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狂狮少帅-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布莱克本没料到原本是他该狂攻的时候,米尔沃尔也不往后收去打反击,直接扼杀他们的中场组织进攻,然后调转枪口,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又是拉莫尔!
他在左路得球后观察一秒,在边路送出吊向禁区后点的斜长传。
比利亚内切后直奔球门后点,对方的后卫转身后已经跟不上了。
在角度非常小的情况下,比利亚勇敢地前冲起跳,迎着落下的皮球甩头攻门,只见皮球从封堵球门近角的门将双臂中间飞入了球门中。
头球攻门后整个人摔出底线的比利亚顾不得其他,直接扭头去看边裁,边裁没有举旗示意他越位,主裁判也吹哨手指中圈,示意进球有效。
比利亚站起身后冲到场边,滑跪庆祝。
“好样的!比利亚帮助米尔沃尔2:0领先布莱克本,他勇敢无畏地鱼跃甩头真是精彩,相信他定格在半空小角度甩头攻门的瞬间一定具有非常高的欣赏性,几年前外界就认为比利亚会是米尔沃尔又一个优秀的青训产品,但直到这个赛季,他才达到了人们期待的高度,不过,现在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开始,仅仅是开始。”
奥德里奇兴奋地冲到场边挥舞胳膊庆祝,上演助攻梅开二度的拉莫尔还有头球破门的比利亚,让他心中非常激动,这更加证明了狂狮的强大,不单单是那些闪耀足坛的名字,还有这些无法瓜分大牌球星光芒的球员,他们的成长,进步,代表着球队的未来,以及对现在很好的补充。
上半场结束,米尔沃尔两球领先。
索内斯被第二个丢球所打醒,他沉着脸走进球员通道,现在球队正在经历困境,他知道,光靠一味地进攻,这不可能帮助球队逆转,他需要冷静地思考对策。
球队两球领先,奥德里奇自然没什么可调整的,关键是,大概是实力差距明显,他瞧不出布莱克本有什么锦囊妙计来对付米尔沃尔。
下半场开始前,奥德里奇回到教练席上坐着,他表情平静,这是他惯常神态,比赛不结束,他不会提前露出胜利姿态。
索内斯同样平静地回到了球场内,他站在场边,说不出现在是什么心情,略微忐忑与期待吧。
担心自己的战术改变没效果,又期待能为球队带来胜利的曙光。
下半场比赛开始后,奥德里奇看了5分钟比赛,忽而咦了一声。
布莱克本有变化!
长传冲吊!
这种战术也许在当代已经落伍了,但永远,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球场上始终会存在着“一个长传球吊去对手危险地带,前锋把握住机会一锤定音”的现象。
阵型会过时,战术却不会,无论多么古老的战术,也许一百年前的战术今天没有人再使用,那只是因为曾经的战术过于简单,现在更丰富,从前核心的战术体系,现在只是一套新技战术的组成部分,并不代表过去的战术已经消失。
布莱克本是打长传冲吊,可以发挥他们球员的优势,那就是身强体壮!
