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杜小伟 作者:报纸糊墙-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小伟 作者:报纸糊墙

  开始

  杜小伟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招人疼的孩子。家中排行老大,小时候像小保姆一样带着弟弟妹妹。平日里不吭不响的,有一些自卑。
  那时候他以为,未来总是很美好的,完美的爱情,和谐的家庭,生活总是无忧无虑。但是当他真正出了社会,才发现,小时候虽然过得窝囊懦弱,但是还是有些小美好的,比如说邻居的大哥哥总是会带着他玩,比如说夏天的午后可以带着弟弟妹妹去小溪里踩水,然后在母亲午睡没醒以前偷偷潜回房间里面……
  工作以后的他,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大专毕业两年,他实现了月薪三千的小梦想,三年,他的存款终于有了四个零。他的生活开始慢慢的上了轨道。以他沉稳小心的个性,未来应该会是平坦的,他不虚荣不攀比,他不爱浪费,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他很健康没有胃病没有高血压……
  但是,那一万块的存款他是注定花不到了……
  他今天像往常一样,晚上八点出门,花十分钟走到离他家最近的超市,买了三个苹果和一个打折面包,回家的时候他经过一个巷子口,隐约看到里面有什么,于是本来已经走过的他,倒退三步,想看个究竟。若是时间可以倒流,他是死也不会去多这个事的,那里面有啥跟他有什么关系,就算死了人,明天新闻报到的时候他自然不就知道了。
  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他倒退三步,第三步的时候绊到东西了,跌了一跤…… 再爬起来的时候,他发现富足安稳的小生活已经离自己远去,完全陌生的环境,他知道,自己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他站在一个山岗上面,山脚下零星的分布着几个农家小院,炊烟袅袅,天边有着大片大片的火烧云,极目远眺,可以看到不远处有城镇,复古的颜色,熟悉又陌生,不是在电视剧中,不是在旅游的古城里,而是他以后生活的一部分。
  他,杜小伟。来到一个未知的空间,身上有一个手机,一个钱包,里面还有二十八块三毛,一块面包,三个苹果。身上是一件白衬衫一条休闲裤一双运动鞋,这就是他在这个世界赖以生存的所有物质基础。哦,还有一块他从地摊淘来的机械手表,比他身上所有东西加起来值钱一点点。
  天色渐晚,他死死的记下这里的一草一木,他还是抱了一丝丝希望,希望有一天,奇迹再现,他可以再从这里回到自己的世界。他刚刚把自己的房间弄得很舒适,他还有一个创业梦想没有付诸行动,他还有很多很多想做却一直没做到事……
  但是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活下去,就当是一次旅行好了,只是时间可能会比较久一些,也许几天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无论如何,他得活下去。
  他不敢贸然去人多的地方,因为他怕自己跟这里的人有太大的差异,引起太多人注意,他不想被当成妖怪,也不想被那些有心人利用。安稳生活的根本在于默默无闻,他选了一个孤立在山脚下的草屋,他很不安,不知道等待他将会是什么……
  开门的是一个老头,杜晓伟说明自己想投宿。
  老头沉默了很久,久到杜小伟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老头说:“进来吧。”
  然后便自己转身先进了院子,杜小伟看着这一扇连门轴都没有的茅草门,他发现自己还是很脆弱,容易害怕也容易感动。
  老人的家很简单,用土坯和石头围成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口井,不深,用青石板铺了边上一圈,看起来倒也干净。一个木棚下面,围了一个土灶台,边上放了几个箩筐,上面还粘着土。老头没有搭理杜小伟,打了一桶水在院子的角落里哗啦哗啦冲起凉来……
