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墨书香-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自己写的书,自己当然知道。
这本书目前只有一个粗略的大纲,但是他光准备资料,就准备了一年以上,大纲也有近两万字。
一刻钟的时间,能够认认真真地看完就算不错,背诵,别开玩笑了,何况,董婉根本没有用一刻钟。
两万字,董婉飞快地写,也写了有将近一个小时,但周围围观的人,没有一个觉得不耐烦,连来报名的教习,也都有点儿心不在焉。
终于,董婉放下笔,活动了下手腕。
总觉得手腕有点儿酸痛,看来加速手环虽然能提高速度,但对耐力还是有些要求。
老头一把拿过董婉写的东西,越看,脸上越惊讶,几乎可以说要惊骇欲绝。
“这,这……”
老头猛地抬头,“难道你曾经看过老朽写的东西,不可能啊,我昨天刚刚完成,正想拿给几个老友看看。”
董婉不在意地耸耸肩,笑道:“大概因为我一向过目不忘,过耳成诵。”
她是半点儿也不觉脸红,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却把那老头一下子给镇住。
好半天才叹息:“奇才,真是奇才,可惜,身为女儿,不比男子。”
他老人家到也没怀疑,中国本就是个相信神童的地方,古往今来,各地都有神童传说,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
“怎么样,我没有默写错吧?”
老头看了董婉半晌,点点头,直接叹气,干脆也不管这边一滩事儿了,带着她向马神庙里一间刚收拾出来的教室。
“小姑娘,我还没问,你叫什么?”
“董婉。”
“好吧,董小姐,你应该明白,你就算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不可能做我们大学堂的教习,我们确实不收女人。”
老头语重心长地道,“不如,我替你另外介绍一份工作?”
董婉也没生气,“我知道世道如此,老先生不必介怀,只是,我既然来都来了,先生总该给我一次机会。”
那老头看了她半晌,一皱眉,忍不住刁难了下:“我们还缺一个商务科的教习,别的都不缺。”
一般女孩子,大多数不可能对这一科目有多大的了解。
董婉想了想,也就点了头,很干脆地答应。
那老头一怔,这下子很干脆,直接把讲台让出,又招呼学校里的教习们一块儿当学生。
这本就是这次招聘一般教习的程序。
那些如今已经名气很大的先生们,当然用不着再来一次实践检验,可还有一部分自荐来的,总不能空口白牙,就想要进入大学堂当先生。
大家都没想到,第一个站在讲台前的,居然是个女孩子。
董婉自己到早就想过,她不知道这个时代应聘当老师都要求什么,可在二十一世纪,既然是应聘老师,大部分都是要先讲一堂课的。
在家的时候,她就琢磨过自己要讲什么,想讲一讲海外诸国的现状和历史,目前国内对这方面了解太少。
刚才那老人一说商务科,她就想起读过的一本兰德斯教授的著名著作——《国富国穷》。
可以借鉴一下,当然不能照本宣科,那本书旁征博引,很多观点放到现在这个时代,都不大合适。
在《国富论》于国内还只是极少数精英能读一读,还不一定读得懂的时候,讲这方面的知识,还是通俗易懂一点儿比较好。
深吸了口气,董婉忽然觉得脚下有些软。
她虽然不认识台下坐着的那些人,但能在这所大学堂内坐着的,想必都是当年风云人物——她居然有机会在这些人眼前说话了。
即便只为了这一点儿,冲动一次,也不算完全是坏事。转过身,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写下——‘thewealths!’
第5章 讲课
英文字很是漂亮!
