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师-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现在即便他掌兵权,他掌朝政也无所谓。非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对你下失手。咱们如果在皇上亲政以前无法灭除江夏,那么我们之间的交手还会在皇上亲政以后持续进行。”
凤主这样一说杨廷和又听不懂了,他问:“皇上亲政以后不应该会第一时间对我们动手?”
此刻只听见凤主微微笑了笑,说道:“人心难测,帝王之心远比人心更难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我们又怎么能妄下断论?”
次日。早朝。
早朝之上,噩耗再次传来。
凉州卫、厦姚县相继失守。如今吐鲁番和瓦剌联军正在猛攻通往宁夏中卫的国丰城。严嵩再次连发三封八百里加急求援,形势已经岌岌可危。
早朝上,对于这个问题六大顾命大臣都没给任何答复,只是收了兵科给事中的折子,然后散朝。
早朝散去,江夏他们六人一起到乾清宫坐下,拿着折子开始商议,首先商议的便是凉州卫、厦姚县的折子。
幸亏攻破厦姚县的只是吐瓦联军的先头部队,主力部队还在急行军当中,否则大明真的危矣。
杨廷和念完折子,没经过任何迂回和掩饰,直接就看着江夏,问道:“大家对此事如何看?”
杨一清知道江夏不愿意出京师,他自己去也没有用,所以干脆不再说话。王琼已经排出了王守仁,暂时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去处理眼前的局面。
夏渊明则更不用说了,他是都察院的人,对兵事不熟悉。
所有人都看着江夏,因为按照江夏的脾性这个时候应该会站出来解决问题才对。可是江夏却一反常态,闭口没有言语。
这一下杨廷和倒先急了。。。。。。
第四五零道李东阳语惊四座
在杨廷和原本的计划当中,今日乾清宫议政会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先得江夏发怒,指着严嵩无能,自己举荐不当要担责。然后自己可以巍然不动,当他的话如耳旁之风,不去管他。
接着大家商议如此应对眼前的局面。以江夏的脾性肯定得站出来,将这件事承担下来。自己在故作犹豫,等待江夏着急发火了,再点头答应。如果能够趁机利用这个机会,找江夏换取一些其他的好处,那就更好不过了。
可这一上来,江夏就眉头微皱,一言不发。直接让杨廷和乱了阵脚。
杨廷和忍不住再说了一句:“眼下西北边关已破,吐鲁番和瓦剌强强联手气势如虹,一路上势如破竹正往京师而来。情况危急,各位还是拿出点办法来大家一起商议吧。”
江夏抬头看了杨廷和一眼,杨廷和心中顿时松了口气,暗道一声:“终究还是忍不住要开口了吧。”
岂料,江夏来了一句:“此事你们商议吧,我没什么意见,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我近些时日都不能出京师去,所以这事我暂时管不了。”
“什么?”杨廷和顿时惊讶失声。
他死死地盯着江夏,想要看清楚江夏究竟是故作姿态,还是真的有如此打算。可是看了半天,杨廷和只觉得江夏是越来越像确定了有此打算。
这怎么行?除了江夏,大明还有谁能够去力挽狂澜?
杨廷和都忍不住有些慌了,他看了一眼杨一清,大概意思是这是你女婿,你劝劝他啊,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啊。
杨一清直接把头一扭,没有理会杨廷和。
原本杨一清的意思是,你当我没劝过啊,我昨天晚上都已经劝大半夜了。难不成你还要我这个当岳父的给他跪下不成?
但是杨廷和却误解了杨一清的意思,以为杨一清是在为之前江夏离开时,他所做的那些事在和他置气。
杨廷和又看向李东阳,觉得李东阳德高望重又是江夏的师父,肯定会以大局为重。
李东阳也的确不负杨廷和所望,接受到杨廷和的眼神以后,李东阳问江夏:“何故近日不能出京?”