  等他做晚饭的时候,才发现今天来投宿的年轻人坐在石头上睡着了,带着睡迷糊的人进柴房继续睡,他自己吃了饭以后倒一杯小酒在院子里枯坐。长夜漫漫,人们明天又该何去何从,他又如何会看不懂,这个年轻人眼里那无处容身的凄凉。
  “起来”杜小伟一大清早就被拍醒,一秒钟的呆滞过后,他回想起自己的处境。是该起床了吧,说了就住一天的。
  “起来,今天帮我干活。”老头这么说道。
  杜小伟很高兴,无论老头因为什么原因这么说。毕竟他今天都不用去想自己该去哪里了。老头给了杜晓伟一套自己的衣服,倒也还合身。
  原来老头有很大一片地,地里种着玉米红薯之类的旱作物。小伟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但是他学得很快,也很舍得力气。他在心里盘算着,老头会不会因为这个把自己留下来,只要有住的地方,有口饭吃就好,其他的以后再慢慢打算。
  太阳下山,小伟按捺着忐忑的心情,尽量装作很自然的跟老头回家。老头照旧,洗澡然后做晚饭,只是这一次杜小伟没有睡着,老头也多做了一个人晚饭。
  小伟什么也没有说,没有道谢,没有问明天的事,他狼吞虎咽的吃完,便匆匆进来柴房。
  当天晚上,杜小伟用手机的最后一格电调了闹钟,然后早早的睡了,什么也不去想。等二天一早,闹钟响了不到五秒钟就没电了。他跟自己说,他现在有一个面包三个苹果,和一块机械手表,还有一个老头愿意收留他,这个老头有一大片地,所以这个地方他可能可以待很多天。
  他早早的起床了,然后熬了一小锅粥,打了两碗放在石桌上,静静等老头起床。看着太阳渐渐升起,他觉得生活还是充满希望,他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事,什么都不用害怕。
  半年以后,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了,杜小伟对这个世界也更加熟悉了,老头对别人说他是自己在南方的远亲,遭了洪水逃到这边来的。小伟也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赚钱的渠道,他可以卖力气去帮人家做小工,也可以去酒楼里当跑堂,当然这些都没什么出息。要是有人介绍就好了,他可以帮人算算账什么的。
  过年的时候老头把所有的地都出租给了村里的农户,事先也没有对杜小伟说什么。小伟心中有些彷徨但是已经不似从前害怕了。
  老头说:跟我学医吧。
  杜小伟说:好。
  杜小伟没有多问,老人也没有多说。若真要说起来,大概与柴房里那块硬邦邦却一口也没有咬过的面包有关吧,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动过那块面包,因为它随时都可能成为自己真正的口粮。等一切安稳以后,看它已经风干,就干脆留做纪念了。看着它偶尔也会想起,超市的面包一过八点就要打特价,他以前喜欢这个时间出去放风,顺便买一块回去当第二天的早餐,想着想着,也会为自己银行里的存款伤心,不知道银行会不会厚道的将他的“遗产”给他的父母继承。
  老头的知识相当渊博,而且有一些门路,总是能从各大药店弄来一些很少见到草药。
  他们在城里买了一个院子,这座城叫做落风城,是北边比较大的一座城市,没什么政治地位,没什么地理优势,也不算太偏,出过几个高官,有两位已经回来养老,在朝的也都没什么势力。总体来说,一切与风波有关的因素这里都不具备。杜小伟十分喜欢。
  他们表面上以靠卖草药为生,他知道老头家底其实很厚,而且有一门手艺,饿死这种事,怎么也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他们有时常会上山采些草药,老头一边找药一边讲解,杜小伟拿着碳条,一边听一边记。回来的时候老头背一篓子草药,他便背一篓子纸片,晚上再细细地整理重温一遍。
  偶尔他会一个人上山,找一些老头教过的价格高些的草药卖给药店,老头从来不拿他的钱,从此他渐渐有了自己的财产。当然回去的时候总要给老头带半斤小酒,要好些的,不买太烈的。
