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的小农民-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上村民的外地亲朋好友都会携带礼物来赶会。礼物也是有讲究的,以前都是带一篮子油馍(即油条)、者麻huā或者麻页(把面摊成正方形,中间用刀划开,形成栅栏状,用油炸),在篮子里还要放上刚发芽的柳枝,来串亲戚,那时这些东西都是自已家做好。4∴⑧0㈥5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改成一箱箱的点心之类的,个人还是很怀念小时候家里为了赶会炸油条的感觉。

    主人还要准备好酒好菜,把家里珍藏的好东西统统拿出来,让亲朋好友品尝。刚吃完饭就急不可耐地搬一把椅子,台下静坐,就等着大锣开响。

    孙刚带着他们去街南头的戏台子,粗一瞄,清一sè老头老太太,很少觅见青壮年的身影。

    年轻人是吃喝重要,在家里摆开酒宴,猜拳行令,捎带说说知心话,平时难得一聚。但对于稍上些年纪的人来说,看戏就是重中之重了。

    其实老人们在台下也不全为着看戏,你想呀每年镇上赶会都有唱戏的,他们都会放下一切前去观看,对什么戏中什么唱词早已铭记与心,他们低着头,一听就知道是谁出来了。

    老人们也有着他们的乐趣———在台下寻找熟悉的身影。看到了就会高兴地邀请同坐,边聊着日常琐事———谁家的儿子娶妻了,几月前才办的喜事;谁家的nv儿出嫁了,添了一个外孙,兴致勃勃。当然也会说到最近谁谁谁又过世了,不久前还和他在一起唠嗑来着,感叹一番。

    突然一声“他唱得不对,应该是……这样唱的”。即使正津津乐道的在一起聊着,台上某一个的唱词错误也逃不过他们敏锐的耳朵。他们还会彼此jiāo换一下对某某角sè的看法,谁的嗓子好、唱得好,谁的动作到位,谁的“三huā”表演bī真滑稽,那个“黑脸”不如另一个剧团的演员,就是对于那个“小生”的走调,也只是宽宏大量地开怀一笑。

    几人来到戏台下的时候,台上《对huā枪》唱的正热闹。

    老人们最喜欢看的戏剧是豫剧,《打金枝》、《樊梨huā》、《穆桂英挂帅》、《对huā枪》,至今耳熟能详,还能哼唱几句。最喜欢豫剧的伴奏,或大气磅礴,或哀怨婉约,或铿锵有力。

    “叔叔,阿姨,你们先站这儿等会儿,我去大伯家搬几个凳子。”看戏一般都是自备凳子,孙刚来的时候没带,总不能让两位站着看戏吧。

    “不用啦,我们只是感受一下气氛,这些都看过的。”赵爸拦住孙刚。

    孙刚和赵涵对这个是完全不感兴趣,也是的,在戏台下除了老人和小孩(小孩一般都是跟着爷爷nǎinǎi来的),小孩子看戏就是图个热闹,根本听不懂,年轻人孙刚还真没看见几个。

    赵爸赵妈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跟着台上的演员一起哼唱两句。

    站在那看了一会儿后,一行人起身离开继续“逛”。

    一路走来,赵涵被小吃街的一个凉粉摊点吸引住了。只见摊位上摆放着一坨直径约六、七十公分的大凉粉。摊点上围坐着不少食客,摊主是一位三十出头的**,正忙着招呼食客,听口音应是陕西人。

    和人攀谈中,得知她姓李,来自陕西宝jī,平时她和丈夫经常外出参加各类“节会”,孩子只能由家里老人照看。夫妻俩经营着宝jī风味小吃,有布罗面皮、凉粉、醋粉等,现做现卖,走到哪里便吃住在摊点上,用自家的汽车拉着锅碗瓢盆走南闯北,是地地道道的赶会“专业户”。