江夏扭头看了李东阳一眼,道:“师父,徒儿有私事缠身,的确不能出去。既然驰援西北一事从一开始就是首辅大人在主导,那他必定比徒儿更了解情况。徒儿贸然插手,反倒不美。”
江夏的意思很明显,言外之意就是:“杨廷和,你不是争吗?你不是要举荐严嵩吗?你不是为了这件事还要引我出京师吗?现在好了,出事了老子就不帮你收拾烂摊子,自己想办法去。”
杨廷和被江夏那一番话说的又气又怒,但是他现在又不敢对江夏发火,只得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各位,眼下大明正值生死存亡之际。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以大局为重,以大明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切不可因为私人恩怨就。。。。。。”
杨廷和的话还没说完,江夏突然一下站起身来,反身一脚直接将座下的椅子给踢得倒飞去。
椅子轰的一声砸在柱子上,因为材质比较好所以没什么破损,不过那声音让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朱载江一下惊醒。
朱载江惊紧张地看了江夏一眼,连忙拿起面前的一本《太祖遗顺》聚精会神的看着,一边看还一边做思索状,似乎大有一种哎呀,这书太深奥了,哎呀,太有道理了的感觉。
江夏这突然发火也把杨廷和他们吓了一跳,杨廷和还惊魂未定之时,江夏目光凌厉地看着杨廷和,问道:“杨大人,你刚才说的是什么?要我们以大局为重,以大明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要我们不要记私人恩怨?”
“早你怎么不说这句话?阳明先生剿匪平乱,战功显赫,领兵经验丰富你不用,偏偏要用那个严嵩。
我一早说过什么?严嵩此人没什么才能,只会溜须拍马,谄媚惑上。你听没听?你管没管?
那个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大局?想过江山社稷,想过黎民百姓?
如今因为严嵩在肃州只顾自己玩乐,不管京营军纪,以致京营兵将不满,军纪涣散。最后驰援不及,嘉峪关破。整出这么一个烂摊子了,你就跳出了说让我们不要记私人恩怨。
好处都让你一个人占尽了,好话也全让你一个人说尽了。你真以为这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
江夏直接将头顶上的官帽一摘,狠狠地砸在杨廷和的胸口面前说道:“听清楚了,大爷我现在辞官!这什么顾命大臣,老子不干了。你不是想要掌控大权吗?你不是想要手握兵权吗?我现在成全你。”
说着江夏转身看向朱载江,问杨廷和:“怎么样首辅大人,你要不要我跟皇上说一声,现在就写传位诏书给你,把皇位让给你如何?反正这样的事你又不是没做过。”
说完,江夏也不管杨廷和,直接就往乾清宫的门口走。
乾清宫里的宫女、太监、宫外的侍卫,五位顾命大臣以及年纪尚幼的朱载江。
他们没想到江夏不仅直接翻脸了,并且还指着杨廷和的鼻子臭骂了一顿。这等于是打脸啊,**裸的打脸啊。
不对,江夏那一番话冷嘲热讽到了极致,恐怕真让杨廷和选择,他还宁愿江夏煽他两记耳光。
杨廷和也真想学江夏那样,大吼一声:“老子也辞官不做了,大明爱咋咋地。”
不过他很清楚,他如果说出这句话,江夏指定会跑回来把官帽捡起来,然后说一句:“恭喜杨大人从此以后可以不在操劳,得以颐养天年。”
所以江夏这一个举动,他肯定是学不了的。
不仅仅学不了,并且他还不能让江夏真的辞官。
杨廷和人生之中第一次感觉如此的憋屈,年纪到了他这个阶段,按理说是很少大忧大喜了。可偏偏江夏这一手,直接令得他憋屈到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为什么?因为杨廷和悲哀的发现,他还不能真让江夏走了,他必须留住江夏。
杨廷和扭头看了王琼和夏渊明一眼,二人立刻会意,赶紧叫道:“诶,太傅大人,冷静,冷静啊。。。。。。”
王琼一边叫着,一边跑到门口将江夏拦住。
夏渊明也跟着走过去,劝道:“冷静,不要动怒嘛。太傅你和我孙儿交好,按辈分我是你的长辈。今天我夏渊明就厚着脸皮摆一个长辈的架子,希望太傅你一定要冷静。大明需要你,大明离不开你啊。”
江夏把头扭向一边,也不说话。但是脸上的怒容却十分明显。
杨廷和又看向杨一清,杨一清轻哼了一声,那意思是:“现在知道求我了,早干嘛去了?”
