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陀圆通梦-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安定下来,也有了生机,使她不由得又想起了那里穷苦的日子;那里棉织业落后的情形,内心里升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所以;她见我来看她;就向我说出了她的心事。我理解她,因为是我送她来的崖州;那我只好压着惜别的心情;支持她;把她送回到久别的家乡乌泥径。”
观世音菩萨听了;口念佛号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妈祖这些年所做;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说着;就见护法鹦王巧姬来报说:
“九天玄女娘娘率四大金刚来见。”
菩萨忙率众出迎;礼毕;九天玄女娘娘挚妈祖与小龙女手笑道:
“此乃妈祖娘娘耶!怎地同小龙女一样俊美呀?”
菩萨笑道:
“此即彼哉;彼即此哉!即一分为二也;也可合二为一焉!”
众皆大笑。九天玄女娘娘遂与观世音菩萨携手入洞;分宾主坐下。小龙女献茶毕;菩萨问曰:
“娘娘从雷音圣境而来?有法旨焉?”
九天玄女道:
“佛祖口喻;叫我来南海亲见菩萨;因大势所趋;不得已的缘故;让在下即刻将二十诸天及十八伽蓝带回西天佛国;不得迟误。请菩萨见谅!”
菩萨道:
“既有佛旨;二十诸天及十八伽蓝即回归灵山不妨;但二十诸天一直掌管着中界真龙天子下凡一事;且中土不可一日无君;不知佛祖对此可另有交待?”
九天玄女道:
“此事;玉帝早与佛祖秘密商议过了;菩萨今后对此类事情;尽可不必再行过问;无论具细;皆由他俩裁定;菩萨难道还要再弄它个女皇不成?依我之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它做甚?”
菩萨一听;其中必有原故。心道:“眼不见;心不烦。如再也不管这些烦心事;今后反倒清静许多;好;先不管它!”于是;就将二十诸天及十八伽蓝请进洞来;当面勉励一番;然后把他等交于九天玄女带走。九天玄女见诸事顺利;竟也不多呆; 即与四大金刚跟菩萨告辞;带二十诸天及十八伽蓝回转西天不提。
却说东岳大帝金虹氏的三太子炳灵公;在东岳庙前京师御拳馆搭的比武擂台上;被擂主“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只一个回合;打得“丢了人!”; “现了眼!”;从此;臭名昭著。他心中很是不忿;便哭诉于父亲东岳大帝。东岳大帝派人打听得那擂主;“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原来就是方诸山紫府州的东王公所化;他知;那东王公乃是原始天尊的大公子;本领高强;觉得不好惹;非常棘手。后来;又打听得东王公此行;并没有通过昆仑山的同意;乃是私下里自己下凡打擂;便一阵风似的跑去昆仑山;向原始天尊告状。
他找到原始天尊以后;便将东王公在东岳庙前比武打擂的事;添油加醋的编说了一番;本想得到原始天尊的同情;会好好地教训一下东王公。没想到;原始天尊早就知道了此事;根本不买他的账;还怪炳灵公有眼不识泰山;硬往石头上撞。只因看他东岳大帝金虹氏;曾任天都府君职位的份上;天尊亲手给他奉上了一杯浓浓的“铁观音”香茶。
东岳大帝气不过;只好找到鸿钧老祖;鸿钧老祖更不用说;他见炳灵公被周侗只一个回合就打得“丢了人!”; “现了眼!”;很是瞧不起他;更是埋怨他不配到昆仑山来告状; 反而觉得东王公此次下凡收徒;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出手不凡;最后“铁臂膀”周侗;竟把如来佛祖的亲舅舅大鹏金翅鸟收为关门弟子;很为老道们争了光;说东王公是个好苗子;大加赞赏。忽眼睛一亮;仰天大笑曰:
“吾教有救矣!原以为;有老子一部<;道德经>;及原始天尊炼内丹;太上老君炼外丹;足可以儆整个宇宙;使天下人神大安;看来;自己的这个设想;不完全正确;即便比现在做得还要好上多少倍;直如此;众神仙佛里能人辈出;终莫必能服你道教耶! 除非在本道众里;能够选拔出一个;从根基极上极其深厚之人;凭着出类拔萃的武功素养;创下一门绝世武功;树立起绝对的武术权威;令神仙佛圣诸般生灵都信服和景仰;否则;均不足以使我道仙家立于蓬莱之上哉!”
