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行天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别山腹地一个叫仙岩的小山村,每天清晨,就有爷孙两上山,一个小时后下山时,小孩背着一捆干柴,老人跟在后面。就种情景从小孩六岁时,一直持续着,没有间断过。
刚开始,村里人觉得孩子太小,而这个作爷爷的自己空手,却让只有六岁的孙子背柴,是不是太狠心了,就有一些人去劝说这个老人。
“胡爷,你的孙子这么小,你怎么能让他一个人背柴?”
“谢谢你们的关心了。”老有笑呵呵地说:“我这个孙子,他自己要这样,我也没办法,只要孩子的负担不超出他能承担的范围就可以,再说孩子也要加强锻炼,这样身体才好。”
“各位爷爷、叔叔,谢谢你们了,这确是我要这样作的,你们不要怪我爷爷。”叫胡杨的孙子出来替他爷爷说话了。
众人见是这样,也就无话可说了。
山村里没有什么娱乐,孩子们就自已组织一些游戏,如女孩子跳绳、踢键子,男孩子下龙棋、打碑、举重、扳手腕等,有时是分组,有时是单个进行比赛,胡杨与和他同龄的孩子开始一直到十二三岁的孩子都进行过单项比赛,在男孩子的游戏中除下龙棋外,其他的基本上没有嬴过他的。
村里的人对他的认识又进了一步,看来真如他爷爷所说的,经常锻炼,身体是强壮些。
胡杨除帮爷爷打柴外,还经常帮爷爷干农活、洗衣、做饭等等。看到村子里哪家有事,他也去帮忙。
于是,胡扬就成了村里大人的曲型教材,哪家有孩子不听话彧是惹了祸,他家的大人就说:“你看你,人家胡杨多懂事,那么小,就帮他爷爷打柴、做家务活……还经常帮别人。你呢?还净给我们添乱子。”慢慢地,村子里的风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们都以胡扬为榜样,力所能及的帮大人做事,而大人们之间也互相帮助,不计报酬。
这对爷孙,老人叫胡惠中;孙子叫胡杨;他们的家是不幸的;在胡杨的母亲怀了他刚两个月时;他爸爸在一次开山中,发生了意外事故不幸遇难。他母亲在生他时;又是难产;在可能母子两人只能保住一个时,他母亲不听公公和别人的劝阻,执意要求医生坚决保住孩子,她说:“孩子他爸就这个骨肉,我要让他活下来,我死了也没什么关系,只是找他爸爸团聚去了。”
当时医院的医生、护士及村里亲朋好友都感动得直掉眼泪,在医生尽最大努力的情况下,胡杨的母亲还是在他出生后的第二天,因医治无效而去世了。去世前,她抚摸着胡杨的头,对胡惠中及她的爸妈说:“爹、爸妈,你们不必难过,我很高兴,孩子很好,只是苦了爹了,要抚养孩子。”然后她笑着对孩子说:“这孩子将来肯定非常有出息,你看他多么懂事。”
胡惠中强忍着泪水:“孩子,你放心去吧,我一定会把孩子子抚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你……”听完这句话,她微笑着闭上了眼睛。他便给孩子取名叫胡杨,意思是孩子要象沙漠中的胡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够生存。
在村里人眼中,胡杨是个命非常硬的人,母亲刚怀他时,他的父亲便遇意外事故而死亡,在生下他后,他的母亲又去世了,人们从迷信的角度看,对胡杨产生了一种恐惧感,生怕他以后还会给村子带来什么灾难,同时又叹胡杨命苦,一出生就没了父母。
他姥姥及其他亲友都想帮他爷爷带孩子,但都被他爷爷胡惠中拒绝了,“我亲口答应他妈妈,把他抚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我怎么能违背此言呢?”