    “叔叔,阿姨,你们要不吃一碗凉粉?”孙刚问了下赵爸赵妈。

    “不用了,你和小涵吃吧。”赵妈对这些没多大兴趣。

    “老板,来一碗凉粉,少辣多醋。”孙刚给赵涵叫了一碗。

    这家的凉粉属于清香型的,口感比较爽滑。

    又逛了一会儿后,赵妈说累了,几人就回到孙刚家里。

    坐在家里聊了一会,赵爸赵妈提出要回家,孙刚和爸妈劝了几次,赵爸明天还有事情,所以孙刚只好送他们回去。

    “孙老哥,孙刚和小涵的事情呢,看他们俩的,如果没什么问题呢,到时候找个时间把事情办了,怎么样?”虽然赵爸赵妈是来玩儿的,但是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一般是要有个说法。

    “行,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做父母的现在左右不了孩子们。”孙爸也觉得今天有点儿仓促。

    “那就这么说定了,找个时间你和嫂子一起去我家,”赵爸说道,“孙刚,有空带你爸妈来我家玩儿。”

    “一定,一定。”

    孙刚开车送赵爸赵妈回家了,赵涵还打算玩几天,赵爸赵妈也只好由着她,反正她在单位已经请了好几天假。

    102。赵爸赵妈去赶会



………【103。偶遇同学(第二更求订阅)】………

    103。偶遇同学(第二更求订阅)

    jiāo流会最后几日的街上越发热闹了,乡亲们十里八乡平日难得一聚的远路亲戚也被捎言带信的请了来。^^诺书网

    赶会在家乡就是一种为人际jiāo流提供平台的形式,对chūn天喜爱、渴望、敬仰的表现。经历了满目萧条的冬天后,当看到第一抹绿sè萌发,人民都期盼着生活的富裕、农田的丰收。

    jiāo流会已经结束,让人回味无穷,透着泥土的芳香。是乡里乡亲、亲朋好友沟通团聚的纽带,是农村物资jiāo流的桥梁,是农村文化jīng神食粮的最好体现。

    现在随着温度一天比一天升高,水池中地黄鳝也开始活跃起来,不少都在水沟中伸着脑袋,甚至有几个还趴在湿漉漉地草丛里,听到脚步声这些黄鳝都一个个“沙沙”地往水里钻。

    这天天一亮,孙刚就要将鸭子群放出来到堰塘里。

    刚好站在堰塘边上的孙刚,突然看到几只翅膀完全张开的野鸭,从几十米高处猛地“空降”到鸭群中,把水面上的鸭子给吓得四下逃窜。

    或许是因为“入侵者”其貌不扬,几只鸭子胆子大了,冲啄它们,维护整个鸭群的安全。

    但没多久,不回事,鸭群就愉快地接纳了这几位“新成员”。

    也不上次那几只野鸭子是合群的,受没受到鸭群的攻击孙刚就不了。

    头几天,野鸭只是白天和鸭群一起戏水、觅食,到后来,傍晚时分它会跟着鸭群回家,但不敢进入圈内。

    孙刚灵机一动,将鸭群赶出来“逗引”一番,最后终于将野鸭勾进了圈内。首发

    从那天起,这几只野鸭就正式成为鸭群的一员了。

    这只野鸭体型比普通鸭子大些,全身麻黑sè,大约五六斤重。

    有趣的是,它回圈的时候走路速度很慢、摆动幅度也大,因此时常落在后面,但掉队远了它就展开翅膀飞上前去。

    孙爸想打野鸭的主意,想nòng一两只来吃了,但孙刚坚决反对现在想都别想……”

    现在鸭群里有野鸭子大大小小快20只了,慢慢形成规模了。堰塘里经过空间水的滋养,水草茂盛,浮游生物也很充沛,小鱼小虾也不少,所以对鸭子来说,这是个理想的觅食地。

    这几只野鸭子不仅说明堰塘里的水质好,也说明堰塘周边的环境质量提高了,适宜野鸭生存。

    “刚娃,去你大伯那儿拿点西瓜子,”孙爸对jiāo代着。

    “拿那干嘛啊?”孙刚一时没反应。

    “你去年不是说想种个几分地西瓜吗,留了几分沙土地。”

    “哦,好,我马上去。”孙刚开车去了镇上。

    “刚娃,来干啥了?”在大伯mén市上,有几个客人在买种子。

    “大伯,我爸爸说拿点儿西瓜子,想种西瓜。”孙刚说道,“我大哥呢,就你一个人在忙活呢?”

