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植达人在古代-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管事他们并没有在王家呆多久,又嘱咐了王友全一些话,跟他约定了送小麦去镇上的日子,便离了去。

    沈管事等人一走,王大婶就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了,愁眉道:“唉……我原先还以为沈记会自带了马车来呢,没想到还要我们亲自送过去,那将近四十担的小麦怎么运的过去?莫不是还要我们分个两三趟送过去?”

    王友全想到今年小麦能赚得的银钱,脸上就不由自主的浮着欢笑,哪里还顾得送过去有多麻烦?笑着劝解自家媳妇道:“沈记既然能给咱们出上这么高的价钱,就算是送过去麻烦又如何?难不成你还想将这些小麦搁在自个儿家里放着不成?”

    王大婶睨了他一眼,嗔道:“我不过是说说而已,你现在倒是能说了。”

    静默了会子,王大婶忽然道:“孩子他爹,我看这一季小麦咱们也能赚上不少银钱,不如咱们自家也买一头牛怎么样?那样犁地的时候也不用你们爷儿俩麻烦了。”

    王友全家并无耕牛,所以每次需要犁地的时候,都是王家一家人齐上阵,主要的功夫还是王友全爷儿俩的。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跟旁人家借耕牛,但耕牛一旦劳累过度,肯定会影响它的寿命,所以旁人家多是不愿意借耕牛给别家用。

    王友全想了想,自家如今已经有了七亩地,上次犁地的时候,全家人都累的半死。照他们家粮食的这个产量,以后肯定还是会种更多的地,那么一条耕牛对他家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王友全蹙眉道:“买一头耕牛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不知道现在的耕牛都是什么价钱,而且到哪里去买呢?”

    王大婶连忙接口道:“我昨个儿在外面玩的时候,倒是听说有人家要搬去外地,所以要卖自家的耕牛呢,价钱好像不多,具体的我也没有细问。”

    王友全喜道:“那你赶紧再去打听打听,若是价钱不高,咱们可以买下来,以后倒也是方便省事儿了。”

    王大婶应道:“成,那我现在就去问问,看看是谁家的,再问问是什么价钱。”

    说做就做,王大婶立时就出了去,打听耕牛的价钱。

    大半个时辰后,王大婶就回了来,脸上带着喜色,显然这耕牛的事情已经打听清楚了,而且价钱应该不算是太高。

    王大婶在凳子上坐了,喝了王欣一递上来的的茶水,方才开口道:“已经打听清楚了,是隔壁村的一个成姓人家要卖耕牛,据说是成家的子弟考上了功名,这是要接他爹娘出去享福呢。唉……真不知道我王家什么时候能有这个福分。”

    王欣一笑着接口道:“娘,这个你担心什么,咱们家小福那么聪明,考取一个功名对他来说绝对是轻而易举。”

    王大婶也心知自家小福的聪明机灵程度,以前只是担心没钱会供他读书,如今家里这般兴旺,金钱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小福认真读书,想来考取一个功名对他来说的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她笑道:“这倒也是,小福那么听话,肯定会好好读书的。只盼我王家祖宗保佑,真能让他考上一个功名,也能光宗耀祖,让我王家也风光一回。”

    想到自家儿子也有可能当官去,王友全也笑了起来,不过他可还记着耕牛的事情呢,忙看着王大婶,问道:“孩子他娘,耕牛的事情怎么样的?那成家要什么样的价钱?”

正文 120章 买回耕牛

    120章 买回耕牛

    成家儿子算是为成家光宗耀祖了,所以成家在这时候便显得格外的大方,对耕牛的要价并不是十分高,只要十两银子。当然,那牛今年不过才三岁,正值青年,以后能用的时间长了去了。

    十两银子对于现在的王家而言并不算是很多,但对于以前的王家而言,简直就是天价。

    王友全夫妻二人商量了一番,便下定了主意,成家的那头耕牛是一定要买回来,只是现在家中并无闲钱,去年卖水稻赚得一些银子已经在去年给王志实砌新屋子的时候用去了大半,剩下不多的银两在随后的时间里也花的差不多了。

    王大婶试探的说道:“要不再去跟王二叔家借一下牛车,反正这大概也是咱们家最后一次跟他家借牛车,以后咱们家也有了。若是他家想借了,咱们再将自家的牛借给他家使使便是。”

    话是这么说,以王二叔的人品摆在那里,只要王友全开口去借了,王二叔断没有不借的道理。只是他们家实在是欠了王二叔家太多人情,王友全本就不是那种喜欢欠人情的人,心里便有些不高兴再去借。

    王欣一在旁插话道:“爹娘,现在沈记的价钱不是已经定了嘛,不如就让想来咱们家买小麦的人尽快来将种子给领回去,那咱们家不就有了可以去买耕牛的银子?”

