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状元辣妻-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京也有从启蒙到出师自成一体的学院,国学府跟燕京大学。

    国学府,规模跟别的省府相比,自然大一些,毕竟这里是燕京,世家贵族子弟都集中,收纳的学生对象也一样,广泛面对识字的适龄儿童。

    学生缴纳束脩也适中,算是中产阶级家的孩子就读的好地方,师资力量相比地方学府而言,稍微好一点,先生不是蹉跎的举人就是致仕的进士。

    燕京大学,可以说是大周北方最高学府,里面的大儒云集,清一色的全是进士出身,有大周安排的专职进士,也有许多致仕老臣,也在其中任教,可以说这里是大周北方学子梦想中的学府。

    大周比得上燕京大学的只有金陵大学,金陵大学大儒更是人才济济,金陵在前朝是皇都,再前朝也是皇都,可见金陵的大儒底蕴多么深厚。

    大周建朝之后,起先也是以金陵为都城,后来北方鞑子时常侵犯,大周才迁都燕京。

    北方贫瘠,学子纵然在本地出类拔萃,但跟富硕的南方相比,实在是整体水平差了几个档次,要是将南北两地学子,放一起考试,北方学子除了皇家贵族子弟说不定能全军覆没。

    大周这才将南北两地分开考试,就怕出现如此要命的情况,不然还真会引起社会动荡,让北方人才全军覆没,再让南方人才全部接管北方,国家不乱才有鬼呢!

    燕京跟金陵大学的两个学府不是谁都能进,首先要有显赫家世,再次孩子要知礼懂礼,显出孩子家族的良好家风。然后还要看孩子的德行跟品质。最后,孩子的大字也必定显出端正之风才能入学。

    大周以孝治天下,大儒一旦成为孩子的启蒙先生,将来孩子哪怕长大,也得像敬重父辈那样敬重大儒,老师跟学子之间,名誉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贵族孩子启蒙,挑选启蒙老师跟老师挑选学生极为谨慎。

    当然,若是进了燕京大学,金陵大学,或者是地方学府,反而风险降低很多,毕竟这里的大儒不是教导一个孩子,这里的孩子也不是一个大儒教导。

    大周真正贵族家族,不仅仅想办法将孩子送进燕京大学,金陵大学,也会另外再请大儒教导自家孩子,或者直接自家教育,毕竟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的名额极为珍贵,不可能给你一个家族的孩子全上了,能让一个家族进几个,就算是忧待了,皇族名额多五倍,也仅仅是十几个名额而已。

    而且这两家大学每两年招收一届孩子,每两年一次的乡试之后,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里面考中多少举人,才能空出多少名额。

    燕京大学跟金陵大学绝对控制住学生数量,保证燕京大学的学子,都为品学兼优,让燕京大学成为大周的绝对品牌。两家大学里面的学子总数,通常保持在四百百名左右,每一次乡试,差不多能考出百十个举人,跟地方学府每次能出几个举人的概率相比,实在是高的不是一星两点。

    关键是只要孩子能进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去,出来最少也是举人功名。这对每个家族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绝对的竞争。

    每个大家贵族,家族直系子弟,到了启蒙的年纪的孩子,最少也得十几个,皇族更是人数众多,起码一次有近百人竞争十几个的名额。

    金陵大学早已传承大几百年,比大周皇朝存在的时间,还长四百多年,它不是大周皇族一把控制的,而是被皇族,轩辕,颜家,三家联合把控着的。燕京大学实则是金陵大学分支过去的学府。把控的也一样是三家力量。

    轩辕世家是千年传承的世家,天下大儒一小半都算是出自或者依附轩辕,颜家是大周第二个千年世家,颜家的传承,却单纯是靠读书育人来传承,不掺和政事。

    千年下来,颜家不会被轩辕世家挤垮,靠的就是桃李满天下,还全是历朝历代的名臣干臣,能教导出这样的成批量的大儒,颜家自然不惧轩辕世家。

    轩辕,颜家两家暗地里,各自鄙视对方,但面子上却都谦谦有礼,各自暗地里使劲就是。可以说,在燕京大学跟金陵大学里面,这三股势力,犹如三国鼎立,互相牵制,又互相利用。

    大周人都爱惜名声,活着想要名扬四方,死了喜欢名垂青史,这也是皇上着急武王名声的重要原因。

    大周也有贪官污吏,更有心狠手辣的贾商,可这些人无论干什么缺德事,一定会先美名,正如谢承举那样,毒害他两个亲兄弟舞弊,还挣一个正直,公正之名,总之害人要害的不影响名声,太子便是个中翘楚,轩辕家人更擅长邀名。