  有一天他照例上山,快到山顶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人立在悬崖边,他从下往山看,那人身材修长,衣袂飘飘,颇有些羽化而登仙的气质,只是气场冷冷些。他不时抬头看几眼,那人没什么动作,他便觉得无趣离开了。后来想想自己真傻,那人要是跳下来砸到自己多冤,现在他有了依靠学了手艺,命也更值钱了。
  又一个秋天的时候,老头说他在南方的朋友出了一点事,要去一趟。且不说此去有没有危险,毕竟老头不年轻了,在这个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年代,再回来这个小城的机会也已经很小了。
  小伟对他说,就算以后自己走了这间屋子他也不会卖,无论何时,老头若回来,这里都还是可以住的。
  临行前老头给了杜小伟够吃三五年的银两,小伟也不推辞,他给了便说明给得起,他们都不是舍己为人的人。老头走了以后,小伟一个人过得有些无聊。到底人还是应该有个伴才好。
  他照旧上山采药,只是那个熟悉的山岗再也不去了,他学了药理,身上也有银子,有住的地方,活在哪里其实没有太大区别的。只是偶尔会对生养他的父母感到愧疚,但是这种事,并不是他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他不能为了那个渺茫的希望,搅了现在的生活。他们应该都很好吧,都还年轻,也能赚钱,虽然不算富裕,但是家底也还是殷实的。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他会逐渐被淡忘的,他知道,共同生活十几年,足够他了解自己的家人。
  后来他连采药也不经常去了,窝在家里复习以前的手札,还有看看老头留下来的医书,他只会看诊开药。针灸什么的,他都还没时间学。伤口处理之类的,学了一点点,骨折他就没办法了。但是他的药理还是学得很好的,他花很多时间在上面,熟悉每一种草药的特性,时常也做一些药丸出来,只是从来没有试验过,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他看来生命都是珍贵的。所以说白了,他现在还完全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

  开店

  天气越来越冷,杜小伟也越来越无聊。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必须为自己找一个经济来源。若是要继续学医,那还得重新拜师,很是麻烦,何况这小城里也没几个真正医术了得的。主要还是他不想,其实他是一个很害怕束缚的人,也不算一个特别专注的人。为了生存,他可以很努力。但是生存以外的东西,他都不算特别执着。
  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晚上出去买个烧饼回来啃啃,觉得这烧饼虽然不错,但是终究没有包子来得香嫩可口。这里的人吃食很是简单,大多吃面食,也就是烧饼面条之类的。
  他算了老头给的银两,就算把包子店开亏了本,也够他生活三年的了,但是他也不可能真让自己走到断粮的地步就是了。
  小伟平时没事就喜欢鼓捣吃的,虽然够不上专业水平,但也得了不少夸赞的。做包子自然不在话下。老头买的院落虽然不在繁华地段,但是也是比较不错的,离早市不远,而且门前开阔,很适合做吃食。他便直接整了前屋当店面。
  采些竹子,找能干的工匠做了十几个大蒸笼,买了面粉馅料,做了个简单的木质招牌往门上一挂。没两天,“杜家包子铺”便开张了。天刚亮的时候,在门口放一串鞭炮,杜小伟扯着嗓门就吆喝开了:
  “包子包子~又香又大的包子~一文钱一个~”
  “新店开张~买二送一~大家快来买啦!!!”
  城里吴老爹的烧饼要卖两文钱一个,现在一个烧饼能买三个以前没吃过的白嫩嫩香喷喷的包子。划算的啦!
  白馒头三个才一文钱,平常人家买了几个踹怀里带去上工,到中午的时候拿出来吃也不会硬掉,就着咸菜吃起来也十分香软可口。
  他在蒸笼上用红漆写了白菜、韭菜、猪肉等字样。现在品种是少了些,有些陷料这里也是看不到的,比如豆沙。客人很多都是不识字的,要问,有些问了一圈也才要一个,旁边的人都要笑,杜小伟也不恼,乐呵呵的:好嘞,好吃再来哈!
