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艳侠三国行-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章 邪魔出世祸众生
话说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相传高祖刘邦创下万年基业,至汉桓灵旬年,国糜吏乱、旱难雨涝、异端涌生,间有宦戚相继弄权,致*人怨、不可相用。少帝幼弱,不能决断,政事皆求于左右。人庶困饿,无以相保,怒怨藏身,以待其变。

  后,贼渐众。巨鹿草野之人张角本为不第秀才,一日入山采药,偶见奇人,估其年方九十有余,履山野如平地,其颜红润,碧眼皙齿,手持梨杖,见张角行举不凡,逐唤一洞中,授以异书名曰《太平要术》,角得之,问其大名,然老人早已不见踪影,只听言“吾乃南华老仙也”。角回家中,日夜研习,心智大变,未出三月已能唤风呼雨,乡邻左右、无不称奇。

  时又乱兵兴致,同窗知交皆劝其举兵以图远谋,或安百姓。角始不言,一日角于亭中观月,忽见云散雾去,现五色真龙游于丈尺之上,其正为角正厅上中,角似有或解。

  次日,角邀乡邻豪杰于家中话昨夜异事,席座惊然,郡中算子简雍素有远名,观相、测字、识天文无一不能,听完角言、又观其面相,愕然高呼“此天佑巨鹿,乡老邻里,快快作谢。”角慌忙作否,只自谓曰“太平道人”。偶有好事之人问其心智大变之何为,角皆闭口不言或说诈眼之功乃娱人尔,不足称怪。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郡城十之*或死或伤,不能动弹,更何农作。角施以灵符、喂以汤水,服用之人神颜大悦,过时,多数能起立而走,半月之罢,疫即消亡。

  时县令见民视角若主,心中大不悦,遂派数十甲士持索链来拿人,甲士数落角为妖人邪道,不由角辩说,甲士便以乱民心、扰君意为口头把角锁入郡牢之中。拿其回中,路人百姓皆为喊泣。

  次日午中,县令提审张角,问其妖术何来?欲何作为?角始欲话情实,忽记起山中老者临别之言,逐止口不提,只言其自悟,成了些药术,县令不以,大怒,怠以重棒,锁回坚牢。

  张角伤痛累累,日夜不能寐。觉其孤调,思起《太平要术》之数语,随口念之,不觉入梦,其老者又现身旁,言其为大才,不可轻生他意,此为命中劫数,不宜顽赖,你可念我授之之术,以助你消肿止痛,三日之后便无大碍。那时这县令的气想必也消了,自会放你出去的。角醒来一瞧,未有所得,但觉老者说的有理,尽照做之。至第四日,果如老者梦中所言,那县官只是心有不衡,待气消没,就把角放了回去,不予为难。

  且说那老者,原为大汉国勋张良之后,天下定,良归隐山林,不涉尘世,整日读书修道,好不自在。良之后人亦如此。故,子孙世代从幼修行,不理外事。到老者已是九代,然老者近日常观天像、摆比相卦,皆有天乱地悚之怪像,不禁忧然。

  其忧不为宦戚作乱、不为战祸殃民、不为汉室崩飘,只为忧那黑蛇现身复仇,黑蛇又是何物?为何如此令老者不安?其力足惊乎?

  要说那黑蛇复仇,须回到高祖兴事立旗之时,时高祖于吴郡山丛中偶遇一白蛇,其行怪异,众将士力劝高祖斩白蛇以为端号,为起事正名,帝亦有此意,逐从之。帝不知,那白蛇本为黑白一对、互为情种,白为母、黑为公,那夜黑蛇去寻食去了,留下腹中尚有胎卵的母蛇,独卧丛中,遂有斩白蛇之事。

  后,张良闻之,以为怪异,说那蛇有些灵气,劝帝捎以祭品、念以魂归之咒,以解其恶,帝不予理睬,良遂弃之。自那以后,良日日惶恐,惟其黑蛇归来,大祸百姓。遂隐居山野,旦夜念道求佛,以求安白蛇之魂、断黑蛇仇杀之念。

