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民以食为天-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李泰来讲,只要是黑土地,养分就肯定充足,别地,他啥都不会,跳下马,往前走了几步。发觉脚下真是有些微微发热。蹲下身子抓了一把土握在手里,确实有些发热,李泰此时激动地要命。双手不住地挖,待下面十公分处,摸要了坚硬的石板,这把李泰兴奋的,座在地上哈哈大笑:“潘哥,潘哥,咱们发财了。哈哈!”

大庆笑道:“公子为何这般高兴?发什么财,跟俺说说?”

李泰看着前方,满眼的兴奋,这是多大的一片地呀,最起码也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据说前面还有,这要是都种上水稻。岂不赚翻了。

大庆在边上一个劲让李泰赶紧讲,李泰整理了一下思路言道:“潘哥,你可知这石板上面的土就是宝贝啊,这土乃是经过亿万年的岩石风化和腐殖沉积而形成地土壤,其中的微量元素高的出奇,这土下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你知道吗?算了,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水稻在这里种植,不仅吸收营养充分,而且成熟度极高,诸多条件地珠联璧合,那就是精品啊。这米粒青如玉、晶莹剔透、质重如砂。煮粥浆汁如乳(胶原蛋白含量高),蒸饭油亮溢香(维生素E含量高)。饭味清香适口,哎呀,说地我这个馋啊。”

大庆也不由的咽了下口水:“当真如公子说的那般好吗?让你说地俺都馋了。公子,你咋知道的?”

李泰哈哈一笑:“听说过“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吗?其中的“卢城之稻”指的就是响水大米,这响水啊,在黑龙江、嗯,好像是渤海国就有。也不知道咱们陛下吃没吃过。”

大庆问道:“那公子吃过没?”

李泰摇头:“唉,咱想吃也吃不到啊,一年就那么点,轮也轮不到咱们头上。不过以后嘛。哈哈,有了这两块地,咱们几个以后天天吃。潘哥,这要是进了贡,我都怕皇上买不起啊。”

“啥?公子说的俺不信,天下还有陛下吃不起的东西?”

“哼,他要是硬抢咱就不好说啥了,但要是不抢,多少得给咱们免点什么吧?到了河州这么长时间了,你见过俸禄吗?切。想起来我就来气。不说了。安心做事吧。等咱们的响水大米,不、河州大米享誉大炎的时候。那就是有市无价的东西了。谁还在乎他那几个俸禄?”

大庆言道:“公子。为啥叫响水?”

“那是有一个村子,当时四周都是稻田地,每当春季放水插秧时,坐在家中的炕上,也可听到哗哗的流水响声,因此村民们把村名定为了响水村,把本村产的大米叫响水大米,不过以后嘛。就叫河州大米了。谁叫他产在河州呢?你说是吧。”

大庆憨笑的点了点头:“是。以后就叫河州大米了。公子知道的真多。嘿嘿,公子啊。以后咱们都吃这个米吗?太贵了吧?”

李泰笑道:“不贵,不贵。也就第一年咱们能吃到,我估摸第二年,咱们想吃都舍不得了。太贵了。哈哈,白米换白银,真是太好了。嗯,先不说了,走,咱们到前面看看。”

两人继续往前走,没过一会便看到了一块相同的地。面积也如刚才那么大,再附近又找了半天。虽说没有了,但却还有一个小山寨,这寨子不大,挺隐秘的。李泰进去看了一圈,不由的点了点头。麻雀虽小,五脏皆全,此地已经被收刮一空,但是房子还在。站在这里研究了半天。奇。com书准备把他当成一个秘密基地。前面的两块稻地派兵把守,这样,这里就安全了许多。

抬头望天,怕是到了午时,两人也感觉到腹中饥饿,大庆出去不久便打回来一只兔子,见到了肉,李泰真是馋得不行,最近河州缺粮食,本来吃的就不好,加上冬天,山上也没什么吃食。弄得猎物都少了。天天忙,也没时间去惦记。今天见到了兔子,当真是有些狼吞虎咽的感觉!

