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了这个宗旨,我们肯定会败下阵来。”
“伯爵能看得这么长远,确实让我佩服。”
“佩服就不用了,心里明白就好。”
此事,太阳已经落到海天线以下,黄昏来临,激烈的战斗已经结束。除了三艘老式巡洋舰与几艘鱼雷艇之外,北洋舰队没有遭受更大的损失,日本舰队也没有战舰战沉,这是一场没有结束的海战。
第三十九章 朽木难雕
虽然大东沟海战以北洋舰队主动撤退收尾,但是这场战斗并没分出胜负,双方没有损失主力舰。
日落后,帝国远东舰队也转向返航了。
打到这个时候,北洋舰队并没战败,只要纠正以前犯下的错误,依然有机会在海战中击败日本舰队。
问题是,北洋舰队能重振旗鼓吗?
两天后回到胶州湾,冯承乾收到里希特霍芬发来的消息,北洋舰队已经退入旅顺,准备修理受损战舰。
组建北洋舰队时,大清就把旅顺打造成舰队母港,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
仅仅一天之后,外出侦察的战舰发回消息,伊东佑亨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出现在威海卫外面。
“这个日本舰队司令官的胆子真够大,竟然找上门来了。”
“你觉得伊东佑亨胆大?”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说道:“要是没有胆量,怎么敢找上门来?”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北洋舰队的修船设施全在旅顺,伊东佑亨肯定能想到,北洋舰队没有回威海卫,而是去了旅顺。如果他真有胆量,就应该前往旅顺。听说,旅顺号称远东第一堡垒。”
“你是说……”
“没能在大东沟一举歼灭北洋舰队,伊东佑亨肯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就算有主力舰遭到重创,他也不能率领舰队返航。不能退,只能进,伊东佑亨非常聪明,率领舰队去威海卫堵门,摆明了是在避战。”
提尔皮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大概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北洋舰队没有战败,如果能够鼓起勇气,抓住日本舰队孤军深入的机会,还有机会反败为胜。”
“伯爵觉得,北洋舰队还有勇气再战?”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大东沟一战,北洋舰队锐气尽失,而且上到李鸿章,下到普通水兵,没有一个人知道舰队存在的价值,也就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支强大的舰队。”
“伯爵的意思是……”
“恐怕,不会再有大东沟那样的海战了。”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北洋舰队的司令官懂得如何使用一支舰队,根本就不会有大东沟海战。以北洋舰队的实力,完全可以主动找上门去,把日本舰队赶出黄海。即便日本舰队奋起反抗,在之前几个月,日本也不可能肆无忌惮的向朝鲜增兵,朝鲜战场上的局面肯定截然不同。战争还没爆发,最终的结果就已确定,还有什么好打的呢?”
“这么说,北洋舰队会束手就擒?”
“即便不是束手就擒,也是坐以待毙,反正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冯承乾看了眼提尔皮茨,说道,“日军肯定会攻打旅顺,以此为跳板攻占辽东半岛,实现进军大陆的夙愿。清军肯定会死守旅顺,但是谈不上决一死战。如果有可能,日军还会进攻威海卫,彻底消灭北洋舰队。”
“果真如此,这场仗恐怕要打上好几年。”
“最多几个月。”
“这么快?”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北洋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日本在黄海上的海运就不再受到威胁,也就不再需要从陆路推进,完全可以从海上攻打旅顺与威海卫,绕过清军设在鸭绿江上的防线。”
“果真如此,确实只需要几个月。”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清军装备了我们提供的马克沁机关枪,日军没有这种先进武器。如果清军懂得合理使用这种武器,把其威力发挥出来,旅顺与威海卫将成为日军的葬身之地。”
“伯爵认为,清军有这样的能力吗?”
