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师-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杨一清跟他说过,他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请岳父大人多多费心”,其余就没有再多管了。

崔政义从衣袖之中取出四份试卷递给江夏,道:“这四卷就是那四位士子的试卷,你看看吧。”

江夏接过去,看了第一眼就明白了为什么崔政义会亲自跑这一趟。

崔政义放在第一张的试卷,上面写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亦力把里之威胁,恐更高于鞑靼。”

很明显,这张试卷并不符合科举的题目,但是却能进入四个侯选人之列,足以证明有顾命大臣欣赏卷中的论言。

江夏抖了抖试卷,耐心看下去。

这一看,顿时胆颤心惊。

试卷上分析:“现在大明皇上年幼,不仅有可能大明国内的文臣武将心思浮动,恐怕邻国之中也会有人认为这乃是取大明江山的最佳时机。

一旦提及邻国,可能大家第一时刻想的就是鞑靼,而会忽略一直以来和大明交好的亦力把里。

但实际上,亦力把里本身的国力并不弱于大明多少,再加上它和瓦剌接壤。瓦剌经历过土木堡之胜,一直都对大明虎视眈眈。如今最应该防备的,其实就是亦力把里和瓦剌合作攻取大明。”

江夏把卷子一收,微微吸了口气道:“我要立刻见这个人。”

第四二八章朱载江的变化

逍遥山庄的书房之中,江夏命人送来了有关于亦力把里的一切消息来。

在翻看消息的期间,韩慕枫进屋来报,说是崔政义把那个名叫邱文石的士子给带来了。

邱文石就是那个写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亦力把里威胁更胜鞑靼”的士子。江夏听后点了点头,让韩慕枫赶紧把邱文石带进来。

韩慕枫应了一声后退出江夏的书房,没过多久江夏就听见敲门的声音,门外传来韩慕枫的声音:“大人,崔公子到了。”

说完,书房的门被人推开,一名男子走进书房以后,书房的门再又关上。

男子走到书房的正厅中央,一扭头就看见了江夏。恰巧,江夏也正抬头看过来,仔细打量着邱文石。

不同于一般书生的文雅瘦弱,邱文石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颇有几分江湖气。尤其是他脸上还有一道刀疤,疤痕从左眼的眼角处一直划到下巴,一气呵成明显是用刀高手所为。

“邱文石?”江夏问道。

邱文石对着江夏抱拳躬身,行礼道:“学生邱文石,参见太傅大人。”

江夏点了点头:“不必客气,过来坐吧。”

“是。”

邱文石走到江夏书桌前面两张椅子的其中一张坐下,双目直视着江夏,神色平静。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江夏如今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普通人面对他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紧张或者激动。

见到邱文石面对着自己却一点儿没有激动,足证明他有过人之处。

江夏和邱文石对视了大约七八息的时间,最后江夏问道:“你是何处人士?”

“回太傅大人,学生是安定卫人。”

“安定卫?”江夏眉头微微一皱,安定卫这地方他清楚。原本是明朝关西八卫之一,但是早在弘治年间就已经被劫掠灭亡,此刻哪里还有什么安定卫?

“文官并不是很明白,你口中的安定卫是指。。。。。。”江夏问道。

邱文石道:“学生年幼时,安定卫尚存。只不过是遭遇蒙古人劫掠屠戮,所以才会灭亡。如今学生虽然落籍于隶州卫,但学生仍然记得自己是安定卫人。”

“原来如此。”江夏微微颔首,他从桌上拿起邱文石写的那张试卷,道:“能否跟我解释一下,你这试卷上的意思是。。。。。。”

“就是那个意思。”邱文石道:“大人乃是睿智明理之人,学生的试卷浅显易懂,相信不用学生过多解释了吧。”

江夏笑了,当下也不再绷着那当朝顾命大臣,一品太傅的架子,笑着说道:“你小子倒是挺有一股子傲气。既然在殿试之上写了这样的文章,那必然有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咱们就好好聊一聊你这文章上所说的事吧。”

“学生的目的,在崔大人带学生来见大人您的时候就已经达成了。听闻大人不久前刚出使鞑靼,并且和鞑靼缔结了友好盟约,两国互不侵犯,还约定在大宁互开边市。大人智勇果决,相信应该会明白,亦力把里对于大明的威胁。”

江夏点了点头,对于邱文石那些什么“智勇果决”之类的称赞照单全收,同时说道:“看到你的文章以后,我已经查过了亦力把里的事。

当年先帝开‘万国朝会’,亲于大明的大王子莫日根被鞑靼三王子杀害,这两年亦力把里的可汗病重,汗位就传给了二王子鲁哈图。据说这个鲁哈图登上汗位以后和瓦剌联合攻下了鞑靼的窝乃吉,看来亦力把里和瓦剌已经有了合作。

你写这篇文章是想提醒我们,瓦剌入侵大明之心不死,让我们小心提防对吗?”