“公子,您慢点吃。别噎着,一会俺再去打一只。”

李泰抓着刚烤好的兔腿,满嘴流油,含糊不清的言道:“行,再打几只吧。回去给她们也尝尝。唉,大伙这阵子真没什么吃食了。我呃……呃……,你多长时间没吃鱼了?”

大庆笑着把水袋递给李泰:“有些日子了吧。河州大旱,上哪吃鱼去?公子莫不是想疯了?”

李泰喝了一口水,琢磨半天:“潘哥,看来养殖也是很主要的啊。如今咱们吃的都是山上的野味,这么大个河州城,我连鸡叫都听不着。更别说猪了,我看啊,现在城里除了牛马之外。怕是没别的活物了吧。不行,咱们得快点吃。一会回去在县薄上找找有没有什么地方弄个水库什么的。嗯,再建几个养殖场。什么鸡、鸭、鹅、狗、獐、猪、鹿,反正能吃的。咱们都养活。省的吃点东西都这么费劲。”

【卷三】

第四十八章 … 我与人犯有个约会

盏油灯发着微亮的光,一个少年趴在一张桌子上,手笔,在研究一张简易的地图。

燕儿走到身边,把灯芯往上挑了挑,屋子里顿时亮堂不少,看着李泰专注的样子,燕儿心中不由的欢喜,少爷为了百姓,可真是用尽了心思,白天出去检查地界,晚上就回来对着地图发呆。这么下去。身子怎么受得了?看着外面时辰不早了,燕儿说道:“少爷,您睡觉吧,这都什么时辰了。明天是最后一天了。您还要忙呢。”

李泰看着地图点了点头:“好燕儿,你先睡吧。我再瞧瞧。这是邓兄给我画的开荒图纸。我琢磨琢磨。”

看着图纸,燕儿感慨不已:“当真是人多力量大,这短短的十天,竟然真的开出了二十二万亩地,少爷,怕是京城没有咱们多吧。”

李泰哈哈一笑:“京城凭什么跟咱们比?不就多了几个粮库吗?它能有多少地?你瞧瞧咱们的。算上原先的地界,现在都二十七万亩了。咱们算算,一亩地打三百斤粮食,这十亩地就是三千斤,一百亩就是三万斤粮食,一千亩,一万亩,十万亩,二十七万亩地总共是打,嗯、等一下,我算算!”

燕儿看着李泰在纸上画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新奇不已,没过一会,李泰点头道:“算完了,一亩地产三百斤,二十七万亩地就是八千一百万斤,折合成吨嘛。就是四万零五百吨。等到了秋季。怕是河州就要有七八万的百姓,每天每人一斤粮食,一年下来就吃二千九百二十万斤,咱们还能剩下五万一千八百万斤粮食。嘿嘿,也就是说,要是河州地百姓涨到八万人,咱们一年的粮食就够吃上三年的。怎么样。别的地界能这么好吗?”

燕儿笑着摇了摇头:“如真是那样,别的地界可都比不了咱们。京城就算最富裕的地方了。也未必有咱们稳妥。河州。有了少爷当真是走了大运了。干旱了两年。换来少爷,他们也划算。可是少爷,那么多的粮食得存在哪里啊?要是放在县里。哪有那么大的地方啊。咱们东西两面都开荒了,城北还堆放着那么多沙子,实在没有地方设粮囤

,京城一个粮囤才存四万斤粮食,要是那么算。这么多粮食不得占河州一半啊。”

李泰笑道:“放心。这事咱们早有计较,将来这城墙还得扩。待扩城墙之时,找人挖一个通道,连到惠山之上,那里有不少深洞,咱们再外面把洞口封死,从里面通往河州。再把粮食运到那里储存起来。那里既凉快又干爽。放心吧,多十倍地粮食都有地方。呵呵。怎么样?少爷我厉害吧。过来。抱一会。”

燕儿羞涩地座在李泰怀里言道:“少爷。既然都定好了,为何还盯着图纸看呢?”