冯承乾笑了笑,没有回答提尔皮茨的问题。
别说落后的清军,即便最早采购马克沁机关枪的英国,也要等到十多年后,才在布尔战争中认识到了这种武器有多么厉害。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二年,西方列强才知道机关枪改变了战争面貌。
清军战斗力低下,根本原因并不是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
与冯承乾预料的一样,夺取黄海的制海权后,日军没有跨过鸭绿江,而是走海路,直接攻打旅顺。
只是,冯承乾没有料到,日军的战略更加大胆。
十月二十四日,在准备充分,且北洋舰队不敢出战的情况下,日军同时在鸭绿江与旅顺发动进攻。
很明显,日军采取了两路进攻的策略。
按照冯承乾的判断,日军在鸭绿江上的进攻是佯攻,意图是牵制退守满洲的清军,为进攻旅顺分担压力。
很快,冯承乾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
十二天内,两万多名日军在旅顺附近的花园口登陆,而李鸿章下令死守旅顺,清军竟然坐视不理,让日军顺利上岸。
当时,抵抗登陆日军的,竟然是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
进入十一月初,日军首先攻占了金州,夺得了大连湾。
在大连湾休整十日之后,日军在十一月十八日向旅顺进军,沿途清军闻风而逃,连清军将领都纷纷出逃。二十一日,日军向旅顺发起总攻,一天之后,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就沦陷了。
旅顺陷落前,北洋舰队逃至威海卫。
因为大多受损战舰还没修复,所以北洋舰队依然龟缩在港口里面,应李鸿章的命令不得出海作战。
躲在威海卫,战舰就能修好吗?
要知道,在这附近,除了旅顺,就只有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胶州湾有较为完善的舰船修理设施。
十一月二十二日,冯承乾收到了李鸿章的请帖。
显然,李鸿章请冯承乾前去,肯定与北洋舰队的事情有关,多半是让冯承乾帮助修缮受损战舰。
考虑再三之后,冯承乾以患病为由,没去见李鸿章。
旅顺失守之后,大清战败已成定局,冯承乾觉得没有必要去趟这潭浑水,更不能充当出头鸟。
再说了,就算帮助大清保存了北洋舰队,又能怎么样?
李鸿章不想承认战败,可是他上面的主子早就没有取胜的信心,大清很快就会向日本乞和。
只是,打到这个时候,日军也是兵困马乏,且伤亡惨重。
虽然日军宣称,在攻打旅顺的时候仅伤亡百余人,但是根据里希特霍芬提供的情报,仅在二十一日,日军就有上千人阵亡。其中大多数都是被马克沁机关枪打死的,日军不知道该如何对付火力强大的机关枪。
最严重的,还不是伤亡,而是日本准备的战争物资即将告罄。
大清还没投降,战争还没结束,如果此时停战,日本得不到多少好处。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日本把重点放在了后方,天皇亲自出面,号召国民为前线将士捐赠物资。
必须承认,这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很有凝聚力。
一时之间,从皇室到平民,所有日本人都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那点物资送往前线,供将士使用。
一八九五年一月下旬,在整顿齐备之后,日军才出兵攻打威海卫。
此时,北洋舰队的主力战舰已经修缮,至少能够出海作战,清军也做了调整,可是已经丧失了迎战日军的信心与勇气。
这场战斗,就在离胶州湾不远的地方。
冯承乾没再呆在大后方等消息,而是让提尔皮茨给他安排了一队护卫,亲自赶往威海卫附近观战。
这场战斗,打得比冯承乾预料的更加惨烈。
三天之内,佐久间马太中将指挥的第二师团与黑木为桢中将指挥的第六师团,共计二万五千名日军在龙须岛完成登陆。经过七日休整,日军在三十日开始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虽然驻守炮台的清军只有三千人,但是在周家恩营官的指挥下进行了顽强抵抗。日军最终全歼了三千守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的炮弹炸死。他也是这场战争中,日军阵亡的唯一将领。二月三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驻泊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让其投降,但是遭到丁汝昌拒绝。五日,北洋舰队旗舰“摄远”号中雷搁浅。十一日,在主力舰全部战沉或者遭到重创后,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逼迫下自杀殉国。十四日,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暥雍嗲┒锻=翟肌罚N栏勰诮⒅弧⒘豕号谔ㄓ胨芯滴镒式桓站J呷眨站锹搅豕海N篮>叵萋洌毖蠼⒍尤裁弧?br /》
威海卫陷落,大清已经战败。
只是,李鸿章不愿意承认战败,接下来清军在辽东半岛上发动了四次反击,不但被日军击退,还在兵败后接连丢掉了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清军在辽河东岸的六万余大军尽数溃退。
此时,已经是三月了。