当英超风靡亚洲时,中国球迷会叫布莱克本是暴力本,这首先并非因球风而得名,而是粤语翻译球队名字时,布莱克本翻译过来粤语跟暴力本有些相似,要知道夺英超冠军那一届的布莱克本,技战术打法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只是在后来有了降级的经历,在英甲那个靠身体对抗生存的环境下,布莱克本引援也好,球队技战术重新打造也罢,必须符合生存环境,重回英超后,为了保级,手中的牌并不好,因此为了在英超生存,球风略显粗野彪悍,这并不罕见,各国联赛保级球队中,总有一些只能依靠身体对抗与侵略性的球队,暴力本的称呼,也因他们的生存现状而更让人印象深刻,但根源并不在此。
在本赛季,布莱克本保级无忧,因此犯不着在场上跟其他对手拼个你死我活,结下不死不休的仇怨,尤其是彪悍粗野的球风,最容易引发赛场争端,所以现在的布莱克本,跟“暴力本”有很大差距,只是他们的球员班底,身体素质的确不错,这是长处,该发挥还是要发挥一下的。
“对方中场休息这点儿时间,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啊。”
奥德里奇发出一声感慨。
克林斯曼笑道:“索内斯把一些赛前该弄明白或者说想到的因素,中场休息时总算想明白了。”
“现在这么打,布莱克本未必没有机会。”
奥德里奇正说着,场上风云突变。
一个高球从布莱克本后场传过来,在后腰区域,加图索没能第一时间抢到落点,但那里也没有布莱克本的球员,于是皮球弹地后继续向后弹,第二落点会在大禁区线与小禁区线之间的区域。
马特拉齐与对方前锋同时转身去追落点,马特拉齐领先一步,可是对方却在身体接触的情况下摔倒。
主裁判鸣哨吹停比赛,手指点球点。
马特拉齐去抢第二落点,自然不会理会身后是什么情况,那个时候,哪有功夫还回头看一眼,他控制住皮球,却见施奈德不在位置上,而是朝这边小跑过来,方向不太对,他才回头一瞧,发现是主裁判吹停了比赛,他意识到自己被判罚犯规,给了对手一个点球。
马特拉齐抱起皮球一脸无辜的苦笑,他是暴脾气,可是这下真让他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就被判犯规,其实,他第一个念头是队友有谁犯规了,只是发现其他队友都好像是非当事人去找主裁判抗议,他才意识到是自己犯规。
第742章 打压与指导
“下半场刚开始,主裁判做出了一次争议性判罚,通过慢镜头,我们看到米尔沃尔和布莱克本的球员一同在禁区内转身去抢皮球落点,但是布莱克本的球员更像是自己不小心踢在了马特拉齐的脚上然后摔倒在地,主裁判却判罚米尔沃尔禁区内犯规,给了布莱克本一个点球。”
场上双方球员一边给主裁判施压,一边则向主裁判抗议。
马特拉齐抱着皮球走到那名前锋面前,也不是找茬,只是心平气和地问道:“我犯规了?”
“嗯,你犯规了!”
对方面不改色地点头说道,反正他摔倒了,主裁判判点球了。
马特拉齐后退两步,双手叉腰望着主裁判,这种抗议,肯定无法改变主裁判的判罚,除非,那名前锋像曾经的内德维德那样去找主裁判解释,才有可能改变判罚,但上一次,内德维德即便找主裁判解释,依旧没有改变判罚结果,但他主动把点球踢还给对手,为内德维德赢得了无数赞誉,这是球员气质的一种升华,让人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换做其他时候,马特拉齐肯定冲过去找主裁判,脑袋清醒,不可能改变判罚,但要给主裁判施压,这一次的判罚不可能改变,但要杜绝下一次。
现在这样的工作有索斯盖特带头和其他队员在做,他便不过去了,免得再被出示黄牌。
奥德里奇距离太远,也看不清那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也许是马特拉齐和对方的小动作纠缠被主裁判看到了,反正这种事情不去看录像回放,根本说不清。
不过,作为主帅,他还是站起身走向了第四官员,他要做的也很简单,抗议施压。
索内斯见奥德里奇朝第四官员走去,他也走向那边,他可知道,现在奥德里奇在英格兰有很大的“潜能量”,影响裁判算是一种体现,比如在米尔沃尔的主场,约定俗成的主场哨,偏哨现象比较明显,裁判对犯规尺度的标准非常严格,这其实就是在保护米尔沃尔,若然米尔沃尔是以粗野球风闻名的球队,那么裁判对犯规尺度的标准就会放宽。
索内斯要制止奥德里奇去影响裁判组。
奥德里奇刚和第四官员打个招呼,对方也一脸郑重地准备与奥德里奇交流,换其他教练,第四官员连理都不理,可奥德里奇过来,现在没有英格兰裁判会无视,毕竟说不得会影响前途呢,那些曾经让米尔沃尔在判罚上吃过亏的裁判,反正都混得不如意。
“那是个点球!明明白白的点球!没有任何疑问。”
这句话不是第四官员说给奥德里奇的,因为第四官员不会说这样的话。
是索内斯,他不是来找奥德里奇引发冲突的,因此说话时的口气,平静中略有些示弱。
奥德里奇看到这位年近半百的主帅朝自己笃定地说这句话,不知为何,心中想笑。
“点球?你确定?我的球员犯规了?”