想到这里;遂把东王公叫来;向他详细说明其中玄妙之理;在爷俩取得完全共识的基础上;然后;将他直接转世投胎于辽东懿州(今阜新县东北)塔子营村张居仁进士家中;临凡之前; 老祖谓东王公曰:
“尔放心去哉;我及你父原始天尊;和六景宫你大老爷;兜率宫你三老爷;必都尽全力扶你于阳世;望你能成道家万年基业也!”
(下接第一百三十九回 右丞相完泽圆梦 铜头僧御擂设台)
第一百三十九回 右丞相完泽圆梦 铜头僧御擂设台
第一百三十九回 右丞相完泽圆梦 铜头僧御擂设台
且说;东岳大帝在昆仑山碰了一鼻子灰;一气之下;便将五岳大帝全都请到泰山金顶景阳宫;商量对策。中岳大帝角普生献计道:
“唐高祖时;有须菩提祖师;化达摩一苇渡江;来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传<;易筋经>;于山门;都称其为达摩老祖。后少林拳法独树一帜;有七十二绝技名扬四海。现达摩有一九世孙;名福空大师;武功卓绝;号“铜头铁罗汉”;我意;何不请他出山;在佛道交界之处遍设擂台;打尽天下道观名山;以为金虹兄出这口恶气也!”
金虹氏曰:
“此计大妙!但那福空大师怎能请得?又怎能听我等之言?望诸兄助我行之!”
角普生道:
“嵩山少林寺亦属吾中岳境地;待我说来!”
遂于东岳大帝金虹氏同至少室山而来。到少林寺武功房内观看;正值武僧习练各色功法;那福空大师与众僧博得正欢;角普生指着一胖大和尚曰:
“此亦‘铜头铁罗汉’也!”
东岳大帝仔细打量此僧;道:
“真乃天神下界;金刚临凡;今晚;你我都给他托梦;论及此事;可否?”
角普生答曰:
“行!”
却说鞑靼国王曾孙,名唤忽必烈,他的母亲梦见火光照腹而生。居于乌桓之地。后来灭了西夏、并了赤乌、破了白登,直至居庸关,金人因而逃遁。忽必烈遂渡江淮逼宋灭亡,他登了宝位,国号大元。传至元成宗铁木尔; 铁木尔则拜玉昔帖木儿为太师,又以伯颜与月赤察儿为太傅、太保,以完泽为右丞相。一日,早朝已毕,帝成宗曰:
“朕自登基以来,两载有余;因见朝事纷纷,昼夜不安,昨得一梦,梦见满宫皆是媳妇搂着牛鼻子,令左右轰除不去,只见正东上一人,身着袈裟,铜头铁臂;手执大棍,将满宫牛鼻子轰出宫去,朕急问曰:‘尔何人也?’其人曰:‘我乃嵩山少林寺武僧铜头铁罗汉是也;今见帝有难;特来救驾!’。忽然惊醒,乃是南柯一梦。但不知此梦主何征兆也?”
兹有右丞相完泽出班奏曰:
“我主万岁;前有云南行省左丞刘深;上表奏陈“八百媳妇国”时有反相;曾议进兵征剿;今皇上得此梦;果应此相也!”
成宗帝道:
“那梦中的牛鼻子及身着袈裟的铜头铁臂之人;是何人也?”
完泽道:
“我主万岁; 昔不闻大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曾有应梦贤臣薛仁贵的故事哉!”
成宗帝道:
“哦!何为应梦贤臣故事?卿说来我听!”