  且说那黑白蛇,本为蛇中灵顽之类,不足为奇,只因那日高皇帝手出玉龙剑、怀藏和氏壁,击杀白蛇,而此玉剑、壁石皆为汇天地灵气之无二之作,历代帝霸竟相争之,莫为其长仙之气。待黑蛇归来,发现白蛇被戮而亡,悲恸之至,伏之不离,恰其身染沾仙气、口又入白蛇之血,体内遂藏仙灵之气,而其恰又与黑蛇身内子珠相和为一,黑蛇就此日夜修炼,未过百年,已成大果,文成之帝其间常有袭扰,皆无大难,此得益于良之子孙遵良遗意,庶夜修道念法,黑蛇功力肤浅不敌。

  然至汉末,十三镇邪玉肖或失或散,以致正法乱位,这十三玉肖皆为镇邪压恶之物,初为汉中使者由西域以贡礼呈回,使者说这十三玉生肖为大月氏由东印抢夺而来,这玉肖初为十三舍粒,后大汉国力强盛,至武帝,匈奴势气渐落,大月氏又与汉朝交好,为讨汉主欢悦,大月氏中贤王命高人将舍粒点炼,逐成十三玉生肖,送以汉使张骞,临别之时中贤王密言汉使,说这十三玉肖可安国、除邪、压魔道,让武帝将这十三玉肖置于汉疆各处,如无奸邪乱其位,大汉可相安无事万万年。

  再说那黑蛇至此修炼已七百年有余,如若再得十三玉肖,其功力必然突飞猛进,为祸人间。而那镇邪之宝失位,必会唤醒四方邪魔,互相和应,图害苍生。

  且说那黑蛇为何于白蛇之死七百多年还耿耿于怀?其因有二,一为黑白之蛇为互为情种,白蛇被诛,黑蛇自然悲愤,复仇之心一直为灭,再者当日白蛇虽死,其灵魄仍存,后被高石道人收于雷峰塔,有灵神日夜守护。黑蛇修行虽小有成就,但依然不是灵神敌手,故黑蛇想夺得玉肖,修成神功,劈开雷峰塔,让白蛇还其肉身,以好团聚。二为黑蛇得知:夺得玉肖可炼就高深邪功,统领各路邪魔,称霸人间。以此断了刘邦小子的万年基业,来雪白蛇被杀之仇。

  且说那老者座下有一女弟子,天资聪慧,听闻老者之言,声泪俱下,要求下山除邪降魔。

  毕竟弟子下山与否,且见下文分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汉室危摇邪皇出
“万万不可”老者当即应道。女弟子又问:“此是为何?苍生即临大祸,我等在此念道读书,岂不是见死不救?“非不救也!”老者安定而答。然后凝重而言:“我祖张良乃高祖世勋,再前世为先秦韩国贵脉,家国破灭,良逐灰气,蔽野山林,待秦危弱良始又复出。我俗名宜,历代先祖世守“忠汉室,福百姓,降魔邪”的信言。如今汉室飘摇,邪魔横生,大抵是出山的时候了,然我那日占星卜卦,见那黑蛇尚未修成人身,功力不足以战四方守玉肖之灵神,现在下山为时尚早。再说你功力浅弱,下山也无济于大事,还是先行修道,以观天下之变。 

  且说那女弟子,生得俊俏、幼小聪敏,然命运悲苦,时年汉地常闹蝗灾,村野饿尸臭闻数十之里,朝官渎奢,不予理顾,恶蝗日倡,偶有胆人上呈高帝,方有缓解。那女童父母均丧命于时,女童坚忍,饿至数日,仍有微弱气息,恰汉才女蔡文姬于舅父途中遇之,立用随身小米熬至稀粥喂之,又拿巾毛润之,女童方有细气。然那时蔡氏家道中落,无依无靠,遂投舅父而来,今又加一女童,实难为文姬,文姬思虑左右,将女童送以一道人,临别戴以香囊吉符,道人观其貌相不凡,以道号“碧血仙子”呼之,那道人即是云游四海南华老仙。

  却说那张角闻听老仙之言尽从之,果不出三日,那县令便无作问,治一治他的念头也就去了,遂放张角归去。角归,以此事神异,以养伤为名闭门不出,整日习练,三月过后角能摆阵布图、呼沙掷石,精骨大胜从前。角以为大功告成,召其兄弟二人共议大事,三人皆断言:汉将溃亡,天下易主。逐定下大谋:先以传教救人为名网罗人众,待四方乱起,召各处弟子道人一应呼之,夺争天下。