李泰长叹一声:“那些人犯在城西当真是开出了不少地地面,不少种地的老人说那快地界适合种水稻。少爷这不正琢磨怎么取水吗?那么大的地面,还能让人一桶一桶往出拎吗?这地还没种上,人都累死了。前阵子说做压力井,可是图纸是出来了,铁匠一看就傻眼了,他们也不会做铁管子啊。弄得少爷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好燕儿,你最聪明了。帮少爷想想办法,要是你想出来了。少爷今晚就把处男之身给你。”

燕儿低头羞道:“什么呀。少爷瞎说。帮少爷拿主意是燕儿的本分,哪还要什么处男……呀,羞死人了。”

李泰抱着燕儿哈哈大笑:“别羞,别羞。少爷我这个人是有功必赏赐,有错必罚,你要是真能解决这个问题,少爷定当好生谢你才是,可少爷虽有银两,那都是给百姓的。再说了,就算给你银子,你也花不出去。这河州有多少店铺你还不知道?唯一能实惠点的,就是少爷我了。你为了百姓费劲脑汁,少爷我多少得给你补上才是。少爷可是童子鸡啊,吃了大补啊,我……哎!别跑,别跑。瞧你羞的。脖子都红了。”

坐在李泰怀里,跑还跑不出去,羞地燕儿连头也不敢抬,想说两句话,还怕他借机再调戏自己,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看见李泰虽然再笑,眉宇间却掩盖着疲惫,燕儿言道:“少爷,您躺着陪燕儿说话吧。咱们好好想一想。”

李泰岂不知道她的心思,含笑把燕儿抱在床上。可能是太累了。没等说上几句,便沉沉的睡去。燕儿见他睡熟,用被子轻轻盖上,下床座到桌子边,挑起灯芯,一撩耳边的碎发,对着地图开始寻求灌溉之法!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已经大亮,芝萌慢慢的推开房门,见到燕儿爬在桌子上熟睡,李泰躺在床上没有解衣,知道他们又是忙活了一夜。本不想叫醒李泰,但今天是与两千匪人约定的时候。要是那些人犯趁机逃跑,也好抓捕。但他们要是都来了,李泰不在场,那该怎么办。看着李泰睡得甚是香甜,芝萌座在床边静静的看着他,想起他的种种,不觉心中一股暖流。起先自己心高气傲,总想让李泰能出阁入相,不能有战功,最少也要是一方大吏,那才是相府地少爷,才是芝萌地夫君。

谁知道世事难料,金殿之上激怒陛下,一举发配河州做了知县,但芝萌却发现,李泰到了这里。没有丝毫的低落。反而像鸟儿入得山林一般,全心全意的为百姓谋福。虽说现在地日子苦了一些,但他每天都过得那么开心。跟着百姓愁,跟着百姓苦,跟着百姓流泪。跟着百姓高兴,与这段日子相比,京城真不是他理想所在啊。最可气的是,山上剿匪还要自己扮鬼吓

。这兵法里哪有这么一说,他却用此计策拿下了寨那些用兵地大将看到。还不得掉了眼睛?想起扮鬼后芝萌洗澡,他在外面偷看,最后还是掉到他的手上,唉,他就会欺负人。

可能是想的太投入,完全没有主意到一只魔手正在慢慢的摸向自己。芝萌刚反映过来。瞧着李泰笑嘻嘻的躺在床上。不由言道:“你醒了?”

李泰笑道:“今天是最后一天了。那些人犯该来了吧。本就约好了,岂能言而无信?”转头看到燕儿趴在桌子上笑道:“这傻丫头最近是累坏了。”说完,与芝萌将燕儿抬到床上。盖上被子,轻轻关上房门,两人向着城外而去。

******************************************************************************

此时!