    “他去máo孩姥爷那去了,”孙刚看着大伯这会儿正忙,就在一旁坐下。

    等客人都走以后,孙刚大伯说刚娃,不用nòng西瓜子,你大姑今年育西瓜苗了,有多的,上回我见她在街上卖来着,你去她家里拿点儿,省事儿了。”

    “也好,这样还方便了。”

    孙刚从大伯家里出来不久,一个看起来比较眼熟的nv孩正从对面,脸上忽然就lù出惊喜的表情,快步走上来,那nv孩没头没脑的对他问了这么一句,“小胖?”尾音上扬,表示一种不确定。

    她是谁?孙刚闻言一震,这可是他小学时候的绰号,那个时候孙刚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

    那nv孩见了他这幅神情,再不迟疑,走就在孙刚的肩头上重重的拍了一下,并摘下脸上的墨镜说道,“小胖,7…8年没见就不认识我了?”

    对方摘下墨镜,孙刚立刻认出这个nv孩。

    “原来真的是你,好久没见了。”孙刚反应,“这些年你到哪里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啊?”

    她叫张岚,是孙刚小学和高中时期的同学。

    张岚的妈妈是孙刚小学的老师,爸爸和孙刚的爸爸是战友,所以小时候关系一直很好。

    在高一的时候,大家都,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年龄。孙刚隔了初中三年再次见到她,当年的小妮子,真是nv大十八变,变的漂亮了。所以孙刚就暗恋她了,因为太熟,也没敢张口表白。

    八年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面。

    两人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到了张岚身上。

    “你跟那个杜晓伟样了?”高中的时候她有个男叫杜晓伟。说起高中时候的事情,孙刚觉得仿佛隔了很多年。

    “早散了,高中毕业后没多久就拜拜了。”张岚笑着反问道你呢?现在结婚了吗?”无错不跳字。

    “没呢,不过现在有n刚笑了笑,“对了,你现在在这儿?”

    她家在初中的时候就搬到县城去了,而且自从高中毕业后,孙刚就再也没见过她了。

    “好久没了,来看看外婆。”她外婆还住在这个镇上。

    “那你现在在做?”孙刚问道。

    “在省城一家银行里,这不老家有jiāo流会,看看,顺便看看外婆。”张岚反问道,“你呢?”

    “我啊,去年chūn天从深圳,就一直呆在家里,养养鱼、种种地。”

    “那tǐng好的啊,家里比在外面自在……”张岚是那种感xìng的人。

    “现在有男吗?”无错不跳字。

    “没呢。”

    “不jiāo一个啊?”孙刚问道。

    她笑笑不语。

    “对了,丁老师现在还好吗?”无错不跳字。丁老师就是她妈妈,孙刚小学时候的老师。

    “还好,现在在县二小当校长。”

    “哦,那tǐng好的。”

    孙刚的心情很复杂,很多话想说也说不出口,高中时期懵懵懂懂的暗恋,现在想起来有点儿小甜蜜,有点儿酸。

    不过,现在有赵涵了,不能胡思luàn想了。

    最后两人在大街上聊了一会儿,互换了号码。

    张岚最后告别的时候说,“有事没事常联系啊。”



………【104。西瓜(第三更求订阅)】………

    104。西瓜(第三更求订阅)

    104。西瓜(第三更求订阅)

