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阴沉木剑-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正要迎风而上,突然飞来无数大鸟,它们展开一丈多宽的翅膀,伸开钢样坚硬的利爪向他们扑来。他们立即用阴沉木还击,将利爪打落一些掉到地上。
大鸟组织了第二次冲锋,他们仍然用阴沉木棒将利爪打落一些掉到地上。大鸟飞回又盘旋过来,组织第三次袭击。这次它们用利嘴向涧树他们俯冲。涧树看得仔细,从弯型的利嘴上看,这些大鸟是苍鹰的放大体,整个体型和苍鹰一模一样,只是比山鹰要大几十倍。它们在飞翔时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双翼保持水平状,扇翅的速度十分敏捷迅速。
涧树掌握了大苍鹰的特点,就叫他们两个让开,一个人站在前面,眼看第一只大苍鹰飞来张开弯嘴要啄,涧树立即照它的头部横扫了一阴沉木剑。这一击而中,大苍鹰脖子被砍开,突然栽下地来,堆起一米多高的身子,后面的大苍鹰立即艰难旋转回飞。
好在山洞太小,大苍鹰不能从四面八方进行袭击,只能从一个方向攻击他们。他们踩着大苍鹰的尸体,继续迎战大苍鹰群的再次进攻。这样,边打边走,脚下竟然踏过十多只大苍鹰。领头大苍鹰惨叫一声,向洞的更深处飞去。
涧树仔细端详脚下的大苍鹰,发现有些大苍鹰从头部到前部是灰黑色的,眼后也是黑色的,有明显的白色眉斑。有些大苍鹰的上体及翼的表面是灰褐色的,眉纹白而杂以褐纹。它们的*有些是白色的,掺杂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有些大苍鹰也是*白色的,但体下面有纵斑。也许,这就是它们的雄雌之分吧。
涧树他们跟着大苍鹰飞的踪迹追去,追着追着,发现前面出现刺眼的亮光。是洞口?他们感到奇怪了。虽然山洞里有金碧辉煌的金属矿不至于摸黑,但仍然没有自然光那么明亮耀眼。自然光使他们精神为之一震。
洞光突然被遮住,又突然被打开发亮。他们听到神女在洞口发出的声音:“岩滴子,是岩滴子把我抓到这里来了。”
涧树连忙问:“受伤没有?”
神女说:“暂时没事。这回,只怕岩滴子要来吃你们,我的阴沉木棒已经被它的翅膀弄断了。”
涧树他们仔细一看,原来,一只更大的大苍鹰蹲在洞口。它的翅膀一伸一缩,使洞内一明一暗。洞外,盘飞着许多大苍鹰,发出凄惨的鸣叫,好像在为洞内的大苍鹰助威。可能,这只巨大大苍鹰,便是传说中的岩滴子,即大苍鹰的首领。
洞内的大苍鹰岩滴子离开神女,慢慢向涧树走来。岩滴子的双翅在它的头部前面,一步一步向他们逼近。
雷娃子走上前,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扫把似的阴沉木照大苍鹰岩滴子的翅膀一阵猛打。苍鹰停下来,头伸出来左偏右偏,让双眼瞧个仔细,好像在对雷娃子嘲笑。雷娃子一看手中的阴沉木扫把,已经断成无数节,只剩一个手柄握在手上。
他们再一看大苍鹰岩滴子的翅膀,竟像两把发亮的大刀,刀口锋利无比,简直是削铁如泥。原来,这真是神农架人谈鹰色变的岩滴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49章 悬棺兵书
涧树和周校长连忙走上前,把雷娃子挡在身后,阴沉木刀剑都对着大苍鹰岩滴子的头部。
大苍鹰岩滴子看了看他们和他们的刀剑,往后退缩了,退到神女的跟前。涧树他们得意地笑了,但还没有笑出声,大苍鹰岩滴子便向他们跑来。原来,它是想收回拳头再打出来。这回,它仍然是把头放在翅膀的底下一路冲来。
涧树连忙站到洞的中间,用阴沉木剑径直朝大苍鹰岩滴子的头部砍去。大苍鹰岩滴子又退却了。这只狡猾的岩滴子,作战经验还挺丰富的。
岩滴子再次向他们发起进攻。这次,它的双翅不仅把头护着,而且还不停的左右摆动,摆动的翅膀像电锯一样,将岩壁割出一道道深槽,弄的岩灰满洞飞扬,呛鼻刺眼,使涧树他们直打喷嚏。
涧树他们只好边打边退,手中阴沉木刀剑越来越短,最后只剩一个手柄。神女在它的身后用石头砸它,岩滴子理都不理,完全不经一事。涧树他们想,这回真的玩了。
眼看岩滴子的翅膀就要铲到涧树他们,突然听到洞外发出一种强大的声音,这种声音清脆而钢劲,只穿云霄。大苍鹰岩滴子停止了进攻。强大钢劲的声音再次传来,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密。
岩滴子突然一转身,将岩壁割出一道深深的圆形大槽,在强烈的灰尘中猛然起飞,飞越洞口的一堆木材,飞出洞外,带着洞外的数十只大苍鹰飞向渺茫的苍穹。
周校长说:“奇怪,怎么会有枪声!”