在座的教习们,尤其是几个外教,都眼前大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整间教室鸦雀无声。
“……关于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过程中的暴行和罪恶的故事如此骇人听闻,一回顾起来,就让人心惊肉跳。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如此凶残和奸诈答案在于社会选择和历史。一方面,发现新大陆的冒险吸引着西班牙最大胆、最贪婪和奸诈的社会成员,他们大多是流氓无赖、亡命之徒,置他人生命于不顾。另一方面,西班牙与国内(宗教迫害)、国外(征服)敌人长期斗争的历史经验,导致人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灭绝了情理和人性的感情。茨维坦·托多罗夫还加上了距离的因素:西班牙人在遥远的地方采取行动……”
只有讲台上的小姑娘,很淡定地娓娓道来。
一直气定神闲的老头,站的脚都开始发僵。
董婉一口气讲了近一个小时,刚刚讲到西班牙崛起的原因部分,天色却已经黯淡下来,她探头张望了一下,敲敲桌子。
“好了,今天这一课就到此为止吧,反正这种话题,一时半会儿也讲不完。”
主要是——丫记忆药片的效果时间快要结束,再讲下去,她说不得就得出丑。
没办法,没想到记忆药片的力量如此强大,她一开始讲,就讲得过了头,地理,历史,经济,国际政治……等等东西都统合在一起。
为了让这个时代的人听明白,她都不记得,自己到底详细地说了多少,本来只需要援引一下的文件资料。
反正听得下面那些人都一愣一愣的。
……如果前半部分旁征博引,讲的好的不行,后半部分磕磕绊绊,谬误甚多,那可不妙。
哐当。
好几个大学堂的教习因为一只手撑着桌子,僵硬坐着的时间太长,这会儿一放松,整个身体都不能动了。
哗然声四起。
一大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问问题,还有人看董婉随手拿了讲桌上的抹布,要擦去她画在黑板上的大地图,和间歇写上去的板书,就忍不住尖叫:“不要擦,我还没有抄完!”
一片混乱。
反正董婉离开马神庙走人的时候,一开始面试的老头,差点坚持不住自己的原则,真招收个女孩子当教习。
好在他还没有老糊涂,不敢拿这事儿开玩笑,不过,那老头亲自写了一封信,千叮咛万嘱咐,交代董婉去京师女中,去见肖女士,他推荐她去那里任教。
董婉这时才知道,这个时空现在居然就有女学出现,真正的女学,不是那些外国人开的教会女学,虽然也才开始有,还不曾正式招生,但比起她所知道的历史,的确是早了好几年。
收下信,董婉看了一眼,这个老头姓孙,好像还是望族出身,身居高位,算得上位高权重了。
“小姑娘,你今天讲的东西真是了不得,不知道是不是你所作?”
“当然不是,我哪儿有这份能耐?”董婉的脸皮是厚的很,不过,她心里明白,她年纪太小,出身来历又很容易让人摸清楚,说她过目不忘,说她读书多都可以,但这份见识,肯定不是她自己就能自学成才的。
“我家家道中落以前,家里请了个先生教我英文,先生经常与几位国内国外的好友喝茶聊天,偶尔会为各国之事争辩一番,因为我自小记忆力便不错,这些都是听先生们讲的,他们几位经常研究外国的一些资料著作。”
这话,孙老头绝对相信。
至少比起一个看起来也就十四五岁的女孩儿就见多识广至此,更令人心中宽慰。
“小姐能记得这般多,还如此轻松地讲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只是不知你的那位先生,姓甚名谁?”
