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行天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真的可以出去了?”
“是的,你可以出去了。”胡立文肯定地回答:“你的几位师哥都比你出去的早,现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扎下了根,并有所成就。”
“他们一定做得很不错,不知他们现在都做些什么工作?”胡惠中问。
“这个你就不必问了,现在是非常时期,除你大师哥谭振林和三师哥徐良才成为同事而互相了解情况外,你大师哥、三师哥不知你二师哥欧阳中强的情况,你二师哥也不知你大师哥和三师哥两位的情况,以防出现差错。如果不是到了关键时刻,是不允许互相暴露彼此情况的。”
“我知道了。”
“因此,你出去也是靠自己,也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增长自己的能力。”
“我什么时候走?”胡惠中充满着向往。
“待帮我把这些东西运到仙住峰山去,过了春节后,你就可以走了。”
………【第二十一章 来到武汉】………
此后,近一个月,胡惠中帮胡立文把这些东西送到了仙住峰顶,这些东西都是胡立文包装好后,他俩利用早晚上山、赶集的时间或挑或扛,同时又买一些贵重的物品装入箱中,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做的。胡惠中也没问这些东西是什么,从他父亲兼师父胡立文小心地做这些事,感觉到这些东西不一般。
“还买这些东西干吗?”在第一次买东西时,胡惠中不解地问。
“假如有人突然发现家中二十多个箱子都空了的时候,会怎么想?”胡立文反问。
胡惠中被他的反问羞红了脸,平时,他考虑问题还是很仔细的,现在是因为就要出山,到外面去闯荡江湖而心情激动,忽略了这些细节。
“要成为一个成功者,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头脑的绝对冷静,特别是在大喜大悲时,更要这样。”
他们的教学方法就是这样,在事实面前进行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在开始,会根据生活的实际,设计出许多实例,当然就像自然产生的一样,也就是演习吧,让下辈在生活中,学会各种技巧,特别会针对每个人的缺点进行设计,在他们犯了错误之后再教育,从而使他们印象深刻,而牢牢记住。这是绿叶清风独特的教学方法,也是绿叶清风能在武林中千年不倒的真正原因。
人不怕没能力,就怕没缺点。
在生活中,绿叶清风的人会有意识地设计出自己的缺点,让对手去抓不是破绽的破绽,从而去战胜对手。
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怎样的人?
一个没有缺点而自己设计出一个缺点的人,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是你的对手,你能战胜他吗?不能!
绿叶清风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明天是农历正月十八,就是胡惠中出门的时间了,胡惠中兴奋的无法入睡,他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胸中充满豪情。他要实现自己打遍人间不平,为国为民出力的愿望。
胡立文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把一切该带的东西都给他收拾好:几件换洗衣物,必要的钱票。
“听说日本进攻南京了,武汉可能是日本军的下一个目标,到武汉去看看有什么事做,尽一份力,在这一事关国家存亡的时刻,我们除了维护江湖正义之外,还要抗击日本侵略者。注意要保护好自己,做事要机动灵活,不要拘泥于世俗的形式。”
“我知道怎么处理的,您放心好了。”胡惠中平静中带着自信。
“这是祖传的面具,给你两个,要贴身携带、保管好。到武汉如果有什么困难或希望得到帮助,找一个姓王的老板,这是他的地址,联系方式,他是我绿叶清风的外堂弟子,叫王满堂,他这个人能力强,他的公开身份是济人堂药铺老板,在武汉开有二十多家分店,规模很大。”
“现在,是你对绿叶清风有个全面了解的时候了。”胡立文说:“以前,因为你小,也没到出山的时候,因此没有告诉你。”
