和,广慈,广济,广熙,广阔。但是头三个都不当儿子待了。广济真没浪费了名字,自小就出家去了五台山。那个时间有点乱,真应了狡兔三窟一说,广慈小时候就过继出去了。广和不是老太太亲生,虽说是个长子,但跟家里不和,颇有志气,算是奋发图强,以求闻达,不要家里一分钱,早早就去了京里谋仕途。
四爷袁广熙实际上个是最没出息的,但又是最得老奶奶喜欢的,可撑家业。老老实实窝在家里,到混了个大爷。
袁奉眠是广慈二爷的独苗孙子,也就小时候在家里住过一阵,大了就接走了,隔两辈了,早不亲了。成字趟上的闺女女婿都不跟这走动了。属凤吟最小,小时间也有这么算的,凤吟是老五,但外人都没叫他五爷的,现在大了,反而不好论了,就一含糊称了小四少爷,却也恰当。
果然是袁奉举来了,他是跟他爹爹一起来到,袁成启,后边还有袁奉勤,袁奉俭。
袁奉尧听到声先迎了出去,宛如主人一般:“大叔好,本来上午就要过去看大爷爷的,在这一耽搁就得下午去了。哎呦,成铭叔好,成铭叔也回来了。下午一并,下午一并。”
那边几个叔叔也都道:“奉尧啊,见过就好了,见过就好了。”
后边三个弟弟也跟着叫大哥好,本来奉尧家跟这边排不上,但一旦说到一起了,他却是个大哥。
袁奉尧就把奉举,奉勤奉俭兄弟三个给拦下了。过年嘛,高兴,那老哥两个也没栏。
如此看来,这一大家子也不少兄弟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第四十五章 不为朝廷为家园
第四十五章不为朝廷为家园
清穆宗同治五年;丙寅年,虎年,公元1866年。
大年初一,周家口瑞昌家北房这边几个小弟兄人都齐了,又添了几把椅子,菜也陆续上来了。
寒暄之后,进入正题,牵扯的却是国家大事,凤吟不爱听也得听着,也得学着点了。
奉俭岁数不大,知道的却最多。
这几年接连发生了好些撼动国威的大事,自英国鸦片战争之后,西洋列强的大炮轰开了大清闭关的大门,“见者有份,盟国平等”,弱国无外交,大清被迫与各国陆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设租界,开放港口,更有外国兵船可以到各港口巡查贸易。
内忧外患,大清开朝,“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确实是“士敦诗礼,民安耕凿,萑苻夜息,桁杨昼静,行旅歌于途,商贾嬉于市。即梯山航海,沐日浴月之乡,欣欣蒸蒸,无远弗及”。
自康熙一朝,平复疆土,划清国界,摆脱了明清之际的混乱与动荡,走向和平与安定,维持了长达130余年的康乾盛世。“天祚神圣,六合雍和”。
之后却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大国,不稀蛮夷”,。
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拒绝外来思想与贸易,闭关锁国禁海拒外。古老的中国在世界的舞台逐渐落后。
当然也有认为开始就是个落后,讲满清入主中原,造成社会大倒退。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记载:“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
“摊丁入亩”的税制牢牢地将农民固定在贫瘠的土地上,扼杀了产业化的苗头。
英国特使马戛尼在乾隆后期的出使日记中指出:“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因立场不同,且不论是非曲直。实际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贸易自古就是有的,只不过因为“夏内夷外”,“唯我独尊,八方来朝”这些优越自大的思想而不视为贸易,唤作朝贡,设立理藩院,以对待藩属国一般对待贡品贸易,似乎单纯图那三跪九叩的体面。当然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不在当朝,这里也就敢说这么几句。
袁家的爷们,特别练夫子拳的,都有心存天下,精忠报国之志,信奉国难自有忠魂出,不为朝廷为社稷。说起文武官员这些袁凤吟没感觉,但提起黎民百姓来,袁凤吟也来精神。