    那轩辕太后,就是极为擅长买名的女人。毒害了皇上的母亲,把他抱养在自己身下,使劲宠溺,最后没有宠溺坏皇上,却让皇上带坏了燕王。

    太后竟然还能当机立断,将燕王舍下,牢牢抓紧皇上,一有机会就跟皇上上演母子亲情,纵然皇上内心恶心,也得陪着作秀,不然大周人能用口水淹死他。

    结果作秀的时候,还是着了她的道,再弄回来一个轩辕氏,还害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让武王从小失去母妃。

    皇上发誓一定要将轩辕铲除,但皇上也清楚,轩辕这样一个千年传承的世家,早已渗透到大周各个地方,连大周的粮食,织锦棉麻,几乎都被轩辕掌控,如今只能润物细无声的慢慢替换,时间过短,就会引发大周控制不住的动荡,这也是皇上不得不这么看着谢文婧的原因,美名何其重要。

    有名就会有利,轩辕氏人很会将美名转为利益,而谢文婧年纪虽然小,却也能将名声转为巨大利益,用好这个棋子,也许可以将轩辕氏这个毒瘤,慢慢覆灭。

    “是,等先生教导世子能认识全字之后,文婧再请爹为世子安排启蒙大事。”谢文婧恭谨回答。

    “好,来看看这个。”皇上拿出几个奏折,谢文婧小心的看了一下皇上,还是上前端详了。

    这一看,却是吓了一大跳,竟然是御史弹劾自己严重扰乱封地百姓的奏折,顿时吓得跪下领罪。

    “不怕,你起来,这个御史是别人的枪,你这一次的圈地行为,算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但对封地百姓的安置,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和煦有序,能叫封地百姓,短时间内就如此爱戴你,说明你做的好。

    而朝廷不希望你做的好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那种认定你干政的中立朝臣,一种就是见不得武王好的那些人。

    可恶,这一次会试朕就以封地为题,看看大周这几十处的封地的王爷,公主,县主的,还有没有脸如此压榨他们治下的百姓。”

    谢文婧嘴角有些蠕动,很想说自己爹跟三叔也会参与会试,你怎么就能提前这么长时间,告诉我策论的题目?

    不怕我泄题给我爹跟三叔?难道皇上要的就是自己泄题给自己爹跟三叔?

    皇上见谢文婧哈着嘴,一副欲言又止的尴尬,心里如何没有数,这一次过来,也是暗暗奖励谢文婧的,前提透露策论,只要她爹跟他三叔功底正,中进士是一定的。

    “说说你对昌平的打算。”皇上鼓励性看着谢文婧,让她自己说,皇上也可以随时指点她,哪些可以肯定,哪些需要改进,实际上还是变相透露会试考题,皇上自信,谢文婧不难明白自己的意图,更何况自己都明说会试题目了嘛!

    谢文婧送走皇上之后,心里还在扑腾着,皇上对自己优待如此,不正说明,自己这个棋子,目前对皇上来说,很重要!

    重要到把今年会试考题透露给自己,还指引自己如何回答,谢文婧苦笑,皇上给自己这个的恩情,自己一定要承的,过几天就该回家,见见爹他们了。

    想到扬州乡试,爹三叔被二叔诬陷舞弊,可如今,自己还真得配合皇上舞弊,让爹跟三叔在这次会试中,高中进士。

    这件事自己还不能明着说给爹跟三叔知道,免得他们过不了他们心里的那一关,自己回去跟爹他们说的时候,就借那几个御史弹劾我的奏折,引导他们如何回答这个策论吧!

    话说徐寅这段时间,通过逼迫自己,进行自我调整,将身体调整到感觉最佳状态,特别是力量强大了很多,按照这样的身体,面对金陵会试的大规模舞弊,应该能坚持下去,不会发生伤重不治。

    “娘,虽然会试时间还早,但儿子还是想早些去金陵安顿下来,找一处安静的小院,静静读书之余,也可以跟其他同窗交流交流。”