被看押的两千人早早的来到这里站好。虽说是被看押,但此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穿着干净地衣服,身边站着前来送行地亲人。这十天虽然很短暂,但他们却实心实意地感谢河州的大人,要是大人不开恩,家里的怎么能有这么多地?这些人在十天之内几乎不怎么睡觉,有了牲口,有了犁杖,他们干得比别人多出了一半不止,此时站在城门前。每人心里都算着自己家里的账目。这十天没睡觉。换来了每天三亩多地,这么一来,除去给衙门的。自家还能有十一二亩呢。加上原先的几亩地。老婆孩子有好日子了。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老婆孩子。心里真是激动不已,都怪自己啊,走错了路。守着老婆孩子过日子过好,如今地多了,可是人也更累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老婆又要受苦了。想到这里。又是分别在际,不少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知县大人到……”

随着城门衙役地一声高喊,李泰与芝萌闪亮登场。

见到李泰到来,百姓不约而同跪下喊道:“参见大人!”

“诸位乡亲,请起!本官说过,凡我河州百姓,见到本官一律不用下跪,今儿是怎么了?除了人犯,都起来吧。站到右面即可。”

听到李泰吩咐,百姓纷纷站起,走到右面站好。这时,又回到了当初十天前的情景。

李泰也没瞧跪在地下的人犯,只对另一边的百姓笑道:“一晃都十天了,大伙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李泰笑道:“哎~~怎么不辛苦啊。别看没有开荒,但天天做饭,伺候公婆,看管孩子还是很辛苦的。你们谁跟本官说说,家里现在开了多少亩地呀?”

大伙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年迈的老者,对着李泰施礼后言道:“大人,小人家十天开了三十四亩地。”

李泰欣慰的点了点头:“好啊,这么一来,你家能分到十亩三分地了。呵呵,恭喜老人家了。”

老人低头鞠躬:“这都是大人的恩惠啊。”

“呵呵,什么恩惠不恩惠地。休要再提,还有谁家开出三十亩以上了?”

老人言道:“回大人,这里一共一千一百户人家。每家都开出三十亩以上,最少地三十一亩。最多达到四十亩。”

啊?好家伙,真是不要命了。李泰心中一惊,但是表面却没动声色,只是点了点头。也没多说什么。回头看了看跪在地下的人言道:“你们最近干的不多,本官很是欣慰,最难得地是,你们都是守信之人。”

跪在地上的人犯抬头看了看李泰,有人言道:“大人对我等已经是恩义双全了,我等本为罪人,蒙大人不弃,还让我们这带罪之身回家开荒,好让家中老小都有活命之本,这是大人对我等恩之所在,想当初我等在山上被擒,当时只要大人一声令下,我们这些喽啰定会长埋山中,然大人可怜我们,全数带回河州,如今更是能与家人厮守十日,这都是大人给我等的恩惠啊。大人,咱们不会说什么。如今家中的事情已了,全家已经有了活命之本,咱们也都不多想了。以后大人让我们做什么,我们绝没二话,带罪之身,不敢多说。唯有贱命效忠

李泰笑了笑:“别说,有点文才,怎么看你都不是当土匪的料啊。这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如今你们也完了心愿,做什么都不在乎了,告诉你们。本官在乎,你们知道你们一天得吃多少粮食吗?整个河州满城的饥荒,还得养活你们。你们这是当土匪当出功来了。你们觉着给家里开了地,就没了后顾之忧?就还家里的情了?告诉你们,在本官眼里,这都是你们欠下的。你还的是债。没人领你们的情。父母高堂是你这十天能还得了吗?老婆孩子是你们能还得了吗?他们忍受的,你们能体谅吗?看看你们的样子,翻了十天的地,把家人都乐成什么样子了。你当我河州的百姓好糊弄是吧。告诉你们,远远不够。河州的百姓虽然有了地,可是对面就是吐蕃,你有多少粮食都是给他们种的,到了秋天,铁骑一过,连毛都剩不下。到头来,你们跟没还债一样。河州大旱,两年颗粒无收,你们这个时候不去想办法,守着老婆孩子父母高堂,却进山当了土匪?饥寒之中方显人性,你们自己说,你们什么人性