  他晓得,别人跟他买东西,他不说多热情,起码要让人心里痛快,这样生意才能做得久。
  不出一个月,杜家包子便传遍了整个落风城。有些大户人家也遣了下人过来买回家去尝鲜。凡这种人都有个标志,来买的必定早早的就提着个食盒排队,食盒一般两层,下层放了带火星的木炭,上层用湿布厚厚的铺了,然后放上带盖的瓷碗,吃食放在里面,盖了盖子,保暖无异味。据说是有位回来养老的大官带起来做法,有钱人家纷纷效仿。
  他现在也做一些高档精致的馅,也增了豆沙的,不过卖得贵,这时代没有这东西,自然要卖的贵些。
  快到年关的时候,包子铺生意越来越好了,这里的冬天虽然冷,但是城里不比农村,大多数商家在过了十五也都开张了,也有更早的,不是特别讲究。
  精细的东西他向来做得不多,常常天不亮就被那些家丁下人排队买了去,刚开始他没有经验,有时候卖的不够了,那些下人回去很难交差,他多少还是心软,却又无可奈何,只说你家主人爱吃什么口味的,我明日给你留了,久了,就出了预定这回事。有些直接把食盒留在他这里,次日直接取了就是。食盒多了,他也在上面写上张府、李府的字样。
  其实靠了这些有钱人他也够赚了,只是平常的包子他还是要做够十五笼的,不多不少,日日十五笼。
  做生意总是辛苦的,尤其他只有一个人,上午卖包子,开始每天还要出去买材料,还好现在那些人都是会送过来,让他省了不少事,下午可以睡两三个小时,到了晚上就要开始处理陷料了,睡觉前把面和好,不多久便又要起来做包子蒸包子,然后开张卖包子,周而复始,真的很累很想休息。所以他一直盼着过年。
  他也不是没想过找人帮忙,只是找人实在不容易,他这门手艺不算复杂,人家要不了几天也就学全了。他要防着别人偷师。而且他是个做事认真的,要是帮忙的人毛毛躁躁的,还不得砸了自己招牌。
  腊月二十三,他做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生意,他盘算着弄点什么好吃的犒劳自己,然后就关起房门来睡到昏天黑地好了。猪肉王还有几个肘子没有卖出去,挑了两个瘦的。
  “小伟啊,休息了今天?到大爷家吃饭好了,省得开火了。”
  “哈哈,王大爷您客气了,我自己回家吃就好。”
  “你这孩子真是的,我家小玲也念着你能来呢。”
  那就更不能去了。小伟心想。“我嘴大能吃,到时候就怕她要拿扫帚赶我了。哈哈!“
  “她倒是敢,看你下次不卖给她包子。”
  “做生意哪里有不卖的道理,倒是你这肘子今天是不准备卖给我了啊?”
  “拿二十文钱好了,这孩子。”
  “那哪成啊,不够吧?”其实也差不多了
  再买些鸡蛋蔬菜,干鱼干果之类的,又买了几斤豆腐,豆干。回家做一锅卤。买了一只鸡一只鸭,几条鱼跟一些蔬果。够过年这几天吃就好了,年后又会忙起来的。
  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发现一个脏兮兮的小孩做在门前石阶上,天气很冷了,小孩的衣服有些单薄。这样的小孩城里很少,落风城附近的土地很肥沃,这几年收成很好,所以城里的生活水平也是不错的,别的不说,光一栋房子,也是值些钱的。而且平常贫苦人家的小孩也就是穿的破旧些,这孩子却很脏,又不像叫花子,落风城就这么大,人口流动不大,老老小小的叫花子,也就固定的那几个。
  小孩看他过来,连忙站起来。待他抬起头来,也很难看看清面目,就只是瘦,一双大眼睛怯怯的,可怜的紧,嘴角抿着,又透着几分倔强。他伸出黑黑的小手,手里是一个铜板,被冻得说话都磕巴了:“要……要一个……肉包子……够吗?”
