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整个大战期间,俄军中至少有三十七位将领因为作战失利而遭到了不应该的惩罚,其中被处决就有二十一人。此外,还有更多的将军、以及高级军官在作战失利之后自杀。
    红俄的这种极端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俄军的斗志。
    要知道,这种问责制不但针对将领与高级军官,连基层官兵也逃不过,任何人只要作战不力都会遭到严惩。在争夺莫斯科的战斗中,俄军甚至有机关枪逼着刚刚上前线的士兵向德军阵地发起冲击。
    问题是,这种极端严厉的手段,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严重,特别是俄军节节败退的时候。
    在莫斯科会战中,俄军大量投降,一在主要原因就是俄军官兵担心在作战失利回到后方的时候遭到严惩。
    根据部分俄军战俘交代,在踏上战场之前,他们就被上层军官高知,如果不能打赢这场战斗,他们就会被集体枪决!
    对此,美军也有极为深刻的认识。
    当时,在红俄,大概有一万名美国的军事顾问。虽然这些顾问名义上只是协调美俄两国的军事行动,以及负责分配美国援助的军事物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美军顾问去了前线,直接体验了德俄与中俄战场上的残酷战斗,也对俄军激励官兵的手段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只是没有一名美军持赞同态度。
    必须承认,大部分俄军官兵都极为英勇。
    比如,在基辅会战中,守卫基辅城的俄军官兵就很少有人投降,往往一个营、一个团的全部战死在阵地上。很多军人在阵亡的时候,依然保持着战斗姿态。当时,很多俄军官兵甚至为自己准备了光荣弹。因为俄军伤员经常在接受德军救治的时候拉响手榴弹,所以后来德军很少主动救治俄军的受伤官兵。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德军甚至会用坦克与装甲车去清扫战场。
    显然,俄军的激励手段太过头了。
    尼米兹在听证会上提出来,就是要让那些在后方对战争指手画脚的政客知道,战争并不是凭几句话就能打赢的。
    在辩论的时候,尼米兹甚至提到,如果哪位听证委员会的成员对海军提交的作战报告有疑问,他可以在太平洋舰队里为其安排一个职位,让其随同舰队出海作战,直接体验舰队作战有多么凶险与困难。
    哈尔西逃过一劫,但是也因此失去了罗斯福的信任。
    要知道,举行听证会就是罗斯福的意思,或者说如果罗斯福不同意,战争委员会的成员根本没有能力让尼米兹回来作证。
    结果就是,尼米兹在回到珍珠港之后,不得不让哈尔西“赋闲”。
    虽然哈尔西仍然是第七舰队司令官,但是在尼米兹任命斯普鲁恩斯出任参谋长之后,他就不再指挥舰队了。
    当然,这不见得是坏事。
    要知道,这等于让斯普鲁恩斯官复原职了。
    显然,顾祝同小看谁,都不会小看斯普鲁恩斯。
    要知道,在李向龙之后,就是顾祝同一直在跟斯普鲁恩斯打交道,因此多次领教了斯普鲁恩斯的才能。
    战后,顾祝同就提到,斯普鲁恩斯是他遇到过的最难以对付的敌人。
    事实上,在顾祝同参与的所有海战中,只要对手是斯普鲁恩斯,他就没有轻松取得过胜利。相反,如果对手不是斯普鲁恩斯,他总能够轻松取胜,而且为获取胜利付出的代价都非常低。
    在此之前,顾祝同算得上完胜斯普鲁恩斯的只有一次。
    这就是新喀里多尼亚海战,此外的所有海战,顾祝同就算取得了胜利,也为胜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当然,今时非同往日。
    在此之前的几次交手中,就算斯普鲁恩斯从来没有占到过优势,他手里至少也有两艘舰队航母,能够对顾祝同构成严重威胁,甚至有希望击败顾祝同。可是现在,斯普鲁恩斯指挥的只是四艘小型航母。虽然顾祝同手里也只有小型航母,但是数量多达八艘,而且其他战舰一应俱全。
    要知道,当时冯承乾按照舰队航母的标准为第三舰队派遣了护航战舰。
    在斯普鲁恩斯这边,为四艘小型航母提供直接掩护的主要是轻巡洋舰,连重巡洋舰都没有几艘。
    相比之下,两支舰队的差距非常大。
    显然,对顾祝同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当时,他可以用一支战斗舰队去对付第七舰队,另外一支战斗舰队用来支援登陆。如果局面有利,这两支战斗舰队还能够轮换上阵,从而减轻作战负担,随时保证有一支舰队在登陆场附近活动。
    陆战队方面,中太平洋战区也得到了增强。