“他老人家从不对人说起名字,到常常开玩笑说,他们几个知交,是拾遗者……连家父也说,先生是奇人,不必按照常理对待。”
董婉笑道,“如今先生们都不知所踪了,大约是四处游历吧。”
她心念一转,忽然想到在自己的抽奖轮、盘中,当初抽中五倍加速手环的时候,看到过叫什么空白变身面具的东西,似乎能改变身份。
在这个乱世生活不易,想出名更可能遇到各种危险,要是能多几重身份,好像要安全的多。
而且她还是个女人,如今又不是现代,想做什么就更困难了。
想到此,董婉下意识塑造了几个身份。
姓孙的老者显然不知道她是胡说八道,脸上不觉露出几分惋惜之情。
“无论如何,希望小姐能把您讲的东西们,都整理出来,好让更多国人看一看。”
其实,在座的人里,恐怕有一大半都得好好消化,才能勉强听懂一些,毕竟,董婉即便是讲得再通俗易懂,但内容含量太大了。
她想了想就答应了,似乎说话说一半,让人家憋着是不大好。
告辞了这些人,回到自己家,董婉一时顾不上找工作的事儿,先看了看系统界面。
这一看,顿时就眼前发亮。
果然像她想的那般,影响力增加了五千多,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估计是在大学堂那边,还有人在议论。
看来,在这个时代教书育人,传播知识,肯定和在后世当先生完全不同。
董婉乐得不行,晚上还多吃了两碗饭。
刘山的学习生涯显然也不差,回到家也难得多了笑脸,还多吃了半碗饭。
董婉盯着他把功课做完,又替他把新得的课本,都给包上牛皮纸的书皮,再在封面上写上书名和名字。
“看来要给你准备个书房,而且我也需要一个。”
董婉觉得她以后少不了写东西,说不定还要造势,布置个书房,也比较符合她‘文艺女青年’的身份。
第二天,董婉稍微考虑了一下,就拿了孙老头给她的推荐信,去京师女中,她还是必须有立身之本才行,想融入这个世界,总要有一个正正经经的身份,也幸亏现在没有什么良籍,贱籍之类的说法,要不然,光是她是从春香楼里出来的,她恐怕就不敢大大方方去应聘。
其实,还是董婉想多了。
现如今这个新旧交替的乱世,什么新鲜事儿都可能出来,春香楼别说明面上是个酒楼,她还只是里面的侍女,烧火丫头,就是那些名媛们,就没少去兼职打围茶,像一些读新学的女生们,还有女教师,也常常做这种事赚点儿外快。
她那点儿黑历史又算什么!
去了女学,因为手里拿着孙老先生的信,到很容易就见到了肖女士,肖女士看起来五十多岁,慈眉善目,打扮比较西方化,看了信之后,颇为惊讶:“我还是第一次见孙大人对一位小姐如此推崇。”
应聘的事儿,自然是什么问题都没有。
中国本来就是个人情社会。
不过,让肖女士比较惊讶的是,没想到董婉居然应聘做书画老师,而不是她想象中的外国史,或者商务科老师。
第6章 投稿(补一下标题)
没辙,董姑娘还有点儿自知之明。
她教教书法啊,绘画之类,好歹从小开始,学了很多年了,国画是跟自家祖父学的,后来又学素描,还给人家画过漫画。
所以,她在这方面也算大触,国画教不好,大不了改教漫画,总有可教的东西,但没有记忆药片,让她一个二十一世纪出来的中文系学生,给这个时代的女孩们讲史学,哪怕是外国史,她也怕水平下降太多,丢人现眼。
肖女士给的工资很高,一个月居然也有六十块,虽然比不上京师大学堂给出的一百多块近二百块的高薪,在这个年代也能生活的很滋润了。
奈何,女学还在筹备中,什么时候能拿到薪水,尚未可知。
董婉家里还是少闲钱。
总不能一直指望靠抽奖得钱吧?如果抽出来的都是钱,她才该难受。
从女学回来,董婉窝在书房里先把国富国穷系列文章写好。
名字当然不是这个,董婉给改作大白话——《开眼看世界》
一开始,她还担心写白话的文章,不够雅致,那些文人不买账,这几日看过报纸才知道,如今白话文很盛行,许多进士都写白话文,似乎从前朝开始,这个历史时空中,白话文就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改变,对董婉来说,反正不是坏事。