“大人明鉴,学生正是此意。”邱文石双目放光,看着江夏直觉此人还真不是浪得虚名。难怪会以刚过而立的年纪成为六大顾命之一,果然睿智。

江夏点了点头,道:“此事我记下了,我会在顾命议政时提出此事,然后调动兵马重兵把守肃州。”

“大人高见。”

肃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是大明的西北门户。江夏直言重兵把守肃州,算是一语说到了点子上。

虽然不得不承认亦力把里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但是两国面子上一直相互交好,所以在亦力把里没有做出什么大动作之前,大明也不可能主动对他们出手。

如今只能小心防备,其余暂无他法。

但是邱文石此人能够看透亦力把里的威胁,这倒让江夏起了爱才之心。他笑着问邱文石:“你的文章虽然不错,但的确和科举题目不符,文不对题不能入进士榜。既然你心系边防,那有没有兴趣自己培养一批良才猛将,倘若真正开战,就带领他们上阵杀敌?”

“大人的意思是?”邱文石已经猜到了什么,神色有些激动。

“请你到我讲武堂里任主教,官阶六品。”

“谢大人,愿为大人效力!”邱文石立刻起身,单膝跪地说道。

正堂有了高甲,辅堂有了邱文石。整个讲武堂的教官基本已经齐备,江夏暂时可以放手不再管讲武堂的事了。

这段时日以来,讲武堂的确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令他很多事都无暇顾及。

接着江夏又和邱文石谈了一些西北边防的事,对于邱文石的能力,江夏基本可以予以肯定。眼看天色已经渐暗,晚上还有“恩荣宴”,所以江夏就先让韩慕枫送邱文石去了讲武堂。

再过几天讲武堂的学员就要开始考核分堂系,整个讲武堂也将走上正轨。

究竟讲武堂最后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威力,江夏暂无可知,只能拭目以待了。

眼见时间已经差不多,江夏就换了一身朝服,由千绝行驾马车送到了皇宫门口。入了宫去,江夏询问了一下宫中李公公朱载江所在,李公公告知在御花园“东亭玉林”。

江夏听后直接往东亭玉林走去,恰好恩荣宴就设在御花园的玉林苑,找到了朱载江可以先陪他玩儿一会儿,然后再带他过去。

在东亭玉林的一片草地上,江夏听见了朱载江的声音。只听见他那稚嫩的声音正叫嚷着:“朕御驾亲征而来,尔等速速投降,否则全都得死!”

江夏一听微微笑了,心道这家伙倒是跟他那死去的老爹一个脾性,都好领兵打仗。

可是走进了江夏脸上的笑容却立刻消散,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只见朱载江用一条绳索勒着一个小太监的脖子,手中拿着马鞭抽打着那小太监的屁股,口中大声叫道:“快!给朕跑快一点。”

小太监跪伏在地上,竭力爬行着。前方是十几个光着身子的小太监。

朱载江骑着那小太监冲进人群以后,直接扔掉手中的马鞭,从腰间抽出一把小小的短刀左右劈砍着。

有小太监往后躲,朱载江呼喝一声:“大胆,躲避者死!”

那小太监也不敢躲了,被朱载江一刀划在胸口,鲜血直流。

“载江!”江夏沉喝一声。

朱载江回头一看,见是江夏,顿时兴奋地叫道:“太傅,太傅。。。。。。”

江夏阴沉着脸走过去,一把抓起朱载江抱在怀里。他低头看了一眼那些小太监,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那些小太监如蒙大赦,纷纷告退离开。

江夏抱着朱载江走到凉亭之中,他坐在石凳上,放下朱载江。

朱载江也感觉到江夏面色不善,所以有些紧张地看着江夏问道:“太傅。。。。。。朕做错什么了吗?”

江夏看着朱载江问:“是谁教你这样玩乐的?”

朱载江有些战战兢兢地回答:“安仁海。”

江夏点了下头,抱着朱载江就往乾清宫走。到了乾清宫的入口处,江夏对两名宫中侍卫下令道:“去把安仁海带到带到乾清宫来!”

