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幸福的小农民-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院子一处背阴墙旮旯里,孙刚看到一辆架子车,饱尝风吹日晒雨淋,木架已经松散它像一个苍老的暮年之人,逐渐被人们遗忘
架子车,曾经是这里农民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每个村都有好多架,就像现在的拖拉机、三轮农用车一样,农民对它情有独钟
架子车都是木制的,有榆木、柳木、杨木、洋槐木、材木、松木,最好的是材木和松木材木质地瓷实,松木细腻无比
做架子车都是用山上现成的树木,砍倒几棵,锯开晾干,其中直流的、粗实的两棵用来当车干村里的木匠叮叮当当,凿几个眼,锯几块板,一安插,装上两个车帮,固定上带轴的两轮能打气的车角,架子车就算制作成了
春耕夏收秋种冬修以及日常生活,都和架子车保持着密切联系拉粪、运粮、修路、筑坝,样样都离不开它使用它可以省很多力气
架子车,载着一代又一代庄稼人的汗水和希望,一路吱吱扭扭缓缓走来,那沉重的或是欢快的吟唱,现在农村人已经很少用到它了,不然也不会在角落里慢慢腐朽
周老根家原来条件还是不的,这瓦屋是二十年前盖的后来小周强掉进石灰坑里后,家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给治伤,他们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债伤好了之后又带着他去省里、市里打官司,钱花出去不少,结果赔偿一分没捞到
为了偿还债务,周老根只好拼命的种地,他家有三四十亩地,家里只有两个人干活两个孩子早早就辍学出去打工,老人家的年纪大了,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做做饭,喂喂猪,地里的活是没办法
这几年条件稍微好一点,债务都还完了,周辉、周强两在外打工一年能拿个一两万回家
孙刚在院子里转悠了一会儿,村子里帮忙的人陆续到来
“海生叔,来啦”“正海叔……”,……孙刚赶紧一一上前打招呼,这些都是村子里的长辈
“刚娃来的挺早啊”
“我也刚到一会儿”
几人抽了根烟,请的建筑队也来了,就开始干起活来
先是放了一挂鞭炮,驱除邪气,讨个好彩头,有个好开始
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也就预示着,动工仪式结束,开始进入了建设期
建筑队的师傅们开始打桩吊线、挖地基已经用石灰划上了横平竖直的白线,大家就将会沿着白线往下挖,挖出平整的地基
这些都是纯体力活,没有技巧,只要地基沿着师傅们吊好的线挖,就不会挖歪
孙刚拿着头,戴着草帽,“呼哧呼哧”就刨开了周老根在后面拿着铁锨往外面铲土
沉重的头在空中翻飞,大块的泥土被挖了起来,然后就被铁铲铲走,扔在地基外面
虽然是秋天了,太阳不再毒辣了,但是孙刚干起活来,很快就感觉身上燥热了,他很快把上衣一脱,光着膀子在沟里开挖起来
听着耳边有节奏的呼喝声,感受一股股热力从体内冒出,孙刚越发觉得身上干劲十足,有点喜欢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孙刚像头小老虎似的,闷头往前冲,很快周老根就跟不上孙刚的度了身后堆积了不少挖下来的浮土,孙刚只好拿着铁锨帮着往外面铲土
挖地基虽然看起来像是一项粗活,但其实技术含量也是不低一栋房子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地基,地基不稳就意味着房子不牢靠,一旦有点风吹雨打,很容易就发生倾斜、墙体开裂等等质量事故