书写完了第一册,京师大学堂那位孙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拿走印刷,样品送来,还真是质量很高的一本书。
没写作者,只写了——编者:董卿。
董卿是董婉给自己起的艺名。
即便如此,董卿这个艺名成名之日,指日可待。
而且说不定能名利双收。
但这时候出版一本书,也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董婉还是得做点儿事儿赚钱。
琢磨了许久,还是决定写点儿什么小说之类的东西,她以前就喜欢写东西,曾经还在网上写过好几本作品,算是小粉红吧,每一本都不至于大红大紫,但追看的粉丝还真不算少数。
摊开信纸,翻出半旧的钢笔,董婉开始想大纲。
刚刚开始,到还不急着写长文,先写写短篇练练手。
虽说以这个世界文学的发展状况来看,她几乎是可以把自己的世界中,所有著名的书的创意都拿来用,个个新鲜,但毕业之后,也有两年没动过笔,总要稍作训练才好。
最近有几分小报挺有意思的。
里面都有白话小说专版,写的小说一点儿也不比现代那些差,情节有的极贴合现实,她看了看,志怪小说还是挺多的,有整整一个版面,专门连载。
虽然听家里孙妈妈说,如今的志怪小说,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和以前比都要显得少了不少。
另外还有侦探推理小说居然也比较流行。
国内似乎是受到英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影响,有不少推理小说的译本出现,连带着也有本土作家开始创作。
不过,创作的那些推理小说,还属于很传统的一类,先给设定个神秘的环境,设定几个嫌疑犯,一个侦探,之后就是纯粹的猜谜游戏,犯人和死者,根本就和一个符号一样,没多大差别。
董婉看得也觉得挺有趣。
推理小说属于比较难写的类型,她这会儿却是动了心思。
认认真真地列了一个大纲,因为是第一篇,还是短篇,她也没有选择记忆中那些特别巧妙,特别别出心裁的‘诡计’,只是中规中矩,只在结尾处稍稍来个反转,触动人心,让大家留下点儿深刻印象就好。
一共只是一篇两万多字的小说,分上下,董婉花了不到三个小时,就都写完了,又修改了修改,誊抄一遍,就直接去邮局,买了信封和邮票,邮寄到在京城卖的挺好的《小说报》去。
寄送玩了回家,董婉也没太惦记着,又写了一会儿‘国富国穷’系列,就去厨房抢了孙妈妈的活儿,自己动手做饭。
没办法,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可孙妈妈的口味清淡,还喜欢把饭菜做成汤汤水水的样子,不只不好看,吃在嘴里也是没什么嚼头。
董婉不大会用炉灶,就让孙妈妈帮着烧火,打打下手,自己弄了一大块儿五花肉,做了一大铁锅红烧肉。
糖没少放,光闻味道,就让人口水横流,心疼的孙妈妈简直要扑过去抢了董婉的锅铲。
“这不年不节的,怎么能这么吃肉!”
孙妈妈叹气,心想六姨娘实在是年轻不懂事,就算是家里,正经太太那儿,也没有这么吃肉的道理。
董婉不管她,等到大米饭蒸好,刘山回来一块儿吃饭,舀了一大勺子,连汁水带肉块儿,扣到孙妈妈的碗里去。
孙妈妈:……
她的眼眶一下子就忍不住红了,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刘山也是瞠目结舌,董婉夹了块儿肉,也塞他嘴里:“吃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多吃怎么长得高,大家都吃!”
唔,终于吃到正正经经的饭菜了,幸福!
就在距离董婉他们所住的民生胡同不远处,小说报编辑部的宋编辑,拿到了今天负责审稿的第二十三份稿件。
他打开看了看,第一印象不错。
字写得又工整又漂亮,字体娟秀,应该是位女性,喝了口茶水,决定只要这稿子不很差,他就认认真真读完。
一开始读,就不由点头,白话文写得很娴熟雅致,不错啊!