雷娃子说:“我还听见有人说话了,是李大队长。李大队长!”雷娃子大喊起来:“李大队长!”声音传出洞外。
洞外传来声音:“雷娃子!小心岩滴子啊!你个害人精!害老子找遍了神农架。”
涧树连忙翻过洞口的“木材”,走到洞口边沿一看,原来,一条清溪横在脚下,雪白的溪水汹涌澎拜,往南只扑;两岸悬壁翘岩,陡如刀削。
他们再顺着洞口往下望,只见一道岩石依山而立,似一把倚宝天剑尖直至云岫。涧树他们终于松了口气。原来,他们已经到了神农溪的上游神农架沿渡河兵书洞。
“雷娃子!你们还好沙?”是李大队长的声音。在宝剑岩下,拴着一艘柏豌豆角型的木船,船上站着几个民兵,端着枪,随时准备射击。
雷娃子大声回话:“我们没有事,正在找《诸葛金书》。”
涧树他们看到,洞口堆着一堆木材,走进一看,原来是三个堆在一起的即将腐烂的棺材,每口棺材都是一根原木掏空的长方形船棺。
涧树问:“《诸葛金书》呢?没有《诸葛金书》嘛!看来,只有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自尝尝苹果,才会知道苹果的味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神女说:“你们看,最下面的棺材腐烂的最狠,露出一层层木板。隔远看,确像一叠书。”
涧树说:“我们打开看看,说不定《诸葛金书》放在棺材里面呢。”
他们就从最上面打开盖子。第一盖子打开了,一看,里面睡个小娃子,其它的什么都没有。神女说:“像雷娃子睡着了的样子,尸体保存得还很好呢!”
第二个盖子打开,发现里面睡个女人,头发又密又黑,一把黄杨木梳子插在头发上,梳子两旁还插了些乱七八糟的装饰品。这个女人的脸色红润,年龄不大,姿色迷人。
雷娃子马上还击:“有点像金雕妈妈睡着了的样子。”
涧树看了,觉得这具尸体好像在哪里看见过。
紧接着,他们打开最下面的第三口棺材,发现里面睡了个大王,陪葬的有一把青铜剑,还有一些东西,如青铜巴式矛、巴式戈、巴式柳叶剑、青铜刻刀、青铜凿子、青铜洗盘、古剑饰、玉珏、花布衣带、布块、箭菔、箭弓等,一本兵书都没有。他们还看到一簇巴人竹箭和箭弓,箭杆头尾均有油漆涂制,上缠有丝线,箭弓还有漆彩绘纹。
这回轮到周校长自己说了:“就像涧树在里面睡觉似的。”
涧树觉得这个大王也好像在哪里看见过的。涧树突然想起来,说:“你们看,这两个大人像不像先前洞口的僵尸情侣?”
其他人异口同声地说:“像,简直就是他们!”