    徐寅恢复好身体之后,抛弃了以往自己的所谓中正,自己既然要护着文婧,就要有自己的势力。

    同年考生,时常会互相结为势力团体,势力团体中还会产生领袖人物,从前自己独自一人,不会参与其中的任何势力团体,可如今,自己需要这些人成为自己的势力。自己必须成为他们领袖,才能更大程度上倒到太子,保护文婧。
 142 争人才
    徐寅娘听到儿子郑重说话,知道儿子此去势在必行,好在文婧走后,儿子能好好的,身体比之以前更强壮,心里放心不少。

    “也好,莫言,好好照顾少爷,你也识得几个字,得空的时候,时常写信稍回来,叫我们知道你们好好的就好。”好在儿子现在有默言跟着,自己放心不少。

    “是,夫人,莫言一定天天给夫人捎信回来。”

    莫言,一个阳光少年,十一岁,一脸憨厚,一看就是农家孩子,这孩子为了给他生病的娘筹钱,愣是狠心要卖了自己为奴。

    莫言这孩子其实就是这个村子的,这个村里人到现在也不知道徐寅已经是解元,只知道徐公子是读书人。

    徐寅被他救母行为感动,捐助了他需要的三十两银子,但这孩子虽然才十一岁,愣是不肯白白收下,说公子若不要他,他还得接着去卖自己。总之不要白白捐助的银子救娘,一定用卖了自己的银子救自己娘,一根筋的孩子。

    徐寅看看这孩子家里没有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想想还是点头,带上这个孩子,也教教他识字。

    莫言这孩子坚持要卖了自己,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姐姐跟妹妹不能卖,遇上坏人一辈子就完了。

    哥哥是一家人的顶梁柱,家里租种的田地,全指望大哥,大哥更是不能卖,卖了自己最合适,自己比不上大哥的体力,可吃的却是大哥的两倍,还是卖了自己合算,不仅仅能救娘,还能给家里省下不少口粮。

    徐寅娘答应之后,徐彩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想到谢文婧那么喜欢大哥,没道理在那样的情况下,还不许大哥去会试。

    那一次自己惊闻大哥跟谢文婧前世认识,心里震惊之余,也暗自决定,这件事不能对任何人说,本想问问大哥,却怕勾的大哥伤心。

    而娘之前也听大哥说过,但娘骂大哥的话,自己还犹在耳边,大周儒学,极为痛恨这些怪力乱神的事迹,大哥的事,娘不信之余,也不许大哥说出去害人害己。

    说起来这件事只有大哥,谢文婧两人最明白,自己跟谢文宝也是听说了一点点,自己不会说出去,谢文宝应该不会说,他能为了他大姐,想都不想的就要娶自己,说明谢文婧在他心里极为重要。如此他自然不会说出去害了他大姐。

    大哥跟谢文婧两人若不是那次悲伤过度,徐彩相信他们两人不可能将他们自己的**说出去,自己跟谢文宝也是凑巧在他们悲伤过度的情况下听到而已,否则也不会知道。

    前世的大哥,经历了什么,谢文婧不让大哥会试?

    “大哥,你不是答应文宝大姐,不去会试的么?”徐彩到底还是担心大哥出事,将心里的惴惴不安问了出来。

    尽管徐彩之前也一直感觉,谢文婧管的太宽,自己高嫁为何还要阻拦大哥会试?见到大哥没有听谢文婧的,本该心里高兴才是,为何越来越惴惴不安?

    对,谢文婧那么喜欢大哥,绝不会害大哥,她这么再三嘱咐大哥不能去金陵会试,一定是前世有事发生,可自己不敢问大哥前世的事,只能如此委婉相询,即使这样,徐彩相信,大哥还是会被自己伤害到。

    果然,徐彩的话问完,徐寅脸色忽然一变,虽然很快恢复,但徐彩还是看到了大哥眼里的悲痛。

    “文婧怕我一个解元考不中进士,心里不好受,伤了身体,大哥现在把身体养的好好的,即使真考不中进士,也不会伤了身体。

    不过大哥还是相信自己,不会落榜的,以后没事,尽量不要提文婧,家里除了我们,还有了别的人。”

    徐寅轻轻安抚小妹的惴惴不安,也告诫小妹,以后说话格外注意,不能被人抓到把柄,攻击文婧。

    从现在起,自己将谋算势力,谋算帝心,谋算一切,却独独无法谋算自己的终身,没有了文婧,自己宁愿这样远远护着她,也不会再娶一个女人,占了文婧在自己心里的位置。

    彩儿被大哥的话彻底安抚了,也是,大哥去参加会试,能有什么事?最大的事也不过是落榜,大哥一个解元落榜,确实会很难堪,但大哥现在能有这个准备,应该不会有事。

    提前了几个月进入金陵,一般学子进入金陵,一般在考前一两个月内到达也就够了,都是在家里悬梁刺股,奋发图强呢。

    徐寅此时已经安顿下来,在会场不远不近的胡同,租住了一家雅致的院子,小巧精致,闹中取静。院子中央还有一个八角凉亭,凉亭四周有几株四季常青的大树,正好可以遮挡阳光,倒是个学子讨论学问的好地方。