胡惠中知道他有下文,也没出声。
“绿叶清风的历史,我就不我多说了。绿叶清风分内外两堂,内堂负责武术及其它人才上的培养,是绿叶清风的核心,外堂负责绿叶清风的经济来源和情报收集,同时为内堂到江湖走动的人员提供各种行动的便利。因此外堂虽不是绿叶清风的核心,但是绿叶清风的重要支撑。
内堂人数不多,同江湖武林门派的组织构架一样,就是会长(掌门)到弟子,各弟子也可自己带弟子。绿叶清风对吸收门人要求极严,人品要好,资质要好,同时其家庭背景必须是正当人家出身,不能与江湖各武林门派有瓜葛。内堂的人经过训练,放在江湖上,都是绝顶高手,人虽不多,实力是很强大的,这样才能使绿叶清风成为江湖中的仲裁力量。
外堂则不一样,各地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人员数量、规模,除各地分会长由总会派驻或任命外,其他成员总会不再过问,这些人三教九流都有,其主要力量是商人,由他们为绿叶清风提供强大的经济来源,外堂还有组织严密的情报网,拥有各种情报人员,为绿叶清风收集各种情报。
外堂这些会员成份虽杂,但都是正派人士,绿叶清风为他们提供安全保护,他们自愿加入绿叶清风效力。这些人,他们世代相传,祖祖辈辈都是绿叶清风会员,经过千百年来发展,在各地都扎下了根,这部份人是绿叶清风的坚实基础。
绿叶清风的内堂、外堂互相配合,互为支撑,但又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除会主掌握绿叶清风全面情况外,内堂只知外堂会主以上的人,外堂只知道派驻到他们那里联系的内堂弟子,再加上一套严格的保密制度、管理方法,绿叶清风才能保持一种超然的身法,独立于江湖之外。
你到武汉后,不管情况如何,如果同王满堂取得了联系,要按绿叶清风的规定行事,不得泄漏任何秘密,也不得向他打听他那处的任何情况,除非是行动的需要,这也是我给你面具的用处。你的身份是少主,其它的,包括你的名字都不可告诉他,记住了?”
“记住了,当我和他见面时,就不能用真面目,是吧?”
“正是这样,他和你相见时,也可能不是真面目。”
接着,他们又交流了其它一些想法,才各自睡去。
第二天,胡惠中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去武汉的征程。
在路途,他保持较为稳定的速度,每天约行走六十里的距离,这样能保持较大的体力,特别是长途行走的人,在没有代步的工具下,以均匀的速度行走,是最佳的方法。
这样,走了大约三天,胡惠中从山区中走了出来,来到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区,开始接近武汉。
他在路上,感受到了战争的临近,不是遇到大批的军队,运送物品的军车,就是遇到焦急逃乱的平民,都在谈论着一个话题:日本军队要进攻武汉了。
这些恐慌的气氛,还有这些逃难的难民,激发了胡惠中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出力的决心。
他加快了朝武汉的进度,有时搭乘当地群众的骡车等交通工具,很快在第四天晚上,他赶到了武汉郊外。
他决定晚上不进城,就在附近的一个旅馆住下,一是因为天已黑,武汉已实施了戒严,二是他要静下心,想想到武汉后从何处着手,为抗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不准备加入军队,在现代战争中,他一个人在军队中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特别是象他这种身负武功的人,要到能使自己技能充分发挥的地方,这样才有更大的价值。
现在的武汉,何处是最危急,又是何处最需要他这样的人,而他又在何处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杀手?暗杀日军高级指挥官?这需要有庞大的支撑,首先要有情报处给你各种情报,其次要有各种接应人员,最后要有费用保障,包括先进的武器系统,这些,胡惠中目前是没有的。
………【第二十二章 江汉码头】………
间谍?刺探情报?没有长期的潜伏是作不到的。保镖?保卫国家重要人物?一是没人相信胡惠中,二是即使相信胡惠中是爱国青年,在他没有过去的成绩的情况下,没人敢让他担当此任。
在这些最直接的途径被胡惠中一一否认后,他开始思考从最基层做起。
那么,武汉城中,现在又是什么事,什么地方是最紧要的?而这些又是他能力去做的?