雷娃子突然喊:“你们看大王睡的枕头,好像是一本书。”他说着,就把那本书从大王的头底下扯出来,把大王的头弄得一歪。
涧树他们一看书的封面,写着《大汉丞相诸葛亮之兵法秘笈》,字体圆润,遒劲有力。
雷娃子把书翻开,开头写的是《出师表》,雷娃子看不懂,周校长就把书拿到念着:“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之一,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周校长感到奇怪,说:“应该是:今天下三分,怎么写成今天下三分之一?莫明其妙。我们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记载错了的。”就继续念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不晓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周校长说:“应是晓畅军事,怎么写成不晓军事?难道这里面暗藏玄机不成?”
涧树说道:“继续念吧,看还有没有记载错的地方。”
周校长仍旧念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措。”
周校长说:“最后一句应该是不知所言。意思是,我现在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怎么会说不知所措呢?”
再一翻,上面写着一些不太好懂得语言,周校长只认得一个大概,如:“亮,本无兵法,战,亦无相同。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外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涧树说:“后面一段不是在讲兵法了吗?这可能是诸葛亮又在用计,怕别人把他的兵书拿走了害人。不过,依我们贫下中农的水平,根本就看不懂这本书。依我看,还是把它还原,等我们贫下中农文学水平提高了,再把它拿走不迟。”
周校长再往后翻,念道:“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
神女发话了,这话又好像是谁在告诉她,别人说一句她说一句,但那个人始终没有露面,其他人也听不见那人的话。神女说:“后面,就是诸葛亮金书的精华所在,前面……是糊弄别人……的。把书……先拿走,难得来一趟,拿走了……回犀牛山大队再好好研究研究。”神女说着,就把诸葛亮的兵书装到她的衣兜里。他们只好依着神女。
涧树说:“还是不惊扰这些先人吧,让他们长眠在神农架的高山仙洞里。”他们就来把棺材还原。
雷娃子说:“全部是些破铜烂铁,一点就不好玩。”
周校长说:“要是以前,这里的东西价值连城。现在这些封资修的东西不仅不值钱,而且是销毁的对象,谁拿了谁就会倒霉。” 。。
第50章 命悬一绳
他们依次将棺材盖好,重新把三个棺木堆起。涧树说:“我们的祖先还蛮好玩呢,跑到这上面埋人。”
周校长说:“这是古代巴人的悬棺,也是三峡和神农架的特产之一。”
神女抬杠:“你晓得是巴人的悬棺?你的祖宗死了不一样要抬到高洞里埋葬?”神女说话又恢复了正常。
雷娃子说:“说不定周校长的祖宗死了真的埋在高洞里,高棺高官嘛。不然,周校长怎么当得了走资派呢?走资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是高官是宋子?”说得周校长哭笑不得。
只听李大队长在下面喊:“想办法下来呀,我们等了你们三个月了!”
他们这才想到要下到山下去。雷娃子说:“我是不走回头路的!”
他们都说:“哪个还走回头路!只是怎么下去呢?”
雷娃子试了试把翅膀展开,一看,不仅翅膀是湿的,而且还黏黏糊糊地粘在一起,气得不得了!
神女说道:“这不是绳子啊!可以捆着吊下去。”
涧树他们一看,果然有一堆绳子在山崖边,绳子的一头牢固的拴在一个岩石上。他们仔细检查,发现粗绳是黄杨木根搓的,非常结实,几千年了,还是好好的。
雷娃子对山下喊:“我们下来了!”
李大队长在下面喊:“小心岩滴子啊!你个讨死的雷娃子,走时也不说一声,害老子找了几个月!”
雷娃子对涧树他们说:“明明不到一个月,李大队长横直说找了几个月。”
周校长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可能我们到时光隧道去了一会儿,地上一晃就过了几个月,是时光隧道四维空间的效应。”
涧树想到岩滴子害人,就说道:“我先下去吧,万一有危险我就先牺牲。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青天!”