挖地基的时候不能总低头挖,还得跟着线走,千万不能挖歪了
混在人群中干得起劲的孙刚,虽然双手有些酸痛,掌心也有点火辣辣的,但是他内心却有点喜欢这种热闹的场面
干了半天活,汗就滋滋直冒,孙刚端起凉茶就灌了一肚子,边干活肚子感觉直咣当
回头看过一条条平整划一的地基沟,还有堆积在旁边如同小山头一般的土石方,孙刚还真的有点被吓到
另外,地基沟挖得差不多之后,还得拿着小铲子慢慢地把一些棱角铲平,为的就是接下来打地基的时候能够牢固稳当
三间平房的地基,十来个人挖,不到一天久能搞定
在挖地基的过程中,既没有挖到古董玩物,也没有挖到抗战时期的地雷炸弹
到了晚上,大伙儿劳累了一天,周老根为表示的感谢,留下所有帮忙的村民,专程做了饭菜款待众人
建筑队一般只管中午一顿饭,他们是有钱可拿的,像孙刚这些帮忙的村民,只是来帮忙的,不可能去拿那钱
周老根准备好的就是寻常的农家菜,割的肉、买的鱼,蔬菜都是家菜园子的,鱼还是在孙刚那买的原本寻常的农家菜透着不一样的香味,而当周婶将做好的红烧鱼端上来的时候,酒桌的气氛真个是热闹到了极点
“嫂子,你这手艺不去不啊,街上饭店也没你做的好吃啊”三两酒入肚,脸膛变得紫红的周海生朝着周婶一挑大拇指,赞不绝口周海生按辈分来算是周老根的堂弟
大伙儿也是频频点头,一来是吃人嘴短,如果不夸赞主人家几句,大伙儿心里过意不去二来,周老根家里的手艺实在让大伙儿品尝到迥异于家常菜的美妙滋味
其实是孙刚家的鱼,经过空间水的滋养,没有其他鱼那种土腥味,身上的小毛刺也几乎没有了
“你们过奖了,大家喜欢的话,以后常来,千万别跟我客套”周老根也喝了几杯酒
众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酒是十几块钱一瓶的劣质白酒味道辛辣刺鼻,极易上头,欠缺绵软馥郁的滋味,却很受乡亲们欢迎究其原因,无他,便宜而已
有酒有菜,众人吃得是有滋有味酒酣耳热之际,大伙儿扯开嗓门家长里短的聊开了,就有人不无羡慕的道老根,你也算熬到头了,你们两口子也快抱孙子了”
周老根也是心花怒放,笑得见牙不见眼,嘴上忙谦虚着都好都好”
想起前几年家庭的遭遇,周老根真是感慨万千小出事后,他的家庭几乎没了笑容后来一年四季都忙着干活,挣钱现在大要结婚了,总算完成了一个任务,等小的任务完成了,他们老两口就可以真正的松一口气了
众人从晚霞满天,喝到月上柳梢,孙刚带着微微的醉意回家
现在的夜晚没有了夏夜的嘈杂,虫蛙的鸣叫渐渐隐去
刚过完八月十五没两天,浩瀚的天空,挂着那轮就要圆了边的月那皎洁的月光,穿过裹在身上的厚厚的云层,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月的周围,悠然而缓慢的飘过一簇又一簇的,不同形状的云团,在月光的映照下,一层层橘黄的晕,形成一个个美丽的圈
月光柔和的洒在树上,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
一阵风儿拂过,树在招手,影在移动,阵阵风涛,沙沙不绝
风略带着些微的寒意,孙刚紧了紧衬衣,沿着村,伴着月光,慢慢的回家
“刚娃,喝酒了,来把这杯茶喝了,醒醒酒”孙刚回到家,爸妈还没睡,等着他呢
孙刚接过妈妈手里的茶水,一口喝掉,擦擦嘴,说道妈,没事,我没喝多少”
“干活还累?”孙爸说道
“还行……”
“再帮他干一天就行了”
农村就是这样,帮忙一般帮个一两天就可以了,不可能一直帮着干完
“洗洗弄弄去睡,时候也不早了”孙妈对说道
孙刚独自一人回到果园里,劳累了一天,微醺之后,正好睡觉
早晨醒来时,比平时要晚半个小时,孙刚感觉嗓子嘶哑,还伴随着微微头疼,看来是喝酒的原因从空间里调了一杯蜂蜜水喝下去之后,感觉好多了
外面天已经大亮了,孙刚就在门**动一下身子骨,身上舒服多了,宿醉后的不适已经消失了