有趣的是,战争还没结束,年初的时候,大清派遣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驯服邵友濂,聘请美国国务卿为顾问前往日本求和。这个时候,日军正在猛攻威海卫,在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自然胃口非常大,气焰也极为嚣张,而大清官员根本没有认识到已经战败,谈判自然无果而终。
等到威海卫陷落,清军从辽河东岸撤退,剩下的只有“无条件投降”了。
第四十章 列强干涉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李鸿章一面在辽东组织抵抗,一面积极与日本议和。
虽然日本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力有限,而且战争产生的巨大消耗已经使日本国内经济严重倒退,甚至连食品供应都极为紧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决定见好就收,不然等到列强出面干预,日本连到手的胜利果实都得不到,于二月二日答应了大清提出的和谈要求。
此时,日本已稳操胜券,提出让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进行和谈的前提条件,否则无须派代表赴日。
大清有选择的余地吗?
三月,李鸿章以全权大臣,与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一同前往日本马关。
虽然此时北洋舰队已全军覆没,但是辽东战火并没熄灭,李鸿章提出在进行议和之前先行停战。因为担心列强出面干预,且李鸿章在二十四日遭日本浪人行刺,所以日本当局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三十日签订了休战条约,规定休战期为二十一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与山东各地。
此时,日军已经趁机南下,占领了澎湖列岛,把手伸向台湾,目的昭然若揭。
谈判进行得极为艰难。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含义,在这场谈判中体现得极为明确。
四月底,在拿到大清政府电令之后,李鸿章代表大清政府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极为有名的《马关条约》。
这一天是四月二十一日,而非冯承乾知道的四月十七日。
历史出现了偏差,但是偏差并不大。
《马关条约》主要有六款:一、大清承认朝鲜为完全独立的国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实际控制;二、大清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各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三、大清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三亿两;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与南昌五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派遣领事官,日本船只在以上口岸有自由通航权;五、日本臣民在通商口岸有外交赦免权,进出口货物享受贸易最惠待遇;六、日本军队暂时占领威海卫,由大清政府每年支付占领费白银五十万两,在交清占领费之后日本才撤出占领军。
此外,还附有“另约”与“议订专条”等数款。
消息一经传出,不但大清国内一片哗然,有志之士群起反对,连一直冷眼旁观的列强也坐不住了。
日本从大庆掠夺的好处,超过了之前列强所得好处的总和。
要知道,五十多年前,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要求获得的赔款才二千一百万银元,割地也仅香港。
当时,唯一没有感到震惊的,恐怕只有冯承乾。
这份《马关条约》与他记得的只有一点差别,即日本把赔款提高到了三亿两白银,这也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因为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非常大,所以日本当局会在赔款上狮子大开口。
到此,终于轮到冯承乾登场了。
四月二十五日,冯承乾见到了专程来访的俄国驻大清公使。
即便俄国公使没有来,冯承乾也知道,俄国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辽东半岛落入日本手中,因为辽东半岛是大清东北地区的一部分,而俄国一直在谋求霸占东北地区,哪能容日本染指。
俄国公使把话说得很明白,法国已经答应出面干预。
冯承乾没有立即表态,只是暗示俄国公使,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清有很大的利益,不会容忍日本过分嚣张。
拖了两天,冯承乾才正式照会俄国公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出面干预。
只是,俄国并没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在设法拉拢英国与美国,想借此增强干预力量,让日本知难而退。
有必要让英国与美国加入进来吗?