神女不同意,一把抢过绳子,往自己腰里缠。涧树这时才仔细看神女,身穿绿军装,腰间扎一根军皮带,军皮带中间的暗扣外面,是一个凸出的银色的五角星。整个装束显得威武雄壮、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那种样子。
神女看见涧树这样盯她,脸上竟然飞出一抹红晕。其实,涧树也是这身打扮,只是腰间有变化,涧树扎得是一根红绸带,那根红绸带是红色战斗队的大旗。
周校长对神女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我们这里男人多,你只能顶四分之一的天,当四分之一的家。依我看,还是涧树同志先下去。”
涧树连忙夺过绳子,在绳子上隔几十厘米打一个死结。涧树他们估计,兵书洞离水面约有一百丈的高度,可以说是百丈悬崖。兵书洞所在的大山,是千丈悬崖,兵书洞所在的位置,只是千丈悬崖的中底部。把兵书洞所依的高山比作一个巨人,兵书洞所在位置离沿渡河河面的高度,相当于那个巨人的膝盖。因此,从兵书洞下到河面应该是可行的。
涧树把阴沉木剑别在腰间,将绳头扔下山岩,一下子顺着绳子就往下滑。涧树也不管腰里缠不缠绳子了,反正有的是力气。涧树想,下去了,还可以带更好的绳子拖上来。
李大队长在船上喊:“小心罗,岩滴子又来了!”果然,大苍鹰岩滴子独自飞来,在涧树身边盘旋,嘶叫,其声惨烈之极。涧树这时毫无还手之力,任凭岩滴子作弄。而且,岩滴子离涧树很近,民兵也不好开枪射击。
大苍鹰岩滴子像一架作战的飞机,轻盈地滑翔而来。它的刀锋一样的翅膀,轻轻地,轻轻地一划,将黄杨木根搓成的绳子割断后,又潇洒地飞过山峰,飞向蓝天。岩滴子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在蓝天发出一声高昂的欢叫。涧树这时最终才明白,为什么数千年来,没有人能拿到《诸葛金书》的原因。可惜,这个原因他知道的太晚了。
涧树赶紧把眼睛一闭,捏紧鼻子以免落水时呛水,任凭身体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向下坠落,不管他是死是活。只听轰的一声,涧树落入沿渡河深潭,激起大浪,溅向木船。不一会儿,涧树伸出头来,看到李大队长把撑杆递过来,便顺着撑杆爬上船。
李大队长说:“雷娃子走后,把我们急死了,我们估计他是偷偷跟你们走的,就在这里等了好久。”
涧树说:“我们是在三明洞里发现他的,他比我们的胆子都大。”
这时,船上的贫下中农议论起来:赶紧想办法把他们弄下来,再不弄下来,天就要黑了。
涧树一看,兵书洞口三个脑袋挤在一起,无可奈何地望着船上。
涧树说:“贫下中农们都来出主意吧。世间人是第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一定会商议出来一个好主意。”
李大队长说:“什么岩滴子呀、帝国主义呀、一切反动派呀都是纸老虎,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现在,我们把一根细钢缆绳递上去,岩滴子就成了纸老虎,上头的三个宝贝就会救下来。”
一个农民说:“我们报警吧,叫公安来施救。”
李大队长说:“你是下中农,说话不能作决定。我们要听苦大仇深的贫雇农出注意,才能最后下决心。”
一个六十多岁骨瘦如柴的老人颤微微地说:“我看,用枪把钢缆绳打上去,是最好的办法。”这个穿着补巴连补巴衣服的老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一看就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在这位老人身上,看不出有什么甜,光是苦。
那个下中农开始挖苦了:“光苦大仇深就行吗?能用枪把钢缆绳打上去吗?纸上谈兵到是一整套。”
李大队长说:“所以说,我们要活学活用,立竿见影,一学就灵。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我们现在就要集思广益,讨论如何用枪把钢缆绳打上去。”
一直在后舱里弄饭的高山爹走出来,说:“我以前看到过用枪打手榴弹的,把手榴弹打出多远爆炸。这就是在步枪口安一个钢筒,再把手榴弹放到钢筒上,一枪打出去,就把手榴弹打远了,像炮弹一样爆炸。依我看,不如依葫芦画瓢,我们将钢缆绳挷到一个木桩上,一人轻轻拿着,木桩的尾部离枪口两三寸,这一枪打出去,肯定能把钢缆绳打上去。”
李大队长立即拍板:“就按这个方法办。”
那个下中农又唱起反调:“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你们连盗猎者狗崽子的话就听,那不帮了敌人的忙吗?”