  杜小伟不动,他只是打量着这个孩子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小孩被他看得有些紧张,伸出的手又些抖,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收起来,却又固执的一直撑着。他想今天应该是买不到了吧,都说杜家的包子是从来不会卖到下午的。这会儿都过了午饭的时间,于是转身要走。
  “等一等,”杜小伟开口了“包子今天已经卖完了,我卖你些别的东西吧,一文钱,管饱。”
  小孩没有犹豫便跟他进了屋,前面是门面房,放着一些蒸笼桌子。里面有个小院子,中间有口井,靠一个角落搭了一个竹架,上面有干枯的藤蔓,估计是葡萄之类的。北面有三间屋子,西面是一堵墙,邻着隔壁的人家,东面搭了棚子,邻院子那一面是透风的。建了灶台,应该算厨房了。还有一些零散的物件。其中有个长桌最为显眼,桌面很干净光滑,上面依稀还有一些面粉,估计是做包子用的吧。
  看小孩冷得厉害,杜小伟把旁边靠在墙上的一些木板上在厨房透风的那一面上,仔细看的话,原来棚子上面和下面都是做的加工的,上了木板,也就成了单独密封的一个空间,以一般房间无异,只是有些昏暗,只有靠南面的墙上开了一扇窗。
  杜小伟招呼他在厨房桌子边坐着,自己便忙活开了。处理的肘子,鸡蛋煮熟剥皮,猪肚要细细的用盐巴搓洗了,然后还要过一遍开水切成小块,腌制的竹笋也要取出来洗尽泡水,香干切成小块备用。等这些都弄好了,便取了八角香叶桂皮等香料,把所有东西放锅里一起煮,又加了酱油料酒生姜辣椒。盖上锅盖,煮着就好了。
  宋平一直记得那一天,有些昏暗的厨房里,杜小伟对他说:“等水热了我们先洗个澡,大冷天了洗了热水澡才会暖和起来。”
  那一天他洗得很干净,在他的记忆里,自己从来不曾那般干净过,也连同洗去了灰暗的生活。
  杜小伟烧了水提到三件屋子的东边那一间,装了满满一大浴桶,调好水温,然后把小孩扒光丢进去。玩笑道:“洗干净些,一会儿就有好吃的了,洗不干净不给吃饱。”
  等他拿来换洗衣服过来的时候看到小孩自虐般搓洗自己的脖子,只好捋了袖子帮忙,其实小孩的头发很软,也很黑,不似他身体那样营养不良,只是以前也没有人留意过吧。
  洗干净了给他换上自己的衣服,有些宽大的棉袄穿在他细小的身板上也还能看,等一切忙完了,锅里也飘出阵阵香味。先挖出两个鸡蛋给小孩垫垫肚子,其他的温火慢慢煮。
  看着小孩狼吞虎咽,三口两口的吞了鸡蛋。杜小伟说:“我给你做些新鲜的吧,你以前肯定没见过。”
  于是便揉了面团,擀了饺子皮。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孩总是可以让他特别心软。
  包了三十来只香菇肉饺子。在锅里下了,然后取了老陈醋,加些自己做的辣椒酱,滴几滴香油,饺子捞上来的时候热腾腾的冒着热气。小孩只是呆呆看着,杜小伟夹了一个,放在装了调料的小蝶里面蘸了,然后放在小孩碗里。招呼他开始吃。
  小孩开始的时候吃得有些小心,然后便开始风卷残云了。
  等他吃好的时候杜小伟端上来一盘老抽白菜,一盘醋溜土豆丝,一个鲫鱼炖排骨,还有一盘刚出锅的卤味,在小孩穿衣服的时候他都做好了大半,长期的忙碌,他现在干活速度很快的。