【卷三】

第四十九章 … 约法三章

泰的一番话,出乎于满场之人的意料。他们本来想夸上几句。没曾想,大人对河州的百姓和蔼可亲,可对这些在押的人犯却是冷眉相对,不仅把十天的功利说的一文不值,最后还如此激辱他们。别人不明白,但是跪在地上的人犯明白,在家中的十天。没有一个亲人对自己横眉冷对,如今能回家开地,大伙都是满心的喜悦,在这种气愤下。他们的罪恶感也被降低了许多,如今。被李泰这么一说,突然觉着自己做的简直是微不足道,以为家人有了地就可以活命,可是大人说的对啊,吐蕃一来。任你干的再好,也是什么都剩不下。这些人犯在李泰的话中,渐渐回到了当初的心里位置,把家人的负罪感再次提升到一个高度,慢慢的,耕耘的喜悦已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怎么保护家人,怎么保护河州的理念。想着想着,不仅有人跪在地上问道:“大人,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只要大人吩咐,咱们莫敢不从!”

李泰负手言道:“你们不是给本官做,你们不欠本官的。你们未抢本官的地,未烧本官的房,你们与本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你们欠河州,欠百姓,欠家人的,本官要替他们从你们身上一一的取回。河州是百姓的河州。而你们抢的都是百姓的吃食,荒灾之年你们敢抢,本官今天就让你们十倍百倍的还回来。不要以为你们都是河州地人,本官就对你们高看一眼。正因为你们是河州的人,本官对你们才更加痛恨,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你们倒好,直接吃的干净。河州的百姓都是好样的。本官体恤他们,今日这些百姓在此,本官就与他们商议一下。”说完,对着另一边的百姓问道:“诸位乡亲。这些人咱们怎么处置呢?大伙不要觉着他们是家人。耕了十天的地就可以放了。他们不仅欠你们的,也欠所有百姓地。做为他们地父母。是不是该想想办法呀?”

对于李泰这个踢球地手法,将所有的人情又重新还给百信,大伙都显着很不适应,自己心里本想将人放了,可是大人方才还说,他们欠下的是河州百姓。要是没有大人的吩咐,这些人怎么能回来开荒。百姓想了想,还是觉着李泰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自己家的孩子谁不心疼,可事到如今,一切还是大人做主吧。

这些孤儿寡母站在一起商议良久,最后派出刚才说话的那位老者回答李泰:“大人,咱们百姓没有管教好他们。这是咱们地失责。要是没有了大人,别说耕地,想来他们还在山中做匪。咱们这些都是大人赏赐的。大伙心里都清楚。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咱们实在是无德无能,如今大人在此,还望大人给咱们出个主意,让他们将以往的罪孽能一一偿还,也好让我们这些无依无靠之人,帮着河州出一份力吧。”

李泰点了点头,看着百姓们言道:“既然诸位乡亲信得过本官,那么,今日再此,本官就给他们约法三章!”说完,指着跪在地下的人犯言道:“其一,你们要加倍的干活,把剩下十天的播种给本官老老实实干完,谁要是敢偷懒。本官就敢把他当场打死。

其二,如有朝一日,吐蕃入侵。你们便是敢死之队,只要百姓需要,你们就要第一个冲上去,就是死。也要给我死在吐蕃铁骑之下,也好全了你们的名声。都是男儿,别让人家撮你后背骂祖宗!别让家人替你们蒙羞!