“是。”两名宫中侍卫应了一声,然后退下。

江夏带着朱载江走进乾清宫的以后,他把朱载江放在龙椅上,说道:“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如何对乎?’”

朱载江想了想,对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这是《孟子·梁惠王上篇》之中,梁惠王和孟子的对话。意思大概就是梁惠王问孟子,魏国以往十分强盛,为什么到了他的手中却屡失国土,常常受辱,他该怎么做才行。

孟子回答他,要对百姓施以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让人学会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这样便可无敌于天下,是为仁者无敌。”

朱载江的确很聪明,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把这一篇文章背得如此熟悉。但是江夏却并不满意,看着朱载江问道:“你既然知道仁者无敌的道理,为何刚才要对那些小太监那样?”

“李太傅曾对朕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朕一直记得,等朕亲政以后便会仁义待民。但是李太傅也对朕说过,‘太监身残,故性情乖戾。为君者不宜过度亲近,若太过亲近,则太监尊卑不分,主次不分。弄权谄媚,惑君不得明断。’他们如此可恶,朕何必对他们那么仁义?”

“李太傅?”江夏没想到,让朱载江这样的,竟然会是自己的师父李东阳。

不过仔细想想,李东阳的话其实也有他的道理。只是他没有把话给朱载江解释清楚,以致于朱载江误解了李东阳的意思而已。

这事怪不得李东阳,也怪不得朱载江。想来想去,江夏只有怪自己了。之所以会如此,只不过是自己这个做太傅的没有教导好而已。

看着朱载江一脸天真单纯的模样,原本有些生气的江夏心顿时软了下来。

他伸手朱载江抱起来,放在龙案上。虽然刚才那一幕让他不喜,但仔细想想,朱载江不过是一个刚刚六岁多的孩童而已,又懂什么呢。

江夏叹息一声,说道:“载江。为君者,当以仁德治天下,以博爱待万民。太监之所以身残,并非是他们天生如此,只不过是为生活所迫而已。

他们和天下万民一样,也是你的子民。所以你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待之。况且孟子曾经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告诉我们见到别人遭受灾祸或不幸,要有同情之心,这样自己才会变得仁义。

以后记住,为君者要待人以仁,不可再随意伤人,随意辱人,对待太监也是一样,明白没有?”

“于江明白了。”朱载江道。

听到朱载江突然说起“于江”这个名字,江夏心中顿时想起了朱厚照。他忍不住伸手抱起朱载江,柔声说了一句:“载江乖。”

说完,两名侍卫突然带着安仁海进入乾清宫,其中一名侍卫对江夏道:“禀太傅,安仁海带到。”

江夏回头看向安仁海,点了点头后把朱载江放到地上,抬头对乾清宫里的几名宫女说道:“带皇上去换身衣服,稍后我带他去参加恩荣宴。”

“是。”几名宫女应了一声后带着朱载江离开。

朱载江跟着宫女们离开,乾清宫中只剩下江夏、安仁海以及两名侍卫。

这安仁海是司礼监的随堂太监,如果放在朱厚照还在位的时候,也算是个小有权力之人,但是现在大明的局面,太监根本就没有任何实权。朝政早已经被江夏他们六个顾命大臣所掌控。

江夏看着安仁海问道:“把太监当马骑,持刀伤人的戏耍之法,是你教给皇上的?”

安仁海顿时明白江夏是什么意思了,立刻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道:“太傅饶命,太傅饶命,安仁海糊涂。。。。。。”

江夏深吸了一口气,在和朱载江对话以前,江夏心里是想直接杖毙了安仁海。不过在和朱载江对话以后,江夏释然了许多,摆摆手道:“给他银两,逐他出宫吧。”

第四二九章朝贡

安仁海的事给江夏敲响了警钟,朱载江现在正处于是非意识逐渐形成的时间,自己应该多找时间教育他,这样他才不至于会误入歧途,他日变成一个暴戾昏君。

虽然现在大明的江山是自己在替他打理,但是未来迟早也是要交给他的,到时候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将直接影响大明江山会是什么模样。

如果他真变成一个昏君,江夏真不知道自己死后有何面目去面对朱厚照。

叹了口气,江夏到东暖阁去接朱载江出来。

换上一身龙袍的朱载江看见江夏立刻兴奋地跑过来牵着他的手,大有一副讨好的意思。

江夏笑着摇了摇头,顿着捏了一下朱载江的小鼻子,然后将他抱起来,低声对他说道:“一会儿到了恩荣宴上,记得要注重皇帝威仪,不能调皮知道吗?要。。。。。。”