完泽奏道:
“唐贞观年间; 一日,天子李世民驾坐早朝。见文武百官无本可奏,便对群臣说道:‘朕昨晚夜半三更三点偶得一梦,说来;要诸臣听听;看这梦是主何吉凶?’ 他于是说道:联好象是骑着马,孤身一人去野外行围打猎。忽被青脸红发的凶神追杀;他见前边是两山夹一山口,便跑了进去;谁知;里面是一条白茫茫的大河横在眼前,便打马跳进河里;行不几步;那马蹄被陷进了淤泥之中。这时;那青脸红发的凶神追了上来;他说:‘小唐童啊!这回我看你还往哪里逃跑?现在;用不着我下去捉你,只要用这弓箭射你,便能将你乱箭穿身,你还能活得了吗? 但是;只要你给我写了降书顺表;我就饶了你。眼下;你是写还是不写呀?’朕万般无奈,只好说:‘我写,我写。可在我末写之前,能不能让我喊上三声?’,他哈哈大笑,说:‘莫说你喊三声,就是喊上三十声,三百声也没关系,这个地方没有人,你就快喊吧。’朕别无他法,只好高声喊道:‘谁来救我;谁来救我;谁来救我!’喊声未落,就听见那高山顶上,有人高声叫道:‘主公,不必担惊害怕,末将来也!’朕抬头一看,嗬呀!由山顶上飞下一匹白龙马。这匹马呀,混身上下,连一根杂毛都没有,雪白雪白的,马上端坐着一员穿白小将,生得十分英俊:方面大耳,鼻直口方,齿白唇红,目若朗星,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年纪也就在二十二、三岁左右,手中端着一条方天画戟。只见这员小将,一提战马的嚼环,嗖的一声,人和马就跳在了青面红发人的面前;摆戟直刺。两人战了不到五、六个回合,那凶神手中舞动着的大刀;就渐渐的慢了下来。浑身热汗直流,这时,白袍小将一手擎戟,一手从背后拽出一条虎节钢鞭,只见他虚晃一戟,乘敌将只顾架戟的工夫,用钢鞭照着那凶神的后背砸下。只听 ‘扑哧’一声,把那凶神砸得口吐鲜血,狼狈而逃。那穿白小将也不追赶,勒马回到岸边,跳下马来,随手拽出肋下宝剑,把河边的蒿草一把一把割下来,捆成好多捆,铺在淤泥上面。他就踩着草捆,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朕的马前,将朕背到河岸上。然后,他拾起方天画戟,又踩着草捆走到马前,把铁戟平放在马肚子底下;只见他把枪的后把一按,前把一提,两膀一较劲,马借人力、人借马力,劈嚓啪嚓,愣把这匹马从淤泥中给托了出来,赶在了河岸上之后,他把戟扔在身旁,跪下去就给朕磕头。磕完头他站起身来;操起方天画戡,纫蹬扳鞍飞身上马,冲朕一抱拳说道:‘主公,小人留下四句诗,请您听了千万记住: 家住遥遥一点缸,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说完,他跨马就往河中间走去。只听‘哗’的一声,从水中钻出一个大龙头来,只见它张开大口,将那穿白小将连人带马吞入龙口,然后;就又钻入水中去了。朕的梦;梦到此处也就醒了。’军师徐茂公听完沉思片刻,忽然站起身朗声奏道:‘我主万岁,这员穿白小将,是我主的应梦贤臣哪!’ 李世民便问道:‘何为应梦贤臣?’ 徐茂公说:‘陛下啊!那四句诗;第一句,家住遥遥一点红,遥遥,比喻太阳,剩不多点红了;指日落西山之意,据臣想,他家准住在山西。第二句诗;飘飘四下影无踪,您想,数九隆冬才天降大雪,薛与雪二字,音同字不同,这个人肯定姓薛。第三句诗,就暗示着他的名字。三岁孩童千两价,三岁小孩,便值一千两银子,这不是仁(人)贵二字吗? 陛下,他的名字叫薛仁贵。不如您降下圣旨,派人赴山西寻访这个薛仁贵;一问便知。’ 后来;唐王李世民听信了军师徐茂公的话,便派人到山西寻找应梦贤臣薛仁贵,并拜薛仁贵为元帅;从而完成了他的征东大业!”
成宗帝听了笑道:
“真典故也!那依爱卿之意;吾梦中的少林寺武僧‘铜头铁罗汉’便是朕的‘应梦贤臣’了?”
完泽奏道:
“陛下;依臣之见;那‘牛鼻子’泛指道教中人。而那个‘铜头铁罗汉’;就是您要征服‘八百媳妇国’的‘应梦贤臣’也! 陛下可着一人;前往嵩山少林寺;寻访武僧‘铜头铁罗汉’;让其先以打擂台为名;将天下所有的道观都征服了;然后;再以他为将;率兵进剿‘八百媳妇国’;天下可定也!”