    五月底的时候,冯承乾就把第三陆战师派了过来,而该师在此之前,已经在新喀里多尼亚休整了大半个月,其间还补充了官兵。也就是说,当时中太平洋战区有三个陆战师,其中第三陆战师是精锐中的精锐。
    第三陆战师在战前就成立了,只是当时的番号是陆战第二师。在战区制成立后,番号才变更为第三陆战师,并且分配在中太平洋战区。满员情况下,第三陆战师的总兵力超过了两万,编内有三个陆战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防空团、一个师部侦察营、一个师部工程营,此外还有后勤营、通信营、防化营与医疗连。除掉非战斗人员,第三陆战师的作战人员多达一万四千人。
    这个规模,相当于陆军步兵师的两倍。
    当时,三个陆战师的总兵力在五万五左右,而守卫威克岛的美军总共也不到两万。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威克岛就那么大个地方,而且离美军控制的最近的岛屿都有两千多公里,岛上又没有足够的淡水源,因此根本不可能部署太多的作战部队,而且就算部署了更多的作战部队也没有意义。
    可以说,只要舰队能够夺取制海权,打下威克岛就不是难事。
    至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攻占威克岛,主要还得看美军能够坚持多久。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如果在六月底发起进攻,那么在一个月之内就有望打下威克岛,敢在八月底进军中途岛。
    只是,这次顾祝同吸取了经验教训。
    在进攻之前,他特意加强了侦察工作,甚至从空军借了一些远程轰炸机,专门用于侦察威克岛。此外,他还安排了好几艘潜艇,轮番监视前往威克岛的船只,以此估算美军的兵力情况。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准备了一支更加强大的登陆舰队。
    在顾祝同看来,既然要攻打威克岛,就得保证打下威克岛,绝不能再次出现攻打纳诺梅阿环礁那样的事情。

第三百三十九章 空间换时间
    中**队准备攻打威克岛,可以说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五月份的时候,尼米兹还相信中**队将攻打富纳富提环礁,因此特意加强了该地的防御力量,比如向图瓦卢群岛增派了一百多架作战飞机,并且赶在中**队攻占纳诺梅阿环礁之前送去了一批作战物资。但是到了六月初,随着中国舰队撤回去,加上中国陆战队并没有为进攻做准备,尼米兹就断定,在西南太平洋战局已定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放弃了攻打富纳富提环礁的想法,而中国海军肯定会为正在中太平洋战场上聚集的部队寻找下一个目标,而这很有可能就是威克岛。
    说白了,如果中国海军打算直接进军夏威夷群岛,就必须攻占威克岛。
    道理很简单,威克岛是从马里亚纳群岛到中途岛之间,唯一可供军队落脚的地方,也是整条航线上唯一可以驻扎兵力的地方。即便中国海军有能力直接攻打中途岛,只要考虑到接下来攻打夏威夷群岛的后勤保障需求,那么中国海军就有足够的理由占领威克岛,以此来掩护通往夏威夷群岛的航线。
    要知道,从建立航线的角度出发,威克岛的价值极为巨大。
    这就是,部署在威克岛的反潜巡逻机,足以掩护四千公里长的航线,降低船队在此区间内遭到潜艇伏击的概率。如果算上部署在关岛的反潜巡逻机,那么在管道到威克岛的航线上就不需要安排护航舰队了,或者可以降低护航舰队的规模。如此一来。中国海军就能够把有限的护航战舰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比如从威克岛到中途岛的航线,特别是在接近中途岛的那段航线上。
    显然。这能极大的提高护航作战效率,降低护航作~~~战难度。
    除了用于部署反潜巡逻机之外,威克岛还可以成为舰队作战的重要支承点,即中国舰队可以从威克岛出发攻打中途岛,在作战不利、或者是局面不太有利的情况下则可以撤退到威克岛附近。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威克岛可以成为中**队攻打夏威夷群岛、或者说是攻打中途岛的前进基地。登陆舰队从威克岛出发,到达中途岛要比从关岛出发节约一半的时间,而运送物资的船只也一样。也就是说。在攻打中途岛之前,中国海军可以把陆战队与物资都送往威克岛,从而极大的减轻攻打中途岛的后勤保障负担,减少对运输船只的需求度,提高船队的整体运作效率。
    有这么多的好处,中**队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攻打威克岛呢?