一路说一路走,朱载江最后终于捂着耳朵,调皮地翻着白眼道:“太傅,你好烦呐。。。。。。像你给朕讲的《西游记》那里面的唐僧。”

“哟呵臭小子,你敢嫌太傅烦,看太傅怎么罚你。”说着,不断着挠着朱载江的痒处,弄得朱载江呵呵直笑。

欢快笑着的一大一小,看上去就真像两父子一般。

方才东亭玉林的事,仿佛在这一瞬间已经烟消云散。

到了玉林苑的入口处,江夏把朱载江交给宫女牵着,自己则从另外一个入口走进玉林苑。毕竟他是臣子,是不能和皇上走同一条道的。

江夏先朱载江一步走进玉林苑,一众学子见到江夏,纷纷起身向江夏行礼。江夏点了点头,然后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他先对左上手位的李东阳行了一礼,叫了声:“师父。”

李东阳点了下头。

然后他又对右下手的杨一清行了一礼,压着声音叫了一句:“岳父大人。”

杨一清轻轻抚着胡子,明显对这一声“岳父大人”比较受用,他低声对江夏说道:“见过邱文石了?”

“嗯。”江夏点点头,“您早就知晓此人?”

“这是一个人才,值得好生培养。”杨一清没有正面回答。不过既然他都说是个人才,江夏心里倒是对邱文石上起心来,决意好生观察一下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

突然,一声尖锐地长呼:“皇上驾到。。。。。。”

众人立刻起身,等到朱载江一踏进玉林苑就对他跪地行礼,高呼万岁。

接着朱载江走进玉林苑,对众人说了一声“免礼,平身”,然后众人谢过朱载江,纷纷站起身来。

当晚的恩荣宴因为没有邱文石的参与,所以状元、榜眼、探花之位基本上就是按早已定好的人选宣布的。

整个程序都是按照即定的规矩一板一眼的来,无聊的差点儿没让江夏昏睡过去。

但是末端的时候,杨廷和竟然主动请江夏代圣钦点状元、榜眼、探花,这却是江夏没有想到的。

因为如果是江夏代圣钦点,那么状元、榜眼、探花就跟他有了一个师生关系,那么这三人就算得上是江夏一系的人了,这分明是在便宜他。

江夏搞不清楚杨廷和是怎么想的,但是李东阳和杨一清也支持他去代圣钦点,于是江夏最后还是亲自在圣旨上写下了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字。

恩荣宴散去,江夏坐着马车离开皇宫时,心里还在想着为何杨廷和会如此反常,当自己代圣钦点金科三甲?

同样的问题,杨廷和也在出言询问。

他出了皇宫以后便坐上了自己的马车,马车刚刚走出皇城范围他就看见了另外一辆马车。杨廷和立刻下马车,上了停在路上的那辆马车。

他一上去,马车的车门就关上了,马车里面乌漆麻黑,但是杨廷和一坐下就问道:“最近江夏风头日盛,满朝文武投向他江系的越来越多,天下士子也对他推崇备至,如今他的讲武堂又办的风生水起。

如果真的如他所说,讲武堂的学员最后都进入军中为将,那未来大明的兵权等于全都会落入江夏之手,我们不仅不出手阻拦他,反而还让他代圣钦点三甲,这是何意?”

“江夏此人,能力和才智兼备,的确是个人才。但是他还是太嫩了一点,不懂得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

“什么道理?”杨廷和追问。

马车中,略显苍老的声音缓缓念道:“势不可以使尽,使尽则祸必至;福不可以受尽,受尽则缘必孤;话不可以说尽,说尽则人必易;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事必繁。”

“法演四戒?”杨廷和疑问出声。

突然那声音说道:“停车,你下去吧。”

“是。”杨廷和下了马车,独自一人站在街道上,口中念着那《法演四戒》。当他第五遍念出“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时”杨廷和眼睛突然一亮,嘴角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我明白了。”

两日以后,京师再次震动。因为。。。。。。江太傅又纳妾了。并且还一次性纳了四位妾室。

虽然三妻四妾在大明也属平常,但是江夏这频率也太快了一些,故而还是被不少人所诟病。

不过这其中最惹人非议的,还当属杨一清的女儿杨菁菁。

毕竟是一朝顾命之臣,处于权力巅峰的人物,独生女好歹也是大家闺秀,竟然去给人家当了妾室。这不免让人在背后戳杨一清的脊梁骨。

幸好杨一清也是一个豁达之人,对于那些非议全都充耳不闻,只是嘱咐江夏一定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女儿。