    王大婶一想,可不是这么回事嘛,偏生他们两口子一时只记得沈记那边的大头,倒是忘了王家村这边还有不少人想买他家的小麦种子呢。

    说做就做,王大婶立时便出了去,在外面放了风声,让需要小麦种子的人尽快去他家购买,不然迟了没有的话,可就不能怪他家了。

    先前沈记的两位管事来王友全家时,也有少数几个村民在旁围观,倒是要看看沈记是不是真的会出那样的高价。在他们以为,去年沈记能出八百文一担的价钱已经很是吓人,今年至多还是八百文一担吧?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那种亩产一千一的竟然需要一两银子一担。

    当时围观的众人听得沈记说出这样的高价来,都不由咋舌,一面嫉妒羡慕王友全家又发了笔财,一面心疼自己的荷包又要变得更扁了。

    不过只要有脑子的人都计算的过来,一般一亩地需要的小麦种子大概在二十斤左右,哪怕是用最好的种子,那成本价不过才两百文钱。而按照他们去年的经验,使用王家亩产一千一的种子,一亩地的产量差不多在五百斤上下。当然,他们的小麦卖给沈记的价钱自然不能跟王友全家相比,还是一般价,五百文钱一担,那么一亩地就能赚得二两五钱银子。

    与他们使用自家留的种子相比,每亩地所得利润几乎翻了一倍,有谁会不想要王友全家的种子?

    所以王大婶下午刚刚放了话,村子里就有人家陆续拎着麻布口袋来他家买小麦种子了。

    农家最不缺的就是一杆秤,王友全跟王志实爷儿俩担口袋,王大婶看秤和收银子,王欣一则负责记录,一家人各有分工,忙的是不亦乐乎。

    到的晚上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二十户人家来买了小麦种子,剩下的一些人家不是跟王友全家有些嫌隙,就是像王友财那样的人家,先前对王友全一家不好,如今不好意思就这么恬着脸来他家购买小麦种子。

    好在先前已经遣了家人来登记过,他们也知道王友全的人品,是断断不会做出那种不给他们留小麦种子的事儿,故而心里安定的很,并不担心自己会买不到王友全家的小麦种子。

    晚上王大婶数了数自己总共收来的银钱,总计十八两四钱,又让王欣一算了算,看是不是这么个数。

    王欣一记录的极好,二十户人家中有十二户买的是上等的小麦种子,每户人家差不多买了一担左右,这一部分收入就是十二两银子,剩下八户人家则买的中等小麦种子,这部分的收入也有六两四钱的银子,总计十八两四钱。

    王大婶脸上漾着欢喜的笑意,看向王友全,乐道:“看,这一下子不就将耕牛的钱给凑足了?”

    王友全颔首笑道:“嗯,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凑够,”他又抬头望了望外面的天色,眼瞅着还不是十分黑,便着急道:“要不我们现在就去成家将耕牛给买回来?省的夜长梦多,若是旁人家也凑够了足够的银子,也想将那耕牛给买回去,我们晚了就买不到了。”

    王大婶想想也是,反正今天是去,明天也是去,晚去不如早去,省的多生事端。

    如此,王大婶便吩咐王欣一在家煮晚饭,王志实还是顾着小麦堆子,而她夫妻二人则带了银子,一同往成家而去。

    以王友全跟王大婶的脚程,即使成家人不住在王家村,一个时辰后,两口子就回了来,身后果然跟着一头耕牛。

    暂时家里还没有给耕牛准备专门的窝棚,好在现在已经入了夏,即使露天待着也不会对耕牛有什么影响,便暂时将它栓在了东南角那边。

    此时天色已经尽黑,王欣一站在堂屋门口,左顾右盼,总算是将爹娘给盼了回来,忙又去灶房将晚上煮的粥再热了一下,好待会儿吃晚饭。

    吃完晚饭后,王欣一原想将碗筷收拾了,王大婶却按住了她的手,笑道:“一一啊,这碗筷就娘来收拾,你今天也累着了,忙活了那么多事情,都没得空子出去玩。今儿个就不用你再做家务了,当是对你的奖赏,可好?”