    再说了。攻打威克岛并不困难,因为在附近就没有由美军控制的岛屿。美军也就无法掩护威克岛。
    准确的说,美军只能用舰队去保护威克岛。
    这下,难题出现了。
    早在年初。也就是斯普鲁恩斯复出的时候,他就向尼米兹提到,在一九四四年底、也就是“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服役之前,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与中国海军进行决战,得充分利用空间上的优势。
    说白了。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按照斯普鲁恩斯的观点,只要到一九四四年底的时候,夏威夷群岛还没有完全沦陷,特别是群岛东部的几座主要岛屿还在美军的控制之中,那么美军在中太平洋方向上的战略防御就取得了重大胜利。至于西面的那些岛屿,得充分利用其价值,即让中**队在每一座岛屿上都花掉足够多的时间。
    问题是,在夏威夷群岛西面,真正有防守价值的就只有两座岛屿。
    换句话说,中**队只需要攻占威克岛与中途岛,就能攻打夏威夷群岛,而在地理位置上,中途岛也属于夏威夷群岛,只不过是夏威夷群岛最西端的岛屿,离东端的几座大岛有足够远的距离而已。
    尼米兹采纳了斯普鲁恩斯的意见,随即就开始着手加强威克岛与中途岛的防御部署。
    相对而言,威克岛的环境稍微好一些。别的不说,威克岛上有淡水水源,虽然出水量不是很多,但是总比没有好。在严格管制的情况下,威克岛上的淡水水源足够两万美军日常饮用了,而中途岛上没有淡水水源,驻军所需的淡水要么从后方运送,要么就得考烧油的海水淡化机。此外,威克岛的面积也要稍微大一些,而且有植被,岛上机场的容纳能力也要稍微高一些。
    只是,威克岛离夏威夷群岛更远,也就更难守卫。
    此外,威克岛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即这是一座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地质条件并不适合修建防御工事,特别是地下防御工事。相反,中途岛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因此有着更加坚固的基础。别的不说,火山灰在混合了石灰搅拌之后,就是一种极为坚固的工程材料,一点都不比水泥差。
    从年初开始,美军就在加强威克岛的防御力量。
    最初两个月,美军主要向威克岛运送工程设备与工程物资,仅水泥就有三十万吨,此外还有大量用于修建防御工事的钢筋。
    问题是,这些物资远远不足以把威克岛变成一座堡垒。
    到了六月初,在确认中**队会攻打威克岛、而且很有可能在近期发动的时候,威克岛的防御建设还没有完成一半。
    显然,守住威克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尼米兹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让负责守卫威克岛的陆战队指挥官做出评估,即能够守住多久。当然,前提是第七舰队没有能够夺得制海权,也没有办法为岛上的守军提供支援。
    说白了,如果第七舰队能够夺得制海权,就根本不存在守卫威克岛的问题。
    显然,陆战队的指挥官一点都不乐观。当时,没有任何一名陆战队将领相信能够坚守一个月以上。
    这下,问题出来了。
    即便采用斯普鲁恩斯提出的策略,即以空间换时间,在威克岛坚守一个月也不够,至少得守上半年。
    问题是,岛上的守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而且威克岛就那么大个地方,继续增派地面部队根本没有意义。至于增强部署在威克岛上的航空兵,也没有多大用处,毕竟岛屿机场很容易遭到突袭。
    说白了,要想坚守半年,舰队就必不可少。
    按照陆战队提出的要求,即便舰队没有能力夺取制海权,也没有能力击败中国舰队,也应该尽可能的拖住中国舰队,让中国陆战队无法顺利攻打威克岛,守军才有机会在中国陆战队登陆后发起反击,挫败中**队的进攻行动。
    问题是,这谈何容易。
    要知道,在支援陆战队登陆的时候,中国海军根本不需要动用舰载航空兵,至少不需要动用战斗舰队的航空兵。在中国海军的登陆舰队里,肯定有数量众多的小型航母与火力支援舰,能够承担大部分的对地支援任务。只有在登陆初期,才需要战斗舰队介入,并不需要舰队始终提供支援。
    这样一来,中国海军完全可以让战斗舰队去做别的事情,比如专门对付第七舰队。
    问题就是,要面对面的打,第七舰队根本不是中国海军第三舰队的对手。
    此外,斯普鲁恩斯也早就提到,必须尽量避免与中国海军进行舰队决战,才有望保住第七舰队的战斗力。
    这样一来,舰队自然难以发挥作用了。
    显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军根本守不住威克岛,更不可能坚守半年以上。
    到了六月中旬,这个问题变得无法避免。