屈原故里的人都会说,弯弯地说,如果不会说,在这里要被气得和屈原一样跳江。
李大队长也不是省油的灯,连忙回击:“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把兵书洞里的三个革命力量抢救下来。”
那个下中农话嘴上在抬杠,而行动上,早就找到一根木桩,用细绳在往细钢缆绳上捆。李大队长拿着三八大盖步枪,准备将钢缆绳打上去。洞口的雷娃子、神女和周校长看见了,连忙躲进洞里。高山爹拿着钢缆绳,李大队长一枪照木桩打去,砰的一声,钢缆绳飞向了洞口。可惜力度不够,离洞口还差几米便落下来。
他们又试一次,将木桩靠近枪口一些,一枪打出去,又打高了,高出洞口几米,钢缆绳又落下来。一连试了几次,终于将钢缆绳送到洞口。钢缆绳的头部有一个圆环,是用来挂往系缆桩的。涧树看到钢缆绳牵进洞里的石柱又绕出来,可能将钢缆绳在岩石柱上绕了一下,雷娃子钻进钢缆绳一头的圆环,船上的人就开始慢慢地松绳子。
李大队长拿枪始终瞄向天空,担心大苍鹰岩滴子又飞回来伤人。大苍鹰岩滴子可能觉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竟然没有来捣乱。雷娃子下来了,紧接着,神女和周校长也都平安上船。他们立即将钢缆绳收到船上。
豌豆角木船顺河流向下急游驶去,大风吹动涧树他们的绿军衣,衣袂翩翩,漂流的感觉好爽。
雷娃子突然说:“李大队长,我饿了,有没有东西吃啊?”
高山爹用烧箕端了一些冷苕来,送给涧树他们吃。涧树、神女和周校长都拿了,唯独雷娃子不要。
雷娃子说:“就吃这个啊?”
高山爹说:“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雷娃子你鼓眼睛搞宋子?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老人家教导我们说的。我们都闲得无聊,只能吃杂以番薯之类东西。怎么,你到处游玩还想吃山珍海味呀?也不是当了官回来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51章 销声匿迹
李大队长说:“不吃,是没有饿得好。罗爷爷,给雷娃子上一堂忆苦思甜课。”
苦大仇深的贫雇农罗爷爷走到贵娃子身边,一把鼻涕一把地泪忆苦思甜:“想起一九六零年,我就泪流满面,连树皮都啃光了啊!”
李大队长说:“罗爷爷,不是一九六零年。”
罗爷爷愣了一下,又改口说:“对了,要说很久很久以前才行。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泪流满面,连树皮都啃光了啊!”
雷娃子气呼呼地拿起一个冷苕,跑到船尾蹬着啃起来。
豌豆角船经沿渡河过神农溪,便到了西壤口,李大队长叫换乘长江大帆船,以便能经受大风大浪。涧树他们离开豌豆角船,乘上大帆船,告别神农溪,经巫峡口望西陵峡而去。涧树解开腰间的红绸带,一展开,是一面血红的旗帜,上面写着金黄色大字:《红色战斗队》。
涧树忽然对大伙大声说:“哎呀!我忘了一件大事,红色战斗队的旗帜没有插上去!兵书洞这一革命的阵地还是没有占领,只拿了一本书回来。”
只听高山爹在船舱说:“树娃子像他的爹像确了,不管是从前头看还是从后头看,和他的爹一模一样。你们看他的脸,国字型,高身材,浓眉大眼的,有着很慈善和刚毅的表情。”
李大队长对高山爹批评道:“你哪壶不开提哪壶!”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谈话涧树表面上自当没有听到的,但他的内心却像敲鼓的。每个人都有个爹,唯独涧树没有,恼火得很。其实,在螺圈套,涧树和他人类的父亲杜荆山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生活过。不过,那时涧树还没有投胎到人间来,不认识他的人间慈父。
神女把《诸葛金书》拿出来,对涧树说:“书给你保管,放在你们老家,总有一天,我们贫下中农的文学水平会提高,好把它拿出来批判。”涧树说行,便接过诸葛亮的兵书。由于身上衣服还没有干,涧树就把《诸葛金书》放到驾长那里。
神女从兜里拿书的时候,涧树看到,她一同还把胸前的玛瑙石也拿出来了。这颗玛瑙石是她从胎里带来的。
神女说:“这个劳什子有时还会说话呢!”原来,告诉神女说话的,是躲在神女胸前的玛瑙石。
神女问涧树:“涧树哥,你生下来的时候,不是也有一颗劳什子吗?”