早上的空气很鲜,孙刚贪婪的呼吸着,空气中带着一丝特有的香味,那是山坡上的野菊花传来的香味
孙刚今天又在周老根家帮忙干了一天活,主要是做一些小活,和石灰水泥,搬搬砖头之类的,不是太累砌墙之类的活他也干不了,也不会干
晚上走的时候,周老根拉着孙刚的手说刚娃,真谢谢你啊”
“叔,客气啥呢,都不是外人,再说了,我也没干活”
“你这娃子,比你叔强多,绝对的棒小伙”
“呵呵……”孙刚摸着后脑勺笑了
“等小辉了,你要来家里好好喝两杯”周老根孙刚还年轻,吃饭的时候桌上都属于长辈,有点儿放不开,他与孙刚,到时候让好好陪他喝几杯
“嗯,一定一定”孙刚说完就告辞回家了
…………
翌日,孙刚想起了前些天赵涵要求的事情,就是采摘野菊花,做枕头
正好在家闲着,去摘说干就干,早上起床,穿戴整齐,找出剪刀,看看外头大太阳又找了顶帽子,全副武装的出发
孙刚到山脚下的山坡上去采摘野菊花,山上去采摘野菊花,一到山边,满眼都是野菊花,路边田埂地头山坡上金灿灿的野菊花迎风舞动,似在向人们招呼问好
一阵风吹来,带来了淡淡的花香,那黄茸茸的成筑成筑的迎风开放的一大片不是野菊花是,一步三滑的下到花儿身边,先深深的吸上一口气,嗯,真香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
开得正灿烂的,含苞欲放的,孙刚都摘下来,说实话,看着这金黄金黄鲜艳欲滴的花儿,孙刚有点舍不得摘下它们可是一想到野菊花对人类的种种好处,就又摘起来
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疗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等由于清热解毒之力盛于菊花,它擅长治疗各类疔疮痈肿之疾此外,野菊花与菊花一样,也具有抗炎、抗病毒、降压、降脂等作用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野菊花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多么恬静多么自由的生活画面菊花是诗人高洁与世不俗的象征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这样的句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就是指菊花,词人用菊花来言的离别愁苦,极富创意
孙刚属于热的体质,摘点晒干茶喝,祛毒散火呢,比市场上卖的强多啦
忙活了半天,看着手里拎着的袋子,抬头看看明晃晃的太阳,捶捶酸痛的腰腿,孙刚再回头瞧瞧扫荡过的战场,呵呵,大概辣手摧花指的就是这样的
将一部分准备晒干茶喝;一部分用晒干做枕心,可以起到明目醒脑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摘了野菊花,一整天孙刚的手都留有野菊花的清香味,他还是非常喜欢这种味道的
169…170。帮人盖房子
169…170。帮人盖房子
………【171。 野菊花茶和枕头】………
'。23us。无弹窗小说阅读!'村子道路的两边,一直到渠埂上、沟坡上、田地头,好像全都长满了野菊花细密的橙黄色的花朵,在秋天里的微风中轻摇着,还有并不太多的蜜蜂在花间轻悠的采着花蜜
每年深秋时节,野菊花在万物肃杀的刹那,攻陷所有的沟沟坎坎;野菊花开放在山坡呆板停滞的面庞上,装点摇曳生命的多姿;深秋的寂寞被遍地的金色点燃,释放生命的内涵
这个时候,万物萧瑟,世界仿佛是疲惫了,都失去了春日的可爱、夏日的活力
野菊花不像花园里种的菊花那么大,那么雍容,太阳花似的形状,只是没有太阳花那么亮
野菊花的花瓣是细长细长的,花朵很单薄,如果单独长在一个地方,自然是很不显眼的然而野菊花一般都是一簇簇地生长,单薄的花朵挤在一块,甚是热闹,甚是亮眼
