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沈王爷-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时候李柏寒登基为帝,后宫佳丽三千,他如何安排他弟弟,难道也封个侍君。笑话?他弟弟好好的敦良王不当,来给他当个最高不过三品的侍君,这简直是对他弟弟的侮辱,对他们沈家的侮辱。
“以前我也不知道。”李柏寒挑眉,根本不理会已经黑脸的沈和夏。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想要阻止他和沈和熙在一起,也是不行。
李柏寒向来是个意志坚定的人,沈家父子想要拆开两人,可能性基本为零。
“沈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开打,如果不动作快点,赤炎国的人要把雪国的土地快要瓜分没了。”李柏寒说道。
“轩辕智,这人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信的过,以前都没听说过赤炎国有这么一个皇子。”沈和夏转过头去,不在看李柏寒,现在他是怎么看都看着小子不顺眼。
“听说他的出身不高,在十岁之前都没有姓氏。”李柏寒收到赤炎国国君的信函时,也十分诧异,雪国和青木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赤炎国不应该是坐收渔人之利吗?怎么会突然伸出了橄榄枝。
不过平分雪国这个想法,他倒是很赞成。与其大败雪国,放他们回去休养生息,过些年在卷土重来,倒不如一次解决了,把雪国变成他们一个府,这多好。
李柏寒这一想法不可不说是大胆,雪国面积不小,除去大片广阔的雪原,还有不少肥沃的土地,要不雪国一个贫穷的小国也不敢动青木这只老虎的胡须。想要完全吞并雪国,并不是见易事。
永安城皇宫内,李嘉悠一个人躺在龙床上。这次中毒他完全是被月华夫人连累了,要不给张贵妃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谋害皇上啊。
“柳堡主一会太后就要过来了,要不你回避一下。”夏公公恭敬的朝坐在龙床边的柳青雷行礼。
“就不必回避了,我正好也有事跟太后说。”柳青雷没有抬头,依然平淡的看着好似睡着的李嘉悠。
两人已经有些年不见了,这人当了几年皇帝似乎长进了不少,也苍老了不少。他们年纪相仿,现在年纪比较大的柳青雷却显得比李嘉悠年轻一些。
“这皇宫不适合你,这次我会把你带走。”柳青雷低声说道。
也不知道柳青雷和沈太后说了什么,当夜柳青雷就带着李嘉悠去了柳家堡,对外则说皇上身体欠安,去行宫疗养去了。
夏天的时候沈和熙还站在田埂上吐槽,这仗还要打段时间。谁也没想到,这场看起来会拖挺长时间的仗,竟然在年底就这么结束了。
雪国皇帝腹背受敌急火攻心突然就这么气死了,他本就年轻,登基也没几年,他这一死,想要当皇帝的人多了去了,一个内部已经开是乱的国家,那里顶的住两个强国的攻打。
除夕前期,这场灾祸终于平息了,沈和夏带着人一路追到雪国都城,直接把雪国皇城给占了。和青木并存了百年的雪国消失,雪国一半的土地被划分成六个府,归了青木。剩下靠近赤炎的土地,则被赤炎国吞并。
瓜分了雪国,两国互相递交了永不侵犯的国书,暂时看来这么大陆是安宁了。
青木还沉浸在一片慌乱中,没有换过神来,他们的新帝在正月初九登基了。元熹帝李嘉悠一登基,就面临着全国上下没粮吃的局面。
特别是北方,很多百姓早已经把树皮,草根都吃没了,到了冬天大批的难民前往永安城。刚刚登基的李柏寒一言不发的坐在龙椅上,台阶下老臣们炒的面红耳赤,有人主张永安城的商家开仓放些粮救济难民,有人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开国库放,粮,反正已经不打仗了。还有些人感觉南方受战火波及小,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捐出些粮食出来。
好好的朝堂城了菜市场,各说各有理,李柏寒听了一会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他们这些人根本没把他这个新帝放在心里。
“都给我闭嘴。”李柏寒突然轻呵了一句,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听到,他们的皇上怒了。
“皇上息怒、”一干朝臣赶紧闭嘴。这两天新帝登基,他们这些人也在观察李柏寒。他的事迹都有所耳闻。
不受宠的皇子,依附沈家多年,因为太上皇突然中毒,才幸运的当了皇帝。至于他这个人怎么样,性格如何,他们这些朝臣是一概不知。
以前李柏寒在军中立的功十有**都给了沈和夏,这些人一会半会还真摸不清楚李柏寒的性子。
“官员赈灾的事情就交给永庭侯,明日永庭侯拿个章程出来,城外好几万难民现在都快饿死了,这事拖延不得。”李柏寒冷冷的说道。