是水道,胡惠中判断。
武汉水道发达,下可达南京、上海,上可到重庆。各种物资的往来运输,水道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如果日本破坏了武汉的水上运输通道,国民政府就会一片混乱。再加上陆地攻击,武汉就会不攻自破。
当然,国民政府也会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而加强力量,加以防备,但日本派出的特工是在暗处,防不胜防。
如果胡惠中在暗中盯防,在无形中去配合政府的防御,形成一明一暗两股力量,就会使日本特工无处下手,从而维护水上运输这一通道的安全。而这是胡惠中最容易做到的。
想通这一环节后,胡惠中叫来老板,想问清武汉市中水路交通情况,及大小码头的名称所在等。
旅馆老板是本地人,对此比较熟悉。又因为开旅馆,必须要熟悉码头,车站等地交通信息,随时为住客服务。因此,回答的也令胡惠中较为满意。
在回答完胡惠中的问话后,老板随口说道:“这段时间询问这些情况的人特多,想必是日本人快来了,大家都准备好逃路吧。”
胡惠中一惊,忙问:“向你打探情况的都是些怎样的人?”
“都是三十岁到四十多岁之间的中年人,像你这么年轻的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他们都是本地人吗?”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是哪地方的人我也没问。”老板沉吟道:“对,他们都是外地人。不是附近的,也不是周边河南、江西、安徽、湖南等这些省的人,这些地方的人口音我都能听出来。而来问这些问题的人的口音,我实在听不出来是哪里的,因为我从没听到过。”
“谢谢了。”胡惠中给了他一块大洋。
“不用客气。”老板没想到他会给钱:“这钱我不能要,住在我店里,给你提供交通信息是应该的。”
“你拿着吧,小意思而已,今天耽误了你不少时间。”
老板道谢着走了。
胡惠中听了这些情况后,更加肯定了他的想法。打听这些交通状况的人肯定是日本人,其主要是为日军搜集情报,破坏中**队运输线和武汉地区的交通,制造混乱。
他决定从武汉最大、最繁忙和最重要的码头入手,粉碎日军的阴谋。
第二天,他按照旅馆老板所说的情况,直奔武汉最大、最繁华的码头之一——江汉码头。位于汉水进入长江的入口处,是连接武汉三镇最重要的通道之一。
到了码头一看,印证了旅馆老板的描述,只见这里人来人往,往返三镇的人员,从外地进入武汉的客轮,待发外地的客轮、货轮,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出港口的旅客等,一片繁忙景象。虽有工作人员在维护秩序,但场面显得很混乱。
“这里肯定是敌人的着手点。”胡惠中看到这种情景后内心说道。
于是,他走向似是办公室的房子,向里面的工作人员问道:“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在办公桌后坐着的一个人抬起头,向他看来,“有什么事吗?”
“我想在这里帮忙。”
“看你年龄不大,能做什么?”那人笑着问。
“年龄没有关系,这里的事除了开船,其他的我都能做。”胡惠中回答:“关键是你们缺人手,缺一种能使码头不再混乱,能有序运作的人。”
那人一听胡惠中这样说,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在这间屋子里其他两位一直没有说话的人,也抬起头看着他。
“你是什么人?不是本地的吧?”那人问道。
“我不是本地人,刚到武汉,来武汉就是想混口饭吃,做点自己能做的事。你们这儿是我来武汉后到的第一个地方,看了一会,觉得你们需要我,就来找你们了。”胡惠中回答。
“来,跟我走。”那人站起身,领着他向远离码头的另外一所房子走去。
来到二楼,走进一个宽大的办公室。
“黄经理,有个年轻人想到码头做事。”
“你给安排一下不就可以了?到我这儿来做什么?”那被称为黄经理的人头也不抬地回答。
“这人不一样,不是干一般体力活的,我就带来见您了。”
“哦?”那个黄经理这才抬起头,看着胡惠中,见他只是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就问:“年轻人,你有什么能力?”
“黄经理,我可以坐下来吗?”胡惠中见他问得毫不客气,直截了当,但并没有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就对他产生了好感,于是就这样说道。
“好,坐、坐。”黄经理听到他这样的要求,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对带着胡惠中进来的人说:“肖总管,你去吧。”
“好,我走了。”被称做肖总管的人应道,并对胡惠中说:“年轻人,希望我们能共事。”
胡惠中从这一个老板、一个总管两个人身上,看到他们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他产生了一种想尽力为他做事的念头,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少了,一般的情况下,他不被轰走才怪呢。
“年轻人,想什么呢?”