    江南学子喜欢雅致,这间小院子的布置,就极为符合江南风情,价格也昂贵,四十两一个月,足以让普通百姓一家人生活两年,徐寅一次租了五个月,估计自己连考试带坐牢,一直到自己去燕京补考,五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了。

    徐寅默默回想前世,自己虽然却考这一次的会试,但这一次会试考中的进士,自己还是大致了解的。

    虽然自己跟他们前世不算同年,但在翰林院做编修的时候,还是接触了不少江南这一届的进士。

    这一届江南的进士,录取率相比往年,少了一大半还多,往年江南一次会试,能考进三百多名进士,而这一次因大规模舞弊影响,去燕京补考的学子,本就少了很多,再加上生病倒在考场的,最后整个江南,只有七十多名进士考中,考中的进士,无不病上一场。

    这七十多人考中进士后,近乎一半的进士都极为膜拜太子,感激太子给了他们洗涮冤屈的机会。

    这一次自己要做的就是争太子的人才,把那一届的进士履历,尽量细细想想,看看谁最有可能折服于自己,成为自己的势力团体。

    暂且人数不能多,取精英而已,造出强悍声势,凝聚精英力量,不为舞弊之案焦虑,不为太子虚情感动,这是自己的目标。

    这么一定下了,徐寅脑海里面闪过一些人,努力争取,并折服他们,形成自己的精英小团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寅的势力小团体,逐渐形成。

    七君子组合,在徐寅的谋算下,正式形成。

    考前二十天,这七个人,在徐寅家的小院子,互相结盟,互相帮扶,不舍不弃。

    除了徐寅之外,另外六人,分别是:镇江的陶谦。金陵的殷中,上元的孟帆,如东的朱敏,绍兴的李达。

    “各位兄长,离会试不过二十天,这么多年苦读,心中的经义早已烂熟,兄弟有个提议,剩下的二十天,我们要做的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就是养好身体。

    每一次,因为坚持不了三天考试的举人,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若是我们因为这样错过了,心里一定悔恨不已。到时候哪怕你胸中再有多少沟壑也难以施展。

    每天拿出一两个时辰,养好身体,不仅仅不会发生那样的遗憾,也能让我等有充足的体力,保持清醒的思维,考出最近状态的成绩,不知六位哥哥意下如何?”

    这六个人年纪虽然都比徐寅大,但文人之间比的是功名,尽管大家都是举人,但独独徐寅是解元,这是他们折服徐寅的重要原因。

    而徐寅每每跟他们探讨往年的试题,往往能出人意表,让人不得不折服,跟着徐寅切磋,竟然胜过大儒,这是他们心里各自的错觉。

    六个人的启蒙,可以说都是进士启蒙的,但却比不上一个靠着秀才父亲留下的书籍考出解元功名的年轻小子,让他们不得不酸涩之后,折服于这个天才小弟。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我今天开始就练身体,保证不会昏倒在考场。”孟帆率先答应,孟帆是上元一家药商家的孩子,不肯跟父辈从医,而向往功名。对于身体体质的理解,孟帆有切身体会。

    “既然孟帆兄都如此说来,我也跟着赞成,身体好,考试才好啊!”金陵的殷中紧跟着赞成。

    殷中家祖本是进士出身的封疆大吏,辉煌的时候,任福建总督,可惜被御史弹劾他私自养兵,意图谋反。

    虽然查出他们家的私自养的兵,其实是当地被少数海盗杀戮过后的幸存者,他们发誓要杀了海盗为家人报仇,可惜大周目前还没有水兵。

    而殷中的祖父,也曾上书,要求沿海建立水兵,对付海盗,而当时的海盗,大概一年抢劫三两次,每次都不会从同一个地方抢掠。

    大周的海岸,不知道多长,面对这样根本不会从一个地方出现的海盗,若是要建立水兵,这要建立多少水兵?根本不够沿海地区塞牙缝的。

    更坏的是殷中的祖父,极为崇拜轩辕家的某位大儒,结果,这个倒霉的封疆大吏,被皇上打上轩辕家的标签,对他提出的建立水兵提议,当做是轩辕家在对武王军权的挑衅,不仅否决了他的提议,还找响亮的理由,抄了他们家,就是要给轩辕一个耳光,别指望弄了政权,再染指军权。

    那时大周的外敌,重点是北方的鞑子,他们四处抢掠杀戮,对北方的御敌,大家都极为明白清楚,但对海盗,不管是大臣,还是内地百姓,都觉得海盗一年也不了两次,而且不会再同一个地方出现,就是建立了水兵,这么长的海岸,把水兵搁哪儿防御海盗好?