那意思就是说,你们这群老不死的,吵有个毛用,感觉给我想办法,在吵下去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下面的朝臣一听心里就明白了,这是想先扶持自己亲戚啊。只要把城外的难民摆平,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寒紫,熙儿呢。”李柏寒刚回了御书房,没看到沈和熙,心里纳闷,早晨还说下了朝,他带他逛逛皇宫,怎么转眼人就跑了。
“敦良王听说城外又来了不少难民,就带着人过去瞧瞧。”寒紫说道。
“他就是闲不住。”
闲不住的沈和熙穿了厚厚的大氅站在城楼上,城外白茫茫一片,前两天刚下过大雪,天冷的要命。朝廷临时搭建的帐篷就像是一个个生长在雪地里的灰蘑菇,大大小小连成了一片。
如此大规模的难民,沈和熙还是第一次见到,以前刚去敦良城的时候,那边的人虽然生活困苦,但比起这些难民来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涌向永安城,他们为什么不南下,南方没怎么打仗,那边的粮食肯定比永安城多。”
令狐正叹了一声气说道“他们已经走不去南方了,如果朝廷在不放救济粮,这些人怕是连冬天都熬不过去。哎,也幸好这是冬天,如果是在春夏,那些饿死的人来不及处理,很容易就会引起瘟疫,到时整个永安城就危险了。”
“这个时候,我就是想从敦良城运粮食来,怕是也来不及了。也不知道寒哥那里怎么样,国库内能拿出粮食来帮这些难民度过难关吗?”沈和熙担忧的问道。
“如果从江城运粮上来,也就七八日的路程,可现在就怕江城那边不想出粮。”令狐正说到。
“国家有难,小小一个江城还敢抗旨吗?”
“只要他们不想,有的时候就连皇上也是没有办法。”
第一百章
江城是南方最大的城池,其繁华程度并不比永安城差。他临江而建,方圆百里之内全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每年朝廷上交的粮食,排名第一的永远都是江城。
永安城闹难民,李柏寒想要从江城掉粮也在大家预料之中,江城那边的吴太守也是满口答应,马上安排粮食进都城。可眼看着年关将至,这北上的粮食却是一车都没送上来。
李柏寒气的直接把手里的奏折甩在了桌上,“这吴大江,不想活了,竟然敢阴奉阳违,迟迟不运粮上来。”
“皇上息怒,今年夏天的时候,太上皇就让江城那边运粮北上,开始说是先运两万斤粮食,后来又推脱没有那么多,几次三番下来,最后运到南城的粮食只有不到一万斤。我估摸着吴太守都敢跟太上皇明着玩阴的,皇上这里他更加不会放在心上。”永庭侯淡淡的说道。这话他是想了半天才说得,实际情况只有比这更坏。
江城的吴太守根本就没把新帝当回事,一个母家早已经被诛了满门的皇子,就算当上皇帝也是不足以让他听命于他的。想要他的粮食,得拿出点实际本事来。
吴太守想通过这事试探李柏寒,如果他送上去的粮食晚了,少了,李柏寒也没怎么着他,那以后他的日子就自在多了,根本不会把他当回事。如果他因此事发难于他,他也是不怕,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守,永安城内还是有些关系的,那些跟他在一条船上的人自然会保他无事。
这就是为官的,不管离着多远,他们之间都分了好多派别,派别内又是千丝万缕。李柏寒刚回永安城对这些,虽有耳闻,但并不是特别清楚。倒是一直住在永安城的永庭侯知道的比他多。
现在毫无疑问永庭侯是站在李柏寒这边的,他把朝廷里几个派别给李柏寒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又把吴太守的为什么敢如此大胆的原因说了个明白。
“舅舅此事实在是拖不起,今晚我就派人去江城,我不管他吴太守是那一派的,敢耽误我的事情只有一个下场。”李柏寒冷冷的说道。
如果换做是平时,他也无所谓了,他刚登基,下面臣子探他虚实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永安城外几万难民都要饿死,冻死了,他们还不分时候的来跟他玩虚的,他可就不那么好说话了。
李柏寒不是李嘉悠,心慈手软,就是心有抱负,也是瞻前顾后,想这想那。敢惹怒他,就要尝尝他的怒火是什么滋味。
三日后,南方传来消息,江城太守积劳成疾突然抱病身亡,新帝感叹吴太守为了筹备粮食操劳过度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当日就下了旨厚葬了吴太守,转而提拔了他一名手下当了太守。
十日后,三万斤粮食紧急调入永安城,在除夕前永安城外的难民们终于能每人喝上一碗稀粥。
李柏寒的雷厉风行和不安常理出牌的性子,把前朝的官员全都砸懵了。他们这是找了个什么皇帝,不安他的意思来,直接一刀咔嚓了。难道不应该是把调集粮草的事情拿到早朝上讨论吗?等各大家族势力商量好后,在做决定,到底是从哪里调集粮食过来,调集多少粮食过来吗?