“嗯,我确定,他犯规了。”
“他是什么动作犯规了?你能描述一下吗?”
“他……他犯规了,那是个点球。”
索内斯理屈词穷,他比奥德里奇距离事发地点还远,绝对不可能比奥德里奇看得更清楚。
就连奥德里奇都不确定细节,索内斯的底气不知道从何而来?
但几句话之后,奥德里奇就知道对方不管黑白,只要结果而已。
他没再说什么,扭头走了回去。
他需要表达的东西,在与索内斯的对话中已经全部表达出来,第四官员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明白。
布莱克本的主帅说不出具体犯规细节,只能一口咬定那是个点球,裁判组不需要给出解释,但若是成为赛后焦点,恐怕会引起大波澜。
奥德里奇的心态还是很平和,执教这么多年下来,他越来越能接受一句话:误判是足球的一部分。
一年超过60场,70场的比赛中,不可能每个判罚都是准确无误的,主裁判水平有高低,这就是现实,只不过有的判罚严重,有的看似无关紧要,比如现在的点球,是能直接改写比分的,但有时候误判一个边线球,直接任意球,间接任意球,可能也会对比分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每次都要大发雷霆,首先自己的心态就会被影响,进而影响到理智。
奥德里奇觉得他应该更成熟了些,因为他会为别人考虑,站在主裁判的立场,他不可能像电视机前的观众那样一遍一遍地看不同角度的慢镜头重放。
好比进攻球员与防守球员都有互相撕扯球衣的动作,可是主裁判因为角度缘故,只看到了防守球员的动作,然后判罚防守一方犯规,被判犯规的一方肯定觉得冤枉,认为是一个误判,但你无法要求主裁判的一双眼睛能从360度各个角度聚焦事件中心。
兴许刚才主裁判就认为是马特拉齐转身时动作隐蔽地绊倒了对方前锋,事实是什么,奥德里奇不关心,揪住主裁判不放,不是他的性格,何况,误判和黑哨,是两回事。
现在就也许属于是误判,也许不是,也许马特拉齐真的有犯规动作,奥德里奇要等到赛后看录像才能确定。
若然是黑哨的话,米尔沃尔可能根本没有进球的机会,因为主裁判还是很好地控制了布莱克本的犯规动作,比赛至今出示了三张黄牌,都是给布莱克本的。
奥德里奇站在场边目睹布莱克本将点球罚进,比分改写,索内斯在不远处欢呼雀跃几秒,接着给球员加油鼓劲,争取再下一城扳平比分。
奥德里奇扭身走到替补席前,也不用挨个去看替补名单里的球员,直接来到了C罗面前,淡淡道:“去热身。”
C罗动若脱兔,直接窜出去开始在场边做热身运动。
奥德里奇去叫替补球员热身的举动把索内斯吓了一跳。
还以为少帅点兵点将要放大招了呢!
亨利?小罗?内德维德?拉尔森?
会上谁?
直到看见是C罗那毛头小子冲出去热身,索内斯感到是虚惊一场。
那个17岁的小子?