    这么做除了浪费国家人力物力,没有一点实用价值,还给大周百姓增添许多赋税,倒霉的殷家,预见性的建设,被朝廷全票否决了,连轩辕家的人都坚决否决。

    殷家倒的快而彻底,一个家族很快四分五裂,殷中祖父忽然间犹如殷家罪人,除了殷中父亲一房,一直陪伴获罪致仕的殷大人,其余殷家人,恨不得离殷大人越远越好,就怕皇上忽然想起来,还没给他们定下谋逆之罪,既然活着,就得远离祸源。

    殷中也算是经历大起伏的举人,徐寅看中他,是知道不出几年,福建的海盗将日益猖獗起来,皇上忽然想起这位致仕的殷大人,进而重新启用,徐寅这一次谋得殷中为自己势力团体一员,还是很高兴的。

    就这样,大家对徐寅的提议,积极响应,孟帆更为夸张,居然速度跑回去,将自己亲爹弄到徐寅这,非得让亲爹给几个铁杆兄弟,把把脉,辅以药膳调养诸位兄弟。

    赵秋声自然也到了此地,此时的赵秋声,身边也围着扬州中举的举人,形成一个势力,这些举人看到赵秋声成为扬州谢承举的快婿,怀着奉承心思的举人,自然想凑近赵秋声。

    赵秋声想到自己的岳丈,已经去了燕京赴职,心里无比骄傲,自己当时的临时决定,现在看来无比正确。

    赵秋声此处赶考,是他亲大哥陪着来的,谢文婉虽然跟赵秋声定亲,但还是跟随他父亲去了燕京。

    裴叶珠跟着一起去了燕京,原本谢承举的妻子根本不想带着她,却没有想到,谭兴运也走了狗屎运,比自家更早一个月赴京就职,依旧比自家相公品阶高,是大理寺的左少卿,正四品。

    若不是想到那个精神病的谭文彦,谢承举的妻子也对这门婚事,极为看重,可惜是个神经病。

    一想到裴叶珠这个贱人,嫁给这样的家世,哪怕是死,也有个响亮的身份,心里依旧是难受。只能想着赵秋声那孩子能在这次会试中高中进士,才能弥补自己心里的不平。

    谢承举现在可真是春风得意,想到了自己会升迁,如今自己的孝名在杨家,谁比得上?

    可真是没有想到,升迁来的这么快,看来自己的这个爹,如今可真是自己的重要法宝,有这么一个爹,自己的孝名,自然越来越响,等太子彻底接纳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依靠太子,狠狠践踏自己的两个好兄弟,一定要他们身败名裂。

    果然不负谢承举所望,太子在自己到达燕京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差人见了自己。

    “恭喜谢大人升迁,太子如此看重你,辗转委托他人为你升迁,要的是你的忠心,若是没有,太子自然会让你回到建阳,哦,听说那边今年遇上海盗,知县重伤,怕是担任不了建阳知县了。

    至于你的侄女谢文婧,太子要我告诉你,她现在根本不算是武王府,皇后不承认,满大周朝臣家的命妇不承认,偏偏武王自己也不肯,你好好掂量着,想想该怎么做!对了,太子现在很不喜欢谢文婧挡了他的道,若是她能身败名裂,就更好。”

    来人走后,谢承举狠狠想了想,太子是要自己表明态度,自己要如何做,才能获得太子的承认?

    投名状,也得做的有效果才能获得太子的青睐,自己若想出手对付谢文婧,该从何出手?