这对爷孙便一起在风雨**同走过,其间得到亲友、同村的群众及政府的许多帮助。但凡是胡惠中自己能做的,他都拒绝了,他接受的只是给胡杨吃奶,做衣服等事。在胡杨到三四岁时,他就对他说:“胡杨,你长大后,一定不要忘记家乡父老乡亲,你是吃她们的奶长大的。”他们两人也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在他们的感染下,村子里逐渐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村民都把胡杨当作了大家自己的孩子,因此才有人来质问他爷爷胡惠中这样的事发生,但纯朴的村民并不知道他每天早晨到山上并不是打柴,而胡杨也不仅仅是身体强壮、力气大这么简单。
这一年,胡杨十一岁了,在四月中旬一个星期六下午,胡杨和两个十一、二岁的伙伴小冬和小明一起,象往常一样到后去打柴,他们一边玩耍,一边拾干柴,不到两个小时,他们三个每人拾完一捆干柴,一看时间还早,他们就又在树林中玩他们经常玩的游戏:套圈、投枪、甩石头。他们用树枝做圈,用小木棒一头削尖做成镖枪,拾大小差不多的石头,用这三样东西在一定的距离外,投中确定的目标,看谁投得准,谁中得多,谁就胜出,另两人就帮他做事前约定的事,这种游戏在他们孩子中间是很流行的。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胡杨套圈全中,胜。第二轮,胡杨用投木枪全中,胜。第三轮,胡杨甩石头还是全中,胜。接着又玩了三四次,每次胡杨都是全中,小冬和小明只好依先前的约定,为胡杨摘山果。
胡杨吃着他俩摘的山果说:“不用比了,你俩是胜不了我的,因为这里包含着很多的功夫,你俩没练过武功,怎么能胜得了我?”
小明和小冬知道胡杨说的是事实,他们全村的小孩经常在一起玩这样的游戏,没有一个人赢过,但不知道胡杨会武功。
听到胡杨这样说,感到很惊奇,“你真的会武功?是不是象电视上那样,可以飞很高,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打别人?”
“也没那样厉害,但练成后,跃起一到二丈是没问题的。”
说完,胡杨两腿微微一曲,一用力,便腾空而起,飞跃到离地一丈多高的树枝上,然后双腿一蹬,跳到另外一棵树的树枝上,轻身落下。看得小东、小明他们目瞪口呆。
“这就是轻功。”
说完,他拾取一枝玩游戏时,一头削尖的木棍,随手一甩,飞向十丈开外的一棵大树。“嗖”地一声钉入了树干中。然后他又拿起一块石头,向那枝钉在树中的木棍击去,“啪”地一声打在木棍尾部,木棍又向里进入一大截。
………【第二章 收徒】………
“怎么样?”胡杨向已惊得说不出话的小东和小明说道:“过去看看,能不能把木棍拔出来。”
小冬和小明在胡杨的示意下,走到被钉入木棍的大树跟前,伸手去拔木棍,但他俩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木棍纹丝不动。
胡杨走上前去,伸手不见怎么用力,就把木棍拔了出来。
“你真厉害!”小冬和小明由衷地赞叹:“我们也想学,你教我俩怎样?”
他俩是胡杨最要好的小伙伴,一个叫韩冬,一个叫余明,人虽小,但能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心地善良。
胡杨早就想教他们武功,但又不好明着要求他俩学,怕这样会适得其反。因此利用在一起玩耍的机会,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技能,好能在他俩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励他们学习的**。
听到他俩要学武术的请求,胡杨没有表现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想跟我学武可以,但要答应我的三个条件。”
“我们答应。”见胡杨肯教,他们连什么条件也不问就答应下来。
“一是学武这件事要保密,就是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也不能说,能做到吗?”
“能!”
“二是学了武功后,要用于行善,不能用武功来欺负弱小。三是学武开始后要持之以恒,不得半途而废。”
“既然想学武功,我们就能作到,要不我们就不会学了。”
“我的功夫是祖传武学,是爷爷教我的,没有传过外人,所以有上面三个条件。”
“我们能学到像你一样的功夫吗?”
“这算什么?只要你俩认真地去学,坚持不懈,就能做到,并且比这要厉害多了。我还没学到我爷爷的功夫一半,我爷爷说他还没有达到最高层次。你俩说要把这功夫学到最高层次是个什么样子?”