成宗准奏;命枢秘院草诏;在京都摆设御擂台;请少林寺首座慧空大师做为擂主;出山打擂;招选天下武术高人。又命右丞相完泽为钦差大臣;携御赐尚方宝剑和八保如意袈裟八十一件; 及金银各千两;前往嵩山少林寺下旨不提。
且说那嵩山少林寺;起始于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为安置北天竺高僧跋陀于中土;而下旨在少室山敕建少林寺。后来;跋陀又于寺西台建舍利塔,塔后建一译经堂。太平元年;中天竺僧勒拿摩提和北天竺僧菩提流支来至少林寺 ;于译经堂译《十地经论》十二卷,三年方才译成。熙平二年;南天竺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后;入少林寺五乳峰山洞中坐禅;面壁十年;传<;易筋经>;于少林佛弟子;初设武僧。正光元年;跋陀弟子僧稠;任少林寺主。唐武德四年;少林寺等十三棍僧救秦王李世民有功;受朝廷封赏。至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加封少林寺的雪庭福裕大师;为国师、少林寺方丈大和尚。宪宗八年; 忽必烈在哈喇和林(现乌兰巴托西南)主持举行佛、道两教大辩论。福裕为辩方首僧;代表释教诸佛参与辩论;是年;道士大败;从此佛道两家争端愈演愈烈。中统元年;福裕荣膺“光宗正法大禅师”,兼任大都(元朝首都)大万寿寺住持。其间;朝廷出资;在和林、燕蓟、长安、太原、洛阳等五处分建少林寺。届时;少林僧众大盛。 少林寺方丈大和尚雪庭福裕;为了使后世少林传宗不乱,特拟出七十个辈号。以备后世少林僧徒取法名时遵守,这七十个辈号是: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这一天; 钦差右丞相完泽一行官员;来到嵩山少林寺下旨;有代方丈慧可与首座慧空接着;宣旨谢恩毕;知皇命不可违;便安排择日上京起行。首座慧空大师奉诏带着师弟慧璪大师及弟子等三十余人受命;同右丞相完泽一起前往京师。
非只一日; 钦差右丞相完泽与首座慧空大师等;来到了宛平县少林大万寿寺内;有少林大万寿寺主持慧明和尚;早提前安置好了一切;遂引领钦差右丞相完泽与慧空大师等一行;直奔寺前广场擂台前面查看;但见这座擂台搭得非常宏伟壮观:台高能有一丈八尺开外,宽有十丈,近深有十丈,后台也有三丈。台上完全是四棱木头钉制的,非常坚固。 台上摆着刀枪架子。十八般兵器不但齐全;而且甑明瓦亮。在擂台东侧上场门上有块金匾,上写“达摩老祖一苇渡江”;下场门上有块银匾,上写“十三棍僧搭救唐王”;擂台正中高挂金银匾额,上写“少林大万寿寺宛平御擂”,观众离着多远;就能看得见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擂台的周遭;还转圈配有一尺半高的五色栏杆,在擂台的周围还围有一圈苇席;用绒线绳拦着,看距离,离着擂台能有七八丈远,为的是怕伤着老百姓,让看打擂的人站的远一点。此外;还安排有人在这维持秩序。
在主擂台的左右两侧;还挂有一副对联;是用红布做成的底;上面写着白色的楷书大字。上联写得是:“打遍天下牛鼻子;以振佛威”;下联写得是:“扫尽江湖龙虎观;誉满少林”。再往东西两面看,还有两座看台,旁边用大字写着“来宾席”三个字,不用问,这是为请达官贵人来看比赛而设。慧空大师看后擂台状况;心里甚为满意。便向右丞相完泽问道:
“钦差大人;开擂的日子定下来没有?”
完泽道:
“原定于五月五日明日开擂;今天你等远道而来;就暂且回金庭馆驿歇息去吧!晚上;我既与众大臣给诸位摆酒接风!”
