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师-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大猷点了点头,知道马云龙说的有理,当下只是叹息一声,没有再多说什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俞大猷他们还在火急火燎地往大明航行之时,大明内部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自从江夏称帝以后,大明内部基本算是已经四分五裂了。只不过除了京师保卫战以外,各方势力虽然偶有摩擦,但却一直没有爆发真正的战争。

毕竟在这之前大明还算是太平盛世,所以百姓对于江夏称帝这件事,都还没有太大的感觉。虽然知道大明已经变了天,但生活还未受到影响之下,也顶多是茶余饭后谈论一下,不会有什么明确的倾向或者表态。

但是这近半个月以来,大明不少百姓终于感受到了,做江夏治下百姓,和做其他人治下百姓的区别。

江夏封锁大明钱庄对于非治下区域的兑换已经半个月,类似于南京、山东、四川这些地方,早已经闹翻了天。

百姓举家逃走的有,到官府前面示威的有,满街张贴大字报的有。

就在萧清他们对江夏这一招头大如斗之际,江夏真的亲自领骑兵一万,步兵八千从京师出发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你若敢来,我就敢埋

南京留都,皇宫御书房之中。坐在黄缎铺布的龙案之后的,不是名义上的皇帝苗仁虎,而是萧清。在底下,坐着的是王金,袁寒秋二人。对于萧清坐在那张龙椅之上,王金和袁寒秋二人并未感觉到有任何不妥。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南京幕后的霸主,早已经是萧清。

三人在这御书房内已经坐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但三人都没有说话,而是在品茶。

终于,萧清一口将茶杯中剩余的茶汤喝尽,然后双目盯着茶叶感叹道:“都说世间美茶,不过明前龙井,武夷大红袍。但要我说,这五年方可收一次的,天山冰雾云,才算是真正的茶中极品。”

“天山冰雾云?”王金听后愣了愣,原本已经放下的茶杯,复又端起来,把最后几口茶汤给一饮而尽。“奶奶的,这茶我也就是听说过。没想到今天真就喝到了,是说喝了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原来是这宝贝疙瘩。”

萧清微微笑了笑,道:“王兄若是喜欢,我这次收到的十斤茶,送你五斤好了。”

“嗯,不……”王金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手指头道:“我要二十斤。”

“二十斤?”袁寒秋看了王金一眼,意思是说:“没听见人家萧阀说了,他只得十斤茶叶吗。你张口就要二十斤,人家从哪里给你变去?”

王金根本没有理会袁寒秋,而萧清却是淡淡地笑了笑,道:“果然不愧是王家第一滚刀肉。好,二十斤就二十斤。”说完,萧清看着一脸震惊的袁寒秋,道:“也不能厚此薄彼,一会儿我也着人给袁兄准备二十斤吧。”

袁寒秋听后无奈地笑了笑,若说王金是那种死皮赖脸的滚刀肉的话。那么萧清就是个虚伪到极致的伪君子。两人都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袁寒秋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与这两位打交道,自己得提高十二万分警觉才行,否则被人卖了,自己还在替人家数钱呢。

萧清微微摆了摆手,道:“眼下京师那边封闭了我们三人地盘里面,大明钱庄的宝钞和银两之间的兑换,我们地盘里的百姓,已经有不少人在开始闹腾了。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出乱子,这件事我们必须得想办法解决它。”

“想办法?这样的事就别找我了,反正我是跟着萧阀您混饭吃的。您说怎么做,咱就怎么做就是了。”王金一句话,直接把事情推给了萧清。

关键是他这样还让萧清一点儿脾气都没有,毕竟王金这种唯他马首是瞻的态度,也是他所想要的。

萧清听王金这样说后,直接一眼看向袁寒秋。袁寒秋立刻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嗯嗯,对对。萧阀计谋深远,寒秋一直都很佩服。所以萧阀怎么说,寒秋也定当从之。”

袁寒秋说完,王金嘴角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萧清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这边倒是有一个想法,也不知是否可行。姑且说出来,两位兄弟帮我斟酌一二。”

王金和袁寒秋连连点头,萧清看了二人一眼后,这才说道:“我在想,是不是干脆由我们出资。维持境内的大明钱庄继续运行下去,你们觉得如何?”