这时小冬和小明下了要用力学习的决心,心中想到学到了这些本领,就不会被人欺负,还能行侠仗义。
“我再问一次,你俩是不是真的要学习这些武功?”胡杨严肃地说。
“是!”他俩坚定地大声说道。
“你俩是我玩得最好的伙伴,我想让你们能和我一样,有一身本领,行侠仗义,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因此我才把家传武学教给你们。”胡杨继续说道:“一旦加入我门,就要按我门的门规办事,不得违反,跟我来。”
说完,他转身向山上走去。
小冬和小明被胡杨的严肃所感染,没有了小孩子嘻嘻哈哈,一言不发跟着他。
不一会儿他们三人来到仙住峰脚下,面前是一高约两百多米、方圆四五里的石峰,就象一根柱子树立着,四周是如刀削一般的峭壁,当地人把它叫仙住峰,意思是人根本上不去,只有神仙才能住在上面。
小冬和小明虽然也住在此山脚下,胡杨带他们来的地方,他俩却从来没有来过。
从山脚向上看去,只见山岩四周的石缝内,长有一些松树、青钢栗、冬青及其他杂木。树木有的是一两棵长在一起,有的是一丛丛或一小片地长在一起,让人感叹其生命力的顽强。
山顶上则被树木覆盖,因从来没人上去过,也不知道上面是啥样子的。
胡杨来崖壁下,找到一处地方,对小冬和小明说:“你俩等一会。”
说完,他纵身一跃,跃起五六米高,去势快尽时,伸脚在石壁上一蹬又跃起五米多高,这样连续十几次,伸手抓住离地五十多米处的石壁中伸出的一棵树枝,站了上去。
这一切看得小冬和小明是心惊胆战。
胡杨在他站立的小片树林中,消失不见了。他俩正感到奇怪时,胡杨在上面喊:“你俩抓住绳子,一个一个地爬上来,注意安全。”
说完,一根长绳从上面扔了下来。
对在山区长大的孩子来说,爬树、登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虽说石壁陡峭,但在绳子的帮助下,攀上五十多米的高度对小冬、小明来说,还不是很难的事。
爬上绳子的尽头,拔开树丛,里面是一个二米来高三四米宽的洞口,洞口周围方圆三四米的地方长满四季长青的树木,并且从洞口里长出了两棵松树,四五棵青钢栗,斜伸而出,茂密的枝叶,把洞口及周边遮得严严实实。如果不到跟前,根本不知道半山腰会有这么一个山洞。
收起长绳,小冬和小明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胡杨向里走去,越往里通道越宽,大约进入十二多米,里面是一个深二十多米,宽十来米的天然山洞,靠洞壁有一蹲巨大的雕像,雕像前面一个石长几,上面放着几个香炉,两侧还有一些神像,使里面显得非常神秘。
在洞口的一边,有一七十多公分宽、近三米长的石缝,直通上面,可看见从上面射入的光线。因而该洞虽然深入山腹,但光线很好,也不感到气闷。
这时,小冬和小明紧张得大气不敢出,感觉好象在做梦一般。
“来,向祖师爷嗑头。”胡杨的声音在他俩身边响起。
他俩赶忙按照胡杨说的点起三柱香,对着雕像叩了三个头。
“现在,你俩算是正式拜师,加入了绿叶清风。我们就是师兄弟了,绿叶清风是按拜师时间先后排序,我是师兄,你俩同时入门,按年龄大小排序,韩冬是二师弟,余明三师弟,我是代师授艺,对着祖师爷,跟着我一起宣誓。”
“我现在是绿叶清风弟子,从今天拜师开始,刻苦练功,光大本门。伸张正义,精忠报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念完后,胡杨对他俩说:“这是本门宗旨,你俩一定要记熟,并要不折不扣地遵守誓言。”
“是,我们一定遵守师门誓言。”他俩同时大声回答,在他们心中隐隐约约感到他们的一生会在这个下午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今天时间已经很晚了,这事还得向爷爷说一声,征得他的同意。我们先回去,明天上午我们早点来,我开始教你们。”
“我们刚才不是已经拜师了吗?”