看了开头,宋编辑就有些奇怪,这稿子像是一篇侦探推理小说……但又不大像,到像是幻想小说。
身为侦探的主人公是一位化学教授,拥有自己的实验室。
一日主人公的好友,某位捕快,觉得一件猝死案有点儿奇怪,死者年轻力壮,没有什么重大病史,看着不像会猝死的类型。
好友希望侦探能帮帮忙。
宋编辑看了作者对于实验室中各种设备的描述,十分高大上,虽然他心里知道,这些设备应该是虚构的,但还是有一种东西全部真实存在的感觉。
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很多读者对小说里一些和科技相关的东西,也是完全不懂的,只要作者写的好看,读者们照样能爽起来。
董婉在这一方面就没太注意,随着自己的喜好描写主人公做的那些很奇怪的化学实验。
果然,宋编辑一点儿也没觉得违和,还很新奇,一下子就读了进去,哪怕作者对和符号也差不多的死者,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写了他们各种惹人厌的地方,宋编辑还是没觉得哪里不对,到认为这样的写法很有新意。
也许应该提醒手下的作家们,写这类小说多换换花样……
随着诡计慢慢被揭开,期间侦探那冷静的性情,犀利的口舌,给他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
犯人也被揭开,是一个慈爱医院的医生,一个在医院出了名的老好人,无论是病人,还是病人家属,还是其他医生们,都对他的评价很高。
他痛哭流涕,说了一番很感人的话。
犯人是实在忍受不了那些死者生前经常来医院捣乱,伤害病人,惊吓护士,还在医院大厅里喝酒打牌,偏偏他们这种人,即便被捕快抓了,过几日还是得放出来,接着变本加厉,一时冲动,这才杀了人。
很多医生,护士,甚至是捕快,都忍不住劝慰犯人,还答应替他求情,认为他绝不会被判死刑。
读到这里,宋编辑和读者们一样,也都在心里觉得犯人罪不至死。
然后——“毒、药下的非常精准,都是用最寻常的药物配置出来,想配出这样查不出中毒迹象的新型药物,需要成千上百次的实验,你的手指蜡黄,还有一股淡淡的药味,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才能熏成这样。”
“我想,你大概每天夜里,都在自己的办公室配药吧,连桌子都被你的胳膊肘磨出深深的凹陷痕迹。”
犯人露出狰狞的表情:“谁规定了,生而为人,就不能杀人?”
……
宋编辑:咳咳咳咳咳!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憋得难受。
第7章 成绩
可是小说很不错,不只是推理很精彩,更重要的是,难得表现了人性。
宋编辑到觉得,这个短篇小说一发,可能能刺激其他作者们的创作**,开创一种新推理小说的模式。
《小说报》有日刊和半月刊两种。
如果要是选择日刊发布,董卿这个‘侦探程成’就要分上下两部分,分两天发,要不然占的版面就太大了。
宋编辑想了想,还是没太坑读者,拎着稿子直接去找总编。
他们小说报的总编,可不是什么推理小说迷,不过身为总编,这类小说自然也是常常看,一开始总编也不以为意,他们报社日日接收的那些投稿,不说车载斗量,怎么也有几十份,这类侦探推理的小说,他也读过不少。
可还是这些年来第一次,他像自己初读这类小说的时候一样,有一种着迷的,沉醉其中的**。
“刊登,正好明天月刊出来,咱们今天加加班。”
宋编辑顿时眉开眼笑。
可是小说很不错,不只是推理很精彩,更重要的是,难得表现了人性。
宋编辑到觉得,这个短篇小说一发,可能能刺激其他作者们的创作**,开创一种新推理小说的模式。
《小说报》有日刊和半月刊两种。
如果要是选择日刊发布,董卿这个‘侦探程成’就要分上下两部分,分两天发,要不然占的版面就太大了。
宋编辑想了想,还是没坑读者,拎着稿子直接去找总编。
他们小说报的总编,可不是什么推理小说迷,不过身为总编,这类小说自然也是常常看,一开始总编也不以为意,他们报社日日接收的那些投稿,不说车载斗量,怎么也有几十份,这类侦探推理的小说,他也读过不少。
可还是这些年来第一次,他像自己初读这类小说的时候一样,有一种着迷的,沉醉其中的**。
“刊登,正好明天月刊出来,咱们今天加加班。”
宋编辑顿时眉开眼笑。
“稿费嘛,就按照新人最高档,千字三元。”
宋编辑一怔:“这么高?”