    王欣一也是觉得有些疲累,她毕竟才是十二岁小孩的身子骨,精力也是有限,况且家里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帮忙,便在她娘身边撒了会儿娇,回了自个儿的屋子。

    只是她稍稍躺了一会儿就又坐了起来,先去外面看了看自家的耕牛。

    在夜色下只能大概看到耕牛差不多跟她一般高,听到有人趋近的脚步声,耕牛抬头看了她一眼,叫了两声后,又低头吃草去。

    这耕牛头上还长了两根大约四十公分长的角,不免让王欣一心生惧意,所以没有上前,只远远的看了几眼,就又回了去。

    晚上洗漱完毕以后,她才脱了衣服,安静的躺在床上。

    等得四周万籁俱静,确定她爹她娘都睡熟了以后,王欣一再次悄悄起了床,将床底下的陶盘给拖了出来。

    若是趋近细闻,便能闻到这陶盆中满满的泥土竟散出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闻之心神俱泰。

    自打将那三根小人参种在这陶盆里以后,王欣一还真没有换过泥,只是时不时的用石瓶中的水给陶盆中的人参浇上一遍。也不知道这清香到底是因为石瓶中的药水,还是因为人参。

    她原先还担心这人参渐渐长大,这陶盆就会不够待,到时候她还得惆怅到底去哪里给这三根人参寻找合适又不会被旁人发现的地方。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参虽然长大的不少,但还远远不到嫌陶盆小的地步,她方才明白,人参又不是那种木系植物,个儿会长得太过离谱。

    若是她的记忆没错,一般的千年人参至多不过小孩儿的胳膊长,再长的几乎就少见了,毕竟人参的年份不是表现在它的长短上。

    陶盆的高度远远高于小孩儿的胳膊,短时间内根本不需要她担心陶盆的大小。如此,王欣一便算是安了心,对于人参的去处也不再惆怅。

    她爹娘都很少进她的屋子,哪怕是进她的屋子,也不会左右乱翻,至多是找她有事情。所以王欣一也不用担心她娘哪天会不会突如其来的翻她床底。

    确定了一下这几天人参的长势,王欣一脸上带着淡笑,又将陶盆给推了进去。

    先前刚种下人参的时候,她总是按捺不住每晚都要看看人参的长势,只是时间一长,自己也嫌这样又麻烦又累,便改为想起来的时候就去看看。

    王欣一心里明白石瓶的奇效,故而也不敢天天给人参浇药水,而是改为三天浇一次水,每次大概都要用掉石瓶五分之一的玉色。

    耕牛虽然买了,但牛车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这件事还得麻烦一个木匠师傅来做。

    若是搁在以前,王友全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王友财,只是经过上次做新家具的事儿,王友全已经彻底长了记性,在王大婶提到请谁来打一辆牛车的时候,王友全一言不发,完全没有意见。

    王大婶便试探的问道:“那就请王江来做,可好?王江的手艺也很是不错。”

    王友全只点了点头,毫无异义的道:“随便吧,这种事情由你做主即可。”顿了顿,他道:“那明儿个我们还是先去王二叔家借一下牛车?现在咱们家虽然有牛了,但还没有车,借他们家的要方便一些,自家的也赶不及用。”

    借牛跟借车可是两码事,王大婶听他主动提出,便笑道:“成,那待会儿你跟王二叔说一声?”

    这种事情对王友全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便大包大揽了下来。

正文 121章 聪明的小儿

    121章 聪明的小儿

    求推荐求支持……

    …

    翌日,王友全吃完晚饭以后,便先去了王二叔家一趟,跟他说了自个儿的意思,表示只是借他家的车,并不借牛。

    王二叔失笑道:“友全,你莫不是以为我是那种小气之人?不过是头牛而已,你若是想借,也可以借去用的。”

    王友全摆了摆手,感激的笑道:“我知道你人大方,但我也不能做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反正现在手里也有些余钱,索性就买了一头耕牛回来。只是已经跟沈记约好明儿个就将小麦送去,家里的牛车实在是赶不及做,只得再来你家借一次。等我们家牛车赶制出来以后,必定再来你家谢你。”

    王家村不过是巴掌大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瞒住众人的,故而先前王友全跟王大婶牵着一头耕牛回来的时候,王家村的很多人就已经知道王友全家新添了一头耕牛。

    王二叔自然也知道此事,他也了解王友全的性子,便也不再与他多说那些客套的废话,只道:“成,以后再谢就不用了,再谢就显得见外了不是。那你是现在就将牛车拖回去,还是明儿个一早再来?”