“虽说拜师了,但现在我爷爷是师门长辈,要他同意才行。不过我收了你们,爷爷一定会同意我的。”
但他俩还是有些疑问。
“走吧,这事没有问题,晚上吃完饭到我家就行了。”
他俩再没说什么,和胡杨一块向洞口走去。
来到洞口,小冬、小明顺着放下的绳子,下到地面,胡杨把长绳收起,他俩正为胡杨怎么下来而感到疑问时,只见胡杨顺着石壁往下滑,到下滑达到一定快的速度时,他把双手往石壁拍去,身子就一顿,基本上停止不动了,然后又开始下滑,如是几次,他安然落到地面。
这情景就像传奇电影中的镜头一样,如不是亲眼看到,小冬、小明根本不会相信,这更增加他俩向胡杨习武、学好武功的决心。
第三章开始
………【第三章 开始学艺】………
小冬、小明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憾中回过神来,竟没说过一句话。
胡杨理解他俩的心情,因当年他爷爷第一次把他带到那个山洞,表演功夫给他看,回来的路上他也一直没说话,夜晚还一直没睡着觉,一个劲地问爷爷要多长时间才能象他那样。
他爷爷回答他,只要坚持下来,象他那种资质,十岁左右应能自由上下山洞,并可做到伤人于百步之外。
当时,对这句话,他还不是十分明白,只晓得十岁就可以象爷爷一样飞上飞下山洞,心中就很兴奋。
其实,他不知道在他两岁时,他爷爷就教他内功心法,开始让他练习打坐等,并帮他打通了全身经脉,使他已具备基本的内功底子。并每天用一种家传特制的中草药汤给他泡澡,清除他体内的浊气,强壮他的筋骨。这种内外结合的训练方法,使胡杨已具备相当好的武功功底。只因他的年龄还小,身体还不能承受过多的压力,没有教他腾挪格斗等外家功夫。
回家后,胡杨把下午的事对爷爷说了,爷爷并没有责怪他。
“胡杨,你已经十一岁了,虽然别人十一岁时,还是个孩子,我想你应该懂事了,我同意你的作法。小冬、小明两人是你最要好的伙伴,我相信你的眼光,同时,我对村子里的孩子也在观察着,觉得他俩无论人品还是资质都是最好的。”
他爷爷说到这,停了一会。
“但武学是很奇妙的东西,不刻苦地练是学不到功夫的,但苦练了也未必能学习到高深的武功。一个人武功的高低,是以内功来衡量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要学好内功心法,就要靠每个人的天分了,天赋越高,领悟能力就强,就能学得快,否则,他一辈子也成不了高手。
这就要求想成为武功高手的人,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较高的先天智力、快速的应变能力。
内功是以内气来引导人的生理机能,挖掘人的感官,眼力,听力,感知力,从而达到洞察先机,发现即将来临的危险。否则就落入下乘,只是格斗技术强,能多对抗一些人罢了。
我打个比喻,你正走在很多人的大街上,这时有一些人混在人群中,或远或近,准备偷袭你,如果你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就能在他们动手前,从他们身体生理活动的变化,如他们的心跳加快、因紧张而出汗等,从这些变化中去感觉到危险,并且迅速地从人群中找出现他们,从而做到先发制人,甚至能以弱胜强,把危险消灭在还未发生中。
如果只是在他们发动攻击后你才知道,那就落于我说的下乘了。虽然最终你有可能打败他们,那只表明你体力、打斗技术或功力比他们强。但一旦遇到与你武功差不多的人,你就不一定能赢,如果对手是比你强的高手,你一定会输,严重的就是死亡。”
说到这里,胡杨已径明白爷爷的意思了。
“爷爷你是怕小冬、小明他们达不到你所说的条件而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这样反而会害了他们。”
“你很聪明,意思就是这样,因为将来与敌人对阵,特别是在与生死相关的事件中,别人不发动则已,一发动就是务必将敌对方全部歼灭,这样的场合,就要靠每个参与者的武功高低和对危险的感知能力,而对危险的感知能力是最重要的,它能使你提前知道危险,从而避过危险,获得生存。”
胡悾型A讼吕矗伎家换岷螅绦档溃骸岸砸话闳死此担龈銎胀ㄈ耍炊且恢中以耍还庑┠阆衷谑翘寤岵怀隼吹摹!