涧树说:“晓得是什么东西,捡生婆说是一颗结石,把它从我手上搬开,连同洗澡水一起,一盆泼了。”
神女说:“趁你……回老家,赶紧把它……找到。”神女说这话,又像在跟胸前的玛瑙石学着说。
涧树说:“是那个劳什子在告诉你说话吧?”神女就笑了。
船过秭归九龙奔江,就隐隐约约看得见被三峡人称作屈原庙的清烈公祠。长江在香溪宽谷呈标准的东西走向,夕阳在他们的前方即将落入大江。暮色苍茫之中,清烈公祠更显得端庄肃穆。
下风渐息,上风骤起,涛声雷吼,浊浪排空,顺江漂流的帆船,与巨风的力度刚好相同,似乎凝固在江心。只听驾长喊声:“收起!”
上十名船员立即动手,将高扬的白帆扯下桅杆收拢,捆紧。其实,这些船员也就是犀牛山的农民。三峡沿江农民,农忙时是农民,农闲时便是船员,因为对外交流出门必须乘船。
只听驾长又喊:“家伙操起!”众船员便架上六排大浆,准备开划。先架好的轻轻摇起浆来,避免帆船被飓风吹得后退。
驾长喊起苍凉的《招魂曲》,一出口就显得高昂激烈,石破天惊:“屈原约大夫约……”众船工一声合唱一起划桨:“嗨咳!”
驾长:“听我讲罗哎!”众人又划一次,同时喊道:“嗨咳!”
驾长:“你的魂魄不可向东方罗嗨!”众人齐划:“我哥约回!”
涧树他们立即被这凄凉婉转、雄壮苍劲的船歌所吸引,所感染,纷纷就近靠拢船工,双手握浆,帮忙使劲划浆。
涧树想到,父亲在家时肯定也是一位好船工,划起桡来一定不会输给别人,就更加来劲。
雷娃子也站到驾长身边,帮助搬舵,笑嘻嘻的。有时摆舵的角度大了,雷娃子就抱着舵把,脚一蹬,竟悬空搬过去。
驾长继续领唱,众人一边划桨,一边合唱,高架河山顶鬼推磨的地方,来接应他们的犀牛山农民,也齐声和之。
屈原故里乡亲们发出真情实意的急切呼声:“我哥约回!我哥约回!……”声声催人泪,余音绕峡空。帆船在《招魂曲》中奋力前行,走过暮色中的清烈公祠后,再划往江南,向高架河收岸。
天色黑定,帆船正好靠泊高架河。涧树上岸,准备上山回到犀牛山,路上石头太多,又基本看不清路,有人不时摔跤。
涧树对神女说:“好像你的玛瑙石有反光,可以照明呢,何不拿出来给我们照路呢?”
神女听说了,喜滋滋地将兜里的玛瑙石拿出。果不其然,玛瑙石发出耀眼的红光,照亮一大片山路。他们连忙加快脚步,往山上攀爬。
突然,神女的身上逐渐长出了翅膀,随着神女的变大,翅膀也越来越大,最后,大得像一架飞机。
涧树等赶紧呼叫:“神女,神女,你怎么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