怎么到了他们新帝这里完全变了样,我要粮食你不给,那你不要当官了,这命也不要了,反正想要给他干活的人多了去了。像吴太守这样的,是少一个不少,多一个不多,他们新帝根本就不看在眼里。
还好正好遇上除夕,前朝也都放假了,要不这些朝臣真不知道他们的新帝是不是会因为此事铲除一些不怎么听话的臣子。
“寒哥,今年的除夕夜,我得回沈家,那里敢在这里陪你。”华丽的宫殿内摆了满满一桌子酒菜,沈和熙有些郁闷,他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除夕的宴席散了后,李柏寒为沈和熙又摆了一桌子宴席。他没什么亲人,在他看来沈和熙就是他唯一的亲人,像除夕这样的日子里就应该两个人过。
“你先吃,我一会让寒紫送你回去,等过了守岁他在送你回来。”沈老将军的老宅在翡翠街,离着皇城近的没话说。沈和熙想想也就留了下来,他也不希望李柏寒一个人过节。
一年又一年,沈和熙依稀还记得他刚来这个世界的那几年,那个时候他虽然住在无人问津的小偏院里,但那个时候的日子却是过的最为轻松,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日子。
可现在,特别是回了永安城,他感觉他似乎进了牢笼,已经有些开始身不由己了。
沈家的传统有很多,其中有一项一直传承多年都没有改变,那就是每到除夕夜,沈家的男丁们就要聚在一起守夜。
福寿堂内沈老将军坐在主位,他们刚从宫内赴宴回来,福寿堂内坐满的沈家的老老小小,沈老将军看起来精神还不错。这些年他早已经不过问政事,整日在将军府内种种花,养养草,日子过的也算不错。
满头白发的沈老将军喝茶的时候手有些抖,比较他年纪大了,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根全都露了原形。一杯茶让他喝的叮叮当当乱响。
“云平啊,你家熙儿怎么没来。”放下茶杯的沈老将军在人群中看了一圈,也没看见他孙子,有些不悦的说道。
“被皇上留在宫里了,估计一会就能回来。”更加不悦的沈云平却没敢在他老爹面前露出一丝不爽来,天知道现在他心里有多气,李柏寒没登基之前就跟他提过亲,虽被他拒绝了,他也没继续纠缠,可越是如此平静,他越是感觉不安。
李柏寒是个什么样的人,沈云平心里一清二楚,从小心智就极为坚定,做事也很有耐心,他既然敢跟他提亲,肯定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刚开始他还以为他会用些手段让他退步,谁知他忙活半天做准备,却感觉自己用了半天力打在棉花上,李柏寒根本就没使什么手段,就好像这事他从来没有提过一般。
现在看到沈和熙被留在宫里,沈云平差点郁闷的吐血,等沈和熙回来后他的好好敲打敲打他,不要被李柏寒迷惑了。现在他还小还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他应该以敦良府为重,不能为了个李柏寒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沈云平心里打着小算盘,这边沈老将军又开口了,“熙儿早些年就封了敦良王,一直没有回永安城,在加上前些年他年岁小,我也没怎么上心他的婚事。现在天下太平了,过了年他又要马上回敦良城,我寻思着,不如在正月里给他寻一门亲事。等他回敦良城的时候直接带着新妇回去就好。”
“父亲这事是不是有些太匆忙了,过了年皇上会选妃,世家贵女们各个都想当皇妃,能看上我们熙儿的怕是没几个家事好的。”沈云平郁闷的说道。他也想赶紧往他儿子房里塞人啊,可是娶嫡妻又不是娶妾侍,一点都马虎不得,他还想让他夫人好好挑挑呢。
“嗯,你让你媳妇多上点心,这次皇上选妃,不少外地官员也会带家眷回京,你多方打听打听。”
“儿子会上心的。”是不是他父亲听到什么风声了,怎么这么着急给他儿子找媳妇呢?