英国与日本的关系还算不错,贸易往来非常密切,即便在大清有很大的利益,也不大可能出面干预。
至于美国,更不会积极出头。
四月二十九日,在英国表示不会干预远东事务,美国也表示保持中立之后,俄国首先采取行动,照会日本,让日本把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删除,不然俄国将出兵辽东,协助大清守卫领土。
紧接着,法国也表示,如果日本不肯归还辽东半岛,法国将出兵澎湖与台湾。
冯承乾仍然拖到最后,在四月三十日才以德意志第二帝国远东大臣的身份表示,如果日本不肯归还辽东半岛,帝国远东舰队将出兵山东半岛,协助大清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等地。
俄法德一同出面,日本有点承受不住了。
虽然当时俄国根本没有进行战争准备,法国的势力范围在大清南部地区,德意志第二帝国则仅有胶州湾一地,但是日本国力弱小,又刚刚打了一场恶仗,要是与三个强大的国家敌对,后果不堪设想。
五月四日,三国干涉还辽谈判正式开始。
作为帝国远东事务大臣,冯承乾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国,全权参与谈判。
日本没有做太多的抵抗,毕竟俄法德表明了态度,根本不容辩解,只是提出条约已经正式生效,因此大清只能赎回辽东半岛,即拿钱把辽东半岛买回去,并且开出了一亿两白银的天价。
俄国与法国没有反对,因为它们在乎的只是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给大清,而不是以何种方式归还。
冯承乾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含糊其词,明确提出日本的要求过高,不可能得到满足。
谈了好几天,冯承乾都没做出让步。
在此期间,他还知会刚刚回到国内的李鸿章,他将全力为大清争取利益,不让大清再受损失。
可惜的是,冯承乾把热脸帖到了别人的冷屁股上。
李鸿章已经心灰意冷,没有反对以赎买的方式从日本手里拿回辽东半岛,甚至不反对用一亿两白银来赎买。
显然,这让冯承乾有点意外。
就这么算了吗?
冯承乾非常清楚,如果就此做出让步,日本很快就会坐大,即便大清时日无多,也会对今后的中国造成最大的灾难。
左思右想之后,冯承乾决定不能让日本得逞。
五月七日,冯承乾找到俄国与法国全权代表,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由俄法德直接出面,让日本交出辽东半岛、威海卫与台湾,俄国出三千万两白银租借辽东半岛,法国出二千万两白银租借台湾,德意志第二帝国出二千万两白银租借山东半岛,大清只需要出三千万两白银。
显然,俄国对此提议极有兴趣,只是认为辽东半岛不值三千万两白银。
虽然法国对台湾的兴趣不是很大,但是在俄国表示支持之后,也认为有必要在远东地区拓展势力范围,就勉强接受了冯承乾的提议,只是与俄国一样,提出花二千万两白银从大清租借台湾并不划算。
冯承乾没有退让,提出向日本施压,让日本降低赎买条件。
俄法没有反对,都认为有必要为此做出努力。
随即,三方共同向日本提出,用五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台湾与山东半岛,日本必须接受这个提议,不然就等着与三国开战。
当天,提尔皮茨率领帝国远东舰队驶出了胶州湾。
按照达成的密约,俄国远东舰队也在当天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进入日本海,法国远东舰队则从南海出发前往东海。
给日本下了“最后通牒”之后,冯承乾心安理得的返回青岛,等待日本的答复。
陪同他的是里希特霍芬男爵。
“伯爵,你觉得真有这个必要吗?”
“男爵的意思是,我们在为大清的利益服务?”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丢下帝国海军的事情,专程来到大清,肯定不是来看热闹的。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恐怕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山东。”
“伯爵的意思是……”
“大清新败,士气一蹶不振,面子上更加过不去。只要能保住土地,哪怕是租借给其他国家,在颜面上也好看一些。你旅居大清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大清的本性?”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只要压住日本,大清就会把山东租借给我们,而我们能以山东为基地,逐步扩大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
里希特霍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说道:“伯爵恐怕不是为了这一个目的吧?”