嗯,上个月C罗17岁了,俱乐部给他了一份新的合同,薪水比去年的翻了一倍,毕竟是从预备队升入了一线队。
索内斯惊魂稍定,不再多想,在场边专心指挥球队全力以赴扳平比分,只要米尔沃尔不是派上那些面对布莱克本几乎都有一己之力改写比分的超级球星,他心里还算有些底气。
米尔沃尔要是真的精锐尽出,布莱克本可真的只能绝望了。
“开赛前没有仔细研究,现在看了看,米尔沃尔今天的替补名单真奇怪啊,七名替补,一个门将,一个防守球员卢卡斯·尼尔,剩下5名球员全部是进攻球员!出乎我们预料的是,现在在场边认真做热身活动的球员,居然是这里面名气最弱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17岁的少年天才。”
其实,奥德里奇今天的替补名单很糟糕,作为主帅,应该属于不合格的,但他就是这么做了。
一名门将是常备的。
尼尔是防守万金油,除非有两名防守球员出问题,才会有选择上的困难。
本来米尔沃尔今天较弱的就是进攻,那么替补席上坐着一群进攻球员,能力更强的主力,这也无可厚非,只是单独把C罗也排进替补名单,可见奥德里奇对这葡萄牙小子的看重。
等C罗做完热身活动,奥德里奇对他招招手,C罗以为自己马上会出场,奥德里奇却搂着他的脖子,手指球场上轻声问道:“知道上场该做什么吗?”
C罗立刻点了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闷声闷气道:“头儿,我上场接替谁你都没说。”
“哈哈哈,对,我告诉你,我会换下拉莫尔,不是惩罚他,不是他表现不好,他有两个助攻,表现让我很满意,只是我想让他保存体能,后面的赛程,需要他为球队贡献更多。”
“嗯,他表现很好,把他换下来吧,我上去,我知道我该做什么,进球!左前锋,交给我,没问题!”
奥德里奇对C罗有些无奈,这小子过分的自信有时候让主帅也很头疼。
“你以为,我会把你换上去,然后你随便踢就行了?你知道布莱克本在场上打什么主意吗?”
“呃……不知道。看上去就是在防守,然后大脚解围,碰运气。”
C罗有些蔫了,他有种错觉,能够被奥德里奇单独指教,这是队内很多球员渴望得到的机会,但这种指教必须结合比赛,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时机,那不过是空泛地说教,毫无意义。
可是就在这样别人羡慕的机会中,C罗总是感觉到自己好像越来越差,因为奥德里奇总是在拔高优秀球员的高度,他以为自己已经及格了,立马就会被奥德里奇打击,他以为自己优秀了,奥德里奇会让他自己感觉自己还嫩。
17岁的他,心比天高,奥德里奇是一边鼓励他,栽培他,却又在心态上不断打压他。
不过,他也知道能与奥德里奇这样临场接受指导,对他的成长与提高有莫大帮助,这远比10次训练课,100次训练课更有效果,因为临场实战的记忆印象会更加深刻,体会也更深。
第743章 三个阶段
千禧球场内球迷热情似火,狂狮球迷对球队丝毫不担心,比分是他们领先着呢,布莱克本的球迷也并不气馁,比赛没结束,就还有念想,万一,创造了奇迹呢?
中立的威尔士球迷则在享受比赛,不过今天米尔沃尔没上主力攻击群还是让他们略显失望。
米尔沃尔的进攻质量下降,布莱克本又总是让皮球在天上飞,威尔士球迷则自己找乐子,不少球迷拿着相机在拍摄场边的情景,现在奥德里奇搂着17岁的C罗,就特别能让他们产生兴趣。
他们会在说什么呢?