总编叹息:“咱们报社最近实在是缺乏新血,新起来的那几家,像文艺报,京城日报,都开设了小说专栏,拐走一大批好作家,咱们要是再不加把劲,恐怕京城销量第二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他们小说报在京城算得上是不错的报刊,成绩仅仅比‘文萃报’略差一筹。
可后面的报纸奋起直追的劲头,看着也挺吓人的。
宋编辑吐出口气,答应下来。
只是,总编看样子是真有意把这位新人纳入麾下,千字三元块对于很多知名作者来说,那自然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数目,人家拿千字六元都不大满意,到千字八元才高兴。
可新人能拿到这个价码的,在他们小说报绝对寥寥无几,就是很多老作者,写了好几年了,成绩斐然,稿酬才刚刚千字两元。
第二日,报纸刊发,董婉还不知道,只在家里忙着把陈旧的被褥什么的,都拿出来该拆就拆,该洗就洗,该晒便晒。
好些被子里的棉花不知道是多少年的陈旧货色,发黄算好的,有的都发绿发黑。
董婉恶心的不行,冲到市场一口气给买了五条新棉被,棉花厚实的很,在阳光下晒了晒,一股阳光味儿。
她这才松了口气。
就是孙妈妈死活不肯扔掉她自己的那条糊了一层油,简直油光锃亮,能当盔甲挡子弹的被子。
“好好的东西,扔了做什么,拿回去给我侄子他们盖正合适。”
孙妈妈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实在是看不上这位六姨娘糟践好东西。
家里的被子比别人家都多,连她这个下人的也能盖上,居然还要买新的!
别人家里,祖孙三代一条被子凑合着用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奈何人家六姨太自己有钱,人家买东西都不经她的手,她劝也劝不了,只好努力盯着别让她浪费东西。
“姨娘啊,你要是想要新被子,买点儿棉絮,扯些棉布,老婆子我给你做,别看我眼花了,可手上的功夫可没扔下。”
孙妈妈如今也学会怀柔政策了,她那满脸皱纹的脸上,也因着这阵子吃的好,喝的好,脸色变好了许多,而显得有了些许光泽。
她没儿没女,到是有一个弟弟,可弟弟家毕竟不是她家,自从去了刘家,没多久就被分到外面的别院,这几年来,日子过得虽然苦了点儿,却安稳,她也本本分分的,对六姨娘和刘山,别管刘家重视还是不重视,她都照顾的极好。
董婉失笑:“行啦,孙妈妈,我明白。”
正说着话,稿费寄到了,一张汇款通知单,一共七十块。
董婉也吓了一跳:“好多!”
居然比她去女学教书的稿酬还要高!
嘤嘤,在这个时代写文章实在是……名利双收,董婉叹了口气,都有那么一点儿负罪感,她要是只写写推理小说,写这些除了能逗人一乐,再无它用的小说,好像对不起现在的高工资。
董婉在那儿矫情,人家孙妈妈可没那么多莫名的心思,她不识字,一听说这张亏款单值七十块,都恨不得那镜框给装裱起来。
“领钱得要户籍。”
她记得她有,不必去衙门开。
当初去春香楼打工,给人家当女使,也是雇佣的,没签什么身契。
主要是春香楼是个酒楼,那地方的头牌,都是来去自如的自由身,随便找个丫鬟照顾自己几日,又不是亲信,也没必要太麻烦。
董婉翻箱倒柜,把自己户籍证明,就是个黑不溜秋的小铁牌子,她才忽然想起,虽然原主是刘家买的妾,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妾,连入籍都不曾,真按照法律来算,她还是董家的人。
只是这个时代,像她这样的小妾车载斗量,入籍没入籍的,都没人在意,一个女人罢了,不过是富贵人家的玩物,谁会关心一个玩物的事情!
沉默半晌,董婉不由苦笑——对她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有利的事,虽然,貌似也没什么不同。
谁都知道她是刘家的妾,不是她说句自己不是,她就能摇身一变,忽然就不是了。
去邮局把钱领回家,董婉给了孙妈妈二十块,算是这个月的家用,她也不是不能多给,可给多了孙妈妈也舍不得花,还不如自己好好留着。
知道自己的小说刊发,董婉就顺路买了一份小说报。
说是报,其实半月刊是一种刊物,页数不多,很薄,也就二十多页,半月出一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