“我们出资?”王金想了想,心中暗自算了一笔账。若是自己出资,维持大明钱庄继续运行下去。虽然一开始会亏损一点银两,但等渡过这个难关了,就能够自己印刷大明宝钞。届时自家的银两,岂不是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

这样的念头,不仅仅是王金有,实际上袁寒秋也有。看两人表情,萧清便明白了二人心中所想。他笑了笑道:“两位切莫把目光放的太近。莫要忘了,这大明宝钞可是通行整个大明,乃至于海外的。我们自己制造出的大明宝钞,可不仅仅只是在我们自己的地盘内使用。”

萧清此话一出,王金和袁寒秋脸上顿时露出了恍然大悟之色。不过王金最先恢复平静,然后问道:“那还请萧大哥说说,我们三方应当如何出资?”

对于这样的问题,萧清明显一开始就已经想过。他试探着说道:“要不,我萧家出八成,其余你们两家,一人出一成?”

“这怎么行。”王金连连摆手,道:“怎么能让萧大哥一人承受这么大的风险和压力,我王家至少得出三成。”

“我袁家也是,至少出三成。”袁寒秋也赶忙说道。三个人里面谁都不傻,现在出三成,以后利润就占三成。现在出一成,以后利润就只能占一成了。

对于王金和袁寒秋的态度,萧清早就已经预估到了。他淡淡地笑了笑,张口说道:“你们两个最多每人两成,我六成……”

就在萧清和王金、袁寒秋为大明钱庄的事争执不休之际,江夏已经带着骑兵一万,步兵八千走出了京师,往太原的方向赶去。

这一万骑兵,毫无疑问全是讲武堂出身。而八千步兵呢,则是千门里面最精锐的八千名弟子。

太原是什么地方?相信不用多说,都知道此处乃是山西的首府之地,自从江夏登基以后,齐王便从庆阳搬到了太原,为的便是有效控制整个山西。

江夏不做任何掩饰,直接带着兵马往山西赶来,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齐王的耳朵里面。

太原新建的齐王府内,齐王行宫正殿内走来走去。不一会儿,齐王的近身侍卫统领跑来,见到齐王以后直接抱拳行礼道:“王爷,袁爷回来了。”

齐王一听,脸上顿时露出了一副松了口气的表情。他道:“快请,快请袁爷。噢,不是。袁先生进来。”

“是!”侍卫统领应了一声,然后退下。

不一会儿,一身白衣长袍的袁寒秋走进正殿之中。见到齐王,袁寒秋笑着叫道:“王爷,别来无恙吧。”

齐王一见到袁寒秋,顿时说道:“哎呀,袁爷,您可回来了。大事不妙啊,江夏带着大批兵马,往太原这边来了。”

“大批兵马?”袁寒秋轻笑一声,摇摇头道:“王爷,您的消息可不够灵通。哪里是什么大批兵马,分明就是骑兵一万,步兵八千而已。”

“啊?骑兵一万,步兵八千?他这是想要干什么?”齐王忍不住惊呼道。

袁寒秋冷笑一声,道:“管他做什么,总之他若敢来,我就敢埋。”