  始宫中宦戚争权,诸候兵势多有密动,国舅何进为逐宦吏,私下密诏调外军入京,意图剿灭宦官。西凉刺史董卓亦在调动之列,卓遂乘机入京。卓实早有贼心,见朝庭下诏,立即备好兵马钱粮向东都进发,待入京都,卓先是禁闭都门,不准外军进入,再是尽数斩杀激进臣属,拉紧城中守将,一切相安无事后,卓自封丞相,以帝年幼为名代帝发诏,卓之卑劣行径为各路侠豪俊杰所共唾,一时间*董贼之旗立遍山头。

  再说那黑蛇见自己有了些本事,逐自命为真武灵皇,去夺取那第十三玉肖了。生肖本为十二何来十三,此话还得从大月氏送汉玉肖说起,大月氏中贤王初令高人将舍粒点炼为十二玉肖,后张赛提起汉有十三州,中贤王逐又令炼金高人点炼成十三生肖,第十三玉生肖命名为长生肖,专为帝王配用,意为长生不老、基业永生,相传其还可镇邪降福。这件玉肖也是其余玉肖之头主,如将十三玉肖集齐,其可自然连串成曼陀罗花状,头肖即第十三玉肖位于中心,那时十三玉肖可散发出奇异的超神量,近人感应可功力大增、返老还童。

  这又与邪皇黑蛇有何相联?其皆为神力,那黑蛇苦苦修修行上百年,早已通人语、悟天道、明世情,得知玉肖可助于修行,心中不禁大喜,故虽未炼成神功,就早早的出关,去寻那玉肖去了。再说那第十三玉肖为众玉肖之首,只为历代皇帝亲自享配,从不托于外人。而此时汉室濒危,宫中失乱,黑蛇自认时机已来,遂自向京都而去。

  又此时黄巾首领张角,趁乱而起,连克郡县,朝宫恐慌,遂派将士出兵讨之。那张角自认从老仙那儿学了些本事,甚是大意孤傲,欲君临天下。角又将要术授之于其兄弟二人,交战之时,三人依此要术皆大获全胜。角等兄弟自以无敌是也,后与刘备等将激战时,中其埋伏,败亡而逃,角中毒箭,后三日,毒发身亡。

  南华老仙闻之,为之悔矣,长叹曰:“学得一招半式,即以无敌天下,此鼠狗之见也。”碧血仙子恰在其后问曰:“师父忠于刘氏,为何授角于阵书,助其为乱汉室,其不相抵乎?”老仙笑而不答,悠然的去了。数月之后,角之兄弟皆亡于战中。

  且说那自封真武灵皇的黑蛇,因痴于寻玉,莽断出山。而其道行且浅,既不能以人身示人,又恐其庞然身躯为道俗之人所害,遂就打算以魂气附于朝中权人,令其近于皇帝,夺得长生玉。

  那黑蛇既已成了些气候为何不亲自夺来,岂不方便?还要附于他人。此还得从汉末怪异之事说起,建宁年间,帝宫突现大青蛇,群吏惊怖,帝亦大伤神智,致大病数月,朝中太医无人能治,只有贴一告示,许以重金。数日之后来一道士,置一罗铁于宫中,又画数道灵符付于宫士,谓其每月初一、十五在高亭天台烧之,不出三日帝便可康如常人。宫中左右以道人所说而做,果不出三日,帝愈,大悦,意欲赏赐道人,然终寻不得其身。自此之时无论何方怪类,都入不得禁宫半步,此为其一。其二为:天子为龙脉,天神之子,富有烈气、正骨和煞颜,于邪物有慑震。此时灵皇仅为一蛇,未修得人身,怎能敌过此煞。

  灵皇星夜赶路,来至神都已是午夜,天昏地暗,无半处灯火,灵皇又累又饿,又不知这皇宫安在何处,迫急之下,食了路过的打更之人,至饱,遂无事聊走。

  正要寻个草洞休息,突见一队灯笼甲队簇高轿而过,灵皇暗想:这等奢华恐非一凡人,必为权势之人,我当去瞧瞧,或为有用。

  轿中何许人也,且由下回分说。 。。

第三章  邪皇惑贼兴乱事
邪皇正要向前探究一二,忽闻车中有人言语,遂退了回来,悉在角落里。只听见一人说曰:“丞相尽可放心,我已命将士每日晨暮由宫门穿出,对外诈称“丞相旧部外来支援”,由是百官必不敢轻举妄动,又一人对曰:“此举上好,然仍须小心,此非西凉”。那人答曰:“遵诺。”蛇皇暗喜:此人位极相国,皇帝近侍,必可助我夺宝,遂化作一团黑气,钻入车内,随那人去了。