当夜,逍遥山庄再设宴席,江夏的一众至交好友到场共同庆贺,不过动静很小,很是低调。

好不容易应付完一班损友以后,江夏这才进入自己的新房。

房内,四位娇妻挨着坐在一起,穿着凤冠霞帔,盖着红盖头。

原本这样的事情,应该四位妾室一人一间新房。但偏生江夏就不按照这样的礼数,硬将四人安排到了一个房间里面。

拿着秤杆一一挑起四女的红盖头,看着娇羞美艳的四人,江夏有一种好像活在梦中的感觉。

就连他自己也感叹道:“我江夏何德何能,竟然得到如此福分。”

他目光从尹诗琴、尹娇娇、雪如沁、杨菁菁的身上一一扫过,四人哪一个不是天姿国色,得一个平生已足。

但是江夏如今却一得得四,并且家中另外还有六位娇妻。

何谓十全十美,恐怕这就是传说中的十全十美了。

江夏坐到中间,左边是尹诗琴,右边是雪如沁。他将手从二人的背后伸出去,拉着尹娇娇和杨菁菁的手。感叹道:“有你们陪着我,就算什么都没有又如何?真希望载江快快长大,我好放下一下,带着你们畅游天下。。。。。。”

说完,江夏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娘子们,相公可熄灯了。”

当夜的美好,此处就不再一一言表。

七日以后,讲武堂正式开学。

最为祭酒,江夏在开学典礼上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弄得一众学员激动不已,大觉前途光明,自己来对了地方。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地狱就在这次典礼以后,将完完整整地展示在他们面前。

从讲武堂离开,江夏还没来得及上马车就接到了鸿胪寺的官员送来的两封信。一封是鞑靼那边送来的,并且还是阿尔苏亲自书写。内容是告诉江夏,他已经派岱森达日驻防大宁,全权负责配合江夏建立大宁商品交易市场的事,希望江夏能够及早推行此事。

另外一封信则是亦力把里送来的,是亦力把里即将遣使朝贡的一个通知信。

看到这封信江夏眉头立刻紧缩起来,他扭头问送信的鸿胪寺官员:“上一次亦力把里朝贡是什么时候?”

“一年前。”那鸿胪寺官员回答。

江夏听后点了点头,这与他所印象中所记的差不离。

这朝贡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这其实是一件颇令人心烦的事。

因为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对来朝贡使的惯例都是授予官职,再给予丰厚的回赐,以彰显天朝上国的威严和慷慨,表达对友邦的好意,以及展示国力。

这样的事在江夏看来很二,而大明却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惯例,之后几乎就形成了定例。

那些邻国使节见有这朝贡居然还能有这么大的便宜可占,所以就常常遣使朝贡,并且因为大明回赐是按人头回赐的,所以那些邻国的使团人数也越来越多。

后来大明疲于应付,就规定遣使朝贡三五年方可有一次,每次不得过十人。如此,朝贡才少了许多。

这亦力把里一年以前才遣使朝贡,今年又来,明显是不符合规矩。

不过信上说他们是为庆贺大明新皇登基,所以遣使前来。这个理由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上也是狗屁不通。

人家老爹死了,三年守孝期都没过,没通知你庆贺,你自己厚着脸皮来干嘛?

不过江夏想了想,把亦力把里的这封信交还给鸿胪寺的官员道:“让寺卿做准备吧,反正也就十个人,让他们多占次便宜也不碍事。”

“是。”鸿胪寺的官员应了一声后,立刻拿着那封信离开了。

江夏这才上了马车,往家里驶去。

第四三零章英明果决江大人

朝中近来无大事,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杨廷和近日来也没有给江夏找什么不痛快,所以总得来说江夏近些时日过的挺逍遥自在。

家中十位娇妻陪伴在身边,偶尔陪她们踏青郊游,或是泛舟湖上,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而今天逍遥山庄的后院之中,江夏和雪如沁等人全都紧张地看着易螃蟹给崔如霜以及崔念奴把脉。

把脉完毕以后,易螃蟹对江夏点了点头,说道:“你没有诊断错,的确是喜脉。”