杨一清虽然面子上不爽,但实际心里却乐开了花。
别人不知道,其实他是很清楚的。昨天他劝了江夏一夜,江夏始终都没有答应出面接手处理吐鲁番和瓦剌大军联手进犯的事。
但是今天一早,江夏却派人送了消息到杨府,说他决定要出面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如柳服食过易螃蟹的丹药以后,情况好转的非常快。易螃蟹保证李如柳两年之内不会出任何问题,两年到了再服那第二颗丹药,保管能再保两年平安。
所以江夏这才决定,先处理好大明的事。
如今江夏一番故作姿态,让杨廷和彻底下不来台,心里早就有了底的杨一清看着不由觉得暗爽。
虽然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有点儿无聊。但不得不说,这样做真的很爽。
杨一清把头扭向一边,杨廷和没办法了,只得捧着江夏的官帽走到杨一清跟前道:“杨大人,麻烦帮忙劝劝江太傅吧。以往千错万错。。。。。。都是我一个人的错。”
杨一清嘴角终于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他扭头过来看向杨廷和。
能够让杨廷和如此一个顾命大臣直言不讳的认错,恐怕整个朝堂之中也就江夏有这样的手段吧。
杨一清拍了拍杨廷和的肩膀,伸手接过杨廷和手中的官帽,学着江夏的语气说道:“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了以后还是好孩子。哦哦哦。。。。。。不对,本官失言。是改了以后,还是好大人。”
说完,杨一清走到江夏面前,将手中的官帽递给江夏道:“好了,别再闹了。这次的事你就劳累一下,相信你若成功力挽狂澜,杨大人他们不会一点表示都没有的。”
“若江夏力挽狂澜,当可任宰执。政事、兵事,皆由你负责。皇上未曾亲政之前,我们六个顾命大臣之中,以你为首。”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东阳突然开口说了这么一番话。
什么叫“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下不仅仅是杨廷和、王琼、夏渊明愣住了。就连江夏自己,以及杨一清两个人也被李东阳给弄怔住了。
宰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这是一个超脱了大明这个朝代历史的官职。
第四五一章宰执
宰执。宰是宰相,执是执政。
这个官职在大明是没有的,因为大明采用的是内阁制。对于大明来说,内阁首辅的职能就跟宋朝时期的宰执差不多。
而现在大明新君幼主,六大顾命大臣统领朝政。政事、兵事全都是六个顾命大臣一把抓。皇上没有太后协助,没有太上皇指点。也没有哪个有能力的皇室宗亲摄政。
所以江夏他们六个人加在一起,等同于大明的皇帝一般。
只不过他们六个人如今依然分成了两个派系,两个派系泾渭分明。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各自代表着各自的利益,很多时候一个问题需要纠结争论拖延很久才会有决定。
这样的格局,其实是很需要打破的。
如何打破?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六个人里面挑选出一个人来,领导其余五个人。
这样一来,平衡就会被打破。有人做最后的决断,决断事务的效率要高很多。
只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是江夏,毕竟他年纪太轻了。
现在李东阳提出让江夏担任宰执,在皇上亲政之前领导其余五个顾命。这个提议江夏也就当听听就算了,杨廷和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但是杨廷和却皱着眉头沉默了,似乎真的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江夏冷笑了一声,心中暗自嘲讽:“装,我看你能不能装出一个a与c之间的东西来。”
谁知道杨廷和最后竟然点了点头,说道:“好,这件事我答应。只要江太傅这次能够把吐鲁番和瓦剌的联军赶出大明,那么我就同意由太傅大人任宰执一职。”
杨廷和表态以后,杨一清连忙表态:“此事我举双手赞成。”
李东阳看了一眼王琼和夏渊明,问道:“你们二人如何?”