不论是草或者是花,但凡带了一个野字,不仅仅是适应能力的强和对生长环境的不甚讲究,重要的是它们那异常平易的个性,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培养出了与人结交的能力野草,野花,还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们,都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
孙刚对野菊花再熟悉不过了,包括是从上一年的干枯草丛中发出嫩芽,长出互生的叶片,再起出莛,一直到再开出浅黄的小花,极似某一些人群,透露着低调的风格,一点儿也不事张扬
野菊花的植株和花朵都有着明显的苦辛味道,即使是那些嫩叶,牛羊也不会轻易去张口品尝的呢到冬天的时候,那些已经变干了的野菊花茎叶可以割了当柴烧的,在噼噼叭叭的燃烧过程中,会散发出苦中带香的氛围成了一种最终的物化状态的转换
孙刚采野菊花的时候,开始是一朵一朵的用剪子剪下来,后来嫌这样太慢,抓住几朵,直接用手往下捋自然里面会有不少烂花、花蒂、花梗、叶片、碎片及其它杂质
因为野生山菊花太难摘了,花太小啦,这么小的花,一朵一朵的摘,太艰巨的工程了孙刚真的不,市场上市药店的是野生菊花试想下,现在人工费多贵了,要是去山边找野菊花,再一朵一朵摘,成本有多高
回家后,就把这些杂质一一剔除,还有把花骨朵和花分开,这都是细活,只有慢慢来,急不得
收拾干净后就把菊花摊开,不能堆放到一起,不然会发热烧坏花朵
将剔干净的野菊花在晒单上薄薄的摊上一层,用来做茶叶的就只晒半天减少花朵的水分,晒到花朵发蔫这样一来蒸花时容易蒸透,蒸后易于干燥用来塞枕头芯的就直接晒到干透
蒸花前先将锅中水烧开,蒸花时,首先将晾晒后的花朵松散地摊放在蒸笼里,不能过厚然后开始大火蒸,蒸花不能过长或过短,蒸花过长,花过熟,成湿腐状都烂成一团糟,不易干燥,而且会使花色成死色过短,花未蒸熟干燥后易成黄褐色,滋味过于浓烈,影响茶叶的口感和质量
因此,蒸花以刚出笼时花朵呈不贴状也不呈湿腐状为宜蒸花时锅内要保持一定水分,不宜过多亦不宜过少,水过多,沸水易溅着花,使花成汤花质量不佳;水过少,蒸花不足蒸花长,花色差因此要及时添水,保持锅中水位蒸花时,还应保持火力均匀,使笼内温度恒定
将蒸好的花朵置于清洗干净的晒单上,至6成—7成干时轻轻翻动一次,然后晒至全干花未干透时,切忌用手捏、叠压,以免影响茶叶的形状和质量
经过挑选、蒸花、晒制后的菊花朵大小均匀、完整、花色鲜艳,气味清鲜,滋味微苦带甘,无杂质
野菊花外形独特,色泽金黄,滋味甘醇,香高持久,饮用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益肝明目,宁心安神,降压减肥等功效,是四季兼宜的饮品,是炎热夏季防暑降温、清热解毒的理想饮料
晒好之后,孙刚就迫不及待的冲了一杯,茶汤微黄,闻着沁人肺腑的清香,收获来至自然,出于的勤劳,不由自主地滋生出一种满足与喜悦
轻轻啜了一口,味道微苦,随后苦尽甘来,一股淡淡的甘甜从舌齿间窜入心田
特别是冲了几次后的野菊花,入口甘甜齿间留香原来,野菊花茶也如岁月一样需要一点一点地沉淀,才会留下美好与芬芳
孙妈去街上扯了几尺棉布,棉布最好是那种老棉布,颜色看上去是稍黄的,像米色一样,看上去旧旧的颜色
然后缝制了几个枕芯,长方形的,然后把晒干的野菊花往里面塞
塞满后,再缝上口子,套上枕套,就万事大吉了孙妈做了好几个,野菊花孙刚也去采摘了好几次,总算凑够了几个枕芯,孙刚给赵涵送去了三个
而且菊花枕最怕受潮了,要是天气好,要经常拿出来暴晒,免得里面的野菊花受潮腐烂