“爷爷,我没想这么多,小冬和小明具备习武的基本条件,为人又不错,我觉得不让他俩学习武功太可惜了,我和他们又是最要好的朋友,因此我就让他俩学了。”
“我同意让他俩跟你学武功。在以后你还可能遇到有人向你学武的情况,这时你就要注意了,如果他们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或智力不行,就不要答应他。”
“爷爷,我知道您的意思了,我会按你说的作的。”
胡杨毕竟是小孩子,见爷爷同意了,非常高兴。
转而向他请教习武中遇到不解的问题,胡惠中则认真地给他讲解,甚至一块探讨。
正在这时,小冬和小明来了。
“我就知道你俩会来找胡杨的。”胡惠中对进来的他俩说道:“你们的事胡杨对我说了,我同意了胡杨的决定,我希望的是,你们今后能同心同德、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用所学的来为社会做好事。”
“这个我们知道。”他俩异口同声地回答。
“你们几个聊吧。”说完胡惠中就走了。
“现在你们放心了吧。”胡杨说。
“因为你说让我们来看看情况。但我们知道只要你答应了,就等于你爷爷答应了。”
“不要拍马屁了,我跟你俩说些要准备的东西。”胡杨说着,拿起布做的小袋子:“这是绑腿,锻炼腿力,是练轻功的辅助用具,你俩各拿一个回去,让你们的妈妈做两个。”
“除了这些,其它怎么练?”
“不要急,从明天开始,你们就会慢慢接触到的,习武的过程是漫长的,不是很容易的。”
“你能做到,我们就能做到!不过什么时候能练到和你现在一样?”
“练到我现在这个水平,按照你俩的条件和开始习武的时间,可能得过十来年的时间,但我这个水平还很低的,要想学好本门武功,达到最高境界,得用二三十年的时间。”
“要这么长的时间?”
“这还是幸运的,听爷爷说我门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一辈子也没达到最高境界。”
他俩在一阵惊叹后,没想那么远,只要在十年后能达到胡杨现在的水平,就心满意足了,于是又兴致勃勃地问起其他的问题。
直谈到深夜,小冬和小明才不情愿的回去。
第二清晨,胡惠中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向后山进发,路上这三个孩子是兴高采烈,有说有笑,胡惠中看着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心也感到年轻了许多。
来到岩壁下,也不见胡惠中怎样作势,双腿一弯,身子就飞到半空,比胡杨跃起的高度高多了,双脚在岩壁下轻点五六下,就来到半山腰的洞口,胡杨也跟着跃起来到洞口,放下绳子,小冬、小明攀上,走入洞中,胡惠中和胡杨径直带他俩来到洞中一侧透入天光的石缝下。
“我们从这里上到山顶。”胡杨向一脸疑问的小冬和小明解释。
只见胡惠中从石缝隐蔽处一阵摸索,按动一个机关,弹出一个铁链,这个铁链直通山顶。
“这个石缝下面部分保持自然,防止万一有人来到山洞,走到这里也发现不了这个秘密。到了二十米的高度以后,岩壁上凿有石坑,脚就可以放进去,攀登就很容易了,累了还可以靠在石壁上休息一会。”胡杨向他俩解说着。
第四章进步
………【第四章 进步神速】………
“另外,每个人还各有一个安全带。”胡惠中补充说道,并把它拿了出来,看样子就象一个背心:“胡杨,你给他俩套上。”
胡杨拿起一个,给小冬套上,安全带套在腰腹部,在两腰间打个结,带子上有一个钢挂钩,在上升的时候把它挂在铁链的环中,这样即使人没有了力气或失手了,安全带的铁钩就保证了人的安全。
小明看了后,自己就套上了。
接着胡杨拉着铁链先上,然后小东、小明,最后是胡惠中。虽然胡惠中在安全上不会有问题,但他也把安全带给套上,显示出一种严肃认真的作风。
上到近百米的高度,胡杨对下边的小东、小明说:“歇会,像我这样。”
说完,胡杨把挂钩挂到铁链的环中,双脚蹬在石壁上的小坑中,背部靠在另一边的石壁上,小东、小明也照着做了,跟站在地面没有什么大差别,基本上不用什么力气。
休息一会后,剩下的五十来米的距离,他们很快地完成了,登到了山顶。
山顶树木葱葱,是一小片原始森林,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最粗大的树得几人合抱,也不知树龄有多少年,林中飞鸟较多,不时有小动物如松鼠等从中跑过。
距他们上来的洞口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人工整理的平地,长二十多米,宽十多米。在这么茂密的森林里,有这样的平地已是很难得的了。在平地四周,摆放着一些石棹、石椅,供人休息。
在离这不远的地方,有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木屋,全部是用木头建设的,树墙、树门、树屋顶,都用桐油进行了处理,可以防水、防潮,里面有一些木制家具。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清新、宁静,能使人忘记尘世一切烦恼。
“这场地是我们的习武场,小屋是休息的地方。”
然后,胡杨带着他俩沿着小径围绕山顶转了一圈,整个山顶都被树林覆盖,阳光只是从树叶的间隙点滴洒下,习武场那较大的空地上空也被树枝遮掩,给人一种与世隔绝,不在人间的感觉。
站在山顶边沿,放眼远望,令人心旷神怡,忘记了身在何处。
参观完后,他们站在胡惠中周围,开始上习武的第一课。
胡惠中拿出两张扑克,用手一甩,向几丈外的大树飞去,钉入了树中。
“你俩试试。”胡惠中对小冬和小明说。
“不用试,我们做不到。”他俩说。
“知道是为什么吗?”