这事还真让沈云平猜中,沈家人口多,这想要把女人送进宫的也就更多了,不知道那个多事的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是皇上喜欢敦良王,想留敦良王在宫内常住。沈老将军一听这还了得,他怎么会把孙子送皇宫当侍君。
不过这事毕竟也是听说,并没有真凭实据,沈老将军也不敢胡乱猜测,这才旁敲侧击沈云平,让他赶紧让孙子成婚回敦良城。
除夕这几天沈和熙参加了几场宫宴,终于忙里偷闲溜回家,年前打仗他在敦良城没住几天,更没时间和他娘亲妹妹见面。
后来来永安城,这边事多规矩多,他回来这么久,愣是只跟他娘亲匆匆见了几面,至于他妹妹敏儿根本就没见到。
“娘,你这怎么了。”沈和熙风风火火的去了她娘亲的院子,刚掀帘子进去,就听到他娘亲的叹气声。
“我的熙儿回来,快让我瞧瞧,这两天累坏了吧。”沈清荷一听儿子来了,赶紧从榻上起身,一脸心痛的拉着沈和熙的手,左看看右看看,生怕儿子累瘦。
“还好,就是没敦良城过的舒服,这边规矩太多,动不动就跪。”沈和熙说道。
“是啊,皇宫内规矩就是多一些。”柳清荷微微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你说那皇宫明明闷的让人透不过气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女人想要进去。”
“娘,怎么会这么说。”沈和熙疑惑的问道。
“熙儿还没听说吗?太皇太后准备为新帝选妃,这事早就在私底下传开了,家里有女儿的现在正四处拖关系走动呢,这不已经有不少人把拜帖送到娘亲这边来了。”柳清荷拿起桌子上厚厚的一叠拜帖给沈和熙看。
第101章
新帝登基,又赶上年关,沈和熙在永安城里虽认识的人不多,但敦良王的头衔在这里,还是有不少人巴结的。连续忙活了好几日,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回家看看他娘前,却没想到又遇上这糟心事。
自从两人确定关系,沈和熙早已经把李柏寒当成他的,在加上他十分信任他,既然当初他敢许诺他帝君的位子,就算过去好几年了,他也绝对不会失信与他。
不过信任归信任,听到太皇太后要给李柏寒选妃,沈和熙还是很不爽。两人的关系虽然没摊到明面上来,但应该知道的人现在早就知道了。毕竟两人这些年同吃同住,是个有眼睛的应该就能看出,他们两人关系不一般。
“娘亲,你是不是也听到一些传言。”沈和熙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没什么起伏,可说话的时候还是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
柳清荷是他娘亲,一眼就看出自己儿子的不安,她无奈的拍了拍沈和熙微微垂下的的脑袋,“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是不跟娘亲说嘛?”
“娘,我喜欢寒哥,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我想跟他在一起。”
“熙儿,你可明白,如果你跟寒儿在一起,代表着什么,你要为他放弃你的敦良城,你要为他放弃自己的仕途,甚至是子孙。”柳清荷也是最近才从沈云平那边听到一些风声,说是李柏寒有意留沈和熙在宫里。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柳清荷如遭雷劈,她就这么一个儿子,如果进宫了,那她这些年为他付出那么多,又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他进宫吗?
连续好几天柳清荷都为了此事而苦恼,她不甘心,她不甘心自己的儿子为了一个皇帝放弃自己的一切。于是有了今天的她旁敲侧击沈和熙,一是希望那些传言是假的,二是看自己能不能改变他的心意。
现在看来传言肯定不会是假的,那只剩下让他改变心意了。
“娘,我知道你和父亲在担心,寒哥的人品你们还信不过吗?他既然选择了我,许诺我帝君的位子,这还不能说明他是真心实意对我吗?”沈和熙拉着自己娘亲的手,继续说道“在说了,娘亲,感情的事情能说断就断吗?如果真能如此,你为什么会为了父亲在沈府隐忍这么多年,这还不是一个情字吗?”