王琼和夏渊明极有默契地对望了一眼,二人同时点头道:“我(老夫)也没有意见。”
“好。”李东阳点了点头道:“口说无凭,我们现在就写下圣旨请皇上盖印。一旦太傅大人凯旋归来,我们就立刻宣读此圣旨,让江大人统管政事和兵事。”
“好。”众人纷纷附和。
江夏死死地盯着杨廷和,他搞不懂杨廷和为什么会同意这件事,为什么会让步。因为这件事一旦促成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杨廷和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比如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从此以后肯定会首先选择投入到江系之中。那些已经投入到杨系的,同时也有可能背叛杨系,改投江夏的江系。
总之这一切对杨廷和绝无任何好处,江夏实在是想不通杨廷和为什么会答应。
不过管他呢,反正他已经答应了。自己本来就已经决定了要去接手对战吐鲁番和瓦剌大军,成了能够有此好处也不错。不成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不会有处罚。
就算事后杨廷和想要反悔,这件事也能恶心他不短的时间了。
如此一来,江夏也不再多想,只是笑着对杨廷和躬身行了一礼道:“多谢杨大人如此慷慨。”
说完,江夏哈哈笑了两声。
杨廷和突然也对江夏行了一礼,一脸嘱托的表情:“也请太傅大人此次多多费心,一定要把吐鲁番和瓦剌的大军赶出大明,弥补老夫犯下的差错。”
江夏略微一怔,心中倒是有些迷惑了。这老头不会真是幡然醒悟,觉得自己要以大局为重,暂时不争权夺利了吧?
江夏想了想后,也不论杨廷和这是真心还是假意,点头道:“杨大人放心,江夏一定全力以赴。”
接下来,杨廷和亲自执笔写下了封江夏为宰执的圣旨,接着六人一起去找朱载江请玉玺。其实这就是一个过场,难不成他们找朱载江要玉玺,朱载江还能不肯?
在圣旨上盖下玉玺以后,圣旨就先由李东阳保持,只待江夏凯旋归来就公布出去。
敲定此事以后,江夏他们再请一道圣旨,封江夏为“西北平乱大将军”,拥有调动天下兵马之权。
当然,这只是临时性的。
等江夏班师回朝了,就得把兵权重新还回来。
江夏出了皇宫以后拒绝了杨一清吃酒楼喝酒的邀请,而是先去了一趟讲武堂。
这一次去接手西北之战,不得不说江夏这讲武堂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从成立到现在,讲武堂也训练了接近小半年的时间。也许他们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绝对足够精锐。
江夏来到讲武堂没有提前跟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就进入到了讲武堂里面。
刚刚走到讲武堂的门口,江夏就听见里面有“哈!哼!哈!咦!”的声音发出来,看来里面正气势如虹啊。
江夏刚准备往里面走,两名守在门口的锦衣卫立刻伸手拦住江夏,问道:“何人?讲武堂重地,不得乱闯!”