    王友全笑道:“当然还是现在就拖回去的好,明儿个一早我们出发的时辰早些,一早就来打搅你总是有些不妥。”说着,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忙又问道:“你家明天不需要牛车吧?”

    王友全知道王二叔是一个极为仗义的人,只要自家不是很赶,总还是以别人为先。

    王二叔摇头道:“明儿个暂时还用不上,你放心吧,若是我家有急用,我也不会将牛车借你。”

    王友全又对王二叔很是感激了一番,然后才拖着牛车回了家。

    王大婶正守在堂屋门口处,见得王友全回来,忙迎了上去,笑着接过王友全手上的牛车,让他回身去将院门给关好,而后问道:“王二叔没有说些什么吧?”

    王友全睨了她一眼,摇了摇头,“王二叔是什么样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莫不是还以为他说了什么话不成?”

    王大婶面朝大地翻了翻白眼,而后笑道:“怎么会,我这不就是随口问问而已吧。”

    将牛车妥当放置好,王大婶又去灶房打了热水,伺候王友全洗漱休息,自个儿才洗漱了,一道睡去。

    次日一早,天刚麻麻亮,王友全就起了身,又去王志实的屋子唤了他起来,让他帮着一起去将小麦口袋给担到牛车上。他们爷儿俩起身的时候,王大婶也醒了过来,先去灶房煮了早饭,才去王欣一的屋子唤了她起床。

    王家的小麦如今已经全部搬到了灶房旁新搭的小木屋里,所以也不需要留人手在打谷场上看着,只不过家里这边还是有些不放心。故而王大婶早早将王欣一给唤醒,却不是为了让她跟去镇上,而是让她守着家里,以防家里这边出什么岔子。

    王欣一琢磨着她现在去镇上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加之人参现在火候尚浅,就算她拔了一株带去镇上售卖,也未必能卖出什么高价来。再者她现在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用银子,还是不要着急的好。

    王欣一很是乖巧的答应了她娘,表示一定会好好守着家里,不会出去随便乱跑。

    对王欣一的懂事,王大婶还是极为欣慰的,夸赞了她一番,又说一定会帮她带好吃的回来,这才跟着王友全爷儿俩一道去了镇上。

    王友全家的牛虽说年轻了些,但也好在有一把子力气,走路的速度都轻快,不消一个半时辰就赶到了镇上。这还是因为有一段山路极为难走,浪费了不少时间。

    一家人先去沈记将这次运的十三担粮食给卖了,收了十三两银子,而后就去镇上随意逛了逛。

    当然,该为王欣一和王志福买的东西可不能落,王大婶帮王欣一买了一些小零食,又帮她买了两根新头绳和一朵绢花,想着回去囡囡看到一定极为欢喜。王志福也是帮他买了一些小零食。

    买完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以后,一家人便赶了牛车去学堂。

    请了看门的人将王志福给唤了出来,一家人快有半年没有见面,王志福一看到他娘在,立时就扑了上去,抱着他娘不撒手,小脑袋也完全埋在了他娘的怀里。

    王志福平常虽说爱撒娇了一些,但自从他上了学堂以后,这个毛病已经改了许多。

    故而,王大婶见此,深以为王志福一定是在学堂里被旁人给欺负了。连忙蹲下身子,细细打量着他,看他身上有没有什么伤痕。一番检查下来,欣慰的发现他一点受伤的痕迹都没有,心里的大石算是落了下来,深深吐了一口气,问他道:“小福,你这是怎么了?”

    王志福欢喜的看着他娘,仰首道:“没什么呀,小福就是想娘了,这都半年没有见到娘了,难道小福还不能抱抱娘吗?”

    想到小儿子年纪这么小就在外面求学,家里人什么忙都帮不上,就算是想要见一面,似乎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毕竟王家村跟镇上的距离实在是有些远,王友全爷儿俩尚能趁着来镇上卖柴禾的功夫见见王志福,她却是鲜少有机会的。想到此,王大婶眼眶微湿,不由紧紧抱了抱王志福,慈爱的笑道:“好,娘也想小福了呢。”

    娘儿俩抱了会子,王大婶便迫不及待的拿出了装零食的油纸包,将之递到了王志福的手中,笑道:“小福,看看娘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

    王志福打开一看,却是一个烤鸡腿,还有一些糖果以及糕点,都是他爱吃的东西。他欢喜的跳了起来,一面叫着娘真好,一面就拿着那根鸡腿咬了起来。

    看着小儿子欢喜雀跃的样子,王大婶心里简直比吃了蜜还甜,满含爱意的站在一旁瞅着他。

    王志福也是一个心思细腻之人,瞅着这回拉着的牛跟王二叔家的毛色不一样,不由问道:“娘,这次牛车借的是谁家的呀?”