    告别张岚之后,孙刚感觉心里很复杂,有点儿兴奋,还有点儿压抑。15

    耽误了一会儿,孙刚又去了河边大姑家,和大姑姑父说了来意。

    大姑父带着孙刚来到育苗大棚,只见大棚里的架子上一排排的苗chuáng,西瓜苗都长到一拃多长。

    “刚娃,你爸准备种多少?”孙刚的大姑父问道。

    “三四分地吧,姑父,需要多少棵西瓜苗啊?”孙刚对这方面是一点儿也不懂,但是他大姑父却是种了十几年的西瓜了,对此是耳熟能详。

    “三四分地大概能种150…180棵苗,你拿200棵苗子吧。”

    两人一起把苗子从苗chuáng上取出来,放到筐里挑到车上,苗的根部还带着一团jī蛋大小的苗土。

    一棵苗在市场上大概就是一块钱一棵,最后,孙刚掏出200块钱给他,大姑父生气了,死活不要。不过也是,孙刚父亲辈谁家拿点儿啥也不说给钱的话,见外了。

    离开大姑家的育苗棚,孙刚开着车顺着河沿往家里赶。偷偷的往苗土上淋一些空间水,西瓜苗显得水灵灵的。

    孙刚还收了二三十棵西瓜苗到空间里,种在空间的黑土地上。==HU。

    jiāo流会已经完了,休闲的时光已经结束了。此时的田间地头,已经热闹起来了,乡亲们扛着锄头,牵着牲口,开始走向自家的地里。很多青壮都出mén打工了,许多fùnv便拖着不大的娃儿下地,将小孩往地头一放,便自行去劳作。

    渐渐地,能爬会走的娃娃们便汇聚到一起,mō爬滚打起来,不时有受了欺负的小娃娃哇哇哭着叫着找妈妈,得到妈安慰后破涕而笑,然后又耐不住一个人,看着小伙伴们玩的热闹,便又慢慢凑上去。

    有的老人干的累了,便坐在地埂上chōu袋烟,一吞一吐之间,显得十分惬意,稍作休息,便又伺nòng土地。

    欢笑声,哭闹声,牲畜的叫声,更有一些嗓mén大的fùnv高声唱起了小曲,一路行来,倒是热闹非凡。

    四下已经充满绿sè,麦苗已经长得颇高,绿油油féi嘟嘟的,让人看了便不由得期待丰收时刻的喜悦。

    孙刚缓慢的行驶着,沿途美好的田园风光,让他心情十分舒畅。

    由于西瓜根系耐旱怕涝,所以孙爸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光照充足的那块儿地种植。预留的三四分沙土地土层深厚,结构良好,féi沃疏松。

    土地用拖拉机深翻,然后整平耙细,不能留下树根、草根和石头之类的明暗垃圾。

    发酵好的农家féi和jī鸭粪便,撒在地里,然后翻入土中。

    西瓜地要注意搞好排灌系统,以保证排灌通畅。

    由于那块儿地是平地,所以孙爸采取三极排灌系统设计,即畦间有排灌沟,四周有环田沟,田中有总排水沟。这样,就可以保证速排速灌。

    起畦的形式有多种,一般平地多采用龙船沟式畦,畦宽一米多,高五六十厘米,畦中央高耸,逐渐向两旁倾斜,畦沟一米,沟底中央控一条十到二十厘米宽的尖底形浅沟(俗称龙船沟),以排出积水。

    一切已经准备完毕,第二天,天气晴朗,连风都没有。孙刚和爸妈一起把这一百多棵西瓜苗移植到瓜地的垄上。

    西瓜移植后应根据植株的生势,要适当追féi,尤其是开雌huā以后及小瓜如jī蛋大小时宜施重féi。孙刚也没用大姑父jiāo代的腐熟粪niào或麸水,直接用空间水,长势比这个要好的多。

    移植的瓜苗稳定后,可在瓜蔸附近铺草,以供瓜蔓攀缠和防止地面泥沙沾污蔓叶。由于草地土温不高,可以防止烫伤西瓜,也有利于瓜蔓卷须的攀援。

    西瓜xìng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niào除烦的功效;主治xiōng膈气壅,满闷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