胡惠中笑着对他说:“不好意思,黄经理,我想到另外的事,我叫胡惠中。”
“胡惠中,好名字,我叫黄灿,到我这里来是想做什么事?”
“黄经理,我初来乍到,有些唐突,请你不要见怪。”
“不用客气,说吧。”黄灿开门见山的说。
“那我就不客气了,黄经理,现在你经营这个码头,是不是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
“任何人经营这样的码头,都有很大的压力。”黄灿回答。
“我是说最近一段时间,而且不是寻常的压力。”
“对了,听你口音,不是武汉本地人吧?什么时间到武汉的?”
“我是河南人,昨天晚上才到武汉,也是第一次到武汉。一是为了谋生,二是想为社会做一点事,你是我第一个求职的老板。”
“为什么看中我?”黄灿笑着问。
“很干炼。”胡惠中心中对他评价。
他也不客套:“现今的形势下,武汉的水路运输是各方势力的焦点,而你这儿又是武汉码头中地理位置最重要的,自然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因此我就到你这儿来了。”
“你第一次到武汉,而且是才到,就能看到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你确实是一个人才。但是,我怎么相信你?”
“你对我不怀疑是自然的,我也没有多大的要求,在你这儿干,就是想维持码头的秩序,不让各种黑恶势力渗入到你的码头来,保障各种运输通畅。这样的事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吧?”
“就这些?”
“如果你愿意,我还可做你的私人保镖,保障你的安全。”
“就你?”黄经理有些不相信。
“等你见过我的实力就知道了。”
“好吧,你先在吗头上做一些其他的事,至于你说的事,等两天再说。”
毕竟与胡惠中还是第一次接触,虽然他是一个人才,但万一他是敌人派来的的间谍呢?黄灿想道,因为黄灿除是江汉码头的老板外,还有另外的身份,肩负有重大的使命,这不能不让他小心一些。
………【第二十三章 码头变革】………
胡惠中见他这样说,知道他对自己还不是十分放心。在这样的形势下,胡惠中有可能是敌对势力派来的,特别是能力越大的人,越让人怀疑。黄灿能让他留下来做事,就很难能可贵了。
接下来的两天,黄灿派人带着胡惠中了解江汉码头的各种情况,至此,胡惠中才知道黄灿的能力。
江汉码头分客运、货运两部分,客运通过长江,上可达重庆,下可达上海。货运则更广了,除长江沿岸,还可可达全国沿海各城市,特别是在陆路运输不畅、及不安全的情况下同,大多由江汉码头从水路运输。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战争,从长江下游逃难的人、搬运的物品和从武汉运往九江、安庆等地的军用物资更多,致使武汉规模稍大一点的码头更加繁忙。江汉码头就更不用说了,仅货物搬运工就有二百多人,还显人手不够,有时民用货物不得不等待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让位于军用物资的运输,客运船只停靠也比日常多上几倍。虽然有军队在码头担任警戒,维护秩序,但还是显得一片混乱。
两天来,胡惠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拿出了一个方案,向黄灿汇报。
“由于现在是特殊时期,码头要实行严格的通道化管理,即客运通道、货运通道分开,同时这两个通道要用栏栅相隔,这样就避免了客货交织在一起的混乱局面,而且有利于安全。另外,货运要分成三个班,每班工作八小时,按照顺序进行轮换,白天晚上都干活,保证一天二十四小时货运通畅,这样,效率将更高。而工人也得到充分休息,干起活来进度也会快些。客运要把武汉三镇本地客运的进出口与外地长途客运进出口分开,这样,秩序也就会好起来。”
“嗯,是个好主意。”听完胡惠中的方案后,黄灿赞道:“这样一来,避免了白天忙个死,而晚上没人干活的情况,确实比要工人干上十几个小时要好。你执行这个计划,需要多少管理人员?”