他俩摇摇头。
“扑克能够深入树干中,不是它本身多锋利,而是被我把内功贯注到扑克上,再加上很快的速度,就造成这样的效果,这就是人们说的‘摘花伤人’了。
习武分外功和内功两种,外功也叫硬功夫,就是靠劲力来伤人。这种功夫练起来效果较明显,三两年内就可以有成效,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想进步就很难了。内功也叫气功,就是以气在人身内运行,把全身的功力集中到一点,打击敌人时有强大的爆发力,有持续的后劲,能给人以致命的杀伤力。在被敌人打击时能把全身的气劲集中于一处,产生较强的抵抗力量,保护自己。但这种功夫得长时间的练习,十年才有小成,但愈往后,愈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明白吗?”说完后,胡惠中大声问他们。
“明白了。”他俩大声地回答。
“说说看,明白什么了?”
“练武就是要从基础——练气做起,首要的目的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打击敌人,这才是习武的正途。”小冬回答。
“还有,习武不要急功近利,以勉走入歧途,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小明说道。
“你们能明白就很好。要想做武林顶尖高手,就要从练气开始。”
接着,胡惠中传授他俩练功口决,先用一个挂图,详细地解说人的经脉、穴位。
解说了一遍后,胡惠中问他俩:“你俩记住了吗?”
见他俩直点头,胡惠中不敢相信,就让他俩背出人体的穴位分布,他俩说的一字不差。
要知练习内功最难的是入门,因为刚开始时,习武的人什么也不懂,要想把人体经脉、穴位弄清楚,资质好的没有半天是不行的,差些的就得三两天了。
胡惠中又把入门炼习口决传授给他俩,都是一遍,他们就记住了。
练习时,他俩也很快就进入了武术上所说的静坐状态。
这一切使胡惠中感到很惊奇,他俩刚开始,就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俩确是练武奇才。
他感觉到胡杨眼光的独到之处,内心感到很欣慰。
一个小时过去,小冬、小明从静坐中醒来,胡杨在一边练习格斗招术。
“感觉怎么样?”胡惠中坐在一边,看到他俩醒过来就问道。
“我感到精力充沛,头脑很清醒。”小冬说。
“我好象是刚起床的感觉,浑身是劲。”小明说。
“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胡惠中吃惊地问。
“是呀。”他俩有些不解胡惠中为什么这么吃惊。
“我刚才只是随便问问你们的情况,一般人刚开始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所以我有些不相信。”胡惠中感叹说:“你俩很有习武的天赋,只要刻苦锻炼,在武功上就能取得很大成就。今天就到这儿,我们回去,以后每天早晨都到这里来,不得中断。”
就这样,小冬和小明就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每天清晨跟胡惠中爷孙俩一起去习武,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去后山打柴,小东、小明的父母对他们的儿子能和胡杨在一块很高兴,因为胡扬的学习成绩在学校同级段中一直名列第一。
天气越来越热,三个月过去,暑假到了,小冬和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一个大的提高,由以前的班级二十名左右一下子进入到了前五名,同时,在家里也不再调皮捣蛋了。他们的父母对胡惠中非常感谢,也尽可能地为他们爷俩提供帮助,从这以后,凡是他家需要女人做的活,他们两家全部分担了。
暑假里,他俩练得更刻苦了,早上出去带着书包,带上吃的、喝的,直到晚上才回来。这些情况,胡惠中早就用很好的理由,对他俩的家长解释了,没有引起小冬、小明两家大人的怀疑,村子里其他人更不知道了。
小冬、小明武功进步神速,到八月初,他们每个人绑腿里的沙子重量比刚开始的半斤增加了6倍,达到三斤,身体里有了强列的气感,四肢变得很灵活,身子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