    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食用安全的食品。

    西瓜种完之后,家里的农活只剩下栽秧了,栽秧也就是这几天的事。

    一得空孙妈就在菜园子里忙活,一点儿也闲不下来。她打算清理一下菜园子,种点红薯,红薯苗是从孙刚大姨家掐来的。

    整个园子显示出勃勃生机,像一个五颜六sè的大huā园。那喇叭似的南瓜huā,蝴蝶似的丝瓜huā,星星似的西红柿huā,开得金灿灿的,紫sè的茄子huā,白sè的辣椒huā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的开放了。黄的、紫的、白的huā儿点缀着碧绿的菜叶,像碧空中的星星,又像一chuáng无边无际的绿sè地毯上镶嵌着五颜六sè的huā儿,很美

    菜园子里面去年秋天种的蔬菜还没收完,那些蒜苗到现在还长得很jīng神,一点儿都没有枯黄的迹象。

    几畦小葱那就更不用说了,它们本身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已经吃了好几茬了,叶子还依然嫩绿嫩绿的。

    孙妈琢磨了半天,还是准备拿菠菜和黄心菜开刀,它们现在基本上已经过了食用的季节了,都开始chōu空心开huā了。

    孙刚将kùtuǐ一挽,双手分别拽上两棵菠菜,然后轻轻一拔,就扔到一边。在菜地里左右开弓,刷刷的扔着菠菜和黄心菜,很快就堆了一大堆。

    这些菜太老了,不能吃,所以孙刚拿去喂了jī鸭和牲畜。小马驹的病已经全好了,食yù恢复了,也恢复了活泼的个xìng,天天在果园里撒欢、吃草。

    早上起来,天气大好,chūn,光明媚,杨树上来了几只喜鹊,唧唧喳喳的luàn叫一团。

    12



………【105。插秧好时节(3000字求订阅)】………

    ā秧好时节(3000字求订阅)

    ā秧好时节(3000字求订阅)

    忙活完一些杂七杂八的零碎农活,孙刚家现在只剩下秧还没栽。首发

    在jiāo流会前,孙刚和爸爸就把稻种在院子里育苗,每天都会掀开棚子给秧苗浇浇水。

    旱地育秧苗不易发生烂种烂秧现象,且出苗整齐、出苗率高、根系生长快。但旱地育秧在秧苗二叶一心后,如遇寒cháo要及时盖膜护苗,三叶期时,遇好天气白天可全部打开通风炼苗,除yīn雨天外,要日揭夜盖,移栽前三天全部揭膜。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如土壤干燥就应及时喷水。

    据孙爸讲,翻耕时最好趁天晴,稻田翻耕后再晒它个几天,一是太阳的照shè可以杀菌,二是翻耕后的稻田晒的越白,灌水以后就会越松软,土壤也就越容易“透”气,以后chā下的秧苗就更容易成活、分蘖(秧苗发颗),所以农村里有莳秧晒白田,等于放利钱”的说法。

    这次还栽秧还是还是婶婶、姑姑们前来帮忙,他们家里的田地基本上种的都不多。

    说起栽秧,总能让孙刚联想起儿时老师讲到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成年以后,又读到唐代布袋和尚的那首偈语诗《chā秧歌》手把青秧chā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HU。六根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时,既体会到了chā秧时节农民辛勤劳作的苦与累,同时也让人感悟到了“退后与向前”的人生哲学的“透”与“彻”。

    小学的时候,一到农忙季节,学校里总要放几天农忙假,让村子里的孩子回家帮助chūn耕chūn种。

    孩子们对这样的农忙假十分讨厌。农村的孩子做农活都做怕了。一到农忙假,巴不得过得最快,才起chuáng就又到了睡觉,早一天结束农村老师们“有意蓄谋”的假日。因为他们放假的目的,就是为了好请学生也去帮助这些一边教书,一边也务农的以耕读为生的老师们做农活。

    而孙刚呢,也跟农村的孩子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常年累月跟锄头镰刀打jiāo道,当时心里已经厌恶极了农活,读书之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躲农活”,盼望早日跳出“农mén”。没想到跳出“农mén”后,最后还了。