    在此之前,尼米兹多次找到斯普鲁恩斯,希望这位美军中最具才华的舰队指挥官能够想出应对之策。
    斯普鲁恩斯能够想到的,只是尽量拖延中**队攻打威克岛的时间。
    用他的发来说,只要中国海军夺取了制海权,正式发起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那么丢掉威克岛将是必然的事情,而且在一个月之内丢掉威克岛也不见得奇怪,毕竟岛上的守军根本不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坚持一个月。
    如此一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中国海军制造一些麻烦。
    道理也很简单,中国海军要想攻打威克岛,首先就要夺取制海权,确保登陆舰队能够安全到达威克岛,并且在登陆的时候不会受到威胁。按照斯普鲁恩斯的说法,只要第七舰队还在海上活动,而且有前去守卫威克岛的意思,那么中国海军在攻打威克岛之前,就会设法夺取威克岛附近的制海权,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与歼灭第七舰队。换句话说,只要第七舰队不被中国舰队找到,就能拖住中**队的前进步伐。虽然到最后,中国海军照样会攻打威克岛,但是总会消耗一些时间。
    显然,这已是斯普鲁恩斯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当然,尼米兹也提不出更好的办法,不然他也不会去找斯普鲁恩斯。
    正是如此,在六月十三日,斯普鲁恩斯才会率领第七舰队离开珍珠港,而且恰好就在顾祝同率领舰队出发的前一天。
    问题是,有这么凑巧的事情吗?!。

第三百四十章 侦察干将
    第三百四十章侦察干将
    顾祝同比斯普鲁恩斯晚一天出发,并不是巧合,而是他的特意安排。
    第三舰队开出阿拉普港之后,并没有立即向威克岛进发,而是在关岛附近活动,直到三天后才转向驶往威克岛。
    主要就是,到十七日,从那霸港出发的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才到达。
    顾祝同留下来等待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并不是为其提供护航保护,而是需要编在登陆舰队里的几艘战舰。
    这就是,中国海军用快速运输船改造的水上飞机母舰。
    水上飞机母舰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舰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出现了,而且其主要使命就是搭载、以及为水上飞机提供服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水上飞机的主要使命就是执行侦察任务。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并没有专门建造水上飞机母舰。一是中国海军的重点是发展舰队航母,而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的效率远高于水上飞机,因此没有必要发展水上飞机母舰,甚至没有必要研制性能先进的水上飞机。二是所有大中型战舰都能搭载水上飞机,一些较为注重侦察任务的战舰,比如日本海军的“利根”级重巡洋舰,还格外强调了搭载水上飞机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单独建造水上飞机母舰了。
    当然,任何一种战舰,其存在总是有道理的。
    在大战的前两年,中国海军对水上飞机的需求并不是很高,主要是舰载航空兵已经能够执行绝大部分侦察任务了。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的作战负担并不重,已有的舰队航母足够完成所有作战使命。
    到了一九四二年,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
    要知道,在开辟了印度洋战场,以及在中太平洋上用兵之后,中国海军的那几艘舰队航母就不够用了。
    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舰队的侦察能力严重不足。
    虽然小型航母能够执行一些舰队航母的任务,但是小型航母顶替不了舰队航母,主要就是其载机量太少了。即便把四艘小型航母编在一起,载机总量也就一百架左右,因此没有足够多的舰载机去执行侦察任务。
    这下,麻烦大了。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巡洋舰与战列舰都不是太注重侦察能力,搭载的水上飞机都非常有限。更要命的是,大部分在战前设计的战舰都没有扩展能力,甚至无法搭载在战争期间研制的新式水上飞机。主要就是,这些战舰上要么没有专门为水上飞机准备的弹射器,要么就是弹射器的功率不足,无法弹射更重的水上飞机。此外,中国海军的大型战舰的首要任务都是防空,因此舰面上布置了大量的高射炮,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存放水上飞机,也就无法搭载更多的水上飞机了。