第六百一十五章直逼太原

从荻鹿到井径,过了萧湮关,便等于是从京师进入到了山西境内。而萧湮关这一条路,恰好便是直通太原府的道路。

井径以东,基本都是江夏能够控制的区域。所以他一路前来,基本没有碰到任何的阻碍,路上还遇到了不少前来溜须拍马,巴结奉承的人。

对于这些人,江夏一律没有与之相见,所以赶往太原的速度,倒也不慢。

山西齐王,号称在山西拥兵二十万。这个数字自然是吹牛的,他一个世袭的王爷而已,之前在朝中又没什么权势,家中撑死了有三千甲士。短短时间拥兵二十万,这绝无可能。

只不过齐王之前购买了大批的物资装备送到了宣府、大同等地,获得了不少边军将领的认可和效忠,所以他兵力积攒的速度倒是真的不慢。

二十万大军可能没有,但七八万乃至十万兵马,这倒是真有可能。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江夏带着骑兵一万,步兵八千就敢御驾亲征山西,这跟送羊入虎口,送死上门等行为没什么两样。

但具体的结果究竟如何,那还得看江夏到了山西以后,准备怎么样去做。毕竟江夏在大明这么多年,创造的奇迹,办成的大事,乃至于是栽在他手里的人,都太多太多。多到很多时候人们有一种盲目的认知,认为只要是江夏出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山西这边,齐王经历了攻打京师的失败以后,实力也是大损。如今听说江夏要来山西,所以拼尽全力七拼八凑,最终也不过才凑足了六万兵马。而手握六万雄兵的他,却并不敢去主动招惹江夏。

非是因为他知道那一万骑兵是出身讲武堂,个个训练有素,八千步兵来自千门精锐,人人武艺非凡。而是因为“江夏”在以往的岁月里,积攒下来的威势。

江夏来到萧湮关时,萧湮关正城门紧闭。此关原本只有八千守兵,如今却一下锐增到了三万人。为的,就是要阻止江夏进入太原。

但是江夏他为什么只带一万八千人出来,为的就是要吸引齐王、鲁王、苗仁虎他们主动来找他的麻烦。

雪如沁和杨一清皆受重伤,这算是彻底的激怒了江夏。他一路赶到太原,不是他有什么计划或者布局,只不过是因为……山西离京师比较近而已。

在骑兵队伍的正中间,胯下骑着一匹枣红色大马的江夏,此刻正抬头看着城楼紧张戒备着的一众兵将。

城楼上人挨着人,全都拉着弓箭,虽然双方间隔距离还很远,但是城楼上的紧张气氛,任谁也能感受的到。

江夏淡淡地吼道:“骑兵盾牌准备!”

一万骑兵,立刻从马鞍上解下一块盾牌举起来。同时他们还抽出了自己马鞍上挎着的长刀。

“步兵藤牌、飞爪准备!”

八千步兵,纷纷从自己的背裹里面取出藤牌和飞爪。城楼上站着的守将南宫广看见这一幕顿时吓了一跳,底下满打满算不过两万人,而城楼上总共有三万守兵,难不成城楼下的人,还想硬攻不成?

当然,江夏所做出来的这一副姿态,很明显就是要硬攻了。

身着一身轻甲的他,骑着大马驻立在人群之中,显得尤为的挺拔英武。若是放在以往,可能江夏会使计谋骗开城门。但是今天,他却没这些心情,因为他只想痛痛快快地杀一些人,替自己的妻子和岳父报仇。

呼……

南宫广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两下,他虽然不认识江夏,但是此刻骑兵群中驻立的江夏与他目光对上,还是让南宫广明白自己看到江夏了。

一时间,似乎天地无声。

数息过后,只听见江夏淡淡地发出一个音节:“杀。”