常用菊花枕的人,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饱满此枕养阴清热,对于缓解肝阴不足、肝火上炎而致的目赤肿痛、干涩羞明、视物不清、咽喉肿痛等症,均有良好疗效可预防失眠,高血压,长期熬夜的人士必备
那天晚上,孙刚早早地躺到了床上,将头轻轻地放到野菊花枕头上,顿时,一股原始的、纯净的、清的花香沁进心田
枕着妈妈缝制的野菊花枕头孙刚不忍睡去,仿佛间孙刚好像走进了一片森林,那种纯净的气息洗涤了心脾,野菊花特有的芬芳温暖了他的全身
孙刚小时候枕过绿豆壳装的枕头,后来棉花枕头,破布衣服塞成的枕头,枕过太空棉装的枕头,枕过蚕丝装的枕头,也在大小商场见过各式各样的花花绿绿的枕头孙刚还是觉得菊花枕头最舒适,芳香,绚丽,迷人
“菊花黄,遍地香,打下菊花来充仓菊花酒,香醇长,菊花枕头好清凉……”
171。野菊花茶和枕头
171。野菊花茶和枕头
………【172。 烤红薯】………
172。烤红薯
山上是连绵的树林,田野上是一丘丘收割后的水田,平坦的河水逶迤而去,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水田被镰刀一收而净,禾根整齐,如同年轻人的平头,俊俏潇洒
天空金黄,大地上的植物也都呈现出金黄的质地,让人想起了梵高的画,绚丽,明亮,过目不忘
割完稻谷的旱田里,成了鸟雀、田鼠以及孩子们的乐园
天高云淡,成群的鸟在稻田上空低旋,它们时飞时落,啄食着水田里尚未收净的谷穗
班鸠、鹌鹑等一些肥大的鸟在稻田里穿梭走动,细细的红脚丫往往让孩子们的弹弓跃跃欲试
无知的鸟儿们被撵得东飞西窜,但它们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到的,孩子们跑得再快也快不过鸟的翅膀,多的时候像一场鸟儿与孩子们的比赛
孩子们时常在荒野、村口玩些小游戏,最常见的就是躲猫猫,也就是捉迷藏
捉迷藏是童年时不可或缺的一项游戏也许所有人童年的游戏都是从捉迷藏开始的
因为这种游戏即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不分场所,不限,甚至不分男女老少,人多人少,都无关紧要因此,放学后,星期天,饭前饭后,甚至早上晚上,只要有空闲,就纠集几个小伙伴无所顾忌地玩起来
玩法分几种,有时一个人藏大家找,有时大家藏一个人找,还可以分成组互相找玩起来是要有输赢的,多采取体罚的方式,弹脑瓜崩、刮鼻子
赢者兴高采烈,洋洋得意,旁观者则在一旁手舞足蹈,大声起哄输者自然是威风扫地,很没面子
为了保住颜面而又享受游戏的快乐,双方颇需费一番脑筋藏的要挖空心思,奇思妙想,出人意料;找的要缜密思维,揣摩心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于是热闹开始了:室内的粮仓、衣柜、房梁上、水缸里,室外则草垛里、地窖里、房顶上、大树上,还有鸡架、狗窝、猪圈都可能成为藏身之所,真是无所不到其极
看着孩子们玩的正高兴,孙刚想起了他小时候玩捉迷藏遇到一件趣事
那时候也就七八岁,还属于傻大胆,也不害怕的年龄放学后,还没到家,就和一帮伙伴们在村口捉迷藏,孙刚趁人没注意,躲到了两个坟包子中间的草窝里
长了,没人找到,他竟在锅里睡着了后来游戏结束了,伙伴们都回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孙爸孙妈满村的喊啊,找啊,孙妈还找到几个小伙伴家里,挨家挨户的问你看见我家刚娃了吗?”不跳字
最后还是孙刚饿醒了,天都黑了,周围一片寂静,慌的赶紧往家跑
回到家后,看到孙妈眼睛红红的,正在哭,孙刚还没来得及问回事,就被孙爸拉到一边“噼里啪啦”一顿胖揍
那时候还小,确实是傻大胆,后来长大了点儿,听过各种鬼故事后,就没再敢往坟包边上凑了