“你说呢?”
“如果仅仅为了山东,大可在之后向大清施压,没有必要现在跟日本干上。”
“大清羸弱,对我们没有半点好处。如果让日本发展壮大,对我们更无好处。俄国觊觎满洲,对辽东半岛更是势在必得,法国也野心勃勃,早就向北上了。抓住这个机会,联合俄法压制日本,才是我的真正目的。”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你得去安排一下,让日本知道帝国舰队已经出发,正在全速赶来。如果日本不肯就范,我们就得采取行动,让日本吞下这颗苦果。”
“伯爵想跟日本打上一仗?”
“有何不可?”
“这……”
“放心吧,大清的赔款还没拿到手,以日本现在的情况,没有十年二十年,根本不敢与我们为敌。再说了,还有俄国与法国撑腰,真要打起来,日本占不到半点便宜。只要伊藤博文稍微有点理智,就会接受现实。”
“真要如此,也得把俄法算上。”
“怎么做,你自己想办法,我只提要求。”
“伯爵放心,一定办到。”
第四十一章 载誉而归
数日之后,谣言就传开了。帝国海军的“威廉大帝”号与刚刚建成的“威廉皇储”号已经离开威廉港,正全速赶往远东地区。此外,俄国沙皇也下令调动远东地区的军队,正在整军备战。虽然法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但是也非常积极,一支舰队正北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远东舰队会合。
五月十日,伊藤博文召开秘密会议。
面对俄法德联合干预,伊藤博文几乎束手无策。虽然日本刚刚取得了胜利,但是与列强相比,日本的军事实力依然薄弱。真要打起来,日本别说占到便宜,不被列强攻入本土就算好的了。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
在冯承乾提出让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威海卫与台湾岛之后,日本海军中的部分将领就提出主动攻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远东舰队,把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德意志第二帝国丧失干预远东局势的能力。
只是,伊藤博文非常理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也非常理智。
日本联合舰队能在大东沟海战中取胜,纯属侥幸,如果北洋舰队的素质再高一点,结果将截然不同。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大清,帝国远东舰队也不是北洋舰队,哪怕只有一艘主力舰,也有足够的威胁。随着谣言传出,特别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舰队正在赶来,伊东佑亨更是毫无把握。
要知道,与“威廉大帝”号、“威廉皇储”号相比,日本海军的战舰都显落后。
按照伊东佑亨的估计,这两艘速度奇快的主力舰就能干掉日本联合舰队,而日本联合舰队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有俄国与法国。
就算法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不能低估俄国。要知道,俄国不但有一支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在远东地区还有数十万陆军。可以说,俄国才是真正的威胁,而且俄国也是最大的获益者。
这样一来,真打的话,关键在地面战场上。
说得简单一些,就算日本联合舰队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远东舰队,打垮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强大的俄国陆军能轻而易举的击败日本陆军,把日军赶出亚洲大陆。
按照伊东佑亨的判断,真打起来,日本连朝鲜都守不住。
秘密会议开了几个小时,在争取到了大多数内阁成员的支持之后,伊藤博文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五月十二日,伊藤博文正式照会俄法德全权大臣,表示愿意归还辽东半岛、台湾岛与威海卫,只是大清必须出七千万两白银的赎金,而不是冯承乾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五千万两。
事实上,冯承乾没有指望日本只要五千万两白银。
与俄法全权大臣紧急磋商后,冯承乾接受了伊藤博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得由大清把辽东半岛、台湾岛与山东半岛租借给俄法德三国的租金来偿还,而不是由大清直接偿还,期限为二十年。
压服了日本,剩下的就好办了。
受俄法委托,冯承乾以三国联合代表身份,在五月十五日去了北京,正式向李鸿章提出租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与台湾岛。
李鸿章会反对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李鸿章有点不大情愿,认为租借给俄法德三国,与被割让给日本无异,但是冯承乾明确提到,租借的土地在名义上依然属于大清,可以保全大清的面子,而且就算大清不肯出租,俄法德也会出兵占领。
显然,主导权不在李鸿章手上。