“杀啊!”跟随着江夏一起出来的张猛狂喝了一声,然后骑兵闻声而动,马蹄几乎是同时扬起的铁蹄,于同一时间冲出来。

在上往萧湮关冲的同时,整个骑兵的队形,几乎是保持不变的。

“放箭!赶快放箭!”南宫广足足愣了有五六息的时间,这才反应过来下令。不过其实他不用下令,箭矢早就已经放出去了。

那些守兵在骑兵刚刚开始动的时候,一紧张就把箭矢全给放了。但实际上,骑兵都还没有进入到射程范围之中。

一轮箭矢射空以后,要想开始射第二轮,时间大约需要六息。

而就在这六息时间之中,江夏他们已经冲到了离萧湮关不足四百米的距离处。他们胯下所骑的,是清一色的五花马,爆发力和耐力,都是马中之最。

等到城楼上的守兵们,第二轮箭已经架好以后,正准备射出之际,江夏却一下凌空飞了起来。

他一把拔出自己腰间的龙渊剑,一下将剑甩入城墙之中。然后江夏在一口真气力竭之时,脚尖在剑身上轻轻点了一下,整个人顿时又是猛地上升,一举飞过了城墙。

落到城楼上以后,江夏闪电般地从一名守兵腰间拉出了他的钢刀,然后左右劈砍。

在如此环境之中,江夏完全不需要用任何的武功招式,反正都是一刀一个。

守兵们赶紧往江夏这边涌,南宫广也在大声喊着:“杀!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他!”

但就在这个空档之中,骑兵已经跑到了城门下。他们纷纷从马鞍上系着的袋子里面取出飞爪,飞爪抛到城墙上,抓住城垛子以后,骑兵们纷纷往城楼上爬。

接着步兵也是如此。

在江夏杀得兴起之时,骑兵和步兵已经有不少人爬上了城楼。接着上了城楼的人越来越多,终于城楼上的守兵们支撑不了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打不过了,快跑啊。”

然后整个城楼上的守兵,都开始逃窜起来。

远远的,江夏一把掷出手中的钢刀。钢刀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直接砍断了南宫广的脑袋。

南宫广一死,萧湮关溃败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萧湮关破以后,江夏并未急着进入太原,行军速度反倒是变慢了。如此一来,他破了萧湮关的消息,齐王得以提前知晓。

太原府齐王宫内,得知萧湮关破,三万守兵溃败的消息后,齐王当场被吓晕了过去……

第六一六章夜会

攻破萧湮关,江夏损失二百余人,但杀敌七千余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用“足以载入史册”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也许有人会想,守萧湮关的一共有三万兵马,死掉七千余人,不还有两万多人吗?

其实并非如此。古代打仗,主将失城便会有性命之忧。士兵溃败,便会各自逃窜,不到战事分出胜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再回去的。这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吧。

江夏过了萧湮关以后,理所当然的直逼太原。而太原府这边,因为齐王突然病倒,所以太原府暂时由齐王的大儿子朱孝掌权。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齐王府幕后的主人,一直都是袁阀代表,袁寒秋。所以即便是朱孝掌权了,他的第一件事,也是去询问袁寒秋,接下来应当如何应对。

但第一天去袁寒秋在太原建的那个秋寒草庐,朱孝却吃了一记闭门羹,袁寒秋并没有见他。

秋寒草庐。

虽然名为草庐,但实际上却是奢华隐于暗处的一所豪宅。此宅占地足有七十多亩,从外表上看似乎装修的简单随性。但真正走进了这所宅院以后,才能看见,此宅布局暗合四象八卦的原理,所有石材、木材,都用料考究。

尤其是后花园仿华山之巅造出的那一堆假山,遥遥看去几乎与真山无异。这样的山,要堆垒起来不知道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而这秋寒草庐,却只是袁寒秋在太原临时居住的地方而已。此时此刻,他正坐在假山正中间的一处凉亭之中,身旁是三名身背长剑,如花似玉的婢女在为其温酒。

面前的石桌上,放着几样精致的菜肴。石桌对面,则坐着一个穿着道袍的中年男人。

袁寒秋端起酒杯,对着面前的道长道:“青云道长,寒秋再敬你一杯。”

道号青云的道长摆了摆手手,将面前的酒杯倒扣,说道:“酒就不喝了,袁阀找老道所为何事,还是请直言不讳吧。”

袁寒秋敬酒,能够直接拒绝的,恐怕这大明之中没多少人。不过对于青云道长的拒绝,袁寒秋似乎一点儿怒意都没有。反而自顾自地一口饮尽了杯中美酒,说道:“寒秋找道长何事,相信不必寒秋明言吧。”