“好诶!”“太好了!”“有喜了,有喜了!”“念奴姐姐和如霜姐姐要给相公添丁了。”八女纷纷兴奋不已,七嘴八舌地猜测着是男是女,或是双胞胎,三胞胎之类的。猜测江夏会给孩子取什么样的名字。猜测未来孩子要娶什么样的女子为妻。。。。。。

江夏翻了翻白眼,再这样下去,恐怕两个孩子还没有出生,老了该在什么地方养老的问题这群女人都会一起定下来了。

其实按着江夏的意思,生孩子还可以再等几年。不过念奴和如霜的确嫁给他时日不短了,再等她们就真会绝望了,恐怕会认为自己根本就不能生育。

当然,她们绝对不会去怀疑,这其实就是江夏的问题。

如今江夏不再使用御女心经控制,所以恐怕家中一众娇妻要不了多久都会轮流开始有身孕了。

见到念奴和如霜高兴的都快掉眼泪了,江夏也跟着开怀。虽然比计划中提前,但即将为人父,他心里也很高兴。

江夏起身宣布道:“那好,今日就大摆宴席,山庄里面所有人共同庆贺一下。”

“好。。。。。。”雪意她们纷纷鼓着掌说道。

此刻韩慕枫进了后院,他走到江夏身旁拉了拉江夏的衣袖。江夏转身看了他一眼,然后跟着他走到一旁。

韩慕枫道:“亦力把里的使节入城了。”

“哦,入城就入城呗,反正鸿胪寺的官员回去接待,难不成还要我亲自去迎接不成?”江夏满不在乎地说道。

韩慕枫摇了摇头:“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这一次亦力把里的使节团足足有近千人。”

“什么?”江夏眼睛都瞪圆了。

他这些时日因为忙着准备商品交易市场的事,所以对于千门送来的一些关于亦力把里使节团的消息根本就没有看,没想到亦力把里竟然派来了上千使节团,这他娘等同于红果果的抢劫啊。

按照大明的惯例,凡是进贡使节,回赐是进贡之物的十几倍。这他娘千人使节团过来,这是打定主意要把大明的国库给搬空吗?

江夏气得牙都开始发痒了,直接对韩慕枫道:“准备马车,立刻进宫。”

“好。”韩慕枫应了一声后退下。

江夏一身朝服刚刚进宫,如左掖门时便碰到了杨一清他们五人。得,六个顾命大臣在左掖门碰头了。

这一次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机心,全都为解决亦力把里这朝贡难题所来。杨廷和一见到江夏就说道:“太傅大人,你快点想想办法,千人使节团,这要是循常例回赐,国库恐怕就空了。”

杨一清难得一次同意杨廷和的说法,张口就道:“快,你小子鬼主意最多,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江夏这一时之间顿时傻眼儿了,因为李东阳、王琼、夏渊明三人也跟杨一清和杨廷和一眼,全都看着他。足见江夏足智多谋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他们五人心中。当然,说好听点儿叫足智多谋,但说这是诡计多端也可以。

可是这一时间江夏去哪儿想办法。

虽然规定了人数要在十人以内,但是人家现在来都来了,你总不能说让人家九百多人原地返回吧?若是以往,这样做倒也行。但是现在,大明处于最禁不起折腾的时候。一旦亦力把里借口开战,那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江夏摇了摇头道:“我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先让使节团进宫,收了礼物再说吧。”

“好。”杨一清等人点头。

太和殿上,亦力把里带着挑选出来的代表向进入皇宫。仅仅是代表,这他娘也有一百多人,那阵势跟百官上朝都没太大区别。

江夏等六位大臣,伴随着礼部、鸿胪寺几位臣子在太和殿上陪朱载江接见了亦力把里的使节。来的朝贡大使竟然是亦力把里的一名万夫长,名叫勒和克。

这一下亦力把里的目的太和殿上所有大明官员都明白了,派一名武将做朝贡大使,还破坏规矩带这么多人来,这分明就是故意来给大明难堪的。

勒和克站在最前面,脸上带着轻蔑的笑容看着朱载江,身旁一名通晓汉语的使节拿着长长的礼单在那里念诵。

大致内容是些:“亦力把里最宝贵的纯种汗血宝马三千匹、亦力把里最宝贵的乌云宝珠一万颗、亦力把里最宝贵的。。。。。。”

仅仅一个礼单,足足念了一个时辰有余,每一样东西的前缀都是“亦力把里最宝贵的”。那他娘什么‘其其格草’是什么东西别人可能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