慧空大师听后;则带着师弟慧璪大师及弟子智洪等;告辞了众官家;前往馆驿歇息不提。
(下接第一百四十回 开局首八臂哪吒 张真人会斗和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百四十回 开局首八臂哪吒 张真人会斗和尚
第一百四十回 开局首八臂哪吒 张真人会斗和尚
第二天; “铜头铁罗汉” 慧空大师早早地就起了床。大伙也都顶着星星起来了,梳洗已毕,饱餐战饭后;他们大伙起身赶奔庙前广场御擂台。 就见庙前边人山人海,拥挤不动,京都内外的人全都聚集在这里,广场上密密麻麻全是围观的百姓,其中有支棚的、撑伞的、顶草帽的、奇装异服,穿什么的都有。
“闪开,都闪开了哇!” “哗——”,
在前边跑着的;是三十匹对子马,马鞍桥上面坐的都是少林寺和尚,他们一个个身披御赐八保如意袈裟;金光闪亮;策马扬鞭在前边开道,老百姓被吓得往左右一闪,闪出一丈多宽的通道。这些对子马过去之后,后面全都是步下的人,四个一排,是四列纵队,分组前进;后面还有一匹高头大白马;马上坐着个出家的和尚。就见这大和尚; 光头没戴帽子;头上精光蹭亮;大脸盘子;大嘴叉子;横眉立目;一脸的横丝肉。看他身高过丈,膀阔腰圆,脖项下挂着十八颗紫铜念珠,个个都有酒杯大小;身穿御赐八保如意袈裟;内衬灰布僧衣,脚穿白袜僧鞋,身后有四个小和尚跟着他;挺胸叠肚从人前走过。他就是人称“铜头铁罗汉”的少林武僧;慧空大师。
在和尚队的后面;又是马队,在马鞍桥上端坐着的是;右丞相完泽;他手抱御赐尚方大宝剑;金光闪闪;后面是宛平县令及衙役三班等一干人;都带着刀枪弓箭和金银彩缎各色彩头;前后人马足有两百人之多,雄赳赳气昂昂从人丛中穿过,直奔擂台的后面。
这时;只见“呼啦”一下;看客们似潮涌一般;就把擂台围了起来;只围得水泄不通。过了片刻,就见上场帘一撩,从里边走出个军官来。只见这军官身高七尺,细腰扎臂,一张大脸,两道剑眉,大通鼻梁,颏下一部花白须髯;迈步来到台前,高声喊喝:
“呀——呔!各位看客,各位弟兄;各位老师,天下的英雄好汉,听我说来!”
刹那间;整个人群全都鸦雀无声,大伙都竖起耳朵听着,军官一指自己的鼻子说道:
“我乃宛平县马快都头;复姓欧阳,单名一个浩字。今朝天子圣明;下旨御设擂台;招选天下武术高人;特聘嵩山少林寺武僧‘铜头铁罗汉’做为擂主;出山打擂;擂期共十五天;现有当今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为证。在此期内;无论僧道两家;军民人等;各路英雄豪杰;凡乐意登台献艺;比武打擂的;我们一律全都欢迎。关于此次比武打擂的胜负;由上峰议定为三局两胜。可是有一宗;这是官办的御设擂台;凡是参加比武打擂的;但有死伤;一律各安天命;本擂不负责包赔性命。其中;凡胜一场的;得银十两;凡胜两场的;得银二十两;彩缎一匹; 凡胜三场的; 得银一百两;彩缎五匹;三天全胜者;除得彩头外;官升一级;六天全胜者;除得彩头外;官升千总之职;九天全胜者;除得彩头外;官封将军之职。 十五天全胜者;除得彩头外;官升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职;如诸位听得明白了;现在我就宣布:开擂;开始比武!”
说完; 欧阳浩一撤身;回到下场门边。就在这时;就见上场门帘子一动;走出来个壮年和尚;他来到擂台当中;说道:
“在下;嵩山少林寺武僧慧璪是也!贫僧自小出家;打懂事时练武;十八岁时受天下英雄抬爱;送给我一个不起眼的绰号;叫‘八臂哪吒’!为此;在今天未正式开擂之前;贫僧略献小技给诸位行家,没别的;就是随便练一趟燕青拳;让诸位看看我的身手;象不象那‘八臂哪吒’?”