  却说那张角兄弟亡自尊大,被刘备、孙仲谋合兵击败。时义军痿靡散落,朝军连战连队捷,主将报呈朝庭以刘孙有功建议封赏,权得长沙太守不时赴任去了。独留备长不提调,备差人问之得曰:“仲谋乃孙子之后,世为官爵。备仅为诓称无确的白身之人,草莽之辈,安能为官?”后一忠直朝官闻听此事,力谏朝庭,备才得小吏,同关张二人赴任去了。

  蛇皇随那马车进入了一处大院,院中虽是子夜,光华贵富仍可视见,花圃亭台错落交致、假石奇湖妙不可言。正要看个究竟,那小轿落下了。于灯火处,那人长相略相看出。随即那人朝一小楼而去,蛇皇当即以黑气附之其身,同去看个究竟,兴许能有收获。

  穿过数道大门,蛇皇随那人来到一挂名“长乐宫”处,只听见几个长衣布褂、女声女气的人说:“丞相安晚,到此卧榻,皆我等福光,丞相尽可安享,我等会严守门外。”随即大门被关上了,只见六七个宫女模样的女人立于屋内,丞相遂抱拉而去,吻弄致床上。蛇皇明白所为,遂撤离其身依于宫外。

  待红日半升,丞相仍没出来,蛇皇化作黑气立于暗角处等待,忽见一书生模样的人往门而来,他先行敲门,后大声而言:“丞相醒否?小吏李儒有要事相告。”“你先行于亭中相待,我随即就到”丞相自言。那李儒当即离去。当过半辰时,那丞相才懒懒而出。蛇皇又附于其身。

  那丞相直步来到一亭堂,只见满桌丰盛、鱼虾免牛之美味尽皆有之,蛇皇也感身饿,遂隐身与丞相争相而食,蛇皇吃的欢快,自叹曰:“如此美味还是人间极乐啊!”那丞相见饭食忽减大半,左右思之不明其事,以自食之,蛇皇暗觉可笑。

  饭毕,亦附其身向中亭而去,丞相踏步而入时,满亭之座皆比起而拜,大呼曰:“九千岁大安。”那气势让邪皇也自觉高大。遂暗自叹曰:“人中极贵我也是啊!”堂上无人言语,仅丞相一人说词。蛇皇偶听之,是关于剿贼之事。

  黑色又复,丞相又赴另一宫名曰“长美宫”,蛇皇尽皆融丞相身,先是激色抚摸,再是吭呛碰撞,异为激烈,蛇皇亦感刺乐,不禁说曰:“若依此人,人间之乐,皆可享矣!”大笑而去。

  次日丞相带武士百人出城而去,遇一山塞,见男女作欢,甚为好奇,视之不悦,乃命将士尽数斩杀,惟留女辈捆囚而去,又将所获人头悬于车上,一路狂嘻,逢人便说:“击杀盗贼,获此头颅。至营中,分散败物、淫乐女囚,有不从者皆被戮杀,蛇皇见之,自谓曰:“为上官者果其威武,屠砍任意,好不快哉!此刚好泄我恨矣!”又自叹曰:“我若成神功,可滋意挥杀矣,岂不痛快!”

  丞相倒行为士人所唾,然其暴虐,朝中百官无人敢动,一日丞相临朝议事,至台阶处,忽一朝官提短剑击杀而来,幸得其身边勇士阻拦,那人被当即斩杀,听那人呼之“董卓”,蛇皇才得知丞相是董卓,他身边力士为吕布,附之卓身,见此行状,蛇皇亦觉严凛。

  自此之后董贼加强了防卫,数月之间无人敢议论一二。董贼遂放松军事,整日寻欢,时人歌之曰:”汉室危濒百姓殃,贼臣董卓乱法章,洛阳小儿无安日,愿把贼人食作汤。”董贼日以人为靶习练兵士、夜聚百官赌酒观舞,累则入宫中*妃后,无以法度。