袁奉俭就一一数念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大事,说到故事累计的问题,终于出现了后果,并如黄河决堤一般爆发,不可收拾。不说远的,就说现在这个娃娃皇帝,自辛酉政变,垂帘听政之后国内这些未平的乱事。
除去长江南北最大的发逆于捻子,还有好些周边苦民的暴动。
同治元年至今三年,东北小战不断。边外七镇的松花江阿勒楚喀荒山嘴子等地的数百农民随张玉举行反清起义。
是年夏,曾参咸丰年间李凤奎起义的热河金矿工人葛成隆与王天汉来到三姓城以贩卖鱼炭为掩护,与黑背金矿首领谢福立集合农民,矿工由最初四五百人发展到万余人起义。
二年八月十五日,李凤奎,才宝善起义部分队伍,在乌痣李李维藩,滚地雷王五率领下与怀德打败乡团会勇,擒获会总,全歼三百余名镇压清兵,南攻起义。
贵州各部也起义不断,自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四月,贵州东部苗民张秀眉被推举为“大元帅”与众起事,两年里声势浩大,陆续占领几十州县,建立了以台拱为中心的黔东南根据地,设立官职,没收官府地主田产。1858年发展到数十万人,北连“号军”,西联“教军”,与当地少数民族起义军军同仇敌忾,至今未能平复。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5月,雇农李文学,王泰阶,推李学东为“兵马大元帅”在云南崂山区弥渡天生营,领导彝族农民举“彝汉庶民,共襄义举”,“驱逐满贼,杀绝庄主”号起义,“应援天国”,发展迅速,固守礼杜江之西,控制十多州县,人口达五十万左右,今为忧患。
咸丰时,湖南各地出现了红薄教、黑薄教、结草教、斩草教、捆柴教等名目,外称“斋匪”,属青莲教系统,最高阶位顶航。青莲教中有青家、红家、黑家之分。有的地方只分青、红两家。青家焚香诵经,红家外出造反。
明教后脉斋教于此相仿,融合白莲教义,宣扬未来世界,以“天国普有”为宗旨,明清以来在江南广为流传。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斋教领袖罗光明在贵州都匀发动起义,与黄号军潘明杰部联合作战,至今未肃清。
乱七八糟,还有嘉庆十八年打入京城的天理教后裔,又合了八卦九宫教。延用老法宣扬“奉天开道”“白阳当兴”,奉“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八字真诀,诵经拜太阳,祈免刀兵水火之灾,联络白莲教余部纠集拳重,密谋举事。其他秘密教派不胜枚举,多被利用,乌烟瘴气。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初,鲁西白莲教队分支编整,分黄红白绿黑五色旗,称五旗军,于同年四月黄旗军张玉怀,红旗军延轮休等部攻下莘县等十余座县城,义军发展至数万人,形成流寇与清军周旋于鲁豫冀交界地区,至今仍在。
同治三年正月,白莲教杨蓬岭之侄招聚教徒万余人,气焰极度嚣张。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夏,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攻克处州,温州震动。钱仓赵起等八人受到鼓舞,在北山庙结盟组织金钱会,并与太平军取得联系。凡入会者每人发〃金钱义记〃铜钱一枚,作为会员凭证。数年间发展人数达数万人。十一年六月廿六日集中附近会众,在北山庙宣布起义。先后攻下瑞安白布会首陈安澜大院,全歼雷渎温家团练,攻破浙南团练督办孙家安义堡,八月廿八日进入温州,攻占道台、知府衙门。十月十八日攻占福鼎县城。清政府调集重兵镇压,。同治元年五月起义失败。二年七月,基本肃清。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时,自苏四十三起义后,清朝统治者对*加强统治,一再重申“不得添建礼拜寺,不得分别新旧教,责成*总约”。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时,西宁吸取*撒拉族不堪压迫与歧视,在华寺门宦教主马桂源的全力支持与华寺门宦阿訇马文义领导下反抗起义,当地*纷纷响应,陕甘总督乐兵派兵镇压失败。同治元年新任总督沈照霖两次镇压失败。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七月,起义力量再次围攻西宁府城,西宁办事大臣玉通武力镇压,于九月达成“抚议”,解散团练,保举马规源为循化厅同知。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贵州天柱县爆发姜映芳等领导的侗族农民起义。咸丰五年,他与陈大六、龙海宽、李子金等在天柱县执营乡发动起义,到同治元年,起义军已发展到十万人。姜映芳自称“定平王”。