“大胆,此乃当朝太傅江夏江大人。”跟在江夏身旁的韩慕枫道。
说完,韩慕枫取出了一块铭牌递给那锦衣卫。
锦衣卫一看大惊,两人共同跪地道:“参见太傅大人,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恕罪。”
“尽忠职守,不知者无罪。”说完,江夏摆摆手,走进了讲武堂。
讲武堂的课程可分为文武两大类。文的一类,主要是兵书学习、战例分析、行军经验、以及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知识。
武的一类,主要分体内列阵、训练、箭术、拳脚、刀枪棍棒以及骑射等等。。。。。。
江夏进入讲武堂里面后,就站在角落处,看着院子里的学员们训练。
由于不同的教官在教不同的东西,所以看上去种类很多。不过小半年时间的训练,这些讲武堂的学员无论是从身体素质、个人素质、服从性、对兵事的认知方面都进步了很多很多。
即便只是随意地观看,江夏也能感受到那一股严格的军纪风范。
一旁的韩慕枫看了都忍不住感叹。“要是整个大明都能像江兄弟这样练兵,何愁天下不安呐。”
江夏笑了笑,说道:“大明要是都像我这样练兵,恐怕兵没练出来,国先忘了。你知不知道就这么一千个人一个月要用掉我多少银子?说出来吓死你,他们一个月可能要用掉五十个逍遥山庄。你说要是大明近百万大军都这样练,大明会不会亡国?”
“五十个逍遥山庄?”韩慕枫看着那些士兵,忍不住摇头道:“果然不愧是精兵啊,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用银子堆出来的。”
江夏看了一眼坝子上那面升帐鼓,道:“去吧,敲鼓集合。”
“好。”韩慕枫走过去敲响升帐鼓,整个坝子到处在喊:“集合!快!”
一个相堂的教官大声数着时间,“十、九、八、七。。。。。。”按照规矩,讲武堂集合限定十息之间必须集合完毕。
教官和学员们很快站成方阵,江夏还没来得及走过去,很快有两个学员匆匆忙忙跑来。两个学员一看眼前的情形脸都白了,二话不说就脱下自己衣服,走到一旁的行刑架上趴着。
也没人说话,两名相堂的学员走上去,二话不说就一人抽了十鞭子。
他们似乎是隶属正堂的学员,所以高甲也没多说,直接脱掉自己的衣服,任由一名相堂的教官给他抽了十鞭子。
整个队例寂静无声,学员们全都寂静无声。
江夏走到队列前面,众人齐齐对江夏单膝下跪行礼道:“参见大人!”
江夏点了下头,摆手道:“不必多礼,都起身吧。”
等到学员们站了起来,江夏道:“各位讲武堂的学员或者是教官们,今天我来只为告诉你们一件事,该我们讲武堂上场显威风的时候到了!
吐鲁番和瓦剌相互勾结,趁我西北边关疏忽入我嘉峪关,破我肃州城。如今他们正来势汹汹,大有直取京师之意。
如今朝廷已经封我为‘西北平乱大将军’我将带领你们去宁夏中卫和大明的兵马汇合,然后带领你们打败吐鲁番和瓦剌,将他们赶出大明。
此去不再是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上阵杀敌,一不留神恐怕就会血溅沙场,你们怕不怕!“
“马革裹尸不惧!血溅沙场无悔!”一众学员和教官们齐齐叫喊道。
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每天耗费着多少银子,所以他们也始终憋着一口气,急需要一个时机来证明自己。
如今西北大战开启,他们早就摩拳擦掌准备上了,所以江夏如此一问,他们的吼声真就犹如平地惊雷一般,震的人耳膜生痛。
“好!”江夏沉喝一声:“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准备,明日正午立刻启程。”
说完,江夏从韩慕枫那里拿来代表自己身份的铭牌,他将铭牌递给高甲道:“去,带人去兵部,告诉他们我说的,最好的战马、最好的装备,由你们挑选!”
“是!”高甲兴奋不已。
跟着一个强势的上级就是不一样啊,以往他任指挥使的时候,虽然官阶不低,但要找朝廷要什么装备每次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哪里像这一位这样,直接告诉他们,指最好的拿,随便挑!