“这怎么能一样。”柳清荷刚要反驳,突然说道“什么,寒儿许你帝君之位。”这怎么可能,在青木国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位帝君,那还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听说当时的皇帝和他的帝君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皇帝登基后力排众议封了他喜欢的人当帝君。相传两人共同执政四十多年,后来皇帝病逝,那位帝君看到太子登基后不久也病逝了。
自此之后,青木国在也没有出一位帝君,就算有皇帝喜好男色,也只有侍君,在受宠也高不过三品,那些不受宠的就更不用说了,进了宫就是个玩物,最后的下场还不如个宫女。
就因为如此柳清荷一听沈和熙要进宫,着急的不行,她的宝贝儿子怎么能让人如此作践,可是如果是帝君,那又不同了。帝君手里的权利是和皇帝相同的,也就说如果李柏寒封了沈和熙为帝君,就相当于把半壁江山给了沈和熙。
“是,寒哥是这么说的,我倒是无所谓。”沈和熙一副所谓为的说道,这个位子也只是给别人看的而已。如果李柏寒不喜欢他了,就算他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他,他也是不稀罕的。
“此事,你可跟你父亲提过。”
“额,好像没有。”沈和熙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种事情他要怎么跟他父亲说,难道跟个小女孩似的跑的沈云平身边撒娇的告诉他,他要当李柏寒的帝君了。想想那场景他就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
柳清荷刚高兴了一下,又有些失落的说道“熙儿,你可要想清楚,就算你当了帝君,皇上的后宫还是要纳妃的,以后你在后宫可如此过。”柳清荷毕竟是过来人,想的也比沈和熙多,皇帝不可能没有子嗣,就算他在喜欢她儿子,他也是要立妃留子嗣的。
到那个时候,她天之骄子一般的儿子,难道要跟一群后妃斗来斗去吗?
“额,寒哥既然喜欢我怎么可能在娶别的女人。”沈和熙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这事他还真没想过,在他看来,他既然喜欢自己,怎么会在娶别的女人来碍他眼,如果真那样,这帝君他也不要了,还是回他的敦良城好,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还不多了去吗?他堂堂敦良王难道还怕找不到可心的人吗?
虽然这么想,沈和熙心里却是堵的厉害。可娘亲在跟前,也又不好露出不爽的情绪,只能强做欢笑,“娘亲放心,如果寒哥真敢呐妃,我就直接回敦良城,在也不踏足这永安城一步。”
“熙儿。”柳清荷眼眶有些红,这都是造的什么孽。
因为李柏寒要选妃的事情在永安城传的沸沸扬扬,沈和熙也没心情进宫去见李柏寒,一大清早冒着寒风,他就带人去城外施粥。现在城外的难民虽还是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
“老师,你说这么多难民如果去我敦良府多好,我那边别的没有土地多的是。”沈和熙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不免有些心痛。这都是打仗害的,战火烧毁了他们的家园,也慌了他们的田地。
令狐正捋了捋他的小胡子一脸正经的说道“等开了春,这些人还是要回祖籍的,只是能有多少人活着回去就不得而知的。”
“老师此话怎讲。”
“这些难民连吃的都没有,就算回了祖籍又能如何,朝堂能给他们盖房子吗?朝廷能给他们粮食,种子度过春耕吗?”