    直接用爹生病,状告他们不肯侍疾?不成,这个没有太大说服力,毕竟自己伺候的爹如此有用,若被他们抢了爹过去,自己还拿什么挣孝名?再说他们这段时间忙的是皇上的赐婚,自己若敢拿这件事说事,可就在触怒皇上。

    若想叫谢文婧身败名裂,还得另外想办法,谢承举一家才安顿下来,家里下人来禀告,说自己两个兄弟带着家人看望爹。连谢文婧都来了。甚至是蔓儿也挺着大肚子,过来见见这个狠毒的谢老爷,怎么瘫痪了?为何不是谢承举瘫痪?

    谢承玉他们得知自己爹病了,还是今天刚刚从文婧嘴里得知,谢文婧能知道,却是武王府的管家告知的。

    这个管家可不能小看,可是皇上特意安排的,看似忠厚的中年男子,实则掌管皇城警卫的一支暗卫,连武王都不知道,这只几百人的精干暗卫,是皇上安排警卫朝中重要大臣以及棋子的力量,必要时还可以应急。

    谢文婧身边现在除了武王府里面的明处的侍卫,由飞羽,飞朋领导,保护武王府,还有皇上另外安排的暗卫,由武王府的管教领导。

    武王府的管家,叫吴应钦,独身,武功高强到收敛的叫人不能发觉,连武王这么多年也不曾发现。只知道他是忠于自己的管家,仅此而已。

    武王看重还是跟随自己的将军,连侍卫也不被太过看重,御敌之道,武王不觉得靠着个人武功可以做到,那么长的边疆防线,最需要的还是这些熟知兵法的将军,一个人的力量,在大军面前,微不足道。

    皇上交给吴应钦的任务,不仅仅要他保护谢文婧跟世子,还要他督促谢文婧保持响亮名声,将不利谢文婧名声的一切因素,统统消灭。

    所以,谢承举带着病重的爹到了燕京的第一时间内,吴应钦就得到了下属汇报,知道了谢文婧病重的祖父到了燕京,这件事谢文婧一家人,必须做出反应,这是孝道。

    皇上虽然在谢承举升迁御史的时候,就得知了他现在的孝名,是伺候他瘫痪大半年的爹获得的。

    心里恼恨谢承玉两个兄弟,怎么就不会把这个爹抓着好好孝敬,却把机会让给了他们兄弟。

    对于谢承举,皇上是将他圈在太子党那边的,从谢承举在福建建阳任县丞,到谢承举现在任御史,太子功不可没,更何况这个人能在扬州乡试会场,亲自查出谢文婧爹跟三叔舞弊,可见此人心狠手辣的彻底。

    对于那个案子,自己派的人,早已查了出来,居然是谢承举跟他那个他瘫痪的爹两人合谋的,让皇上感到不耻之极。
 143 投名状
    虽然那个瘫痪的谢老爷,后来因为文婧成了武王妃的因故,对文婧的这边两房,忽然极度热情起来,但依旧不能让皇上消除对他的厌恶。

    可惜文婧需要孝名,还只能暂且应付一下,看谢文婧对扬州的谢家人态度,皇上不得不理解,谢文婧出嫁的时候,没有通知那边,不是不孝,是心里实在怨恨不已。

    若是他们还在扬州,跟燕京离得这么远,不接触就罢了,可现在人到了燕京,若是不接触,就被人诟病了。

    谢文婧忽然听到武王府的管家,说自己远在扬州的二叔带着瘫痪大半年的祖父到燕京任职,心里陡然明白,管家提醒自己去见祖父,尽孝道。

    对于祖父会瘫痪,谢文婧似乎没有太多感觉,从来没有感受到祖父的温情,却多次感受到祖父的无情跟狠毒,瘫痪?那便瘫痪吧!

    而谢承玉,谢承进两人得知父亲瘫痪大半年的时候,心里还是堵了一阵,说不出是何种滋味。

    以前的一切,不去多想,这样的爹,自然不会再伤害到自己,这一次将爹接回家好好尽孝,不仅仅是自己做儿子的责任,也应该是皇上想看到的,不然武王府的管家,不会再看到弟弟到燕京,就急忙通知文婧,文婧不能被人诟病不孝。

    谢承玉现在想的比早先通彻多了,谢文婧不需要直接说明,谢承玉便能抓住要领,都不要文婧说出来的。

    谢承举在自己新家门口,看到大着肚子的蔓儿,忽然脑袋灵光一闪,有了,今日自己就跟两个兄弟好好斗上一斗,给太子看看自己的厉害。

    自己能在进京第一天,就给他一个漂亮的投名状,将谢文婧的爹打入十八层地狱,顺带把谢文婧弄臭。

    “你们还有脸过来看爹?爹病了大半年,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