“布莱克本下半场这样打,比他们上半场的战术,在取得进球的概率上,应该是提升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奥德里奇神色平静地朝C罗问道。
C罗摇头,其实他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布莱克本只是从地面传切进攻变成了高举高打的长传冲吊而已。
“你注意看,他们下半场是放弃了中场,前场留3个人,后场不包括门将,四后卫加三后腰,7人防守。攻守对比就很明显,我们是5VS7进攻,他们是3VS5进攻。如果他们还打地面传切,则在通过中场地带的环节上会降低效率,反过来,用长传冲吊,则第一时间把进攻打到进攻端地带,如果一不留神,我们就有可能遭殃。”
奥德里奇说完,C罗撇撇嘴道:“还不是碰运气。”
奥德里奇摇摇头,没去纠正C罗这种肤浅的说法。
长传冲吊的确看起来太简单粗暴了,可索内斯能在中场休息后作出这样的调整,可见是有一番合理思量的。
而且布莱克本在态势拿捏上,索内斯的经验必然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5年前,6年前的米尔沃尔,领先之后可以打防守反击,可是今天的米尔沃尔,就算领先,也要投入进攻,不能撤得太明显,起码是在攻守平衡那个档次,不然,这就太过功利了,功利的,就是大众通俗的,而不会显得多么超脱凡尘的与众不同。
就像米尔沃尔两球领先后,后场防守球员不进攻,以中场阿隆索为分水岭,进攻时,他肯定要过中线推进上去,加上前腰和三叉戟,这就是5人进攻,面对布莱克本7人防守线,这5人在缺乏进攻空间的情况下,就很难打出非常有威胁的进攻,但并不是寸步难行。
奥德里奇之所以不纠正C罗的说法,因为是有一定道理,布莱克本这种长传冲吊,看上去很大程度就是博运气。
用奥德里奇的说法,就是混进球。
这种“混”,可以理解为意外进球。
比如在没有射门角度的情况下强行起脚远射,打在防守球员身上变向,变成了助攻队友得分,这种进球,就属于混,因为本身队友之间并不是在寻求配合,再来一百次,一千次,可能都不会出现这样的进球。
又比如防守球员解围踢疵,给对手抓住机会破门,你也无法将这归纳为预料中或者球队既定战术想要打出的效果。
“重点不是他们用什么方式,而是,他们的确将扳平比分的概率提高了。我问你,你知道米尔沃尔在进攻次数与进球率之间的关系吗?”
奥德里奇的问题把C罗问懵了,他反问道:“这有关系?有效的进攻就能进球,无效的进攻就不能进球。”
“不,你只看到了表面,的确,进攻打成了就有进球,打不成就无功而返,但我告诉你,米尔沃尔平均每场比赛的进攻次数是71次,威胁进攻次数是39次,普通进攻的进球率是4。5%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平均22次进攻就能取得一个进球,而布莱克本现在这样的战术打法,也许进攻效率是在2%左右,也就是他们打50次这样的进攻,就能取得一个进球,你明白是什么意义吗?”
C罗是个聪明的小子,他立即说道:“我们要限制他们的进攻次数。”
奥德里奇点点头,其实他说的那些数据,并不代表足球的全部,也难以作为标杆,但这样的统计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至少能解读为何米尔沃尔深受喜爱,他们场均进攻次数位列全英超最高,这代表他们的进攻实力与欲望,场均威胁进攻次数最高,代表他们的进攻质量,进攻效率最高,代表进攻转化为进球多,通俗点说,就是场面上赏心悦目,球迷最想看到的足球元素,他们身上拥有最多。
“我们有两种办法来应付这个局面,第一是加强防守,让布莱克本的进攻效率降低,从2%降低到1%,甚至更低,也就是说,他们这样子打,打一百次也无法取得进球。那么就要收缩阵型,把后场防守区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让他们抢落点变得更加艰难。第二种,我们加强进攻,提高我们的进攻效率,明白我的意思吗?”