五月二十五日,在经过十天谈判之后,李鸿章与冯承乾等俄法的全权大臣签署了《北京秘约》,规定大清把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把山东半岛租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把台湾岛租借给法国,用俄法德支付的租金,分二十年偿还给日本,俄法德在租借地区内享有行政管辖权与外交赦免权。
冯承乾知道,他熟知的历史就此发生改变。
没有台湾,日本还会是后来那个日本吗?提前控制了山东半岛,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远东的实力大幅度增强。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日俄这下结仇了。
虽然冯承乾表现得更加积极,后期主要是他在活动,但是最先采取行动,积极联系列强的是俄国,而且俄国得到的好处也最多。不管怎么说,日本没有打算侵占山东半岛,因此大清把山东半岛租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让日本受到损失。至于台湾,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区,重要性远不如辽东半岛。
可以想像,日本在拿到三亿七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之后,肯定会把俄国当成头号敌人。
到此,冯承乾在远东的事情也算有了一个了结。
回国述职之前,冯承乾电请德皇,任命里希特霍芬男爵为帝国远东事务大臣,全权处理远东事务,并且又提尔皮茨少将继续担任帝国远东舰队司令,负责帝国在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勘探活动。
拿到任命书之后,冯承乾才搭乘邮轮返回帝国。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德皇一直给他留着帝国海军战争大臣的位置,在他去远东任职期间只任命了一位副臣。
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五日,冯承乾回到柏林,继续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
虽然大清与日本的战争远在万里之外,但是造成的影响在欧洲都能感觉到,特别是黄海海战带来的启示。
回来后不久,冯承乾就收到消息,费希尔受到英国皇家海军重用。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因为费希尔还不到五十五岁,在将星如云的英国皇家海军中根本排不上号,让他担任第一海务大臣,着实年轻了一些,但是冯承乾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大东沟海战,已经证明了费希尔的理论,即拥有速度优势的主力舰在海战中有主动权,能轻易压制速度较慢的对手。
果真如此吗?
冯承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即速度很重要,却不是唯一,只有性能均衡的战舰才能在海战中获得优势。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占尽优势,却没能击沉北洋舰队主力舰,反而多艘主力舰遭到重创。要不是北洋舰队素质低下,而且没有合理使用弹药,日本联合舰队被击败也不是不可能。
在费希尔的坚持下,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快速战舰。
冯承乾没有跟风,因为他知道,所谓的“快速战舰”很快就会被淘汰,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花费金钱。
年底,冯承乾向德皇提交了修改后的造舰计划。
在他规划的帝国第一个五年造舰计划中,已有三艘开工,还有两艘将在一八九六年与一八九七年建造。虽然这两艘战舰的设计工作都已启动,其中代号“F”、即在一八九六年建造的那艘已经完成了设计,只等帝国政府拨款,但是冯承乾仍然决定推到重来,在一八九六年不建造主力舰,把两艘战舰的建造工作安排在一八九七年,而成为一级,即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案。
德皇没有反对,俾斯麦也没有反对。
此时的冯承乾,不再无依无靠。远东之行后,冯承乾在帝国的地位大大提高,不但更得德皇期中,连俾斯麦都得礼让三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远东地区苦心经营数十年都没什么收获,当初连租借一个小小的金门岛都没办到,冯承乾只去了一年多就拿到了山东半岛。
更重要的是,帝国的资本家更加看好冯承乾。
通过与大清的军火贸易,以及在山东半岛上的势力扩张,帝国资本家在远东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冯承乾回到柏林后,几乎天天都有人请他赴宴。
有了实力,说话的声音自然更加响亮。
别说改变两艘战舰的建造计划,就算冯承乾提出扩大造舰规模,德皇与俾斯麦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当然,冯承乾很理智,没有急着跟英国进行造舰比赛。
冯承乾的一贯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