    这样一来,水上飞机母舰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水上飞机母舰并不是真正的战舰,属于辅助舰船。
    也就是说,没有必要专门建造,完全可以用较为合适的船只改装,而最合适的就是排水量在一万吨左右的快速货轮。
    在一九四二年下半年,中国海军把十二艘货轮改装成了水上飞机母舰。
    虽然这些水上飞机母舰的改装工程不尽相同,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每一艘母舰上都有四部专用的水上飞机弹射器,能够弹射最新型号的水上飞机,而且都能在甲板上搭载十二架以上的水上飞机。
    也就是说,一艘母舰搭载的水上飞机相当于四艘防空巡洋舰。
    如果配上最新型号的水上飞机,那么水上飞机母舰执行侦察任务的能力仅次于航母。
    此外,在必要的时候,水上飞机母舰还能够为只能部署在后方的大型水上飞机提供支援与帮助,即为这些巡逻半径超过两千公里的水上飞机补充燃油,让飞行员能够进行短暂休息等等,从而延长大型水上飞机的搜寻半径。
    更重要的是,使用水上飞机执行侦察任务,就不会占用宝贵的舰载航空兵了。
    正是如此,顾祝同才如此重视这些水上飞机母舰。
    当时,按照顾祝同的要求,冯承乾把完成改造的十二艘水上飞机母舰都派了过来,只是顾祝同只让其中八艘编入了登陆舰队,另外四艘则留在了那霸,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编入运输船队。
    事实上,水上飞机母舰也是较为理想的反潜作战平台。
    虽然在大西洋战场上,水上飞机母舰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主要就是大西洋、特别是北大西洋的气候较为恶劣,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的水上飞机很难正常执行反潜任务,甚至难以在海面上降落,因此也就只能让位于护航航母了。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极端恶劣天气并不常见,因此水上飞机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大规模使用水上飞机执行反潜护航任务了。
    在中国海军装备的大型水上飞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后方活动,主要任务就是搜寻潜伏在航道上的美军潜艇。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中国海军还开始为大型水上飞机安装对海搜索雷达,大幅度提高了水上飞机的反潜作战能力。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才留下了四艘水上飞机母舰。
    要知道,当时第三舰队的八艘小型航母都编在战斗舰队里面,也就无法用小型航母来保护运输船队。至于编在登陆舰队里的那些小型航母,在本质上与编在战斗舰队里的小型航母有很大的区别,即这些小型航母大多是由吨位较小的船只改造而来,一般只能搭载十多架舰载机,而且都只能搭载起降性能较好的战斗机,难以搭载其他舰载机,因此也只能用来支援陆战队作战。
    当然,八艘水上飞机母舰也足够了。
    对顾祝同来说,这八艘水上飞机母舰就是用来对付第七舰队,或者说是防范第七舰队的主要武器。
    当然,前提是得有性能出色的水上飞机。
    如果说,在一九四二年之前,中国海军一直缺乏性能出色的水上飞机,特别是战舰直接搭载的水上飞机,那么到了一九四二年底,这一情况有了根本性改观,即由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的新式水上飞机正式服役了。
    当时,这种被命名为“海燕”的水上飞机绝对是一件精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研制出“海燕”,并且大批量生产,也与海军的立场有关,即海军已经认识到了水上飞机的重要性。
    可以说,“海燕”是这场大战中,性能最好的单发水上飞机之一。