奥德里奇轻声道。
C罗现在不着急上场了,他觉得这是奥德里奇传授给他宝贵的一堂课,能让他迅速提高比赛阅读能力。
老生常谈比赛阅读能力,这非常笼统,包括大局观,对比赛风向的敏锐嗅觉。
换了别的球员,C罗相信,奥德里奇不会跟那些球员说这么多,说不好听的,就是对牛弹琴。
但C罗有强大的自信,他也明白过来,奥德里奇给他队长袖标,对他耐心栽培,现在悉心指导,其实这是以培养球队领袖的标准在对待他,要在足球场上当领袖,不光靠气质,精神,进球,你必须要有统领全队,指挥全队的能力,这就包括极强的比赛阅读能力,知道什么时候球队处境危险,知道什么时候球队该做出改变,应付不同的形势,源自有依据的思考。
以前奥德里奇也没想过这样去培养C罗,只是到了真正该亲身指导他,栽培他的时候,不免就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如果是单纯培养一名前锋,他无需如此。
可是每每想到C罗会和队友的后卫交流,甚至发生争吵,作为旁观者,你会有一种想法:这小子是管进球的,指挥球队防守,跟你有关系吗?
现在作为主教练,奥德里奇才知道,那是一种责任心,以及对比赛的统治欲望,不单单是进球,绝不是进球这么简单,这样的球员难能可贵,所以,为了避免将来他有这份心却瞎指挥乱发脾气,奥德里奇宁愿多耗费些功夫来亲身指导他。
C罗笑了,说:“头儿,换我上去,加强进攻!”
奥德里奇问:“你知道你和拉莫尔之间的区别吗?”
“我比他强。”
“不,你现在不比他强,你们是特点不同的球员。”
“我怎么就比他弱了?”
C罗不服气,撇嘴道。
速度,球技,力量对抗等等,C罗认为拉莫尔行的,自己也行,拉莫尔充其量有些能力跟他持平,而自己的优点要比拉莫尔多。
奥德里奇摇摇头,沉声道:“在我眼中,优秀球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用,就是说你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帮助球队,第二阶段是控制,这需要一定经验基础,像罗纳尔迪尼奥,皮尔洛那样,单说球技,不比他们差的球员有不少,但能像他们那样去控制比赛,令比赛节奏,整体形势发生变化的球员,并不多见。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强的,融合前两者,既实用又具有控制力,能完全统治比赛,基本上没有人能整个职业生涯都保持这样的水准,但偶尔会有人超常发挥打出这样级别的比赛,比如亨利,罗纳尔迪尼奥,内德维德等等,他们一个赛季下来,整体发挥不错,但超常发挥高光表现的场次,也就是一个巴掌数的过来的场次。拉莫尔,他是优秀球员,处在我眼中第一阶段的顶尖水准,以及偶尔能打出第二阶段的水准。”
C罗沉默了。
的确,看拉莫尔踢球,简洁实用,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球技来帮助球队,今天能奉献两次助攻,已经算是比平常水平更好的发挥了,就是奥德里奇口中偶尔能打出第二阶段的水准。
C罗豁然想到奥德里奇曾经对他的怒吼,他现在明白过来,在奥德里奇眼中,他还没有完全将球技与实用结合起来,也只有当他彻底摆脱华而不实的风格后,他才算是达到了第一阶段的水准。
说到这里,奥德里奇停顿了片刻,接着语重心长道:“克里斯蒂亚诺,你来到米尔沃尔快5年了,在过去这些年,你展现出了成为超级球星的一切潜质,所以你也是同伴中的佼佼者,但对你来说,你的路才刚刚开始,我希望你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最终,实现你的梦想。”
C罗狠狠地点点头,说:“头儿,我知道,我会记住你说过的每句话。”
“好了,我现在告诉你,你上场后取代拉莫尔,但你和他特点不同,你要发挥出你的特点,速度,对球门的威胁,还有盘带突破,现在的你,无法一个人完成这样的任务,所以,你要聪明一些,你要和卡卡形成联系,默契,你的跑位线路,是这样的。”
奥德里奇伸出左手,简单地比出四根手指,代表布莱克本的四后卫,他的右手食指在左掌上画出一道轨迹,给C罗讲解上场后重点冲击的区域。
C罗听后反问道:“头儿,那该如何控制比赛呢?”