青云笑了笑,直接拿起酒壶在石桌上倒下了一点酒,然后伸出右手食指,在那酒上沾了沾,接着在石桌上写下了两句话。

写完以后,青云站起身来哈哈笑道:“承蒙袁阀照顾,这两句话,老道就收你黄金五万两好了。”

袁寒秋看了看那两句话,然后抬手拍了拍。不一会儿,凉亭外的石坝上,二十多名壮汉抬着十数口大箱子走来。

箱子放下以后,壮汉们把箱子打开。黄金色的光芒立刻折射出来,十数口箱子,里面放的全是黄金。

袁寒秋起身对青云道:“多谢道长指点迷津,他日若有闲暇,寒秋自当去终南山拜会。”

青云摆了摆手道:“三年以内,你不必来。这么多的金子,老道得在世俗多留一些时日,才会回去。”

袁寒秋点了点头,对着那些壮汉道:“送道长离去,好好替道长保护好这些金子。”

“是!”一众壮汉齐声应命。

等到青云道长和那群壮汉离去以后,袁寒秋这才看着石桌上尚未完全干透的字迹,低声自言自语道:“暂避锋芒,谋定后动。背靠大树,自成一体?”

袁寒秋念完这两句话以后,整个人似乎陷入到了迷茫之中,彷佛悟不透这两句话内包含的禅机一般。

另外一边,江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慢速度以后,突然就开始加速往太原府前进。

齐王病重,朱孝几次三番去找袁寒秋商议对策,最终都未能见到袁寒秋一面。无奈之下,朱孝只好下令,撤回沿途从萧湮关到太原府路途上的所有兵马,全力把守太原府。

如此一来,江夏手底下的兵马,如同出入无人之境一般。一路朝着太原府飞速赶去。

路上,张猛有些不解地问江夏:“皇上,咱们干嘛就带这么一点儿人来山西?”

江夏淡淡一笑,道:“要是带的人多了,他们又怎么敢来杀我?”

“那打下太原以后,我们去哪儿?”

“哪儿也不去,就在太原等他们。”

“嗯?”张猛瞪大了眼睛看着猛夹马腹,催速向前的江夏。他这才明白过来,江夏这是准备拿自己当诱饵,吸引所有加入攻打京师的人,一起到山西来决一死战。

这无疑是一个疯狂的行为,甚至是有一点儿自取灭亡,不自量力。

但是张猛知道,江夏这样做,一定有他的把握。跟随他这么多年,他何曾失败过?

临近太原府的地方是榆次,江夏一路赶到榆次,都没有遇到任何的阻拦。不过这一路下来,他也是人困马乏。接下来再往前,肯定就是一场大战了,尽管江夏再自信,但他绝不盲目,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让自己的人在榆次好好休息一下。

可能是知道江夏要来,并且来了以后就会有一场大战,所以整个榆次县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

江夏他们到了榆次以后,整个县城被他们严密的防守起来。江夏则带着他的一众亲卫居住在县府之中。

此刻正值深夜,其实江夏有两个选择。一是趁着天黑,直接攻其不备。二则是养精蓄锐,等到天亮以后再进攻太原。

若是以往,江夏恐怕会选择天黑趁其不备。不过现在,他的决定是等到天亮,堂堂正正地攻入太原府,直接将齐王斩杀掉。

就在江夏还在思虑明日天亮以后的攻城计划时,突然他对着关闭着的书房大门喊了一句:“既然来都已经来了,那干脆进来坐坐吧。”

吱呀……

书房的大门被人推开,一名身着米白长布衣,腰间挂着一管碧玉短笛的男子走进房内来。

见到江夏以后,男子微微躬身行礼道:“在下袁寒秋,参见皇上。”

“袁寒秋?”江夏脸上略微露出疑虑,因为在这之前,他一直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袁寒秋微微一笑道:“也许我该这样介绍,陈郡袁氏,袁寒秋参见皇上。”

第六一七章投诚

陈郡袁家。

这四个字从袁寒秋的口中说出来,虽然没有刻意用上那种倨傲的语气,但却能让人很清楚的体会到,这四个字对于袁寒秋的荣耀感和自豪感。

江夏听过袁寒秋的介绍以后,心中对于袁寒秋的来意,已经有了好几种猜测。他微微一笑,道:“原来是鼎鼎大名的袁阀子弟,请!”