    更重要的是,“海燕”是一种多用途水上飞机。说得简单一些,在安装上浮筒后,就是名副其实的水上飞机了。如果卸下浮筒,“海燕”还能在机场上降落,成为岸基侦察机。更重要的是,其机身的设计强度达到了舰载机的标准,因此只需要在卸下浮筒后装上着舰用的尾钩,就能成为舰载侦察机。只是,在一九四三年之前,中国海军并不缺乏舰载侦察机,也就没有采购“海燕”的舰载型。直到一九四四年底,“海燕”在经过了大改之后,其性能超过了当时的所有舰载侦察机,加上中国海军获得了更多的舰队航母,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能够在每个舰载航空兵联队里编一个单独的侦察机中队,海军才开始采购这种专用的舰载侦察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海燕”基本型号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六吨,在满油状态时的最大飞行距离高达一千四百公里,如果采用具有储油能力的浮筒,其最大飞行距离还能超过两千公里。正常起飞重量的情况下,在三千米高度上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四百四十公里,巡航飞行速度也达到了每小时三百六十公里。如果抛掉浮筒,或者是以岸基方式起飞的话,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五百二十公里。
    可以说,这个性能,超过了一九四二年之前的战斗机。
    当然,“海燕”在本质上是一种更加适合执行侦察任务的水上飞机。这就是,“海燕”的标准乘员为三人,即便在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两名乘员就够了,但是三人的设置,使其更适合执行侦察任务。
    八艘水上飞机母舰,能搭载上百架“海燕”。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即便是舰队航母,也需要四艘才能在一次行动中出动上百架侦察机,而第三舰队里的八艘小型航母,一次最多只能出动八十架左右的舰载侦察机,因此八艘水上飞机母舰的侦察能力已经超过了八艘小型航母。
    有了这八艘水上飞机母舰,顾祝同就不用担心遭到第七舰队偷袭了。
    说白了,只要合理使用这八艘水上飞机母舰,顾祝同就能够在不动用舰载侦察机的情况下提高舰队的整体侦察能力。
    当然,顾祝同的目的不仅仅是不被第七舰队偷袭。
    如果有机会,他也不会放过第七舰队,自然希望利用水上飞机母舰提供的卓越的侦察能力来对付第七舰队。
    显然,斯普鲁恩斯并不清楚顾祝同手里已经多了一件利器。

第三百四十一章 进攻开始
    原创第三百四十一章进攻开始
    水上飞机母舰的加入,解决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即侦察力量欠缺
    只是,顾祝同并没有打算用水上飞机母舰赋予的侦察能力去对付第七舰队,他甚至没有想过在攻打威克岛之前、或者是在攻打威克岛期间与第七舰队决战,因为顾祝同知道斯普鲁恩斯不可能轻易与他决战。
    在冯承乾批准了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时,顾祝同就想到,美军会充分利用第七舰队产生的牵制作用,但是不会轻易进行舰队决战,因为美军没有打赢舰队决战的机会,也没有承受损失的能力。
    如此一来,美军所能采取的策略,仅仅是用第七舰队来牵制中国海军。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让第七舰队在战场附近活动,对中国舰队构成威胁,从而使中国海军无法顺利攻打威克岛。
    当时,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美军的基本战略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在一九四四年底、甚至一九四五年初之前,美军没有反败为胜的能力,也就只能尽量利用广袤的太平洋,尽大可能的拖延中国海军的进军速度,争取在遭受决定性的失败之前恢复元气。
    对顾祝同来说,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尽拿下威克岛。
    也就是说,他得避免浪费时间,而有效的办法就是不与第七舰队决战,或者说确保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不受影响。
    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这就是水上飞机母舰的价值。
    说得简单一些,斯普鲁恩斯同样不想冒险,也就不会主动前来决战,因此只要能够严密监视威克岛附近海域,第七舰队就不可能偷袭登陆场,也就不可能对登陆部队构成威胁,从而让顾祝同可以集中力量攻打威克岛。当然,如果斯普鲁恩斯敢前来决战,顾祝同也有足够的力量将其击败。
    很明显,顾祝同可以把两支战斗舰队集中起来使用。
    换句话说,在获得了足够的侦察力量之后,顾祝同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斯普鲁恩斯采取何种策略,除非他率领第七舰队前来决战,而且在决战中击败中国海军第三舰队,不然他都不可能阻止中国海军攻打威克岛。
    六月二十二日凌晨,第三舰队到达威克岛西北大约五百公里处。
    天亮前,第一波攻击机群就出发了。准确的说,首先出发的是由第一水上飞机母舰编队派出的四架“海燕”式水上飞机。这四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