“老是我倒是有个主意,不如我们帖个榜出来,如果祖籍没土地的人可去他们敦良府,在今年收粮之前,我这个敦良王管饭。至于房子就要他们自己盖了,敦良府多的是石头,树木,自己动手盖房子应该也不是难事。”
“王爷如此,倒是帮了皇上一个大忙,现在这些难民如此之多,很多州府都不想要他们回祖籍,毕竟回去都是那些管老爷的大麻烦。”
师徒两人,三言两语就为李柏寒解决了难民的去处,也给了这些难民一条活路。
时间眨眼而逝,转眼就到了元宵节,太皇太后说新帝登基,宫里也好热闹热闹了,这次元宵节的宫宴允许五品以上官员带家眷来参加。
太皇太后的旨意一下,下面的官员就明白了,这是真准备给皇上选妃呢。
“寒紫,这几天熙儿都在忙什么。”自从除夕过后,李柏寒就没见着沈和熙,刚开始因为他刚登基,一堆事情忙他晚上都睡不了几个时辰,听说沈和熙回了沈家也没主动宣他进宫。他和他娘亲感情好,这么久不见了,也应该两母子两人多说说话。
可这人一走就是六,七日不踪影,派了寒紫去找人,也只是说他忙,过几天在进宫,这一忙眼看着就要到元宵节了,他心里想的不行,却也拖不开身自己去找人。
“今天上午敦良王去城外施粥,下午的时候就贴了榜出来,说是敦良府有大片田地可以种,如果有人去种田,他田白送不说,一直到收粮的时候都管饭。”寒紫说道。
“这像是熙儿能做出来的,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早跟我说。”李柏寒唇角微扬笑着说道。
“皇上我还没来得及说啊。”寒紫也是冤枉啊,他跟在皇帝上边这两天忙的跟个陀螺似的,那太皇太后还没事过来参合一脚。
“对了,不是让你把画像全拿去给太皇太后吗?她怎么说。”李柏寒问道。
“骂了微臣一顿,还把茶杯砸了。”
“哼,她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这青木国是姓李的又不姓沈,她管的有些宽了。”李柏寒冷着脸说道。
太皇太后打的什么算盘李柏寒清楚的很,无非是想让姓沈的女儿当皇后。既然她那么想,他就成全他好了,不过不是当皇后,是当帝君,这可比上当皇后厉害。
“你去告诉她,朕身旁的那个把椅子肯定姓沈让她放心,但往他身边塞人的事情她就不要忙活了。”
李柏寒的话果然起了作用,一直到元宵节,太皇太后在也没给李柏寒这边送人。而沈和熙以各种理由推脱也没进宫,李柏寒隐约感觉有那里不对,却又没想出那里不对。他已经跟沈云平提亲了,不管他答不答应,等过了元宵节他就会昭告天下,他要立沈和熙为帝君。
一切都看起来好像很顺利,可谁也没想到,元宵节上却闹了起来。
第102章
这次元宵节的宫宴摆在了妙河边上,妙河旁的常春宫是个夏日避暑的宫殿,临河而建极为雅致。新帝登基第一年太皇太后的意思是要热闹热闹,就让人在妙河上张灯结彩搭了台子唱戏,还专门让人特制了一些烟花在妙河上放。
正月里还有些冷,但挡不住皇家财大气粗,整个观景楼上楼下都放了上好的银丝碳,在加上厚厚的毡帘,就算站在露台看烟花也是感觉不出一丝的冷意。
宫宴上沈和熙和沈和夏作为沈云平的嫡子自然是坐在主位上,他其余的儿子则坐的比较靠后。他们两人旁边一桌是沈和熙大伯家的堂哥和他堂姐。
他大伯有三个嫡子一个嫡女,按理说坐在最前面一桌的应该是他的两个嫡子才对,怎么他堂姐却到第一桌了?
沈和熙三岁离家去了敦良城,对他们沈家的孩子还真记不清楚了,一旁的沈和夏见他一脸迷糊的样子小声说道“你旁边的这位叫沈和少,是大伯的嫡长子,以后爷爷的爵位不出意外会给他,他旁边坐着的是他妹妹沈霓裳,年岁比你大不了几岁,是大伯的老来女,痛的跟个眼珠似的。”
沈家子孙不少,不过能坐上第一排的也就沈云平和他大哥沈云义两家。两人都是大将军,只是沈云义名声没沈云平那么响亮而已。
今天是元宵节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坐一起,父辈们坐一起,倒是没按照官位品阶来。太皇太后和皇上还没来,宴会上的气氛比较松散自由,沈和熙朝他父亲那边看了一眼,他父亲正跟旁边的一位将军说话,而他娘亲也和那位将军夫人聊的很投机,看来两家极为相熟。
宴会上的人大多数沈和熙都不认识,看了一圈也只凭着岩奴临时给他的资料挨个对号,对了一半就感觉有些没意思,也不在四处看人,索性听他哥哥和旁边的堂哥说话。
两人都是从战场上回来没多久,说的也都是战场上的事情。
“熙儿不也跟着打雪国人了吗?可立过什么战功,说给姐姐听听。”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沈霓裳突然看向沈和熙问道。
“额,我那里有战功。”沈和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