江夏一指书桌前的太师椅,示意袁寒秋坐下。

袁寒秋对着江夏微微抱拳行了一礼,然后走到太师椅前面坐下来。

坐下以后,两人相互对望着,谁也没有提前说话。

最终江夏先没忍住,用一副打趣的口吻笑着说道:“袁先生深夜来我处,不会因为听信了世人的传言,说我貌似潘安,俊逸非凡,所以特地前来验证吧。”

江夏如此一个玩笑,让袁寒秋微微错愕了一下。他没有想到,真正与江夏见面以后,江夏竟然是跟他这样说话的。

不可否认,以江夏今时今日的身份和地位,开出这样的玩笑来,让袁寒秋感觉到自己没有被江夏看低。这种感觉,对于袁寒秋这样骄傲到骨子里的人来说十分受用。

袁寒秋笑着说道:“皇上文韬武略,长相人品,无一不是天下无双。这一点寒秋早就清楚,故而无需验证。今日唐突前来,寒秋只有一个来意……”

说到这里,袁寒秋停顿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来把椅子拉到后面。接着他一抖衣服的下摆,跪倒在地:“寒秋意欲效忠于皇上,还请皇上能馈予隆恩,接纳寒秋。”

门阀子弟,必须得比一般人贵重,所以从小到大,袁寒秋除了面对家中老祖宗以外,其余从来就没有跪过。

如今跪江夏,算是他对待外人的第一次下跪。

但是这样一跪,并没有让江夏感觉到有多么激动,或者是兴奋。他反倒是坐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对于这样的情况,袁寒秋倒是没有料到。他说完话大约过了五息时间,江夏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按照袁寒秋之前的预计,江夏现在虽然处于优势,但萧阀、王阀,以及各地组织之间基本都先以除掉他为第一目标。所以对于自己这样的人加入,他应该是无任欢迎才对。

所以初一开始,袁寒秋是有些生气的。自己堂堂袁阀新一代阀主,不顾身份向你下跪,你还故意摆架子,这算什么意思?

但袁寒秋不愧是袁寒秋,是偌大一个袁家里面,年轻一辈中最出众的人才。所以就在他准备站起身来,甩袖离开之际,他忍住了。

他眼下的情况进行反推,心中暗道:“偌是我刚表明来意,江夏就立刻兴高采烈地接纳于我,那我对江夏又会有几分看重?他如此态度,不就是想要试探于我乎?”

想到此处,袁寒秋沉下心来,继续一动不动地跪着。

这一跪,足足就跪了近半柱香的时间。

“苗仁虎的背后,是何人?”

突然,江夏发出如此问话。

袁寒秋略微一愣,然后立刻回答:“苗仁虎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幕后之人甚众。王亲贵胄,士族门阀,各个势力大大小小,共计有四十多个代表。这四十多个代表组成一个名唤‘无夏’的组织,旨在除掉皇上,再平分天下。现在这些人暂时都以琅琊萧氏的新阀主,萧清为首。”

“萧清。”江夏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看向袁寒秋道:“袁先生,切勿多礼,快快请起。”

袁寒秋抬起头来看了江夏一眼,那和煦的笑容,真诚的客气,让人生不起一丝愤怒来。

袁寒秋心中暗自摇头,江夏、萧清,二人何其相似。都一样那么伪君子,并且都伪的那么真。但二者不同之处便在于,江夏身上似乎无形之中总是带着一股皇者的气质,相信这就是江夏和萧清两人之间,本质上的一个区别吧。

袁寒秋道了一声:“多谢皇上。”然后这才站起身来。

江夏再度指了指先前袁寒秋坐过的那张太师椅,袁寒秋右手一挥。太师椅竟然自动往他身体移动了一下,恰好将就他坐下。

仅凭这一手,就能知道袁寒秋也是一个高手。

江夏微微笑了笑,因为袁寒秋这一手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江夏看向袁寒秋问:“太原府,你准备如何处理?”