  蛇皇隐附贼身,自尝趣乐,无法自拔,修炼成果多有疏落,不知从何处听得吸食小儿脑血可助炼功,遂尽窃洛阳小儿,每日吸食,功力略有复升。一时间洛阳之地喊哭遍野,贼人董卓无以为怪,亦自享乐。

  三月之后,蛇皇功力大增,然仍无法靠近禁宫,加之那董卓时下又寻不得长生玉,遂以吸食小儿脑血不足速成大事,自觉苦闷。一日蛇皇又随董贼巡走,至宗宙皇陵处,见所贡之物与所寻长生玉有些相似,遂打起精神,待卓归去,蛇皇以黑气吸下,立于石棱处,自发功法,刹那间天昏地暗、眼不视物,只见寻玉在空中盘旋,又散乳光,蛇皇暗自大喜。待半柱香过去,蛇皇顿感身轻力重、运动自如、舌伸炸爆、黑气药人。

  正感惊喜间,陵中木柏尽皆而炸,左右腾罗、异气飞升,蛇皇视之,久不去。不到一会儿,气消云散,炸声失语,从灰境中,奔出数十个怪物来。待走近而来,才见得为首的生的一丈来高、身巨体壮、青眼白面、毛发顶竖、眉浓嘴狠、牙利舌长。见蛇皇立即拜之曰:“我等蒙恩公救生,如再生父母,今无以为报,愿终生听命于恩公。”那怪物见蛇皇久不语又说曰:“我等原为刘邦身边功臣,助刘邦夺天下后,其心遂变,尽皆屠杀,告之天下谓曰“积劳而病,无以为治,暴亡”后又以术士念咒法,使我等不可投胎还魂转世,至武帝,又以玉肖压之于此,几百年来仍居于寒冰地穴之中,魂魄游离于各处,无以为安,后遇一道人赐我等皮身,然其道法浅薄,无力救我等出咒园,我等苦苦相等,约下诺语“救我等出苦海者,无论人魔,将毕生听命于他”,果有恩人来救,愿听吩咐。”又告诉蛇皇他们已有百年道法,自命大神。

  蛇皇闻之,果是意外惊喜,遂将自己的封号“真武灵皇”告之于群魔,群魔举手而拜呼之曰:“灵皇万岁。”值此后,群魔一起而出,互利作乱,由此洛阳城中,怪事濒发。

  却说那碧血仙子,自被师父不允下山后,一边修行、一边搜闻大政,听说洛阳魔怪作乱,甚是担心,欲背着师父悄悄下山。

  仙子下山是否,请见下文分解。

第四章 邪魔群乱俊杰出
且说那蛇皇得之群魔来历后,甚为悦意。也将其悲苦仇怨告之于众魔,各相听之,咬牙列齿,恨要亡了那汉家天下。以慰四百年孤魂,邪皇又将其夺玉计划说于众魔,众魔许诺听命于邪皇。

  再说那群魔之首号为“夺魄眼”,其有四只天眼,本为淮阴候韩信尸魂,因受道法所困不得转世再生,于阴水之中浸泡,遂成天眼,加上韩信生本战神,忍耐多时,仇恨极深,又颇受群魔拥护,蛇皇自不必担心。

  那日蛇皇在洞中修炼,忽见夺魄眼闯来。蛇皇问其来意,夺魄眼说曰:“今来灵皇洞府,有一事相商。”邪魔问之:“何事?”“不知灵皇愿为帝否?”夺魄眼答之。蛇皇笑对:“我等非人身如何成了了真龙天子,况天下已乱,将欲何为?”夺魄眼答曰:“既得天下,何惧此哉?我虽不才愿为效劳。不知灵皇意下如何?”邪皇又曰:“我亦有此意,今又得将军捧效,大事必成,不日我将告之于众,封你为汉亲王,与我同贵。”夺魄眼跪谢大拜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邪皇又忆起一事问之:“那日我远在帝陵发功,与你相隔甚远,何以有此威力?”夺魄眼笑而答曰:“那日万岁爷在帝陵运功,可曾见到一白玉?”邪皇点了点头。夺魄眼又说曰:“这就对啦!汉朝历代皇帝都配有一玉,此玉名为长生肖,有镇邪压魔之用、又能增寿强身,此玉专为皇帝尊享,至昌邑王为帝时日夜兴乱,长生玉被输给了一宦官名为孙文,孙文得之大喜,遂藏而不露。后刘询与孙文争夺激战,长生玉被摔为两块,令人惊奇的是,此玉竟破为两层,刘询即帝位,将此玉立于武帝陵前,以为教训。那日万岁发功,唤醒了那灵玉气脉,两相作用,遂破咒法。”