童年的时候,小孩子们大多淘气的很,疯疯癫癫,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因此玩起来常常闹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本人则是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至于蹭破皮肉,刮烂衣服是家常便饭为此也常常受到大人的责骂,严重时闯了祸还要挨打
尽管如此,受游戏本身神秘性和刺激性的诱惑,兴趣仍然不减,便屡教不改起来,弄得大人们也很头疼
想到这时,孙刚会心一笑这些事情转眼间已将近二十年了,但至今想起来仍记忆犹,每每回味起当时的情景,心里便由发一种调皮的惬意
“小刚叔,小刚叔……”孙刚正想的入迷,被一阵阵叫声惊醒,鼻涕娃在远处喊道
“喊啥啊,熊孩子”孙刚看这家伙正撅着屁股在地上摸索着
“小刚叔,烧……烧红薯”鼻涕娃一,鼻孔下就挂着两根“粉条”,随着嘴一撅一撅,就一吸溜一吸溜的
孙刚凑近一看,这家伙不在哪扒的几个红薯,现在正是红薯快要成熟的季节,估计是他们不一定在哪一块地弄的
“就你一个人?”孙刚奇怪极了,一般这种事都是一大群啊,至少也是三五个啊
“他……他们……捡柴火去了”
果不其然,不远处的林子里,山坡上,几个小家伙正撅着屁股哈拉柴火呢
偷红薯,在农村生活的孩子几乎都干过
深秋季节,地里的红薯都差不多熟了,孙刚这些馋猫放了学就去谁家的红薯地里起大包了,如果谁家地里的红薯秧下面起了大大的土包,嗯,有戏
于是孙刚和村子里几个小伙伴便会在放学后一同前往,观察到四下无人,一个人趴着望风,孙刚记得望风的人选常常是周强,因为在这一群伙伴中,他的剩下的便猫下腰,开始扒红薯,红薯秧是不能蓐的,偷走了下面的大红薯,红薯秧和小红薯还可以继续长,要是不把秧弄掉,红薯秧死了,那是准会被大人们骂的
经过多年的“斗争”经验,那时他们就挺狡猾,已“消灭罪证”了
等孙刚他们小包、裤兜都有塞满了,望风的人便小声呼叫一声,“人来了”大伙就呼呼拉拉钻进草丛里,躲进树林深处,找个地方准备烧红薯
那时,孙刚的学习不,也很会玩,在小伙伴中威信很高,大家总听他安排
他审查地形,找到较高的地势放下红薯,便用小铲划一个圈,说就在这里
于是一帮人便像听到命令一样放下红薯四处找干树枝干树叶,要不然再偷谁家的一捆干柴——在孙刚的印象里,他们是不主张偷人家的干柴的,一是伙伴们中间老有人憋不住嘴泄密,二是觉得还找来的最痛快
当他们再次聚拢来时,柴禾便高高地堆在一起了,孙刚已红挖好了红薯窑,这种烧红薯的窑多是长方形,一二尺长,深深的,以便可以填进多的柴禾
一头洞开好让他们撅着屁股去烧火,那一头是一个尾巴样的烟沟,以便像烟囱一样排烟
现在想起来,那时设计的还挺科学的
窑挖好后便是码放红薯,红薯多是长块形,所以就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溜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这时就用家里捎来的火柴把火点着,一会儿火就熊熊燃烧——伙伴们便又各自又去找柴火
回头看看红薯窑熊熊的火焰,心里甭提那个美呀,拾起柴火就有劲了
等红薯烤的差不多了,变成了黑黑的一排,便是最后一道工序:把红薯捂在热火坑里,把窑踩塌,埋上些干土,伙伴们那时的“专业术语”叫焖窑
这时候孙刚他们便一个个快活地钻到树上开心地玩起来等到日将落山,大家玩够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孙刚便会大叫:扒窑大伙便兴奋地从树上跳下来,从热灰中扒出已烧好的红薯,哈哈,喷香喷香,那个滋味真是叫美,直吃得他们个个滚瓜肚圆再互相看看,个个嘴上,手上满是黑黑的灰回到家,这黑乎乎的嘴脸,身上脏兮兮的,又免不了爸妈一顿臭骂
哎,管他呢,谁叫这烧红薯这么好吃呢?