“不用增派管理人员。”胡惠中回答:“搬运工人大多是武汉市人,有些在这里干得时间比较长,从中选六个德望比较高的人,担任正副班长,加点薪就可以了,比另外派人管理更好。客运方面,把方向指示牌做好,在交叉口放上,一个人维护一下秩序就行,几天后,当人们习惯后,人都可撤回来。”
“很好,很好。”黄灿不停地赞扬:“从现在开始,你立即去落实。”
说完,他把码头行管人员叫来,开了一个会,宣布了胡惠中的方案,并嘱咐大家一切按胡惠中的安排执行。
黄灿在胡惠中进行摸底了解江汉码头情况的两天中,也没闲着,派出人调查胡惠中的来历,刚刚接到手下通报,胡惠中确如他自己所说的时间来到武汉,他的人找到了胡惠中住宿的旅馆,并在旅馆老板那儿,了解了胡惠中在住店时的一切情况,跟胡惠中自己说的一一吻合。从直觉上,黄灿认为胡惠中一切都是值得信任的,但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情况下,他还是要做到万无一失。
因为胡惠中太出色了,他太需要这样的人,而江汉码头又太重要了。第一步证明胡惠中没有撒谎。第二步呢?黄灿希望他还是一样,也相信胡惠中所说的都是真的,他的人已经到胡惠中所说的家乡调查了,十天后,就会证明一切。
正如胡惠中所认为的那样,黄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但他却没有想到,黄灿是有如此实力的人物,这是因为胡惠中第一次出门在外,阅历过浅的缘故,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的两天,胡惠中按照自己的方案运作起来,首先,在二百多人中选出德高望重的六个人为正副班长,各带一个班,并排好上午、下午、晚上的值班时间和轮流值班的顺序。接着用栏栅将客运、货运通道隔离,在客运通道放上指示牌、说明牌。这一切干完后,已是第三天了,胡惠中请来黄灿,看看码头的情况。
来到码头,事实远超过黄灿的想象,虽然还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但显得极为有序。没有了以往那种叫骂声,旅客对这一切也是赞不绝口,特别是本地的老顾客,认识的见了黄灿纷纷说道:“还是黄老板有能力,把码头弄得这么好,以前不是搬运工人骂我们挡了路,就是我们骂工人们撞了我们,现在这样多好,都顺畅了。”
看着秩序井然的码头,黄灿很高兴,就对随行人员说:“今后码头就交胡惠中管理,你们要服从他的调度。”
“不,不行。”胡惠中急忙说:“我还是做我现在的工作吧。”
“不用多说,就这么定了。”
其他人应允着。
“你现在住在哪里?”黄灿问胡惠中。
“和工人们住在一起。”
“那怎么行?刘会计,你安排一下,给胡惠中弄一间房。”黄灿对手下的一个人说。
“好,我下午就办好。”
“不用了。”胡惠中对黄灿说道:“我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更能了解工人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以及他们的意思,有利于我们码头的改进和发展。”
“真是这样?”黄灿见他说的有理:“那就把房费直接补给你,什么时候你想独自住了,就什么时候给你找房。”
“我确实不能要,我和工作们住的地方也是码头提供的,也不用我掏钱,补房费给我做什么?”胡惠中坚决拒绝。
黄灿见他这样,也就不再坚持:“你们大家看到了,只要你们谁能使码头发展的更好,我就会重用你们,不管你们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是资格老还是资格浅,做得好,就是最大的资格。”
黄灿这样一说,一些对胡惠中才来几天就受到重用而有些不满的人,也收起了自己的私心,胡惠中的措施,使码头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他们一行人沿码头走了一遍,指出了几处不足的地方,便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了。
胡惠中对黄灿说:“黄经理,我还有些话想对您说。”
“好,到我办公室来。”
来到黄灿办公室坐下
“根据我和工人们这几天的吃住发现一些问题,如果可能的话,不知能否改善一下。”
“说来看看。”
“为了保证工作的时效性,我让当班的人和值第二班的人全部吃住在码头,只有刚值完班的人才可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这样,原先的住处就有些紧张,再就是吃的太差,工人们吃不饱,更吃不好。”
“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黄灿问道。