从讲武堂出来以后,江夏又坐着马车去了李东阳的宅院。
在后院遇到李东阳时,李东阳正坐在花园里面看书。江夏瞥了一眼那书名——《吕氏春秋》。
李东阳见到江夏来了,立刻把手中的书一收,放在一旁对江夏道:“你来了,肯定还未用膳吧。恰好我吩咐管家多做了一些,坐下一起吃顿便饭。”
“是。”江夏应道。
江夏和李东阳一起走进后院大厅之中,坐下以后下人赶紧送来送茶糕点。
李东阳端起茶喝了一口,说道:“这是湖南的君山银针,咱们湖南的好茶啊,试试。”
江夏笑了笑,端起茶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叶,然后喝了一口。
入口涩,但回味甘甜。喝完以后,口齿上还有茶香环绕,感觉十分美妙。
江夏点了点头,道:“我不擅品茶,但是我感觉这茶肯定是好茶,比我之前喝过的贡茶都要好上很多。”
李东阳放下茶杯,说道:“相信你专程来看我,不是想要跟为师讨杯茶蹭顿饭这么简单吧?如何?不是很理解为何为师要提议由你任‘宰执’一职?”
江夏点了点头,但是很快又摇了摇头,他道:“其实我明白师父的用意,师父想要我把持朝政,让大明的政事不至于像眼下这么拖沓。
但是我不明白的事有两点,第一、为什么是我?师父你德高望重,这宰执一职由你担任最合适不过,反之我就有些尚不够格。第二、杨廷和为什么会同意?按理说他不应该同意此事才对。”
李东阳笑了笑说道:“好,为师替你解惑。首先为什么会是你。因为你年轻。师父人老了,顶多再帮你几年就得离开朝堂,所以师父并不适宜担任宰执一职。然后杨廷和为什么会答应。这一点你其实应该很清楚。
严嵩是杨廷和举荐领兵去驰援西北的人。结果严嵩变成了害西北边关被破的罪魁祸首,这件事杨廷和要负上很大的责任。
如果这次西北大战无法平定,杨廷和必然会遭受到各方压力,无法再继续苟活于世。
他同意由你任宰执,一是希望你能够领兵出征,二是在想你示弱,希望你届时能够饶过他。”
“原来如此。”经过李东阳如此一提,江夏顿时恍然。
江夏想了想后问李东阳,“那师父,如果我凯旋过来,我要不要放过杨廷和?”
李东阳想了想后道:“那就看你怎么想了。如果是想大明安安定定,平平稳稳地过渡到皇上亲政,那恐怕暂时是还不适宜动杨廷和。
但如果你是想先下手为强,提前铲除杨廷和。那可以考虑对他动手,因为你一旦凯旋,这个时间就会成为你气势最盛的时候。
杨廷和本身就有错,你要杀他,名正言顺。”
江夏听后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沉默一会儿后,管家走进来对李东阳和江夏道:“老爷,江大人,饭菜好了,请移步偏厅用膳吧。”
第四五二章马革裹尸不悔
清晨,天刚蒙蒙亮。
京师街上的小贩们都才刚刚开始推着篷车出来摆摊,在三里河街外的坝子上,江夏一身柳叶锁甲,腰挎长剑,骑着一匹乌兰马在街外的坝子上等着高甲带讲武堂的学员们出来。
陪伴着江夏一起的,还有萧杀、海大有、千绝行以及张猛四人。
战场打仗跟平常御敌不一样,江夏之所以带他们四个,原因就是萧杀、海大有可以专门负责保卫他的安全,千绝行可以瞄准时机偷袭敌方的将领。
而张猛呢?
给他一身刀枪难伤分毫的云纹钢金甲,再配合上他那一对大铁锤,在战场上他就等于是一台绞肉机,一个大杀器。
只不过工部临时为张猛量身订做的云纹钢护心金甲看上去,怎么看怎么都有一种乌龟壳的感觉。不过江夏也没说什么,因为张猛自己很喜欢那金甲大将的感觉。
并且乌龟壳,配合张猛的“王八神锤”不是刚好相得益彰吗?