    乡村五月,大地绿得冒油,chūn雨是神奇的催发剂,各家各户院子里一块块秧垄的秧苗催得密密麻麻,像一块块葱绿的地毯,根根秧苗tǐng得像绿sè的钢针。在chūn风中弹办十足,昂首tǐngxiōng接受chūn风chūn雨的洗礼。

    一朵朵栀子huā含苞待放,一对对chūn燕在雨中衔泥,一群群布谷尽展歌喉,一阵阵蛙鸣让整个chūn天的原野充满乐章。伴随着季节的脚步,一个个用机器或者用牛的老把式下田了,紧接着就是山欢水笑、犁耙水响。

    犁耙水响,水田里yín唱的是chūn天反复传唱的诗句。在这赞美诗般的yín唱中,一块块杂luàn的水田清整出来,耙平的水田,撒上农家féi,再度继续耙平。

    这时chūn风在杨柳枝头撒娇,燕子在低声呢喃,村里男nv老少的一串串欢声笑语也在田野上空dàng漾。

    这天大清早,孙爸和孙刚收拾好行头,来到养鱼这块儿水田里,在众人还没来干活的时候,先把水田整理好。这块儿田今年还打算养鱼,所以还和去年一样,挖沟起垄,糊好田埂。

    吃罢早饭,亲戚们全部都到齐了,孙爸开始在院子里取秧苗,然后孙刚一担担的挑到田埂上。

    大家来到整理好的水田里,每个人都一个一个地往水田里抛着秧苗,均匀地把秧苗分布在水田里等待着栽秧。

    孙爸找来一根绳子,两头系上棍子,chā在田埂上,绷直绳子后由水田里靠近田埂的人chā着,十多个人沿着绳子chā秧。

    栽秧时,人们头低着,腰弯着,一手拿秧,另一只手不停地从中分出一蔸蔸的秧苗,栽到田里去。一面栽,脚一面后退,随着手里的动作,头也跟着不停地点动。chā完一行后,立在两边田埂的人,又将绳子向后等距离移动一行,又继续chā秧。这样栽出来的秧子,横看侧看都很直,都很美观。

    chā秧更有决窍。先解开秧,拿一半在左手上,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从左手分的秧里,一般七至八根,一颗一颗chā到田中,按标准,一般早稻的距离“行”距是五寸,“间”距是三寸,这样秧苗既可以均匀吸收土壤营养,又可以透风。

    chā田是讲进度的,每个人都像jī啄米一样,不停的chā秧,不停的后退。chā的太慢,人家chā的越远,退的越远,你就可能被关“笼”,这样很可能被人笑话。

    chā秧时,最容易碰到的是水蛭,又名蚂蝗,蚂蝗是无脊椎软体动物,专mén吸血,一般长二至三厘米,也有大的,如牛蚂蝗,碰上它,吸在tuǐ上,不能用手扯,越扯蚂蝗吸的越紧,最好的办法是用力一拍,这样它就滚下来了。

    人多力量大,去年这块儿田只有孙刚和爸妈,因为需要养鱼,所以用了二三天才栽完。今天不到一天就栽完了,然后转战大田继续。中午当然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大家。

    大田附近的水田中都有不少栽秧的人,大家站在水田里,不停地向大地鞠躬。大家一边chā秧一边往后退,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

    大家说笑着,不知不觉到了太阳落山之时,附近一块又一块的水田在一天之间就变得绿油油的。刚栽进去的秧苗,往往不是直立的,向一旁倒着,像一阵风吹歪了她的身子,枯瘦而羸弱。但过不了几天,那秧苗就返青了,栽歪了的也站直了身,开始生长分蘖。只要是用心的奉献,大地就

    12



………【106。五月槐花香】………

    106。五月槐huā香

    106。五月槐huā香

    小马驹买来后,饲养它的任务主要落到孙刚身上。^^”

    院墙外面那棵大槐树树皮疙疙瘩瘩,显得很苍老,不知它生长了多少年,从孙刚记事起就已经很高大了。它就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叶子已有些稀疏。