………【第二十四章 发现内奸】………
“先说住的,另外找房子比较困难,成本也大,可买一些双层床,也就是上下两层的床,这样相当于住宿房屋扩大了二倍,也就解决了住的问题了,只是花很少的钱买一些床就行。
吃的,我想能否把食堂工作人员分一下工,按吃饭的人数,在保证吃饱的情况下同,给每个人定个数额,按这个数额安排专人采购物品,专人验收,专人做饭,既强化了每人的责任,又堵塞了其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让码头的每一分钱都花到工人的头上。”
“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安排好,作好预算,报到我这里,再由财务处来购买。”
“看到你能答应这样做,我很高兴。”胡惠中说道:“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他们会把你这儿当做自己的家,工作起来效率也不可同日而语。再者人心都向着你,任何不利于码头的事,也就无立足之地了。”
“你把我当作什么人了?”黄灿听到胡惠中这番话后,很高兴,内心的触动也很大,他经营管理这个码头也有很多年了,也想过样才能把它做得更好,虽说一直没什么大的问题,但他心中总是放不下心来。特别是这几年,日本进攻中国,攻陷上海、南京后,对码头的控制他越发感到焦虑。自胡惠中来了后,他心中不由得轻松起来。虽然他来的日子很短,身份也没最终确定,但他心中有个直觉,他是来帮助自己的。他的发展前途也不可限量。
“码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也想它发展得更好,只要是有利的事,我一定会答应的,你就大胆地去做。”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改善工人们的吃住等生活条件,还是那些人,每个人的工作量减了三分之一,但活却干得多了,码头上下人心也顺了,每个人都自觉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十天后,黄灿的人回来了,带回他想要的消息:胡惠中没有说一句假话,他家乡的人对他的家庭、对他的评价都非常好。
胡惠中也在码头立下足,开始了他新的生活。
这天,黄经理把胡惠中叫到办公室。
“最近两天,有几批军用物资要到码头装运,你告诉工人们,吃点苦,不倒班了,因为交货方要求的时间非常紧。”
“好,特殊情况吗,我想工人们是理解的。”
“我会给他们加班费,你和他们相处得怎样?这些工人是不好相处的。”
“我们相处得很好,实际上,大家对码头很有感情,特别是在这里干了十几年的本地人,象周班头、吴班头、王班头等。”
“码头虽是我的,但我真正呆在码头的时间不是很多,只是近段时间因这战争吃紧,码头又是非常关键之处,我才住在这里,因此对情况不是很了解。前段时间,我对码头的混乱状况就很忧心,但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是以为是人手不够才这样,那知你一来,就指出问题的症状,在没有增加人手的情况下解决了问题,我很感谢你。”
“经理不要这样说,拿了你的钱,就要把你的事办好,这是我们做民工的原则吗。”胡惠中说道:“况且,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是一个好老板,只是因为没有得力的人,才使码头有些不完美,但你已做得很好了。”
“你刚才说的什么周班头、吴班头什么的,你跟他们说,这些老工人我心里有数,等这批货物忙完,我就会和他们交流一次,让他们到更重要的岗位上来,这年头,有这样的人不容易。”
“我一定把你的意思告诉他们,我认为有你这样的老板,是他们的福分。”胡惠中说完,看到黄经理看着自己不放,觉察到自己话语中的毛病,笑笑:“当然也包括我。”
“好了,今天就到这,你去忙吧。”黄老板没有再说什么,但胡惠中知道他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
走出他的办公室,胡惠中眼角瞥到走廊拐角处黑影一闪,如果胡惠中不是习武之人,是无法发现的,因为他是用经过长期苦练形成的习惯,在经过任何地方时,会用眼、耳等器官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的侦察。刚才,他虽不是有意而为,但他还是用两眼的余光对平常人视力难及的死角进行了扫视,才发现了这个现象。
“有情况!”他心中首先作出肯定,但也并没有露出任何异样,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