说完,把御赐八保如意袈裟闪掉,露出短衣襟小打扮,就看他;走形门;迈过步;在擂台上身形转动,“啪啪啪”练了一趟燕青拳。大家一看慧璪大师果然武艺高强,出掌似瓦垄,攒拳似卷饼,身如蛇形,腿如钻,拳似流星,眼似电,猫蹿、狗闪、兔滚、鹰翻、猴上树、虎登山、蟒翻身、龙探爪,各种小巧技能全都抖落出来了,台下的观众无不鼓掌喝彩。慧璪十分得意,练完了一收招,气不长出;面不更色,就听人丛中有人高声喊喝:
“呔!和尚慢走,我来会你!”
就见这个人脚尖点地,腾身而起,“噌”就蹿上擂台;在场的人无不吃惊。看他头戴六楞道冠;身穿八卦仙衣;高矮竟有九尺,生就一张瘪脸,圆目竖眉,阔口方腮,须似黑漆,一双馄饨耳,手提拂尘喝声:
“呀!和尚休得猖狂!俺紫竹观‘云雾真人’张贲在此。”
走上前来,挺着胸;一手叉腰;骄首昂视。慧璪道:
“啊,道长!紫竹观乃鹤鸣山的名刹;但你观的拿手好戏;仅炼丹而已!凭你祖传的那些手段;如若三拳之内将洒家打倒;我和尚从今以后退出武林;就再不练武了。”
张贲道:
“可要悔赖的么?”
八臂哪吒道:
“洒家言出如山,决不悔赖。”
云雾真人道:
“啊啊啊;莫说三拳;一拳包你就倒!”
慧璪道:
“呵;好大的口气!足见道长本领高强,但若是三拳打不倒我;你又该如何?”
张贲笑道:
“哈;若如此;我即从今以后也不再练武术了耶!”
八臂哪吒道:
“可有悔赖的?”
云雾真人道:
“君子之言有何悔赖!”
慧璪道:
“如此请打。”
张贲将拂尘倒插在后腰带上;说道:
“来也!”
张贲倚恃本领高强;只把衣撩起;空手攒拳而来;一拳打在和尚肚上;哪知全然不动;又是一拳;还是不动。此时;张贲心焦了。慧璪哈哈笑道:
“可恼呀,可恼!道长看来是没甚力气;武术不用练了!”
张贲咬牙切齿道:
“还有一拳!”
八臂哪吒道:
“请打。”
张贲想:“一连两拳打他不动着,末一拳谅来也是不中用的; 何不扳他的两腿,一定扳得倒的。”便“嗖”地蹿上前来,弯下身子把住那慧璪和尚的两腿奋力就扳,仍旧扳不动、推不动、摇不动,最后挣得一身大汗;众人拍手哈哈大笑,张贲无颜,只得逃去。
张贲从西边门出去,那东边门外一声高喝,乃是一个胖子老道,身子不高七尺来长,约有四十岁年纪,仗些气力也想凑个热闹。走近前来又喝一声道:
“秃头发的和尚,贫道来也!”
慧璪道:
“啊,道长请了;请问仙号何名?宝观哪里?”
“我乃青城山朝天宫;降魔*师夏柏是也;闲言少叙;着打!”
说着;胖老道挥拳打了过来,这和尚挺着肚皮全然不动,胖子老道的拳头打到他肚皮后;反而弹开了自己身子,竟“噗噗噗”地倒退了几尺,几乎跌倒。众人大笑。慧璪遂也大笑道:
“仙长;我这肚子如何?可还没吃饭呢!”
胖子老道道:
“废话少说;老子又来了!”
便一步跳上前来,又一脚狠命朝他裆内踢来;谁知;竟如踢在铁石上一般。他本想;如这一脚踢他不动;就赶快遛之大吉!于是;便回身逃去。慧璪道:
“胖老道;还有一拳未打;如何就走?”
胖子老道道:
“你这个和尚铜皮铁骨,必然不是人;是个妖怪。老子去喊道友们;写些咒语过来拿你!”
慧璪大师笑道:
“呵呵哈哈!如此无用;还来打擂? 阿弥陀佛善哉;罪过罪过!”