其三,待你们回到看押之处,告诉别的人犯,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地干活,待十年之后,本官都会给他们一个好地前程,谁要是干得多。认罪好,本官可以提前将他们放回家,喜欢河州的,本官可以给你们户籍,让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但是要是安家河州,就要编入敢死队,就要用最后的生命来偿还你们所欠下地罪孽。

再过几日播种后,本官会与百姓们商议一下,挑出个别干活卖力,诚心悔过之人,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只要做了河州百姓,咱们都是一家人,本官也不会刻薄了谁,提前释放之人就是你们的榜样,希望你们能认真改造,重新做人。犯了王法不可怕,可怕是不知道悔改,只要你们表现的好。百姓都会看在眼里。你们以往欠下的罪孽,也都会一笔勾销。本官说的话,你们可记下了?”

听闻

讲话,不少人都为之动容,跪在地下的人犯此时已经了,本来还以为要一辈子被押在军中。没想到大人还给了期限,还说表现的好还能提前出来与家人团聚,而且,还要挑出几个卖力之人,提前释放回家,这是什么样子的恩德啊。刚才还担心家里多了地,没有办法播种,如今大人又给了机会。这真是天大的恩惠啊,至于参加什么敢死队,用生命报答乡亲们,更是义不容辞。这也是最终的报答方式。如此种种,听着李泰说的严厉,仔细的想来。却是句句在情,字字含理。想着想着,不少人都悔恨难当,说实话,他们就是感觉成王败寇,被抓回来,肯定没有好下场。但李泰几次的讲话,让他们明白了罪的根源在哪里。知道了自己究竟犯下了多大的错误。从帮着家人耕地来偿还心理负担,渐渐改变成把河州当成了报答的对象。保卫河州,义不容辞。

此时另一边的百姓有不少已经掩面而泣,能让这些人回家播种不说,最起码也有了相聚的盼头,虽说十年长了些,但好歹也是在家跟前。虽说干活。但强过在大牢里遭罪。只要干活干得多,怕是能提前出来。想到终于能有一日全家真正的相逢,不少人都高兴地流出眼泪。如今河州正在建设。所有的百姓都把城门的图纸当成河州未来的样子。让他们多干活。算是最轻的惩戒了。

李泰此时已经不想多说,他明白,许多事情百姓都需要消化。自己的法律观念与这个时代冲突太大。但是只要自己还在河州,就绝对不能让这些百姓寒心。想到这里,将王平叫来说道:“王将军,待播种过后。你把所有人犯的户籍都一一查明,想来他们都是附近县城的百姓,你将他们整理一下。把每个县城的人犯都写到一处,待过阵子去周围县城征兵之时,张贴在他们县城的城门处,如果有家人的,就让他们过来瞧瞧。别让他们太想家了。等这两千人回到他们中间的时候,定然会把这些事情告诉他们。咱们要让人犯觉着河州是最好的地界。到哪都不如到河州。就是将来释放那天,也要在河州扎根,因为河州也有他们的心血啊。平时虽然让他们多干活,但对有功之人也要多多表扬,找出几个榜样。这样,他们才能干的卖力,住的安稳,要不时时想家,怕是要生祸端啊。”

王平想了想言道:“大人,咱们是不是对他们太好了?”

“呵呵,有什么好不好的,都是一群百姓,说良心话,如果咱们遇到了这个年景,或许也如他们一样落草为寇了。谁都不容易。人啊,将心比心吧。能让他们有个安稳的家,就是本官毕生的心愿了。”李泰说着说着,回头一看芝萌,惊讶道:“你怎么又哭了?”

芝萌擦着眼泪说道:“瞧你刚才凶巴巴的样子。却是用心良苦。听着听着,就忍不住鼻子发酸,你瞧那些百姓不与我一样吗?”

李泰摇了摇头:“峰峦如聚。:。=意踌蹰。苦。”

芝萌低头思索,良久言道:“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呵呵,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受苦。如果天下安定,皇家定要大兴建设,赋税提高,劳民伤财,百姓也不好过啊!”

芝萌点了点头“说的却是有理,但如何才能让百姓不苦呢?”