  他只是默默的给小孩夹菜,什么也不问。
  等他们吃完忙完也已经是下午了,冬天天暗得很早,杜小伟领了小孩到靠东边的卧室,那个是他的房间,中间那个是老头的,他从来不动,西边是放杂物兼当洗澡间的。马桶也放那里。
  小孩吃得有些多了,杜小伟给他在火盆边放了一张躺椅,然后又给他一个自己以前闲时做的魔板,给他慢慢研究。自己则坐在书桌前算帐。
  这几个月卖包子进项还是不错的。来来去去,自己的银两多了不少。他很是开心。也很是安心。
  等他放下账本,外面天已经快黑了,小孩也已经在躺椅上睡着。火盆已经烧得不旺了,淡淡的火光,衬得小孩的小脸很是恬静暖人。小孩嘴角微微带着笑,像是做了不错的梦。
  把他抱到床上,被窝刚开始会有些凉,小孩瑟缩了一下,等杜小伟爬上床去的时候,便慢慢的靠了过来。杜小伟帮两个人掖好被角便沉沉睡去了,他每一天都很忙,睡觉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也养成了沾枕就睡的习惯。所以他不知道小孩在黑暗中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努力想把他看清楚。
  小孩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只知道他做的东西很好吃,他的家里很舒适,他的床上也很暖和…… 他希望天永远都不要亮。

  要人

  “你叫什么名字?”
  “宋平。”
  “你今年几岁了?”
  “十三,过年十四了。”真没看出来。
  “你家住哪?”杜小伟来这小城快一年了,从没见过这孩子。
  “宋府”小孩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我娘是宋老爷的丫鬟,早些年死了,我也是宋老爷生的。”说完咧嘴一笑。
  杜小伟却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我这店里正好缺个人,不如来我这里个我帮忙可好?”待他离去的那一天,这孩子也应该长大到足够保护自己了吧。
  小孩有些怔忪,半晌才从喉咙哽出一个字“好。”却让人分不清那其中的情绪。
  “那起来吧,一会儿带我到你家里坐坐。”其实他早早的起床准备了。他喜欢这个孩子。喜欢他的安静,喜欢他的倔强,也喜欢他的小心翼翼。
  宋平点头答应了,但是心里还是担心,大户人家最怕的就是丢了颜面,恐怕事情不会顺利,但是心里抱了希望,如果可以跟在这个人身边该有多好……
  年关将至,一般人备了年货也就不怎么出门了,北方不比南方,冬天实在是冷得厉害。引他们进去的家丁看到宋平的时候表情有些怪异,但是毕竟有客人在,也就没多说什么。
  宋老爷来到客厅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脏儿子今天洗得干干净净的,虽然衣服有些不合身,但是也还算清秀周正。他眯了眼睛跟杜小伟打招呼。
  “今天什么风把杜老板吹我这儿来了。真是稀客啊稀客!”