慧璪大师笑声没落;忽见一道姑纵身上前叫道:
“和尚;休在人前逞能;管教你一下便倒在我面前! ”
(下接第一百四十一回 冲天婆掌赢腿输 慧首座春色满颜)
第一百四十一回 冲天婆掌赢腿输 慧首座春色满颜
第一百四十一回 冲天婆掌赢腿输 慧首座春色满颜
慧璪大师道:
“无量寿佛;善哉!师太,吾看你身子短小;气力肯定不大;也要在众人面前献丑么!”
那师太听说,怒冲冲二目圆睁,挺挺胸膛,叫道:
“和尚休笑,俺虽身小无力,只须一拳就打得你浑身疼痛,才见俺家手段高强。”
正说着;就见上场门帘一闪;跳进台来一个小和尚;道:
“师叔;您累两场了;这老道姑交给我吧!”随道:“师太;请道姓名;我小徒弟智悟的拳头;不打无名之辈!”
慧璪大师听了;退下台去。那师太道:
“贫道乃江西龙虎山;万朵桃花谷翠仙庵的二当家;静尘师太是也。 我且问你;吾等道家并未得罪于你;为何无故挑起佛道两家争端;好无道理也!另;此擂是皇家御用擂台; 乃招选天下武术高人之所;与你嵩山少林寺何干?出家人修行为本;视名利如应粪土;难道你等也都昏了头不成?”
你道此次比武;为什么上擂台来打擂的人;都是些道人? 凡人都知;出家人“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然要出家修行;就要把那些身外之物看得轻了;一心只扑在修行上;方在最后的结果上;落一个功德圆满。难道他们这些出家人都把这名利二字看得十分重要吗? 孰不知;这打打杀杀只是个表面现象;实际上;在擂台的背后;都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操纵。
因为;无论神仙佛人鬼;都有一个孽根;就是甭管他有多大道行;只要他还有*气;那么;谁也逃不出这个“气”字来。况且;道教本来就是中土百姓的土教;他与佛教比起来;在中土的历史要长得多。自从佛教从西天竺传至中土以来;佛道两家的纷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但;在这其中;有斗争;也有包容;两家分分合合;都在看朝廷的眼色。就拿这次的比武打擂来说吧;里面是有很深的隐情的。
原来;自到元代以来;朝廷忽抑道扬佛;特别是;自从宪宗八年;忽必烈在哈喇和林主持举行佛、道两教大辩论;道士大败;那道教就完全被压在了佛教之下;从此;就有受不完的气;致使道家逐年萎缩;甚至有的道观断了香火;吃不上饭。尤其是;这次在大都摆设御擂台;由那不可一视的少林寺首座慧空大师来做擂主;公开标榜自己什么“达摩老祖一苇渡江”;“十三棍僧搭救唐王”;更气人的是;御擂台两侧;竟大书“打遍天下牛鼻子;以振佛威”; “扫尽江湖龙虎观;誉满少林”;怎能使天下道家咽下这口气?
所以;自从御擂台的海示榜文一贴出来之后;首先那道教的八大名山;如鹤鸣山、崆峒山、青城山、终南山、齐云山、龙虎山、华山;还有那王屋山“小有清虚天” 、委羽山“大有空明天” 、西城山“太玄总真天” 、西玄山“三玄极真天” 、赤城山“上玉清平天” 、罗浮山“朱明耀真天” 、句曲山“金坛华阳天” 、林屋山“左神幽虚天” 、括苍山“成德隐玄天” 、霍桐山“霍林洞天” 、四明山“丹山赤水天” 、会稽山“极玄大元天” 、太白山“玄德洞天” 、天目山“天盖涤玄天” 、桃源山“白马玄光天” 、金华山“金华洞元天” 等三十六洞天的道家都反响强烈;一时;高手云集;都要来大都与那嵩山少林寺的和尚比武赌命;以泄心头之恨。这就是其中的背景原因所在。
就见当时智悟和尚说道:
“静尘师太;太对不起了;您刚才问的这些话;说实在的;在下一律不知。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根子在上面;出头的在下面;凡是出头的;叫人家拿着当枪使唤;临死;全不知是为了什么!我是个小徒弟;今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