  且说那夺魄眼得自由身,主子又附之董卓。行事甚为猖狂,先是窜至刘室亲王府中,烧抢打杀、活食刘氏诸候,家丁附众等尽被吸血,沦为干尸,抛于街头。等食之无肉,将刘氏王候骨颅挂于都门,百姓过往目不敢视、尽皆避之。待尚存刘氏诸候洗杀于尽,夺魄眼又带群魔挖掘历代皇帝及刘氏诸候陵,黄金珠玉不计其数、绸缎名玩堆积如山,又将陵中尸骨暴打碎裂,至无形,又以烈火烧之。时长安洛阳坑洞遍布,墓贼间兴。事毕又觉累怨,来到洛阳街上,遇人遍杀,小儿老者亦不放过。惟留妇女一一作淫。有或反之,皆被坑杀。

  时洛阳小儿有语歌之“董贼乱政误国家,其下爪牙食人渣。旦使黄天有眼呀!恨不将其宰如鸭。”群魔作乱为何尽推董贼,一为董贼确实为乱、二来群魔都未修成人身,如要行事须依附董卓及其兵下,再由邪皇发功控制董贼意志,令其以邪皇心意作事。时八路诸候共讨董卓,终被其逃走,亦有邪皇相助。

  且说那碧血仙子,身在道观、心在俗,时常趁师父闭关偷偷下山,来馆亭打听朝事。这几日听说董卓禽兽之行甚为含恨,又被路人告之“长安似有邪怪作乱,不见其身形”,碧血仙子感到惊奇,怀疑师父所说的邪魔又炼成神功,或者修成人身。因怕师父责备,不敢多探,就离身去了。

  她回到观中,亦是心神不宁,又怕被师父看出,就去看师父训教的《定心诀》去了,她何曾知道老仙早已立于她身后,观其心神,明白仙子肯定又是偷偷下山去了。老仙观了一阵儿,又离开了。

  时董卓为乱为世人咒骂,诸候皆惧,不敢相抗,唯有曹操不激于议,在诛杀董贼之议上,力排众意先有献刀、后有檄诏、再有聚各路诸候*董贼,然诸候各怀异心,连战连败,*董贼以无果而终。董贼在长安城亦是跋扈张扬,造罪无数。

  且说南华老仙得知徙儿早已有下山除魔之心,自是有喜有忧。喜则张氏道法终有传人,待自己气脉停息,也无后顾;忧则仙子少不更事、道法尚浅,冒然下山恐为邪魔所害。如那样,老仙必然良心不安,想那仙子天生丽质、冰雪聪明、自幼丧双亲,命也悲苦。老仙时时拿不下主意,便来到祠堂告以祖上,时也奇怪,道场之中忽现群鹰,如黑雾突降、遮天避日,老仙以觉为奇,又作道法驱赶,终无有所用,眼看群鹰就要袭来,老仙恼慌微微而退,忽从背后窜出一人,用烈火吐烧,那鹰群乱起而散,老仙回过头来发现正是仙子,便问其以何击退群鹰,仙子说曰:“群鹰袭来,昭示生灵必有大祸,我以《定心诀》于口中念之,又双手合而发功,人气合一,真火神力自然猛增,再者我身配有一玉乃祖传吉符,上有盘古开天辟地留下的万生灵纹,飞禽猛兽之始祖莫不由此繁衍而来,见此灵符,以为见其上祖,故退却而逃。”老仙信之。

  一日仙子又在观中习功,忽觉其身飘渺、其力威猛、其神透意,自是不解,恍恍惚又入画中阵形段法,身临其境、忘乎左右,至午餐之时仍不见其出,老仙奇怪,就去察看,望此情形。仰天而叹:“苍天厚待,我汉室天下有望矣!张氏祖先泉下有知,可以笑矣!”遂狂奔而去,仙子追上问之,答曰:“墙上贴图乃吾祖先张良留之,告后人:须潜心吾道,以备邪魔功成兴乱。吾等数十辈昼夜思悟,皆一无所获,今徙儿炼成,此必天意,天意啊!快来谢过上天祖上。”说罢拉着仙子于道场跪谢。