  杜小伟玩笑道:“昨夜小生夜观天象,发现贵府方位紫气升腾,所以今天便起来个透早,盼着过来沾点贵气,来年生意也好做些不是。”
  “杜老板真会说笑,我们这落风城里谁不晓得你家包子生意红火得很,哪里还要到我家来沾什么财气。”宋老爷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还是受用的,说起来宋家在这落风城虽然不算数一数二的大家,但是根基也十分深厚,他之以杜小伟,总是有一种贵族之于平民的优越感。
  “唉,小门小户的,让宋老爷见笑了。”
  他们有客套了几句以后宋老爷又道:“你看也到午饭的时候了,不如就在我家用了吧,也省得回去另煮。”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正经事还没说,他这会儿肯定是不会走的。
  “哪里哪里。”
  上桌的有宋老爷宋夫人还有一位少爷一位小姐,少爷约莫十四五岁,小姐约莫八九岁。男孩聪明女孩也机灵,看着十分喜人。这宋平,非长子,非正室所出,他娘是个丫鬟,可能连个名分都没有,也不十分机灵讨喜,被父亲忽略,也是自然的。
  因为是跟杜小伟来的,所以宋平今天也上桌了。宋老爷只当没看到,也不问什么,杜小伟看着有些心疼,这孩子心里还是会难过的吧,就算已经习惯了。
  宋夫人刚上桌的时候白了宋平一眼,碍于有外人在,也不便多说什么,少爷小姐也都没有跟他打招呼,只是跟杜小伟打了招呼便安静吃饭了。杜小伟带来的一盘卤味他们都十分喜欢,两个孩子也不管什么形象,拿着蹄膀啃起来,宋夫人作势训了两句。送老爷道,大过年的,随他们去了。杜小伟也接话,难得高兴,小孩子么。宋夫人也就作罢了。
  差不多吃完的时候,杜小伟从食盒总拿出来一笼小白兔形状的奶黄包,每一只都点了两个淡淡的红眼睛。招呼宋老爷宋夫人品尝以后,给兄妹俩一人夹了一个,又给宋平夹了一个。这俩兄妹刚吃饱,看着白白的包子本来没什么胃口,既然是客人夹的,本想随意咬两口敷衍下就好了。不想这包子实在是好吃。里面的陷料很特别,粉粉的滑滑的,带这奶香又带着蛋香,甜甜的很可口,包子皮很是加了鸡蛋仔细做出来的,口感自然也是很好。杜小伟做得不多,十二个。兄妹俩一人吃了四个,看小姑娘意犹未尽,便把留给自己的那个也让了她,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本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只是他从来没做出来卖过,这里的人没吃过,于是就稀罕了。
  吃完饭,遣了两个小孩出去玩,宋老爷发话了。
  “杜老板手艺实在是不错啊,今天也吃得开心,有什么话不防开门见山地说吧。”
  “是这样,宋老爷你看杜某一把年纪了也没有成家,其实不是在下不想,唉,实在是不想害了人家姑娘家啊。早年没了父母,一个人四处漂泊了几年,落下了病根,看了很多大夫,都说我这命,到不了三十。”
  “唉,杜老板莫要难过,谁又过得了这生老病死呢。”
  “大过年的说这些实在是不吉利,宋老爷您别介意。”
  “无妨,那您现在的意思是?”
  “昨日见到你家这孩子,实在是讨人喜欢得紧。您也知道我身无所长,就是这门吃饭的手艺,失了实在是不甘心啊。只是他毕竟是你宋府的人,又怕自己是有些高攀不起,所以天不亮就起来准备了些小点心,打算来您府上拜访。可是想想啊,又是犹豫,拖拖拉拉的,也是到日上三竿才到的您府里,唉……”
  “您的意思是让这娃儿跟你学做包子么?”宋夫人语气颇有些不屑,包子虽然好吃,但是毕竟不是什么光鲜的营生,跟他们家这朱门大院的,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杜某那包子铺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生意总归是过得去的,不说这落风城,随便挪到哪里,那也是独一家的。”杜小伟说着又黯然,“若不是这天意运弄人,谁不想自己生个娃继承。”
  这些话说得宋老爷在心里乐呵开了,想啊,大家都是男人,你这会儿是生不出儿子了,看上我家小子,男人的虚荣心自然是要膨胀的。“杜老板你的苦处我们也能理解,只是你看,这事实在是不好办,这小子虽然不成才,但是好歹也是我们宋家的人,若是…… 你看以后这城里的人还不得怎么说我呢。”
  “宋老爷多虑了,这孩子很少在城里露面,知道他跟送老爷府里的人不多。到时候问起,就说我远房表亲也是好的,杜某虽然不才,教他一门吃饭的手艺还是有的。”
  这话宋夫人不愿听了,说得好像宋府苛待他宋平似的,就算是苛待了,也轮不到他一个外人来插嘴。“我家养的起,不用他自己去学吃饭的手艺。”
  “宋夫人误会了,只是我跟这孩子投缘,并没有要他改姓的意思,就是想传来他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