    开满槐huā的它浑身飘散着一股股醉人的清香,让人感觉特别的清爽。一到这个时候,那mí人的清香飘满整个院子,使院子像个大huā园,成了附近邻居消遣娱乐的好场所。chūn夏秋冬,那树下总是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树身有两个大人合抱那么粗,村里的小孩最喜欢躲在后面玩打仗的游戏,将半个身子藏到树后,探头探脑,lù出半张脸,朝着对方“砰砰”的开枪,非常有趣。或者在树下翻跟头、倒立,借着庞大的树身,将双脚紧紧地靠着,感觉非常好。

    大人们也是有事没事地聚在树下,三五成堆,尤其是夏天时候,呆在家里闷热难忍,纷纷跑出来,躲到这棵树叶婆娑的树下,享受那一份yīn凉。

    大伙儿随便拿起几张较大的袋子或者是干净的报纸,往地上一铺,玩卡片、玩扑克:赢了,输了,都呼啦啦luàn喊,尽情地享受的快乐。有的则搬着凳子,海阔天空地聊,脸上现出很知足的神情。有的则铺开一张清凉的席子,直直躺着,凉风习习,没几分钟,竟然鼾声四起。

    孙刚的村子里没有名贵的植物,有的只是一些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树木,槐树就是其中最普通、最平常的一种。

    槐树huā不入名贵huā谱,不进皇家园林,槐树的适应xìng极强,房前屋后,田垄沟渠,你随便栽下,它都能成活;有的根本不需要你栽,它就长了出来。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落地生根,遇风蓬勃。

    萌芽的时候,一粒粒小而密的huā骨儿簇拥在一起,就像一串串刚吐穗的稻谷,青黄青黄的,隐藏在碧绿的树叶中间,你不仔细瞅根本看不出来。过不了几天,槐huā就热烈的开放了。那真是一个盛大的场面一个huā枝上会拥挤着成千上万个huā朵,每一个huā朵都像珍珠那么大,洁白晶亮,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槐huā的气势压住了树叶,你只能从huā缝里才能看到几片极力挣扎探头的叶子。村舍田野,河边山坡,到处都开满了雪白的槐huā,真像是一夜之间下了一场大雪。

    槐树huā洁白无瑕,串串玲珑,枝枝可爱。单从似迎chūn瑞雪,万树如垂天之云。晴空衬映,让人心旷神怡;霞光相照,使游人神往天边。槐树huā浓香馥郁,朝如甘lù,暮比琼浆。一树盛开,蜜蜂群至忘归;满树皆素,四乡微醉陶然。

    槐树huā的味道是香甜的,像孙刚这么大的孩提时谁没吃过?当时还记得放了学不回家,勾朋带友,挚兄领妹,前呼后拥着到槐huā盛开的地方。攀树登枝的当然是英雄,翘首仰盼的其实是后盾。嚷过了,叫过了,便满载而归,xiōng前拥的,肩上杠的,尽是那白连似的幸福。小脸蛋虽脏却有huā儿装点,人映huā,huā衬人,真是黑的骄白的美。

    蜂从身前缠绕,蝶在身后追赶,连最笨的人都猜得破当夜的好梦。更有趣是嘴里塞严便满心欢喜,利刺扎手就热泪盈眶。闹哄哄一场乐事,回到家方知书包丢在树下,少不得爸训斥。

    槐huā的气味本来是悠悠的清香,可是由于槐huā开的太茂盛,空气中弥漫的huā的气味就浓郁起来。

    huā香又被风传送到遥远的地方,便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当你徜徉在槐树下的小路,那“嗡嗡”的蜂声就像一支劳动jiāo响乐。有时也有几只鲁莽的蜜蜂会撞上你的脸,不过你不要怕,它们不会蛰你的,蜜蜂是最懂得和睦共处的。

    槐huā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孙刚“噌噌噌”爬上大树,捋下来不少槐树hu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