  此时董卓在长安已有废帝自立之心,左右兵将谋士又惑言相诱,卓自是大悦,暗中又有群魔相保,以为称帝乃人心所向。遂大兴宫室、广拉壮丁、强取豪夺、猎色愚民,择良辰吉日以汉帝禅让为名举登基大典。

  次日,老仙听闻邪皇又有党匪为属,于清晨到云雾处悟道,缈缈仙境、如真如幻。感到下山除魔时机已到,久立高崖不去,正沉思处,有一人从背后飞奔过来,老仙回头望之……

  欲知来人是谁,且见下回分解。

第五章 邪皇功成正剑出
那老仙回头相望来人即是自己的儿子张容,字成美,张容乃老仙独子自幼与碧血仙子一同长大,两小无猜,他生的文质秀美、气宇轩昂,可就是不爱学道,每每被老仙训斥,又每每被仙子巧言解围,由是张容对仙子渐生爱意,那时成美年方十六,比仙子小一岁,因怕老仙怪罪,自是不说。他听说仙子要下山除魔便要共同前往,一来可以躲避师父问烦;二来可以直趁此机会接近仙子以觅二人世界。

  老仙问道:“孩儿来此何干?”容答曰:“孩儿听说仙子姐姐要下山除魔,准备和她同往,以助除魔大事,不知父亲大人意下如何?”老仙早已看透他意说道:“你道法且浅,去无助大事,反而会给仙子多加祸事,还是留在道观之中,与我学道。”张容看老仙没有答应,满脸不悦,心灰意冷的云了。

  且说那仙子准备好了简单行装,于老仙匆匆告别,离别之时两泪相横,不舍离去。为掩人耳目,仙子女扮男装,化名卫瀛,对外称是游走四方的学士。由此装扮一番,仙子貌相尽增,白衣相飘、鬓发意气、风华俊美,正要往集镇赶往,忽见背后有人似向她奔来,她驻足而停。待那人来近,一看竟是张容,来近仙子旁气吁喘喘,仙子边拍他背边说:“容弟此是奈何?”张容似有怜状的答曰:“仙子姐姐下山除魔我恐有意外,特来相随。”仙子说道:“容弟一片心意,我心领了,除魔事大,我与师父早有定决,再说容弟你功法且浅,还是赶快回去吧!免得师父他老人家担心。”张容自是不舍,见仙子成熟大气之美,出发前的万语千言,此时都又说不出口了,只不情愿的答应了,又说了些保重的话,仙子就离开了。

  再说那董卓禽兽行为自然引得人人怒愤,司徙王允世代为官,正直清明,得知董贼、吕布皆是好色之人,便心生一计,以绝色貂蝉为诱,令其父子反目为仇,貂蝉以王允仗义,事事井然,果不其然,两贼反目成仇,王允又借帝诏调动兵马,以帝召其有事为名宣董贼入宫,董贼从老家回来未见异状,一路松懈,恰于城门处中司徙埋伏丧命乱兵之下。老贼死,群魔见大树已倒,纷纷大肆抢夺,蛇皇与众不同,他只要另外半块长生玉,恐为外人知道,密而不言,自己亲去翻找,数十宫室、数座亭塔,一一翻查,皆一无所获,群魔则扛抬财宝玉帛、美女佳色,满载而归。

  次日董卓尸首被悬挂于东门,人人过而击打,大快人心。蛇皇见董贼死,自己的另外半块长生玉还未寻得,自是烦闷,为今之下,须得另觅大树,再思寻玉。

  却说碧血仙子一路向南,走镇过乡,所见百姓逃亡、田地荒芜、饿尸乞丐、食人卖女、兵匪掠劫、怪兽*官吏欺压,只要见一恶事,仙子必出相救,时中原小儿有语歌之曰“天乱人祸苍生悲,官贪吏腐无人追。中原美侠仗义威,只把群恶鱼狗喂”。

  一日邪皇在山林中习功,夺魄眼往来报之曰:“董卓旧部前来报仇,万岁何意?”邪皇答曰:“且容我观之,看他能成些气候不?”夺魄眼许诺。准备走去,又回之问曰:“小仙近日在长安西劫掠财宝,忽见城陵处有奇光而出,色彩绚烂,甚为奇观。特来报与皇帝。”邪皇一听,以此事为奇,说曰:“你可速去守之,莫让他类毁坏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