孙刚站了一会儿,就见到这些熊孩子们一人抱着一小捆干树枝
“小刚叔……”
“小刚叔……”
…………
一人孩子们就围着孙刚亲热的叫着,他们很崇拜孙刚,村子里一直有孙刚的传“孩子王”
“你们偷谁家的红薯?”孙刚问道
“我家的,是我家的”稍微大一点儿,这一群领头的孩子汪远赶紧答道
“我们不是扒小刚叔的吗?”不跳字鼻涕娃一脸疑惑的小声说道
“你憋住……”汪远狠狠的瞪了鼻涕娃一眼
孙刚明白了,感情这群小家伙是去他家红薯地里打的秋风啊
“想扒就扒,别弄坏了秧子”孙刚也不在乎这几个红薯,他们也吃不了多少,只是好玩罢了
最后,孙刚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顺着小路走到了稻场边
稻场里,小孩子们围着大人们坐在谷地里用金黄的谷杆编织草帽、草墩在农村,那是一件再有趣不过的活儿了,草帽大都是编来玩的,主要由孩子们完成,也由孩子们享用
草墩则是编了放到家里用的,也可以拿到街上去卖
扎得好的草墩,厚实牢靠,有棱有角,外表露出谷杆深绿而细腻的光泽,上面再包一层白纱布,让人看了爱不释手,能卖个好价钱
那种手工活儿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心灵手巧
谷杆要挑选饱满柔韧、纹路金黄发亮的,先要在手里不停揉搓,使之变得柔软后再编
穿针引线似的一根接一根地编,个把钟头就能完成一顶草帽或一个草墩的制作
秋阳高照,秋高气爽,周围簇拥着一座座稻草垛,身边堆放着一捆捆稻草
稻香弥漫,浓过醇酒,一群人快乐地坐在一起谈笑间,光阴在指尖闪动,感觉那不是在编织草帽和草墩,是在编织着乡村幸福的日子
172。烤红薯
172。烤红薯
………【173。大棚】………
'。23us。无弹窗小说阅读!'173。大棚
玉米粒晒干以后,孙刚就上街粉了大半袋子玉米面今天早上吃的就是玉米碴子粥,喷香的粥配着小菜,或者加点白糖,吃香
“爸,我想扣个大棚……”孙刚边喝粥边和爸爸商量
“弄大棚干啥?你想种菜?”孙爸头也不抬,他已经习惯了时不时冒出来的想法
“嗯,种点菜……”农村冬天的蔬菜太贫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土豆,虽然街上有各种反季节蔬菜卖,又贵,还不好吃,还是种的要好一点
其实空间比大棚好,只不过大冬天冷不丁拿出一些反季节蔬菜,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我也没有种大棚的经验,你坤叔种了几年大棚,你可以去他那儿取取经”孙爸说的是村西头谢付坤,他家从几年前开始种大棚蔬菜,每年能收入个几万块钱
吃过饭后,孙刚带了一些水果,就去打算村西头谢付坤家里
路上与遇到的村里人一一打招呼,问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