略等了大约一盏茶左右的时间,很快高甲带着讲学堂的教官以及学员走了出来。
江夏超强的眼力远远地看见了高甲他们。
一扫他们身上的装备,江夏真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他不得不感慨,高甲这家伙真的是一个很实诚的人。让他去兵部挑最好的,这个命令他真的一点儿折扣都没有打。
讲武堂从教官到学员,骑的是清一色五良马。这马的名字听上去可能并不是十分霸气,但实际上这马又高又大,耐力和爆发力都十分强劲,属于最适宜战场作战的战马。
只不过此马太过贵重,整个大明也只有京师有五千多匹而已。
而这五千多匹全都选的是清一色的枣红色。因为它们平常是用来皇帝出行时,给仪仗队的人使用的。
这本不是属于兵部管辖的东西,很明显高甲是拿着江夏的令牌假传指令,直接到皇宫御马苑里牵出来的。
如果仅仅是弄走了御马苑的好马,江夏也不至于会感觉想笑。
关键的关键是,讲学堂从教官到学员,竟然清一色穿的是水纹柳叶甲,比江夏身上那一身甲胄都要好上不少。
如果江夏的记忆没有错的话,那套盔甲应该是当年朱厚照为了自己以后巡游江南看着威风,所以花重金打造的吧。
盔甲就算了,他们马鞍上别着的是连环手弩,挎着的是龙纹钢剑。这一身装备,在眼下这个时代里,放眼整个天下恐怕也没有那支队伍能够比的过去了。
江夏笑着摇了摇头,看着高甲他们一路走来。
兴许是习惯了有规有矩,讲武堂的人即便是骑马行走也走的队列整齐,那马蹄声惊人的一致。
高甲他们来到江夏面前,动作整齐划一的勒住缰绳,停住胯下的马匹。
接着所有人翻身下马,牵着缰绳对江夏高声喊道:“参见大人!”
江夏微微颔首,大声道:“还记不记得你们自己所说过的话?”
“马革裹尸不惧!血溅沙场无悔!”
“好!”江夏高声说道:“今日与我奔赴战场,同我浴血奋战者便是我的兄弟。上马,出发!”
“是!”
“啪!啪!”整齐的声响,一致的动作。江夏策马转身,走在最前方。
很快讲学堂里中,奇堂的探马学员从两翼奔出去,走在江夏的前方。
一众人骑着清一色的战马前行,那场面否提有多威风了。
走到城门口时,街道两旁的已经站了不少百姓。
看见队伍前方的江夏,百姓们议论纷纷:“哎呀,江太傅终于亲自出马了。有江太傅出马,这次那些外族人要倒霉了。”“就是就是,大明有江太傅,真是大明之福啊。”“唉,有江太傅出马,我这悬着的心也总算可以落下了。”
不知道是谁带头高声大喊了一句,“祝江太傅早日杀尽敌寇,凯旋归来。”
很快,百姓们开始响应呐喊:“祝江太傅早日杀尽敌寇,凯旋归来!”
这声音仿佛会传染一般,喊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给人的感觉,好像整个京师都在喊这句话一般。
而讲武堂的学员们见京师百姓如此支持,顿时感觉自己心中豪气云升。也不知道是哪个学员或者教官带头吼了一句:“不灭敌寇,誓死不归!讲武精神,死战不退!”
“不灭敌寇,誓死不归!讲武精神,死战不退!”讲武堂的学员们也齐声大吼起来,士气一下高昂到了极点。
很快江夏他们出了京师城门,走出京师外大约十里路。
江夏看见了他的夫人们,以及耿中秋带来的许多千门核心人物。江夏也没有停下和他们一一道别,而是用目光看着他们,微微点着头。
他那十位夫人眼中都纷纷蕴含着泪水,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崔如霜还是大喊了一声:“相公,我们会照顾好如柳妹妹,你要平安回来。”
江夏回头看向崔如霜,重重地点了点头。
离开京师以后,江夏不敢过多耽搁。他这次粮草辎重都没有要,直接是命讲学堂的人各自带着干粮轻装上路,所以江夏一出京师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