“拱手相送。”袁寒秋回答。

“不,不行……”江夏淡淡然地摇摇头,道:“应该是抵御不敌,无奈撤退。然后退守镇西卫,等待援兵。”

“援兵?”袁寒秋略微一愣,然后脸色微微一变。

他如此聪明的人,哪里可能还不明白,江夏这是准备要引萧清他们过来入坑了。

袁寒秋想了一下后,对着江夏行了一礼,道:“寒秋遵命。”

说完,等江夏点过头以后。袁寒秋再说了一句:“寒秋告辞。”

江夏亲自送袁寒秋离开书房,看着袁寒秋高来高去,江夏嘴角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这人世之间,卧虎藏龙之辈何其众也。这书房四周,其实也是有不少高手把守的。但是袁寒秋一来一去,却没有任何人发现,这足以证明袁寒秋的武功境界不低。

南京。留都御书房内。

萧清手中拿着一张刚刚送来的飞鸽传书,整个人陷入了沉思当中。飞鸽传书上所写的内容,自然不必多做赘述。

因为是飞鸽传书,所以信息不会写的太多。但是里面几个关键词,已经足以让萧清知道山西发生了什么。

一万八千人,拿下太原府,江夏御驾亲征。

这样的消息,对于萧清来说,其实是一个绝佳的消息。虽然从某个角度上看,盟友袁寒秋的势力被削弱,应该不是一件好事。

但实际上,这个消息对于萧清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一来,袁寒秋的势力被削弱,就意味着他能更好的控制袁寒秋。二来,江夏仅仅只带了一万八千人就深入到山西,这绝对是一个杀他的最好机会。

没错,江夏一万八千人拿下太原,是很厉害。但是他再厉害,能以一当十吗?只要自己集齐十万兵马杀到山西,他不也还是一个死字?

可就是这样的好消息,却让萧清独自一人在御书房中愁眉不展。

为何如此?

相信每个聪明人都很清楚,人在面对最大的失败之前,一般都会先面对最大的诱惑。

尤其是聪明人,习惯了考虑周全,谋定而后动,十拿十稳。轻易间,是不会失败的。

唯一一个失败的可能,那便是他面对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惑,所以不得不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下,搏一搏。

萧清很清楚,江夏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他带着一万八千人直接取下太原,这个行为很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萧清几乎能够断定,这里面有陷阱。

但是萧清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诱饵——江夏。面对着这个“诱饵”,萧清无法去拒绝。所以他很痛苦,究竟要如何规避潜在的陷阱,拿下江夏,这令他很烦恼。

大约在御书房你呆了一整天,萧清甚至连米饭、茶水都没有沾一滴。

最终在第二天的早晨,萧清高声道:“来人啊,立刻叫皇上和崔大人过来……”

不一会儿,苗仁虎和崔政义急急忙忙地赶来。

见到二人以后,萧清直接对着苗仁虎道:“召集所有武将,点兵,准备去山西……”

于此同时,福建福州港口的外海域。

虽然天下变天了,但是福州依旧还是由福建水师掌控着的。毕竟整个大明,成建制的水师只有这么几支。而每一支,又都是江夏亲自创建的。

按理说,福建水师是应该赶赴京师向江夏报道的。但由于攻打东瀛的时候,俞大猷带了水师大部分的兵力走,所以福建水师剩下的人,只能现在福州镇守,等待俞大猷回来以后再做决定。

在福州港口海域内,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