咸丰五年至同治七年,贵州爆发声势浩大的“号军”起义。“号军”为白莲教支派灯花教组织的起义军。以头巾、号褂、旗帜颜色分号,分别称为“红黄白青”等号。
咸丰九年,公元1860年,张保山在贵州思南县联合天地会,白莲教后裔,自任秦王,率众十万,展州夺县,声势浩大。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称帝,国号嗣统。
同年,长阳土家族田思群暗造刀矛于长阳起事,威震朝廷。
所谓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这里说起来也是说来话长,事儿太多了,但又不得不交待清楚,只能以年表形式呈现了。
第四十六章 马革裹尸是男儿
第四十六章马革裹尸是男儿
好大一本流水帐,连年战乱,又非一处,四地血流成河。
周口为商业码头,南北要道,地处中原,又非战略要塞,民生还算安定。
凤吟安然家中坐,一问三不知。核对起来,便明白商道中断,镖车丢失。向东的兄弟片刻被斩尽杀绝。对比起来,那几匹马,几车药,都不算什么了,九牛一毛。
一幅年表自众人眼前展开,其他几处可以一笔带过,捻子这段还得说道说道。因为靠得太近了,就在家门口,僧格林沁进兵商丘,此时周口还未独立,都属于商丘管辖。
自咸丰六年,捻首盟主张乐行占领水陆要冲颖州三河尖,接受天王封号,与陈玉成密切合作。
七年,张乐行与太平军陈玉成会攻霍邱,被封为成天义。
咸丰八年至同治元年捻军在豫、鲁、皖、苏等地转战,张乐行晋升为征北主将,又封沃王。
咸丰十年,捻军攻掠江苏北部京杭大运河畔的商业重镇,驻有南河总督的清江浦,并焚毁清江浦二十里长的街市,以及属于户部的皇仓,和属于工部的四大船厂。但十五公里外驻有漕运总督的淮安府城因为城墙高大坚固未能攻下。同年攻打的主要城市还有开封和济宁。
咸丰十一年,咸丰驾崩,同治继位。东西太后垂帘听政。此时捻军尤为活跃,攻破湖北老河口和襄阳樊城。一支入山东,逼近济南和烟台。因镇压太平天国,清军的八旗,绿营已不能再战,开始依赖湘军。但又恐汉人兵权过重,扶植顾命大臣僧格林沁,与曾国藩等人抗衡。僧格林沁也是转战奔劳,忽悠胜负,后果不辱使命,当年十月,与山东大败黑旗捻军,清廷授其红旗汉军都统。十一月开复亲王爵位。僧格林沁受宠卖力,以图报效,本站豫鲁各地,多次击败捻军。同治元年六月,督部进至商丘,大败白莲教,血洗金楼寨。一鼓作气,乘胜挥师南下,直取亳州,攻打捻军老巢雉河集。八月二日,会同湖广总督,湖北巡抚,河南巡抚,河南团练大臣,署漕运总督,统辖山东河南军务,授权调遣直隶,山西,安徽,江苏等地方防兵,督部于十月进攻捻军二十万。步步为营,逐渐攻破了众多捻军据点,杀死重要捻首数名。诱惑捻首叛变,捻军有危。同治二年3月,捻军领袖张乐行领兵迎击,数万军队大战平原。只五日攻战雉河集,张乐行率部出逃,被叛徒出卖俘虏,受以极刑,先用铁钩拉出肠子,后处以凌迟,剐了一个时辰。僧格林沁获亲王世袭。
传说张乐行此间翻翻覆覆,与清兵时和时战,其间其妻子的激励起了极大作用,最为人传道的便是这最后一战,张乐行本有犹豫,其妻道:“好盟主,你拥众百万不敢一战,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实际张乐行的时战时和,也非为己,乃处于保护一方,捻军虽不能说是堂堂正正的君子,却都是铮铮铁骨的好汉,视死如归。
传说张乐行父子死前被用铁丝穿过肋骨,游街示众。有叛徒和清军站在一起,张乐行挺胸大步,破口大骂“妈了个X的孬种!”
就义之时,其子喊了一声疼,张乐行骂道:“再喊,就不是你爹的儿,喊什么。”,其子不敢出声,二人从容就义。每割张乐行一片肉,刽子手即抛向空中。遍体如鳞割之下,只留头面未割以作传首示众用。血肉淋漓、口吐白沫之际,这位大捻首仍能张眼细看刽子手在自己身上“干活”。
《耕余琐闻》的作者慨叹:“痛苦若不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