奥德里奇微微一笑,这小子野心很大,没学会走,就想学会跑。
“你缺乏经验,我很难跟你说明白,但如果你想这么做,让对手感到难受,那么,记住一点,不要只顾着前方,多留意阿隆索和你同侧身后赞布罗塔的位置。”
C罗眼神坚毅地点头领命,两分钟后,米尔沃尔进行换人。
C罗换下今天表现不错的拉莫尔,上场后C罗直接找到卡卡,跟他简单地交流两句,卡卡频频点头,知道这是主教练的战术要求。
奥德里奇在场边情不自禁露出微笑,能看着青涩的卡卡和C罗在场上踢球,尽管没有他们成为顶级球星时那么,可偏偏就是让人看着有种另类的快感。
第744章 叫世界震惊
奔跑,观察,思考,抢断,摆脱……
这仿佛更像是C罗职业生涯的第一场比赛,他不但态度上比之以往更加认真,少了一份张扬的表现欲,多了一份对大局观的执着。
他跟卡卡交流的话语中,除了奥德里奇的战术指令之外,还有他作为队友,他个人的一些想法。
17岁的他,19岁的卡卡,现在在场上的位置近似于平行,米尔沃尔的进攻端攻击群,是一个非对称错位平行22站位。
布莱克本还在打长传冲吊,索内斯在场边频频抬腕看表。
诚如奥德里奇所言,布莱克本这套战术成功率并不算高,面对普通对手,30次,40次进攻能打进一个球,面对米尔沃尔,平均数据上肯定要超过50次。
但这只是概率统计,实际上每一次进攻都是独立随机事件,也就是说,假设布莱克本需要55次这样的进攻,有1次能打成,那么这成功的1,是在什么时候出现?没有人可以预料到,也许是第1次就打成了,也许是第55次,也许是第21次,总之,总体平均进攻效率大致不变,可会出现在什么时候,无法预测。
米尔沃尔控球率更高,进攻次数就更多,相对的,布莱克本的进攻次数就减少了,特别是威胁进攻次数,盲目的大脚解围,不会被算作是一次进攻的。
这种数据统计,在当代可能还不算特别显眼,但在数年之后,宇宙队巴塞罗那的比赛中,可以明显看出其核心意义,巴塞罗那极高的控球率保障了进攻次数,同时极大地限制了对手的进攻次数,在进攻效率上又高出对手,那么战胜对手,从理论上就显得顺理成章,以此引发后期关于“控球效率,传球效率”的争论。
索内斯看时间的原因就在于,他知道布莱克本这么打下去,万一在90分钟内不能出现那个进攻效率的“1”次成功,那么,比赛就结束了,赢者带走一切,败者一无所有。
因此,他在等时间,到了80分钟,他就会号令球队全军压上,在最后10分钟内,将战术成功率进行大幅度地提高,相对的,丢球风险也会大幅度提高,但必须冒险了。
就在索内斯频繁看表注意时间时,球场上的形势在肉眼看不见的发展中悄然转变。
C罗上场后并没有像拉莫尔那样承担起在锋线左路的串联策应作用,他的位置更靠后,接近与卡卡平行。
如此一来,布莱克本短时间内,右路防守遭遇的压力骤然减轻,在超过10分钟的时间里没有经受任何冲击。
拉莫尔与C罗终究特点不同,拉莫尔擅长穿针引线以及突入禁区扮演杀手角色,他很少粘球,场均突破次数不足1次。
原本这样的配置,在开场时打得还算不错,拉莫尔穿针引线,卡卡以突破为主,克洛泽中锋,比利亚有内切的隐藏威胁,前场攻击群配置比较全面,各种各样的元素都具备。
这样均衡的局面在C罗上场后被打破,现在他们更加突出某一项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