    王大婶笑道:“牛车是王二叔家的,不过耕牛却是咱们自个儿家的。”

    王志福有些不信的看着他娘,蹙眉道:“可是咱们家哪来买耕牛的银子啊?难道又是跟旁人家借的?”

    王志福也怕极了陈良德那样厚颜无耻的人,一提到借钱两字就心慌,生怕他娘真的告诉他那买牛的钱是借的,那家里岂不是又要多个无底洞?

    知子莫若母,王大婶明了王志福的意思,笑着解释道:“不是借的,都是咱们自家的银子。”

    说着,王大婶从怀中掏出一个荷包来,打开荷包在王志福的眼前晃了晃,待得他看清荷包内的银两后,方才再次将荷包收起放好,得意的道:“这是今天在沈记卖小麦得来的银两,已经买东西用掉了一些。”

    王志福惊愕的看着他娘,又转头看向他爹跟他大哥,果见另外二人也点了头,方才相信他刚才看到的不是幻觉,而是事实。

    他惊叫道:“难不成咱们家小麦今年也丰收了?”去年一季小麦一季水稻丰收的事儿他是知道的。

    王大婶颔首,“而且比去年长的还要好。”

    王志福乐不可支,三两下吃掉鸡腿,随手将鸡骨头扔在一遍,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抱着他娘的胳膊唤道:“娘,那咱们家现在既然有钱了,能不能给我一些银子去买书?”

    王大婶挑了挑眉,回问道:“我听说学堂里面是有很多书的,难不成小叔没有给你看?”

    王志福连忙摇了摇头,“小叔对我很好,我也不挑,一般小叔给我看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只是学堂里的书如今都被我看了一遍,实在没有什么新书可以给我看了。”

    王大婶可不是那种糊涂人,立时又道:“难不成那些书你看一遍就都记住了?既然没有新书可看,不如将那些旧书拿出来再仔细多看几遍,也能记得牢些,岂不是更好?”

    王志福似是无奈的道:“其实我也想偷懒不看书,只是学堂里的书我都看过一遍,看完以后小叔也曾要求我多看几遍,我跟小叔说我都记住书上的内容了,小叔不信,还给我提了好些问题,见我真的都记住了,才没有多说。如今一下子闲了下来,我都有些不习惯了。”

    说着话,他又上前抱了他娘的胳膊,撒娇道:“娘,小福说的都是真的,你若是不信,大可以将小叔请出来问一下,你就知道小福断没有讲一句假话。”

    王大婶震惊的看着王志福,她不知道王志福到底有多聪明,但是能在一年之内将学堂里的书都看过一遍,而且还能记住书上所讲的内容,那便表示王志福确实已经很聪明很厉害了。

    她想了想,说道:“可是你若是买书看,看完一遍就不看了,岂不是太过浪费?咱们家现在虽然有些闲钱,但也不能那般糟蹋。”

    王志福眼见买书的银子有谱,连忙接着说道:“我知道一间书屋可以租书看,只要付很少的租书费就成,并不需要买书。”

正文 122章 发财大计

    122章 发财大计

    对于小儿子的话王友全两口子是丝毫没有怀疑,二人商量了一番以后,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王大婶从荷包中取出了一两碎银,递给了眼巴巴看着她的王志福,一面仔细嘱咐道:“小福啊,读书是正经事儿,爹娘断不会在这方面短了你的银钱,但是你也知道咱家的情况,虽说现在已经富裕了一些,但是一两银子也不是小钱,你仔细放好,仔细着花,莫要就那么用了。”

    王志福年纪虽小,却极为懂事,当下收好那一两银子,认真而严肃的道:“爹娘放心,小福断断不会乱花了这一两银子,一定都用在看书上。小福绝不会让爹娘失望,还请爹娘放心。”