李泰苦笑:“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无论什么年代,都会有一批最底层的百姓,他们由于一些缘由,始终艰苦度日,所谓让百姓不苦,便是要这样的人越来越少罢了。呵呵。难啊。”长叹了一声,李泰言道:“诸位乡亲,都把自己的家人带回去吧。监督他们好好的干活。要是谁敢不听,就告诉本官。本官帮着你们。行了,都回去吧。”

看见百姓三三俩俩的上前领着亲人离去,李泰笑了笑,拉着芝萌言道:“走吧。别瞧了,你猜咱们晚上吃什么?”

芝萌摇了摇头。

李泰一笑:“想知道吗?”

芝萌点头。“来。陪哥乐呵乐呵!”

【卷三】

第五十章 …  南山手札

州城内。

李泰拉着芝萌的手四处瞎转,看着城中不多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播种准备,李泰很是欣慰。

芝萌笑道:“瞧你的样子,看见人家忙活,你傻笑什么?”

“嘿嘿,开心呗!嗯,换句话说,本官甚喜啊。百姓都在忙活播种,这是好事啊。想一想,到河州已经几个月了,连个打官司告状的都没有。不能不说这是本官治理有方啊。”

芝萌言道:“莫要厚脸皮,衙门的鼓都没有了,还告什么状?潘哥还是总捕头呢,也没见抓过一个人犯。对了,潘哥走了许久,什么时候回来?”

李泰摇头:“这就不知道了,反正一切事宜都要播种后再说,现在正是忙的时候,还是专心些好。”

走了许久,慢慢的回到衙门,拉着芝萌走进自己的小屋,见到燕儿正在画着什么。见到李泰进来,开心的笑道:“少爷,这井怕是有着落了。”

“啊?“李泰大喜:“好燕儿,快说!”

燕儿拿起画的图纸笑道:“燕儿觉着,这便可以。”

李泰拿起图纸观瞧,看了良久便笑了出来。古人的智慧是厉害。这图纸上画的井乃是一个长方形的深井,上面有一个像摩天轮一样的东西。每个斗都是固定的,索性就叫它摩天斗吧。将这个摩天斗架在长方形的井沿上,轮子一转,水斗将水舀起,待出井后便倒在了事先做好的水槽之中。最让李泰开心地是,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用变相杆操作的原理,不用人来摇这个摩天斗,而是用两根大杆子,互相交替,中间加上一个磨盘原理木轴,另一边用牲口转圈的拉,这样一来。却是减少了人力。而且。水流速度加快,在没有压力井的前提下,这是最好的办法。李泰琢磨良久,发现此处设计当真是巧妙,他现在还记得,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教授跟同学们讲了一个事情。说是在云南一个偏远的山凹里,当地的人为了从河中取水灌溉农田,只用三根大杆子就把水流分开,其中地角度和高低计算地特别精确,如果用现在地方法,那必须是要建一道堤坝,让水顺着堤坝流,相比之下。还是劳动人民最有智慧啊。据说,现在这个古老的方法还是那里使用,而怪就怪在。这个办法也只能在当地使用,到了别处,可能是水流的深度等等因素,没有一个成功的。这才叫因地制宜呢。

李泰越看越高兴,忙道:“燕儿,你这是如何想到的?”

燕儿笑道:“燕儿哪有这本事,是在少爷的书中看到的,喏,就是这本,少爷,您这是从哪弄来地书啊,真是宝物啊。上面写着《南山手札》想来是你的道士师傅送你的吧。”

接过书,李泰点了点头:“是啊,可是少爷还未曾看过呢,芝萌,你坐,我看看。”说完,躺在床上开始翻阅南山手札。

这书中对于南山的身世只字未提,满书写的都是一些农业方面的事情,这本书一共分三章,第一章专门讲农田,什么地种什么,怎么样利用太阳与周围的事物来辨别天气,怎么取水,水应该怎么走才能更加的合理,刚才燕儿找到地办法就是根据这章赋予地灵感,不过人家那是水沟。燕儿便是一个长方形的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