    王大婶闻言,很是心疼的将王志福搂在了怀里,不舍的道:“小福,你年纪这么小就离了家,在外面肯定吃了不少苦,娘离得远,也不能给你做好吃的,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王大婶直起身子,又从荷包里掏了二钱散银出来,放到了王志福的手中,殷切叮嘱道:“小福啊,这二钱银子就让你买些零食吃吃,或者买点儿好东西,你年纪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莫要亏待了自个儿。”

    王志福泪盈于眶,一会儿看看他娘,一会儿低头看看手中的二钱散银。

    许久,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坚定的道:“娘,你放心,小福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读书。”

    王大婶深吸了口气,欣慰的看着王志福,她相信她家小福将来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

    一家人随后又说了会子闲话,眼见得时候不早,已经到了王志福上午上课的时候,王友全跟王大婶只得依依不舍的目送王志福进了学堂。一直等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才叹息着拨转了牛车的头,往王家村赶去。

    一路急赶,到家时王大婶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许多,见得王欣一半倚在院门上,等着他们回来,便连忙走了上去,将手中的油纸包递给了她,一面笑着道:“囡囡,快看看,看看娘这次给你买什么好东西了。”

    王欣一内里毕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所以对于这种小惊喜实在有些无感,可是见她娘那副开心的样子,倒是不忍心让她娘失望,便一面连连夸她娘好,一面欢喜的接过油纸包,三两下就打了开来,瞅见里面又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她买的小零食,一部分则放着给她买的头绳跟绢花。

    现代的首饰精美不凡,所以这绢花看在王欣一眼里便觉得有些俗套。不过绢花对于王家村的人来说,那可是稀罕东西,平常可是舍不得买,也不会去买。

    今儿个王大婶想到这么多年都亏待了自家闺女,现在大闺女已然出嫁,唯有将心思放在了小女儿的身上,故而才一咬牙,给王欣一买了一朵绢花。

    王欣一正垂首看绢花,嘴角咧了咧,在脸上挤出十足欢喜的笑意,蹦跳着将那绢花带在了自个儿的头上,问她娘道:“娘,一一带这绢花漂不漂亮?”

    王大婶好笑的按住了她的胳膊,柔声道:“囡囡,站稳点儿,别摔着了,这绢花你带歪了,来,娘帮你重新梳一下头,再带上这绢花,出去玩玩去。”

    王欣一知道王大婶的意思,就是想让她在小伙伴们面前长长脸呢。心中虽有些不愿,口中却连忙应好,忙不迭的跑进屋子里去拿梳子。

    王大婶仔细帮她梳了头,然后将绢花给她带在了头上,左右审视了一遍,方才笑道:“好了,我家囡囡果然漂亮了很多。”

    王欣一撅嘴道:“娘是说我本来不漂亮咯?”

    王大婶轻笑着敲了她一记,“小小孩子,倒是学着抓娘的话了,小心娘下次揍你。”

    王欣一笑闹着跑去了一边,做着鬼脸道:“娘才舍不得打我呢,娘,那我现在出去玩了啊,待会儿回来。”

    说着也不等她娘点头,便蹦蹦跳跳的跑了出去。

    王大婶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便进了屋子。

    今天去沈记卖小麦的时候,王友全已经跟沈记的管事知会过了一声,意思大概就是自家的牛车还需要三两日功夫才可以做好,而他家也不想再借旁人家的牛车用,问剩下的小麦是否可以缓两日再送过来。

    现在又不是小麦下种的季节,沈记当然不急,便应了王友全的这个要求,让他等牛车做好以后,再将剩下的小麦给送过来。

    王大婶进屋的时候,王友全爷儿俩正坐在桌边喝着茶水,桌上另放着一碗茶,半丝还没有动。

    她不由欣慰的笑了,“这是囡囡先前准备晾着的吧?”

    王友全脸上也带着一丝淡笑,颔首道:“嗯,囡囡如今倒是越来越懂事了,自打怡嫁了出去,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她在做,确实是苦了她。”

    王大婶摇了摇头,一面在桌旁坐下,端起凉茶喝了几口,算是解了大半的口渴,这才道:“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连小福都那般懂事了,若是囡囡还像以前那般贪玩,我可就真要揍她了。”

    王友全思量了一下,也觉得如此,便也只淡笑了笑。

    一旁坐着的王志实忽然低声道:“娘,也不知道大妹如今生活的如何。”他抬眼看着他娘,试探的说道:“这次咱家小麦也赚了不少银子,若是可以,能不能给大妹一些,让她做私房用?”

    王大婶倒是没有想到王志实的心思这般细腻,竟还想着帮王怡一把,其实她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